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与轴系零件结构设计
机械设计

轴一、典型例题例15-1图1为轴上零件的两种布置方案,功率由齿轮A输入,齿轮1输出扭矩T1,齿轮2输出扭矩T2,且T1>T2。
试比较两种布置方案各段轴所受的扭矩是否相同?a b例15-1 图1答:各轴段所受转矩不同,如例15-1图2所示。
方案a:T max = T1,方案b:T max = T1+ T2。
a b例15-1 图2例15-2图3分析图a)所示传动装置中各轴所受的载荷(轴的自重不计),并说明各轴的类型。
若将卷筒结构改为图b)、c)所示,分析其卷筒轴的类型。
题15-2图3答:Ⅰ轴:只受转矩,为传动轴;Ⅱ轴:除受转矩外,因齿轮上有径向力、圆周力等,还受弯矩,是转轴;Ⅲ轴:不受转矩,只受弯矩,是转动心轴;Ⅳ轴:转矩由卷筒承受,轴不受转矩,只受弯矩,是转动心轴;卷筒结构改为图b,Ⅴ轴仍不受转矩,只受弯矩,轴不转动,是固定心轴;卷筒结构改为图c,Ⅵ轴除了受弯矩外,在齿轮和卷筒之间轴受转矩,是转轴;例15-3图4为轴系零件的结构装配图,请指出结构设计中的错误。
先在错误之处用一根第2:轴的左端伸出太长第3:轴承与轴之间不能用键,是靠两者的紧配合来传递扭矩第4:轴肩太高,轴承不能拆卸第5:齿轮与轴之间无键联接第6:轴段长度应该小于零件宽度,使齿轮的轴向定位可靠第7:轴承长距离打入、压出不合理,应使轴承外一段轴径减小第8:轴承端盖与轴之间无密封装置第9:带轮左侧无轴肩作轴向固定第10:带安装在带轮上的位置不对,使带的两侧没有全部与轮槽侧面接触例15-4 试分析例15-4图6所示轴系结构中的错误,并加以改进。
图中齿轮用油润滑,轴承用脂润滑。
例15-4 图6存在问题分析:1.轴承的轴向固定、调整,轴向力传递方面错误1)轴系采用全固式结构,两轴承反装不能将轴向力传到机架,应该为正装。
2)全固式结构中,轴左端的弹性挡圈多余,应去掉。
3)端盖处没有调整垫片,不能调整轴承游隙。
2.转动零件与固定零件接触,不能正常工作方面错误1)轴右端的联轴器不能接触端盖,用端盖轴向定位更不行。
轴系组装实验报告

实验者: [姓名]同组者: [姓名]班级: [班级]日期: [日期]一、实验目的1. 熟悉轴系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轴、轴承、齿轮等轴上零件的结构形状、功能及装配关系。
3. 理解轴系组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通过实验,验证轴系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二、实验原理轴系是机械设备中重要的传动部件,其主要由轴、轴承、齿轮等零件组成。
轴系组装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轴系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装配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实验内容1. 轴的结构设计:轴是轴系中的主要零件,其结构设计主要包括轴的直径、长度、键槽、轴肩等。
轴的结构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轴的直径应满足强度、刚度和耐磨性要求。
- 轴的长度应满足轴上零件的装配和拆卸要求。
- 轴肩的设计应保证轴上零件的定位和固定。
2. 轴承组合设计:轴承是轴系中的支撑零件,其组合设计主要包括轴承的类型、尺寸、安装方式、润滑和密封等。
轴承组合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轴承类型的选择应满足轴系的工作条件。
- 轴承尺寸的选择应满足轴系的工作载荷和转速。
- 轴承的安装方式应保证轴承的可靠性和拆卸方便。
- 轴承的润滑和密封应保证轴承的长期稳定工作。
3. 轴系组装:轴系组装是将轴、轴承、齿轮等轴上零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装配的过程。
轴系组装应满足以下要求:- 轴系组装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
- 轴系组装应保证轴上零件的定位和固定。
- 轴系组装应保证轴系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四、实验步骤1. 轴的结构设计:根据轴系的工作条件,设计轴的直径、长度、键槽、轴肩等结构参数。
2. 轴承组合设计:根据轴系的工作条件,选择轴承的类型、尺寸、安装方式、润滑和密封等。
3. 轴系组装:- 将轴插入轴承座,调整轴承的位置,使其符合设计要求。
- 将齿轮等轴上零件安装在轴上,调整其位置和固定方式。
- 检查轴系组装的间隙和紧固情况,确保轴系组装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4. 实验数据记录:记录轴的直径、长度、键槽、轴肩等结构参数,轴承的类型、尺寸、安装方式、润滑和密封等,以及轴系组装的间隙和紧固情况。
轴系零部件结构分析与应用 轴上零件的定位与固定

