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动态分析(课堂PPT)
合集下载
油井动态分析简析ppt课件

8
单井分析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1、收集资料、绘制图表和曲线
对静态资料、生产资料、完井数据、施工作业情况、井史五大类资料收 集齐全,编制出必要的曲线和图表(如油水井连通图、注水~采油曲线、吸水~ 产出剖面图等)。
2、搞清单井情况
包括地面流程和清蜡热洗等管理制度、井下管柱结构、电潜泵泵工况、 油层的发育情况等。
汇总
汇总
措施井 措施分类
汇总
新井
非对比井 原因分类
汇总
区块单元对比汇总
提出单井措施意见
11
单井分析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含 水 对 比 分 析
月度选值
与上月选值对比
对比标准
变化原因分类
含水上升原因分析 含水含上水上升升原原因因分类分类
含水含下水下降降原原因因分析分析 含水下降原因分类
含水变化单元汇总 提出单井措施意见
14
目录
一、动态分析的目的和作用 二、单井动态分析的资料和内容 三、单井分析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四、BZ34-1N油气田基本概况
五、BZ34-1N平台单井的动态分析
15
BZ34-1N油气田基本概况
3D井北断块
3D井断块
编图:康安 绘图:张磊 审核:胡光义 负责:王星
N1井断块
5/6井断块
N2井断块
Nm
1. 油井 地下 动态 变化 分析
油层条件是油井生产的基本条件。分析油井地下动态 变化,首先要搞清油层的地质状况,主要是:油层的层数、 厚度情况;各小层的岩性和渗透率;油层的原油密度和粘 度;生产井的油层与周围相连的油水井的油层连通状况。
6
单井动态分析资料和内容
2. (1)电泵泵况分析 油井 井筒 (2)管柱状况
单井分析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1、收集资料、绘制图表和曲线
对静态资料、生产资料、完井数据、施工作业情况、井史五大类资料收 集齐全,编制出必要的曲线和图表(如油水井连通图、注水~采油曲线、吸水~ 产出剖面图等)。
2、搞清单井情况
包括地面流程和清蜡热洗等管理制度、井下管柱结构、电潜泵泵工况、 油层的发育情况等。
汇总
汇总
措施井 措施分类
汇总
新井
非对比井 原因分类
汇总
区块单元对比汇总
提出单井措施意见
11
单井分析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含 水 对 比 分 析
月度选值
与上月选值对比
对比标准
变化原因分类
含水上升原因分析 含水含上水上升升原原因因分类分类
含水含下水下降降原原因因分析分析 含水下降原因分类
含水变化单元汇总 提出单井措施意见
14
目录
一、动态分析的目的和作用 二、单井动态分析的资料和内容 三、单井分析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四、BZ34-1N油气田基本概况
五、BZ34-1N平台单井的动态分析
15
BZ34-1N油气田基本概况
3D井北断块
3D井断块
编图:康安 绘图:张磊 审核:胡光义 负责:王星
N1井断块
5/6井断块
N2井断块
Nm
1. 油井 地下 动态 变化 分析
油层条件是油井生产的基本条件。分析油井地下动态 变化,首先要搞清油层的地质状况,主要是:油层的层数、 厚度情况;各小层的岩性和渗透率;油层的原油密度和粘 度;生产井的油层与周围相连的油水井的油层连通状况。
6
单井动态分析资料和内容
2. (1)电泵泵况分析 油井 井筒 (2)管柱状况
油气田动态分析实例ppt课件

初始条件:油藏投入开发前的情况
4
试井目的
获得油气井产能 获得产层类型和地层参数 了解地层伤害程度 需不需要采取增产措施? 分析增产措施效果 测试井间或测试层间是否连通
5
试井解释结果
A2h井压力史曲线拟合
A2h井双对数曲线拟合
A2h井试井解释结果
C( m3/MPa ) kz/kr Total Skin k.h, total(md.m) k, average(md) Pi(Mpa) Pwf(Mpa)
4
1.2 产量构成法
➢调整井工作量多的油田
➢递减断难选择 ➢油田产能受调整井工作量影响大
