必修2 遗传与进化第一章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2 遗传与进化必修2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学案1.自花传粉:。
异化传粉:。
2.父本:同种生物的个体在进行交配时,花粉或精子的个体。
母本:同种生物的个体在进行交配时,花粉或精子的个体。
3.去雄:是指除去的;去雄应对其进行处理。
4.交配类杂交:杂交符号:自交:自交符号:测交:,其主要作用是用来。
正交、反交:。
5.性状类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的总称。
相对性状:举例:显性性状:举例:隐性性状:举例:性状分离:。
6.个体类基因型:。
表现型:。
纯合子:举例:杂合子:举例:7、基因类等位基因:比如:相同基因;比如:非等位基因:比如:显性基因:。
隐性基因:。
8、符号类:P代表♀代表♂代表×代表○×代表 F1代表 F2代表9.孟德尔研究材料主要是:,研究的成果为:10、孟德尔杂交实验⑴.孟德尔杂交实验的过程。
⑵. 对孟德尔遗传现象的解释。
(用基因图解表示)⑶.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11.试着用遗传图解解释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实验。
12.思考教材P6—实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并完成下列问题。
①.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则甲、乙小桶中的彩球分别代表。
②.据材料可知,甲中的D:d= ,乙中的D:d= 。
甲中的彩球与乙中的彩球数量。
③.分别抓取小球后,两小球的组合表示:。
13.基因的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后的遗传因子进入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4.阅读教材P7—技能训练。
试设计一实验程序,怎样才能获得开紫花的纯种?练习:1.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人的卷头发和直头发 B.玉米的黄粒和圆粒C.鼠的白毛和狗的黑毛 D.兔的细毛和长毛2.下列个体中属于纯合体的是()A.aaBB B.AABb C.aaBb D.AaBb3.在育种工作中,将纸袋套在花上是为了()A.防止降温 B.防止花粉被风带走 C.防止自花授粉 D.防止外来花粉干扰4.下列关于基因与相对性状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当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在一起时,个体表现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②当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在一起时,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有转化作用③当一对基因均为显性时,生物个体只表现出显性性状④当一对基因均为隐性时,生物个体仍表现出显性性状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5.下列叙述中,对性状分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F2中,有时出现父本性状,有时出现母本性状的现象B.F2中,有的个体显现一个亲本的性状,有的个体显现另一个亲本的性状的现象C.杂交后代中,只显现父本性状或只显现母本性状的现象D.杂交后代中,两亲本的性状在各个个体中同时显现出来的现象6、分离定律的实质是()A.F2性状分离比为3:1 B.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C.F2出现性状分离 D.成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发生分离,各自进入不同的配子中7、豌豆的子叶黄色对绿色为显性。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2 遗传与进化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学习 参考 资料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
2.基因的分离定律(Ⅱ)。
复习要求: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2.亲子代基因型、表现型的判定及其概率的计算 3.运用分离定律解决有关问题4.应用遗传基本规律分析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生物的遗传问题 基础自查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提出问题 1.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2.常用符号及含义: 3.过程图解:4. 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在实验中怎样实现异花传粉?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三、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演绎推理 1.测交目的:验证 。
↓选材:F 1与 。
↓预期结果:Dd×dd→ 。
↓实验结果: ≈1∶1。
↓结论: 。
2.间接验证: 的模拟实验。
(1)实验原理: (2)实验注意问题判一判: ①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数可以不相同吗? ②每个小桶中两种颜色的小球可以不相同吗?(3)结果与结论:四、分离定律——得出结论 1.实质: 2.时间:3.思考 F 1产生雌、雄配子的比例为1∶1,其含义是什么? 课堂深化探究一、基因分离定律与假说—演绎法 1.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观察下列杂交图解,探讨以下问题:(1)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孟德尔发现了哪些问题?(2)孟德尔如何解释分离现象?(3)应用什么方法进行验证?思维拓展1.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
孟德尔发现分离定律的“演绎”过程: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杂交实验)→提出假说→验证假说(测交实验)→得出结论(遗传规律)。
2. 巧记“假说——演绎过程” 观察现象提问题,分析问题提假说, 演绎推理需验证,得出结论成规律。
3.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1)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 (2)只适用于核基因遗传; 2.细胞学基础及实质画图表示减数分裂中随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分开 实质:二.概念辨析本节的概念比较多,要注意联系在一起,多作比较辨析:1.等位基因与非等位基因 (1)等位基因: 特别提醒:从以下几点来理解等位基因:①存在:存在于杂合子的所有体细胞中。
2023届高考生物复习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填空(每天打卡)

必修2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时间:月日1.用豌豆做杂交实验易于成功的原因:(1)豌豆是、,所以自然状态下豌豆都是。
(2)豌豆有多对易于区分的。
