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农业发展历程共50页
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实践

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人口数量与质量之间的矛盾
目前中国人口已超过13亿其中农业人口9亿多大量的剩余劳动 力需要安排这是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一个重大实际问 题。同时中国的农业建设需要大批专门人才和素质较高的农民 而中国的现实情况与之很不适应。据统计全国每万名农业人口 只有6名农业技术员每666.67㎡耕地不到两名平均每个乡0.6名。 目前中国农村文盲占1/4具有初高中文化的仅有15。农业从业人 员素质偏低。中国占人口23%的文盲半文盲有92%在农村很难想 象农业现代化能建立在这样的文化基础之上。农民文化素质低 下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阻碍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一是不能充分利用 现有科技成果二是没有创新精神妨碍进一步吸纳新科技三是急 功近利目光短浅对土地及其他自然资源的利用是掠夺性破坏性 的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四是缺乏现代经营意识不利于农业 的产业化发展。
中国农业现代化
改革开放前的农业现代化建设
我国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就把实现农业现代化作为我党执政的一项重要 任务而明确提了出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农民进行土地改 革,对农村土地实行公有制,在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下, 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随着农业 社会主义改造全面完成,中国开始了全面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时也开 始进入“以苏联为戒鉴”,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历 史时期。这一时期,由于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强调农业机械化建设和水利设 施建设,当时的农业现代化建设主要以这两方面建设为重点,全国掀起了一 股脱离国情和农业生产规律的,为实现农业机械化而奋斗的热潮。上世纪六 十年代初,在经历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挫折之后,我党对农业现代 化提出要实行“四化” ,即机械化,化肥化,水利化和电气化。但是,由于农 业现代化发展思路与党的政治路线上的“左”的错误搅和在一起,使我国农村 所有制关系带上了超越阶段的倾向,不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实际,结果事 与愿违,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仅没有加快,反而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 性,使农业效益低下,农村发展缓慢。
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

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近代中国农业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开始的太平天国运动,这也是中国近代化运动的象征之一。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在中国农村地区长期进行,农业作为经济和社会的基础对于这次革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随着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和对中国的不平等条约签订,中国的农业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由于外国商品的进口和国际市场的影响,中国农产品流通面临了严重的问题。
此外,清政府内部的腐败和贪污也使得农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包括对农业的改革。
国民政府成立后,五四运动对于农业发展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国民政府在1927年发布了《关于治理农业经济、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农民利益的决议》,这个决议包括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农业科技和农产品流通,提高农民收入等。
这些措施对于中国农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开始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首先建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促使农业社会化。
1950年代,中央市场价格改革试点成功,奠定了农产品市场化的基础。
1960年代,中国农村普及了高产高效多作物经济的丰产高峰,取得了大丰收。
1970年代初期,全国农民合作化成功完成,标志着中国农业的集体化生产和规模化生产阶段的到来。
1980年代后期和1990年代初期,中国农民逐渐摆脱了贫困和困难,政府推出了“两个基本”的方针,即建立基本农田和建立农业基础设施,加强农业发展的基础建设。
此外,中国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也加速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全国性推广了精细化农业、现代化种植和动物养殖技术和旱作稻,提高了粮食生产效益和农业经济水平。
当前,中国农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电商行业为农产品的销售打开了新的渠道。
新技术的应用也让农业的生产和管理更加高效和可持续。
政府也加大了对于农村和农业的扶持政策,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农业发展水平。
近代农业发展历史