5
1.2 产量构成法
➢1、完成产量构成
图 XJ24-3产量构成图
6
1.3 综合递减法
7
二、水驱曲线法
➢HZ32-3
8
➢4 类比法
➢已投产未递减油田 ➢含水与采出程度类比法
➢类比递减率法
9
➢4 类比法
➢分批投产油田产量估算 ➢BZ25-1/S油田产量估算
0 残余油饱和度 可动油饱和度
3-15-更30井多功能测井解释结果(55层,复合韵律层)
5
(8)分析层内水淹状况及剩余油分布特点 3)相对均质油层水淹程度较均匀
微电极
0
105
50
100
0
渗透率(10-3μm2)
——含水饱和度 ------束缚水饱和度
0
残余油饱和度 可动油饱和度
2-19-40井多功能测井解释结果(51层,均质层)
2010.01提液
A4h
2010年1月提液后效果较好
6
➢提 液
A5井提液
7
A6井生产情况
4
试井目的
获得油气井产能 获得产层类型和地层参数 了解地层伤害程度 需不需要采取增产措施? 分析增产措施效果 测试井间或测试层间是否连通
5
试井解释结果
A2h井压力史曲线拟合
A2h井双对数曲线拟合
A2h井试井解释结果
C( m3/MPa ) kz/kr Total Skin k.h, total(md.m) k, average(md) Pi(Mpa) Pwf(Mpa)
4
1.2 产量构成法
➢调整井工作量多的油田
➢递减断难选择 ➢油田产能受调整井工作量影响大
5
1.2 产量构成法
➢1、完成产量构成
图 XJ24-3产量构成图
6
1.3 综合递减法
7
二、水驱曲线法
➢HZ32-3
8
➢4 类比法
➢已投产未递减油田 ➢含水与采出程度类比法
➢类比递减率法
9
➢4 类比法
➢分批投产油田产量估算 ➢BZ25-1/S油田产量估算
0 残余油饱和度 可动油饱和度
3-15-更30井多功能测井解释结果(55层,复合韵律层)
5
(8)分析层内水淹状况及剩余油分布特点 3)相对均质油层水淹程度较均匀
微电极
0
105
50
100
0
渗透率(10-3μm2)
——含水饱和度 ------束缚水饱和度
0
残余油饱和度 可动油饱和度
2-19-40井多功能测井解释结果(51层,均质层)
2010.01提液
A4h
2010年1月提液后效果较好
6
➢提 液
A5井提液
7
A6井生产情况
油藏动态分析讲义-PPT精选文档

6 、 编制归纳的资料
a) 采油井及注水井措施效果分析表; b) 采油井注水见效及见水数据表; c) 采油井单井开采曲线; d) 注水井单井注水曲线; e) 注水井全井、分层指示曲线; f) 产液剖面变化图; g) 含油饱和度变化图; h) 吸水剖面变化图。
8
8
油田(开发单元)开发动态分析基本资料
2、 井组注采平衡和压力平衡状况的分析
a) 分析注水井全井注入量是否达到配注要求,对应 分析各采油井采出液量是否达到配产要求,分析井组 注采比变化原因; b) 分析注水井各层段是否按分层配注量进行注水; c) 对比注采井组各油井产液量变化情况,分析各 油井采液强度与油层条件是否匹配; d) 分析注采井组油层压力平衡状况。
开发单元(油田)开发动态分析
1 、 开发单元措施效果分析
a) b) c) d) e) 注采系统完善、加密调整及效果分析; 提液及效果分析; 油层补孔及效果分析; 油、水井油层改造及效果分析; 其它措施效果分析等。
a) 分析产量指标变化情况:油量、气量、液量、水 量等; b) 分析开发指标变化情况:自然递减率、综合递减 率、含水上升率、存水率、注水利用率、水驱指数等; c) 分析管理指标变化情况:油水井综合利用率、油 水井免修期、躺井率、注水层段合格率等。
3 、 油井地面管理状况的分析
热洗清蜡制度,合理套压的控制等。
14
14
油、水井单井动态分析
注水井动态分析的主要内容 1 、 注水井油层动态分析
a) 注入层位变化情况分析; b) 注入压力变化情况分析;
c) 注水量变化情况分析;
d) 注水分层吸水量变化情况分析; e) 注采比的变化和油层压力情况分析;
1、 编制归纳的数据表
油田动态分析课件(PPT 102页)

油田动态分析包括:生产动态分析、油井井筒内升举条件 分析和油层(藏)动态分析三个方面的内容。
RIPED
生产动态分析
生产动态分析亦称单井动态分析,包括油井动态和注水井动 态分析,是油田生产管理经常性的基础工作。
油井动态分析包括:分析压力、产量、含水变化,搞清见水 层位,来水方向及井下技术状况,判断工作制度是否合理及 生产是否正常等。
