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的价格贵原因

合集下载

高价药品的定义是指

高价药品的定义是指

高价药品的定义是指高价药品是指价格较高的医药制剂,通常由于研发过程复杂、生产成本高昂、稀缺性或专利保护等原因而导致价格较普通药品显著上涨的药品。

在医疗行业中,高价药品一直备受关注,往往引起社会舆论的讨论和争议。

高价药品的特征高价药品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疾病罕见性:一些高价药品用于治疗罕见疾病或孤儿药品,因为市场需求有限,生产成本高,导致药品价格上涨。

2.专利保护:部分高价药品可能涉及到创新药物的专利保护,生产商可以通过独家销售获取高额利润,从而使价格居高不下。

3.生产技术复杂:高价药品的生产通常需要较为复杂的技术和设备,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直接导致产品价格昂贵。

4.市场垄断:部分高价药品由少数几家制药公司生产,存在市场垄断现象,生产商可以通过垄断定价获取高额利润。

高价药品对社会的影响高价药品的存在对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经济负担:由于高价药品价格昂贵,一些患者难以承受药费,给患者家庭经济带来较大负担。

2.医疗资源分配:高价药品的存在可能造成医疗资源的不合理分配,一些患者由于药品高昂价格而无法获得必要的治疗。

3.公共卫生挑战:某些高价药品用于治疗重大疾病,如果价格过高,可能影响患者的治疗选择和疾病控制,对公共卫生带来挑战。

监管与政策建议为了解决高价药品带来的问题,监管部门和相关机构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价格监管:建立健全的价格监管体系,对高价药品进行定价监管,防止价格垄断和恶性竞争。

2.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支持罕见病的研发和生产,鼓励创新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减少市场垄断现象。

3.降低患者用药成本:通过医保政策、降低药品进口关税等途径,减轻患者用药负担,确保患者获得必要的治疗。

综上所述,高价药品的定义涵盖了价格较高的医药制剂,其特征和影响需要引起社会和政府的重视,通过加强监管和政策支持,可以促进高价药品的合理使用,并保障患者的用药权益。

高价药品的定义是指什么

高价药品的定义是指什么

高价药品的定义是指什么
在当今医疗领域,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药物研发的推进,一些药品的价格逐
渐走向高端。

而高价药品指的是价格昂贵的药物,常常是由于研发成本高昂、生产技术复杂、生产过程特殊或者是市场垄断导致的。

对于患有严重疾病并需要使用高价药品的患者来说,这可能会带来经济上的负担和困扰。

高价药品的定义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疗效突出:高价药品通常具有较高的疗效或疾病治疗效果,可以显著缓解或治愈患者的疾病。

这些药品往往是医学领域的前沿科技成果,能够提供患者更好的治疗效果。

2. 生产成本高:高价药品的研发
和生产成本往往非常高昂,可能涉及到复杂的科研过程、专业设备和工艺要求。

制造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生产这些药品。

3. 市场垄断:有些高价
药品可能是由于生产商对药品的独家生产或者独家销售导致的,造成了市场上对于此类药品的需求大于供应,从而将价格推高。

4. 特殊生产技术:一些高价药品可
能具有独特的生产技术或工艺,只有少数生产商能够生产,这也是导致价格高昂的原因之一。

高价药品的定义并不是固定的,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
一些目前的高价药品可能会逐渐价格下降,而一些新药物可能会成为新的高价药品。

对于高价药品的管理和监管,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和制药公司等多方合作,确保患者能够获得必要的治疗,并且能够在承受范围内负担得起高价药品的费用。

看病贵的原因

看病贵的原因

看病贵的原因看病贵问题是广大城乡居民反映强烈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当前纠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那么,看病贵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就由店铺告诉大家看病贵的原因吧!看病贵的原因1、药价高。

患者的医疗费用是由药费、检查治疗费和其它费用组成,其中药费占医疗费用的一半左右,因此药价高导致看病贵。

造成药价高的主要原因:一是药品流通中间环节多,层层加价。

药品从生产厂家到县级医院至少要经过这四个环节,即制药厂—总代理(总经销商)—中级代理—代理(药品采购中心)—医院,每个环节加价10~15%或更高,有的甚至要经过九道环节才能到达医院。

二是国家对药品定价的方法不够科学、合理。

目前我国对药品、医疗器械实行两种不同的销售渠道,对二级以上医院实行统一从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中心进货,对其它的医院药店则实行市场化运作销售。

