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现状及建议

合集下载

我市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现状及建议

我市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现状及建议

我市旅游项目开发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我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旅游兴市”战略,以政府为主导强势推进旅游业发展,旅游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大乳山滨海旅游度假区,2011年计划投资11.5亿元,实际投资5.6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49.4%。

其中:北大门景观区完成,7月份投入使用,停车场完工投入使用;海天阁旅游码头完成;泓兴寺大雄宝殿、山门、天王殿、钟鼓楼主体完成,正在进行装修;灵光塔完成主体建设;乳山湾风情镇筑坝工程吹填坝完成;海韵酒店、西黄岛酒店、西黄岛新村开工建设;母爱文化馆及文化广场完成绿化及场地平整。

多福山景区,2011年计划投资3.1亿元,实际投资1.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38.7%。

完成二期景区综合服务区场地平整100亩;完成立项、土地手续及林地产权调整,完成卢塞恩小镇入口综合服务区主体建设。

福如东海文化园,2011年计划投资3亿元,实际投资27630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2.1%。

其中:续建百花长廊,6#、7#已于7月份竣工;4#、5#主体工程已完工,现正在进行室内外装修,完成投资3627万元;福如东海书画院,现正在进行主体工程施工,完成投资4339万元;晏禧楼,现正在进行主体工程施工,完成投资6152万元;续建下沉广场,完成投资3628万元;修建福罐广场、区内道路以及部分景观、芙蓉河、苏州河、续建福音钟广场、福禄喜三星等园内雕塑建设、大水法广场、如意广场,完成投资9391万元;绿化,完成投资493万元。

天润温泉度假村,2011年计划投资8250万元,实际投资550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6.6%。

完成元宝景观水池建设和景区绿化,硬化广场和道路5500平方米,洗浴中心进行铺设地面、安装门窗。

岠嵎山风景区,2011年计划投资1.88亿元,目前项目规划尚未确定,仍未开工。

金牛谷生态园,2011年计划投资1亿元,实际投资5000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0%。

购置材料及蓝莓树苗400万元,完成景区建设用电设备安装、1500亩蓝莓种植、1000平方米鹿场、漂流水系及6公里景区道路基础工程,茶艺馆完成部分主体建设,生态餐厅场地完成平整。

旅游行业中旅游景点开发滞后问题及优化方案

旅游行业中旅游景点开发滞后问题及优化方案

旅游行业中旅游景点开发滞后问题及优化方案一、旅游行业中景点开发滞后问题的现状分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观念的转变,旅游已成为一种重要的休闲方式,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在旅游行业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景点开发滞后。

本文将从需求面和供给面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 需求面问题分析:基础设施与消费需求不匹配随着人们对旅游质量要求的提高,对于景区内部各项服务设施和环境要求日益增加,比如公共厕所、停车场、餐饮等基础设施。

然而,在许多景区中,尤其是一些新兴景区或者冷门景区,这些基础设施往往是滞后的甚至缺失的。

这导致了消费者在旅游过程中体验不佳,甚至降低了对该地区旅游的兴趣。

2. 供给面问题分析:开发模式单一与保护意识不足对于景点开发,很多地方采取了“重开发、轻保护”的模式,过度追求商业利益,而忽视了文化、生态等方面的保护。

这种模式导致了资源的破坏和过度利用,同时也限制了景点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在开发过程中缺乏创新意识和丰富多样化的旅游产品,仍然沿袭传统的观光游览方式,给游客留下不够深入、没有独特性的印象。

二、旅游景点开发滞后问题优化方案针对旅游行业中景点开发滞后问题的现状,我们需要找到一些有效的优化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

以下是几个可能的解决方案: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政府应注重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并加大力度进行相关投资。

鼓励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并提供相应支持和优惠政策。

同时,要加强对景区管理单位、运营商等相关责任主体的监督力度,确保基础设施能够得到有效维护和及时更新。

2. 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开发过程中,政府和企业应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的保护。

建立有效的环境监测体系,对景区生态环境进行定期评估与修复。

同时,要鼓励创新和多元化旅游产品开发,提供更为个性化和深度体验的旅游服务。

3. 加强市场调研与规划政府和企业要加强市场调研工作,了解游客需求及市场潜力,并根据调研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嵩县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

嵩县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

嵩县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1. 引言1.1 嵩县旅游业的重要性嵩县的旅游业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酒店、餐饮、交通等服务业也将迎来发展机遇,从而推动当地经济的蓬勃发展。

