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
2024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通过学生的演讲表现、征文质量和课堂参与度等方 式评价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解和认识程度。
单元复习与测试
复习内容 回顾本单元所学知识点,包括古代科技 成就、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等方面内容。
复习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复习,制作概念地图或 知识卡片等复习资料,帮助学生巩固
所学知识。
测试形式
采用书面测试形式,包括选择题、填 空题、简答题等题型,全面检测学生 对本单元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明确权利和义务的概念和 区别,帮助学生正确理解 和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典型例题讲解
道德案例分析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道德案 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和评价,提高道德思维能 力。
法治实践探究
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法治 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在 实践中加深对法治知识的 理解和运用。
综合应用题解析
针对综合应用题型的解题 方法和思路进行讲解,提 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 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将抽象的法律知识和道德观念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在实 际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如 何因材施教、个性化指导也是一大挑战。
课时安排与建议
课时安排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建议本册教材的教学课时为32课时左右,具体分配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教学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建议采用情境导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 动性。同时,注重课堂互动和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此外,还应充分利 用课外资源和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经验。
02
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
第一课: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
教学目标
2024年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精彩教案全册

2024年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精彩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我们的价值观》第1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2课《传递正能量》2. 第二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第3课《公共场所的礼仪》第4课《遵守公共秩序》第5课《爱护公共设施》3. 第三单元《我们的法治国家》第6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7课《法律的作用》第8课《尊重法律,遵纪守法》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使学生认识到公共生活的重要性,学会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设施。
3.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认识到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提高法治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教学重点: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设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板书材料、法律知识卡片等。
2. 学具:道德与法治教材、练习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共生活、法治国家等知识。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选取典型案例,进行讲解和分析。
4. 随堂练习:针对教学难点,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道德与法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共建和谐公共生活。
2. 板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难点和重点,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列举出你心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你在公共场所遇到不文明行为,你会怎么做?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应该劝阻不文明行为,并向有关部门反映。
法律的作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促进社会进步等。
2. 课后实践: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公共生活,发现不文明行为,提出改进建议。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我们的新天地第1课:走进五年级第2课:不一样的环境,不一样的我第3课:我心中的规则2. 第二单元:交往与沟通第4课:与人相处第5课:学会倾听第6课:学会表达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新学期的变化,学会适应新环境。
2. 培养学生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学会倾听和表达。
3. 引导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养成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会倾听和表达,树立规则意识。
