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招聘特殊教育专业考试资料整理

合集下载

安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全书笔记以及重点(同名40353)

安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全书笔记以及重点(同名40353)

安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全书笔记以及重点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教育与教育学1:中外教育名言①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②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说文解字》③教育是发展健全的个性——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教育是“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的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裴斯泰洛齐.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德国思想家康德2:教育的概念①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是教育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与其他一切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②广义教育:泛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③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实施影响,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和过程3.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及相互关系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①教育者②受教育者③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4.教育起源的学说观点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观点:教育起源归于本能.不足: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里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观点: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不足:否认了人是有意识的。

劳动起源论:马克思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学校教育的产生. 原始社会有学校教育的萌芽,作为独立的社会实践部门的学校教育是在奴隶社会出现的. 我国经考证的最早学校在殷朝。

未经考证夏朝就有学校成为“痒序”。

周朝的乡学分为:塾痒序校. 教育系统的产生,是制度化教育形成的前提. 最早设立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职业是——商代. 欧洲封建社会教育内容: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术)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学校产生需要具备的条件①社会劳动必须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同时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开始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门从事学习的学生②具有相当数量的经验积累,为学校教育提供特定的教育内容③文字等记载和传递文化的工具达到了一定水平奴隶社会教育的出现的条件表现:①经济上,由于铁质工具的使用,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②政治上,在体脑分工的基础上,社会出现了阶级和国家③文化上,人们积累了大量的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原始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①教育的非独立性②教育的原始性③教育的平等性和普及型古代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的特点①教育从社会生活特别是生产劳动中分离出,学校轻视体力劳动轻视生产经验的传授②学校教育为奴隶主和地主阶级所垄断,具有阶级性等级性。

2021年安徽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

2021年安徽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

2021年安徽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A)。

A.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B.教师资格、职务、任命制度C.教师资格、职务、登记制度D.教师资格、职务、注册制度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让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的,由公安机关对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予以训诫,责令其(C)。

A.择期改正B.限期改正C.立即改正D.延期改正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寒暑假带薪休假属于(A)。

A.教师享有的权利B.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学科C.即是教师享有的权利也是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D.既不是教师享有的权利,也不是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4、《安徽省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试行)》规定学校选用的专题教育读本,必须(B)。

A.经国家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B.经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C.经市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D.经县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5、我国现代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全面地阐述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著作是(C)。

A.李大钊的《劳动教育问题》B.陈独秀的《新教育的精神》C.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D.恽代英的《学术与救国》6、彰显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等技术特点,体现开放、共享、交互、协作等特征的教育发展趋势是(D)。

A.教育全民化B.教育国际化C.教育终身化D.教育信息化7、教师在对教育重大而深远意义理解基础上产生的从事教育事业的抱负和追求,属于(D)。

A.教师职业纪律B.教师职业态度C.教师职业良心D.教师职业理想8、“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属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C)。

A.爱岗敬业B.教书育承C.关爱学生D.为人师表9、丽丽的书法作品被学校悬挂在展览墙上,引来不少同学观看和称赞,于是琪琪也想练好书法,作品能被学校展览。

特殊教育教师招聘刷题

特殊教育教师招聘刷题

特殊教育教师招聘刷题一、填空1.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教育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子系统。

这个子系统中包括三种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

2.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了倡导和深化全民教育,在西班牙召开了“世界特殊需要大会”,发布了《萨拉曼卡宣言》和《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

3.特殊教育对象鉴定必须遵循下列三项原则:(1)公正性、(2)科学性、(3)全面性。

4.特殊教育学是研究特殊教育现象、特殊教育问题和特殊教育规律的科学,目的是深化人们对特殊教育的认识,更新人们的教育观念,并为特殊教育的发展和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5.综合性、应用性是特殊教育学的基本特征。

6.1760年,法国神父莱佩在巴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聋校,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所真正的特殊教育机构。

7正常化思潮下的融合运动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洲通常被称为回归主流运动,而在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则被称为一体化运动。

8.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表现为不平衡性、顺序性、阶段性、互补性和差异性。

9.特殊教育文化的基本特点是:人文关怀、博爱奉献、自强不息。

10.1927年10月,建立的南京市立盲哑学校,是近代中国第一所由政府创办的公立特殊教育学校。

11.全民教育就是指教育对象的全民化,其宗旨是教育必须向所有人开放。

12.1952年,黄乃在旧盲字字母符型的基础上加以综合、调整,提出以注音字母为基础,采用分词方法拼写普通话的《新盲字方案》,1953年的到推广,从而统一了全国盲字方案,并沿用至今。

