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合集下载

我们为什么关注文学生活?--文学生活研究的意义、方法与启示

我们为什么关注文学生活?--文学生活研究的意义、方法与启示

我们为什么关注文学生活?--文学生活研究的意义、方法与启

贺仲明
【期刊名称】《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6(017)001
【摘要】文学生活研究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学术热点,正越来越引起学界的兴趣。

文学生活研究蕴含着一种新的文学观,就是不局限于文学自身来理解文学,而是充分关注和考察文学与社会现实的关系,特别是文学的社会接受和社会影响。

这一研究深刻关联着社会现实的变化,即网络信息时代的应运而生。

这一研究运用了社会调查、科学统计和个案研究等方法,区别于一般的资料统计,具有独特的深度价值。

当然,要做好文学生活研究并非容易之事,它需要有思想的全局性、强烈的问题意识和科学的实证精神,还需要从选题到设计到调查的多方面细致周密的工作。

文学生活研究能够带给我们对很多问题的新的启示,但它尚处在探索和深化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惑。

【总页数】7页(P1-7)
【作者】贺仲明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03
【相关文献】
1.关注普通人的文学阅读——当代普通市民的古典文学生活调查 [J], 栾妮
2.“文学生活”概念的提出、内涵及意义 [J], 刘方政
3.我们为什么关注文学生活?——文学生活研究的意义、方法与启示 [J], 贺仲明;
4.文学生活: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交叉的领域 [J], 李勇
5.20世纪中国文学生活史与史料整理学术研讨会暨“当前社会文学生活调查研究”成果发布会在济南召开 [J], 史建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江苏省论文发表期刊_江苏省期刊_江苏省杂志汇总

江苏省论文发表期刊_江苏省期刊_江苏省杂志汇总
《广告大观(媒介版)》
《广告大观(综合版)》
《轨道交通装备与技术》
《国际博物馆(中文版)》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国外火山地质》
《国外机车车辆工艺》
《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
《海洋工程》
《航天电子对抗》
《好家长》
《合成技术及应用》
《河海大学常州分校学报》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湖泊科学》
《华人时刊》
《华人时刊(校长)》
《化工矿物与加工》
《化工时刊》
《化学传感器》
《化学教与学》
《画刊》
《画刊(学校艺术教育)》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淮海文汇》
《淮阴工学院学报》
《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现代特殊教育》
《现代盐化工》
《现代冶金》
《现代医学》
《现代职业教育研究》
《现代铸铁》
《新高考(高三理化生)》
《新高考(高三数学)》
《新高考(高三政史地)》
《新高考(升学考试)》
《新高考(英语进阶)》
《新高考(语文备考)》
《新时代的脚步声》
《新世纪图书馆》
《新语文学习(初中版)》
《江苏食品与发酵》
《江苏水利》
《江苏丝绸》
《江苏陶瓷》
《江苏通信》
《江苏统计》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江苏卫生保健》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江苏现代计量》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江苏医药》

“限制生产、停产整治”:行政命令抑或行政处罚

“限制生产、停产整治”:行政命令抑或行政处罚
. All R以i时gh间t为s特R征es的e行rv政e强d.制 。 [5] 当时,限期治理的适用是为了治理严重环境污染,故理解为行政强
制并无不适。2000年 《大气污染防治法》 修 订 以 后, 人 们 普 遍 认 为, 目 前 我 国 环 境 法 律 体 系 中 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限期治理,一种是一般意义上的、作为行政强制措施的限期治理;另一种 是规定于 《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的、作为行政处罚的限期治理 。 [6] 也 就 是 说, 限 期 治 理 性 质 分 为 两种 , 一 是 为 治 理 环 境 污 染 而 作 为 行 政 强 制 , 另 一 是 在 排 污 超 标 、 超 总 量 下 适 用 作 为 行 政 处 罚 ③。 “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在2008年修订的 《水污染防治法》中根据限期 治理适 用条件为 违法 排污 超标、超总量,同时依照限期治 理 在 2000 年 《大 气 污 染 防 治 法》 中 的 解 释, 所 以 “限 制 生 产、 停产整治”在该法下应该理解为属于行政处罚。其实,限期治理的性质解释是与实践紧紧相关联 的。限期治理在实施中却时常异化成 “无期治理”,甚至成为公开排污的 “护身 符”, 同立 法者的 预期背道而驰,而与此相随的则是环境质量的每况愈下 。 [7] 限期治理 的 适 用 由 造 成 实 害 污 染 结 果 到违反排污标准,我们看到的是法律规制违法行为强度的提高,其实背后作为支撑的更是制度属 性的变迁,即由行政强制到行政处罚。反观当今的环境立法,企业排污触犯行政法上义务将直接 会被限制或者停止生产,绕开了存在诸多弊端的限期治理适用困境,但将其作为行政处罚对待与 限期治理过去属性变迁是契合的。
. All Rights Reserved.
没有环境法律责任制度作保障,环境法律、法规设定的各种环境义务就如同 “环境道德”的宣 示,难以实现其调整社会关系的功能,更难以实现环境法的立法目的[1]。以史上最严著称的 《环境 保护法》在污染防治方面予以革新,取消了限期治理制度,将 “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直接作为超 标、超总量排污的法律责任形式。环保部紧接着出台了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限制生产、停产整 治管理办法》(以下简称 《办法》),充分体现了该制度予以落实的重要性。后来, 《大气污染防治 法》以及 《水污染防治法》的修订也都作出相应修改。超标、超总量排污是违法行为,可当今法律 规定却表明,并不能想当然地以违法行为对应处罚的模式将 “限制生产、停产整治”视为一种行政 处 罚 。 虽 然 ,“限 制 生 产 、 停 产 整 治 ” 在 实 践 中 被 适 用 , 可 若 追 问 其 属 于 何 种 性 质 , 单 纯 实 在 法 的 规定并不能提供清晰的界定。因此,有必要对现行法关于 “限制生产、停产整治”规定进行考究。 本文试图弄清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法律将 “限制生产、停产整治”以何种性质规定?第二,由于 性质因素导致实践适用存在哪些问题?第三,作为行政处罚是否可行?