2. 教学重点:适应新环境,与人交往沟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挂图、录音机等。
2. 学具:课堂练习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享自己进入五年级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走进五年级:引导学生了解五年级的学习特点,学会适应新环境。
(2)不一样的环境,不一样的我: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不同环境中的角色和责任。
(3)我心中的规则: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了解规则的重要性,学会遵守规则。
(4)与人相处:通过实践情景,让学生学会与人交往沟通的技巧。
(5)学会倾听:让学生明白倾听的重要性,学会倾听他人意见。
(6)学会表达: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表达能力。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板书2. 内容:以思维导图形式呈现每个单元的知识点,突出重点和难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进入五年级后的新体验。
(2)举例说明规则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与同学分享一个与人交往沟通的技巧,并说明原因。
2. 答案:(1)答案示例:进入五年级后,我感受到了学习压力的增加,但我也学会了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提高了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2)答案示例:规则在生活中非常重要,比如交通规则能保障我们的安全,学校纪律能维护校园秩序。
小学五年级道德于法治教案(精选11篇)

小学五年级道德于法治教案(精选11篇)小学五年级道德于法治教案1教学目标:1、体验如果遭遇意外伤害,自己和家人经历的痛苦和烦恼。
2、学习防范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进一步发展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
3、受伤后,在成人不在的时候,学会处理简单的意外伤害事故。
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习防范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
2、进一步发展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
3、思考哪些同学的表现可能会对自己和别人造成伤害。
教育目标:1、体验遭遇意外伤害时,自己和家人经历的痛苦和烦恼。
2、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对情境中的小伙伴提供帮助。
3、受伤后一定要告诉家长或长辈。
教学方法:1、为学生创造几个模拟场景。
2、通过体验遭遇意外伤害时,自己和家人经历的痛苦和烦恼,认识到要学会自我保护。
3、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师评,了解受伤后,如何处理简单的意外伤害情况。
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1)请学生利用课间时间观察同学们在教室内外的活动,思考哪些同学的表现可能会对自己和别人造成伤害。
(2)学生自带一些处理常见小伤口的药品(如创可贴、药棉、纱布、红药水)2、教师准备:就相关问题向校医请教或查阅资料。
3、教学器材:常见药品、宣传卡片、判断分析表格。
教学过程设计:一、经验交流1、教师出示讨论题目:课件一(1)是否曾经因为不小心而受伤?(2)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受的伤?(3)受伤的经过是怎样的?(4)当时自己有什么感觉?2、学生小组自由交流经验3、请几个同学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相关经历。
二、观察分析1、看一看:观察同学们的课间活动。
2、说一说:在学校生活中哪些行为与表现容易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1)课间猛跑;(2)踢球不注意;(3)上下楼梯奔跑;(4)教室里追跑;3、想一想:居家生活中容易发生的伤害。
三、情境表演1、师提供情境:当自己受到意外伤害时,家人……2、学生模拟表演:鼓励学生创设多种情景3、尝试总结意外伤害对自己和家人带来的痛苦和烦恼。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制教案(通用7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制教案(通用7篇)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制教案1认知:1、知道有关公共场所所应遵守的公共秩序。
2、列举说明公共场所所需要的良好秩序。
行为:(1)、在校外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2)、见到同学有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能批评、劝阻。
教学要点:1、公共秩序是公共场所的纪律,我们应当知道有关公共场所的公共秩序。
2、公共场所所需要的良好公共秩序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觉遵守。
3、在公共场所自己要遵守公共秩序,看见同学有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能批评、劝阻。
教学准备:1、了解学生中遵守公共秩序的情况。
2、收集与遵守公共秩序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新课1、你在哪些公共场所见过这样的标语?(出示:请安静、请依次排队、请勿吸烟)2、当你看到这些标语时你是怎样做的?师:我们是小学生,必须遵纪守法,我们该怎样从遵守公共秩序做起呢?请大家一起来学习《遵守公共秩序》一课。
(板书课题)二、学文、明理、导行1、生跟着录音熟悉课文内容(放录音)思考:我们为什么要遵守公共秩序?2、师讲解告诉学生:公共场所是我们大家共同生活、学习、工作的地方。
公共秩序是人们长期生活中为适应共同生活的需要逐步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的规则。
人们按照这些规则办事社会就井然有序。
3、出示(双江小学排着整齐的队伍到剧场看杂技表演)教师提问、学生讨论: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遵守公共秩序?(排队入场、按票入座、演出中役有走动、看演出时不乱吼叫、结束时场地上没有瓜皮果壳)②剧场的叔叔阿姨是怎样称赞他们的?说明他们怎么样?③他们遵守了公共秩序对社会生活有什么好处?(启发学生从心情、演员完成任务的情况、剧场工作人员的态度等方面来谈)师小结:遵守公共秩序可以使公共场所里被服务者心情舒畅,服务者满意,公共场所井然有序,展示我们自己的文明程度。
但是有些学校个别同学就不是这样。
