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分子的结构.
(完整版)DNA分子的结构详解

⑵转运RNA(tRNA):含有反密码子
tRNA
一个转运RNA 只能携带一种特定的氨基酸!
细胞中的转运RNA至少有 61 种!
UA U
异亮氨酸
UA U 携带什么氨基酸?
A U A mRNA
5.转录 地点:主要在细胞核 模板: DNA的一条链 原料: 4 种核糖核苷酸 条件: RNA聚合酶、ATP
DNA分子是有 2 条链组成,反向平行 盘旋
成 双螺旋 结构。 脱氧核糖和磷酸 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 构成基本骨架; 碱基对 排列在内侧。 碱基通过 氢键 连接成碱基对,并遵循
碱基互补配对 原则。
2、DNA的多样性
A
T
C
G
A
T
A
T
C
G
G
C
A
T
G
C
碱基对的排列顺 序是千变万化
A
T
C
G
A
T
A
T
C
G
一个DNA分子的结构
A
T
C
G
A
T
A
T
C
G
G
C
A
T
G
C
T 脱氧核苷酸
磷酸
脱氧
碱基
核糖
脱氧核苷酸的种类
A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G
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C
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T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硫酸二酯键
一条脱氧核苷酸链
…
DNA 分 子 结 构 主 要 特 点
A
T
C
G
A
T
A
T
C
DNA分子的结构 (共44张PPT)

高考链接
(2014 广东)有关DNA分子结构的叙述,
正确的是(多选)( )AD
A. DNA分子由4种脱氧核苷酸组成 B. DNA单链上相邻碱基以氢键连接 C. 碱基与磷基相连接 D. 磷酸与脱核糖交替连接构成DNA 链 的基本骨架
解析:DNA分子是由四种不同 的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聚合而成的 脱氧核苷酸链。所以A正确。DNA分 子双螺旋结构的外侧,两条长链上 的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排列的顺序 稳定不变;内侧两条长链上的碱基 通过氢键,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严格配对。由此可见选项BC错误, 故选AD。
③内侧:两条链之间的对应碱基通过 氢键连接起来。
3.DNA的结构特点
①稳定性:DNA分子当中的脱氧核糖 和磷酸交替排列稳定不变;碱基互补配 对原则稳定不变;相应的碱基之间通过氢 键构成碱基对。
②多样性:每个DNA分子中的脱氧 核糖核苷酸的数目不同,碱基对的排列 顺 序各异。
③特异性:每个DNA分子都有自己特 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各种生物的DNA分 子,其碱基排列顺序各不相同。
分子数占22%,那么,胞嘧啶的分子数占
()
C
A.11% B.22%
C.28% D.44%
3.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A≠G时,双链
DNA分子中,下列四个式子中正确的是
()
C
课后作业
课本P47 第一题 (画图填空) 第二题 (选择题)
P
脱氧
A
核糖
P
脱氧
G
核糖
P
脱氧
C
核糖
P 脱氧 核糖
T
脱氧
T
核糖
P
脱氧
C
核糖
P
脱氧
G
核糖
DNA的分子结构

二. DNA的二级结构
(三)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基本特征
1. 反向平行 的双链沿中心 轴盘绕成右手螺旋。
10
二. DNA的二级结构
A=T
G≡ C
12
二. DNA的二级结构
(三)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基本特征
5. 双螺旋直径为2nm,每对脱氧核苷酸残基沿 纵轴旋转36°,上升0.34nm。所以每10个 碱基对形成一个螺旋,螺距3.4nm。
当水合的DNA脱水时,转变为A型。
还有Z型的DNA 。首先在富含GC的DNA短片 段中发现,后来证明天然DNA中也有。
15
二. DNA的二级结构
(五) DNA双螺旋构象的多态性
在体内,B-DNA与Z-DNA可以相互转换,后者
在细胞中可能起着帮助解链和调控基因表达的作用。
类型 旋转方向 螺旋直径
5
6
2003年4月24
日 , Nature 杂 志
发表了纪念文章
6
James Watson (left) and Francis Crick with their model of DNA double helix .
7
分子生物学的新时代 就此开始了!
7
二. DNA的二级结构
(二) 双螺旋结构模型提出的依据
右 右 2.3 2.0
螺距 每转碱基对数 碱基对间距 碱基倾角
2.8 3.4 11 10 0.255 0.34 20 0
A-DNA B-DNA
Z-DNA
左
1.8
4.5
12
0.37
7
类型 NA Z-DNA
右 2.3 2.8 11
右 2.0 3.4 10
1、DNA的X-射线衍射图
DNA分子的结构