近代农业发展历史近代农业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工业革命时期。
在这个时期,农业生产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变革,从而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工业革命的影响对农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由于工业革命的兴起,农业所需的机械设备、化肥和农药等农业技术得到了革命性的改进。
例如,发明了蒸汽机和拖拉机等机械设备,使得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同时,化学工业的发展也使得农业得以从化学肥料和农药中受益。
这些技术和设备的引入,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也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农业生产技术方面,农业革命的影响也是显著的。
农业革命是指从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欧洲农民开始采用新的农业方法和技术的一系列变革。
这些变革包括旋转耕作、肥料使用、饲养改进等。
旋转耕作的引入使得农民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肥料的使用则使得土壤肥沃度得以改善,从而增加了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饲养改进则使得牲畜能够提供更多的动力和肉食,满足人们对于食物的需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生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例如,从20世纪中叶开始,农业遗传学的发展使得农作物的品种改良成为可能。
通过选择性育种和基因改造等技术手段,农作物的抗病性、产量和品质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同时,现代农业也逐渐引入了自动化和信息技术,如精准农业和智能农业等,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近代农业发展历史中,农业的产业化也是一个重要的趋势。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劳动力的流失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竞争力,许多国家开始推行农业产业化政策。
农业产业化通过整合农业资源、规模化经营和市场化运作等手段,促进了农业的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
例如,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的兴起,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和农业产业的集中化。
近代农业发展历史中还出现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农业的产业化和现代化带来了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了土壤污染和水源污染等环境问题。
[我国农业30年发展历程]中国农业发展历程
![[我国农业30年发展历程]中国农业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072fc9f4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dd.png)
[我国农业 30 年发展历程]中国农业发展历程2009 年,我们经受住了延伸全世界的粮食危机、能源危机和金融风波的考验,公民经济仍旧保持安稳较快的发展势头。
中国列车之因此能在这样困难的环境中安稳行驶,与坚固的农业基础是分不开的。
农业对公民经济的支撑素来没有像今日这样牢固,亿万农民的心情素来没有像今日这样愉快,乡村社会发展素来没有像今日这样和睦。
我国农业乡村发展步入历史最好期间农业政策的深刻改革,不停激发农业生产力的提升,主要农产品实现由长久欠缺到供求总量大概均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米袋子满,菜篮子丰,农产品市场目不暇接,此刻,老百姓亲身感觉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
从农业部传来喜报:今年粮食总产有望超出 1998 年的历史最高水平,实现改革开放以来初次连续五年增产。
这是举世瞩目的巨变。
30 年前,城里人的食品还得凭票供应,很多生产粮食的人吃不饱肚子。
是小岗村农民的 18 个指印,启迪更多地域的农民进行“包产到户”的探究。
“交够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一亩地能多打几十斤呢 ! ”山西省寿阳县佰僧庄村农民李正华历历在目。
农民焕发了活力,土地焕发了青春。
数据显示, 1978 年~ 1984 年,全国农业总产值均匀每年保持了 7.7%的增添速度,此中约有一半来自家庭联产承包制改革带来的劳动生产率的提升。
中央支持了农民的开创精神。
从1982~ 1986 年,中央连续发出5个对于乡村发展的一号文件,确定了乡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解放和发展了乡村生产力。
包产到户打破了农业生产的“大锅饭”,使得农业发展超出了长久欠缺阶段。
历史的车轮驶入 21 世纪,中国经济连续快速增添势头不减,但是农业发展却堕入困境。
粮食栽种面积减少,粮食产量连续走低,农民增收迟缓。
党的十六大明确了兼备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拟订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目标。
党中央连续下发指导农业和乡村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拥有里程碑和划时代意义的支农惠农政策:―― 全面撤消农业税、牧业税、农业特产税和屠宰税,结束了2600 多年农民种地纳税的历史,逐渐成立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稳固的反哺农业的投入体制;――开直补农民种粮之先河,逐渐推行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买补助等制度:―― 松开粮食购销市场和价钱,农业市场化改革迈出重点步伐。
中国近现代农业发展历程PPT精选文档

2.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 的内容 孙中山所主张的解决中国土地问题的方针。民生主义的 纲领之一。 主张用征收地价税和土地增价归公的办法,消除地主从 地租及地价增涨中获得暴利的可能性。 所拟办法是:私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国家按价征税, 以后涨高的地价归公,同时保留由国家照呈报地价收买 的权利,以防地主少报地价。 1924年改组中国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进一步提 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希 望实现“耕者有其田”。
16
3.土地革命(1927-1937年)
国共十年对峙期间,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 革命和经济建设,把农业生产放在第一位,开展互助 合作,兴修水利,开垦荒地,
1931年春,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 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即“依靠贫农、雇农,联 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 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 制”。土地革命使广大贫雇家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 分到土地,生活上得到保证。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他 们积极参军参战,农业生产得到了发展。
义改造,个体农业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经济。
21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5月5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 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大会正式通过 了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的倡议而提出的“鼓足干 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 路线及其基本点。
1958年8月,北戴河会议上通过了在农村建立 人民公社的决议,认为这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 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和逐步向共产主义过 渡的最好的组织形式。
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 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
22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我国农业30年发展历程

