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生物上册知识归纳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知识点归纳

(完整word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知识归纳整理一、观察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1.方法:⑴直接观察:直接用肉眼进行观察.⑵间接观察:借助于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工具进行观察,有时还需要测量。

2。

要求:前:要有明确的目的;中: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和耐心;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后:与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二、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

⑴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有机物.⑵动物、微生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但能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例如海豚捕食大马哈鱼。

2。

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3.生物能排出生体内产生的废物动物和人通过多种方式排出体内废物,例如,人可以通过排尿、出汗和呼出气体将废物排出体外。

植物的落叶也可以带走一部分废物.4。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例如:猎豹发现猎物后迅速追击;含羞草的叶受到碰触会合拢,植物有向光性、向水性、向肥性、向地性等。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

生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始繁殖下一代。

例如:种子的萌发,破壳而出的幼鳄,蘑菇的生长。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体亲代和子代之间,在很多方面表现出相同的特征,这是遗传现象;但总有一部分特征并不相同,这是变异现象。

7.其他特征: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知识归纳整理一、调查1.什么是调查⑴步骤①选择调查范围:校园、公园或农田;②分组:6~8人为一个调查小组,确定一人为组长。

③设计调查路线:选择一条生物种类较多、环境有较多变化的路线;④调查并记录:要特别注意树皮、草丛和枯枝落叶等处存在的容易被忽略的小生物,还有空中偶尔飞过的鸟和昆虫;⑤归类;⑥整理:将归类好的生物资料进行整理,写在记录本上。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一、生物的特征(区分生物与非生物,容易出选择题)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有机物(异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牵牛花清晨张开,傍晚关闭;多多葵花向太阳)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判断下列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机器人渐渐长大的钟乳石珊瑚珊瑚虫冬眠的蛇恐龙化石树生石花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一、调查的一般步骤:(1)选择调查范围。

(2)分组。

(3)设计调查路线。

(4)调查记录。

(5)归类整理分析。

二、生物的分类。

1、按形态结构分:植物、动物、其他生物;2、按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3、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生物圈的概念: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及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二、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的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三、生态因素的概念: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生态环境因素分两类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捕食关系:七星瓢虫捕食蚜虫等合作关系:杂草与水稻争取阳光、水分和养料1合作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寄生关系:蛔虫寄生在人体内,病毒寄生在动植物体内四、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五、探究尝试的步调: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六、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1、提出问题: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2、作出假设: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3、制定计划:(方案要求:设计对照尝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o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o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获取营养物质。

2.生物能进行呼吸:o大多数生物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o植物通过落叶等方式;o动物和人通过出汗、呼吸、排尿等方式。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o表现出应激性,如向光性、向水性等。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o生物体能够由小到大,通过繁殖产生后代。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o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二、生物的分类1.按形态结构分:o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病毒。

2.按生活环境分:o陆生生物、水生生物、空中飞翔的生物。

3.按用途分:o家禽、家畜、作物、宠物等。

三、生物圈1.定义:o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2.范围:o以海平面为标准,向上约10千米,向下约10千米,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圈为生物提供的条件:o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环境对生物的影响:o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o生物因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如捕食、竞争、合作等。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o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6.生态系统:o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o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o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有限。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一、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1.显微镜的结构:o包括目镜、物镜、反光镜、转换器、载物台等部分。