高校知识产权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常州大学为例

高校知识产权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常州大学为例

高校知识产权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常州大学为例王社国
【期刊名称】《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2(013)003
【摘要】高校知识产权工作是推进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高校科研实力,增强高校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抓手。

目前高校知识产权工作存在知识
产权意识单薄、专利量增质减、转化率低等问题。

要推进高校知识产权工作,必须
加强宣传,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必须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必须加强校企合作,促进转化。

【总页数】3页(P34-36)
【作者】王社国
【作者单位】常州大学科技处,江苏常州21316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4.3
【相关文献】
1.高校知识产权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常州大学为例 [J], 王社国
2.自媒体时代下基层学生组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影响研究——以河海大学常州校区为例 [J], 谈心阳;唐玲;王乐;周子涵
3.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工作室商业项目推进管理办法研究——以常州开放大学技能竞赛工作室为例 [J], 安晓飞
4.区块链技术与社区教育教师工作创新深度融合的策略研究——以常州开放大学为例 [J], 李倩舒
5.基于学生视角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以常州大学商学院为例 [J], 封晓鸣;钱逸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时代价值观的变化与小说人物形象塑造——以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小说为例

时代价值观的变化与小说人物形象塑造——以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小说为例

时代价值观的变化与小说人物形象塑造——以现实主义、现
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小说为例
黄成洲;张庆芳;周小川
【期刊名称】《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2(013)004
【摘要】不同时期人类价值观的变化影响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现实主义的"人物"一眼可见,现代主义的"人格"依稀可辩,然而后现代主义的"人影"却模糊难辩。

主导现实主义人物塑造的原则是忠实地再现现实;现代主义的原则是描述人物的意识和梦幻世界,而后现代主义的原则是反映人物性格的不确定性。

【总页数】4页(P80-83)
【作者】黄成洲;张庆芳;周小川
【作者单位】常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常州213164;常州大学常州地方文化研究所,江苏常州213164;常州大学怀德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4
【相关文献】
1.从文本切入理解后现代主义--评《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多元建构》 [J], 程金城
2.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后人道主义探析r——以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为例 [J], 马娜薇
3.时代价值观的变化与小说人物形象塑造——以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小说为例 [J], 黄成洲;张庆芳;周小川
4.后现代主义小说艺术的预演:论《芬尼根的苏醒》的人物塑造 [J], 李维屏
5.现代主义小说与后现代主义小说之比较 [J], 刘加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语用学的公示语汉英翻译现状分析

基于语用学的公示语汉英翻译现状分析

基于语用学的公示语汉英翻译现状分析
张平;刘绍忠;韦汉
【期刊名称】《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5(000)002
【摘要】在公示语汉英翻译方面,广大翻译工作者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然而,公示语的汉英翻译现状仍然不容乐观,存在大量问题,严重影响了国际形象。

公示语汉英翻译是一种存在于原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之间的三元关系。

它涉及社会、文化、认知等问题,因此,与语用能力密切相关。

结合实例,从语用学视角深入探讨公示语汉英翻译的原则和技巧等问题,能够提高翻译质量,避免语用失误。

【总页数】5页(P96-99,112)
【作者】张平;刘绍忠;韦汉
【作者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国际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59
【相关文献】
1.从语用学理论看公示语汉英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因素 [J], 张平;刘绍忠;韦伟华
2.基于规范模因的公示语汉英翻译策略探究——以蚌埠市公示语英译调查为例 [J],
王翊;王琴
3.基于语用学的公示语汉英翻译现状分析 [J], 张平;刘绍忠;韦汉;
4.浅谈旅游景点公示语的翻译及其存在的问题--基于旅游城市西安部分公示语汉英翻译分析 [J], 蒋婷婷
5.从语用学角度探讨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J], 王芳;孙志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包容型领导对制造业新生代农民工创新行为的影响——社会交换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的双重视角

包容型领导对制造业新生代农民工创新行为的影响——社会交换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的双重视角

