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与男性生殖系统

合集下载

研究人类的内分泌和生殖系统

研究人类的内分泌和生殖系统

研究人类的内分泌和生殖系统人类的内分泌系统和生殖系统是身体机能中至关重要的两个方面。

内分泌系统负责体内激素的分泌和调节,而生殖系统则负责繁殖和生殖。

本文将探讨这两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介绍人类内分泌和生殖系统的常见问题。

一、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包括位于体内各个部位的内分泌腺和分泌的激素。

这些腺体包括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卵巢和睾丸等。

1. 下丘脑和垂体下丘脑位于脑的底部,与垂体相连。

它通过分泌促进激素来调控垂体激素的分泌。

下丘脑和垂体共同调节着身体的生长和发育、代谢和水平衡。

2. 甲状腺甲状腺位于颈部,分泌甲状腺素。

甲状腺素对身体的能量代谢、体温调节和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3. 肾上腺肾上腺位于肾脏上方,分为外腺和内腺两部分。

外腺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而内腺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这些激素调节着身体对压力和应激的反应。

4. 卵巢和睾丸卵巢和睾丸是生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一部分。

卵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调节女性的生理周期和繁殖能力。

睾丸则分泌睾丸激素,控制男性的生殖功能和性征发育。

二、生殖系统生殖系统分为男性生殖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

男性生殖系统包括睾丸、附睾、输精管、前列腺和阴茎等器官。

女性生殖系统则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和外阴等器官。

1. 男性生殖系统男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生产和输送精子。

睾丸是男性生殖系统的核心器官,负责生产精子和分泌睾丸激素。

精子通过输精管进入射精道,并与前列腺液和精囊液混合,形成精液。

射精时,精液从阴茎射出,进入女性生殖道,与卵子结合受精。

2. 女性生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生产和孕育后代。

卵巢是女性生殖系统的关键部位,负责生产卵子和分泌激素。

每个月,排卵期间,卵子从卵巢释放并进入输卵管,等待与精子结合受精。

如果受精成功,受精卵将移动到子宫内,着床并发育成为胎儿。

三、常见问题人类内分泌和生殖系统的功能紧密相连,它们相互作用,维持身体的正常运作。

然而,这些系统也容易受到各种问题的影响。

内分泌系统在生殖中的作用

内分泌系统在生殖中的作用

内分泌系统在生殖中的作用内分泌系统是人体一个重要的调节系统,它通过释放激素来调节和控制身体内的各种生理过程。

在生殖过程中,内分泌系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探讨内分泌系统在生殖中的作用。

一、内分泌系统对性腺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影响性腺是人体内负责生殖的重要器官,包括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

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性腺激素,如睾酮和雌激素,来促进性腺的正常发育和功能。

这些激素不仅影响性腺的大小和形态,还调节着雌激素和雄激素的产生和释放,从而维持正常的性腺功能。

二、内分泌系统调节生殖器官的生长和发育内分泌系统通过雄激素和雌激素的作用,调节生殖器官的生长和发育。

在青春期,内分泌系统会释放大量的性激素,促使生殖器官的发育,如女性的乳房发育和男性的生殖器官的增大。

这些生殖器官的发育是内分泌系统在生殖中的一项重要功能,对于生殖能力和性成熟的发展至关重要。

三、内分泌系统调节月经周期和排卵对于女性来说,内分泌系统在月经周期和排卵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月经周期是内分泌系统和生殖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变化对于卵泡的生长、卵巢的释放和子宫内膜的准备都起着关键的作用。

内分泌系统的失调可能导致月经不调和排卵障碍,进而影响女性的生殖能力。

四、内分泌系统调节精子的生产和质量内分泌系统对男性生殖的影响不仅限于性腺的发育,还包括精子的生产和质量。

睾丸中的睾酮激素通过内分泌系统的调控,促使精子的生成和释放。

同时,内分泌系统还会影响精子的质量,如影响精子的活力和形态。

内分泌系统的失调可能导致男性不育的问题。

五、内分泌系统对胎儿发育和妊娠的影响内分泌系统在胎儿发育和妊娠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激素的平衡对胎儿的正常发育和妊娠的顺利进行都非常重要。