13.残疾人教育,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重点的方针,保障义务教育,着重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开展学前教育,逐步发展高级中等以上教育。

14.1948年12月1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第217A(Ⅲ)号决议并颁发《世界人权宣言》。

15.1992年10月举行了自联合国成立以来首次关于残疾人问题的特别全会,并通过决议,确定每年12月3日为“国际残疾人日”。

16.2006年12月13日,第61届联合国大会以协商一致地方式通过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残疾人权利公约》。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必背简答题汇总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必背简答题汇总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必背简答题汇总教育学部分(19年下)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古代教育的特征(记忆技巧:街道专刻象)阶级性等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二、近代教育的表现和变化(记忆技巧:公义世法)1.公历教育兴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三、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记忆技巧:全民多现身)1.全民化2.民主化3.多样化4.现代化5.终身化四、教育一次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许慎(宋)在《说文解字》上对教育做了逐字解释。

五、教育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六、教育只存在于人类社会中,(学习在动物和人身上都有)。

七、朱熹爱神话;本能生利西;心房源美梦;凯米爱劳动。

八、中国奴隶爱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西欧中世纪有教会七艺和骑士七技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记忆技巧:容发组够龟速;内人解手龟速)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变革二、教育的经济动能(记忆技巧:牢记科;唠嗑技巧)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3.教育是创造和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三、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4.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记忆技巧:两圈一亩地一内容)四、【2016年小学简答】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影响(口诀:人鱼公主)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但不起决定性作用。

五、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记忆技巧:慕容芳)六、【2018年中学简答】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1.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3.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4.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记忆技巧:宣传融创)七、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人口的数量和增长是制约教育事业的规模、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2.人口的质量影响教育的质量3.人口的结构影响教育的发展4.人口流动对教育的影响(记忆技巧:数质结流)八、教育对人口再生产的作用(记忆技巧:数质结流)1.控制人口的数量2.提高人口的质量3.改善人口结构,调整人才构成与流动九、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记忆技巧:影响教育三要素;观内数制剂)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4.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十、【2017年中学简答】教育的科技功能(记忆技巧:载体科研;开工再制)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动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和利用第三章教育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一、遗传对人的发展的作用1.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2.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体差异的原因之一;3.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4.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2017年安徽教师招考特殊教育专业考试大纲

2017年安徽教师招考特殊教育专业考试大纲

2017年安徽教师招考特殊教育专业考试大纲xx年安徽教师招考特殊教育专业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为全省统一组织的公开性选拔考试,是落实“省考.县管.校用”教师管理体制的基础工作。

其目的是吸引有志于从事基础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到中小学任教,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工作,把好教师“入口关”。

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笔试结果将作为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依据,同时纳入考试总成绩。

招聘考试从教师相应岗位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招聘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一)考试目标主要考查考生的特殊教育专业素养.面向特殊儿童的教学能力,即考生对特殊教育专业知识.特殊儿童教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要求1.熟悉特殊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和有关特殊教育的政策.法规。

2.掌握特殊儿童的认知特点,熟悉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法,具有一定的教学实践和教研能力。

3.具有从事特殊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教育教学技能,能运用特殊教育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三.考试内容范围(一)特殊教育专业知识1.特殊教育概述(1)特殊教育与特殊儿童的界定。

(2)特殊教育的意义。

(3)特殊教育的对象及分类。

(4)特殊儿童的教育安置。

2.特殊教育的发展历史及趋势(1)国外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2)国内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3)世界特殊教育的发展特点与趋势。

3.特殊教育的基本原则(1)早期教育原则。

(2)补偿教育原则。

(3)个别化教育原则。

(4)系统教育原则。

4. 三类特殊儿童(听障.视障.智障)的定义及分类标准。

5.三类特殊儿童(听障.视障.智障)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特征。

6.三类特殊儿童(听障.视障.智障)的教育原则。

7.自闭症(孤独症)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征。

安徽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精选题(附答案)

