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D影碟机
VCD影碟机基础知识

2. VCD盘片中信号的组织形式 CD光盘上直接记录PCM信号,由பைடு நூலகம்盘片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可能有灰 尘和划伤或光盘本身存在缺陷,使得在重放时误码率升高。因此在记录 信号时,需要纠错和交叉交织技术,即组织左右各12个样本,加上纠错 校验位、同步码、控制码构成一个完整的音频数据帧。CD数据一帧共 588个通道位,这588位数码信号大致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24位同步信 号(同步码),14位(1字节)控制和显示信息(控制码),两者之间有
1. 数字化的作用 不论是在唱机中还是在磁带录音机中,放音都要用电机来使唱片或 磁带作等速旋转和走带,以便读取上面记录的信号,重放信号的质 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唱针和唱片或磁头和磁带的相对速度,如果电 机旋转速度不够稳定,重放信号就会产生失真。失真使声音混浊不 清、抖动,影响听音效果。虽然模拟技术采用了一些简单的手段对 这种情况加以改善,把这种失真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但并没有解决 根本问题。要想获得更高水准的音频信号,实现家庭影院的视听效 果,只有通过数字技术得以实现即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因 此将模拟信号数字化是电子技术发展的必然过程。
从盘片的剖面看,盘片分为三层。一层为透明衬底,一般多由聚氯乙烯(PVC)、丙烯基
(PMMA)或聚碳酸酯(PC)等构成,其中聚碳酸酯作为制造VCD和CD盘片的材料具有耐热、 耐湿及良好的成型性能;中间层为反射层,用金属薄膜铝采用蒸镀方法形成;反射层上面是保 护层,一般由硬树脂制成;保护层上面为商标层。光盘重量在14g~33g之间。
VCD视盘机是继LD影碟机和CD激光唱机之后开发出的一种新型光盘 机,它是一种数字式音频、视频信号的播放设备。 VCD视盘机的机芯、激光头及其伺服电路、数字信号处理电路与CD唱 机相同,只是在CD机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套MPEG解码电路和视频D/A 变换与编码电路。因此,VCD视盘机即可播放CD光盘以及VCD光盘。 对于VCD视盘机播放出来的图像质量,其水平清晰度为250线,相当 于家用录像机(VHS)重放图像质量水平。实际上,因为VCD视盘机 采用了激光束读取信息方式,光盘与激光头无磨损,不会因使用时间 长使图像质量变差,因此VCD视盘机的图像质量优于家用录像机。
第1章VCDDVD机概述

于一体的音像产品。
VCD/DVD机技术
1.1 VCD/DVD机的特点
1.1.2 DVD机的技术特点
DVD最初是指英文Digital Video Disc的缩写,即数字视频 光盘,以区别于VCD。但由于DVD光盘的应用不仅仅局 限于存放电视节目,它也可以用来存储其他类型的数据; 因此,DVD实际应是Digital Versatile Disc的缩写,意思是 指数字多用途光盘。对于一般人们而言,通常所称的DVD 是指DVD光盘或DVD机。
光盘存储容量 播放时间/min 信号形式
约650 MB 约74 数字音频信号
约650 MB 约74 数字音、视频信号
图像压缩标准
图像清晰度/线 兼容性
无
无 无
MPEG-1数据压缩
约250 CD/VCD
MPEG-2数据压缩
约500 CD/VCD/SVCD/DVD
VCD/DVD机技术
1.2 VCD/DVD机的光盘结构
结构和学习VCD/DVD机的工作原理奠定基础。
VCD/DVD机技术
第1章 VCD/DVD机概述
1.1 VCD/DVD机的特点
