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罐区的防火设计

合集下载

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

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

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储罐区是各类石化企业、石油化工企业必不可少的设施,储罐区的防火堤设计是确保储罐区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

本文将从设计规范的角度出发,探讨储罐区防火堤的设计规范。

一、防火堤的基本要求1. 防火堤应完全包围储罐区,具备防火抗爆炸能力。

2. 防火堤应为封闭式或半封闭式结构,避免火灾蔓延。

3. 防火堤的高度应符合规定要求,以抑制火势蔓延。

4. 防火堤应具备防雷电、防静电等功能,以防止点火源的产生。

二、防火堤的设计参数1. 防火堤的高度:高度应根据储罐类型、储罐数量等因素确定,通常建议不低于储罐高度的1.5倍。

2. 防火堤的宽度:宽度应根据储罐体积、距离等因素确定,通常建议不低于储罐半径的1.5倍。

3. 防火堤的厚度:厚度应满足结构强度要求,通常建议不低于30厘米。

4. 防火堤的土方开挖及回填:土方开挖时应留意地下管线、电缆等,回填土应经过充实、夯实等工艺处理,以确保土体的稳定性。

三、防火堤的结构设计1. 防火堤应采用耐火材料进行结构设计,如混凝土、耐火砖等。

2. 防火堤应具备防漏堤功能,可采用防渗漏材料进行处理。

3. 防火堤应具备防破堤功能,可采用加固措施,如设置加强钢筋等。

4. 防火堤应具备通风功能,可设置通风孔、通风系统等,以避免积水、沼气等产生。

四、防火堤的维护管理1. 防火堤应定期检查,及时修复破损、裂缝等问题。

2. 防火堤应定期清理,保持防火堤内外的清洁。

3. 防火堤应进行可燃物清理,如杂草、垃圾等,以防止火源引发事故。

4. 防火堤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防火堤的有效运行。

综上所述,储罐区防火堤的设计规范包括:基本要求、设计参数、结构设计和维护管理等方面的规定。

储罐区防火堤的设计规范的严格执行,能够有效提高储罐区的防火抗爆炸能力,保障企业生产安全。

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

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

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
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
储罐区是一个特殊的工业区域,其中充满了易燃易爆的物质,为了避免发生火灾,储罐区的防火堤的设计规范尤为重要。

首先,储罐区防火堤应建在储罐区外,防火堤应具备足够的阻燃效果,如采用阻燃材料进行砌块嵌垫等建筑技术。

同时,建设防火堤时还需要利用水池,用于放置灭火车,方便抢险救灾。

其次,储罐区防火堤的铺设也有讲究,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铺设,选择良好的储罐区自然环境,选择风流平缓,地面平整的地块,做到无垂直及水平坡度。

同时,防火堤的外围还需要围以防火防护挡墙,墙板材质可以根据火场的严重性作出不同的选择。

此外,储罐区防火堤设计必须根据辖区内储罐区的特点,以及当地的气候条件来把控,有时也可以考虑建设一个沙化挡土堤等沙堤,保护储罐区的安全。

总的来说,储罐区的防火堤的设计规范需要根据现场条件严格进行划分,为了避免出现火灾,以达到有效防护储罐区以及附近环境的目的。

储罐区的防火设计

储罐区的防火设计

储罐区的防火设计首先,储罐区的布局设计是储罐区防火设计的重要部分。

应合理规划和划分储罐区,将不同的储罐按照危险性和易燃性进行分类和分区,在不同的区域内设置相应的消防设施和设备。

不同类别的储罐应相互隔离,以减少火势蔓延的可能性。

其次,储罐区内的消防设施和设备的设置是防火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消防水源是防火的基础,应设置足够数量、容量合适的消防水池或消防水泵站,以满足需要。

此外,还应设置储罐区内的固定灭火系统,如喷淋系统、泡沫系统等,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控制火势。

此外,还应配置合适的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栓等,以供人员使用。

再次,储罐区的安全通道和逃生疏散通道的设置也是防火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应规划合理的通道网络,确保储罐区内的人员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疏散到安全地带。

通道和通道出口应保持畅通,不得设置障碍物,通道宽度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通道标志和指示牌应设置清晰。

此外,储罐区的防静电设计也是防火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静电是储罐区火灾的重要原因之一,应设置合适的静电接地装置,控制静电的积聚和放电,减少静电引发火灾的风险。