DNA双链
A1 T2
T1
A2
何一条链旳A+T/G+C。
G1 C2
A+T G+C
=
A1+T1 = G1+C1
A2 +T2 G 2 +C2
C1 G2
例题1、某双链DNA分子中,G占23%,求A占多少?
因为DNA分子中,A+G=T+C。所以, A=50%–23%=27% 解析:
DNA分子具有多样性旳原因?
碱基对排列顺序旳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 子旳多样性,从而能够储存了大量旳遗传信息。
在生物体内,一种最短DNA分子也大约有4000个碱基对, 碱基对有:A—T、T—A、G—C、C—G。请同学们计算DNA分子 有多少种?
4 4000种 4n(n表达碱基对数)
DNA分子具有特异性旳原因?
造
原则
—T —T —G —G —C —C —T —A—
DNA分子旳多 样性、特异性 和稳定性
碱基4种、碱基对2种、排 列顺序不同
胸腺鸟胞腺嘌嘧嘧呤啶啶
第二节 DNA分子旳构造
DNA双螺旋构造模型旳建构
1、模型名称:DNA双螺旋构造模型
2、构建者: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物理学 家克里克。
(1)DNA分子是以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单位 连接成旳长链,具有ATGC四种碱基
(2)克里克和沃森根据物理学家旳衍射图谱构 建了一种脱氧核酸和磷酸在螺旋外部, 碱基在内部旳双螺旋构造。
3、两条链上旳碱基经过氢 键连接成 碱基对 ,A与 T 配对, G 与C配对,碱基 之间旳这种一一相应旳关 系,叫
做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原则。
DNA分子的结构

DNA分子的结构
DNA分子的四种碱基包括腺嘌呤(adenine,简称A)、胸腺嘧啶(thymine,简称T)、鸟嘌呤(guanine,简称G)和胞嘧啶(cytosine,简称C)。
这四种碱基按照一定的规则配对,形成DNA的双螺旋结构。
根据Watson-Crick模型,A和T之间通过双氢键形成两个氢键,G和
C之间通过三个氢键形成三个氢键。
这种碱基配对方式保证了DNA分子的
稳定性和可复制性。
DNA分子的螺旋结构是由两条链以螺旋状的方式缠绕在一起形成的。
两条链通过碱基配对相互连接,并以右旋螺旋的形式扭曲在一起。
这种结
构使得DNA分子具有较小的体积,同时也保护了DNA中的碱基序列不受外
界环境的干扰。
DNA分子的结构对于生物体的遗传信息传递至关重要。
DNA中的碱基
序列决定了生物体的遗传特征和功能。
通过基因表达过程,DNA中的遗传
信息转录成RNA分子,再通过翻译过程转化为蛋白质。
这一过程是生物体
正常功能的基础。
总之,DNA分子的结构是由两条螺旋状的链组成,每条链由一系列的
核苷酸单元组成。
碱基配对使得两条链相互连接在一起,并以螺旋的形式
扭曲在一起。
DNA分子的结构决定了其功能,对于生物体的遗传信息传递
至关重要。
DNA分子的结构及其特点