4、出示图:(图画内容:小明等几位同学在一个车站停车场里打闹,小刚劝他别这样做,他不听,正在这时,一辆客车从车站开出,另一辆正要进站,小明他们不让道,在两辆客车间追打,司机来了个急刹车,才避免了重大事故的发生。
2024年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全册教案

2024年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祖国,认识56个民族的特点,增进民族团结意识。
2. 培养学生关注家乡发展,提高环保意识和社区责任感。
3.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行为规范,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如民族团结、环保意识、行为规范等。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家乡、遵守规范的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挂图、地图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祖国风光、民族风情图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1)出示图片,学生欣赏并谈感受。
(2)教师引导,揭示课题。
2. 新课学习:(1)学习第1课《伟大的祖国》,了解祖国的发展历程,认识祖国的伟大成就。
a. 学生自读课文,勾画重点。
b. 教师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c. 举例说明,巩固知识点。
(2)学习第2课《56个民族是一家》,了解各民族的特点,增进民族团结。
a.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所了解的民族知识。
c. 进行民族知识竞赛,巩固所学内容。
(3)学习第3课《我们的家乡》,关注家乡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特色。
a. 学生展示家乡的照片,介绍家乡的特点。
b.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发展。
c. 开展“我为家乡做贡献”主题活动。
(4)学习第4课《家乡的变化》,观察家乡的发展变化,培养环保意识。
a. 学生调查家乡的变化,记录下来。
b. 教师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环保问题。
c. 制定环保行动计划,落实环保行动。
(5)学习第5课《行为规范我遵守》,掌握基本的行为规范。
a. 学生朗读课文,学习规范要求。
b. 教师举例说明,解释规范意义。
c. 学生互相监督,养成良好习惯。
(6)学习第6课《做遵纪守法的好孩子》,培养遵纪守法的意识。
a. 学生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规定。
(2024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6
35
02
课程内容包括祖国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等,旨在激发学 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2024/3/26
14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02
03
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地理、 历史、文化和民族等方面 的知识,掌握相关的基础 概念和常识。
2024/3/26
能力目标
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知识
通过实践活动和模拟演练等形式,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知识,如防火、防 盗、防溺水等。
6
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
01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除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外,还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
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02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实践活动和模拟演练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道德与法
治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024/3/26
03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
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和信息技术,增强学生
的信息素养和网络安全意识。
7
02
2024/3/26
27
06
全册教学总结与展望
Chapter
2024/3/26
28
全册教学重点难点回顾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道德观念。
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基本法律、法规和政策。
2024/3/26
29
全册教学重点难点回顾
2024年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教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和知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2.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
3.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教学内容1.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2.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培养。
3.社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和知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培养,社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
2.教学难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培养,社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引导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关系。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社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