第21卷第5期2020年9月常 州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J O U R N A L O FC H A N G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S O C I A L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 )V o l .21N o .5S e pt .2020引文格式:李群,蔡芙蓉.包容型领导对制造业新生代农民工创新行为的影响:社会交换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的双重视角[J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1(5):62-71.包容型领导对制造业新生代农民工创新行为的影响社会交换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的双重视角李群,蔡芙蓉摘 要:作为技能型人力资本的承载者,新生代农民工是制造业一线创新活动的主体㊂基于301名制造业新生代农民工问卷调查数据,整合社会交换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将心理安全感和自我效能感作为中介变量,构建并验证包容型领导影响制造业新生代农民工创新行为的双路径模型㊂研究结果表明:包容型领导㊁心理安全感㊁自我效能感均可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创新行为;心理安全感和自我效能感在包容型领导与新生代农民工创新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且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显著强于心理安全感的中介效应㊂关键词:包容型领导;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安全感;自我效能感;创新行为作者简介:李群,管理学博士,常州大学商学院副教授㊁硕士研究生导师;蔡芙蓉,常州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㊂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工匠精神提升策略研究 (17A G L 015)㊂中图分类号:C 93-05 文献标志码:A D o i :10.3969/j.i s s n .2095-042X .2020.05.007制造业作为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强国之本㊁兴国重器,更是评判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㊂依靠过去几十年的人口红利,我国形成了种类齐全㊁品种繁多的制造业生产线㊂但由于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低,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㊂创新是新时代最有力量的发展方式,不仅推动高端制造业发展[1],而且是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下制造业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㊂员工作为创新活动的主体,对制造业企业通过创新实现逆势上扬发展意义重大㊂根据全国总工会的资料,一大批懂技术㊁会创新的一线工人正成为创新的主力军,而新生代农民工①(以下简称新民工)是一线产业工人的主体[2]㊂包括张雪松㊁胡振球㊁邹彬等在内的制造业新民工,用敢于尝试㊁勇于创新㊁完成多项技术革新和技术攻关㊁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并为企业带来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实例生动证明:作为技能型人力资本的主要承载者,新民工有能力通过创新行为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组织带来巨大的创新效益[3]㊂近年来,有大量研究关注创新行为并从组织和个体层面探讨创新行为的产生机制,但鲜有学者以技能型人力资本的承载者新民工群体为样本展开研究㊂而新民工多处于生产一线,直面㊃26㊃①根据2010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农民工㊂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李群,等:包容型领导对制造业新生代农民工创新行为的影响 社会交换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的双重视角生产过程,更容易发现问题并通过创新行为解决问题㊂作为一种积极的领导行为,包容型领导对个体创新行为具有积极作用[4],尤其是面对普遍遭遇过职场歧视和社会排斥的新民工,包容型领导通过给新民工传递尊重㊁信任㊁包容等组织支持信号促使他们表现出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行为㊂因此,新民工的创新行为很可能受到包容型领导的影响㊂同时,现有研究多是以心理安全感㊁心理授权㊁知识共享等单一中介变量展开,忽略了个体需要的复杂性对动机的多重影响,因此,在包容型领导与创新行为之间可能不止存在一个中介变量㊂那么,包容型领导对新民工创新行为是否存在影响?如果存在影响,具体的影响机制又是什么呢?目前很少有研究关注这些问题,尤其是在创新驱动战略下新民工已然成为技能型人力资源的主体,开展相关实证研究探讨包容型领导与新民工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尤显迫切㊂一、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一)包容型领导与制造业新民工创新行为国内外学者多从过程角度来界定个体创新行为[5]㊂本文采用黄致凯[6]㊁卢小君等[7]的研究结果,将员工创新行为界定为 员工在实际工作中产生新颖的想法,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新思路的过程 ㊂制造业新民工多处于生产一线,熟悉制造流程和工序,他们更容易发现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产生对技术制造进行改进的想法并根据自己积累的经验去付诸行动㊂也就是说,生产制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新民工提供了创新的源泉,他们再将这种想法在工作中去实践产生创新行为㊂包容型领导源于教育学领域,国内外学者逐步将相关研究扩展到了组织管理领域㊂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本文采用C a r m e l i等[8]的定义,结合中国情境,将包容型领导定义为一种倾听和关注员工的需要,鼓励员工参与企业生产制造和技术管理㊁尊重和认可员工贡献㊁注重与员工开放交流并对员工工作给予有效指导的积极领导方式,具有开放性㊁有效性㊁可亲性㊁支持性等特点㊂对于新民工而言,他们普遍遭遇过社会排斥和职场歧视,缺少归属感,包容型领导所形成的亲和协调㊁鼓励创新的组织氛围,所表现出来的开放性和有效性给予新民工更高的自由度,能够有力激发新民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自信,进而表现出更多的创新行为,尤其是当新民工感受到领导者传递的鼓励并接纳他们提出的新想法㊁认可他们的冒险精神㊁支持创新行为等信号后,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的感恩心理会进一步强化他们的创新行为㊂现有研究也表明,组织中的领导风格是影响个体创新的重要因素[9],因此,可以推断包容型领导能促进新民工的创新行为㊂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H1:包容型领导正向影响制造业新民工创新行为㊂(二)心理安全感的中介作用心理安全感作为积极的心理知觉变量,是一个多层面(个体㊁团体㊁组织)的构念,其概念在学术界得到不断发展和壮大㊂本文立足于新民工个体创新行为,采用K a h n[10]的观点,认为心理安全感是个体能够真实完整地体现自我,对真实的自我表现没有后顾之忧,不用担心对个体职业生涯造成负面影响㊂社会支持理论指出,组织支持会通过个体心理进而对个体行为产生影响㊂包容型领导对新民㊃36㊃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工心理安全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包容型领导的特质使新民工有了可接近㊁可交流㊁可信任的领导者,从而拉近二者间的心理距离,使新民工心理安全感得以提升;其次,包容型领导通过营造出的和谐㊁包容㊁理解的组织氛围会增强新民工创新自信,鼓励新民工积极参加组织中的活动并及时予以反馈,可以显著提高他们的心理安全水平;再次,由于受教育水平不高,新民工在创新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失误,包容型领导具有的开放性㊁易接近性等特征,能够有效减少他们在工作中的焦虑和不安,提高他们心理安全感㊂现有研究也指出,领导通过为员工提供创新所必需的关系支持可以有效鼓舞和激励下属使其更具环境适应性,心理状态亦更为积极[11]㊂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H2a:包容型领导正向影响制造业新民工的心理安全感㊂以创新谋发展是我国制造业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推动新民工的创新行为也成为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必要举措,但创新行为的不可知性往往使创新结果不尽如人意,导致新民工对待创新行为的态度较为谨慎,担心创新行为失败会对职业生涯带来消极影响和难以承担的后果,而心理安全感是维持员工创新行为的关键认知要素㊂基于此,提升