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设计课程总结

合集下载

汽车车身结构实训总结报告

汽车车身结构实训总结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车身结构设计在汽车工程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

为了提高我国汽车车身结构设计水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汽车工程人才,我校汽车工程系组织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汽车车身结构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让学生了解汽车车身结构的基本知识,掌握车身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实训目的1. 了解汽车车身结构的基本知识,包括车身结构类型、材料、工艺等。

2. 掌握车身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包括车身结构布局、强度校核、材料选择等。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为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三、实训内容1. 汽车车身结构基础知识:介绍汽车车身结构的分类、组成、材料、工艺等。

2. 车身结构设计方法:讲解车身结构布局、强度校核、材料选择等。

3. 车身结构设计软件应用:学习使用车身结构设计软件进行车身结构设计。

4. 车身结构拆装实践:通过实际拆装汽车车身结构,了解车身结构的工作原理。

5. 车身结构设计竞赛: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车身结构设计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教师讲解汽车车身结构的基本知识,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学习教材,了解车身结构的相关知识。

2. 车身结构设计软件应用:教师指导学生使用车身结构设计软件,学习车身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

3. 车身结构拆装实践: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汽车车身结构的拆装,了解车身结构的工作原理。

4. 车身结构设计竞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竞赛要求,完成车身结构设计任务。

五、实训成果1. 学生掌握了汽车车身结构的基本知识,了解了车身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

2.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车身结构设计软件,进行车身结构设计。

3. 学生通过拆装实践,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4. 学生在车身结构设计竞赛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实训总结1. 本次实训使学生系统地学习了汽车车身结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个人总结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个人总结
第一章
一、汽车车身功能:
1、为乘员提供安全舒适的乘坐环境,满足:
1)乘坐舒适性,包括居住性、振动的舒适性及空气调节等。
2)密封性、隔热性、防振性和防噪声性。
3)操纵方便性。
4)视野性。
5)上下车方便性。
6)行驶安全性。
2、提供发动机及底盘等部件的装配。
3、汽车美观造型的体现。
二、车身的技术特点:
1、车身技术涉及当代科技领域的多门学科,而且各学科之间高度交叉和融合。
2.汽车表面及周围的流谱和局部流场的研究,分析作用在汽车上的气动力机理。
3.发动机和制动装置空气冷却问题的研究。
4.汽车内部自然通风和换气问题的研究。
二、流场:将流经物体的气流的属性如速度、压强、密度等表示为空间坐标和时间t的函数,、分别称为速度场、压强场、密度场,其总合称为流场。定常流场、非定常流场。
4.车身的外形和布置必须保证驾驶员和乘员有良好的视野。
5.车身材料必须是轻质的,以降低整车质量。
6.车身外形具有低的空气阻力,节省能源。
7.必须能在发生事故时对乘员提供保护。
8.车身材料必须来源丰富、成本低,所选择的材料必须能够实现高效率的制造和装配。
9.结构设计和选材必须保证车身在整个使用期间满足对冷、热和腐蚀的抵抗能力的要求。
七、客车蒙皮种类及特点:
应力蒙皮:蒙皮参与承载,可使骨架比较细,车身自重较轻。
预应力蒙皮:蒙皮不参与承载,只起到装饰作用,因为有应力,垂直于地板的刚度得以提高。
八、三化问题:
1.“系列化、通用化、标准化”:产品系列化、零部件通用化、零件设计的标准化。
2.平台化:指使用相同的底盘结构,生产不同的汽车产品。往往造型、功能、目标市场不一样,但是底盘和车身结构却是一样的,零部件也有很强的通用性。

汽车车身设计总结报告

汽车车身设计总结报告

目录1. 汽车车身的发展趋势及其学习的重要意义。

(2)2. 汽车车身总布置设计的基本方法与过程。

(6)3. 汽车车身的基本结构。

(12)4. 汽车车身的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方法及过程 (18)5. 汽车车身的尺寸工程。

(22)6. 汽车车身的冲压成形。

(23)7. 汽车车身的焊接。

(27)8. 汽车车身的同步工程。

(31)1. 汽车车身的发展趋势及其学习的重要意义。

汽车车身是实现汽车功能的重要系统,车身的设计与制造水平影响整车的动力性、平顺性、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