旅游业可以促进文化传承和交流。

游客的涌入不仅可以增加对当地传统文化的了解,也会促进各地文化的交流与交融。

通过发展旅游业,可以为嵩县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当地居民的增收致富。

嵩县的旅游业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传承和交流、增加就业机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加强对嵩县旅游业的发展与管理,将会为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

1.2 嵩县旅游业现状分析嵩县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级行政区域,地处中原地区腹地,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风光优美,是一个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地方。

目前,嵩县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嵩县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如嵩山、少林寺、庐山、五龙河等。

这些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览,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嵩县的旅游业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旅游基础设施相对滞后,道路、饭店、景区服务设施不够完善,影响了游客体验;旅游宣传推广不够到位,许多潜在游客对嵩县的旅游资源了解不足,导致游客流量不足;旅游业发展不够完善,缺乏系统规划和长远发展战略,限制了嵩县旅游业的全面发展。

嵩县旅游业发展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需要加强宣传推广,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嵩县的独特魅力。

通过持续的努力和改进,嵩县的旅游业有望迎来更加蓬勃的发展。

2. 正文2.1 嵩县旅游业的优势与特色1. 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嵩县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县,拥有众多历史遗迹和文物,如少华山、古老的古桥等,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2. 自然景观优美:嵩县位于伏牛山脉脚下,风景秀丽,山清水秀,山峦叠嶂,溪流潺潺,是徒步旅行和自然风光摄影的绝佳之地。

浅谈高邮湖的旅游开发和对策

浅谈高邮湖的旅游开发和对策

浅谈高邮湖的旅游开发和对策【摘要】高邮湖位于江苏省扬州市,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生态环境,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潜力。

本文通过介绍高邮湖的旅游资源概况和现状分析,分析了目前高邮湖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问题的对策建议。

其中包括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优化旅游设施建设和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措施。

在总结了高邮湖旅游开发的现状,展望了高邮湖旅游的美好未来。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建议,希望能够为高邮湖的可持续旅游发展提供参考,实现高邮湖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存。

【关键词】高邮湖、旅游潜力、旅游资源、旅游开发、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对策建议、总结、展望、美好未来。

1. 引言1.1 1. 介绍高邮湖及其旅游潜力高邮湖位于江苏省扬州市高邮湖风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

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一颗明珠,高邮湖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拥有丰富的湖泊资源、湿地资源和水资源。

高邮湖水域辽阔,湖水清澈见底,周围山峦起伏,景色优美,是一处极具旅游潜力的风景区。

高邮湖被誉为“长寿之湖、温泉之城、森林之境”,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高邮湖的周边还有许多历史人文景点,如高邮古镇、伏山寺等,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人们对自然风光的追求,高邮湖的旅游潜力不断凸显,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休闲,成为江苏省乃至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热点之一。

1.22. 引出本文主题本文将深入探讨高邮湖的旅游开发现状,分析其旅游资源以及现有的开发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这些问题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高邮湖旅游开发的全面剖析,希望为高邮湖的旅游开发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为其未来的发展探寻更加可行的发展路径。

2. 正文2.1 1. 高邮湖旅游资源概况高邮湖位于江苏省扬州市高邮湖风景区,是一处以湖泊为主体的自然景观,湖水清澈碧蓝,四季风光如画。

高邮湖周边山峦起伏,树木葱郁,环境清新怡人。

旅游资源的开发及建议

旅游资源的开发及建议

旅游资源的开发及建议旅游,如今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能够让人们放松身心,还能增长见识、拓宽视野。

而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则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有效的旅游资源开发,对于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提升当地居民生活质量以及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旅游资源,简单来说,就是能够吸引游客并为旅游业所利用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它可以是自然景观,如壮丽的山脉、广袤的森林、湛蓝的湖泊;也可以是人文景观,像古老的建筑、独特的民俗、珍贵的文物。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旅游资源,比如美食、购物场所、节庆活动等。

在开发旅游资源之前,充分的调研和评估是必不可少的。

要了解当地旅游资源的特点、优势和潜在的市场需求。

比如,某个地区拥有独特的地质奇观,但交通不便,那么在开发时就要优先考虑改善交通条件。

同时,还需要评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性,不能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而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

合理的规划是旅游资源开发成功的关键。

规划要考虑到旅游设施的布局,包括住宿、餐饮、交通、娱乐等方面。

以住宿为例,既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提供从经济型酒店到高端度假村的多种选择,又要考虑与景区的距离和周边环境的协调性。