安徽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精选题(附答案)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2、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从宏观⾓度看,教育活动由教育主体、教育⽬标、教育内容、教育⼿段、教育环境、教育途径六个要素构成;从微观⾓度看,教育活动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段四个要素构成。

(1)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教"的主体。

主要体现在:教育者是社会⽂化和价值取向的传播者;是科学知识和社会⽂明的传播者;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对教育活动的展开起领导作⽤;是学⽣学习发展的指导者;是⼀个具有⾃我提⾼能⼒的学习者。

(2)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学"的主体。

其主体性体现在:受教育者是学校存在的主体;是学校职能部门及其管理的中⼼;是学校和教师评价的主体;是教育任务完成的主体。

此外,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还体现在,受教育者的⾝⼼发展特点制约着教师的教,受教育者的独⽴性、选择性、需要性、创造性和他们个⼈的兴趣、爱好、主观能动性等这些主体性特征也制约着教师的教学活动。

(3)教育内容是师⽣共同认识的客体。

教育内容是基于⼀定社会的⽣产⼒和科学⽂化技术发展⽔平之上,学校向学⽣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为的总和,教育内容在学校中的具体表现形式是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先,教育内容是联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中介。

其次,的教育内容是⽬的性与对象性的统⼀。

教育内容内在地包括教育⽬标。

因为教育⽬标是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也是衡量教育活动效果的标准,是教育内容传授的出发点和归宿。

(4)教育⼿段是教育活动的基本条件教育⼿段是指教育者将教育内容作⽤于受教育者所借助的各种形式与条件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段、精神⼿段等。

物质⼿段主要是进⾏教育时所需要的⼀切物质条件,可分为教育的活动场所与设施、教育媒体及教育辅助⼿段三⼤类。

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招聘特殊教育专业考试资料整理

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招聘特殊教育专业考试资料整理

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招聘特殊教育专业考试资料整理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招聘特殊教育专业考试资料整理一、特殊教育专业知识1.特殊教育概述(1)特殊教育与特殊儿童的界定。

特殊儿童:是指与正常儿童在各方面有显者差异的各类儿童。

这这差异可表现为智力,感官、情绪,肢体,行为或言语等方面,既电括发展上低于正常的儿童,也包括高于正常发展的儿童以及有轻微违法犯罪的儿童。

特殊教育:是根据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教育需要,采用一般或者特殊的教学方法或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受教育者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拥有良好的品德,提高适应能力的一种教育。

特殊教育学:研究特珠教育现象和内在规律的科学学抖基础:普通教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

特殊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和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发展特殊儿童的体力、智力与人格。

(2)特殊教育的意义。

外在意义:发展特殊教育:①能更好的体现教育平等的权利②能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③能使残疾儿童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④能更好的对儿童因材施教⑤有利于提高效育的整体水平内在意义:①对特殊儿童内在生命价值的确认②对特殊儿童生命价值的发现③对特殊儿童生命潜能的发掘④对特殊儿童生命力量的发挥(3)特殊教育的对象及分类。

对象:有特殊需求的儿童,简称特殊儿童(0~18岁),韦氏智力量表正常值为70-130之间。

分类:A:残疾儿童①感官残疾儿童(视觉障碍儿童、听觉障碍儿童、聋盲双残儿童)②肢体残疾儿童③语言残疾儿童④病弱与多重障碍儿童⑤智力障碍儿童B:问题儿童①学习障碍儿童(简称学困)②社会行为障碍儿童③情绪障碍儿童④自闭症儿童⑤孤儿和寄样儿童C:超常儿童(智力130以上)1990年底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护法》,将残疾人分为:①视力残疾②听力残疾③言语残疾④智力残疾⑤肢体残疾⑥精神残疾⑦多重残疾⑧其他残疾(4)特殊儿童的教育安置。

早期教育(学龄前)①培训家长或巡回教师在家中辅导训练②普通幼儿园开设特殊幼儿班。

特殊教育学校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特殊教育学校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招聘考试试题专业知识一、填空(每空1分共8分)1、《义务教育法》规定特殊教育的安置方式有(特殊教育学校)、(随班就读)和(资源教室)等形式。

2、根据视力损伤程度和视野大小,视力残疾一般可分为盲与低视力两大类。

3、《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第三章第9条明确规定:"国家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