对于易燃气体储罐区,除了静电接地装置外,还应设置爆炸性气体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控制储罐区内的爆炸性气体浓度,避免事故发生。

最后,储罐区的消防培训与管理也是防火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储罐区的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应接受相关的消防培训,掌握基本的火灾防控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

储罐区应建立健全的消防管理制度,定期开展消防演练和检查,确保消防设施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储罐区的防火设计包括布局设计、消防设施和设备设置、通道和逃生疏散设计、防静电设计以及消防培训与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只有充分考虑和落实这些设计要点,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

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

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

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一、设计要求1.防火堤应满足罐区的防火隔离要求,能够有效地阻挡火焰蔓延。

设计时应考虑周围环境条件、容器容积、液体或气体的性质等因素。

2.防火堤的高度应根据容器高度确定,一般应大于或等于容器高度的一半。

同时,还需考虑防火堤内的液体或气体溢出后的膨胀量,确保防火堤的高度足够承载这种压力。

3.防火堤的宽度应根据周围环境、容器数量和容器的间距确定,一般应大于或等于容器直径的一半。

同时,还需考虑防火堤内的液体或气体溢出后的扩散范围,确保防火堤的宽度足够承载这种扩散。

4.防火堤的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火性能,能够在火灾发生时有效地阻止火势蔓延。

可以选择混凝土、钢板、耐火砖等材料进行构筑,也可以采用防火涂料进行保护。

5.防火堤应考虑排水系统的设置,确保在防火堤内的液体或气体溢出后能够及时排除,以降低火灾的危险性。

6.防火堤的维护和管理要求应明确,包括定期检查、修复和清洁等。

定期检查应包括防火堤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复,并保持防火堤的清洁和畅通。

二、设计步骤1.确定罐区的防火隔离要求,包括容器数量、容器高度、液体或气体的性质等。

2.根据防火隔离要求确定防火堤的高度和宽度,考虑容器溢出后膨胀量和扩散范围。

3.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防火堤的构筑,保证材料的耐火性能和结构的稳定性。

4.设计防火堤的排水系统,确保液体或气体溢出后能够及时排除。

5.进行防火堤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包括定期检查、修复和清洁等。

三、设计注意事项1.在设计防火堤时应充分考虑容器溢出后的液体或气体扩散范围,确保防火堤的宽度足够承载扩散范围内的压力。

2.防火堤应具有良好的耐火性能,材料选择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3.设计防火堤时应考虑罐区的排水系统,确保液体或气体的及时排除,以降低火灾的危险性。

4.防火堤的维护和管理工作要定期进行,确保防火堤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5.设计防火堤时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要求规范

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要求规范

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GB 50351-20051 总则1.0.1 为合理设计防火堤、防护墙,保障储罐区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地上储罐区的新建和改、扩建工程中的防火堤、防护墙的设计。

不适用于非液态储罐区的设计。

1.0.3 储罐区防火堤、防护墙的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文档3 防火堤、防护墙的布置3.1 一般规定3.1.1 防火堤、防护墙的选用应根据储存液态介质的性质确定。

3.1.2 防火堤、防护墙必须采用不燃烧材料建造。

且必须密实、闭合。

文档3.1.3 进出储罐组的各类管线、电缆宜从防火堤、防护墙顶部跨越或从地面以下穿过。

当必须穿过防火堤、防护墙时,应设置套管并应采取有效的密封措施;也可采用固定短管且两端采用软管密封连接的形式。

3.1.4 沿无培土的防火堤内侧修建排水沟时,沟壁的外侧与防火堤内堤脚线的距离不应小于0.5m;沿土堤或内培土的防火堤内侧修建排水沟时,沟壁的外侧与土堤内侧或培土堤脚线的距离不应小于0.8m,且沟内应有防渗漏的措施。

沿防护墙修建排水沟时,沟壁的外侧与防护墙内堤脚线的距离不应小于0.5m。

3.1.5 每一储罐组的防火堤、防护墙应设置不少于2处越堤人行踏步或坡道,并设置在不同方位上。

防火堤内侧高度大于等于1.5m时。

应在两个人行踏步或坡道之间增设踏步或逃逸爬梯。

隔堤、隔墙亦应设置人行踏步或坡道。

3.2 油罐组防火堤的布置3.2.1 立式油罐的罐壁至防火堤内堤脚线的距离,不应小于该罐罐壁高度的一半;卧式油罐的罐壁至防火堤或防护墙内堤脚线的距离不应小于3m。