输差系数:核实产油量/井口产油量,按区块计算。 井口产水量: 核实产水量:井口产水量和输差系数计算。
井口(核实)产液量:井口(核实)产油量+井口(核实)产R水IP量ED
主要生产技术指标及定义
(2)油井生产动态指标 综合含水:按月计算,月产水/月产液。有时分年均含水或年末含水。
年均含水=年产水/年产液
新建原油产能“三率”指标
产能贡献率:
新建原油产能项目实施当年的产油量与建成能力的比值。
产能到位率:
新建原油产能项目建成投产后第二年的年产油量与建成能力的 比值。
产量符合率:
新建原油产能项目投产第二年以后(第三年、第四年和第五年) 实际的年产油量与开发方案预测的同年产量的比值。
RIPED
内容
1.油田动态分析及主要内容
4)开发调整指标预测(产能预测)及实施要求。 RIPED
油藏工程方案—《油藏工程管理规定》
2.油田开发调整方案(油藏工程部分) 实施后评价和考核的主要指标: “单井初期日产油量”符合率:≥80%; “单井初期含水率”符合率:≥80%; 产能到位率:≥90%; 新增可采储量预测误差:≤10%。
RIPED
油田动态分析
RIPED
油藏工程方案—《油藏工程管理规定》
1.油藏评价部署方案(油藏评价前) “油田开发概念设计”,主要根据评价目标区的地质特征和已 有的初步认识,勘探提交的控制储量的基础上,提出油井产能、 开发方式以及生产规模。 1)可能的含油层系、产油层厚度、面积及地质储量; 2)可能的开发方式、开发层系及井网部署 3)预测产能规模
RIPED
生产动态分析
生产动态分析亦称单井动态分析,包括油井动态和注水井动 态分析,是油田生产管理经常性的基础工作。
油井动态分析包括:分析压力、产量、含水变化,搞清见水 层位,来水方向及井下技术状况,判断工作制度是否合理及 生产是否正常等。
输差系数:核实产油量/井口产油量,按区块计算。 井口产水量: 核实产水量:井口产水量和输差系数计算。
井口(核实)产液量:井口(核实)产油量+井口(核实)产R水IP量ED
主要生产技术指标及定义
(2)油井生产动态指标 综合含水:按月计算,月产水/月产液。有时分年均含水或年末含水。
年均含水=年产水/年产液
新建原油产能“三率”指标
产能贡献率:
新建原油产能项目实施当年的产油量与建成能力的比值。
产能到位率:
新建原油产能项目建成投产后第二年的年产油量与建成能力的 比值。
产量符合率:
新建原油产能项目投产第二年以后(第三年、第四年和第五年) 实际的年产油量与开发方案预测的同年产量的比值。
RIPED
内容
1.油田动态分析及主要内容
4)开发调整指标预测(产能预测)及实施要求。 RIPED
油藏工程方案—《油藏工程管理规定》
2.油田开发调整方案(油藏工程部分) 实施后评价和考核的主要指标: “单井初期日产油量”符合率:≥80%; “单井初期含水率”符合率:≥80%; 产能到位率:≥90%; 新增可采储量预测误差:≤10%。
RIPED
油田动态分析
RIPED
油藏工程方案—《油藏工程管理规定》
1.油藏评价部署方案(油藏评价前) “油田开发概念设计”,主要根据评价目标区的地质特征和已 有的初步认识,勘探提交的控制储量的基础上,提出油井产能、 开发方式以及生产规模。 1)可能的含油层系、产油层厚度、面积及地质储量; 2)可能的开发方式、开发层系及井网部署 3)预测产能规模
油田动态分析基本知识幻灯片PPT

评价和设计
.布好评价井,取得 各种开发参数
.确定开发方式和井 网部署
落实探明储量 确定油藏基本骨 架 确定油藏类型、
以区域背景和地震资料为基础 的油藏基本骨架确定技术
.以藏层沉积学为基础,应用地 质知识库的砂体空间分布预测 技术
.预测生产历史和生 产规模
流体性质和分布 建立概念地质模
. 以确定储层骨架空间分布为重 点的随机建模技术
二、动态分析
1.油田动态分析及主要内容 2.油藏分类 3.开发阶段划分 4.主要生产技术指标计算〔或确定〕方法
二、动态分析
地理位置
海上油藏
油
藏
陆上油藏
(原油性质)
稠油油藏
类
型
稀油油藏
划
(岩性特征)
特殊岩性油藏
7类
分
砂岩油藏
(储层物性)
低渗透油藏
中高渗油藏
能否形成 有效驱替
井网
整装油藏 复杂断块油藏
二、动态分析
真武油田开发历程
35
30
年
产 油
25
:
万 20 吨
15
上产阶段 一次细分
初期开发
10
试油试采
5
稳产阶段
二次细分 控水稳油
0 1975
1980
1985
1990
递减阶段
大幅度调递整减挖潜
1995
2000