餐饮方面,要突出当地的特色美食,打造美食街区或特色餐厅。

交通规划要便捷高效,确保游客能够方便地到达各个景点。

娱乐设施的设置则要根据游客的年龄层次和兴趣爱好,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如主题公园、水上活动中心等。

旅游资源的开发不能仅仅停留在硬件设施的建设上,软件服务同样重要。

优质的服务能够极大地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回头率。

这就需要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

导游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生动地向游客介绍景点的历史文化和特色。

酒店和餐饮服务人员要热情周到,让游客感受到宾至如归。

在开发旅游资源的过程中,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和保护至关重要。

许多旅游景点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如古老的城镇、传统的手工艺品。

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旅游,作为人们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不仅能够让人们放松身心,还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

然而,在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却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将会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精神文化需求的增加,旅游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各地纷纷加大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涌现出了众多新的旅游景点和旅游项目。

一些历史文化名城通过修复古建筑、打造文化街区等方式,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吸引力。

自然风光优美的地区则加强了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开发了登山、漂流、露营等多样化的旅游活动。

此外,乡村旅游也逐渐兴起,不少农村地区依托田园风光和民俗文化,吸引了大量城市游客。

二、存在的问题1、过度开发部分地区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对旅游资源进行过度开发。

比如,在一些自然保护区内违规建设旅游设施,破坏了生态环境;一些古村落过度商业化,失去了原有的古朴韵味。

2、缺乏规划旅游资源开发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导致景区布局不合理,功能分区不清晰。

有些景区在开发过程中盲目跟风,没有结合自身的特色和优势,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3、基础设施不完善一些旅游景区的交通、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

道路狭窄、交通拥堵,住宿条件差,餐饮卫生不达标等问题屡见不鲜。

4、旅游产品同质化许多地方的旅游产品缺乏创新,同质化现象严重。

比如,各地的民俗村、古镇等在建筑风格、经营项目上大同小异,缺乏独特的吸引力。

5、文化内涵挖掘不足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对文化内涵的挖掘不够深入,只是简单地将文化元素作为装饰,没有真正展现出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6、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专业素质有待提高,部分景区存在宰客、服务态度恶劣等问题,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三、对策1、加强规划管理政府应加强对旅游资源开发的规划和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方案。

关于河池市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措施

关于河池市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措施

关于河池市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措施摘要:河池是一个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城市,旅游业正飞速发展,然而在大力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与不足。

本文分析河池市旅游业发展的现状,找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河池;旅游现状;解决措施河池具有神奇雄美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千姿百态的山水景观、妩媚秀丽的高山平湖风姿、丰富多彩的原始森林景观、古色古香的人文景观、独树一帜的长寿资源、浓郁的民族风情。

一、河池市旅游业发展的现状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条件的限制,河池市的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但随着市委市政府的不断重视和支持,利用河池的生态美景为河池人民谋福利,不断优化旅游发展环境,通过集中实施旅游项目建设大会战,加大力度推进旅游软硬件建设,多层次、多方位宣传推介河池旅游资源;凭借着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逐步突破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瓶颈,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十一五”的期间,是河池旅游业有史以来发展速度最快、发展势头最好的时期。

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320.03万人次,比“十五”增长119.21%,年均增长22%以上;旅游总收入131.13亿元,比“十五”增长169.43%,年均增长27%以上;a级旅游景区从2005年的2家增加到2010年底的9家;星级旅游饭店从2005年的13家增加到2010年底的37家。

其中,2010年,全市共接待游客731.03万人次,同比增长27%,旅游总收入44.1亿元,同比增长34.25%。

数据表明,河池市旅游资源优势正在向经济效益转化,特色旅游产业已逐步成为新兴支柱产业。

二、河池市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交通设施薄弱。

河池市现有的交通设施,不能满足旅游的需要,这是制约河池旅游业发展的关键瓶颈。

河池大部分专用旅游线路连接不畅,没有大型停车场所,造成景区景点可进入性差。

河池现有的城市交通设施功能多是单独的点作用,没有整合成线或者面的整体效用,与旅游业发展不配套、不相适应,障碍了旅游业的发展。

朝阳市旅游现状分析和开发对策

朝阳市旅游现状分析和开发对策

摘要:朝阳旅游业在近几年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已经取得傲人的成绩,但规划开发方面还存在着种种问题。