(3)花大,易于操作。
2.孟德尔把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作,如高茎;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作,如矮茎。
后来,人们将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作。
(P4)3.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的研究方法是,两大定律的适用范围:。
4.分离定律实质:减数分裂Ⅰ后期。
5.判断基因是否遵循两大定律的方法:。
6.孟德尔验证假说的方法是7.测交实验结果能说明:。
8.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方法是;不断提高纯合度的方法是;判断纯合子和杂合子方法是(植物常用)、(动物常用)。
9.孟德尔对分离现象提出的假说内容:(1)生物性状是由决定的。
(2)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存在的。
(3)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进入不同的配子。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的。
(P5)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时间:月日1.孟德尔针对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提出的“自由组合假设”:F1(YyRr)在产生配子时,彼此分离,可以自由组合。
这样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为。
(P10)2.孟德尔用实验验证了其“自由组合假设”是正确的。
(P11)3.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和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P12)4.自由组合定律实质:。
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有个基因,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的基因可能是。
5.孟德尔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取得成功的原因:①选用了正确的实验材料:;②用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③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的程序:试验→分析→假说→验证→结论,即法。
④由的研究思路;⑤用不同的字母代表不同的遗传因子,有利于逻辑分析遗传的本质。
6.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的有关结论(1)两对相对性状由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 遗传与进化 课件 第1章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D 解析:测交必须是利用隐性纯合子与被检验对象杂交,目的 是通过分析其后代以推知被检验对象的遗传因子组成,孟德尔杂交 实验中测交的对象是 F1,F1 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以推测 F1 的遗传因 子组成,通过测定 F1 的遗传因子组成来验证对分离现象理论解释的 科学性。
【思维升华】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 (1)测交法(已知显、隐性性状)
01
自主化知识预习
一、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和人工异花传粉的操作方法 1.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豌豆被用作研究遗传学的材料,其优点包括②__③__④__⑤_⑥___。 ①豌豆是单性花 ②豌豆是两性花 ③豌豆是自花传粉 ④豌豆是闭花受粉 ⑤豌豆的相对性状易于区分 ⑥花大,便于进行人工异花传粉
大豆的紫花和白花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
判定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的是( )
①紫花×紫花→紫花
②紫花×紫花→301 紫花∶101 白花
③紫花×白花→紫花
④紫花×白花→98 紫花∶107 白花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B 解析:观察四组杂交实验,杂交实验③符合显隐性性状的概 念,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代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 状(紫花),此性状(紫花)为显性性状,而未表现出来的性状(白花)为 隐性性状。杂交实验②中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且紫花∶白花 ≈3∶1,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所以可判断紫花为显性性状,白 花为隐性性状。通过杂交实验①④无法判断哪个为显性性状,哪个 为隐性性状。
1.在下列遗传实例中,属于性状分离现象的是( )
①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全为高茎豌豆
②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有高有矮,数量比接近于 1∶1
③圆粒豌豆自交后代中,圆粒豌豆与皱粒豌豆分别占 3/4 和 1/4
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精品(人教版2019)

子二代出现 3 : 1 绝非偶然,但是如何来解释这种现象呢?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
假说一: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这些遗
传因就像一个个独立的颗粒,既不会相互融合、也
不会在传递中消失。
显性性状: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如用大写D表示)
隐性性状: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如用小写d表示)
后代表现型
全显
亲本遗传因子组合
亲本性状表现
AA×_ _(AA、Aa、aa)
一定有一个是显
性纯合子
全隐
aa×aa
显:隐=1:1
Aa×aa
显性杂合子、
隐性纯合子
显:隐=3:1
Aa×Aa
均为显性杂合子
双亲为隐性纯合子
七、分离定律的解题方法
4、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
(1).自交法(常用于植物的鉴别、最简便的方法)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
【问题探讨】
+
人们曾经认为,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
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就像把一瓶蓝墨水和一瓶红墨水倒在一起,混合液是
另一种颜色,再也无法分出蓝色和红色。这种观点也称作融合遗传。
+
红色豌豆花
白色豌豆花
1、按照上述观点,当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后,子代的豌豆花会是什么颜色?