一方面对进入招标市场的药品定价过高。

笔者对郴州市嘉禾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十八种常用药物从市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中心的进货价与县医药公司从市场的进货价进行了比较,发现从市招标采购中心进货的药品价格都要高于从其他医院市场进货的价格,最多的要高将近3倍。

如山东临汾云鹏药业生产的心痛定片,药材公司进货价是0.5元/瓶,而县中医院进货价是1.92元/瓶,高出2.84倍。

新药、特药的进货价格差距则更大。

另一方面对医院药品零售价定得过高。

一般的利润率都在30%左右,如前面提到的山东临汾云鹏药业生产的心痛定片,药材公司零售价是0.6元/瓶,而县中医院的零售价是2.7元/瓶,高出3.5倍,利润率为40%。

由于以上两个原因,无形之中提高了药品的价格,导致看病贵,增加了患者的负担。

2、政府投入少。

以郴州市嘉禾县为例,2003年以来,每年对人民医院和中医院的投入分别是20万元和15万元,相对这两所医院维持发展运转的2000多万元资金来讲是杯水车薪,医院为求生存和发展,必须靠药品和医疗收入来弥补,造成以药养医的问题,也是导致看病贵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国医药价格形成机制

我国医药价格形成机制

我国医药价格形成机制我国医药价格形成机制我国医药价格形成机制班级:姓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摘要:“看病难、看病贵”作为一个广受关注的民生问题,已被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受到政府的高度关注。

主要通过对高药价这一核心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形成的原因,认为“以药养医”的政策导向和政府财政补贴的不足是导致个人承担昂贵医疗费用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现状,提出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实施医药分离政策以及完善监管等探索性建议,为国家医疗改革的进一步实施提供意见。

我国药品价格长期居高不下的成因涉及药品定价、生产、流通、消费、医院补偿机制等方面。

政府抑制“药价虚高”的思路是放开药品经营;加快医疗保险和卫生体制改革;加大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的力度;加大药品定价的监管力度。

关键词:高药价;医药分离;加强监管;定价政策;药价虚高;药价改革 Abstract:" Difficult to see a doctor, see a doctor expensive" as a popular concernabout the livelihood issues, has been incorporated into the national" Twelfth Five-Year Plan", by the government 's attention. Mainly through the high price of medicine which is a core question carries on the thorough discussion,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its formation, that " in order to support drug treatment," the policy guidance and government financial subsidy is the personal responsibility of expensive medical expense is the main reason,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put forward toincreasethegovernmentfinanceinvestment,theimplementation of separation of pharmaceutical policy and perfect supervision and the exploring suggestion, fornationalhealthcarereformfurtherimplementation. By analyzing the economical structure of medicine industry in Guangdong and the present status of talentscultivation in medicine universities in Guangdong,this paper makes an attempt to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efective combination of territorial economy with the adjustment of specialty structure in regional medicine university,meanwhile,theauthor is also trying to explore and reform the mechanism of talents demand prediction and adjustment of specialt.摘要 (1)关键字 (1)引言 (3)我国药品定价中的问题 (3)1.政府定价方面存在定价过高的问题。

高价药品的定义是指什么意思

高价药品的定义是指什么意思

高价药品的定义是指什么意思
高价药品是指价格较为昂贵的药物,通常是指那些售价远高于普通药品的药品。

高价药品的定价通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研发成本、专利保护、市场供求关系等。

这些药品往往用于治疗罕见病、严重疾病或慢性病,其疗效可能比传统药物更好,但价格也更为昂贵。

高价药品的定义还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

一方面,高价药品可能是指价格
高于市场上一般药品的药品,这种药品通常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才能进入市场。

另一方面,高价药品也可以指那些由于稀缺性、生产难度或研究成本高昂而导致售价较高的药品。

在大多数国家,高价药品通常由政府、医保机构或私人保险公司承担一部分费用,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同时,针对高价药品的定价与使用也受到严格监管,以确保价格合理性和药品质量。

一些国家还推出了特殊的医疗援助计划,为患有罕见病或需要昂贵药物治疗的患者提供经济支持。

总的来说,高价药品的定义是指那些价格昂贵、疗效明显、治疗特定疾病或稀
有病的药品。

这些药品在医疗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需要平衡价格与疗效之间的关系,确保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患者的获益最大化。