注:高架立式罐(指罐环梁顶面到场内地面距离大于1.5m的罐)罐壁至防火堤内堤脚线的距离,不应小于下述高度的一半;该高度等于罐壁高度与环粱顶面到场内地面距离之和减去1.5m。

3.2.2 相邻油罐组防火堤外堤脚线之间,应留有宽度不小于7m的消防空地。

3.2.3 同一个油罐组内的总容量及油罐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固定顶油罐组及固定顶油罐与浮顶、内浮顶油罐的混合罐组,其总容量不应大于120000m3。

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

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

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GB 50351-20051 总则1.0.1 为合理设计防火堤、防护墙,保障储罐区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地上储罐区的新建和改、扩建工程中的防火堤、防护墙的设计。

不适用于非液态储罐区的设计。

储罐区防火堤、防护墙的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 .0.1.防火堤、防护墙的布置3一般规定.1 3 防火堤、防护墙的选用应根据储存液态介质的性质确定。

1..1 3 防火堤、防护墙必须采用不燃烧材料建造。

且必须密实、闭合。

2 .1.3.3.1.3 进出储罐组的各类管线、电缆宜从防火堤、防护墙顶部跨越或从地面以下穿过。

当必须穿过防火堤、防护墙时,应设置套管并应采取有效的密封措施;也可采用固定短管且两端采用软管密封连接的形式。

3.1.4 沿无培土的防火堤内侧修建排水沟时,沟壁的外侧与防火堤内堤脚线的距离不应小于0.5m;沿土堤或内培土的防火堤内侧修建排水沟时,沟壁的外侧与土堤内侧或培土堤脚线的距离不应小于0.8m,且沟内应有防渗漏的措施。

沿防护墙修建排水沟时,沟壁的外侧与防护墙内堤脚线的距离不应小于0.5m。

3.1.5 每一储罐组的防火堤、防护墙应设置不少于2处越堤人行踏步或坡道,并设置在不同方位上。

防火堤内侧高度大于等于1.5m 时。

应在两个人行踏步或坡道之间增设踏步或逃逸爬梯。

隔堤、隔墙亦应设置人行踏步或坡道。

3.2 油罐组防火堤的布置3.2.1 立式油罐的罐壁至防火堤内堤脚线的距离,不应小于该罐罐壁高度的一半;卧式油罐的罐壁至防火堤或防护墙内堤脚线的距离不应小于3m。

注:高架立式罐(指罐环梁顶面到场内地面距离大于1.5m的罐)罐壁至防火堤内堤脚线的距离,不应小于下述高度的一半;该高度等于罐壁高度与环粱顶面到场内地面距离之和减去1.5m。

3.2.2 相邻油罐组防火堤外堤脚线之间,应留有宽度不小于7m的消防空地。

3.2.3 同一个油罐组内的总容量及油罐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3。

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

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

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
首先,在进行储罐区防火堤设计时,需要根据储罐的类型和数量确定
防火堤的类型和尺寸。

防火堤的类型主要有挡土墙、挡水墙和阻燃墙等,
而尺寸则需要根据储罐的容积和间距来确定。

一般来说,防火堤的宽度应
能容纳储罐爆炸后可能飞溅出的物料,并考虑到消防车辆的通行需要。

同时,防火堤的高度应足够抵挡任何可能蔓延至储罐的火焰。

其次,在防火堤的构造上,应选用阻燃材料,并采取相应的阻火措施。

防火堤的材料主要包括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岩石填充和植被等,其中,
混凝土是常用的防火堤材料,其具有很好的阻燃性和抗火性能。

在构造上,主要采用重力式结构或加固结构,以增加防火堤的稳定性和耐火性。

此外,还可以在防火堤内设置消防水池,用于供给消防灭火水源。

然后,在防火堤的维护管理上,需要定期检查其完整性和功能性。


火堤应保持干燥,不得有积水存在,以防止水溢出和冻结。

同时,还需要
保持防火堤周边区域的清洁,以避免可燃物积聚和火灾扩散的风险。

此外,还需要定期对防火堤进行检查和维修,保证其防火功能的正常运行。

最后,在储罐区防火堤的设计上,还需要考虑人员疏散通道和消防通
道的设置。

储罐区应设置足够数量和宽度的人员疏散通道,以保证人员的
安全疏散。

同时,消防通道应保持畅通,以确保消防车辆的快速接近现场。

总之,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需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确保
其能够有效预防火灾的发生和蔓延,保护储罐群的安全。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的防火间距(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的防火间距(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