轿车车身很大程度影响汽车的质量和市场销售。

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舒适性、可靠性、耐久性和造型美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汽车车身不同于一般的机械产品,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设计要求,而实际上,轿车车身在发展过程中,外形的演变最直观,最富有特色,主要经历 个阶段,分别为马车形、箱型、甲壳虫形、船型、鱼形、楔形、子弹头形。

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发明第一辆汽车,而最初的汽车车身基本上沿用了马车的造型,因此被人们称为没有马的“马车”,由于当时汽油机功率较小,一般为木制框架加装结构简单的敞开式车棚,后来,由于人们对乘坐舒适性的要求,车身加上了挡风板,挡泥板等多种辅助构件,图1-1分别为戴姆勒 号和奔驰 号,而奔驰 号为世界上第一辆以汽油机为动力的三轮汽车。

图1- 1马车形车身由于绝大多数马车形车身都是敞篷的,因此如果遇上刮风下雨天气,乘坐舒适性肯定会大打折扣,因此,在 年,美国福特公司生产出一种新型的 型车,如图车体类似于箱子,因此,人们将其称为“厢型车”,车身由一开始的简陋帆布篷发展到后来带有木制框架的厢型车身,这事车身外形设计的开端,厢型车车身高大,室内空间也比较大,然而其规则的外形也就决定了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空气阻力,一开始,公司决定通过加大发动机功率,即由原来的单缸发动机转化为 缸、 缸、 缸,一路纵队排开,实际上,这种布置方式也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直列式”,与此同时,发动机罩也随之变长。

车身设计重要知识点总结

车身设计重要知识点总结

车身设计重要知识点总结一、设计原则1、空气动力学原理:车身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空气动力学,它涉及到车身的气流分析、气动风洞试验以及降低风阻的设计等方面。

这些知识点对于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2、结构设计原则:车身的结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了车身的强度、稳定性和安全性。

因此,在车身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各种受力情况,以及选用合适的材料和结构形式。

3、美学原则:车身设计中的美学原则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一个好的外形设计可以提高车辆的吸引力和辨识度。

因此,在车身设计中需要注重对比度、曲线美学和比例等方面的设计原则。

4、人机工程学原则:车身设计需要考虑到人机工程学,以保证驾驶员的舒适性和便利性。

这包括对座椅、操纵件和仪表板等方面的设计。

二、设计流程1、概念设计:车身设计的第一步是概念设计,这包括对外形、尺寸和结构等方面的初步设想。

在这一阶段需要考虑到市场需求和设计趋势。

2、方案设计:在概念设计确定后,需要进行方案设计阶段,这包括对车身线条、面板和细节设计的深入研究和反复修改。

3、模型制作:设计师需要根据方案设计来制作车身模型,以便进行视觉和实物检验。

4、评估和修改:制作车身模型后,需要进行评估和修改,以保证车身设计符合产品要求。

5、工程设计:在车身设计确定后,需要进行工程设计,这包括对车身结构和材料等方面的细节设计。

6、工艺设计:最后需要进行工艺设计,以保证车身设计的可生产性和可维护性。

三、材料选择1、钢材:钢材是汽车车身中最主要的材料之一,它的强度和成型性能都比较好,而且成本较低。

2、铝合金:铝合金是轻量化材料的首选,它的密度比钢材小,但强度却很高,而且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和成型性能。

3、碳纤维复合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是新型的轻量化材料,它具有密度小、强度高和刚性好的特点,但成本较高。

4、塑料材料:塑料材料适用于车身零部件的生产,它具有成型性好、重量轻和耐腐蚀性强的特点。

四、制造工艺1、冲压成型:冲压是车身成形中常用的工艺,它可以有效地提高产能和成本效益,而且成形精度较高。

汽车车身设计总结范文

汽车车身设计总结范文

01-车身概论什么是承载式车身?它有什么优缺点?无车架,由车身承受载荷。

发动机、前后悬架、传动系统的一部分等总成部件装配在车身上优点–保证车身刚度和强度前提下减轻车身重量•缺点–振动噪声大–改型难什么是非承载式车身?它有什么优缺点?有车架,载荷(指路面载荷)主要由车架承受承载式特点•优点1、舒适性好。