浅析我国药价虚高的成因和对策建议

浅析我国药价虚高的成因和对策建议

浅谈我国药价虚高的成因和治理对策目录1、药价虚高的背景及现象 (2)2、我国药价虚高的成因分析 (3)2.1医药的双向垄断地位是我国药价虚高的根本原因2.2我国的医疗制度是导致药价虚高的直接原因2.3药价虚高的其他主要原因3、关于解决药品价格虚高的对策建议 (6)3.1完善药品定价,控制药价虚高,切断药品寻租的空间3.2实现“医药分离”,“以医养医”制度3.4加强政府对药品价格的监管力度3.5完善医疗服务市场化竞争机制4、结语 (8)参考文献 (9)摘要:药品价格虚高已经成为医疗改革中的一大难题,老百姓到医院看病的负担越来越重, 药价的持续上涨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持续关注。

本文通过药价虚高这条线索,运用经济学理论、制度分析等对药价虚高的原因进行比较系统的分析,表明我国药品价格虚高的原因来自医院的双向垄断、药品定价本身体制、政府监管、药品流通过程等多方面;最后针对我国药价虚高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药价虚高双向垄断药品定价体制政府监管药品流通一、药价虚高的背景及现象中央电视台5月中旬播出的《暴利药价解密》节目,以一个出厂价仅15.5元的药品最终在湖南湘雅二院以213元的高价零售的案例,再次将药价虚高问题揭示在观众面前,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

湘雅二院及湖南有关方面受到社会各方一致批评。

然而客观事实是,药品在医院的零售价达到出厂价数倍乃至数百倍的现象在全国所有地区、绝大多数医院已经长期存在,湖南有关方面及湘雅二院并没有特殊之处。

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由于其特殊性质和功能——垄断性与福利性,备受政府、企业和国民的关注,也导致对于药品价格的管理非常重要。

然而,“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日益突出,“药价虚高”的奇怪现象——即药品价格长期严重偏离生产成本,一直成为医疗改革中的一大难题。

政府虽然采取了一些行政手段来抑制或降低药价, 但是效果并不是很明显, 并没有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真切的实惠。

老百姓到医院看病的负担越来越重, 药价的持续上涨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持续关注。

高价药品的定义标准

高价药品的定义标准

高价药品的定义标准一、概述随着医疗水平和技术的提升,一些价格昂贵的药品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然而,高价药品的定义标准却备受关注。

本文将详细探讨高价药品的定义标准,从多个角度进行解析。

二、什么是高价药品?高价药品通常指定价昂贵的药品,其售价可能远高于一般用药。

但是,单纯的价格高低并不足以对药品进行界定。

高价药品往往具有以下特点:1.罕见病治疗药品:一些用于治疗罕见病的药品由于生产成本较高或市场需求较小,价格较高。

2.创新药品:新型疗法、新药研发投入大、市场上独家的药物价格通常也会较高。

3.生物制剂:生物制剂药品生产复杂,研发和生产成本高,因此价格通常较昂贵。

4.专利药品:尚未超过专利期的药品,其生产企业享有独家权利,因此价格较高。

三、高价药品的界定标准高价药品的界定标准存在多个方面,主要包括:1.治疗效果:高价药品往往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以解决一些无法通过常规药物治疗的疾病或症状。

2.生产成本:药品的生产成本是界定高价药品的重要因素之一。

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原材料、研发费用等决定了药品的售价。

3.市场定位:药品的市场需求和定位也会影响其价格。

如果一种药品的市场需求较小,生产企业为了维持盈利水平可能会提高价格。

4.医疗保障:一些高价药品可能由医疗保险覆盖,也有可能是自费药品。

这也会影响高价药品的定价情况。

5.治疗范围:有些药品可能只适用于某些特定类型的患者或病情,这也会影响其定价。

四、高价药品的影响高价药品的存在引发了多方关注,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医疗费用负担:高价药品的价格昂贵,可能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对患者经济状况造成影响。

2.医疗保障体系:高价药品的使用也对医疗保障体系带来挑战,如何平衡患者需求和医疗资源分配成为一个重要议题。

3.医疗资源分配:高价药品的使用涉及到医疗资源的分配和利用,如何公平地分配医疗资源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结论高价药品是一种特殊的药品类型,其定义标准涵盖了多方面的因素。