轴上零件的定位和固定
键
周 向 固 定
花键
弹性环
轴上零件的定位和固定
销
周 向 固 定
成形联接
过盈配合
小结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轴肩(轴环)固定
套筒
2. 套筒固定
弹性挡圈
3. 圆螺母固定
4. 轴端挡圈固定
5. 轴用弹性挡圈固定
6. 紧定螺钉固定
①
②
7.轴承盖
I
③
④
8.锁紧挡圈
II
9.圆锥面固定
Q
不合理
合理
要求r轴<R孔或r轴<C孔 要求轴肩高度<滚动轴承内圈
高度
2)套筒
轴 向 固 定
注意:L轴<L毂-(2 ~ 3)mm
特点:定位可靠,装拆方便,可承受较大的轴向力 应用:常用于轴的中部距离较短、转速不高的场合
3)轴用圆螺母
双圆螺母
轴 向 固 定
特点:定位可靠,装拆方便,可承受较大的轴向力 , 由于切制螺纹使轴的疲劳强度下降。 应用:常用于轴的中部和端部。
阶梯轴
轴上零件的定位和固定
定位:指零件在轴上安装到位 (位置准确)
固定:指工作时零件与轴之间相对 位置保持不变(位置不动)
轴向固定 周向固定
轴肩或轴环定位
阶梯轴
轴肩 轴环
轴肩或轴环定位
阶梯轴
定轴位肩轴肩 非定位轴肩
1)轴肩和轴环
轴 向 固 定
特点:能承受较大的轴向力 应用:常用于齿轮、链轮等轴向定位
4)轴端挡圈
注意:L轴<L毂-(2~3)mm
轴 向 固 定
应用:用于固定轴端零件, 可以承受振动和冲击。
轴装配图分析例

例1:试分析下图中齿轮、轴、轴承部件组合设计的错误结构,并改正之。
齿轮用油润滑,轴承用脂润滑。
解:此轴承组合设计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错误:一、转动件与静止件接触:1轴与端盖接触错误;2套筒与轴承外圈接触错误;二、轴上零件未定位、未固定:3套筒顶不住齿轮(过定位);4联轴器轴上未定位要增加一轴肩。
5联轴器周向未定位,要增加一平键。
6卡圈多余三、工艺不合理:加工:7精加工面过长且装拆轴承不便;8联轴器孔未打通9箱体端面加工面与非加工面没有分开安装:10轴肩过高,无法拆卸轴承;11键过长,套简无法装入调整:12无垫片,无法调整轴承游隙四、润滑和密封问题:13齿轮用油润滑,轴承用脂润滑而无挡油盘;14缺密封件改正后的正确结构见如下“正确图解”。
上面联轴器上仍有一错误原因:联轴器左端未轴向定位;左轴端应短于联轴器左端面,便于有效定位。
例题2:轴系零件结构改错:不考虑圆角和铸造斜度,轴系中有11处错误,不计重复错误,指出10处错误者满分;例如:精加工面过长且装拆轴承不便。
图中标出的数字序号为错误所在。
按上述范例依次用文字指出结构不合理及错误的原因。
答:1.安装轮毂的第一段轴应制有定位轴肩; 2.键槽过长安装上的键与轴承端盖干涉;3.轴承端盖的加工面与非加工面没有区分开;4.在轴与轴承端盖孔之间缺少密封圈;5.在轴与轴承端盖孔之间应留有间隙;6.在轴承端盖与箱体轴承孔端面缺少调整垫片;7.在轴与齿轮孔间缺少周向定位的键联接;8.套筒顶不住齿轮(过定位),即齿轮右端面应与轴台阶处有间隙;9.套筒过高,轴承无法拆卸;10.轴承安装反了; 11.轴过长且与轴承端盖相碰。
蜗杆受力分析齿轮受力分析。
机械设计:轴系设计方案