2.使用步骤:o取镜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观察、清洁收放。

3.注意事项:o在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避免物镜与玻片标本相撞。

o在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细胞的基本结构:o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细胞中的物质:o有机物(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和无机物(水、无机盐、氧)。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精讲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精讲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精讲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1.1 科学探究1.1.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观察法- 实验法- 调查法- 比较法1.1.2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表达交流1.2 生物和生物圈1.2.1 生物的特征-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生物能进行呼吸-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1.2.2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的概念- 生物圈的范围-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第二单元植物的世界2.1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2.1.1 绿色植物的特点- 光合作用- 细胞结构(如叶绿体)2.1.2 植物的分类- 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孢子植物(如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2.2 绿色植物的生活2.2.1 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蒸腾作用- 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2.2.2 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光合作用- 植物在碳氧平衡中的作用2.3 被子植物的特点和分类2.3.1 被子植物的特点- 种子包被上果皮构成果实- 更适应于陆地生活2.3.2 被子植物的分类- 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第三单元动物的世界3.1 生物圈中的动物3.1.1 动物的特点- 细胞结构(无细胞壁、叶绿体)- 营养方式(异养)3.1.2 动物的分类- 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等)3.2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3.2.1 生殖方式- 有性生殖- 无性生殖3.2.2 发育过程- 变态发育- 不变态发育3.3 生物的多样性3.3.1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直接价值- 间接价值- 潜在价值3.3.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就地保护- 易地保护- 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 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第四单元微生物的世界4.1 微生物的特点和分类4.1.1 微生物的特点- 体积小- 繁殖快- 种类多4.1.2 微生物的分类- 细菌- 真菌- 病毒- 原生动物- 显微镜下的其他微生物4.2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分解者- 病原体- 共生微生物4.3 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食品制作(如酵母菌、乳酸菌)- 药物制作(如抗生素)- 环境保护(如甲烷菌)第五单元人与生物圈5.1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5.1.1 正面影响- 改良土壤- 增加生物多样性5.1.2 负面影响- 环境污染- 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5.2 可持续发展5.2.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不损害后代人的需求5.2.2 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节能减排- 发展循环经济- 保护生态环境5.3 珍爱生命5.3.1 生命的重要性- 生命的独特性- 生命的相互依存5.3.2 珍爱生命的行动- 保护动植物- 保护生态环境- 遵守法律法规以上是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的精讲,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1、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水和适宜的温度2、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光、温度、水和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如: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看课本上的例子4、生态系统的组成植物——生产者生态系统生物部分动物——消费者细菌、真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空气、阳光、水等5、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很多食物链,他们之间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7、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具有一定限度的。

8、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因为一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比较稳定,不易分解,而且生物体无法排出,这些有毒物质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所以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9、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种类有:森林生态系统——森林;草原生态系统——草原;海洋生态系统——海洋;淡水生态系统——河流、湖泊、池塘;湿地生态系统——沼泽;农田生态系统——农田;城市生态系统——城市。

10、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2、科学探究的意义和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13、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作用——看书P3614、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内含酸、甜、辣和色素)、叶绿体 15、人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16、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作用。

细胞核指导和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

17、*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形成细胞膜形成细胞壁18、人体的基本组织及功能包括:上皮组织——保护、分泌;肌肉组织——收缩和舒张;神经组织——调节和控制;结缔组织——支持、连接、保护、营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第一章、认识生命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通过进行光合作用,动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获取营养物质);(2)生物能进行呼吸(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植物落叶,动物和人出汗、呼吸和排尿);(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2、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细菌、真菌和病毒;按照生活环境可以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共有一个家,这就是生物圈。

它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向上10千米,向下10千米。

这个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中的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生物因素,如光、温度、水、空气等,另一类是生物因素。

(1)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温度、湿度等。

(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此外还有斗争关系、互助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4、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相对性6、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7、所有的生态系统一般都有四种基本的组成成分,即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和土壤等)和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1)绿色植物是生产者(不仅为生产者自身的生长、生殖、以及各种生命活动提供了营养物质和能量,也是人和动物的食物和能量来源);(2)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获得食物和能量,包括绝大多数动物、寄生生活的微生物和植物(菟丝子);(3)许多微生物(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和腐生动物(蚯蚓、秃鹫、屎壳郎)是分解者,利用动植物的遗体,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获得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第一章生命的奥秘- 生物:构成生物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 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