药品价格贵的原因

药品价格贵的原因

药品的价格贵原因药品费用上涨过快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方面的普遍关注。

药品费用居高不下的原因是什么?医院、医药公司、药厂以及物价管理部门在药品价格形成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现有药品利润分配的格局如何?如何控制药价?前不久,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就这些问题进行了大型专题调研,让我们看看有关专家的分析。

为什么说药品费用上涨过快都说近来药品费用上涨过快,依据何在?且看统计数据:90年代以来,全国医疗药品消费总额以年均21.4%的速度增长。

其中,医疗机构处方用药和社会零售药品消费额年平均增长19.7%和41.1%,人均医疗药品消费水平年平均增长20%,卫生部门每门诊人次和每床日药品收费水平平均每年增长22.9%和25.2%。

我国医疗药品消费总额占卫生总费用比重达50%以上。

药品费用上涨过快,包含两个因素:其一,药品用量增加。

1990~1997年,全国药品用量增加了92%。

其二,药品价格上涨。

1990~1997年,药品价格增加了101%。

大量的调查研究证明,药品费用上涨是药品生产、流通、消费和定价等各个环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其中有合理的因素,如人口增加及其老龄化、疾病模式转变、医学科学进步和医疗消费水平提高等。

也有不合理因素,如药品使用不当、进口药贵重药使用过多等药品消费问题;有药品流通环节过多、过乱,造成流通费用过高、层层加价等流通问题;有药品生产过剩造成过度竞争、引发药品回扣等生产问题;还有药品定价不合理、甚至“虚高定价”等药品价格管理方面的问题。

医疗药品市场的特殊性医疗药品市场具有其独特的经济规律。

在一般商品市场,根据价值规律,供大于求,就会形成买方市场,促使商品价格下跌,刺激消费拉动需求。

但在医疗药品市场,由于药品生产过程比较复杂,技术性较强,政府物价部门很难确切掌握各类药品的真实费用消耗,对药品的报批价格不能实施有效的监控,使生产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有机会将广告宣传费等名目繁多的促销费用计入成本,使药品名义成本高于真实生产成本,形成产品销售的让利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品的价格贵原因药品费用上涨过快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方面的普遍关注。

药品费用居高不下的原因是什么?医院、医药公司、药厂以及物价管理部门在药品价格形成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现有药品利润分配的格局如何?如何控制药价?前不久,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就这些问题进行了大型专题调研,让我们看看有关专家的分析。

为什么说药品费用上涨过快都说近来药品费用上涨过快,依据何在?且看统计数据:90年代以来,全国医疗药品消费总额以年均21.4%的速度增长。

其中,医疗机构处方用药和社会零售药品消费额年平均增长19.7%和41.1%,人均医疗药品消费水平年平均增长20%,卫生部门每门诊人次和每床日药品收费水平平均每年增长22.9%和25.2%。

我国医疗药品消费总额占卫生总费用比重达50%以上。

药品费用上涨过快,包含两个因素:其一,药品用量增加。

1990~1997年,全国药品用量增加了92%。

其二,药品价格上涨。

1990~1997年,药品价格增加了101%。

大量的调查研究证明,药品费用上涨是药品生产、流通、消费和定价等各个环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其中有合理的因素,如人口增加及其老龄化、疾病模式转变、医学科学进步和医疗消费水平提高等。

也有不合理因素,如药品使用不当、进口药贵重药使用过多等药品消费问题;有药品流通环节过多、过乱,造成流通费用过高、层层加价等流通问题;有药品生产过剩造成过度竞争、引发药品回扣等生产问题;还有药品定价不合理、甚至“虚高定价”等药品价格管理方面的问题。

医疗药品市场的特殊性.医疗药品市场具有其独特的经济规律。

在一般商品市场,根据价值规律,供大于求,就会形成买方市场,促使商品价格下跌,刺激消费拉动需求。

但在医疗药品市场,由于药品生产过程比较复杂,技术性较强,政府物价部门很难确切掌握各类药品的真实费用消耗,对药品的报批价格不能实施有效的监控,使生产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有机会将广告宣传费等名目繁多的促销费用计入成本,使药品名义成本高于真实生产成本,形成产品销售的让利空间。

更重要的是,在一般商品市场,消费者可以根据商品的价格、品牌、质量主动选择商品,并且可与供应商讨价还价。

而在药品市场和医疗服务市场,真正的消费者———病人,一般只能通过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第三者——医院来完成药品消费,由医生建议和决定服药品种和剂量。