100
90 可
采 80 采
70
出 程
60 度
、
50 含 水
40 : %
30
20
10
综合治理挖潜
二、动态分析
油藏动态分析
搞清各类油层中油水的分布及其运动状况、吸水能力和产油 能力变化,地层压力及渗流阻力变化,含水率及产量变化, 油层及流体性质变化,储量动用及剩余油分布等,为挖潜油 层潜力提供依据。 油藏动态分析:以井组〔或开发单元、区块〕为单元,搞清 油层产量、压力和含水率的变化状况,吸水能力及注采平衡 状况等。油水分布及水线推进状况,储量动用及潜力分布状 况等。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各种有效措施,不断提高井组 〔或开发单元、区块〕开发效果。
动态分析基本方法PPT课件

32
葡77-42油井堵水实例
葡I82
葡77-42生产到2001年6月份日产液30t,日产油2t,综合
含水93.8%,通过相带图分析,葡I82隔排受效于水井葡79-50,
将葡I82封堵后,该井日产液7t,日产油2t,综合含水73.0%,
效果比较好。
33
(三)补孔选井方法
补孔要结合相带分布状况并对每个沉积单元 进行细致分析后,对部分注采对应程度低的井 层进行补孔,以完善注采关系。
13
二是调查研究搞清油水井情况
地面流程和管理制度。掌握这些情况,可以判断
问题是属于地面还是地下。
井下管柱结构情况,水井几级封隔器、密封与否、
有无井下咀子、起下管柱时压井没有等,油井要分
析套管情况,泵况、结蜡状况等
油层情况、了解全井有几层,每层有多厚、渗透
性好坏、与邻井的连通状况,哪些层正常出油、哪
17
(四)油田调整的主要内容
1、立足于井网条件下的综合调整措施
1)分层注水,调整各层段注水量,使尽可能多的 油层注水、扩大水淹体积。
2)分层采油,调整各层段采液量,尽可能发挥更 多的油层和储量的作用。
3)油井堵水,封堵高含水层或高含水层段,减少 高含水层对未见水层或低含水层的干扰,调整层间 和平面矛盾。
16-33
1 0.8 0.5 2 2.8 1.9 3 0.4 0.4 4 0.6 0.6 4 1.3 1.1
6 2.7 2.4
8 3.7 3.0 9 2.4 2.4 10 1.7 1.3 11 0.3 0.3 11 0.3 0.3
1 0.5 2 1.6 3 0.5 4 1.6 1.3 5 1.0 1.0 6 0.9
特征的认识程度及所采取的工艺措施,如注水方式、注采井网
葡77-42油井堵水实例
葡I82
葡77-42生产到2001年6月份日产液30t,日产油2t,综合
含水93.8%,通过相带图分析,葡I82隔排受效于水井葡79-50,
将葡I82封堵后,该井日产液7t,日产油2t,综合含水73.0%,
效果比较好。
33
(三)补孔选井方法
补孔要结合相带分布状况并对每个沉积单元 进行细致分析后,对部分注采对应程度低的井 层进行补孔,以完善注采关系。
13
二是调查研究搞清油水井情况
地面流程和管理制度。掌握这些情况,可以判断
问题是属于地面还是地下。
井下管柱结构情况,水井几级封隔器、密封与否、
有无井下咀子、起下管柱时压井没有等,油井要分
析套管情况,泵况、结蜡状况等
油层情况、了解全井有几层,每层有多厚、渗透
性好坏、与邻井的连通状况,哪些层正常出油、哪
17
(四)油田调整的主要内容
1、立足于井网条件下的综合调整措施
1)分层注水,调整各层段注水量,使尽可能多的 油层注水、扩大水淹体积。
2)分层采油,调整各层段采液量,尽可能发挥更 多的油层和储量的作用。
3)油井堵水,封堵高含水层或高含水层段,减少 高含水层对未见水层或低含水层的干扰,调整层间 和平面矛盾。
16-33
1 0.8 0.5 2 2.8 1.9 3 0.4 0.4 4 0.6 0.6 4 1.3 1.1
6 2.7 2.4
8 3.7 3.0 9 2.4 2.4 10 1.7 1.3 11 0.3 0.3 11 0.3 0.3
1 0.5 2 1.6 3 0.5 4 1.6 1.3 5 1.0 1.0 6 0.9
特征的认识程度及所采取的工艺措施,如注水方式、注采井网
采油PPT课件:D-1井组动态分析

01-3 枣二/2.9/2
01-4 枣二/2.9/2
01-5 枣二/2.9/2
01-6 枣二/2.9/2
冲程/冲 次
(m/n/mi n) 5/3 5/3 5/3 5/3
5/3
5/3 5/3 5/3 5/3 5/3 5/3 5/3 5/3 5/3 5/3 5/3 5/3 5/3
B井生产数据表