DNA分子的结构及其特点DNA,这个生命的密码,承载着遗传信息的重任,决定着生物的特征和性状。
要深入理解生命的奥秘,就必须了解 DNA 分子的结构及其特点。
DNA 分子的结构就像是一个扭转的梯子,被形象地称为双螺旋结构。
这个结构由两条长长的链相互缠绕而成,就像两条相互交织的藤蔓。
这两条链是由核苷酸组成的,而核苷酸又由碱基、磷酸和脱氧核糖三部分构成。
碱基是 DNA 结构中的关键角色,它们就像是字母,组合成了生命的“语言”。
碱基有四种,分别是腺嘌呤(A)、胸腺嘧啶(T)、鸟嘌呤(G)和胞嘧啶(C)。
其中,A 总是与 T 配对,G 总是与 C 配对,这种配对方式被称为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NA 双螺旋结构的外侧是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形成的骨架,就像是梯子的扶手。
而内侧则是碱基对,它们通过氢键相互连接,就像是梯子的横杆。
碱基对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这使得 DNA 分子具有非常稳定的结构。
DNA 分子的结构特点赋予了它许多重要的功能和特性。
首先,DNA 分子具有稳定性。
这得益于其双螺旋结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及碱基之间的氢键作用。
这种稳定性使得 DNA 能够在细胞内长期保存遗传信息,不会轻易发生改变。
其次,DNA 具有多样性。
碱基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这使得 DNA分子能够携带丰富的遗传信息。
不同的生物具有不同的碱基排列顺序,从而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再者,DNA 具有特异性。
每个个体的 DNA 碱基排列顺序都是独特的,就像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指纹一样。
这使得 DNA 成为了身份鉴定和亲子鉴定等领域的重要依据。
此外,DNA 能够自我复制。
在细胞分裂时,DNA 会解开双螺旋结构,两条链分别作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新的子链,从而确保遗传信息能够准确地传递给下一代细胞。
DNA 分子的结构和特点不仅在遗传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还在生物技术、医学和法医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生物技术中,科学家们通过对 DNA 分子的操作和改造,实现了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为农业、医药等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DNA分子的结构

∙DNA分子的结构:1、DNA的元素组成:C、H、O、N、P2、DNA分子的结构:DNA的双螺旋结构,两条反向平行脱氧核苷酸链,外侧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结,内侧碱基对(氢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3、模型图解:4、DNA分子的结构特性(l)稳定性:DNA分子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的方式不变;两条链间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不变。
(2)多样性:DNA分子中碱基时排列顺序多种多样。
(3)特异性:每种DNA有别于其他DNA的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
∙∙知识点拨:碱基互补配对的规律:∙∙知识拓展:1、两条链之间的脱氧核苷酸数目相等→两条链之间的碱基、脱氧核糖和磷酸数目对应相等。
2、碱基配对的关系是:A(或T)一定与T(或A)配对、G(或C)一定与C(或G)配对,这就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其中,A与T之间形成2个氢键,G与C之间形成3个氢键。
3、DNA分子彻底水解时得到的产物是脱氧核苷酸的基本组分,即脱氧核糖、磷酸、含氮碱基。
∙题文生物体内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如图所示。
其中X、Y代表元素,A、B、C是生物大分子,①、②、③代表中心法则的部分过程。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紫茉莉细胞中A分子中含有的矿质元素是_______,中学生物学实验鉴定A分子通常用_______试剂,鉴定C分子______(需、不需)要沸水浴加热。
(2)甲型H1N1流感病毒体内含有小分子a_____种,小分子b_____种。
(3)不同种生物经过①合成的各新A生物大分子之间存在着三点差异,这些差异是什么?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4)在经过①合成的各新A生物大分子中,(C+G):(T+A)的比值与其模板DNA的任一单链________(相同、不相同)。
题型:读图填空题难度:偏难来源:广西自治区模拟题答案(1)N、P 二苯胺不需(2)0 4(3)碱基的数目不同碱基的比例不同碱基排列顺序不同(4)相同题文下图是某种遗传病的家系图(显、隐性基因用A、a表示)。
DNA分子的结构及其特点