4.2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的防火间距4.2.1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和乙、丙类液体桶装堆场与其他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2.1的规定。

表4.2.1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和乙、丙类液体桶装堆场与其他建筑的防火间距(m)注:1 当甲、乙类液体储罐和丙类液体储罐布置在同一储罐区时,罐区的总容量可按1m ³甲、乙类液体相当于5m³丙类液体折算。

2 储罐防火堤外侧基脚线至相邻建筑的距离不应小于10m。

3 甲、乙、丙类液体的固定顶储罐区或半露天堆场,乙、丙类液体桶装堆场与甲类厂房(仓库)、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表的规定增加25%,且甲、乙类液体的固定顶储罐区或半露天堆场,乙、丙类液体桶装堆场与甲类厂房(仓库)、裙房、单、多层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5m,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表有关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物的规定增加25%。

4 浮顶储罐区或闪点大于120℃的液体储罐区与其他建筑的防火间距,可按本表的规定减少25%。

5 当数个储罐区布置在同一库区时,储罐区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本表相应容量的储罐区与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物防火间距的较大值。

6 直埋地下的甲、乙、丙类液体卧式罐,当单罐容量不大于50m³,总容量不大于200m ³时,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可按本表规定减少50%。

7 室外变、配电站指电力系统电压为35kV~500kV且每台变压器容量不小于10MV·A的室外变、配电站和工业企业的变压器总油量大于5t的室外降压变电站。

4.2.2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2.2的规定。

表4.2.2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m)注:1 D为相邻较大立式储罐的直径(m),矩形储罐的直径为长边与短边之和的一半。