(有缓冲、降噪的挠性垫)2、便于专业化协作生产。

(车身、底盘可分别装配)3、便于装配、便于改型。

4、车架对车身有保护作用。

•缺点1、自重大。

2、整车高度较大。

3、车架的制造设备大,投资费用高。

什么是基础承载式车身,大客车采用基础承载式车身有什么优点?侧围腰线以下部位为主要承载件,顶盖考虑为非承载件。

窗,仓02-车身设计方法车身主图板应该反映哪些内容?–车身上主要轮廓线–车身上各零件的装配关系–车身上各零件的结构截面–可动件运动轨迹的校核车身传统设计方法存在哪些问题?•车身开发和设备准备周期长•设计累计误差大。

“移形”•费时费力,工作强度大;车身图样,主模型•车身设计开发成本高•通用化与系列化程度低车身现代设计方法分为哪两个阶段,分别需要完成什么工作?概念设计•从产品创意开始到构思草图,完成既实用又美观的造型设计,并制作模型和试制概念样车等的全过程。

工程设计(技术设计)电子计算机辅助车身设计–数字化车身设计,车身试验(包括强度试验、风洞试验、振动噪声试验和碰撞试验等)现代车身设计方法与传统设计方法差别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03-车身总布置设计概述汽车总布置设计中应考虑哪些因素?一、乘坐舒适性二、车身的密封、隔热和隔声性能三、安全性、四视野性。

五、上下车方便性六、操纵方便性进行轿车车身布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车身布置与底盘布置的关系,动力总成的布置,地板、凸包和传动轴的布置,轮罩与踏板的布置,车身内部的布置,车门立柱的布置,视野性,车身横截面的设计,箱、备胎布置、行李舱,消声器的布置进行客车车身布置时应考虑哪些问题?客车车身总布置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发动机的布置车厢内的平面布置,横截面,地板平面高度,座椅的布置、尺寸,车门、过道、扶手,备胎、油箱、电池的布置,仪表板的布置,安全性,整车尺寸,进行货车驾驶室的布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发动机舱与座椅的相对位置,座位布置,车门,要考虑人体工程学、视野要求进行货车车厢布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货箱容积的确定:根据装载质量、货物的单位容积质量来确定。

车身结构设计总结

车身结构设计总结

1、车身:车身是指各种汽车底盘上构成的乘坐空间及有关的技术装备。

(一般来说,车身包括白车身及其附件)*2、白车身:白车身通常系指已经装焊好但尚未喷漆的白皮车身。

*3、非承载式(有车架式):非承载式车身的汽车有独立刚性车架,又称底盘大梁架。

车身本体悬置于车架上,用弹性元件联接。

特点:有独立的车架;车身受力小;弹性连接。

车架的振动通过弹性元件传到车身上,大部分振动被减弱或消除,发生碰撞时车架能吸收大部分冲击力,在坏路行驶时对车身起到保护作用,因此车厢变形小,平稳性和安全性好,而且厢内噪音低。

但这种非承载式车身比较笨重,质量大,汽车质心高,高速行驶稳定性较差。

4、车架:是跨装在汽车前、后轴上的桥梁式结构。

车架的主要型式有:框式、脊梁式、综合式三大类。

框式车架可分为边梁式和周边式两种。

*5、非承载式车身结构的优点:除了轮胎和悬架系统对整车的缓冲吸振作用外,挠性橡胶垫还可以起到辅助缓冲作用,适当吸收车架的扭转变形和降低噪声有作用,既延长了车身的使用寿命,又提高了乘坐舒适性;底盘和车身可以分开装配,然后总装在一起,简化了装配工艺,便于组织专业化协作;由于有车架作为整车的基础,这样就便于汽车上各总成的安装,同时也易于更改车型和改装成其它用途的车辆;发生撞车事故时,车架还可以对车身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6、半承载式车身:还有一种介于非承载式车身和承载式车身之间的车身结构,被称为半承载式车身。