现以朝阳的旅游发展现状为前提,分析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和区域旅游的规划布局,明确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有效措施,并提出开发策略。

关键词:朝阳市;旅游资源;现状;开发朝阳市位于辽宁的西部,是东北通向关内的咽喉要道,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丰富的自然遗产。

近几年旅游业发展迅猛,朝阳的旅游业也迈入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可是朝阳尚不为众人所熟知,旅游业尚不成熟。

就朝阳的旅游业发展现状来分析,我们应当对资源更好的利用和开发提出更有效的对策。

一.朝阳市旅游资源概况朝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牛河梁文化遗址使华夏古国文明史被改写成5500年,被称为“中华大地第一道文明曙光”。

朝阳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1660多年前的前燕、后燕及北燕都定都城在此长达百年之久,在200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三燕故都”遗址被列入其中。

朝阳是东北佛教的圣地,从东晋至辽代,这700多年间里,它一直是东北地区佛教文化的传播中心。

释迦牟尼佛祖真身舍利和锭光佛舍利被奉存在此,被堪称佛家至宝朝阳有“世界最大的古生物化石宝库”的美称,“中华龙鸟”和“辽宁古果”的发现,使朝阳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只鸟飞起和第一朵花绽开的地方。

朝阳的自然资源也比较丰富。

有以黑山、清风岭、努鲁儿虎山、槐树洞、大凌河风景区、燕山湖、白石水库为主要线路的自然旅游资源,朝阳的地域风情文化种类繁多、特色鲜明。

凌源皮影和喀左东蒙民间故事都已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二.朝阳市旅游业的开发现状以朝阳的旅游资源现状来看,人文旅游资源远远胜于自然旅游资源,所以也形成了以人文景观为主题的旅游发展方向。

现在的朝阳旅游资源开发主要有三大人文景观:第一个人文景观是“第一佛教圣山”----凤凰山。

朝阳凤凰山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区正在更完整的规划中,两佛舍利供奉道场也正在建设中。

第二个人文景观是“化石王国”---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市旅游项目开发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我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旅游兴市”战略,以政府为主导强势推进旅游业发展,旅游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大乳山滨海旅游度假区,2011年计划投资11.5亿元,实际投资5.6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49.4%。

其中:北大门景观区完成,7月份投入使用,停车场完工投入使用;海天阁旅游码头完成;泓兴寺大雄宝殿、山门、天王殿、钟鼓楼主体完成,正在进行装修;灵光塔完成主体建设;乳山湾风情镇筑坝工程吹填坝完成;海韵酒店、西黄岛酒店、西黄岛新村开工建设;母爱文化馆及文化广场完成绿化及场地平整。

多福山景区,2011年计划投资3.1亿元,实际投资1.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38.7%。

完成二期景区综合服务区场地平整100亩;完成立项、土地手续及林地产权调整,完成卢塞恩小镇入口综合服务区主体建设。

福如东海文化园,2011年计划投资3亿元,实际投资27630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2.1%。

其中:续建百花长廊,6#、7#已于7月份竣工;4#、5#主体工程已完工,现正在进行室内外装修,完成投资3627万元;福如东海书画院,现正在进行主体工程施工,完成投资4339万元;晏禧楼,现正在进行主体工程施工,完成投资6152万元;续建下沉广场,完成投资3628万元;修建福罐广场、区内道路以及部分景观、芙蓉河、苏州河、续建福音钟广场、福禄喜三星等园内雕塑建设、大水法广场、如意广场,完成投资9391万元;绿化,完成投资493万元。

天润温泉度假村,2011年计划投资8250万元,实际投资550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6.6%。

完成元宝景观水池建设和景区绿化,硬化广场和道路5500平方米,洗浴中心进行铺设地面、安装门窗。

岠嵎山风景区,2011年计划投资1.88亿元,目前项目规划尚未确定,仍未开工。

金牛谷生态园,2011年计划投资1亿元,实际投资5000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0%。

购臵材料及蓝莓树苗400万元,完成景区建设用电设备安装、1500亩蓝莓种植、1000平方米鹿场、漂流水系及6公里景区道路基础工程,茶艺馆完成部分主体建设,生态餐厅场地完成平整。