2 不同液体、不同形式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本表规定的较大值。

3 两排卧式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罐组内油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小于表6.5.7 油罐组内油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小于表6.5.7的 6.5.7的 规定
油品类别 甲乙类 A 丙类 B 固定顶油罐 浮顶油罐 卧式油罐 以上的罐: 1000m 3 以上的罐 : 0 . 6 D 3 以下的罐, 1000m 以下的罐 , 当 采用固定式消防 0.4D 0.8m 冷却时: 冷却时 : 0 . 6 D 当采用移动式消防冷却时: 75D 当采用移动式消防冷却时 : 0 . 75 D 0.4D 0.8m 大于1000 的罐: 1000m 大于 1000 m 3 的罐 : 5 m 0.8m 3 小于等于1000 的罐: 1000m 小于等于 1000 m 的罐 : 2 m
总图新员工培训讲稿 储罐区的防火设计 主讲人:陈壁辉 主讲人: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1.几个常用的术语 1.几个常用的术语 2.储罐组的分类 2.储罐组的分类 3.油罐组( 3.油罐组(区)防火要求 油罐组 4.天然气凝液及液化石油气罐组的 4.天然气凝液及液化石油气罐组的 防火要求 5.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要求 5.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要求
③.国外规范对油罐防火间距资料简介。 国外规范对油罐防火间距资料简介。 8.油罐组应设防火堤或防护墙。 8.油罐组应设防火堤或防护墙。 油罐组应设防火堤或防护墙 (1)立式罐组设防火和隔堤。 立式罐组设防火和隔堤。 (2)卧式罐组设防护墙。 卧式罐组设防护墙。 (3)条件具备的地区可设事故存液池及其要求: 条件具备的地区可设事故存液池及其要求: (4)五级站场容量不大于500立方米的油罐可不 五级站场容量不大于500立方米的油罐可不 500 设堤,需设高度不小于1.0米的防护墙。 1.0米的防护墙 设堤,需设高度不小于1.0米的防护墙。 (5)关于防火堤及防火墙的设计,《储罐区防火 关于防火堤及防火墙的设计, 堤设计规范》专题讲解。 堤设计规范》专题讲解。
(2)关于规范浮顶罐按0.4D计算大于20米时,可 关于规范浮顶罐按0.4D计算大于20米时, 0.4D计算大于20米时 20米计的注释取消的说明 米计的注释取消的说明。 按20米计的注释取消的说明。 (3)请阅读110至113页条文说明,加深对油罐间 请阅读110至113页条文说明, 110 页条文说明 距条文规定的理解。 距条文规定的理解。 ①.节约用地是规范编制的任务之一。 节约用地是规范编制的任务之一。 ②.技术要素:a.着火几率年平均0.448 , 技术要素:a.着火几率年平均0.448‰, :a.着火几率年平均0.448 且多为操作违规造成。 b.相邻罐互相引燃的条 且多为操作违规造成。 b.相邻罐互相引燃的条 件不仅仅是间距。 c.满足扑火操作要求 满足扑火操作要求: 件不仅仅是间距。 c.满足扑火操作要求:一是 喷射角50 60度 二是泡沫产生器破坏后, 50到 喷射角50到60度。二是泡沫产生器破坏后,挂泡 沫钩管的场地
(1)注意6条表注: 注意6条表注: 1.浅盘和易熔材料制作的内浮顶罐按固定顶罐 1.浅盘和易熔材料制作的内浮顶罐按固定顶罐 确定间距。 确定间距。 2.D的解释:最大直径大于1000立方米取直径 2.D的解释:最大直径大于1000立方米取直径 的解释 1000 或高度最大值。 或高度最大值。 3.储存不同油品的罐间距应取最大值。 3.储存不同油品的罐间距应取最大值。 储存不同油品的罐间距应取最大值
油罐组( 油罐组(区)防火要求 1.油品储罐应地上式钢罐。 1.油品储罐应地上式钢罐。 油品储罐应地上式钢罐 (1)罐顶贴地易聚集可燃气,易着火。 罐顶贴地易聚集可燃气,易着火。 (2)秦皇岛黄岛油库实例教训。 秦皇岛黄岛油库实例教训。 (3)1990年正式下令取消地下式非全罐。 1990年正式下令取消地下式非全罐。 年正式下令取消地下式非全罐
山谷风: 白天山顶热, (2) 山谷风:a. 白天山顶热,山谷气流向 形成谷底山顶环形气流。b.晚上相反 晚上相反。 上,形成谷底山顶环形气流。b.晚上相反。
海陆风示意图
陆地 海洋
海陆风: (3) 海陆风:白天海上向陆地形成的环形 气流。晚上则反之。 气流。晚上则反之。 (4) 静风地区:全年静风频率在30%以上, 静风地区:全年静风频率在30%以上, 30%以上 油气很难散发这些在选址和布置罐组时特别注 意
6.组内布置排列的限制: 6.组内布置排列的限制: 组内布置排列的限制 (1)不应超过两排。 不应超过两排。 (2)单罐容量小于1000立方米的储存丙B类油 单罐容量小于1000立方米的储存丙B 1000立方米的储存丙 品的不超过4 品的不超过4排。 (3)立式罐排与排之间距离不应小于5米。 立式罐排与排之间距离不应小于5 卧式罐排与排之间距离不应小于3米。 卧式罐排与排之间距离不应小于3
N NNE NNW NW NE NWW NEE W E SEE SWW SE SW SSW S SSE
过程: 统计各方向(16个 过程:i. 统计各方向(16个)全年出现的刮风 次数。 次数。 加权平均得出各风向年出现的平均次数。 ii. 加权平均得出各风向年出现的平均次数。 计算出每个风向年出现平均频率( iii. 计算出每个风向年出现平均频率(%计) iV. 取单位长度代表频率在相应方向线上由圆 心向外量出出现频率的值线段长度,并定点。 心向外量出出现频率的值线段长度,并定点。 连接各点即成风向频率玫瑰图。 V. 连接各点即成风向频率玫瑰图。
表6.6.9
储罐组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
储罐型式 全压力式 防火间距 球罐 介质类别 天然气凝液 或液化石油 气 液化石油气 1.0D 1.0D且不宜 大于1.5m, 两排卧罐的 间距不应小 于3m 0.5D 卧罐 全冷冻式储罐
四 天然气凝液及液化石油气罐组(区)的防火 天然气凝液及液化石油气罐组( 要求 布置在站场常年最小风频风向上风侧, 1. 布置在站场常年最小风频风向上风侧,应 避开不良通风或窝风地段。油罐组也应如此。 避开不良通风或窝风地段。油罐组也应如此。 1)介绍最小频风向及风向玫瑰图的形成: 介绍最小频风向及风向玫瑰图的形成:
.几个常用的术语 1.油罐组: 1.油罐组:由防火堤或防火墙围成的一个或几 油罐组 个储罐组成的储罐单元。 个储罐组成的储罐单元。 2.储罐区: 2.储罐区:由一个或多个储罐组组成的储罐区 储罐区 域。 3.防火堤:用于常压液体储组,在油罐和其他 3.防火堤:用于常压液体储组, 防火堤 液态危险品储罐发生泄漏事故时, 液态危险品储罐发生泄漏事故时,防止液态外 流和火灾蔓延的构筑物。用于常压条件下, 流和火灾蔓延的构筑物。用于常压条件下,通 过低温使气态变成液态物质的储罐组, 过低温使气态变成液态物质的储罐组,发生泄 漏事故时, 漏事故时,防止冷冻液体骤变成气体前外流的 防火堤,亦称围堰。 防火堤,亦称围堰。
储罐组的分类 1.油罐组( 1.油罐组(区)——含各种油品和原油等 油罐组 含各种油品和原油等 特点: 特点: 1).原始液态。2).上飘气。3).甲B类。 原始液态。 上飘气。3).甲 2.液化石油气及天然气凝液罐组( 2.液化石油气及天然气凝液罐组(区) 液化石油气及天然气凝液罐组 特点:1).介质由气态经过压力或温度的改变而 特点:1).介质由气态经过压力或温度的改变而 成为液态。由此又分类: 成为液态。由此又分类: ①.全压力式储罐。 全压力式储罐。 ②.全冷冻式储罐。 全冷冻式储罐。 2).其组分主要是下沉气泄漏后有吸热增 2).其组分主要是下沉气泄漏后有吸热增 温过程的。 温过程的。
2.应分组布置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2.应分组布置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分组布置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同类或相近火灾危险性的储罐成组。 宜同类或相近火灾危险性的储罐成组。 (2)常压油品储罐不应与液化石油气天然气凝 液储罐同组布置。 液储罐同组布置。 (3)沸溢性的油品储罐不应与非沸溢性的油品 储罐同组。 储罐同组。 (4)地上式储罐与高位罐,卧式罐不宜同组。 地上式储罐与高位罐,卧式罐不宜同组。
–主导风向与频率风向不同与应用: 主导风向与频率风向不同与应用:
i. 主导风向的提出来自苏联,不适合我国情。 主导风向的提出来自苏联,不适合我国情。 季风气候带的我国冬季多西北风, ii. 季风气候带的我国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 东南风。主导风向互变总图选址与布置不适用, 东南风。主导风向互变总图选址与布置不适用, 较科学。 改为频率风向 较科学。
2)介绍几种小气候风向特点: 介绍几种小气候风向特点: 过山风示意图
山顶形成密束 背山形成团流 对气体散发不利