据初步估算,我国医疗机构处方用药占全国医疗药品消费总额的85%以上。

一般情况下,病人无法选择药品品种用量,也无法讨价还价,只能被动接受。

这样,从理论上讲,在医疗药品市场,医生应是消费者的代言人。

但是,在医疗机构补偿机制长期不完善的情况下,随着财政补贴的逐年萎缩,劳务收费水平偏低,迫使医疗机构将其补偿重点放在药品加成收入上,多开药、开好药,增加药品的差价净收入。

这样,生产厂商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其产品的让利空间,使用不规范竞争行为,利用非法促销手段,与医疗机构联手拉动医疗药品费用迅速上涨。

于是,医疗药品市场的作用机制出现逆反现象,竞争的结果不是降低价格,而是使价格在竞争中越抬越高,高价格带来高回扣、高利润。

加上医药流通领域推波助澜,在消费者中存在的“高价药进口药疗效好”的传统观念和心理误区,以及公费劳保医疗享受者个人经济意识的淡漠,多方利益驱动的结果,必然是一浪高过一浪地把药品费用推向持续上涨,居高不下。

供过于求导致混乱从药品的生产情况看,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飞速发展,医药工业产值从1985年的149.5亿元增长到1997年的1424亿元,制药企业从80年代的500多家增加到1996年的近6000家,三资药厂从100余家增加到1500余家。

在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的情况下,药厂便通过两种方法进行争:一是“降价策略”。

通过更多地给医院和医药公司让利折扣,压价销售、甚至低于成本销售。

该类产品主要是仿制生产的普通药品,约占医院药品销售额的60%左右。

二是“提价策略”。

由于普通药品的降价空间有限,迫使许多厂家通过改变剂型、包装甚至商品名称等手段,将仿制的普通药品“包装”成三类、四类“新药”,将所谓“新药”的价格定得大大高于生产成本,为进行高折扣的促销留下足够的空间。

据调查,许多合资药厂的药品以及国内药厂的“新药”价格是生产成本,1~10倍。

无论是“提价策略”还是“降价策略”,都是为了“多给折扣、多卖药、多赚钱”。

从药品的流通来看,国营药品批发主渠道功能萎缩,医药流通企业环节过多,导致管理费用上升,层层加价。

允许企业直接向医院供药的政策以及合资药厂带头引进的以医院、医生为主要对象的“营销策略”,滋长了药厂给医院折扣和贿赂医生的“回扣风”,加剧了药厂间的恶性竞争和药品流通的混乱。

据调查,合资企业的推销人员占人员总数的30%~50%,销售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在27.5%~40.2%。

进口药、合资药和新药大都直销医院,有些占总销售额的70%~80%。

从药品的消费看,医院确实存在着不严格遵守医疗诊疗规范,以“多用药、用贵药”手段追求药品加成收入等问题。

有的医院管理人员甚至认为,医药工业企业与经营企业之间分割的高额利润,是通过医疗服务得以最终实现的,因此医院有理由分享一部分利益,以补偿政府政策性投入的不足。

药品利润是如何分配的药品利润到底有多少?在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和医疗机构之间,药品利润是如何分配的?让我们举两个例子详细算算。

调查显示,进口药品、合资企业生产的药品和其他企业生产的三、四类新药,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各个环节具有相似的经营行为,存在着类似的问题。

近年来,这些药品的销售额已占城市医院药品销售额的40%。

在一些大城市的大医院,进口药竟占50.05%,合资药占30%,普通药品只占20%以下。

据调查,进口药、合资药和新药是赚钱的品种,多数普通药品则是赔钱的品种,因此,我们分别选择××沙星注射液和青霉素针剂作为这两类药品的代表加以分析。

例1:××沙星注射液(规格:100mL×0.2g;单位:支),由物价部门认可的价格为:出厂价24.71元,批发价30.50元,零售价35.07元。

某省医药公司供应给医院的价格为25.00元,医药公司给医院的折扣率为18%。

而某医院从某制药厂直接进货,实际供应价仅为3.50元。

由例1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沙星的出厂价是实际供应价的7.06倍。

如果按照工业利润上限剔除药厂正常利润35%,且假设按供应价供货药厂不赢利,那么,出厂价-实际供应价-正常工业利润=虚高定价,本例虚高定价为:24.71-3.50×(1+0.35)=19.99元,是实际供应价的5.7倍。