如孕激素的分泌会使子宫内膜准备好接受受精卵,孕激素的维持则能保持胎儿的着床和胚胎的发育。

内分泌系统的紊乱可能会导致胎儿畸形或妊娠并发症的发生。

总结:内分泌系统在生殖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通过调节性腺和生殖器官的发育、控制月经周期和排卵、影响精子的生成和质量、以及影响胎儿的发育和妊娠过程。

《男、女生殖、内分泌》课件

《男、女生殖、内分泌》课件
内分泌系统对生殖周期和生育能力的影响
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对女性的月经周期和生育能力以及男性的精子生成和性功能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生殖与内分泌的相互作用在疾病中的表现
生殖系统疾病与内分泌失调的关系
一些生殖系统疾病如性腺发育不全、多囊卵巢综合症等与内分泌失调有关,治疗这些疾病需要调节内分泌水平。
内分泌治疗在生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TSH)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T3、T4)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 垂体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和盐皮质激素
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
甲状腺疾病
生殖系统的功能
生殖系统的功能主要是产生生殖 细胞、繁殖后代以及分泌性激素 等。
生殖系统的发育和成熟
生殖细胞的发育
生殖细胞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逐渐分化形成,并在青春期前处 于静止状态。
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
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殖器官逐渐发育成熟,并具备了生殖功 能。
生殖系统的健康与疾病预防
保持生殖系统健康
射精过程是男性性行为的一个重 要环节,通过射精将精液排出体
外。
射精过程受到神经和荷尔蒙的调 节,同时也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

男性生殖系统常见疾病
前列腺炎
前列腺炎症是男性常见 的生殖系统疾病,可能 导致尿频、尿急、尿痛
等症状。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增生是随着年龄 增长而出现的良性增生 ,可能导致排尿困难等
症状。
睾丸内部由曲细精管 组成,是精子生成的 场所。
输精管、前列腺的结构与功能

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与生殖系统

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与生殖系统

适量运动:坚持适量的运 动,提高身体素质和免疫

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乐 观积极的心态,避免过度
紧张和焦虑
保持心理健康
保持积极乐观的 心态,避免过度 紧张和焦虑
学会释放压力, 保持良好的睡眠 质量
保持良好的人际 关系,避免孤独 和抑郁
培养兴趣爱好, 丰富精神生活, 提高自我价值感
定期检查与治疗
定期体检:了解身体状况,及 时发现问题
肾上腺疾病:肾 上腺激素分泌异 常导致血压、血 糖等异常
性腺疾病:性激 素分泌异常导致 性发育异常、不 孕不育等
2
人体的生殖系统
定义和组成
生殖系统的定 义:负责繁殖 后代的系统, 包括男性和女
性生殖器官
男性生殖系统 的组成:睾丸、 附睾、输精管、 前列腺、阴茎

女性生殖系统 的组成:卵巢、 输卵管、子宫、
1
人体的内分泌系统
定义和组成
定义:内分泌系统是人体调节生理功能的重要系统,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新陈代谢、生 长、发育、生殖等生理活动。
组成:内分泌系统由多种内分泌腺组成,如垂体、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等,每种腺体 分泌不同的激素,发挥不同的生理作用。
功能:内分泌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调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生理活动,同时还 参与调节免疫、情绪、睡眠等生理功能。
性传播疾病
3
内分泌系统与生殖系统的关系
激素调节
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调节 人体生理功能
生殖系统:产生生殖细胞,繁 殖后代
激素调节:内分泌系统通过分 泌激素,调节生殖系统的功能
例子:雌激素和孕激素在女性 生殖系统中的作用
生殖系统的发育与功能
内分泌系统对生殖系统的 影响:激素调节

人体解剖之男性生殖系统

人体解剖之男性生殖系统

人体解剖之男性生殖系统
男性生殖系统是男性的一种重要的身体系统,负责分泌性激素和它在男性身体中的生理功能。

它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外生殖器和内分泌系统。

外生殖器是指男性性器官,它包括阴茎和阴囊,负责进行外生殖活动,即配种。

而内分泌系统是指由两条腺体组成的一套内分泌器官,即睾丸和前列腺。

睾丸是男性最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主要负责分泌雄性激素,例如睾酮,肾上腺素,黑树脂素等。