它的车身本体与底架用焊接或螺栓刚性连接,加强了部分车身底架而起到一部分车架的作用,车身与底架成为一体共同承受载荷。

这种形式实质上是一种无车架的承载式车身结构。

因此,通常人们只将汽车车身结构划分为非承载式车身和承载式车身。

*7、承载式车身的主要缺点:由于取消了车架,来自传动系和悬架的振动和噪声将直接传给车身,而车厢本身又易于形成空腔共鸣的共振箱,因此会大大恶化乘坐舒适性;改型较困难;*8、“三化”指的是产品系列化,零部件通用化以及零件设计的标准化。

车身结构设计实习报告

车身结构设计实习报告

车身结构设计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和目的作为一名汽车工程专业的学生,我深知车身结构设计在汽车制造中的重要性。

为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我参加了为期一个学期的车身结构设计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车身结构设计的基本流程,掌握车身结构设计的相关软件,并实际参与一次车身结构设计项目,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设计能力。

二、实习内容和过程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以下内容的学习和实践:1. 车身结构设计基本理论:学习了车身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车身结构的形式、受力分析、材料选择等。

2. 车身结构设计软件学习:掌握了Catia、AutoCAD等车身结构设计软件的基本操作,并学会了如何利用这些软件进行车身结构设计和分析。

3. 实际项目参与:以小组为单位,我们选择了一款小型SUV车身结构设计作为实践项目。

在项目中,我负责了车身前梁和引擎盖的设计工作。

4. 设计方案讨论和优化: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多次方案讨论,针对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优化和改进。

5. 设计成果汇报:在实习结束前,我们向老师和同学们汇报了我们的设计成果,并接受了他们的评价和建议。

三、实习成果和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取得了以下成果和收获:1. 掌握了车身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了解了车身结构设计的关键环节。

2. 熟练掌握了Catia、AutoCAD等车身结构设计软件,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实际参与了车身结构设计项目,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

4. 学会了如何进行设计方案的讨论和优化,提高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加深了对车身结构设计的认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实习总结通过本次车身结构设计实习,我对车身结构设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我认识到,车身结构设计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持,更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

在今后学习中,我将更加努力地学习车身结构设计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为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车身实训报告总结

车身实训报告总结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维修和车身修复技术日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自身实践技能和理论水平,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汽车车身实训课程。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汽车车身结构、维修工艺和维修工具的理解,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训内容1. 车身结构认识:实训初期,我们对汽车车身结构进行了全面的认识,包括车身骨架、车身面板、车门、车窗、后备箱等部位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拆装练习,我们掌握了车身各部件的安装与拆卸方法。

2. 车身损伤检测:学习了如何使用专业的检测工具对车身进行损伤检测,包括漆面检测、钣金检测、碰撞检测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车身损伤的判断方法和修复工艺。

3. 车身修复工艺: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车身修复的基本工艺,包括钣金修复、焊接、喷漆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车身修复的基本流程和技巧。

4. 汽车维修工具的使用:实训期间,我们学习了各种汽车维修工具的使用方法,如扳手、螺丝刀、电钻、砂纸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提高了对维修工具的熟练程度。

5. 安全操作规范: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汽车维修过程中的安全操作规范,包括穿戴个人防护用品、操作设备注意事项等。

通过学习,我们提高了安全意识,确保了实训过程中的安全。

三、实训收获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本次实训,我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深了对汽车车身结构的理解,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动手能力提升:在实训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实际操作,如拆装练习、修复工艺操作等,使我们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3. 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实训过程中,我们分组进行操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这使我们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增强了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安全意识提高:通过学习安全操作规范,我们提高了安全意识,确保了实训过程中的安全。

1. 重视理论学习:汽车车身维修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但理论知识是实践的基础。

只有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在实际操作中游刃有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车身:是指已经装焊好但尚未喷漆的白皮车身。

