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除油液的配方和工艺条件
电镀除油剂配方

电镀除油剂配方概述电镀除油剂是一种用于去除金属表面油污和杂质的化学溶液。
它在电镀工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净化金属表面,提高电镀效果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电镀除油剂的配方、原理和应用。
配方以下是一种常见的电镀除油剂配方:•氢氧化钠:10-20g/L•碳酸氢钠:5-15g/L•磷酸二氢钾:1-5g/L•表面活性剂:0.5-2g/L这种配方可根据具体应用需求进行微调,以达到最佳效果。
原理电镀除油剂通过其成分中的碱性物质和表面活性剂发挥作用。
其主要原理如下:1.碱性物质(如氢氧化钠、碳酸氢钠)能与酸性物质(如油脂、脱脂剂)反应生成皂化物,将其溶解或乳化。
2.表面活性剂能够破坏液体表面的张力,使其更容易与油污接触并分散。
通过以上原理,电镀除油剂能够有效地去除金属表面的油污和杂质,为后续电镀工艺提供干净的基材。
应用电镀除油剂广泛应用于各种金属电镀工艺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预处理:在金属电镀之前,需要对基材进行预处理以确保表面干净。
电镀除油剂可以去除表面的油脂、氧化物和其他污染物,为后续电镀工艺做好准备。
2.脱脂:在某些情况下,金属表面可能存在大量的脱脂剂残留。
使用电镀除油剂可以将这些脱脂剂彻底去除,以保证电镀质量。
3.清洗: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金属表面可能需要进行清洗以去除附着物。
电镀除油剂可以有效地清洗金属表面,并确保无残留。
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电镀除油剂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安全操作:电镀除油剂可能对皮肤和眼睛有刺激性,使用时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2.通风环境:电镀除油剂的使用应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进行,以避免吸入有害气体。
3.浓度控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电镀除油剂的浓度以达到最佳效果。
过高或过低的浓度都可能影响去污效果。
4.温度控制:电镀除油剂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工作效果更好。
根据具体产品说明,保持适当的工作温度。
结论电镀除油剂是金属电镀工业中不可或缺的化学品。
通过配方中的碱性物质和表面活性剂,它能够有效去除金属表面的油污和杂质。
酸洗标准大全

1)除油除油配方:氢氧化钠60克/升温度70~1000C碳酸钠60克/升时间,油除净为止磷酸三钠 100克/升要求:被除油件表面水冲洗时表面无张力。
2)水洗用温热水擦洗,再用冷水洗至表面无碱液存留,达到中性为止。
3)酸洗根据零件氧化膜的厚薄而定,如果氧化膜厚就要分两步进行,即:第一步松散氧化膜,第二步去除氧化膜。
松散氧化膜的溶液:硫酸20% 温度800C 时间15~20分钟去除氧化膜溶液:硝酸20% 氢氟酸30% 温度55~650C 时间除净为止注意:配酸洗液时必须先加水后加酸,并且缓慢加入。
4)水洗将酸洗好的零件用水冲洗,洗至零件表面无酸液存留。
用PH试纸测试呈中性为止。
5)钝化钝化液配方:硝酸20% 温度500C 时间 20分钟钝化好的零件表面应为一层均匀的银白色保护膜。
6)水冲洗钝化后的零件用水冲洗至表面用PH试纸测试呈中性为止。
7)吹干洗好的零件用压缩空气吹干。
经以上酸洗、钝化好的零件表面一定要用塑料薄膜遮盖好,以免再次被污染和氧化。
1、管子经焊接后,需将焊疤、飞溅打磨干净后方能进行酸洗。
2、化学除油除油液配方:氢氧化钠60克/升温度1000C碳酸钠 60克/升磷酸三钠 80克/升时间除净为止3、热水洗将除好油的管子用热水冲洗,必要时进行擦洗。
4、冷水洗用自来水将管子内、外壁冲洗干净5、酸洗酸洗液配方:盐酸() 200克/升温度30~400C六次甲箕四胺 3克/升时间氧化皮除净为止6、水冲洗内、外壁,洗至管壁无残留酸,用PH试纸测试呈中性为止。
7、吹干用压缩空气将内、外管壁吹干8、用塑料薄膜将管子两头封好,以免管内进污物和再次氧化。
9、如是液压管,酸洗吹干后,管内需加油,用很小的压缩空气将油吹至整个内管壁,然后用塑料薄膜封头。
(注:配酸洗液时一定要先加水后加酸)第7页四、铜管的酸洗工艺1、化学除油除油液配方:氢氧化钠 60克/升温度1000C碳酸钠60克/升磷酸三钠 80克/升时间油除净为止2、热水洗将除好油的管件用热水擦洗,其表面应无张力。
碱性除油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碱性除油的主要成分和作用(1)氢氧化钠(NaOH ):它是一种强碱,皂化作用较强,但它的润湿作用和乳化作用较差,所以它不是一种好的去污剂。
氢氧化钠本身水洗性较差,对许多有色金属有腐蚀性,并使黄铜变色。
(2)碳酸钠(Na2CO3 ):它具有良好的缓冲作用,然而其水解后碱性不高,如0.5%的水溶液pH 为11.30碳酸钠本身的去垢作用也较差,水洗性也不好。
(3)磷酸三钠(Na3PO4 ·12H2O):它具有良好的缓冲作用,0.5%的水溶液的PH为11.8。
磷酸三钠具有一定的表面活性作用,它的水洗性极好,还有一种三聚磷酸钠效果更好。
(4)硅酸钠:工业上用的硅酸钠常在变更Na2O: Si02的比值基础上进行分类。
在碱性除油中常用的几种硅酸盐有原硅酸钠(Na4SiO4 ),偏硅酸钠(Na2S'03)和固体或液休的水玻璃。
当这类硅酸钠的相对碱度下降时,它们的缓蚀性能也增强,硅酸钠在很多深圳电镀厂里都有用到的。
硅酸钠本身具有较好的表面活性作用,当它与其他表面活性剂组合使用时,它是碱类中最佳的润湿剂、乳化剂和分散剂。
偏硅酸钠还广泛地应用在有色金属去油中作缓蚀剂。
(5)乳化剂:乳化剂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它的结构具有两种相矛盾的基团,一种是憎水性的,一种是亲水性的。
在除油过程中,首先是乳化剂吸附于两相(油与溶液)的界面上,憎水基团与金属表面的油产生亲和作用,而亲水基团向去油液。
在表面活性剂分子的作用下,油污与镀件表面引力减弱。
借助去油液的对流、搅拌作用,油污逐渐从金属表而脱落而成细小的球,变成乳浊液的状态。
除了溶液的成分应有适当的选择外,去油操作条件如温度、搅拌等对加速除油过程具有一定的影响。
温度和搅拌:除油一般加热到70℃一l oocc。
提高温度,可以增进碱性盐类的水解,从而提高溶液的碱度,加速一皂化反应。
但是必须注意,碱液中的水分蒸发极快,操作时一定要维持水和碱溶液的一定体积。
搅拌:搅拌溶液也可促进去油过程。
除油剂生产工艺流程