1.1.1 VCD机的技术特点 VCD是英文Video Compact Disc的缩写,其含义为视频光 盘。VCD机从1993年开始问世,它是集Video(视频)技术、 CD(Compact Disc:数字音频激光唱机)技术及计算机技术
VCD/DVD机技术
1.3 DVD机的使用、操作与选购
DVD机的基本按键与所对应的功能选择如表
按键符号 键 1~10 键,+10 键 键 键 键 键 OPEN/CLOSE 键 NEXT 键 PREV 键 播放 直接播放 暂停 快速向后搜索 快速向前搜索 选择下一个曲目或轨迹 选择上一个曲目或轨迹 停止播放 取出 DVD 光盘 功能选择
1.3 VCD影碟机的结构

VCD是英文“Video Compact Disc”的缩写,其意为视频 光盘,它是在CD机的基础上采用了MPEG-1压缩编码技术,是利 用激光束读取光碟信息的音像设备. 国内市场上流行的VCD种类较多,按其配制的机芯分为飞利 浦数码机芯单碟机,飞利浦多碟机;索尼机芯单碟机,索尼多碟机; 按其采用的解码芯处片以分为CL48X系列机,CL680机和 ZS32XX系列机,DTI系列机,按装碟方式分为:单碟机,三碟机和五 碟机. VCD机主要由碟片驱动机芯和电路的大部分组成,机芯部分 由机械部分和机芯电路部分组成,机械部分主要包括:物镜机 构、托盘进出机构、光盘装卸机构、夹持器、光盘进给机构、 光盘旋转机构。机芯电路部分主要由光电信号处理器,数字信号 处理器,伺服控制电路 其中电路部分主要包括:系统控制电路及MPEG解码电路,
VCD影碟机不读盘故障检修

VCD影碟机不读盘故障检修一、故障特点VCD影碟机不能读盘的故障概率较高,而且涉及的范围较广,特别是机心电路更是首当其冲,一般包括激光头组件(激光信号拾取系统的俗称)、RF放大电路、聚焦检测、循迹伺服,伺服驱动以及数字信号处理等电路,有的还涉及到微处理器(CPU)。
从故障现象来分析,“不读盘”最终显示“NODISC”,主轴(碟片)不能旋转,造成无图像无声音。
然而故障的情形有所不同,比如,有的开机时能读盘而显示数码(曲目),一段时间后便自动停机;有的碟片送入几秒钟即显示“NODISC”;有的有时能正常播放,有时则不能读盘;有的错误读盘显示“碟片划伤”(完好碟片的情况下);有的不能读盘而伴有其他响声;有的不能读盘而显蓝屏幕等等。
而且有的为渐变性故障(即由使用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化的故障,例如前一段时间出现有时加热机器或开机一段时间后能读盘,以后便无法播放),有的为突变性故障(在使用中突然发生故障),还有的为并发性故障(指几种故障同时存在,有时一种故障往往隐盖着另一种或几种故障)等等。
二、检修方法1激光头是VCD影碟机的关键部件,也是机器中较脆弱的部件,实践表明有50%的故障出自于激光头。
它的故障大致可分为:衰老或烧坏故障、光路故障、机械故障;按性质划分又可分为自然性故障和人为性故障。
大量事实证明衰老故障是由于长期使用坏碟与脏碟引起的。
因为激光头在读取受损的碟面信号时,因经常读不到信号(相当于扫描到暗线或暗点),必然使激光二极管自动功率控制电路以增强激光发射量来调节,久而久之会使激光二极管加速老化,我们从坏碟、脏碟播放时机内发出强烈“啪啪”声可窥其端倪。
这种衰老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自然性故障(亦为渐变性),如果用户盲目调校激光管发射功率微调电阻,将发射量加大,虽能一时解决“不读盘”故障,势必加速激光二极管的老化,致使其损坏。
当然,有的激光二极管质量有问题也会出现早期性损坏。
光路故障是指灰尘、油烟造成激光头内镜面及物镜透光率或反射率大大降低,以致激光头内光电二极管读不到由碟面反射的检测信号,便误认为无光碟而停机。
视频播放机VCD

单,但是要求有很高的电路
特性,而后者电路相对简单,
但光路比前者复杂。下面主 要介绍三光束激光头,如图1 -17所示。
图1-17 激光头结构原理
1.1 VCD影碟机的基本结构