团流
过山风: 山顶形成密束。 (1) 过山风:a. 山顶形成密束。 背山石形成团流( b. 背山石形成团流( 风)。 对气体散发不利。 c. 对气体散发不利。
山谷风示意图
a白天山顶热,山谷气流上升 形成谷底,山顶环形气流 b晚上相反 山脊
2. 压力式和全冷冻式罐组内储罐布置不应超过 两排。 两排。 压力式不应超过12个罐, 12个罐 3. 压力式不应超过12个罐,总容量不应超过 20000立方米 全冷冻式不超过两个罐, 立方米。 20000立方米。全冷冻式不超过两个罐,总容量 不应超过30000 立方米——200000 立方米(待 不应超过30000 立方米 200000 立方米( 定)。 4. 不同储存方式的液化石油气储罐不得布置在 同一个罐组内。 同一个罐组内。 储罐组内罐与罐之间的防火间距表6.6.9 6.6.9。 5. 储罐组内罐与罐之间的防火间距表6.6.9。
特点:i.取值由圆向外 取向由外向圆心。 取值由圆向外, b. 特点:i.取值由圆向外,取向由外向圆心。 ii.点与圆心距离越大, ii.点与圆心距离越大,其刮风频率越 点与圆心距离越大 高。 iii.16条方向线代表16个吹风方向。 iii.16条方向线代表16个吹风方向。 条方向线代表16个吹风方向
4.隔离堤 4.隔离堤 5.防护墙 5.防护墙 6.围墙 6.围墙 7.防火堤高度 7.防火堤高度 8.防火堤有效容积 8.防火堤有效容积 9.防火堤计算液面高度 9.防火堤计算液面高度 10.防火堤内堤脚线 10.防火堤内堤脚线 11.防火堤外堤脚线 11.防火堤外堤脚线 其他术语在讲解内容出现时,再解释. 其他术语在讲解内容出现时,再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