车身前板:是指车头部分的零件,包括水箱框架和前脸,前翼子板,挡泥板,发动机罩以及各种加强板,固定件。

车身承载形式:不同分为非承载式、半承载式、承载式三大类;非承载式:也称有车架式。

车架是跨装在汽车前后轴上的桥梁式结构;优点:1轮胎与悬架系统对整车的缓冲吸振作用,挠性橡胶垫还可以起到辅助缓冲作用、适当吸收车架的扭转变形和降低噪声的作用,延长车身的使用寿命,提高了乘客舒适性;2底盘与车身分开装配然后总装在一起,既可以简化装配工艺,又便于组织专业化协作。

;3便于汽车上各总成和部件的安装,同时也易于更改车型和改装成其他用途车辆。

;4汽车发生故障时,车架还可以对车身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缺点:1由于设计计算时不考虑车身承载,故必须保证车架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从而导致整车自重力增加;2由于底盘和车身之间装有车架,使整车高度增加;3车架是汽车上最大而且质量最大的零件,所以必须具备有大型的压床以及焊接、工夹具和检验等一系列较复杂昂贵的制造设备。

半承载式:主要特点:1车身下部与底架组合为一整体,车身也能分担部分弯曲和扭荷。

承载式:主要特点:1该结构系由截面尺寸相近的冷弯钢杆件所组成,易于建立较符合实际结构的有限元计算模型,从而可以提高计算精度;2容许设法变动杆件数量和位置,有利于调整杆件中的应力,从而可以达到等强度设计的目的;3作为基础承载件的格栅底架具有较大的抗扭刚性,可以保证安装在其上的各总成的相对位置关系及其正常工作;4在承载相同的情况下,冷弯型钢的成本比无缝钢管约低40%~60%;冷弯型钢可以定尺或倍尺供应,故可提高材料利用率;以冷弯型钢代替钢板冲压件,即可简化构件的成形过程,又能节省部分冲压设备,同时也便于大客车的改型和系列化,为多品种生产创造了条件。

缺点:1成本和质量增加、乘坐舒适性变差;2改型较困难三化是指:产品系列化、零件通用化、零件设计的标准化如何实现三化;1.将前围上原来的直边形缺口改成圆弧缺口并焊上支撑框架,2.为了解决车门的通用化问题,可采用同一车门外盖板,而根据需要在不同的侧面切取不同尺寸的车门缺口,以分别满足两种车型的要求。

车身各不同部位刚性对其安全性的影响:试验表明:在纵向撞车的情况下,车身各不同部位的刚性对其安全性的影响,图中四种方案,剖面线部分表示刚性结构,无剖面线部分表示弹性结构,方案四可见,在车身前部和后部均为弹性结构而中部为刚性结构的情况下,能确保成员安全。

平头驾驶室和长头驾驶室的通用化:设计基本思想:1将平头驾驶室的发动机移到驾驶室前面,而起驾驶室外形、结构、容积、附件等均不变。

2由于二者在地盘上布置的位置不同而引起的轮罩外形、位置的改变,将使部分总成的外形尺寸不得不改变,因此,可采用同一冲模和不同的切边翻边模,以简化制造工艺,缩短生产周期和降低产品成本。

3对于某些必须改变的零部件或总成,则尽可能采用非冲压件,以减少冲模的数量。

4对于某些必须冲压的零件,应尽量使二者通用。

传统设计方法与现代设计方法的流程:初步设计:1绘制1:5车身布置图。

2绘制色彩效果图。

3雕塑1:5模型技术设计:1绘制1:1线形图。

2雕塑1:1油泥模型。

3制作1:1部模型。

4绘制车身主图板。

5绘制车身零件图。

6样车试制和试验。

7制造车身主模型。

绘制车身主图板:图板上反映出:1车身的主要轮廓线。

2车身上各零件的装配关系。

3车身上各零件的结构截面。

4可动件运动轨迹的校核。

汽车现代设计方法;1.概念设计,创新性思维2.工程设计;先进的设计理念3.技术设计;三维结构设计,二维工作图设计4.产品试制;设计试制-实验试制-生产前试制5.产品试制6.生产设备;计算机造型辅助设计。