• 光电探测器采用了4个光敏二 极管,排列方式如图1-18所示。 当激光聚焦正好和凹坑重合时, A、B、C、D这4个光敏二极 管收到的信号大小是相同的, 当光盘偏离、偏远、偏近时, 都将会导致4个光敏二极管收 到的信号出现误差,控制系统 根据这些误差实现聚焦伺服和 进给伺服。
1.3 VCD影碟机的电路部分
图1-22 VCD开关电源原理图
1.3 VCD影碟机的电路部分
• 2.控制电路 • VCD影碟机是在控制电路的指挥下工作的。控制电路是以微处理
器为核心的自动控制电路,它在工作时接收人工操作指令(包括 遥控指令),然后对VCD • VCD机工作时,先要装光盘。操作装卸光盘键,信息送入微处理 器后,微处理器则输出驱动信号送到装载电动机驱动电路上,使 电动机旋转,将光盘托架送出机仓,并进行光盘识别。当控制器 认为有光盘时,控制器根据程序分别输出各种控制信号,使VCD 机进入播放状态,首先微处理器驱动进给电动机,使激光头向光 盘的内圆初始位置移动,同时输出激光二极管供电指令,使伺服 电路中的激光二极管自动功率控制电路启动为激光二极管供电, 接着微处理器输出聚焦搜索指令,使聚焦伺服电路输出三角波电 流驱动聚焦镜头上下移动搜索光盘。搜索到光盘后开始读取光盘 信息,在光盘信息纹的起始处录有光盘的目录信号,读取到目录 信号以后将目录信息送回微处理器,微处理器输出目录信号并显 示在多功能显示屏上。同时将字符信号送到视频信号中去,显示 在电视机的屏幕上,或将光盘的规格内容显示出来,VCD机便进 入了播放准备状态。
VCD与DVD的区别

首先它们在结构上不同,它们所用的光头不一样,读碟方式不同。
第二两种都放VCD,可能看起来区别不大,但是DVD盘只能用DVD机来放,它在画面和音效上与VCD播放的效果差距很大。
如果你经常看DVD,你恐怕就不能看VCD了,就好象你刚开始看录像带,换成看VCD以后的感觉。
第三DVD机比VCD机的兼容性好。
DVD除了VCD能兼容的格式外,它还能看DVD影片。
建议如果还没买的话,还是买DVD 吧。
1、从名称上看VCD、CVD、SVCD、DVD有何不同?答:VCD是VIDEO COMPACT DISK的缩写,意即视频光碟;CV D是英文CHINA VIDEO DISK的缩写,意即中国人自己的数字光碟;SVCD是英文SUPER VIDEO COMPACT DISK的缩写,简称S VCD,意思是超级VCD;DVD是DIGITAL VIDEO DISK的缩写,意即数码视频光碟。
因此VCD、CVD、SVCD、DVD整机对应的中文名称应该都是数字视盘机或数码光碟机。
2、四者性能上有什么主要差别?答:首先,四者执行的标准不同。
VCD采用的是MPEG-1解码技术标准,清晰度在250线左右,仅相当于普通录像机的水平;CVD采用目前最先进的数字影音压缩技术标准MPEG-2,如使用2/3D1格式,可使画面的清晰度达到350线,这一清晰度已经是我国目前家庭用小屏幕电视机的清晰度的极限;SVCD与CVD采用的标准相同,清晰度也达到了350线,但一些相关的技术不同;DVD采用的是MPEG-2的技术标准,清晰度已达到500线。
其次,从音频效果看,DVD可提供2个立体声声道和1个5+1杜比AC-3环绕立体声声道,可提供高质量的环绕立体声;VCD是1路立体声输出,唱卡拉OK时两个声道可分别存储原唱和纯伴音两路信号。
CVD的音频信号采用独立4声道录制,其声音可以有4个独立声道或2路立体声。
SVCD也可以提供2路立体声和4路单声道。
除此之外DVD、SVCD、CVD 还增加了多种语言的字幕等功能。
第一章 VCD

dvd-9 12
dvd-10 12 dvd-18 12
单面 双层
双面 单层 双面 双层
8.5 gb
9.4 gb
大约4小时视 频
大约4.5小时 视频
厘米
厘米
17gb 超过8小时视 频
画面比例
学院标准(Academy Standard
《吸血鬼》(1931)
学院标准(Academy Standard)
第一章 VCD/DVD机概述
激光视盘机的种类与特点
激光影碟机:采用激光束读取光盘上所记录 的信息的影音设备。
问题 :为什么是激光,激光有何特点?