新民工心理安全感以降低其对创新风险的担忧,有利于促进新民工创新行为㊂一方面,心理安全感可以确保新民工处于安全的环境中,使其敢于从事高风险且复杂的活动,进而可以不断地学习㊁变革乃至创新;另一方面,心理安全感可以提高新民工的归属感,使他们能够更加集中精力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具有更强的动机与活力做出角色要求之外的工作,以提高组织创新㊂王雁飞等[12]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心理安全感越高,员工越愿意表现出创新行为㊂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H2b:心理安全感正向影响制造业新民工创新行为㊂社会交换理论认为,当组织满足了员工的需要,基于互惠原则,员工会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和行为㊂作为制造业一线产业工人,新民工普遍遭遇过社会排斥㊁职场歧视,这让他们更注重领导者对他们的态度㊂包容型领导具有乐于倾听㊁接受反馈等行为,在工作中释放组织支持的信息,有利于提高新民工的组织认同,提高新民工的心理安全感[12],使其更多地投入到创造性的工作中㊂现有的研究表明,领导对员工的支持可以营造出宽松包容的工作氛围,从而使员工产生较高的心理安全感,进而激发员工进行创新性活动[13],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H2c:包容型领导通过心理安全感影响制造业新民工创新行为㊂(三)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自我效能感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B a n d u r a首先提出,后经一系列细分和拓展㊂根据研究情境需要,本文主要采用S c h w a r z e r等[14]的定义认为,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从事一项特定任务时,对自己能力的信心,这种信心会影响个体面对挑战性工作或任务时积极或消极的心理感知,是个体对完成既定目标的信念㊂新民工因为受到职场歧视而自卑,自信程度和自我效能感较低㊂包容型领导作为影响组织环境的重要因素,不仅能使新民工感受到组织关怀和友好的组织氛围,提高其个人期望及心理自信,促进其自我效能感的提升,而且为新民工的创新性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鼓励,有利于开发他们的自我潜能,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进而产生强劲的激励以达到心理预期㊂根据方阳春[15]的研究,包容型领导对员工自我效能感有正向影响,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H3a:包容型领导正向影响制造业新民工的自我效能感㊂㊃46㊃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创新行为的催化剂㊂自我效能感作为新民工的主观感受,会影响新民工对既定目标可行性的判断㊂高自我效能感的新民工面对前行的阻碍时有较高的信心和昂扬的态度,积极克服困难和挑战,进而促进其朝着更加积极和富有创造力的方向发展;反之,低自我效能感则降低了新民工积极性,使其不自信,丧失奋斗的动力和激情㊂刘追等[16]研究表明,员工积极参与创新㊁愿意承担因创新失败导致的各种风险是员工自我效能感的体现,显著影响个体的创新行为,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H 3b :自我效能感正向影响制造业新民工创新行为㊂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个体通过自我引导与自我激励观察自己的行为与组织是否一致,或是通过观察领导者的言行举止来完善自己㊂包容型领导不仅包容新民工因创新方法不当等造成的失误,还对其进行相应的指导,新民工会主动向领导者学习并进行模仿,并根据习得经验与技能促图1 理论模型进自己工作能力的提升,增强自我效能感,进而增强他们进行创新行为的意愿与信念,更有信心投入到创新性活动之中[17]㊂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心理动机在领导行为影响员工创新中具有中介作用[18],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H 3c :包容型领导通过自我效能感影响制造业新民工创新行为㊂综上,构建研究的理论模型(如图1)㊂二、研究方法(一)数据收集与样本特征数据主要来自江苏㊁河南等地的制造业企业,所有问卷被试均为新民工(80年代以后出生的具有农村户籍的员工)㊂为降低同源偏差,将问卷内容分成个人基本资料㊁自变量㊁中介变量㊁结果变量四个部分㊂第一㊁二部分和第三㊁四部分间隔两周发给被试者,要求被试者匿名填写㊂问卷回收后,剔除填答空白超过5个㊁连续5个题项选择相同的随意填答问卷,最终回收有效问卷301份㊂其中,男性占比47.84%,女性占比52.16%;年龄主要集中在26~35岁,占比57.48%;来自河南㊁江西㊁江苏的新民工占比58.47%;大多数新民工的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占比72.09%㊂(二)测量工具包容型领导测量采用C a r m e l i 等[8]开发的量表,包含9个题项(C r o n b a c h sα值为0.948)㊂心理安全感测量采用李宁等[19]根据M a y 等[20]改编开发的基于中国情境的员工个体心理安全感测量量表,包含5个题项(C r o n b a c h s α值为0.782)㊂自我效能感测量采用S c h w a r z e r 等[21]编撰㊁由王才康等[22]翻译修订的自我效能感量表,包含10个题项(C r o n b a c h s α值为0.947)㊂新民工创新行为测量采用黄致凯[6]根据K l e ys e n 等[5]翻译修订的个体创新行为量表,包含12个题项(C r o n b a c h s α值为0.954)㊂另外,本文将性别㊁年龄㊁工作年限㊁文化程度作为控制变量㊂㊃56㊃李群,等:包容型领导对制造业新生代农民工创新行为的影响社会交换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的双重视角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三㊁数据分析和结果(一)共同方法偏差检验为了排除共同方法偏差,采用H a r m a n单因素检验法进行检验㊂运用S P S S25.0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不旋转的因子结构中没有出现共同因子;第一公因子的方差解释变异量小于50%,不占大多数;自变量和因变量负荷在不同的因子上㊂因此研究数据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问题㊂(二)信效度检验由研究方法的测量量表部分可以看出,包容型领导㊁心理安全感㊁自我效能感㊁新民工创新行为等四个变量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C r o n b a c h sα)范围0.782~0.954,这说明测量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㊂首先,本文采用AMO S24.0软件对包容型领导㊁心理安全感㊁自我效能感㊁新民工创新行为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见表1(由于篇幅限制,仅列举部分二因子㊁三因子模型)㊂由表1可知,相比其他模型,四因子模型与数据有很好的拟合效果,可认为变量间具有很好的区分效度㊂表1模型验证性因子分析(节选)模型因子χ2/d f C F I T L I G F I R M S E A 四因子模型A㊁B㊁C㊁D2.4830.9070.9010.8100.070三因子模型1A+C㊁B㊁D4.3820.7880.7740.5300.106三因子模型2C+D㊁A㊁B4.6570.7710.7560.4900.110二因子模型1A+C+D㊁B6.5520.6510.6290.3900.136二因子模型2A+B㊁C+D6.0490.6830.6630.4660.130单因子模型A+B+C+D7.8410.5700.5430.3620.151注:A表示包容型领导;B表示心理安全感;C表示自我效能感;D表示新民工创新行为㊂其次,根据F o r n e l l等[23]提出的方法进行判别和聚合效度检验㊂将潜变量的平均方差抽取量(A V E)与其他潜变量相关系数的平方进行比较,结果见表2㊂包容型领导㊁心理安全感㊁自我效能感㊁新民工创新行为的A V E大于该变量与其他变量的相关系数的平方,具有很好的判别效度,达到变量可区分的标准㊂同时,所有变量的A V E的值均大于0.5,具有很好的聚合效度㊂(三)描述性统计分析从表3的P e a r s o n相关分析结果可以发现:包容型领导与心理安全感㊁自我效能感㊁创新行为的相关系数均显著(β=0.397,p<0.01;β=0.613,p<0.01;β=0.554,p<0.01);心理安全感㊁自我效能感与创新行为间相关性系数均显著(β=0.383,p<0.01;β=0.597,p<0.01)㊂可见,H1㊁H2a㊁H2b㊁H3a㊁H3b均得到初步验证,为后续的假设检验奠定了基础㊂(四)假设检验本文通过层次回归对研究假设和模型进行分析,根据B a r o n等[24]提出的方法对中介作用进行检验,结果见表4㊂㊃66㊃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表2变量间相关系数的平方与A V E值的比较包容型领导心理安全感自我效能感创新行为包容型领导(0.673)心理安全感0.158(0.617)自我效能感0.3760.139(0.646)创新行为0.3070.1470.356(0.634)注:括号中的数值为A V