- 细胞的功能:物质转运、新陈代谢、细胞分裂。

- 生命的特征:新陈代谢、生长、繁殖、刺激反应、适应环境。

- 生物分类:物种、属、族、门、纲、目、类。

- 生物圈:陆地生物圈、淡水生物圈、海洋生物圈。

第二章生物的多样性- 真核生物的分类:原生生物、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

- 真核生物的形态: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

- 细胞的多样性:各种细胞的形态。

- 物种多样性:种、亚种、品种。

- 生态多样性:由物种、微观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差异而形成的生物多样性。

第三章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 生态系统组成:生态系统有生物组成和非生物组成两部分,生物组成由生物群落构成,非生物组成包括无机物和能量等。

- 生态位:一个生物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地位。

- 生态金字塔:用于表达生物在一个群落中的数量和生物间的能量关系,分为生物量金字塔和能量金字塔。

- 能量流动:食物链、食物网、营养金字塔。

-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保护自然环境不被人类活动所破坏的行为。

第四章生物的形态结构- 干燥、湿润和沼泽环境下植物适应的结构。

- 动植物的适应性变化。

- 动物的身体骨骼特征。

- 植物的结构特征。

- 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

第五章生物的物质与能量- 物质循环:碳、氮、水等。

- 能量的转化: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营养作用。

- 生物的繁殖方式。

第六章生物与健康- 常见的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 防治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方法。

- 饮食及其相关问题。

- 物质滥用的危害。

第七章种间相互关系- 生物种间关系的分类:共生关系、捕食关系、群落性关系、竞争关系。

- 生态平衡。

- 自然保育区。

- 灭绝和生物多样性。

总结本文概述了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的各章知识点,涉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生命的奥秘、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物的物质与能量、生物与健康、种间相互关系等。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汇总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1、生物的基本特征归纳:判断某一个物体是不是生物,关键是看该物体是否具备生物的共同特征。

列举(各三种)你知道的生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生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生物归类的方法★ 3、环境中的生态因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念:环境中形响生物的和的因素。

( ___________ 因素(如: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4、你所学过的科学探究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① 提出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作出假设:亂妇适于生活在阴睛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③ 材料用具④制定计划、实施计划⑤变量分析: _______________ 是该实验的变■⑥实验结果:实验重复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第一次/只 第二次/只 第三次/只 第四次/只 第五次/只明亮 O 1 2 0 2 阴暗1098108⑦得出结论:鼠妇适于生活在阴睛的环境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生态系统(①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 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 所形成的统一鞍体。

②分类:概念: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因素:七星瓢虫捕食妨虫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狼群集体捕猎 :杂草与水稻争夺阳光 :蛔虫生活在人的小肠中⅜J O «.*■■③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影响«««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It)②组成:生物部分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促进物质循环)______________ :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部分:如 ______________”概念: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 的关系形成的链状和网状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生物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

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生物圈▲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一薄层叫做生物圈。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生物的生存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分: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捕食关系(七星瓢虫捕食蚜虫)竞争关系(杂草、水稻争阳光)合作关系(蚂蚁合作搬食物)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不断改变,生物也不断进化,适应环境。

(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蚯蚓的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在沙地上种植植物,可以防风固沙▲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

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通过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形成的长链叫做食物链。

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形成了食物网▲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① 实验的变量是光,其他的条件都应相同。

② 实验中用10只鼠妇而不是1只原因是减少实验的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可靠性。

对照实验中,对照组与实验组除了需要对照的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的条件都相同。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练习使用显微镜▲显微镜的结构;▲显微镜放大倍数是物镜倍数乘以目镜倍数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

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显微镜成倒像 物像往哪偏就往哪移 ▲ 常用的玻片标本:切片,涂片,装片植物细胞:细胞壁(支持、保护),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细胞质,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液泡(西瓜液泡细胞液中含大量糖分)。

线粒体动物细胞: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中的物质分为两大类:有机物(分子较大,一般含碳,如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分子较小,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盐、氧等)无机物。