激光英文名是 Laser,即 Light Amplification by the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的 缩写。激光的英文全名已完全表达了制造激光的主 要过程。 激光透过受激輻射产生,有以下三大特性 ﹕ 1. 激光是单色的,只会产生一种波长的光。這与普通 的光不同,例如阳光和灯光都是由多种波长的光合 成的,接近白光。 2. 激光是相干的,所有光子都有相同的相,相同的偏 振,它們叠加起來便产生很大的強度。而在日常生 活中所见的光,它们的相和偏振是随机的,相对於 激光,这些光就弱得多了。 3. 激光的光束很狹窄,並且十分集中,所以有很強的 威力。相反,灯光分散向各個方向传播,所以強度 很低。
子通道R~W:一般音频光盘没有使用,用“0”填 充。在CD-Text光盘中,用来记录演唱组,歌曲名, 作者等信息。这些附加信息,不能在CD播放机读 出,但可以在电脑中读出。
1.2.2 DVD光盘结构与数据标准 格式
1 DVD光盘结构
与VCD光盘相比
信道尺寸不同 光盘结构不同
vcd影碟机工作原理

vcd影碟机工作原理
VCD(Video CD)影碟机的工作原理如下:
1. 读取光驱:首先,用户将VCD光盘插入影碟机中。
影碟机
的光驱通过激光束读取光盘上的数据。
2. 解码数据:读取的数据是经过压缩编码的视频和音频数据,因此需要对数据进行解码。
影碟机内部的解码器将视频和音频数据解码成原始图像和声音信号。
3. 处理信号:解码后的视频信号由处理器进行一系列的加工处理,以提升画质。
包括调整亮度、对比度、颜色饱和度等参数。
4. 输出图像:处理后的视频信号通过连接到电视或显示器的视频输出接口进行输出。
用户可以看到清晰的图像。
5. 输出声音:解码后的音频信号通过连接到音响系统的音频输出接口进行输出。
用户可以听到清晰的声音。
6. 控制播放:影碟机配备了各种控制按钮和遥控器,用户可以通过这些设备来控制播放。
例如,开始、暂停、快进、快退等。
7. 光头寻道:为了能够快速定位光盘上的特定数据,影碟机的光驱内配备了一个光头。
光头通过反射激光束来感应光盘的表面,并根据反射光的变化来寻找特定的数据轨道。
总结:VCD影碟机的工作原理包括光驱读取光盘、解码数据、处理和输出图像与声音、控制播放以及光头寻道等步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一页
返回
5. 2MPEG-1编码原理
MPEG-1 (ISO/IEC11172)标准,它定义了压缩的音频和视频数据比特 流,数据传输率为1. 5 Mb/s,适用于CD-ROM和VCD。
5. 2. 1帧图像编码原理
1.图像分割 活动的电视图像是由一幅一幅的静止画面组成的,相邻两幅画面在内
容上有很多相同的部分,当它们快速、连续变化时,就变成活动的图像 了。电视图像根据制式不同,其变换的频率不同。NTSC制电视信号每 秒传输30幅画面(帧),PAL制和SECAM制都是每秒传输25幅画面。 为了对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必须对每帧图像进行分割。在数字激光 视盘系统中,一帧图像的分割方法如图5-1所示,具体分割步骤如下。 (1)将一帧图像横向切成若干条(PAL制式:18条;NTSC制式:15条),每一 条称为一片。
第5章 VCD影碟机
1 5. 1 VCD影碟机的概述 2 5. 2 MPEG-1编码原理 3 5. 3 MPEG-1解码原理 4 5. 4 VCD光盘的结构与数据格式 5 5. 5 错误的产生与纠错技术
下一页 返回
第5章 VCD影碟机
6 5. 6 EFM调制与激光刻录原理 7 5. 7 机芯结构与芯片组 83 5. 8 激光头及数码伺服电路工作原理 9 5. 9 数字信号处理与控制电路工作原理 10 5. 10 常用MPEG-1解码芯片简介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
第5章 VCD影碟机
11 5概述