7.参考文献------------------------------------------------------8
1.设计题目及要求
图示二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已知中间轴Ⅱ的输入功率P=40kW,转速nⅠ=100r/min,齿轮2的分度圆直径d2=688mm,螺旋角β2=12°50′,齿轮3的分度圆直径d3=170mm,螺旋角β3=10°29′。本设计报告要求完成:
3.4.3.校核薄弱截面---------------------------------------6
3.5.轴的安全系数校核计算-----------------------------------6
4.轴承的选型与校核---------------------------------------------7
传递到轴系部件上的转矩为:
计算齿轮2有关系数:
圆周力:
径向力:
轴向力:
计算齿轮3有关系数:
圆周力:
径向力:
轴向力:
3.4.2绘制轴受力图
我们可以根据上一步的齿轮受力结果绘制节点受力简图,后根据节点受力简图即可方便得到轴的分段弯矩公式,最后利用Excel表格的x-y坐标图工具由弯矩公式求得水平与垂直两方向的弯矩图,如下图4.2.1,4.2.2。
[2]机械设计手册/闻邦椿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3]机械工程师设计手册-电子版/北京英科宇科技开发中心
本例中轴键主要用于在扭转方向固定齿轮与轴,考虑到减速器需要良好的对中性,并且应该能够适应变载荷受力情况,普通型平键可以满足设计需求。参阅GB/T 1096-2003标准,为保证键连接的强度,选用尺寸为28×16的键较为适宜,最终得到初步设计结果。
组合轴系结构设计实验

组合轴系结构设计实验(设计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轴和轴承部件结构。
2.掌握不同转速、载荷、的传动零件轴系结构的设计方法。
3.加深理解轴上零件的安装固定润滑密封的各种方法。
二、实验设备: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实验箱本实验箱内共有传动零件、连接零件、密封件、润滑零件、轴承等8类40 种100多件零件。
具体见下表:三、实验步骤:1.根据实验指导书上提供的原始条件(如齿轮类型、载荷、转速、结构要求等)、自行选择合适的传动零件。
2.根据轴系结构设计的思路进行模拟设计及装配。
①确定传动零件的轴上固定方法、支撑方式、润滑方式。
②根据设计思路选择合适的零件组装成轴系结构。
50③将组装好的轴系结构交指导老师检查。
3.在装配好的基础上绘制出轴系部件装配图。
(至少完成五种组合轴系结构图)四、实验内容、原始条件:* 该实验为考核性实验,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自行完成实验内容要求,方法步骤自定。
五、实验结果分析讨论1.轴作成阶梯形状的目的主要是和。
2.轴外伸端轴承内圈的轴向定位方法有、外圈轴向定位方法有,他与轴采用配合。
3.轴承型号7204属于类型,轴承周向定位方法是,它采用作润滑剂,其密封方式是,轴承轴向间隙用调整。
4.齿轮与其配合的轴采用配合,周向用固定。
5.齿轮的轴向定位方法是,而周向的定位方法是,他的轮毂宽度B与配合的轴的长度L要满足条件,齿轮内孔倒角C1与配合轴肩处的圆角R1要满足的条件。
6.轴系部件在箱体上采用定位,用和固定,其位置调整用。
51。
轴系装配图

八、轴上零件装配过程
装轴承2并到位——顶至挡套
九、徒手绘图回顾 画直线
画圆
九、徒手绘图回顾
九、徒手绘图回顾 画椭圆
九、徒手绘图回顾 在坐标纸上徒手绘图
九、徒手绘图回顾 小圆四点
大圆八点
装配图规定画法: 两个零件的接触面获配合面画一条线
十、拓展
零件在轴上的固定方法
• 轴向固定:
二、普通平键
1、结构画法
二、普通平键
2、相关参数
L
b
d d-t
t 为轴上键槽深度, b、t、L可按轴径d从标准中查出。
二、普通平键
3、查表定参数
P506: 键、销,表 键(1):
由Φ =40,查表得 b = 12 h=8 R= 6 t =5 t1 = 3.3
二、普通平键
键(2):
由Φ =25,查表得 b=8 h=7 R=4 t=4 t1 = 3.3
三、滚动轴承
1、类型
代号 轴承类型
0 双列角接触轴承 1 调心球轴承 2 调心滚子轴承和推力调心滚子轴承 3 圆锥滚子轴承 4 双列深沟球轴承 5 推力球轴承 6 深沟球轴承 7 角接触轴承 8 推力圆柱滚子轴承 N 圆柱滚子轴承 U 外球面球轴承 QJ 四点接触球轴承
三、滚动轴承
2、代号解析
轴承代号 6206 6——类型代号(深沟球轴承)。 2——尺寸系列(02)代号。 06——内径代号(内径尺寸=内径代号×5)
– 轴肩、轴环、挡环、螺母、套筒
– 轴肩:定位面、内圆角r,
–
r<轴倒角C or 外圆角R
– 轴环:a=(0.07~0.1)d , b=1.4a
十、拓展
轴向固定:
十、拓展
第一节确定齿轮和箱体轴承座的位置