▲ 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 ,DNA 上有遗传信息。

DNA 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人的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

▲ 分裂时,先细胞核一个分成两个,接着是细胞质,最后,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会形成细胞壁。

▲ 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

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组织;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器官;能够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系统。

人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四大类。

人体有八大系统:生殖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微细到宏大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微细到宏大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绿色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

植物的组织主要有:分生组织、机械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和输导组织。

常见的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有酵母菌,草履虫,衣藻,变形虫和眼虫。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可分为四大类: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靠孢子繁殖)●藻类植物有单细胞的,例如衣藻,有多细胞的,例如水绵。

藻类植物四大作用:释放氧、可做鱼类诱饵、可供食用、可供药用。

蕨类植物的嫩叶可供食用。

卷柏、贯众等可供药用。

满江红是一种优良的绿肥和饲料。

●人们利用苔藓植物当做监视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取水分和无机盐,能进行光合作用,它们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具有假根、茎和叶。

●野生的蕨类植物生活在森林和山野的超时环境中,具有根茎叶。

种子植物种子的萌发有种子发育而成的植物统称为种子植物。

种子裸露在外,没有果皮的植物叫做裸子植物。

通常有松类、银杏、杉类、苏铁和柏类。

种子有果皮,种子被包裹在果实里的植物叫做被子植物。

通常有杨果树稻类和花。

▲种子包括种皮和胚。

胚实际上是幼小的生命体,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

有的种子还有胚乳。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胚是活的、完整的、种子有够休眠期的。

▲胚根发育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子叶脱落,胚轴发育成连接根与茎的部分)植株的生长▲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的体积的增大。

枝条是靠顶端的芽(幼芽)发育而成的。

▲芽中也有分生组织,芽在发育时,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条。

植株的分生组织在根的最底端和茎的最顶端。

▲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氮、磷、钾是植物生长需要的无机盐。

开花与结果▲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传粉的方式:风媒,虫媒。

▲花中最重要的结构:雌蕊和雄蕊▲雌蕊包括①柱头、②花柱和③子房。

雄蕊包括⑥花丝和⑤花药。

▲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④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

雄蕊、柱头、花瓣、花柱脱落。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跟间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根毛吸收水和无机盐。

能运输叶子制造的有机物的管道叫做筛管。

▲根吸收的水分与无机盐,是沿着导管自下向上运输的。

在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有形成层。

形成层的细胞能不断分裂,形成新的木质部细胞和韧皮部细胞,使茎不断加粗。

有些植物茎中没有形成层,因而不能长粗。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外界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蒸腾作用的意义:①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②促进根吸收水分;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

蒸腾作用是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动力。

③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

▲植物体内的水分是通过叶的蒸腾作用散失的。

蒸腾作用能够带动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向上运输。

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雨。

▲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它是由一对半月形的细胞——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将其释放出氧的过程。

▲光合作用公式光能二氧化碳+水有机物 + 氧叶绿体(储存着能量)▲光合作用的实验: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

目的:做对照实验。

▲叶片见光的部分变成了蓝色,淀粉遇碘液变蓝,说明叶片见光的部分产生了有机物——淀粉。

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不可缺少的条件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都以气体的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

▲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公式有机物 + 氧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光合作用的意义:①为几乎所有生物提供了食物(有机物)的来源;②为几乎所有生物提供了氧气的来源,平衡了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③为几乎所有生物提供了能量的来源。

增产方法:①把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到0.5℅~0.6℅时,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会显著增强。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又被称为“空中肥料”。

②适当增加温度。

如利用温室生产反季节蔬菜。

③给果树剪枝增产的原因是使有机物集中运到健壮的果实中。

④合理密植。

⑤适当增加光照时间和强度。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一个地区生长的所有植物叫做这个地区的植被。

我国的植被类型主要有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我国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45公顷,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

我国与1984年和1985年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每年的3月12日定为全国的植树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