E的值㊂表3各变量均值㊁标准差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变量均值标准差1234包容型领导3.2081.0901心理安全感3.0860.8110.3971)1自我效能感3.0031.0780.6131)0.3731)1创新行为3.3260.9580.5541)0.3831)0.5971)1注:1)表示p<0.01,2)表示p<0.05(双尾检验)㊂表4回归分析结果因变量创新行为心理安全感自我效能感模型1模型2模型3模型4模型5模型6模型7性别0.0100.0690.0030.019-0.008-0.0490.046年龄-0.0510.0650.025-0.036-0.028-0.076-0.057工作年限0.036-0.038-0.0570.026-0.0090.0490.112文化程度0.1351)0.1621)0.1072)0.1331)0.1062)0.0080.072包容型领导0.5451)0.4661)0.3021)0.4071)0.6031)心理安全感0.3761)0.1931)自我效能感0.5851)0.4031)R20.3240.1800.3680.3560.4230.1620.390әR20.3130.1660.3570.3420.4120.1470.379 F值28.3251)12.9141)34.3061)27.0361)35.9791)11.3651)37.6931)注:1)表示p<0.01,2)表示p<0.05(双尾检验)㊂模型1显示包容型领导的回归系数为0.545(p<0.01),H1得到验证㊂模型6中包容型领导的回归系数为0.407(p<0.01),H2a得以验证㊂模型2中心理安全感的回归系数为0.376(p< 0.01),H2b得以验证㊂模型4显示:心理安全感对制造业新民工创新行为的回归系数由0.376降到了0.193(p<0.01),同时包容型领导对制造业新民工创新行为的回归系数由0.545降到了0.466(p<0.01),但是仍然具有正向显著相关性,并且比模型1对创新行为的解释能力增加了2.9%,说明心理安全感在两者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H2c得以验证㊂模型7显示包容型领导的回归系数为0.603(p<0.01),H3a得以验证㊂模型3显示自我效能感的回归系数为0.585(p< 0.01),H3b得以验证㊂模型5显示:自我效能感对制造业新民工创新行为回归系数由0.585降到了0.403(p<0.01),包容型领导对制造业新民工创新行为的回归系数由0.545降到了0.302 (p<0.01),仍然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比模型1对创新行为的解释能力增加了9.9%,说明自我效能感在包容型领导与制造业新民工创新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H3c得以验证㊂㊃76㊃李群,等:包容型领导对制造业新生代农民工创新行为的影响 社会交换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的双重视角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另外,运用结构方程建模方法,验证包容型领导对制造业新民工创新行为的直接作用效应,并构建部分中介效应模型和完全中介效应模型来验证心理安全感和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最终发现心理安全感和自我效能感在包容型领导与制造业新民工创新行为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该模㊂型的路径系数如图2所示图2结构方程模型图(五)中介效应稳健性检验由于本文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对模型1至模型7进行估计,没有考虑心理安全感和自我效能感在作用过程中的内生性,可能会导致偏差和不一致性估计㊂借鉴现有研究成果[25],运用S o b e l 检验法和B o o t s t r a p p i n g法验证中介效应,进一步判断中介效应的稳健性㊂首先,运用S o b e l检验z值,得到心理安全感和自我效能感的检验结果分别为:z=2.291, p<0.05;z=5.835,p<0.01㊂这表明心理安全感和自我效能感会对包容型领导与新民工创新行为关系产生中介效应,验证H2c㊁H3c㊂其次,根据Z h a o等[26]提出的中介效应分析程序进一步验证S o b e l检验结果,本文引入B o o t s t r a p p i n g的研究方法对两条研究路径(包容型领导 心理安全感 新民工创新行为)和(包容型领导 自我效能感 新民工创新行为)进行检验㊂抽取5000次样本并在95%的置信区间对心理安全感㊁自我效能感在包容型领导与新民工创新行为间的双重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见表5㊂包容型领导对新民工创新行为的总效应值为0.247,且模拟结果(L L C I=0.176, U L C I=0.337)中不包含0,说明包容型领导对新民工创新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1得到支持;心理安全感和自我效能感在包容型领导与新民工创新行为间的中介效应分别为0.048(路径1)和0.198(路径2),两条路径在95%的置信区间(L L C I,U L C I)内均不包含0,说明模型的中介作用均成立,H2c和H3c进一步得到证实㊂另外,路径3的模拟结果(L L C I= 0.133,U L C I=0.332)中不包含0,表明包容型领导对新民工创新行为的影响仍然存在,由此,心理安全感和自我效能感在包容型领导与制造业新民工创新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㊂表5双重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路径E f f e c t S E L L C I U L C I 路径1:包容型领导ң心理安全感ң创新行为0.0480.0210.0120.094路径2:包容型领导ң自我效能感ң创新行为0.1980.0380.1280.278路径3:包容型领导ң创新行为0.2320.0510.1330.332总效应:路径1+路径2+路径30.2470.0420.1760.337㊃86㊃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李群,等:包容型领导对制造业新生代农民工创新行为的影响 社会交换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的双重视角(六)双重中介效应比较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包容型领导影响新民工创新行为的过程是一个并行双重中介效应模型㊂参考P r e a c h e r等[27]的研究,运用多元D e l t a法比较心理安全感以及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㊂首先,构建比较函数f c=a1b1-a2b2(1)其次,计算函数的方差v a r(f c)=b21σ2a1+b22σ2a2+a21σ2b1+a22σ2b2-2a1a2σb1,b2σb1,b2=b21σ2b2+b22σ2b1(2)最后,根据式(1)㊁式(2)计算出显著性检验统计量Z=f c/v a r(f c)(3)式中:a1和b1分别表示包容型领导作用于心理安全感㊁自我效能感的路径系数,a2和b2分别表示心理安全感㊁自我效能感作用于新民工创新行为的路径系数,σ表示路径系数的标准误㊂结合图2分析可知,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安全感中介效应的差值为0.228,相应的Z值为2.163,查表可知p<0.05,这表明自我效能感发挥的中介效应显著强于心理安全感㊂四、结语(一)结论与讨论本文基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以制造业新民工为研究对象,探讨包容型领导对新民工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的双重视角,构建了以心理安全感和自我效能感为中介变量的研究模型㊂研究结果表明:包容型领导㊁心理安全感㊁自我效能感对新民工创新行为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包容型领导对新民工心理安全感㊁自我效能感有显著正向影响,心理安全感与自我效能感在包容型领导与新民工创新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即包容型领导不仅可以直接影响新民工的创新行为,还可以通过提高心理安全感与自我效能感激发新民工的创新行为㊂上述结论一方面支持了现有以心理安全感或自我效能感为单一中介变量的研究,也说明了包容型领导对个体创新行为影响的过程相对复杂,是综合作用多个心理感知变量的结果㊂此外,本文比较了心理安全感和自我效能感在包容型领导与制造业新民工创新行为关系的中介效应,比较结果显示,自我效能感在包容型领导影响新民工创新行为过程中发挥的中介效应比心理安全感更强㊂(二)理论贡献本文的理论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丰富了现有研究样本㊂相对于以往以知识型员工为样本的研究,本文发现包容型领导对制造业新民工的创新行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为提高新民工创新行为奠定理论基础㊂本文根据包容型领导的开放性㊁有效性㊁可亲性㊁支持性等特点,提出并验证了包容型领导能激发制造业新民工创新行为的假设,这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现有研究指出的 有必要弥补对东方文化情境下包容型领导与员工创新行为关系缺乏充分认识的不足 [9]㊂第二,丰富了包容型领导与个体创新行为间传导机制的研究㊂本文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的双重视角,构建心理安全感和自我效能感的双中介模型,并且对心理安全感和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进行了比较,丰富和深化了现有文献中多以心理安全感㊁心理授权等单个中介变量展开的研究,更符合我国文化背景下员工复杂的心理感知特点㊂㊃96㊃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灵魂的家园,真实的人性--高建新散文集《走向自由的村庄》内涵解析