剖分式箱体,轴承座内端面为箱体内壁。 轴承座宽度B=δ+C1+C2+5~8mm,*图4-1。 δ见*表4-1,C1、C2见*表4-2。
油面 箱底内面
齿顶 >30~50
Δ1
B5~8 C2 C1δh (圆整)δΔ1
...
第二节轴承类型选择 及其在箱体座孔中位置的确定
一、确定轴承在箱体座孔中的轴向位置 1.脂润滑:*图5-3(a) 轴承内侧端面与箱体内壁的距离8~12mm。 2.油润滑:*图5-4(a) 轴承内侧端面与箱体内壁的距离0~3mm。
第一节确定齿轮及箱体轴承座的位置
一、确定齿轮的位置
1. 估算减速器轮廓尺寸:*表5-1。 2. 确定齿轮中心线位置:确定三个视图的位置、 标题栏、明细表的位置、技术要求、技术特性 的标注位置后,画出各视图中齿轮的中心线位 置。 *图5-1。
表5-1视图大小估算表
3.画出齿轮的轮廓线:先在俯视图上画出各齿轮的 分度圆、齿顶圆和齿轮的宽度。再在主视图上画出 分度圆和齿顶圆。
注意:
1.先主后次:先画主要零件,齿轮、带轮、轴、轴 承等。
2.先内后外:先画内部传动件,后画箱体、附件等。
3.先粗后精:先画中心线、轮廓线、后画圆角、倒 角、螺纹等精细结构。剖面线最后画。
二、轴承型号的选择 1.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一般用60000型。
2.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一般用70000型或 30000型。
3.两支点宜选同一型号的轴承,尺寸系列初 选02,再根据计算结果作必要的调整。
今天开始画图:
1.确定视图位置; 2.在俯视图上画出两轴中心线和齿轮;
3.在主视图上画出两轮中心线,画出两分 度圆,箱盖内、外壁,箱座内、外壁; 4.在俯视图上画出轴系。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设计大作业题目齿轮及轴系零件设计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08 年级 1 班设计者志强
指导教师亮
完成日期 2010年11月24日
一.目的
1、掌握齿轮及轴系零件结构设计的方法
2、培养独立设计能力
3、学会查阅有关手册及设计资料
二.题目及方案
1、题目:齿轮及轴系零件设计
2、设计方案:
项目
输出轴转
速(r/min)输出轴功
率(kW)
大齿轮齿
数Z2
大齿轮模
数m n
大齿轮螺
旋角β
(左旋)
大齿轮宽
度B
小齿轮齿
数Z1
设计方案155 4.5 107 3 9°22 80 23 三.结构简图:
(五)初步设计轴的结构
1)为了满足半联轴器的轴向定位要求,I-II 轴段右端需制出一轴肩,由密封圈处轴径标准值系列:25,28,30,32,35,38,40,42,45,48,50,55,60⋅⋅⋅⋅⋅⋅可得: 取 d 45mm II III -=
2)II-III 轴段右端的轴肩为非定位轴肩,由轴承标准系列综合考虑,
取50mm III IV d -=
由于两个轴承成对,故尺寸相同, 所以d 50III IV VII VIII d mm --== 因为轴承宽度B=20mm, 所以,VII-VIII L =20mm
3)半联轴器与轴配合的毂孔长度1L 112mm =,为保证轴端挡圈只压在半联轴器上而不压在轴的端面上,故I-II L 长度应比1L 略短一些,
取I-II L 110mm =
4)由齿轮孔轴径及III-IV 轴段右端轴肩考虑,该轴肩为非定位轴肩,
各轴段长度和半径:
d 45mm II III -=
50mm
III IV d
-=
d 50III IV VII VIII d mm
--==
VII-VIII L =20mm
I-II L 110mm =
IV-V =52d mm
60mm V VI d -=
3)求弯矩M
①求水平支反力和弯矩H M t 3H123F 1704.4350.7
F =
852.21550.750.7
L N L L ⋅⨯==++
所以H2F =852.215N
H1H2H12M M =F L =852.21550.7=43207.3N mm =⋅⨯⋅ ②求垂直面支反力和弯矩V M 32V123F 2628.7450.7281.15325.342
F =
136.6650.750.7
r a L F d N L L ⋅-⋅⨯-⨯==-++
V2r 1F =F 628.74(136.66)765.4N V F -=--=
H1F =852.215N
H2F =852.215N
H1H2M M =43207.3N mm
=⋅
V1F 136.66N =-
V2F 765.4N =
V1M =-6928.662N mm
⋅
V2M =38805.78N mm
⋅
1M =43759.3N m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