音频信号采用CD技术实现了数字化,将模拟记录改为数字记录,使 音频信号传输在信噪比、保真度、抖晃率等指标上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使CD光盘成为高质量音乐记录媒体。如何实现视频信号的数字化是继 音频信号数字化后影视技术的主要课题。由于视频信号与音频信号差异 太大,单纯依靠CD技术已无法完成。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8年设 立活动图像专家组MPEG ( 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其任务 是研制视频压缩、音频压缩及各种压缩数据流的复合和同步方面的国际 标准。在1992年,经过多方努力,活动图像专家组正式发布MPEG -1标 准。该标准是一种全活动图像的压缩标准,一也是VCD ( Video CD)技 术的核心。1993年3月日本索尼公司和荷兰飞利浦公司推出了基于该压 缩标准的卡拉OK - CD。日本JVC等公司使卡拉OK - CD进一步实用化, 将其改称为VCD1. 0版本。同年8月飞利浦、JVC、索尼、松下等四家公 司一致同意在卡拉OK - CD的规格基础上加以发展,加入视频索引新功 能,制定了VCD标准,称为VCD1. 1版本。1994年8月索尼和松下等公 司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PBC ( Play Back Control)播放控制即
下一页 返回
5. 1VCD影碟机的概述
交互式功能和高精度静止图像两种功能,增加了菜单和九画面浏览功能, 从菜单中可随意调出静止画面或动画画面,还能快速调出和检索,称为 VCD2. 0版本。1997年在VCD2. 0版本的基础上,增加了交互动画功能, 推出VCD3. 0版本。
VCD是全部采用数字化技术的激光视盘系统,它不仅包含有一对数字 立体声音频信号,还包括一路全活动的数字图像信号。虽然VCD系统的 图像清晰度不及原来的LD ( LaserVision Disc)系统(LD光盘直径达12 in,两面都可以记录信息,采用模拟处理方式记录音频和视频信号),但 它实现了从模拟到数字的一次飞跃,而且通过压缩技术将长达74 min的 数字化活动图像和伴音信号刻录在一张直径只有12 cm的VCD盘上。
由于VCD盘比LD要便宜得多,且与CD兼容,因此VCD一经问世,便 迅速进入千家万户。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5. 1VCD影碟机的概述
1993年7月,MPEG发布了适用于高清晰度的图像和环绕立体声的 MPEG -2标准。1998年9月29日我国国家信息产业部颁布“超级VCD” 新标准,超级VCD采用MPEG -2技术,视频部分采用MPEG -2,达到了 LD的图像质量,同时提供高质量的环绕立体声。
I帧图像的数据压缩率比较小,编码信息量最大。 (2) P帧图像:采用预测编码和运动补偿技术,以它前面的I帧图像作为
参考画面,对其中如背景等重复的信息不予传输,只传输与它前面I帧图 像的差值图像信息,该差值信息可以看成是图像的变化(运动)部分。P帧 是在I帧的基础上获得的,P帧的前面如果不是I帧而是P帧,一也可以由 前面的P帧获得预测误差。同时,当前的P帧又可作为后续P帧或下面将 要介绍的B帧的参考帧,因此P帧的错误具有扩散性。一旦出现错误, 则其错误要传递到下一个I帧为止。
下一页 返回
5. 2MPEG-1编码原理
(2)每一片再纵向切成22块(PAL制式和NTSC制式),称之为宏块,一 也称之为大块。
(3)将每个宏块分为3层,一层为亮度Y信号,另两层分别为红色色差 信号CR和蓝色色差信号CB。
(4)入的视觉要求亮度清晰度比色度清晰度更高,所以将宏块的亮度部 分又细分成4个像块。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5. 2MPEG-1编码原理
只有少许差异,背景差异更小,整帧图像换新的相邻帧是几乎没有的。 MPEG-1标准把要传输的帧图像划分为三种不同类型,即帧内图像(I帧)、 前向预测图像(P帧)、双向预测图像(B帧)。
(1) I帧图像:它为独立的,是场景更换后的第一帧画面,是产生后续其 他画面的基础,不需要其他的图像作参考进行编码,采用全帧编码,用 静止图像压缩的方法进行处理。
(5)最后再将每个像块细分为64个(8 x8)像素小块。 2.帧间压缩原理 帧间压缩技术是将不同时间的各帧图像加以比较,对其中的信息冗余
进行舍弃,从而使图像数据得到压缩。这种帧间数据压缩是针对不同时 间的信息冗余,又称时域冗余压缩。 我们知道,在彩色电视中,为了保证图像的连续感,避免跳动和闪烁 现象,每秒传输25一30帧图像,相邻帧间的变化是很小的,背景和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