潮汐湖水上运动中心,2011年计划完成投资4300万元,实际投资600万元,完成年底计划的14%。

加固湖岸护坡1200米、舰岛护坡1000米,赛道基础完成30%,完成部分游艇码头桩基建设。

圣水宫道教养生休闲度假区,2011年计划完成投资5750万元,实际投资5800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0.9%。

2.5公里的进区路和景观湖船亭完工;玉虚观弘道区建筑主体完工,正在进行墙面地面处理和山门建设;财神宫土建基本完工。

项目进展顺利,超额完成年度计划。

二、存在问题从我市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情况看,既存在开工项目多、项目体量大的喜人一面,也存在部分项目进度缓慢、产品品质亟需提升的问题。

突出表现在:(一)在建项目多、成熟项目少。

目前全市十大重点旅游项目除大乳山滨海旅游度假区具备了一定的旅游接待能力外,其他景区大多处于开发建设的初期阶段,距离“收官期”还很远,全市旅游项目不成气候,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产品优势,尚不能构成滨海休闲养生旅游目的地建设的产品支撑。

(二)项目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进展缓慢。

一些已拿到旅游资源的投资商没有大的投入,很多资源被投资商控制,但投资商没有按照计划推进项目建设,甚至采取观望态度,造成全市旅游项目建设总体进度缓慢。

如福如东海文化园开工已有五个年头,但至今都未建成一处可供游览的景点;如潮汐湖水上运动基地,投资商一门心思搞房地产开发,对于旅游项目总是寻找种种借口拖延;利群华玺五星级酒店原计划2010年12月竣工,但至今基础挖掘工程还未结束。

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领导先后多次召开项目建设现场会,但开发进度未见加快。

(三)土地等配套政策不到位、部分项目落地遇到困难。

由于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多福山景区等项目因土地指标、林地产权调整等问题导致项目不能如期开工;东方如意国际城因得不到国家许可迟迟不能正式营业,而该类项目恰恰是休闲养生旅游的重要支撑。

(四)项目所在镇区服务不到位、部分项目中途搁浅。

如天润温泉度假村,因为坟地搬迁等问题的协调不到位,导致室外汤池及其他外围工程迟迟不能开工,从而影响了整个项目的建设进度。

(五)旅游纪念品短腿问题突出。

在旅游发达国家,旅游者购物消费支出,平均占整个旅游消费支出的40-60%,支撑着旅游业的半壁江山。

而我市目前旅游商品产业发展的现状,难以让游客有购买欲望,2010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19.5万人次,但游客除了看景点、洗海澡,再无其他消费。

企业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关注的仍然是景区景点、宾馆酒店项目的开发建设,忽视了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在拉长产业链条、挖掘旅游文化内涵、扩大旅游业的外延上做文章。

(六)宣传促销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

近年来,我市尽管在旅游宣传促销工作中做了一些诸如大篷车促销、媒体广告等工作,但与周边地区相比,仍然存在投入不足、方式不活等问题。

母爱文化节已连续举办三届,但由于游客参与性差,对于游客吸引力较低,未见因此而产生大规模客流。

在各地纷纷出台游客招徕奖励政策的大的背景下,我市缺乏相应配套机制,导致旅行社输送客源的积极性不高。

同时,我市的旅游形象宣传口号外延过于宽广,内涵模糊,一定程度影响了城市旅游整体形象的提升。

三、推进旅游项目建设的对策措施当前,旅游项目在税收、土地方面的优惠政策空间越来越少,加快推进旅游大项目建设,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寻找出路。

(一)建立一套加快旅游项目推进的政策机制。

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必须牢固树立“抓旅游项目建设就是抓产业发展”的思想,坚持政府力推,采取刚性措施,切实推进旅游重点项目快建设、早开放。

一是建立旅游项目开发退出机制。

加大项目调度、督查力度,严格节点控制,确保年度建设计划的顺利实施。

对于长期占有重要旅游资源而开发动作迟缓、开发方向偏离甚至是等待观望的投资商,取消优惠政策,必要时依法收回其开发经营权,重新寻找投资主体。

二是健全项目建设责任落实机制。

要切实抓好落地项目的服务工作,把项目建设和服务纳入相关镇和部门年度岗位责任制考核,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和镇、区、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检验“机关作风转变年”活动成效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强化各级各部门推进项目建设的责任意识,为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特别是对市委、市政府领导几经调度并明确责任单位的事项,要限期落实。

三是建立项目推进激励机制。

旅游项目建设周期长、投资大、收益慢,应学习外地经验,象支持工农业项目一样鼓励旅游业项目建设,研究出台加快项目建设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增强投资商的信心,确保旅游项目上得快、上去后运营的好。