隐性遗传因子:控制隐性性状的遗传因子。(d)
七、分离定律的解题方法
个
体
类
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
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
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生物间相互交配的方式(狭义)。任意两个个体的交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课后题答案和提示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问题探讨1.粉色。
因为按照融合遗传的观点,双亲遗传物质在子代体内混合,子代呈现双亲的中介性状,即红色和白色的混合色──粉色。
2.提示:此问题是开放性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身边的生物遗传现象,学生通过对遗传实例的分析,辨析融合遗传观点是否正确。
有些学生可能举出的实例是多个遗传因子控制生物性状的现象(如人体的高度等),从而产生诸多疑惑,教师对此可以不做过多的解释。
只要引导学生能认真思索,积极探讨,投入学习状态即可。
(二)实验1.与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相比,全班实验的总结果更接近预期的结果,即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DD∶Dd∶dd=1∶2∶1,彩球代表的显性与隐性类型的数值比为3∶1。
因为实验个体数量越大,越接近统计规律。
如果孟德尔当时只统计10株豌豆杂交的结果,则很难正确地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因为实验统计的样本数目足够多,是孟德尔能够正确分析实验结果的前提条件之一。
当对10株豌豆的个体做统计时,会出现较大的误差。
2.模拟实验的结果与孟德尔的假说是相吻合的。
因为甲、乙小桶内的彩球代表孟德尔实验中的雌、雄配子,从两个桶内分别随机抓取一个彩球进行组合,实际上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统计的数量也足够大,出现了3∶1的结果。
但证明某一假说还需实验验证。
(三)技能训练提示:将获得的紫色花连续几代自交,即将每次自交后代的紫色花选育再进行自交,直至自交后代不再出现白色花为止。
(四)旁栏思考题不会。
因为满足孟德尔实验条件之一是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即任何一个雄配子(或雌配子)与任何一个雌配子(或雄配子)的结合机会相等,这样才能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五)练习基础题1.B。
2.B。
3.(1)在F1水稻细胞中含有一个控制合成支链淀粉的遗传因子和一个控制合成直链淀粉的遗传因子。
在F1形成配子时,两个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含支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含直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其比例为1∶1。
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 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共43张ppt)

(2)豌豆花各部分结构较大,便于操作,易于控制。
(3)豌豆具有许多稳定的相对性状,并且易于区分。
除此之外,豌豆花还有什么作为实验对象的优点?
(4)子代数量多,且种子都保存在豆荚里不会丢失,便于统计。
(5)豌豆是一年生植物,生长周期短,利于尽快得出实验结果。
1、常见的遗传学符号及含义。
含义
亲本
母本
父本
自交
杂交
子一代
子二代
符号
P
⊗
F1
F2
×
正交、反交:
正交与反交是相对的概念,如果将豌豆高茎作父本、矮茎作母本当作正交,那么以豌豆矮茎作父本、高茎作母本则是反交
F1
P
F2
(亲代)
(子一代)
(子二代)
为什么子一代全是高茎(无论正反交)?