我国农业30年发展历程作者:来源:《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2010年第03期2009年,我们经受住了蔓延全球的粮食危机、能源危机和金融风波的考验,国民经济仍然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
中国列车之所以能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平稳行驶,与坚实的农业基础是分不开的。
农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稳固,亿万农民的心情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舒畅,农村社会发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和谐。
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步入历史最好时期农业政策的深刻变革,不断激发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主要农产品实现由长期短缺到供求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米袋子满,菜篮子丰,农产品市场琳琅满目,如今,老百姓切身感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
从农业部传来喜讯:今年粮食总产有望超过1998年的历史最高水平,实现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连续五年增产。
这是举世瞩目的巨变。
30年前,城里人的食品还得凭票供应,许多生产粮食的人吃不饱肚子。
是小岗村农民的18个指印,启发更多地区的农民进行“包产到户”的探索。
“交够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一亩地能多打几十斤呢!”山西省寿阳县佰僧庄村农民李正华记忆犹新。
农民焕发了活力,土地焕发了青春。
数据显示,1978年~1984年,全国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保持了7.7%的增长速度,其中约有一半来自家庭联产承包制改革带来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中央支持了农民的首创精神。
从1982~1986年,中央连续发出5个关于农村发展的一号文件,确立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
包产到户打破了农业生产的“大锅饭”,使得农业发展越过了长期短缺阶段。
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势头不减,然而农业发展却陷入窘境。
粮食种植面积减少,粮食产量持续走低,农民增收缓慢。
党的十六大明确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制定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方针。
党中央连续下发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和划时代意义的支农惠农政策:——全面取消农业税、牧业税、农业特产税和屠宰税,结束了2600多年农民种地纳税的历史,逐步建立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稳定的反哺农业的投入机制;——开直补农民种粮之先河,逐步实行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制度:——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和价格,农业市场化改革迈出关键步伐。
中国近现代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及启示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ENLIGHTENMENT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作者: 徐晓鹏
作者机构: 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出版物刊名: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9-12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4期
主题词: 农业现代化;小农模式;现代农业技术;工业化
摘要:研究发现我国农业现代化滞后于社会的发展,而且自始至终是小农模式基础上的农业现代化。
无论从思想层面还是从实践层面上来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互促互进的思想都只是停留在理念层次上,实际并未得到有效地运用,这也是我国"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源。
在此基础上,指出只有充分发挥政府的扶持作用,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才能改变农民的附属地位,让农民真正成为农村发展的主体。
中国近现代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及启示

和谐社会 , 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具有重要 的现实
意义 。
1 相对于社会发展 的滞后性
传统社会是指进入近代社会 以前 的一段历史
时期 , 一般指明清 时期u ] 。从第 一次鸦 片战争到
1 0
河 南工业 大 学学报 ( 社会 科学 版 )
第 1 0卷
向现代农业 的转变 , 成为 我 国政府 的奋 斗 目标 。
互 相促 进则 是我 国农业 发展 的必 备 条件 , 该 思 想
中 国在 现代 化 的发 展道 路上 也经 历 了一 系列 的挫
收稿 日期 : 2 0 1 4—1 0—1 4
考虑政治力量在其中发挥 的推动作用。
2 政 治力量 的推 动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 , 在 国内外政治环境 的影 响之
下, 我 国政 府在 对 自身 实 际状 况 进 行 考 虑 的基 础
我 国政府始终 都在强调农业现代化的作用 ,
并 致力 于农 业 现代 化 建设 , 希望 通 过农 业 现 代 化 建 设最 终 实现 四个 现代 化 的发展 目标 。因为农 业
折, 其 中, 最为严重的破坏来 自于反理性、 反现代
化 的“ 文化大革命 ” 运动。改革开放 以后 , 我国走 上 了“ 四个现代化” 的发展道路, 并最终融人了全 球化的发展浪潮。然而 , 明朝 以后 , 在农业现代化 方面, 我国农业资本几乎没有明显的改进 , 同这些 资本形式相联结的技术绝大多数也是停滞 的, 只
第l 0卷 第 4期
2 0 1 4年 1 2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