日产液 日产油
156
1.8750 00-4
155
2.3400 00-5
153
2.7990 00-6
158
3.2730 00-7
160
3.7530 00-8
165
4.2480 00-9
170
4.7580 00-10
160
5.2380 00-11
170
5.7480 00-12
200
6.3480 01-1
210
6.9780 01-2
日期
生产层位
有效厚度/ 层数
00-1 枣二/2.9/2
00-2 枣二/2.9/2
00-3 枣二/2.9/2
00-4 枣二/2.9/2
00-5 枣二/2.9/2
00-6 枣二/2.9/2
00-7 枣二/2.9/2
00-8 枣二/2.9/2
00-9 枣二/2.9/2
00-10 枣二/2.9/2
00-11 枣二/2.9/2
D-1井组动态分析
分析内容提纲
第一部分 井组概况
构造井位图
油层剖面图
第二部分 井组资料
连通图
原油物性资料
生产数据
第三部分 单井动态分析
第四部分 井组动态分析
第一部分 井组概况
《油井动态分析基础》PPT课件

措施效果分析―每项措施效果的好、中、差比例,效果 差的原因,如何补救?效果在保持稳产中的作用。
编写月、季、年报―说明当前开发形势以后,着重对存 在问题的分析和后期的计划安排。
一.油井动态分析的基本流程
当各开发阶段的综合措施效果不能保持阶 段稳产时,一般就可以考虑编制开发调整方 案、钻加密调整井了。
才能应用。
表明两种测试资料不相符,建议对测 井操作“环节”进行再研究。
北2-1-096井资料对比表
对比
同位素测试(%) “106”测试后实注水
项目 配注
96年
97年
注水 层段
(m3/d) 96.06.25 97.07.08 绝对 相对 绝对 相对 (m3/d) (%) (m3/d) (%)
PI5+6
近1.0时,表明油已驱替干净。
波及体积系数=
累积注水量累积产水量 油层有效孔隙体积
储采比――大于或等于1.0,油田稳产;下降越多,油田
稳产越难。
储采比= 到去年底的 量动 -用 核可 实采 累 今 储 积 年采 新油 增量 可
今年核实年采油量
一.油井动态分析的基本流程
提出与编制各类措施方案―要有实施方案的工艺技术要 求,加强现场质量监督与成果验收。
三、砂岩油藏开发的基本动态特征
一次采油(不注水)-弹性驱动、溶解气驱动、重力 驱动,其特征是油层压力、产量衰竭,油田不产水。
二次采油-注水恢复油层能量、水压驱动,其特征是 油层压力、产油量逐渐提高,油田、油井产水量提高。
80/90 31.0 46.7
78 27.6 94 35.3
PI7-II6-9 100/50 64.9
53.3
103 36.4 49 18.4
编写月、季、年报―说明当前开发形势以后,着重对存 在问题的分析和后期的计划安排。
一.油井动态分析的基本流程
当各开发阶段的综合措施效果不能保持阶 段稳产时,一般就可以考虑编制开发调整方 案、钻加密调整井了。
才能应用。
表明两种测试资料不相符,建议对测 井操作“环节”进行再研究。
北2-1-096井资料对比表
对比
同位素测试(%) “106”测试后实注水
项目 配注
96年
97年
注水 层段
(m3/d) 96.06.25 97.07.08 绝对 相对 绝对 相对 (m3/d) (%) (m3/d) (%)
PI5+6
近1.0时,表明油已驱替干净。
波及体积系数=
累积注水量累积产水量 油层有效孔隙体积
储采比――大于或等于1.0,油田稳产;下降越多,油田
稳产越难。
储采比= 到去年底的 量动 -用 核可 实采 累 今 储 积 年采 新油 增量 可
今年核实年采油量
一.油井动态分析的基本流程
提出与编制各类措施方案―要有实施方案的工艺技术要 求,加强现场质量监督与成果验收。
三、砂岩油藏开发的基本动态特征
一次采油(不注水)-弹性驱动、溶解气驱动、重力 驱动,其特征是油层压力、产量衰竭,油田不产水。
二次采油-注水恢复油层能量、水压驱动,其特征是 油层压力、产油量逐渐提高,油田、油井产水量提高。
80/90 31.0 46.7
78 27.6 94 35.3
PI7-II6-9 100/50 64.9
53.3
103 36.4 49 18.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数曲线反映的是累计产量与生产水油比的关系
23
2、水驱特征曲线
驱替特征曲线有六种表达式
(c)西帕切夫水驱曲线
Lp
Np
a bLp