为什么子二代中矮茎性状又出现了?
——提出假说
高茎
矮茎
D
d
假说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这些遗传因子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
显性性状:由显性遗传因子决定(如用大写D表示)
隐性性状:由隐性遗传因子决定(如用小写d表示)
——提出假说
二.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P
高茎
矮茎
假说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相同(如DD、dd)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如Dd)
绿色
428
黄色
152
2.82:1
花的位置
腋生
651
顶生
207
3.14:1
观察实验,提出问题
什么原因导致遗传性状在杂交后代中按一定的比例分离呢?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传粉
父本
母本
豌豆花的特点:3·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同 种 生 物
豌 豆
同种性状
相对性状
不 同 表 现 类 型
二、性状与相对性状
• 什么是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
性状
生物体的形态特征或生
理特征
相对性状 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
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请同学们试以人体为例,举例说出一些相对性状)
返回
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P 高茎
(亲本)
× 矮茎
(杂交)
P 矮茎
(亲本)
× 高茎
(杂交)
正交
反交
F1
高茎
(子一代)
F1
高茎
(子一代)
F1
(子一代)
F2
(子二代)
高茎
(自交)
高茎
787
3:
矮茎
277
1
出显性现性状问∶题在杂:种
F1代显现出来的性
状①。为(什如高么茎子)一代 隐都性是性高状∶茎在而杂没种有 F1矮代茎中没?有显现出 来茎②的)为性什状。么(子如二矮代 又出现了矮茎?
双亲是直 发,为什 么后代会 出现卷发?
双亲卷发 时,后代 会出现直
发吗?
生物的遗 传有没有 规律呢?
19世纪前人类对遗传现象的普遍看法:
人们曾经认为:两个亲本杂交的后代,双亲 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 表现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就像一瓶红墨水 和蓝墨水倒在一起,混合液是另外一种颜色。 如马和驴交配产生的是骡。这种观点也称作 融合遗传(达尔文1868年提出)。
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如子一代 D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2 遗传与进化第一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课标要求】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知II)。
【教学要求】1.会列举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
2.能举例说出纯合子、杂合子、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等位基因、基因型、表现型、杂交、自交、测交、性状分离的含义。
3.进行模拟实验,说明遗传因子通过分离及自由组合产生配子的类型及比例。
4.会运用方法遗传因子的假设解释分离现象和自由组合现象。
5.会运用测交方法检验F1的基因型。
6.能阐明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的内容和实质。
7.能运用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解释和预测一些遗传现象,推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进行相关计算。
【知识梳理】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一)常用符号及含义(二)实验材料:豌豆。
(三)实验步骤:去雄→套袋→传粉→统计分析。
(四)实验结果:高茎豌豆在杂交中无论是做母本(正交)还是做父本(反交),F1都是高茎,F出现高茎︰矮茎=3︰1的性状分离比。
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一)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
(二)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
(三)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四)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五)遗传图解(见右图):即F2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DD︰Dd︰dd=1︰2︰1,F2性状表现及比例为:高茎︰矮茎=3︰1。
三、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一)目的:对孟德尔假说合理性的验证。