主图片上网格的零线可根据下述原则来选取:1高度方向的零线,一般取汽车满载时车架纵梁的上翼缘面、地板平面或通过前轮中心的水平线作为零线。

2宽度方向的零线,取汽车的纵向对称中心作为零线。

3长度方向的零线,通常均选取汽车前轮中心的垂线作为零线现代设计方法:概念设计包括技术任务书的全部容和一个批准的三维模型。

汽车的外形设计和饰选取主要来自用户的要求。

,概念设计只是工程设计的雏形。

底盘布置形式:1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

2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

3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

动力总成布置:初步设计时,必须确定车身与动力总成相对于前轮轴线的位置,在确定各总成相对于前轮的纵向位置之前,1.应预先估算轴荷分布,估算时可将汽车分为三个部分:底盘、车身、动力总成(包括发动机、离合器与变速器或发动机与液力变扭器)。

动力总成相对于前轮轴线的位置与2.离地间隙及轴荷分布有关,与此同时还必须考虑3.前悬架和转向传动机构的布置。

此外装有空气滤清器的发动机的高度还受发动机机罩高度限制。

在总布置草图上,动力总成的位置可由曲轴中心线与发动机气缸体前端面的交点k和曲轴中心线的倾角α两个参数来确定。

在发动机过高的情况下,易出现顶天立地的现象,这就需要整车总布置和车身总布置互相协调处理矛盾。

如何降低地板高度:为了保证车身地板凸包的高度最小以及后座凸包上的座垫有足够的厚度,采取在垂直平面将传动轴布置成U形的方案,这样可以降低传动轴的轴线,同时又能保证动力总成的外廓不致减小离地间隙,而且万向节叉轴线之间的夹角也不致超过允许值。

地板高度取决于离地间隙以及纵梁和横梁的截面高度。

车身地板的离地高度应在保持必要的离地间隙情况下尽可能减小,以降低汽车的重心,提高高速行驶的稳定性。

可采取的措施:1.减小车架纵梁高度;2.后桥上面的一段纵梁做成向上弯的形状;3.后桥采用双曲面齿轮传动以减低传动轴等轮罩外形尺寸的确定:1.应首先确定车轮跳动极限位置和 2.最大转向角时所占有的空间 3.将轮罩做成圆滑的外形4.将司机与乘客的搁脚空间加大。

车身部布置:人体尺寸通常以百分位表示:分为第5%,第50%,第95%三种百分位。

其中第5%百分位系表示“小个子”是指有5%的人体身材尺寸小于此值,而有95%的人体身材尺寸大于此值;第95%则系表示“大个子”是指有95%的人体身材尺寸均小于此值,而5%的人体身材尺寸大于此值。

例如:设计驾驶室工作空间的尺寸就必须适合第95%百分位的驾驶员,而设计操纵机构的布置时,则应考虑人手和脚可及的活动围,这时就必须适合第5%百分位身材的人。

车门立柱的布置,为什么要倾斜:在布置车门立柱时,首先应考虑上下车的方面性。

在四门车身中,当车门立柱直立时,前后座入座都会感到很别扭,如果将门立柱适当倾斜,则可大大改善入座的方便性。

视野性:良好的视野性是保证汽车操纵方便和行驶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

升高座椅和减小座垫与背靠的倾角、布置驾驶员座椅接近汽车前端、加大车窗、降低窗台、减小风扇玻璃倾角并尽量使之靠近驾驶员的眼睛、减薄立柱厚度并使其下端后移等都可在不同程度上改善视野性。

驾驶员的手伸和界面;以正常驾驶姿势坐在座椅中身系安全带,一手握住方向时另一手所能伸及的最大空间界面。

车身的横截面:车身部主要的轮廓点取决于驾驶员头部和顶盖之间、肩部和玻璃之间、肘部与车门表面之间的间隙;车身外表面上的各点则决定于顶盖厚度、玻璃下降的轨迹、门锁和玻璃升降的尺寸等。

