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4颈椎病手术汇总

最新24颈椎病手术汇总
最新24颈椎病手术汇总

24颈椎病手术

颈椎病手术

颈前入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

应用解剖

手术指证

1.颈椎间盘髓核脱出,压迫脊椎产生症状者。

2.颈椎退行性改变,骨赘增生,引起脊髓和(或)神经根受压症状者。

3.病变限于2个椎间节段以内,且位于下颈段者。病变过于广泛者宜行后路减

压手术。

禁忌证

1.有严重颈椎椎管狭窄者。

2.病变广泛,超过3个椎间节段者。

术前准备

1.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包括颈椎正、侧位片和矢状面断层面。

并进行CT、MRI检查,必要时行脊髓造影,以确定病变节段。

2.节段定位。

麻醉

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体位

病人仰卧,颈后垫一沙袋,以支持颈椎处于前凸状态。头稍偏向一侧。

手术步骤

1、切口:颈前横切口。外侧超过胸锁乳突肌前缘,内侧越过中线。如欲行第5-6颈椎间隙手术,切口与环状软骨下缘在同一平面,手术如在与其相邻的节段

(第4-5或6-7颈椎),则切口在上述切口的上或下1cm的平面。长度5cm的切口可显露两个节段。切口只深及皮下脂肪层,不切断颈阔肌。在脂肪和肌肉之间的界面分离。尽量向上下分离,用皮肤牵开器将横切口牵拉成为一个直切口。

2、分离、暴露:顺肌纤维方向切开颈阔肌,并将其与下面的组织分离。颈浅静脉位于肌肉之下,通常在颈阔肌切开处的内侧,应避免伤及。沿胸锁乳突肌前缘分开疏松组织,将肌肉向外侧牵拉,此时可见肩胛舌骨肌,由于其肌纤维呈斜行方向,故易于辨认。其外上缘的小静脉电凝后切断。

在颈动脉和食管之间的界面用手指或剪刀分开疏松组织,此时可触到脊柱的前面,遇有小的血管可电凝切断。将食管向内侧牵拉,沿正中线切开脊柱前筋膜。显露出脊柱的前面。椎体前外侧为两侧的颈长肌。用骨膜剥离器将肌肉向两侧分离。

此时有小血管需用电凝或骨蜡止血。如术前已定位,则此时可见注入亚甲蓝的痕迹。如未定位,可在椎间隙插入一针,拍颈椎侧位片。在颈长肌下自下而上可扪到一骨性突起,是为第6颈椎椎体横突的前结节,该结节与第6颈椎的椎体相平,可借以判断节段。但在少数情况下,椎动脉不从第6颈椎横突穿入者,靠此结节来确定节段即易发生误差。

将带短齿的牵开器叶片安放在确定手术的节段椎间盘平面,短齿钩在左侧颈长肌下面。右侧颈长肌也同样牵开,两侧的叶片分别套入自持牵开器的两臂上,将叶片向两侧撑开。另一把带有无齿叶的牵开器将上、下的软组织撑开,亦可将椎体撑开器插入椎间隙中,可将椎间隙扩大1倍以上,为下一步手术创造一个良好的操作环境。

3、切除椎间盘及脊髓减压:显微镜下用尖刀沿椎间盘上、下边缘插入,深度约1cm,切开椎间盘与椎体交界处,两侧尽可能到边,用一窄的椎间盘咬除钳将椎间盘组织咬除。刮除或咬除所有的椎间盘组织,椎体后缘的纵行纤维即为后纵韧带。可用电磁刀辅助切除后纵韧带及终板附着软组织,尽可能刮除干净,以创造良好的植骨环境,显微镜下仔细辨认硬脊膜,谨防脑脊液漏。

4、椎间隙融合

(1)椎间隙单纯植骨融合:

(2)椎间隙cage融合:

5、关闭切口:妥善止血,在椎体前放置空心橡皮引流,去除自持牵开器后,各层肌肉都回复其自然位置。缝合颈阔肌,用细针和细的可吸收5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可以不需拆线。

术后处理

1.因插管和牵拉气管和食管,术后有轻度不适,可对症治疗。

2.手术后次日即允许起床,不需用颈圈或支架固定,也不禁止转颈。

3.术后24-48h后拔除引流。

4.出院前拍颈椎CT片及MRI片,以了解脊髓减压程度及植骨、cage的位置。临床经验

颈前入路椎间融合不易超过两个节段,多适用于下颈椎,术前设计切口可以第六颈椎横突结节、甲状软骨、环状软骨等为参考点;术中侧方自动拉钩牵拉时要小心颈动脉鞘、食道、气管等重要结构,可间隙性牵拉以减轻术后反应,牵拉时间及强度要妥善掌握;为植骨或椎间融合器融合创造较好条件,椎间盘组织、后纵韧带及软骨终板表面尽量要刮除干净,必要时可电磁刀辅助,但避免

损伤硬膜囊,谨防脑脊液漏,有条件单位最好该过程行显微技术操作;终板上下要用高速磨钻磨除骨质至松质骨,便于固定cage插片;术后留置皮片8小时,皮肤可吸收线美容缝合或间断缝合。

图解:术前MRI提示颈5-6椎间盘突出,脊髓硬膜囊受压

图解:手术体位、切口

图解:病变椎间盘暴露(上下为椎体撑开器,左右为自动叶片拉钩)

图解:椎间盘切除后电磁刀辅助切除终板附着软组织及后纵韧带

图解:显微镜下见硬膜囊充分减压,终板部分骨皮质磨除

图解:椎间融合器(cage)试模

图解:椎间融合器+植骨块安装到位

图解:可吸收线缝合切口,留置皮片引流

图解:术后病变椎间盘完全切除,脊髓减压充分

图解:术后三维CT提示椎间融合器位置良好

颈椎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

应用解剖

手术指征

1.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椎管前后径﹤12mm,有颈髓受压症状者。

2.继发性颈椎椎管狭窄,累及多个节段,如广泛性颈椎骨赘增生、黄韧带肥

厚,后纵韧带骨化症等,有颈髓受压症状者。

3.在发育性椎管狭窄的基础上,有轻度继发性病变,产生颈髓受压症状者。术前准备

1.按颈椎椎板切除术准备,并备好高速磨钻。

2.如需植骨,准备好自体骨及人工骨。

麻醉

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体位俯卧位。

手术步骤

1、显露推板的方式与广泛性颈椎椎板切除术相同。椎板成形可采用“单开门”式或“双开门”式,如节段不多亦可单纯去除后路椎板椎管扩大减压。如需植骨可先在骼嵴处取骨或取肋骨作为植骨之用。

2、“单开门”式:在显露椎板后,在关节小面内侧的椎板上用高速电钻磨出一条沟槽,但不可磨穿椎板内层的骨皮质。在相对的一侧,用电钻将椎板完全磨断。每一节椎板均同样处理,此时椎板即可向开骨槽的一侧翻开,未磨穿的椎板内层骨皮质发生骨折,由于有黄韧带附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