Npb 11 a(1fw)
导数曲线反映的是累计产量与含油率的关系
24
一、注2、水水开驱发特指征标曲宏线观分析
驱替特征曲线有六种表达式
(d)卓诺夫水驱曲线
LgpLabNp
7
一、注水开发指标宏观分析
2、阶段水驱指数:阶段注水量减阶段产水量 比上阶段产油量(地下体积)
SI
Qiw Q pw
Q p0
B0 r0
或 SI (RZ1)(B r001fwfw)Rz
从地下采一方原油要多少方体积的水来
置换。当地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注水开发时
体积系数BO要用两相体积系数。
8
一、注水开发指标宏观分析
19
综合含水%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
综合含水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
濮城沙一下 濮城沙2上1 文明寨 文58 文10
10
20
30
40
50
60
采出程度%
20
1、含水率与采出程度
应用室内实验水驱的资料应该注意: 一是岩样小,即相对均质波及系数大 二是注入倍数高油田实际生产达不到 三是实验用的原油与油藏不一致(油水粘度比 不一样) 四是实验温度达不到油藏实际温度
21
一、注水开发指标宏观分析
2、水驱特征曲线
驱替特征曲线有六种表达式
(a)纳札洛夫水驱曲线
Lp Np
a bWb
Np
11
b
(a1)1(fw) fw
导数曲线反映的是累计产量与生产油水比的关系
22
2、水驱特征曲线
驱替特征曲线有六种表达式
(b)马克莫夫一童宪章曲线
Lgw p abNp
N pb 1L0 g .4 b3(1 4 fw f3 w)a
4
微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析内容
4、地层压力分析:原始地层压力、饱和压力、目 前地层压力、流压、合理生产层差、保持地层压力界 限。 5、现层系、井网对油藏地质特征和开发阶段适应 性分析:现层系、井网对构造、储层发育分布、沉积 微相、物层性质、剩余油分布适应性。 6、注采比、注水结构合理性分析。
5
提出改善开发效果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量
1、调整思路,思路要清晰 2、调整工作内容,工作量 3、调整效果预测
6
一、注水开发指标宏观分析
(一)存水率与水驱指数
1、阶段存水率:阶段注水量减阶段产水量比 上阶段注水量,表达式:
Cf
Qiw Qpw Qiw
或
1
Cf
1
Rz(1
B0 r0
(1 fw) fw
做存水率Cf与fw(含水率),Cf与t(时 间),Cf与η(采出程度)关系曲线
L(1 g fw fwC )7.5(RE R)1.6 9 a
10
11
1、含水率与采出程度
对公式引入初始条件:当fw=0,则R=0,得 Lgc=7.5ER+1.69+a
对公式引入边界条件:当fw=98%,则R=ER得 Lg(49+c)=1.69+a
对两个新公式联立求解得: C=49/(107.5ER—1) a=Lgc+7.5ER—1.69
油藏动态分析
2006年
1
我们通常进行的油藏动态分析包含 两部分内容:一是开发效果分析,二是 原因分析。即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
宏观分析:一是分析开发效果好和 差,二是进行开发指标的预测。
微观分析:一是分析开发效果好或 差的原因,二是为改善开发效果提供决 策依据及提出工作内容和工作量。
2
宏观分析内容
1、注水开发动态分指标分析:存水率、水驱指数、 水驱曲线预测采收率及其他注水开发指标。 2、产量递减规律分析:产量递减类型、剩余可采 储量开采期、预测采收率。 3、物质平衡法分析:动态计算原始地质储量(动 用地质储量)、驱替类型、边底水入侵量等。
3
微观分析内容
1、储层的物理性质分析:孔隙度、渗透 率、孔隙结构、胶结成份及含量。润湿性等 (包括敏感性分析) 2、储层流体性质分析:原油物理性、化 学性质、地质水性质。 3、室内水驱的试验资料分析:相对渗透 率曲线、水驱油效率。
凹型: LgRABLgfw
15
1、含水率与采出程度
四种过渡型曲线
Lg(1-R)=A+BLg(1-fw) (凸S型)
R=A+ BLg(1-fw)
Lg(1-R)=A+B fw
Lg R= A+B fw
(凹S型)