五、教学安排1.第一周: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2.第二周: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培养。
3.第三周:社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
4.第四周:复习和总结。
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掌握程度。
3.考试成绩:通过考试,评估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
4.家长反馈:通过家长反馈,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道德行为和法治意识。
七、教学资源1.教材: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
2.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3.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多的教学信息和案例。
4.家长资源:与家长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八、教学反思1.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第一单元可爱的中国第一课我的祖国(祖国疆域有多大)导学目标:1.通过各种活动和途径了解我国的海陆疆域,充分感受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
2.了解我国人口有多少,了解人口多有哪些好处和不利。
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使同学们思考自己对祖国母亲了解有多少。
二、自主学习新课,交流合作新知。
感受祖国疆域的辽阔,了解国界线的标志。
教师:看祖国的地图,它像什么?这节课,我们来感受一下,祖国到底有多大。
通过寻找自己的家乡位置理解住过的疆域有多大。
活动一:“徒步旅行”,感受祖国边界线的漫长。
1.做“徒步旅行”的游戏,出发前,先来看看要走的“路线”。
2.开始旅行吧!从哪里出发?3.在“徒步旅行”的过程中,初步感知祖国的行政区划,并结合地图,了解祖国的四至点。
4.通过观察地图,了解祖国的各个邻国,感受我国疆域的辽阔。
活动二:模拟旅游,充分感受祖国幅员辽阔。
1.说说自己小组准备去哪旅游。
2.小组交流旅游前了解的情况。
3.汇报交流:(1)路程。
我国东西相距多少千米(5200千米);南北相距(5500 )千米。
最北点(漠河,中国北极村之称,最南端,曾母暗沙)(2)温差。
(通过南北温差感受祖国的辽阔。
)(3)时差。
(通过东西时差感受祖国的辽阔。
)(4)领土面积。
(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5)相邻的国家(15个):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缅甸印度老挝越南朝鲜锡金三、三、总结:作业:1、我国的国土面积约是(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第三位),人口约(13.4 )亿,我国东西相距(5200)千米,南北相距(5500)千米,最北端是(漠河)有(中国北极村)之称,最南端是(曾母暗沙)。
全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四、别行政区。
与我国领土相邻的国家共有(15)个,他们是:(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缅甸)(印度)(老挝)(越南)(朝鲜)(锡金)、)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我国人口有多少一、导学过程:自主阅读课本P6-9页,回答下面的问题。
(有困难请用红笔标注)1.现在世界人口有多少?世界50亿人口在哪一年?60亿人口在哪一年?2.现在我国人口有多少?和世界人口是怎样的关系?获得这一信息后,你有什么感受?3.主题辩论会: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两个同学就中国的人口问题发生了争论:一个同学说,人口多好处多;另一个同学说,人口多有不利的一面。
你同意谁的观点?请把理由写在下面,辩论时要把自己的理由说清楚。
4.温故知新:孩子们,我们国家有34个行政区,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赶快对照地图找一找,说一说吧。
直辖市4个: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自治区5个: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23个省: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拼图游戏:将各省市的行政区轮廓剪下来,再拼到一起,看谁拼得又快有准。
二、成果展示。
三、作业1、我国的海上邻国有().2、全球现有()多亿人口,中国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分之一。
3、为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我国制定了()的基本国策。
教学反思:第二课江山如此多娇导学目标:1.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
2.通过欣赏,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3.使学生自觉产生保护我国自然和文化遗产的责任感,自觉保护文物和爱护景区。
第一课时美丽的自然风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自然风光多姿多彩,奇异瑰丽。
置身于大自然的美景中,你肯定会流连忘返。
下面哪位同学愿意介绍一下给自己印象比较深的自然景观?1、学生自主交流2、教师导入新课: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大家没有去过的美丽地方。
二、进行新课:1、运用课件播放自然美景,让学生认识交流各地的美景,2讨论交流3、查阅资料,了解黄山的“四奇”:(奇松,怪石、云海、温泉)(1)自主学习与讨论(2)展示交流成果(3)小结黄山的“四奇”:(奇松,怪石、云海、温泉)(4)拓展延伸:体会描写名山和自然风光的诗文佳句的意境。
5、自主学习五岳的特点:(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北岳恒山之幽:中岳嵩山之峻:南岳衡山之秀。
)(1)查资料,自主学习,了解五岳的特点。
(2)交流展示三、总结四、作业:1、黄山的“四奇”:(奇松,怪石、云海、温泉)2、五岳是: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北岳(恒山)之幽;中岳(嵩山)之峻:南岳(衡山)之秀。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瑰丽的名胜古迹一、我国不仅有奇异多彩的自然风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还在全国各地留下了丰富的名胜古迹,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文明成果。
二、运用课件播放名胜古迹。