(二)选材:F1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
(三)预期结果:Dd×dd→Dd︰dd=1︰1。
(四)实验结果:F1高茎×矮茎=30高︰30矮≈1︰1。
(五)结论: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Dd,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D和d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产生D和d两种数量比例相等的配子。
四、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五、性状的显隐性和纯合子、杂合子判断(一)相对性状中显隐性判断(高A、B为一对相对性状)1、定义法:(也叫杂交法)若A×B→A,则A为显性,B为隐性。
若A×B→B,则B为显性,A为隐性。
2、自交法若A A,则A为纯合子,判断不出显隐性。
若A 有A,又有B,则A为显性,B为隐性。
以上结论是在统计大量后代的基础上得出的,若统计的个体数量有限,则此结论不成立。
(二)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1、隐性纯合子:表现为隐性性状的个体是隐性纯合子。
2、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设A、B为具有相对性状的个体,A为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B为具有隐性性状的个体。
(1)自交法:若亲本A A,则亲本A为纯合子。
若亲本A A、B均出现,即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A为杂合子。
此方法是适合于大多数植物的最简便的方法,但不适用动物。
(2)测交法:若亲本A×B→只有A,则亲本A可能为纯合子。
若亲本A×B→只有B,则亲本A为杂合子。
若亲本A×B→有A有B,则亲本A为杂合子。
注意:若待测个体亲本A为雄性动物,应注意与多个隐性雌性个体交配,以便产生更多的个体,使结果更有说服力。
【思考感悟】如果孟德尔在实验中只得到4株F2植株,那么这些F2植株中一定是3株高茎、1株矮茎吗?不一定。
3︰1的结果必须在统计大量植株后才能得到。
重难热点归纳一、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1.与性状有关的重要概念:(1)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如免的长毛与短毛。
(2)显、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F1显现出来的性状叫显性性状,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3)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2.与基因有关的概念:(1)显性基因:又叫显性遗传因子,决定显性性状的基因。
(2)隐性基因:又叫隐性遗传因子,决定隐性性状的基因。
(3)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基因D·一对同源染色体,D与d是一对等位基因。
·基因d3.基因型与表现型:(1)概念: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2)关系: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在不同环境中,即使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也未必相同。
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4.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区别:(1)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叫纯合子,如DD、dd;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但不同的纯合子杂交,后代为杂合子。
(2)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叫杂合子,如Dd;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且后代中会出现一定比例的纯合子。
二、性状的显、隐性及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1.相对性状中显、隐性的判断(设A、B为具一对相对性状个体)(1)杂交法:A×B,后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则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2)自交法:A、B分别自交,若发生性状分离,则亲本性状一定为显性性状;若不发生性状分离,则无法判断显、隐性。
2.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1)隐性纯合子:表现为隐性性状的个体是隐性纯合子。
(2)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判断:①自交法:显性性状若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亲本一定为杂合子的个体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亲本可能为纯合子②测交法:待测个体若后代出现隐性性状个体,则待测个体一定为杂合子ⅹ隐性个体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个体,则待测个体可能为纯合子.待测对象若为雄性动物,应注意与多个隐性雌性个体交配,以产生更多的后代个体,使结果更有说服力.三、分离定律的相关计算1.用分离比直接计算如人类白化病遗传:Aa×Aa→1AA:2Aa:1aa,则杂合双亲生正常孩子的概率是3/4,生白化病孩子的概率为1/4,正常孩子是杂合子的概率是2/3。