这些激素负责促进男性的发育成熟性,保持男性的特殊生理功能以及增强男性的性功能。

另外,前列腺负责分泌前列腺液,这种液体是精液的主要组成部分。

精液中含有精子,可以与排卵后的卵子发生受精进而导致受孕,最终完成人类繁殖的过程。

此外,男性生殖系统还包括睾丸附近的支持组织,包括睾丸鞘、睾丸输精管、肾上腺管、输精管等,以及阴囊的组织,如阴囊的筋鞘和阴囊粘膜。

在性交过程中,外生殖器及其附属组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即负责进行性行为的活动,例如性交。

在性行为的活动过程中,外生殖器及其附属组织与阴囊内的精子及前列腺液等液体发生有机接触或混合。

受精后,产生的精子进入女性体内,从而发动受孕。

总之,男性生殖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不仅负责定义男性的性别,还负责导致男性的发育成熟,促进男性的性功能,以及为人类繁殖提供关键的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类内分泌和生殖系统的学术研究

人类内分泌和生殖系统的学术研究

人类内分泌和生殖系统的学术研究在人类生物学的广袤领域中,内分泌和生殖系统无疑是两个至关重要且紧密相连的部分。

它们如同精巧复杂的交响乐团,各自演奏着独特的旋律,又协同合作,共同谱写着生命延续与个体健康的宏大乐章。

内分泌系统,这个由一系列腺体和它们分泌的化学信使——激素组成的网络,如同身体内部的“信息高速公路”,时刻调控着机体的各种生理过程。

从生长发育到新陈代谢,从情绪调节到生殖功能,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无处不在。

甲状腺,这个位于颈部的小蝴蝶状腺体,虽然体积不大,但其作用却不容小觑。

它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对身体的能量代谢、生长发育以及神经系统的功能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当甲状腺功能出现异常,无论是甲状腺亢进导致的代谢过速、情绪激动、体重减轻,还是甲状腺功能减退引发的疲劳、畏寒、体重增加等问题,都会给身体带来诸多不适。

胰岛,是负责调节血糖水平的关键角色。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协同作用,使得血糖能够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

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糖尿病就可能找上门来。

糖尿病不仅会影响身体对糖分的利用,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病变、视网膜损伤等,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再看肾上腺,它分泌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在应激状态下发挥着重要作用,帮助身体应对各种紧急情况。

但如果肾上腺激素分泌失调,可能导致高血压、焦虑、心悸等问题。

而生殖系统,则是生命延续的核心所在。

对于男性来说,睾丸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的重要器官。

精子的生成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受到多种激素的调节。

雄性激素,如睾酮,不仅影响着男性的生殖功能,还对肌肉发育、骨骼密度、毛发生长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女性的生殖系统则更为复杂和微妙。

卵巢是卵子生成和激素分泌的场所,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周期性变化,主导着女性的月经周期和生殖过程。

从青春期的初潮到更年期的绝经,这一漫长的过程中,激素的平衡对于女性的身心健康都至关重要。

月经失调、多囊卵巢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等问题,往往都与生殖系统的激素紊乱有关。