4、我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1912年在江苏南通创办南通盲哑师范传习所。

5、测量声强大小的单位是分贝。

二、单项选择题。

(每题1分,共5分)1、为了让智能障碍学生学习能有效的迁移,因此课程设计上强调 ( )。

A、弹性B、发展性C、具体性D、功能性2、在中国最早明确提出办特殊学校的人是 ( ) 。

A、光绪皇帝B、洪仁玕C、孙中山D、张謇3、对于重度的学习障碍儿童,在资源班排课应实施哪一种方式较适当( )。

A、抽离式B、外加式C、加速式D、充实式4、三角形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 ( ) 。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5. 北京举办的2008年残奥会是第( )届残奥会。

A、29B、14C、13D、15三、简答(4'×4=16分)1、智力落后儿童教育的教学原则有哪些?一、个别化原则二、激发兴趣原则三、充分练习原则四、学以致用原则五、补偿缺陷原则1、实施特殊教育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有:①、早期教育原则。

即及早的发现问题给儿童以适当的教育和训练,保护残余感官能力,抓住关键期;②、补偿教育原则;即根据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用健全的器官来代替缺损组织的器官功能;③、个别教育原则;即根据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制定个别的教育教学方案和和多采取个别教育、个别训练、个别辅导的方法。

④、系统教育原则,即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几方面,从教育预防、教育训练、劳动就业这几个环节来统筹安排特殊教育,巩固特殊教育的成果,使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相结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2、唐氏综合症儿童的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招聘特殊教育专业考试资料整理一、特殊教育专业知识1.特殊教育概述(1)特殊教育与特殊儿童的界定。

特殊儿童:是指与正常儿童在各方面有显者差异的各类儿童。

这这差异可表现为智力,感官、情绪,肢体,行为或言语等方面,既电括发展上低于正常的儿童,也包括高于正常发展的儿童以及有轻微违法犯罪的儿童。

特殊教育:是根据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教育需要,采用一般或者特殊的教学方法或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受教育者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拥有良好的品德,提高适应能力的一种教育。

特殊教育学:研究特珠教育现象和内在规律的科学学抖基础:普通教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

特殊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和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发展特殊儿童的体力、智力与人格。

(2)特殊教育的意义。

外在意义:发展特殊教育:①能更好的体现教育平等的权利②能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③能使残疾儿童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④能更好的对儿童因材施教⑤有利于提高效育的整体水平内在意义:①对特殊儿童内在生命价值的确认②对特殊儿童生命价值的发现③对特殊儿童生命潜能的发掘④对特殊儿童生命力量的发挥(3)特殊教育的对象及分类。

对象:有特殊需求的儿童,简称特殊儿童(0~18岁),韦氏智力量表正常值为70-130之间。

分类:A:残疾儿童①感官残疾儿童(视觉障碍儿童、听觉障碍儿童、聋盲双残儿童)②肢体残疾儿童③语言残疾儿童④病弱与多重障碍儿童⑤智力障碍儿童B:问题儿童①学习障碍儿童(简称学困)②社会行为障碍儿童③情绪障碍儿童④自闭症儿童⑤孤儿和寄样儿童C:超常儿童(智力130以上)1990年底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护法》,将残疾人分为:①视力残疾②听力残疾③言语残疾④智力残疾⑤肢体残疾⑥精神残疾⑦多重残疾⑧其他残疾(4)特殊儿童的教育安置。

早期教育(学龄前)①培训家长或巡回教师在家中辅导训练②普通幼儿园开设特殊幼儿班③特殊教育学校开设特殊幼儿班④康复机构⑤专门的特殊儿童幼儿园、基础教育(学校教育)①普校开设资源教室接受辅导②普校特殊班中学习③特殊教育学校④专门为残疾儿童开设的职业学校学习残疾青年的高等就教育①专门的高等特殊教育院校②普通高校适合的专业就读③电大、夜大、自学考试特殊儿童早期教育模式:家庭教育模式训练中心模式综合训练模式医疗康复模式特殊儿童学校教育模式:资源教育模式(在普校就读,利于课余时间补救)特殊教育班模式(在普校开设特殊教育班)特殊教育学校模式(专门的学校)一体化、全纳教育和随班就读模式送教上门模式2.特殊教育的发展历史及趋势(1)国外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法国狄德罗是第一位提出对盲进行教育法国的霍维(或译为胡威)创办第一所盲校布莱尔是点字盲文创造者国外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西欧特殊教育的兴起(特殊教育起源于欧洲)1760年法国人列斯尔莱配在巴黎创办了第一所聋校1784年法国人霍维(或译为胡威)在巴黎建立了第一所盲校法国伊塔德(或译为伊诺德)系统讨论智力障碍问题,专著《关于一个野人的教育》,1801年巴黎出版。