除油剂生产工艺流程除油剂生产工艺流程除油剂是一种用于去除油脂和污垢的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工业和家庭清洁用品中。
除油剂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材料准备、混合、反应、分离和包装等步骤。
首先,原材料准备是除油剂生产工艺流程的第一步。
除油剂的主要原材料包括表面活性剂、溶剂、助剂和水。
这些原材料需要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准备,并置于容器中备用。
接下来是混合步骤。
在混合过程中,将原材料逐一加入混合容器中,并使用搅拌设备将其均匀混合。
混合的时间和速度需要根据具体配方和材料特性来确定,以确保混合均匀。
混合完成后,进入反应步骤。
在反应过程中,向混合容器中加入反应剂,并控制反应温度和时间。
根据具体配方和产品要求,反应温度可以在常温下进行,也可以在高温下进行。
反应时间的长短也需要根据反应速度和反应物的性质来确定。
反应完成后,需要进行分离步骤。
在分离过程中,使用离心机或过滤装置将混合物进行分离,得到除油剂的清洁液体。
分离的目的是将除油剂中的固体颗粒和不溶物分离出来,确保产品的纯净度。
最后是包装步骤。
将除油剂的清洁液体倒入适当的容器中,并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标识和包装。
包装的方式可以是瓶装、袋装或桶装等,根据产品的用途和市场需求来选择。
除油剂生产工艺流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产品的稳定性和质量控制。
对于不同的原材料和配方,需要进行实验和测试,以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性能满足要求。
此外,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生产环境的卫生和安全,以确保产品的质量。
总的来说,除油剂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材料准备、混合、反应、分离和包装等步骤。
通过合理的配方和操作,可以生产出质量稳定、性能优良的除油剂产品。
除油剂在家庭和工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对于清洁和去污具有重要的作用。
高效环保多功能除油去污剂配制方法及应用