在××沙星的销售活动中可以看出,如果医院从医药公司进药,得到18%的折扣,其余绝大部分利益留在了药厂或转移到了医药公司和零售药店等药品流通企业;药厂和医药公司为了促销,还通过给医院和医生折扣让利甚至回扣等手段,使一部分虚高定价的好处转移到医院和医生手中。

如果医院直接从药厂进药,虚高定价的好处大部分被医院得到了。

一般来说,进口药、合资药和国内药厂生产的畅销“新药”,给医院的折扣均在20%左右。

因此,药厂和医药公司是虚高定价的最大受益者。

例2:青霉素针剂(规格:160万i.u,单位:支),由物价部门规定的价格为:出厂价0.47元,批发价0.58元,零售价0.67元。

某省医药公司供应医院的价格为0.42元,医药公司给医院的折扣率为27.6%。

青霉素是普通药品的代表,由于竞争激烈,药厂不仅低于出厂价销售,还往往低于成本价销售,其低于成本销售所损失的利润,流失在药品流通领域和医院。

为什么厂家能够而且愿意低于成本销售?因为工业产品定价的最低水平是单位可变成本,也就是说,如果产品卖出去,能够补偿购买原材料的费用,能够为工人发工资,即使企业不赚钱,甚至不能收回机器、厂房的折旧,企业还要继续生产。

否则,企业就要倒闭,工人就要失业。

为了生存,药厂只能不惜赔本,低价销售。

这也导致许多国内企业效仿合资药厂,通过改变药品商品名、改变包装剂型或改变中成药的配方等方法,将一般的仿制普通药“开发”成“新药”,按照“新药”的方式即“高定价、高折扣”的促销方式参与市场竞争,形成药品市场中“竞争导致价格越来越高”的奇特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一般商品的消费可由消费者自主选择,因此即使存在虚高定价,只要消费者愿意买,价钱高一些,他也接受了。

但由医生主导消费的药品则不同,存在于药品购销中的虚高定价和高额利润必然会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

由于医院是药品消费的最后环节,患者搞不清楚药品利润的转移和分配情况,只能把强烈的不满和反感集中于医院身上,许多人甚至认为“吃药贵是医院滥收费造成的,医院是看病贵的罪魁祸首”。

由此,医院分享了虚高定价的一部分好处,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沉重的代价。

现行政策为什么难以控制药价为了使国内虚高的药品价格降下来,使药价管理进入规范轨道,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颁布了一系列以“顺加作价”为核心的管理办法,希望能够控制药品零售价格上涨幅度。

而药厂、药商和医院三方中的许多人都指出,“顺加作价”在设想上是好的,但在实际上很难得到有效贯彻和落实,一些旧问题的依然存在和新问题的不断出现正说明这一点。

从药品生产企业来看,新的作价办法要求药厂按照统一规定的销售利润率来制定价格,但少数新药和大量“换包装不换药”的“伪新药”,由于主管部门实际上难以真正按照研制、生产、销售的实际成本进行核算,因而定价仍然普遍存在不合理现象。

有的企业把折扣、回扣、广告宣传及交际费等开支隐蔽地摊入成本,虚高定价的“水分”很难“挤干”。

由于成本核定仍普遍偏高,折扣、回扣和促销宣传自然有了可能的费用空间。

有业内人士反映,许多药品企业报价即使被物价局砍掉一半,企业仍有一定的“回旋”余地。

企业药品定价有“不高白不高,高了好推销”的说法,而且这种虚高定价已成为一种风气。

即使有些国营药厂愿按真实成本定价,反而会陷入价低利薄的药品难卖出去的尴尬局面。

从药品公司来看,由于新的政策管不了药品出厂价的虚高定价,那么“顺加作价”必然也使批发、零售价格水涨船高。

据反映,全面负责某种药品在全国的推销工作的代理商,一般从厂家以出厂价的“ 40扣”(40%)拿货,除去正常的经营成本和应缴的各种税费外,再以折扣让利的方式转销或直销给医院。

经销商一般以“80扣”从药厂或代理商那里提货。

由于药品营销成为竞争的关键,而折扣让利又成为营销的“法宝”,“顺加作价”虽然限定折扣率,但“明扣”之外冒出“暗扣”,控制药价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有的经销商按规定的“95扣”开发票向医院收款,逃避物价检查,然后以其它名目繁多的形式,如代购设备、合资盖房、赞助科研、培训人员等,实际仍按原折扣率予以返还。

也有的以药品替代因降低折扣而少让的利润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