2.用配子的概率计算(1)方法:先算出亲本产生几种配子,求出每种配子产生的概率,再用相关的两种配子的概率相乘。
(2)实例:白化病遗传,Aa×Aa→1AA:2Aa:1aa,父方产生A、a配子的概率各是1/2,母方产生A、a配子的概率也各是1/2,因此,再生一个白化病(aa)孩子的概率为1/2×1/2=1/4。
(3)杂合子自交n代后,纯合子与杂合子所占比例的计算:P Aa↓⊕F1 Aa 1/2↓⊕F2 Aa 1/2×1/2=1/4↓⊕F3 Aa 1/2×1/2×1/2=1/8···Fn Aa 1/2n纯合子(AA+aa)=1-1/2n显性(隐性)纯合子=1/2×(1-1/2n)杂合子、纯合子所占比例可用曲线表示如下:经典例题剖析例1、用黄色公鼠a 分别与黑色母鼠b 和c 交配,在几次产仔中,母鼠b 产仔为9黑6黄,母鼠c 产的仔全为黑色。
那么亲体a 、b 、c 中为纯合体的是 ( )A. b 和cB. a 和cC. a 和bD. 只有a解析:据黄色公鼠a × 黑色母鼠c →后代全为黑色得知黄色为隐性性状,黑色为显性性状,黄色公鼠为纯合体,黑色母鼠c 为显性纯合体。
又据黑色母鼠b 与黄色公鼠a 交配;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可知b 为杂合体。
答案:B例2、人的双眼皮对单眼皮是显性,一对双眼皮的夫妇生了四个孩子,三个单眼皮一个双眼皮,对这种现象最好的解释是A .3:1符合基因的分离规律B .基因不能自由组合,产生了误差C .这对夫妇都含有单眼皮的基因,在每胎生育中都有出现单眼皮的可能性D .单眼皮基因与双眼皮基因发生了互换解析:由于双眼皮对单眼皮为显性,这对双眼皮夫妇所生子女中有单眼皮个体,所以这对双眼皮夫妇都是杂合子。
由基因的分离规律可知,这对夫妇每生一个子女都有出现单眼皮的可能性,并且不同胎次互不影响。
答案:C例3、某农场养了一群马,有栗色马和白色马。
已知栗色对白色呈完全显性,育种工作者从中选出一匹健壮的栗色公马,请你根据毛色这一性状,用一个配种季节的时间鉴定它是杂种还是纯种。
简要说明鉴定方法和理由。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测交实验在实践中的应用。
因为栗色是显性性状,所以栗色公马的基因型可能是显性纯合或杂合,用测交方法可以鉴定其基因型。
由于题目要求用一个配种季节的时间完成鉴定,因此根据统计学原理,运用测交实验的方法,让此马与多匹白马进行交配,使后代的数量尽可能多些,提高判断的准确性。
后代可能的情况有两种。
答案:两种情况:①可能是杂种。
让此栗色马与多匹白马交配,若后代中有白马,说明栗色马含有隐性基因,故推知该栗色公马是杂种。
②可能是纯种。
让此栗色马与多匹白马交配,若后代中没有白马,说明栗色马不含隐性基因,故推知可能该栗色公马是纯种例4、下图是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据此回答(注:6号不携带致病基因):显性(隐性)纯合子0 1 2 3 4 5 60。
5n/代数纯合子比例(杂合子比例)(1)该病是一种 染色体上的 性遗传病。
(2)设显性基因为A ,隐性基因为a ,则Ⅱ4和Ⅱ5的基因型依次为 和 。
(3)Ⅲ9与Ⅲ10婚配,后代子女患病的几率是。
(4)若该病的携带者在人群中占0.2%,当Ⅲ10与Ⅲ11婚配时,预计后代患病的几率是 。
解析:该家族中Ⅰ1和Ⅰ2没有得病,说明含有显性正常基因A ,Ⅱ4是患者说明其基因型是aa,符合无中生有是隐性的原则。
如果是伴X 隐性遗传则Ⅱ4基因型应为X b X b ,则必有一个X b来自Ⅰ2, 而Ⅰ2未表现病状,说明不符合“隐性遗传找女病,父子都病是伴性”。
而Ⅲ9必有其母遗传的b,其基因型为Bb,Ⅱ5为杂合子的可能性为2/3,则Ⅲ10为杂合子的可能性为1/3,故Ⅲ9与Ⅲ10婚配后代患病可能性为:1×1/3×1/4=1/12。
自然人群中携带者占0.2%即Ⅲ10为携带者的可能性为0.2%,Ⅲ9与Ⅲ10婚配,后代患病可能性:1×0.2%×1/4=0.05%。
答案:(1)常,隐性;(2)aa ,AA 或Aa (3)1/12(4)0.05% 知识网络体系1、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对性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自花传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异花传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自花传粉的植物完成异花传粉的重要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杂交实验的过程:实验结果:F 2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显性性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隐性性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状分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根据概念: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所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 ,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