DNA分子的结构及其特点DNA分子是生物体中重要的遗传物质,它携带着生物的遗传信息,并参与到生物的遗传过程中。
了解DNA分子的结构及其特点对于深入理解生物学原理和开展生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及其意义。
DNA分子的结构是由若干个互补配对的核苷酸单元组成,每个核苷酸由一个糖分子、一个磷酸分子和一个碱基分子组成。
DNA分子的糖磷骨架由磷酸与糖的连接形成,核苷酸通过磷酸与糖的连接形成链状结构。
DNA分子的主要特点如下:1. 双螺旋结构:DNA分子呈现出双螺旋的形态,由两个螺旋链相互缠绕而成。
这种双螺旋结构使得DNA分子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能够有效地保护其中的遗传信息。
2. 互补配对:DNA分子的两个螺旋链通过碱基之间的互补配对相互结合。
碱基主要包括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四种。
在DNA分子中,A与T之间形成两个氢键,G与C之间形成三个氢键,这种互补配对使得DNA分子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并能够自我复制。
3. 遗传信息的存储:DNA分子携带着生物体的遗传信息,这些信息以特定的顺序编码在DNA的核苷酸序列中。
通过互补配对的规则,每个碱基在DNA分子中都有与之互补的配对碱基。
遗传信息的传递依赖于DNA分子的复制和转录过程。
4. 遗传多样性的基础:DNA分子的结构和特点决定了生物体的遗传多样性。
由于DNA分子的核苷酸序列可以发生变异和重组,从而导致生物体之间的遗传差异。
这种遗传差异是生物进化和适应环境的基础。
5. 生物功能的调控:DNA分子不仅仅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还参与到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
DNA分子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编码产生特定的蛋白质,进而调控生物的功能和表型。
这种调控可以通过基因的表达水平和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来实现。
综上所述,DNA分子具有双螺旋结构、互补配对、遗传信息存储、遗传多样性的基础和生物功能调控等特点。
对于深入理解生物遗传学和开展生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NA分子的结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能力目标
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3.情感目标
(1)认同与人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2)体验科学探索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重点]
(1)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教学难点]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教学方法]制作模型、探究式教学、多媒体教学
[课前准备] DNA分子结构模型组件、DNA分子结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新知:(展示沃森和克里克的图片)你们知道这两位科学家吗?
他们就是因研究DNA而获得诺贝尔奖的沃森和克里克。
今天就让我们重温他们的研究历程,构建DNA模型,分析DNA的结构特点。
探究新知:
一、模型建构
资料1: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认识到:组成DNA分子的单位是,且每个脱氧核苷酸是由、、构成的。
(空白处请同学们回忆并填空)
【模型建构1】: 脱氧核苷酸
资料2:DNA是由脱氧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构成的。
【模型建构2】:脱氧核苷酸链
资料3:奥地利著名生物化学家查哥夫研究得出:腺嘌呤(A)的量总是等于胸腺嘧啶(T)的量,鸟嘌呤(G)的量总是等于胞嘧啶(C)的量这一碱基之间的数量关系。
分析刚才所建构的模型是否符合这一科学事实,探究应构建怎样的模型才符合这样的科学事实?
【模型建构3】:DNA双链
资料4:1951年,英国科学家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提供的DNA的X射线衍射图谱。
由此可推测出DNA呈螺旋结构。
【模型建构4】:DNA双螺旋结构
二、模型分析
1.【观察】:DNA分子结构模型,思考以下问题:
(1)DNA分子中,外侧由什么连接而成?内侧是什么?
(2)两条链之间碱基的连接有什么规律?
(3)构成DNA的两条链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归纳得出DNA分子结构主要特点:
(1)DNA分子是有条链组成,盘旋成结构。
(2)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排列在内侧。
(3)碱基通过连接成碱基对,并遵循原则。
2.比较不同组学生构建的模型,分析它们的不同处,探究DNA多样性的有关问题:
(1)不同组的DNA模型有什么不同?
(2)比较各组的第一个碱基对,试分析第一个碱基对的可能情况。
(3)根据上一个问题,探究碱基对数量(n)和碱基对排列方式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
(4)DNA中的遗传信息蕴藏在哪儿?
小结新知
巩固新知
[作业布置]
以本节课构建的模型为基础,探究DNA是如何完成复制,形成2个基本完全相同的DNA分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