灵魂的家园,真实的人性--高建新散文集《走向自由的村庄》内涵解析

灵魂的家园,真实的人性--高建新散文集《走向自由的村庄》
内涵解析
付用现
【期刊名称】《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4(000)006
【摘要】江苏散文家高建新的散文集《走向自由的村庄》,以中国城镇化过程中的村庄拆迁乡民迁徒为事件背景,突显了乡村的隐喻内涵,即乡村永远是城里人的心灵家园。

在乡村的消失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关系以及人与文化的关系,是现今社会城镇化道路必须处理好的问题,也是作者在文中所深切关注并思考的问题。

【总页数】4页(P101-104)
【作者】付用现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常州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
【相关文献】
1.合力共建新农村创造美丽新家园——上海市农村村庄改造工作巡礼 [J],
2.灵魂的家园,真实的人性--高建新散文集《走向自由的村庄》内涵解析 [J], 付用现;
3.灵魂深处的精神家园——读王敦贤散文集《何处是故乡》 [J], 李强先
4.让生命在灵魂中走向高远——读史铁生散文集《自由的夜行》 [J], 钟芳
5.灵魂的领地——刘亮程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阅读札记 [J], 周鸿;刘敏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千家报刊荟萃中华学术全文转载情况统计【文章标题】列宁国家资本主义思想与中国的改革开放【作者】杨长鑫【原发期刊】《常州大学学报》2014.2.28~32【全文载于】A1 《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 2014第08期——————————————————————————————————————————【文章标题】邓小平“8·18”讲话对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启示【作者】郭华茹【原发期刊】《常州大学学报》2014.4.1~5【全文载于】A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2014第09期——————————————————————————————————————————【文章标题】论墨子管理思想的现代价值【作者】俞杨建, 俞丽萍原发期刊】《常州大学学报》 2013.6.6~9【全文转载】《管理学文摘》 2014第01期92- —————————————————————————————————————————索引情况统计毛泽东邓小平社会管理思想之比较/曲美彩,孙世明//《毛泽东思想》2014第05期——————————————————————————————————————————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社会公正思想探究/佀咏梅,张立梅//《毛泽东思想》2014第05期——————————————————————————————————————————“中国梦”:“强国梦”、“复兴梦”与“幸福梦”/盛亚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4第01期——————————————————————————————————————————邓小平“8·18”讲话对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启示/郭华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4第10期——————————————————————————————————————————毛泽东邓小平社会管理思想之比较/曲美彩,孙世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4第10期——————————————————————————————————————————儒家“修齐治平”精神对实现中国梦的当代启示/付艳艳,余思新,陈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4第10期——————————————————————————————————————————“和”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李海玲//《哲学原理》2014第03期——————————————————————————————————————————国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对当代中国的警示/沈朝华//《哲学原理》2014第04期——————————————————————————————————————————论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合理性因素/韦顺国//《哲学原理》2014第04期——————————————————————————————————————————后马克思主义对葛兰西和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的批判与重构/郭咔咔//《哲学原理》2014第08期——————————————————————————————————————————布哈林的无产阶级文化领导权思想与当代价值/仲帅,陈坤//《哲学原理》2014第10期——————————————————————————————————————————现代社会风险视域下科技价值观问题反思/石春梅,朱平//《科学技术哲学》2014第06期——————————————————————————————————————————从因素论到认知论:现代智力理论发展述评/薛荣,李敦东//《心理学》2014第02期论墨子管理思想的现代价值/俞杨建,俞丽萍//《中国哲学》2014第02期——————————————————————————————————————————吕思勉对康有为今文经说的继承与扬弃/李波//《中国哲学》2014第09期——————————————————————————————————————————儒家“修齐治平”精神对实现中国梦的当代启示/付艳艳,余思新,陈云//《中国哲学》2014第09期——————————————————————————————————————————试论道家守愚为智的人生哲学/左少杰//《中国哲学》2014第12期——————————————————————————————————————————论亚里士多德对“范畴”的理解/蒋鹏//《外国哲学》2014第03期——————————————————————————————————————————莱布尼茨哲学本体论探究/卢文忠//《外国哲学》2014第05期——————————————————————————————————————————意向性本体论地位问题的折中解答/张钰,高新民//《外国哲学》2014第07期——————————————————————————————————————————有无之辩视野下的本体论范畴体系建构/高新民,熊桂玉//《外国哲学》2014第09期——————————————————————————————————————————基于传播学受众视角的中国早期佛教传播研究/庄海玲//《宗教》2014第03期——————————————————————————————————————————佛教生态思想与当代美丽中国建设/孙笑妍,王丹//《宗教》2014第04期——————————————————————————————————————————论马克思主义视阈下我国科技创新理念的转变/郜军//《创新政策与管理》2014第04期——————————————————————————————————————————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跨国技术转移对策研究/蒋鹏举,韦平,李克林,张玉//《创新政策与管理》2014第06期——————————————————————————————————————————环太湖地区撤村转居工作的问题与对策/邵云娜//《社会学》2014第03期——————————————————————————————————————————中国社会风险研究综述/谢棋君,谢建社,梁祖荣//《社会学》2014第08期——————————————————————————————————————————城市化进程中拆迁安置小区管理的实践研究/胡小萍//《社会学》2014第10期——————————————————————————————————————————社会保障制度与户籍制度的相互制约与推进/刘璐婵//《社会保障制度》2014第07期——————————————————————————————————————————苏南新市民社区教育管理创新研究/王永利,夏道明,刘润刚//《社会工作》2014第01期——————————————————————————————————————————社会保障制度与户籍制度的相互制约与推进/刘璐婵//《人口学》2014第05期——————————————————————————————————————————美国市民社会的发展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孙杰,史为磊//《公共行政》2014第02期——————————————————————————————————————————有效治理不仅仅是政府的事/芮国强//《公共行政》2014第08期——————————————————————————————————————————政治学视角下构建政务微博回应机制的探讨/李佩菊,司马双龙//《公共行政》2014第10期——————————————————————————————————————————大学生村官服务基层现状与对策研究/张兵,李义良//《公共行政》2014第12期——————————————————————————————————————————密切党群关系的核心是实现好人民群众的利益/郭华茹//《中国共产党》2014第01期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发展创新与社会建设演进/张菊香//《中国共产党》2014第01期——————————————————————————————————————————党的群众路线:党章修订中的三个历史时刻与实践创新/沈燕培//《中国共产党》2014第06期——————————————————————————————————————————论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境外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王禄佳,杨琳//《中国共产党》2014第06期——————————————————————————————————————————邓小平“8·18”讲话对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启示/郭华茹//《中国共产党》2014第10期——————————————————————————————————————————我国乡镇民主制度供给缺失研究/王岳丽//《中国政治》2014第01期——————————————————————————————————————————从乌台诗案看北宋官员犯罪司法程序的特点/郭艳婷//《法理学、法史学》2014第04期——————————————————————————————————————————