四是完善旅游资源整合机制,如在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上,可以参照沂南县整合沂蒙红嫂文化的模式,敢于突破地域限制,将三花文化、马石山文化、胶东育儿所等资源整合在一起,集中打造乳山红色文化景区。

(二)探索一条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旅游投融资渠道。

我市旅游业的发展不过20年的历程,作为新兴产业,与传统的工业、农业项目,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不强、投融资渠道不宽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旅游业的产业化发展。

先进地区的经验证明,不是发展旅游业的唯一道路,应创新模式,解决旅游投资不足的瓶颈。

在继续强化旅游项目招商的基础上,一是要进一步加大政府性投入力度,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导向作用,重点投向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旅游道路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为景区建设和开放创造条件。

二是要坚持谁投资、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和支持企业、社会团体、个人及外商投资建设、经营旅游景区(点)和旅游设施。

三是要重大商也要重小户,眼光既要向外也要向内,大的投资商固然能够开发出大的项目,小的资金通过滚动同样可以实现大发展,如沂水的龙岗集团起步时仅是一家市内的旅行社,300万元起家搞景区建设,同样可以在美国上市。

四是可以借鉴枣庄打造台儿庄古城和沂水成立亲情沂蒙旅游集团的成功经验,按“政府行为、企业化管理”的要求进行运作,直接或者入参股、贷款融资等方式进行景区建设开发,特别是对岠嵎山、塔岛湾保护区等资源优势明显、生态保护要求严格的旅游资源,建议利用房地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积极探索地方企业投资开发旅游景区的新模式。

四是要重视典型引领,通过政策引导,更多地吸引群众参与旅游业的发展,鼓励单位和个人投资建设“渔家乐”、“农家乐”旅游项目,参与旅游产品生产和销售,丰富全市旅游内涵。

(三)夯实一个支撑旅游产业做大做强的产品平台。

旅游景区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旅游吸引国的根本来源,是旅游者产生出游欲望的直接动力,更是延伸旅游产业链和拓展旅游辐射面的重要载体。

一方面,要精心包装现有景区景点。

我市已建成开放景区少,且功能缺乏、品位不高,仅靠大乳山难以支撑区域旅游业发展。

必须按精品化要求进行精心包装,逐步培育、完善,提高档次,提升品味,扩大知名度,使之成为精品;要以国家级旅游景区创建为抓手,不断加强停车场、游客中心、旅游厕所、旅游标识牌和休息区等配套设施建设。

另一方面,要深度开发特色旅游资源。

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对特色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注重景区的文化内涵挖掘,注重产品结构的特色化、规模化与精品化,使传统的自然观光型旅游转变为观光与度假休闲、观光与山海风情、健康疗养等紧密结合的现代综合型旅游。

要大力发展特种专项旅游产品,尽快建设一批“唯我独有,人有我好”的拳头旅游景点项目,特别是具有轰动效应和辐射效应的“龙头”项目,促进我市旅游景点的建设由点到线乃至区域立体状发展。

要积极营造营造旅游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简化旅游项目审批程序,对旅游企业的用水,实行与农业或一般工业企业同等收费价格。

(四)造就一支专业化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人才队伍。

我市旅游业要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得到较快发展,必须立足于优质高效,以很高的服务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取胜,造就和聚集一支高素质的旅游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一是培育本土旅游职业经理人。

必须努力培养一支熟悉经营规则、能征善战、作风过硬、工作能力强的高素质的职业经理人的队伍。

积极创造条件,大力吸引其他行业高水平的经理人才更多地进入旅游企业;优化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专业结构和知识结构,推动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抓好星级饭店、旅游景区(点)、旅行社等企业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工作,提高其开拓市场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二是不断提升导游人员素质。

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导游员管理、培训和使用机制,大力加强对导游员队伍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政策法规、服务意识、导游技能的培训教育和导游工作实践的磨练,提高导游队伍素质,提升乳山旅游接待水平。

三是提高旅游主管部门工作人员能力。

有目的地选拔年轻的有培养前途的专业人才,从事旅游建设管理工作或到旅游发达的城市挂职学习旅游规划、开发度假区、大型游乐园、主题公园、生态旅游、旅游电子商务等方面知识,培养和造就一批既懂专业知识,又有一定行政管理能力的旅游行政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