16
1、含水率与采出程度
应用本油田(油藏)数据按七种形式线性回归 求出A和B。七种形式中选出三种相关系数较高的表 达式,然后将含水率fw=98%代入求出相应的R98, 最后分析判断哪个R98最接近油田实际情况就选用哪 个。
12
1、含水率与采出程度
给出不同的ER可以求a、c值
不同采收率对应的校正系数值
ER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c 1.60012 0.66226 0.27711 0.11647 0.04905 0.02067 0.00872 0.00367 0.00155
a 0.01415 0.00603 0.00265 0.00123 0.00063 0.00038 0.00027 0.00023 0.00021
17
1、含水率与采出程度
影响含水率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形态的理 论因素有:孔隙结构、润湿性、原油粘度等。 实际生产过程中影响因素除理论因素外还包 括油藏平面和层间非均质影响。
18
1、含水率与采出程度
孔隙结构、润湿性、原油粘度影响的是水 驱油效率。 油藏平面非均质、层间非均质影响的是波 及系数。 含水与采出程度的形态反映的是水驱油效 率和波及系数的综合效果。
(二)水驱曲线 1、含水率与采出程度
(1)童宪章图版法 童宪章公式:
fw
L(g 1f
w )7.5(RER)1.69
9
1、含水率与采出程度
童宪章图版存在的问题:一是公式中的 系数“7.5”,在不同类型油藏不都是 “7.5”。二是图版在采收率低采出程度 为零时,含水率就较高了,与生产实际不 符。对童先生的公式进行修改得:
13
1、含水率与采出程度
(2)油田含水率变化规律有七种数学 表达式,即含水率与采出程度有七种形 态关系曲线。
其中典型曲线有三种,其他四种为 三种典型曲线之间过渡型。
14
1、含水率与采出程度
三种典型曲线为凸型、S型、凹型。
凸型: LgR ABL-gf(w1) S型: RABlg( fw )
1fw
23
2、水驱特征曲线
驱替特征曲线有六种表达式
(c)西帕切夫水驱曲线
Lp
Np
a bLp
Npb 11 a(1fw)
导数曲线反映的是累计产量与含油率的关系
24
一、注2、水水开驱发特指征标曲宏线观分析
驱替特征曲线有六种表达式
(d)卓诺夫水驱曲线
LgpLabNp
7
一、注水开发指标宏观分析
2、阶段水驱指数:阶段注水量减阶段产水量 比上阶段产油量(地下体积)
SI
Qiw Q pw
Q p0
B0 r0
或 SI (RZ1)(B r001fwfw)Rz
从地下采一方原油要多少方体积的水来
置换。当地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注水开发时
体积系数BO要用两相体积系数。
8
一、注水开发指标宏观分析
19
综合含水%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
综合含水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
濮城沙一下 濮城沙2上1 文明寨 文58 文10
10
20
30
40
50
60
采出程度%
20
1、含水率与采出程度
应用室内实验水驱的资料应该注意: 一是岩样小,即相对均质波及系数大 二是注入倍数高油田实际生产达不到 三是实验用的原油与油藏不一致(油水粘度比 不一样) 四是实验温度达不到油藏实际温度
21
一、注水开发指标宏观分析
2、水驱特征曲线
驱替特征曲线有六种表达式
(a)纳札洛夫水驱曲线
Lp Np
a bWb
Np
11
b
(a1)1(fw) fw
导数曲线反映的是累计产量与生产油水比的关系
22
2、水驱特征曲线
驱替特征曲线有六种表达式
(b)马克莫夫一童宪章曲线
Lgw p abNp
N pb 1L0 g .4 b3(1 4 fw f3 w)a
4
微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析内容
4、地层压力分析:原始地层压力、饱和压力、目 前地层压力、流压、合理生产层差、保持地层压力界 限。 5、现层系、井网对油藏地质特征和开发阶段适应 性分析:现层系、井网对构造、储层发育分布、沉积 微相、物层性质、剩余油分布适应性。 6、注采比、注水结构合理性分析。
5