第三课时留住美丽的骄傲一、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欣赏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景和悠久历史中的名胜古迹,对于我们祖国的宝贵自然和文化遗产,我们真的很骄傲,我们应该做的就是保护他们,让更多的人能看到我们的骄傲!二、说说家乡的名胜古迹1、小组交流、讨论。
2、班内展示。
三、说说全国著名的名胜古迹及旅游胜地1、小组交流讨论。
2、班内展示如:长城故宫秦始皇兵马俑敦煌莫高窟颐和园;张家界桂林山水海南风光山峡风光等。
四、我们怎样留住大自然和祖先留下的自然和文化遗产?1、小组讨论交流。
2、班内展示。
五、总结。
让我们制定保护景区和文物的公约。
1、小组讨论2、班内展示六、作业:把自己知道的名胜古迹说给他人听。
1、北京的名胜古迹有(故宫)(长城)(颐和园)(十三陵);陕西的名胜古迹有(秦死王兵马俑)。
2、湖南的旅游胜地有(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阳明山)(顺皇山)(舜帝陵)教学反思:第三课古老的中华文明导学目标及重点:1.了解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境内的远古先人都有哪些、炎黄子孙的含义、四大发明、京杭大运河是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多彩的节日。
2.为我国悠久的历史感到自豪和骄傲。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我的祖国多悠久一、导入新课教师: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在这悠久的历史中,我们创造了辉煌的民族文化,本课我们就从几个方面来介绍一下我国的悠久历史和文化。
二、新课导学1、我们生活的祖国有过很长的历史,你知道哪些朝代?(1)学生自主讨论交流:(2)教师小结:我国有很长的文明史,是世界上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今天,我们就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去认识我国悠久的历史。
2、欣赏图片,激发兴趣多媒体出示能代表中国古老文明的物品的图片,让学生认识这些国宝,激发研究历史的欲望和兴趣。
3、认识我国经历的朝代(1).粗略讲解祖国的历史轮廓。
夏、商、周、秦、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夏、金、元、明、清……(2).重点讲解夏朝至清朝这一段历史。
理清夏朝距今4000年,商朝距今3000年,西汉距今2000年左右,宋朝距今1000多年的历史。
4、了解美国建国的历史:(1)、讨论交流:美国从1776年发表《独立宣言》到现在,只有200多年的历史。
(2)日本有多少年历史呢?(传说公元660年建国。
)三.总结四、作业:写出我国的历史过程线路图。
1、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是(夏)朝,离现在已经约有(4000)多年了,接下来的历史朝代是(商)、(周)、(秦)、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夏、金、元、(明)、(最后一个历史朝代是()朝。
教学反思:第三课时拜访远古先人一、导学要求及重点:了解我国远古人类的发展情况。
二、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探究:我国境内有哪些古人类(二)、讨论交流:1、在我国境内,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在云南元谋,被称为“元谋人”,距今170万年。
2、在陕西蓝田和北京周口店也发现了远古人类,你知道他们距今有多少万年吗?学生自主交流:蓝田人(80万年);北京人(20-70万年)3、元谋人是迄今发现最早使用人工火的古人类。
(1)他们获取和保存火种?(2)他们怎样使用打磨石器工具,维持生存?(3)交流展示三、小结:我国境内的远古先人非常智慧,他们保存火种,使用打磨石器工具,维持生存。
四、作业:1、(元谋人)距今170万年;蓝田人距今约(80万年);北京人距今约(20-70万年)2、世界上迄今最先使用人工火的古人类是(元谋人)教学反思:第四课时炎黄子孙一、导入新课我们经常听到大人们说“我们是炎黄子孙”,那么“炎黄子孙”这个词,是怎么回事?下面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读一下28页“炎黄子孙”的含义。
二、导学新知1、学生了解“炎黄子孙”说法的来历。
补充资料:相传在上古时代,中国的黄河流域住着许多分散的人群。
他们按照亲属关系组成了氏族,很多氏族又联合起来组成了部落。
黄帝和炎帝就是其中两个大部落的首领。
那时候,人们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很低,一遇到水旱灾,就得搬家。
有一次,炎帝部落在搬家的时候,来到了黄帝部落占据的地方,他们看到那里条件很好,就决定长期住下来。
可是黄帝部落的人不愿意,结果双方互不让步就打起仗来。
经过三次战斗,炎帝部落被打败了。
炎帝向黄帝认输,表示愿意听从黄帝的命令。
黄帝就答应了炎帝部落住下来的要求。
黄帝的妻子亲自教给炎帝部落的人养蚕缫丝,黄帝让人把造车、造船的技术教给他们。
炎帝也把木犁和草药送给了黄帝。
他们相处得很好。
后来,他们联合在一起组成了炎黄部落联盟,黄帝成了这个联盟的领袖。
中华民族的历史,从此就开始了。
所以中国人就把黄帝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并自称是“炎黄子孙”。
黄帝陵就在中国陕西省黄陵县的一座长满了苍松翠柏的山上,现在每年清明时节,都有许多海,内外炎黄子孙到那里去祭祖。
2、传说皇帝让仓颉造字,你还知道皇帝哪些故事?3、讨论说说有关炎帝故事。
4.组织学生讨论“炎帝”、“黄帝”的故事说明了什么?表达了人们什么样的理想和愿望?怎样理解远古的传说?(传说中的故事)三、小结四、作业:1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相传(皇帝)让仓颉创造造了文字。
2、皇帝以后的几个部落首领是(尧)帝、(舜帝)(大禹)。
教学反思:迅速而有规律的燃烧,同时生成大量高温燃气的物质。
在军事上主要用作枪弹、炮弹的发射药和火箭、导弹的推进剂及其他驱动装置的能源,是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火药是中国四大发明1之一。
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成就。
2、指南针应用于航海,航空,旅游,建筑,卫星…各种测定、调试、定位、定向…等等。
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无可估量的。
五、作业:1、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
2、造纸术东汉时期(蔡伦)发明的;隋唐时期人们采用的是(雕版)印刷;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教学反思:第六课时京杭大运河,一、导入新课:1.京杭大运河是怎样建成的?(1)修建年代(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道于明清)(2)历史背景(阅读33页文字资料)起止(北起北京,南至杭州,全长1747千米)2.京杭大运河沟通的水系以及它在交通运输方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