高效环保多功能除油去污剂配制方法及应用一、高效环保多功能除油去污剂的配制方法材料准备:1.丁酮(又名异丁酮):作为溶剂和分散剂,可以溶解油污和脏物。
2.丙酮:作为清洁剂,可以去除顽固的油渍。
3.乙醇:作为清洁剂和稀释剂,可以加速溶解油污。
4.精制水:用于稀释及清洗。
配方:1.将丁酮、丙酮和乙醇按照4:1:1的比例混合在一个容器中,搅拌均匀。
2.然后逐渐加入精制水,搅拌均匀,直到达到所需浓度。
3.每次使用前,将配制好的去污剂搅拌均匀。
二、高效环保多功能除油去污剂的应用1.家庭清洁:可以用于清洁厨房油烟机、灶台等油污严重的地方。
将少量去污剂涂抹在油污处,静置数分钟,然后用湿抹布擦拭即可。
2.工业清洁:适用于汽车维修、机械加工等工业领域,可以去除机器设备上的油污。
将去污剂喷洒在油污处,静置一段时间,然后用刷子或高压水枪清洗即可。
3.衣物清洁:可以用于去除衣物上的顽固油渍。
将去污剂涂抹在油渍处,轻轻揉搓,然后用清水洗涤。
4.地板清洁:适用于清洁厨房、车间等地面。
将去污剂稀释后,用拖把进行拖洗,然后用清水冲洗。
三、注意事项1.使用时请注意通风,避免剂量过大或长时间接触皮肤、眼睛和呼吸道。
2.配制不当会导致溶剂挥发过快或剂量过大,可能引起火灾或爆炸,请妥善保存和使用。
3.使用前请做好防护措施,如戴手套、护目镜等。
4.此去污剂仅供外部使用,请勿内服。
综上所述,高效环保多功能除油去污剂是一种能够有效去除各种油污和脏物的清洁产品。
通过正确配制和应用,可以在家庭和工业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问题,以免造成人身伤害或环境污染。
除油液配制工艺

除油液配制工艺
一. 特性
1.1浓度高(外观表现:粘度高),洗涤效果好,一洗就干净,降低使用成本1.2水洗性好:工件除油后,清洗容易,节约成本.
1.3产品PH值为中性:在酸.碱环境下均可使用.
1.4在与酸复配使用中除油能力强,除油速度快,不腐蚀工件基体,酸
雾抑制性好
1.5有很强的去污能力,有很强的乳化、增溶、剥离、脱脂能力,水洗
性佳
1.6能适合各种加工工艺:. 碱(碱性).电解、滚筒除油及超声波除腊等1.7环保.安全:
环保:水解性好,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安全:对人体皮肤即长久接触也不会产生副作用.
二.碱性除油液配比
三.使用方法
3.1 在除油槽内按配比配制好后,搅拌均匀后待用;
3.2 使用前用试纸测试PH值:10~15左右。
如果达不到要求,可适当加或减配比,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四.调整维护
除油液使用一定时间后,当除油效果下降时,可加入除油剂,保证PH值在10~15范围内。
高效环保多功能除油去污剂配制方法及应用

高效环保多功能除油去污剂配制方法及应用原料配比(质量份)表1除油剂表2高效浓缩工洗粉制备方法本品采用一般方法均匀混合而成,使用时视油污情况和清洗对象用水稀释成不同浓度的溶液。
原料配伍本品各组分质量份配比范围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2~10、纯碱0~30、油酸三乙醇胺0.2~6、烧碱0~10、壬基酚聚氧乙烯醚0.2~2、水玻璃3~1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2~2、元明粉0~10、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0.2~2、磷酸三钠0~30、烷基多苷0.2~2、三聚磷酸钠0~15、葡萄糖酰胺0.2~2、乙二胺四乙酸0~2、羧甲基纤维素0~2。
在上述除油去污剂中,有两大类物质:一类是多种表面活性剂,另一类是多种助洗剂。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油酸三乙醇胺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多苷、葡萄糖酰胺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这些表面活性剂是本品中一种高效环保多功能除油去污剂的主要活性部分,具有显著的乳化、分散力,良好的溶解与润湿性,并且是多种不同成分、不同的组分复配,因而产生了良好的协同增效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了本品的综合除油去污能力。
纯碱和/或烧碱、水玻璃、元明粉、乙二胺四乙酸和/或磷酸三钠、三聚磷酸钠和/或羧甲基纤维素都是助洗剂。
本品优选的油酸三乙醇胺,因为它对油脂有特殊的乳化能力,特别是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复配,协同增效效果更加明显。
本品还优选了除矿物油能力较强的椰子油脂肪酸三乙醇胺,从而提高了除矿物油的能力。
本品还优选了烷基多苷、葡萄糖酰胺等基于可再生植物原料第四代表面活性剂,一方面是从生态安全性方面考虑,同时也由于它们有一系列的优异性能,并有很好的复配性。
如烷基多苷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时,会产生协同增效作用。
实验证明:50℃,活性物浓度0.1%、水硬度16时,烷基多苷以不同比例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复配后,对涂有牛油的盘子的去污力,以洗盘数的多少来表征复配物的去污力,洗盘数越多去污力越好。
常温除油剂的配方与原料选择