试论中国古代的“审出多门”/张春梅,艾永明//《法理学、法史学》2014第05期——————————————————————————————————————————道成肉身:透过史良的法律世界/张建//《法理学、法史学》2014第12期——————————————————————————————————————————法治思维的承载主体与实现路径分析/高国梁//《法理学、法史学》2014第12期——————————————————————————————————————————第三方核查机构为碳排放权初始分配“保驾护航”/朱玲,刘冰冰//《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14第05期——————————————————————————————————————————第三方核查机构为碳排放权初始分配“保驾护航”/朱玲,刘冰冰//《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14第07期——————————————————————————————————————————刑事法律援助质量保证初论/骆福林//《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14第01期——————————————————————————————————————————港澳台未成年人刑事诉讼制度比较研究/巢霞//《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14第08期——————————————————————————————————————————浅析微博在高校共青团工作中的功能与作用/葛涛,杨琳//《青少年导刊》2014第12期——————————————————————————————————————————青年参与网络群体事件的心理机制研究/蒋琳,郁涛,王永利//《青少年导刊》2014第12期——————————————————————————————————————————国立台湾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与启示/朱伟,裴峻峰,胡爱萍//《台、港、澳研究》2014第04期——————————————————————————————————————————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理论诉求及其反思/朱碧波,王砚蒙//《民族问题研究》2014第06期——————————————————————————————————————————国家形象概念的三种界定与比较分析/杨明星//《国际政治》2014第02期——————————————————————————————————————————居民收入的发展态势及其倍增途径探析/沈思远//《国民经济管理》2014第10期——————————————————————————————————————————西藏农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与二元经济发展初探/李继刚//《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2014第04期——————————————————————————————————————————哈耶克的知识观对高校人力资源开发的启示/田轶,管春英//《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2014第08期——————————————————————————————————————————城镇空间结构重组与联合发展策略/薛华培,崔洁//《区域与城市经济》2014第01期——————————————————————————————————————————苏南现代化面临的“中等收入陷阱”与化解路径/肖新岳,谭军,吴文勤//《区域与城市经济》2014第05期基于模糊物元的区域持续创新能力评价研究/莫琦,汪敏//《区域与城市经济》2014第09期——————————————————————————————————————————创新型城市建设综合评价研究/薛艳//《区域与城市经济》2014第11期——————————————————————————————————————————深化环太湖地区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研究/方伟//《区域与城市经济》2014第12期——————————————————————————————————————————环太湖地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研究/叶祝女//《农业经济研究》2014第03期——————————————————————————————————————————农村食品安全危机管理研究/张婧,庞小宁//《农业经济研究》2014第06期——————————————————————————————————————————产业结构转型中要着力发展新兴优势产业/束惠萍//《产业经济》2014第01期——————————————————————————————————————————外商直接投资对第三产业影响的实证研究/李秋烟,鄢奋,邵晓静//《产业经济》2014第05期——————————————————————————————————————————区域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吴凌娇,薛恒新//《贸易经济》2014第08期——————————————————————————————————————————《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问题研究》书评/谷克鉴//《国际贸易研究》2014第06期——————————————————————————————————————————中德双边贸易中本地市场效应研究/谢奉军,曾剑宇,(美)杰克逊//《国际贸易研究》2014第08期——————————————————————————————————————————欧美自贸区建立后中美、中欧贸易结构比较分析/姜鸿,殷磊,陈曦//《国际贸易研究》2014第12期——————————————————————————————————————————并税式改革、二次财富分配与农村收入分配改革/吴晓忠,张志超//《财政与税务》2014第04期——————————————————————————————————————————国内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程莹,陈玉荣//《投资与证券》2014第01期——————————————————————————————————————————中小企业集合债研究述评及研究取向/杨淑娥,王盼//《投资与证券》2014第01期——————————————————————————————————————————论网络中的文化冲突及其消解/陶鹏//《文化研究》2014第04期——————————————————————————————————————————论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石晓霞//《文化研究》2014第08期——————————————————————————————————————————文化自觉视阈下的江苏城市动画文化资本研究/张建亮//《文化创意产业》2014第02期——————————————————————————————————————————苏南新市民社区教育管理创新研究/王永利,夏道明,刘润刚//《教育学》2014第01期——————————————————————————————————————————社会分层对大学生政治认同影响的实证研究/陈平,刘润刚,龙涌澜//《思想政治教育》2014第04期——————————————————————————————————————————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价值引领作用/周兰珍,王萍霞//《思想政治教育》2014第06期——————————————————————————————————————————试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凝练与培育/姚兰,陈奕龙//《思想政治教育》2014第08期——————————————————————————————————————————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研究现状分析及模型构建/张美娟,刘建刚//《高等教育》2014第06期——————————————————————————————————————————教学学术视角下高校教师教学专业发展的路径选择/沈洁,曾德伟,徐萍//《高等教育》2014第06期国立台湾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与启示/朱伟,裴峻峰,胡爱萍//《高等教育》2014第08期——————————————————————————————————————————教育评估改革:以学校为主体,以质量为核心,以服务为导向/袁益民//《高等教育》2014第08期——————————————————————————————————————————研究生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关系研究/杨彦,陶国良,沈洁//《高等教育》2014第08期——————————————————————————————————————————地方高校招生宣传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周晓东,闫海波,黄凯//《高等教育》2014第10期——————————————————————————————————————————多元一体导向的高校创业教育体系探索研究/马雪艳,李克林//《高等教育》2014第10期——————————————————————————————————————————三本学生就业压力与社会适应能力的相关性研究/姜小军,胡维芳//《高等教育》2014第10期——————————————————————————————————————————内涵式发展视角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探析/王金刚,陈奎庆//《高等教育》2014第12期——————————————————————————————————————————对象、形式与结果:三维视域下我国高校成人教育功能/沈义军,殷玲玲//《成人教育学刊》2014第03期——————————————————————————————————————————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机制创新研究/刘锁娣,周彩根//《职业技术教育》2014第01期——————————————————————————————————————————实践哲学视角下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张頔//《职业技术教育》2014第03期——————————————————————————————————————————新加坡职教师资培养对我国“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借鉴与启示/符家庆,孙建波//《职业技术教育》2014第05期——————————————————————————————————————————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