内分泌系统与生殖

内分泌系统与生殖

性激素的反馈调节
性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具有反馈作用,以维 持内环境的稳定。
受精与着床
精子和卵子在输卵管相遇受精,形成受精卵 后着床于子宫内膜。
妊娠与分娩
受精卵在子宫内发育成胎儿,经过十月怀胎 后通过分娩将胎儿娩出体外。
PART 03
内分泌与生殖的关联
性激素对生殖的影响
雌激素
促进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和成熟, 维持女性第二性征,参与月经周 期和妊娠过程的调节。
将卵子和精子在体外结合形成胚胎,然后移植到女性子宫内。
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
将单个精子直接注入卵胞浆内,提高受精率。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
在胚胎植入前进行遗传学筛查,以避免遗传性疾病的传递。
PART 06
预防与保健措施
生活方式的调整与优化
01
规律作息
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时 间,有助于调节内分泌系统的正 常功能。
反复流产
连续发生两次或以上的自然流产,原因可能涉及 遗传、内分泌、免疫等多个方面。
内分泌失调对生殖的影响
月经不规律
内分泌失调可能导致女性月经周期紊乱,影 响排卵和受孕。
性功能减退
激素水平的异常波动可能导致男女性欲降低 、性功能障碍等。
生育能力下降
内分泌失调可能影响精子或卵子的质量,降 低生育能力。
治疗原则与药物选择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 案。
激素替代治疗
通过补充或抑制激素,调节内分泌平衡。
பைடு நூலகம்
药物治疗
选择针对性强、副作用小的药物,如促排卵 药物、降雄激素药物等。
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
人工授精
将处理后的精子通过非性交方式注入女性生殖道内,以实现受孕。

内分泌系统紊乱对生殖健康影响评估

内分泌系统紊乱对生殖健康影响评估

内分泌系统紊乱对生殖健康影响评估简介:内分泌系统是人体重要的调节系统之一,它对生殖系统的发育和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现代生活中的一些因素,如环境污染、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压力等,都可能导致内分泌系统紊乱,并对生殖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内分泌系统紊乱对生殖健康的影响,并介绍评估这种影响的方法与指标。

内分泌系统与生殖健康的关系: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人体生长发育、代谢、生殖等多种生理过程。

在生殖健康方面,内分泌系统的平衡对于性腺的正常发育、性激素的合成和释放、卵巢周期的调控以及孕激素的维持等十分重要。

然而,当内分泌系统受到干扰或紊乱时,其调节功能可能遭到破坏,导致生殖健康问题的发生。

内分泌系统紊乱对女性生殖健康的影响:1. 月经失调:内分泌系统紊乱会导致女性月经不调,表现为月经周期的长短不一、月经量的增减以及经血质量的异常等。

这对于女性的生殖健康来说是一个警示信号,可能与卵巢功能障碍、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有关。

2. 不孕症:内分泌系统紊乱可能导致卵子的发育和释放问题,进而影响女性的生育能力,导致不孕症的出现。

常见的内分泌相关不孕症原因包括排卵障碍、黄体功能不足等。

3. 妇科病:内分泌系统紊乱还可能引起一系列妇科疾病,如宫颈糜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

这些疾病不仅会影响生育能力,还可能对女性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内分泌系统紊乱对男性生殖健康的影响:1. 低精子质量:内分泌系统紊乱可能导致精子数量减少、活力下降、形态异常等问题,从而影响男性的生育能力。

这与精子生成和成熟过程中激素合成和调节的异常有关。

2. 性功能障碍:内分泌系统紊乱还可能引起男性性功能障碍,包括勃起功能障碍和早泄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对生殖健康造成直接影响,还可能给个人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评估内分泌系统紊乱对生殖健康的影响:评估内分泌系统紊乱对生殖健康的影响,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指标和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激素水平测定:通过检测血液或尿液中的激素水平,评估内分泌系统的功能是否正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 长
侏儒症 骨增长 巨人症
肢端肥 大症
(2)嗜碱性细胞basophilic cell
• 占远侧部腺细胞总数的10%
• 胞质嗜碱性
• 三种细胞:
①促甲状腺激素细胞
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
促进甲状腺素的形成和分泌
②促性腺激素细胞
分泌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 成素(LH)
NF
窦 状毛细血管 (C)
赫令体含
抗利尿激素(血管升压素) 提高远曲 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 吸收。(尿崩症) 催产素 刺激子宫收缩(平滑肌),有 助于分娩。 乳腺射乳。
垂体下丘脑的关系
视上核、室 ▲催产素 旁核神经元 ▲抗利尿素
■下丘脑产生刺激 或抑制激素
下丘脑弓状核
TSH ACTH
内分泌系统和男性生殖系统
Endocrine System & 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蔡维君 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
组织学与胚胎系
组成
内 分 泌 腺
内分泌系统
*垂体 松果体 *甲状旁腺 *甲状腺
*肾上腺
1.掌握甲状腺、甲状旁 腺及肾上腺的光镜结 构及其分泌的激素
2.掌握脑垂体的光镜结 构及其分泌的激素, 下丘脑与脑垂体的关系
⒈ 生精细胞 (spermatogenic cell )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子 发
次级精母细胞