之后再在横截面上布置门槛梁和顶盖梁,从而定下门框高度。

如果将顶盖做成凹形或是将顶盖梁装在横截面以外,则可克服上述缺点,而从工艺性和结构的观点来看,又不致明显地减小顶盖的弧高。

凹形顶盖较好的改善侧向视野性和将车门高度增大。

顶盖梁装在横截面以外时,可将顶盖表面做成局部鼓起,这样既能在外观上给人以浮雕式的美感,又能在结构上达到提高顶盖刚度的目的。

排气系的布置:为了避免地板过热,地板和消音器之间应留有足够间隙。

为了预防振动,固定支承应布置在振动中心,也就是说,尽量靠近刚性横梁。

地板平面高度:大客车制造厂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减小轮胎尺寸。

H点人体模型:上躯干重块、臀部重块、大腿重块、小腿重块、加载方向;H点是人体身躯与大腿的交接点,即胯点。

驾驶员眼椭圆:是驾驶员以正常驾驶姿势坐在座椅中时其眼睛位置在车身中的统计分布图形驾驶员的手伸及界面是指以正常驾驶姿势坐在座椅中、身系安全带、一手握住方向盘时另一手所能伸及的最大空间。

气动力组成;1.气动阻力Fx 2.气动升力Fz 3.侧向分力Fy气动力矩--作用;1.俯仰力矩My,使汽车抬头为正2.横摆力矩Mz,以汽车右偏为正3.侧倾力矩Mx,以汽车右倾为正汽车的空气阻力:1.形状阻力;由汽车前部的正压力和车身后部的负压力差而产生2摩擦阻力;由空气的粘滞性在车身表面所产生的摩擦力3.诱导阻力;是气动升力所产生的纵向水平分力4.干扰阻力;爆露在汽车外部的各种附件引起的气流相互干扰形成的阻力.5部阻力是冷却发动机等的气流和车通风气流而形成的阻力。

空气阻力影响着:最大车速、汽车加速性能、燃油消耗率。

汽车的气动升力:垂直于汽车的运动方向。

即垂直于地面。

升力向上为正,向下为负,气动升力对汽车是有害的,必须尽可能设法减小。

因为它会降低轮胎的附着力从而影响汽车的驱动型、操纵性、和稳定性,质量轻和质心靠后的汽车队升力特别敏感2.在汽车前端底部加一个挡流板。

附面层.边界层:围绕着运动物体的一个相对薄的空气成,气流速度有着极剧的变化,存在着速度梯度。

該气流成称为附面层又称为边界层。

汽车前部的流谱:影响发动机罩和风窗玻璃转角部位气流的主要因素:1发动机罩和风窗玻璃间的夹角γ。

2发动机罩的三维曲率和结构。

3风窗玻璃的三维曲率和结构。

空气阻力的影响:使用各种减阻附加装置。

一汽车外形设计的局部优化。

1车头部棱角圆化对阻力的影响,可防止C值,2前风窗立柱及流水槽形状对阻力的影响。

3车身后部形状对阻力的影响。

4表面的光洁程气流分离和降低D度,可防止气流的分离而减小阻力。

二采用各种气动附加装置。

1前部扰流器。

2后扰流器。

3导流罩。

4隔离装置。

导流罩和减阻装置分为三种类型:1减阻型,目的为降低燃油消耗。

2调整压力分布型,目的在于改善气流状态,以利于发动机冷却及消除外观积垢。

3改善气流,以降低风噪声和防止积存灰尘。

C;1.前端低矮2.大倾斜角的前风窗3.平滑的表面4.合适的冷却风入口5.大弧形拐角6.前翼子板向前收缩减小D7.后翼子板向后收缩耐腐蚀性措施;1.使车身结构不能存水泥等闭口截面和凹洼处应设置排水口2.全面检查容易腐蚀的部位3.用密封胶密封并防锈的典型部位4.使用朔料隔层提高车身的耐腐性和漆膜的密着性5.使用轻合金和玻璃钢。

如何提高板壳刚度措施;1.曲面和棱线等的造型及拉延成型过程零件材料的冷作硬化,2.设计各种加强肋。

如何设计加强肋;1.平的或稍鼓得零件加强肋应沿着零件的对角线布置2.减轻弯曲零件的回弹,可以在弯曲部位局部压出三角肋3.加强肋的轴线宜直否这运动会扭转4.应沿支撑之间最短距离布置5.肋的刚度取决于他的深度但防止破裂不宜过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