特殊教育起源于欧洲,原因是:①当时欧洲生产力水平领先;②文艺复兴以后,人道主义(2)北美特殊教育的发展工业革命,人口迁徙,美国、加拿大创办了特殊教育学校,建立了关于特殊教育的法律法规(2)国内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旧中国兴起发展缓慢1887年中国第一所聋哑学校(山东登州的启喑学馆),现叫烟台市聋哑学校中国北京最早建立的现代特殊教育学校:瞽叟通文馆,又叫启明瞽目院,是1874年威廉姆思建立的1915年长沙刘先骥创办了湖南导盲学校,是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特殊学校。

1927年创办的南京市聋哑学校是我国近代第一所公立特殊教育学校,是教育部特设的一所聋哑学校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了南通盲哑学校,由中国人创办的最早的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及特殊学校之一。

2)新中国特殊教育的发展1988年,《关于发展特殊教育的若干意见》1994年,《残疾人教育条例》是我国第一部有关残疾人教育的专项行政法规。

(3)世界特殊教育的发展特点与趋势。

①特殊教育观念的变化②特殊教育范围的变化③政府的直接干预和特殊教育立法④特殊教育的一体化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一体化(反标签运动、残疾人权利运动、回归主流运动)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的一体化医疗养护、教育训练、劳动就业一体化⑤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残疾人提供了帮助⑥国际合作日益加强(4)我国早期特殊教育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特殊学校出现晚,大多由外国人创办,发展速度慢,规模小,发展趋势:①重视生态学模式②重视早期教育③重视个别化教育和转衔服务④以融合教育为主⑤多学科团队合作⑥加强政府的管理职能3.特殊教育的基本原则(2018年考试真题简答题)(1)早期教育原则(早诊断、早教育、早干预、早训练)。

(2)补偿教育原则(用健全器官的功能代替受损器官的功能)。

(3)个别化教育原则(针对性的教育,因材施教)。

(4)系统教育原则(学校、家庭、社会)。

4.特殊教育的过程教育预防、教育诊断、教育训练(核心)、教育培训5. 三类特殊儿童(听障、视障、智障)的定义及分类标准。

(1)视觉障碍儿童定义: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视力障碍和视野缩小,难以做到一般人所能从事的工作、学习和其他活动。

视觉障碍儿童医学分类:盲:一级盲:无光感≤最佳矫正视力<0.02,或视野半径<5度二级盲:0.02≤最佳矫正视力<0.05,或5≤视野半径<10度低视力:一级:0.05~0.1二级:0.1~0.3视觉障碍儿童教育分类:是否有残余视力,以较好的眼视力为准。

(2)听觉障碍儿童定义: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听力丧失或听力减退,以致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的声音,从而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残余。

分类标准:以听力损伤部位来分:传播性听觉障碍(外耳、中耳损伤)感音性听觉障碍(耳蜗内、内耳或听神经病变)混合性听觉障碍以听力损失程度(db)来分:聋:一级:二级:71db~90db重听:一级:56~70db二级:41~55db41~55db26~400~26(正常)以听力损失年龄来分:学语前聋、学语后聋遗传性聋非遗传性聋器质性聋功能性聋先天性聋后天性聋听力补偿:助听器、人工中耳、人工耳蜗、辅助听觉设备(3)智力障碍儿童定义:人的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显示适应行为障碍分类:轻度:四级 50~69 能生活自理,承担家务等,能与人交往,辨物等中度三级 35~49 生活能部分自理,初步卫生和安全常识,阅读计算差能与人交往重度二级 20~34 经过训练也差,仍由他人照料,不与人交往极重度一级 20以下终生生活他人照料6. 耳朵结构图及各部分的功能(2018年考试简答题,作为平行知识点,复习时顺便了解眼睛的结构)耳廓(收集空气中的声波)——>外耳道(声音进入中耳)——>鼓膜(产生振动)——>鼓室内听小骨(把振动的声音放大)——>耳蜗(通过耳蜗把声音传到听神经)——>听神经(把声音传给大脑)——>大脑(产生听觉)7.三类特殊儿童(听障、视障、智障)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特征。