影响研究/胡彩霞,檀祝平//《职业技术教育》2014第09期——————————————————————————————————————————中国媒体体育报道的创新实践/彭舒阳//《新闻与传播》2014第02期——————————————————————————————————————————影响个体参与身体锻炼相关因素研究述评/刘淑慧,曾永忠//《体育》2014第09期——————————————————————————————————————————从语言接触看语言文化迁移/韩燕,徐萍,谈文//《语言文字学》2014第01期——————————————————————————————————————————及物性视角下的中西网络新闻标题批评性分析/王宁//《语言文字学》2014第03期——————————————————————————————————————————明清“下”类双音节方位词比较研究/施建平//《语言文字学》2014第03期——————————————————————————————————————————多模态话语理论在口译教学中的应用/楼淑娟,何少庆//《语言文字学》2014第04期——————————————————————————————————————————论日语惯用语构成中的同语素现象/桂雨薇,秦礼君//《语言文字学》2014第04期——————————————————————————————————————————常州方言和普通话的接触研究/朱洪林//《语言文字学》2014第09期——————————————————————————————————————————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下《生死疲劳》的习语翻译/王怡婷,林梅//《语言文字学》2014第11期——————————————————————————————————————————从洪亮吉的身世、性情看其词风演变/陈南贵//《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4第01期——————————————————————————————————————————论岑参诗歌的前期创作心路/孙植//《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4第01期宋代杂体词研究综述/华建铭//《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4第01期——————————————————————————————————————————张惠言《词选序》的“寄托”命意/景旭锋//《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4第01期——————————————————————————————————————————李兆洛《旧言集》考述/刘红霞//《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4第03期——————————————————————————————————————————屈赋“彭咸”形象考述/陈锦剑//《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4第03期——————————————————————————————————————————论宋词中的鸡意象/梁欢华//《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4第05期——————————————————————————————————————————清代文人陈森行实与文学思想考/叶天山//《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4第06期——————————————————————————————————————————屈原放“陵阳”“汉北”说再认识/陈锦剑//《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4第06期——————————————————————————————————————————简析《山海经》神话批评的历史嬗变/熊浚,柳倩月//《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4第08期——————————————————————————————————————————莫言《蛙》与国家形象构建问题/李雍//《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4第03期——————————————————————————————————————————湘行“构象”与沈从文的生命观/徐一超//《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4第03期——————————————————————————————————————————浅谈二十世纪女性诗歌里女性形象的自我认同/王怀昭//《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4第06期——————————————————————————————————————————《狂人日记》的赋形思维操作模型/李承辉//《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4第08期——————————————————————————————————————————边地精神气质的审美观照/鹿义霞//《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4第09期——————————————————————————————————————————沈从文小说原始主义的表现手法与人性理想/武蓓蓓//《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4第09期——————————————————————————————————————————小人物与大历史/周银银//《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4第12期——————————————————————————————————————————语言变革与五四散文的“个性”表达/王佳琴,徐庭峰//《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4第12期——————————————————————————————————————————杰克·伦敦“北疆传奇”:自然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周天楠,姚小娟//《外国文学研究》2014第01期——————————————————————————————————————————《裸者与死者》的精神生态解读/徐夫玲//《外国文学研究》2014第02期——————————————————————————————————————————海明威与三岛由纪夫生命主题创作差异/王晓霞//《外国文学研究》2014第02期——————————————————————————————————————————论纳吉布·马哈福兹的平衡之道/唐蕾//《外国文学研究》2014第02期——————————————————————————————————————————《山椒鱼》的“存在”意义/刘腾//《外国文学研究》2014第06期——————————————————————————————————————————论亨利·詹姆斯小说中的“有闲阶级”贵妇形象塑造/魏新俊//《外国文学研究》2014第06期——————————————————————————————————————————论芥川奖获奖作《乳与卵》的身体叙事/吴丽霞//《外国文学研究》2014第06期隐秘与固守:浅议狄金森诗歌策略的唯美主义倾向/陈磊,张春芳//《外国文学研究》2014第08期——————————————————————————————————————————拜伦圣经组诗审美心理述描/王雷霞//《外国文学研究》2014第10期——————————————————————————————————————————试论杜拉斯小说《情人》中的水意象/杨晶//《外国文学研究》2014第10期——————————————————————————————————————————中国传统民居庭院建筑文化价值观研究/刘苏文,李宪锋,郭永沛//《造型艺术》2014第03期——————————————————————————————————————————古典家具的“分”与“融”对现代设计的启示/张晓利//《造型艺术》2014第06期——————————————————————————————————————————可信·鉴今·育人/尹业香,王光霞//《历史学》2014第03期——————————————————————————————————————————桓谭及其思想的当代价值与研究路径/刘峨//《先秦、秦汉史》2014第02期——————————————————————————————————————————从《元史》中相关传记资料看蒙元时期的赐名现象/韩二帅//《宋辽金元史》2014第05期——————————————————————————————————————————略论钱谦益对建文朝历史的认识/姜明会//《明清史》2014第05期——————————————————————————————————————————胡文英《屈骚指掌》成书的背景研究/季晓菁//《明清史》2014第08期——————————————————————————————————————————论青年马英九的“保钓”实践/孙恺//《中国现代史》2014第04期——————————————————————————————————————————论延安时期胡乔木的干部教育思想/顾敏琪//《中国现代史》2014第04期——————————————————————————————————————————内向性功能的调适与外张/赵亮//《中国现代史》2014第06期——————————————————————————————————————————建国初期毛泽东农民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李文超//《中国现代史》2014第12期——————————————————————————————————————————试析陈毅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设的历史贡献/孙伟,李清平//《中国现代史》2014第12期——————————————————————————————————————————第三方核查机构为碳排放权初始分配“保驾护航”/朱玲,刘冰冰//《生态环境与保护》2014第06期——————————————————————————————————————————低碳经济发展与政府角色探析/蔡珊珊//《生态环境与保护》2014第11期——————————————————————————————————————————论高校学报论文的编辑初审/徐晶//《出版业》2014第12期——————————————————————————————————————————普通高校学报推动学科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李艳//《出版业》2014第12期——————————————————————————————————————————试论高校学报特色栏目的优化与发展/陈晓姿//《出版业》2014第12期——————————————————————————————————————————索引数:148 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