提出改善开发效果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量
1、调整思路,思路要清晰 2、调整工作内容,工作量 3、调整效果预测
6
一、注水开发指标宏观分析
(一)存水率与水驱指数
1、阶段存水率:阶段注水量减阶段产水量比 上阶段注水量,表达式:
Cf
Qiw Qpw Qiw
或
1
Cf
1
Rz(1
B0 r0
(1 fw) fw
做存水率Cf与fw(含水率),Cf与t(时 间),Cf与η(采出程度)关系曲线
L(1 g fw fwC )7.5(RE R)1.6 9 a
10
11
1、含水率与采出程度
对公式引入初始条件:当fw=0,则R=0,得 Lgc=7.5ER+1.69+a
对公式引入边界条件:当fw=98%,则R=ER得 Lg(49+c)=1.69+a
对两个新公式联立求解得: C=49/(107.5ER—1) a=Lgc+7.5ER—1.69
油藏动态分析
2006年
1
我们通常进行的油藏动态分析包含 两部分内容:一是开发效果分析,二是 原因分析。即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
宏观分析:一是分析开发效果好和 差,二是进行开发指标的预测。
微观分析:一是分析开发效果好或 差的原因,二是为改善开发效果提供决 策依据及提出工作内容和工作量。
2
宏观分析内容
1、注水开发动态分指标分析:存水率、水驱指数、 水驱曲线预测采收率及其他注水开发指标。 2、产量递减规律分析:产量递减类型、剩余可采 储量开采期、预测采收率。 3、物质平衡法分析:动态计算原始地质储量(动 用地质储量)、驱替类型、边底水入侵量等。
3
微观分析内容
1、储层的物理性质分析:孔隙度、渗透 率、孔隙结构、胶结成份及含量。润湿性等 (包括敏感性分析) 2、储层流体性质分析:原油物理性、化 学性质、地质水性质。 3、室内水驱的试验资料分析:相对渗透 率曲线、水驱油效率。
凹型: LgRABLgfw
15
1、含水率与采出程度
四种过渡型曲线
Lg(1-R)=A+BLg(1-fw) (凸S型)
R=A+ BLg(1-fw)
Lg(1-R)=A+B fw
Lg R= A+B fw
(凹S型)
16
1、含水率与采出程度
应用本油田(油藏)数据按七种形式线性回归 求出A和B。七种形式中选出三种相关系数较高的表 达式,然后将含水率fw=98%代入求出相应的R98, 最后分析判断哪个R98最接近油田实际情况就选用哪 个。
12
1、含水率与采出程度
给出不同的ER可以求a、c值
不同采收率对应的校正系数值
ER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c 1.60012 0.66226 0.27711 0.11647 0.04905 0.02067 0.00872 0.00367 0.00155
a 0.01415 0.00603 0.00265 0.00123 0.00063 0.00038 0.00027 0.00023 0.00021
17
1、含水率与采出程度
影响含水率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形态的理 论因素有:孔隙结构、润湿性、原油粘度等。 实际生产过程中影响因素除理论因素外还包 括油藏平面和层间非均质影响。
18
1、含水率与采出程度
孔隙结构、润湿性、原油粘度影响的是水 驱油效率。 油藏平面非均质、层间非均质影响的是波 及系数。 含水与采出程度的形态反映的是水驱油效 率和波及系数的综合效果。
(二)水驱曲线 1、含水率与采出程度
(1)童宪章图版法 童宪章公式:
fw
L(g 1f
w )7.5(RER)1.69
9
1、含水率与采出程度
童宪章图版存在的问题:一是公式中的 系数“7.5”,在不同类型油藏不都是 “7.5”。二是图版在采收率低采出程度 为零时,含水率就较高了,与生产实际不 符。对童先生的公式进行修改得:
13
1、含水率与采出程度
(2)油田含水率变化规律有七种数学 表达式,即含水率与采出程度有七种形 态关系曲线。
其中典型曲线有三种,其他四种为 三种典型曲线之间过渡型。
14
1、含水率与采出程度
三种典型曲线为凸型、S型、凹型。
凸型: LgR ABL-gf(w1) S型: RABlg( fw )
1f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