(1)视觉障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及其特征1)认知特征:感知觉特征:听觉灵敏、触觉灵敏,形状知觉、空间知觉困难。

注意与记忆特征:有意注意、听觉注意,注意分配较强,稳定性较高,视觉表象缺乏,工作记忆与正常儿童相似,短时记忆、长时记忆较强,机械记忆较强,听力记忆较强,触觉记忆为主。

学习能力:智力并不一定比正常儿童低,在概念形成方面苦难较大,学业成绩低于正常儿童。

想象:①想象发展受限②以听觉表象、触觉表象为主要材料③带有个人意愿和情感色彩④通过再造想象获取间接的知识⑤具有无意想象(梦)语言发展:语言方面与明眼儿童无差异,发音不准,口吃,颤音等现象,语言与实物容易脱节,说话姿势、体态等方面出现异样(盲态)思维:①难以形成清晰正确的概念②分类归纳能力,概括与抽象能力较差③推理能力发展不平衡④思维较敏捷2)情绪特征与社会适应情绪:焦虑和挫折感意志:独立性不强,果断性差,坚定性不足,自制力较差社会适应困难:社会认知不足,独立生活能力较差,体态语言发展缓慢,社会交往能力偏低,交往态度存在偏差。

缺陷补偿的途径:①通过听觉、触觉补偿②最大限度地利用残余视力(2)听觉障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及其特征1)认知特征:感知觉特征:知觉信息加工不完整、视觉的优势地位、缺陷补偿(视觉、触觉、运动觉)注意特点:注意范围狭窄、转移能力差、分配比较差、稳定性差;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稳定性差发展缓慢记忆特点: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的发展、形象记忆优于词语记忆思维特点:思维内容具体,多以形象内容作为对象,依赖感知的特点,生活情景或物体功用来分类2)语言发展特点:发音不清、发音不好、音节受到限制,词汇量少、不能分辨同音异议词,语法差。

3)智力发展特点:智力发展、学习能力存在潜能,需要采取各种方法培养和训练。

学业情况:阅读方面较差,数学成绩较好。

4)情绪与个性发展特点:a:情绪的发展:冲动性情绪逐渐减少,稳定性情绪逐渐提高高级的社会情感逐步发展(道德感、理智感、美感)b:个性性格特征脾气倔强,好冲动(自我中心,缺乏自我控制,易受人暗示)好动,好奇,不成熟。

c:社会性发展伙伴范围狭窄社会交往欠缺,社会常识缺乏(3)智力障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及其特征1)认知特征:感知觉特点:感受性慢,范围狭窄,知觉常恒性不及正常儿童,辨别能力低,视觉听觉分辨加工速度慢注意特点:易分散,注意范围狭窄,可接受的信息量少,注意力的分配与转移不及正常儿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发展缓慢,稳定性差,新奇的刺激,较强的注意对比度。

记忆特点:缺乏明确目的,识记速度缓慢,记忆容量小,保持不牢固,再现不精确,记忆组织能力差;记忆监控能力差,难以评价自己的记忆状态,难以正确估计和判断自己的记忆程度。

语言特点:言语贫乏不正确,句子结构不完善,词汇量少,构音障碍(替代、扭曲、省略),声音障碍。

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特点:社会适应能力水平低、社会适应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发展不平衡,社会适应能力个体间差异大。

思维特点: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缺乏分析概括能力,总额、抽象的思维刻板,缺乏目的性和灵活性,思维缺乏独立性和批判性;概念发展水平低,数概念获得困难。

2)情绪、行为与人格特征情绪问题有:抑郁、害怕、易怒行为问题有:社会性问题(幼稚行为)、注意力问题、攻击行为、强迫与怪异行为轻度特有的行为问题:离家出走、偷东西、戏弄他人、破坏公物、玩火、多疑。

中重度特有的行为问题:自我刺激行为(舔手、大叫、摇摆等),自我伤害(撞墙、咬手等),侵犯或破坏行为(打人、吐口水、推人等),爆发性行为(又叫又跳、冲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