精 精子细胞

形 成
精子
(1) 精原细胞 Spermatogonia
• 源于胚胎时期的原始生殖细胞,紧 贴基膜。圆形或卵圆形, 直12µm
• 可分为A 型和 B 型
– A型 Ad: 核卵圆形,染色质深染,中央淡染 Ap: 染色质细密,1~2个核仁附核膜上 Ad=生精细胞的干细胞 – B型
降低血钙
二、甲状旁腺(parathyroid gland)
• 四个腺体,甲状腺左、右叶的背面。实质 内腺细胞排列成索团状,富含有孔毛细血 管及少量结缔组织,腺细胞有主细胞和嗜 酸性细胞两种。
甲状腺
甲状 旁腺
食管
主细胞
LM:圆形或多边形,胞质着色 浅。
E嗜M酸:性RE细R,胞Golgi,分泌颗粒
主细胞 ↑ 嗜酸性细胞

• 是脱颗粒的嗜色细胞,
或是处于形成嗜色细
胞的初级阶段。
2. 结节部(pars tuberalis)
• 神经垂体的漏斗柄周围 • 主要由嫌色细胞构成,有少量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
(英文教材以后者为主) • 嗜碱性细胞分泌促性腺激素: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
生成素(LH)。
3. 中间部pars intermedia
• 胚胎垂体囊的剩余物,人 垂体中间部退化,占垂体 的2%。
• 嫌色C、嗜碱性C和滤泡。
• 嗜碱性C分泌黑素细胞刺 激素(melanocyte stimulating hormone, MSH)。MSH可促进两 栖类黑色素的生成,使皮 肤载黑素细胞中的黑素颗 粒分散,皮肤颜色变深。
拉特克囊
席汉氏综合征
性激素
抑郁、烦躁、易怒
满月脸 骨质疏松 心肌肥大,高血压
水牛背 躯干肥胖
肾上腺皮质肿瘤或者增生
腹紫纹
无月经
肌肉萎缩
紫癜 溃疡
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
Cushing Syndrome
糖皮质激素过多,促进蛋白质异化、脂肪沉积
髓质medulla


1 嗜铬细胞
腺 髓
2 交感神经节细胞

3 窦状毛细血管
HE 染
鞘膜脏层
附睾尾
白膜
生精小管 睾丸间质
(一)生精小管(seminiferous tubule)
• 生精上皮 (spermatogenic epithelium) – 生精细胞 (spermatogenic cells) 5~8层 – 支持细胞
• 基膜明显
• 基膜外侧有胶原纤 维和梭形的肌样细 胞
长30-70cm 直径150-250µm 壁厚60-80µm
• 附属腺 – 精囊腺、前列腺、尿 道球腺
• 外生殖器 – 阴囊、阴茎
掌握睾丸的组织结构及精子的发生过程
一、睾丸的结构
睾丸被膜:鞘膜脏层、白膜和血管膜
睾丸小叶(250个):生精小管(1-4条)→直精小管→睾丸网
睾丸间质
输精管
输出小管 睾丸纵隔
(容纳睾丸网)
附睾头 生精小管 直精小管
小隔 小叶
附睾体
结节部 中间部 远侧部
垂体窝
正中 隆起 漏斗
漏斗柄 神经部
腺垂体Adenohypophysis
1. 远侧部(pars distalis)
• 腺细胞团索状,丰 富的窦状毛细血管。
• 腺细胞: ✓ 嗜酸性C ✓ 嗜碱性C ✓ 嫌色C
(1)嗜酸性细胞acidophilic cell
• 占远侧部腺细胞总数的 40%
FSH促进女性卵泡发育和男性精
子发生