除油剂的配制1,油脂的种类油脂可分为两大类,矿物油和动/植物油。
矿物油主要有烷烃类物质构成。
而动/植物油主要由各种硬脂酸构成,其中植物油为不饱和酸,动物油则为饱和酸构成。
2,油脂的去除动植物油由于其主体成分是各种硬脂酸,在碱(如氢氧化钠)的条件下,不溶性的脂肪酸会发生皂化反应,生成可溶性的脂肪酸钠。
因此对于动植物油的清洗相对较容易,只需要碱和热水就能完成除油。
矿物油主要是性质稳定的烷烃类物质,不会与碱发生反应,只能依靠表面活性剂的乳化作用方可实现除油的效果。
3,除油剂的组成根据油脂的种类和性质,除油剂包含两种主体成分,表面活性剂和碱类助洗剂。
碱类物质:碱类助洗剂常用的为氢氧化钠、五水偏硅酸钠和纯碱,碱性依次减弱。
氢氧化钠作为碱剂,价格最为便宜,废水较难处理,有时因为碱性偏强导致清洗物体受到损伤;偏硅酸钠是碱性仅次于氢氧化钠的物质,pH值缓冲于12.5左右,并具有一定的净洗性能,广泛的用于各种除油清洗剂中。
纯碱的碱性较弱,一般用于对碱敏感的除油工艺。
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是除油剂的最核心成分,早期的除油剂是以乳化剂的乳化作用为主,但是随着表面活性剂价格的上升以及环保的要求,越来越要求降低表面活性剂的使用量,实现工作液的小浴比以及提高除油的速率,单靠乳化性能已经无法满足上述条件,对除油剂的分散性能和抗二次沉积性能亦有较高的要求。
适合除油的表面活性剂一般为非离子类型的产品,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系列、烷基酚聚氧乙烯醚(TX、NP)系列等。
非离子产品普遍价位较高,为了降低除油剂成本,阴离子的产品也会出现在除油剂的配方中,特别是同时具有非离子性质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磺酸钠(FMES)在阴离子产品中具有较高的除油性能。
4常温除油表面活性剂的除油效果与温度成正比,温度越高,除油效果越好,低温条件下的除油,往往需要提高表面活性剂的使用量或延长除油的时间。
5表面活性剂的选择表1列举了常见表面活性剂的浊点、HLB值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除油液的配方和工艺条件:
1、配方:氢氧化钠30-50G/L,工业洗涤剂0.5-1ML/L,水70-125G。
2、工艺条件:温度:50-60℃时间:
3、除油后用清水冲洗。
4、化学除氧化膜:进行酸洗处理以中和制件表面残留的碱液,并除去其自然氧化膜,使之露出制件的铝及铝合金基体,对于含硅铝合金制作,必须用混合溶液进行酸洗,以除去其表面的暗色硅浮灰。
酸洗液的配方:
浓硝液
温度:室温时间:
除去含硅铝合金制件表面氧化膜和硅浮灰的酸洗液配方:
浓硝酸3体积;浓氢氟酸1体积。
温度:室温时间:
铝及铝合金制件经化学酸洗后,必须立即用流动温水和冷水清洗,以除去残酸,然后浸入水中,以备化学抛光。
5、化学抛光:
化学抛光是利用铝和铝合金制作在酸性或碱性电解质溶液中的选择性自溶解作用,来整平抛光制年表面,以降低其表面粗糙度、PH的化学加工方法。
这种抛光方法具有设备简单、不用电源,不受制件外型尺寸限制,抛兴速度高和加工成本低等优点。
铝及铝合金的纯度对化学抛光的质量具有很大的影响,它的纯度愈高,抛光质量愈好,反之就愈差。
化学抛光就是采用简要的粘性液膜理论进行的。
抛光液配方和工艺条件:
配方一:(重量份
浓磷酸75%;浓硫酸8.8%;浓硝酸8.8%;尿素3.1%;硫酸胺4.4%;硫酸铜0.02%。
温度:100-200℃时间:
配方二:(重量份
浓磷酸85%;浓硝酸5%;冰乙酸10%。
温度:90-105℃时间:
抛光液的配制方法:
1、先把磷酸、硫酸和硝酸按照一定的(%)重量,逐渐依次倒入抛光槽内,小心拦匀。
2、再按配方的成分,分别用水溶解一定(%)重量的冰乙酸、尿素、硫酸胺、硫酸铜加入槽内拌匀。
3、然后,在搅拌状态下,逐渐调节上述抛光液至各配方所需的温度范围,即可进行化学抛光。
三、化学抛光工艺条件的影响:
1、温度影响:温度应控制在90-115℃之间,其中最佳温度为105℃。
2、抛光时间的影响:抛光时间与抛光温度成反比,温度低延长抛光时间,温度高缩抛光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