LH促进女性排卵、黄体形成和男性
分泌雄激素
③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
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促进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分泌糖
皮质激素
(3)嫌色细胞(chromophobe cell)
• 占远侧部腺细胞总数 的50%
• 体积小,胞质少,着 色浅,外形不清楚;
• 少量分泌颗粒
产后大出血 垂体前叶血液循环障碍
前叶组织坏死 多种前叶激素分泌不足
性腺功能低下 甲状腺功能低下
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
持续闭经, 性欲减退
精神淡漠, 畏寒
血压低, 面色苍白, 体重降低
(二)神经垂体
无髓神经纤维(NF)
神经分泌小体(NB)(赫令体
Herring body)
垂体细胞(P)(神经胶质细胞)
甲状腺对称肿大突眼
为什么甲状腺 功能亢进病人 怕热、多汗和 消瘦?
正常:131.4-143.6 cm
甲状腺功能低下
呆小症 or克汀病
LM
C F
滤泡旁细胞
C
EM
F
又称C细胞,位于滤泡之间或滤泡
上皮细胞之间(在小滤泡常见), 较大,色淡,分泌降钙素
C
滤泡旁细胞功能
分泌 降钙素(多肽)
1. 促进骨盐沉着 2. 抑制破骨细胞的活动 3. 抑制胃肠、肾小管吸收 钙
滤泡上皮细胞超微结构: 微绒毛, 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较多的线粒 体,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顶部 胞质内有很多小泡。
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过程 3个步骤)
甲状腺球蛋白的合成: 氨基酸→rER→甲状腺球蛋白→高尔基复合体加糖→滤泡腔 碘化和贮存: 摄碘→碘过氧化物酶氧化→滤泡腔→ 结合甲状腺球蛋白(碘化)
缺碘
at sexual maturity
Ad
Type A
Ap Ad
a series of successive mitoses
• 核圆,周边有较粗的染色质颗粒 • 核仁位于中央
Type B
• 分化为初级精母细胞
primary spermatocytes
生精小管 半薄切片 甲苯胺蓝-派若宁染色 高倍
• Ad, 暗A型精原细胞
(a) Double head; (b) Pyriform head without acrosome; (c) Abnormal head with irregular acrosome; (d) Bent necked; (e) Cytoplasmic residues with tapered head; (f) Cytoplasmic residues and small acrosome; (g) Round head with abnormal mid-piece; (h) Long amorphous head; (i) Immature spermatozoa; (j) Abnormal mid-piece; (k) Double tailed; (l) Normal spermatozoa
↑↑ 精原细胞, ↑ 初级精母细胞 △ 次级精母细胞 ,S 精子细胞 ▲ 支持细胞,I 间质细胞
(4)精子细胞(spermatid)
• 位于近腔侧 • 圆形,直径约8µm • 核大而圆,染色质细密 • 细胞经过复杂的形态变化,
逐渐转变为精子。
↑↑ 精原细胞, ↑ 初级精母细胞 △ 次级精母细胞 ,S 精子细胞 ▲ 支持细胞,I 间质细胞
• 圆形或卵圆形,胞质嗜 酸性强
• 两种细胞:
①生长激素细胞
分泌生长激素促进肌肉、
内脏生长及多种代谢

过程,尤其是刺激骺
软骨生长,使骨增长。
②催乳激素细胞
分泌的催乳激素促进 乳腺发育和乳汁分泌。
生长激素 (Growth Hormone,GH)
GH↓
GH↑↑
GH 儿童时期与 成年期 青春期
骺软骨 生长
色深,含脂色素 雄H、少量雌H少量糖
皮质激素
EM 盐皮质H、糖皮质H和性H都是类固醇激素 超微结构共同特点是?
功能
盐皮质激素(醛固酮) 促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Na+及排出K+ ,以及胃、 唾液腺和汗腺吸收Na+ ,从而使血Na+浓度升高,K+ 浓 度降低,维持血容量。
糖皮质激素(皮质醇) 促进蛋白和脂肪转变为糖,抑制免疫应答,对抗炎症。
催乳 激素
FSH LH
黑素C刺
GH 激素
垂体上动脉 垂体门微静脉 远侧部
第二级 cap网
内分 泌C
■■
激素
收集静脉
漏斗 第一级毛细血管网
垂体下动脉 神经垂体
毛细血管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