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概念合成对英语复合名词语义构建的作用

合集下载

概念转喻和ICM在名名复合词创建中的作用

概念转喻和ICM在名名复合词创建中的作用
N( 修饰 词 )
转喻 转喻
N( :凸显成分 )
复合词类型
向心 离心
转喻 转喻 ( 整体 )
转喻
离心 离心 向心或离心
转喻 ( N 之 间的关系 ) N和 :
[ 收稿日期】00 1— 1 2 1—2 2
[ 基金项 目】 浙江省外文学会专题研究重 点项 目( 编号 :WZ 2 1 07 。 Z D 0 10 ) 【 作者简介】 施叶丽( 9 7 , , 1 6 一)女 浙江 舟山人 , 副教授 , 硕士 。
者为基础的复合词。那么 , 喻创建的名名复合词是如何在概念转喻和 IM 的作用下 自成体系的呢? 由转 C 基于转喻创建的名名复合词主要有五种 : 。 N 为转喻 、 , N 同为转喻、复合词整体为转喻 和 N N或 : N和 : 和 N 之间的关系为转喻。如表 1 所示 :
表 1基于转喻的五种名名复合词
概念转喻和 I M 在名名复合词创建中的作用 C
施 叶 丽
( 浙江海洋学院 外国语学院, 浙江 舟山 36 0 10 0)
[ 摘要培 名( 。 N) N和 : 复合词的构建是高度活跃的语言现象。 概念转喻作为认知过程中最为基本的一部分, 在复合词
的创 建中起到 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由概念转喻激活 的向心名名复合词 , 语义更为清 晰、 形象 , 由概念 转喻激活的离 而 心名 名复合词往往 具有语 义不透 明的特征 , 被认为是不可分析 的或没有 特定 的构词模式 。具有 自成一体 的规则性 、 C 系统性 和可分析性 。以转喻为基 础的名名复合词大
第2 卷 期 8 第2
浙 江 海 洋 学 院 学 报 (人 文 科 学 版 )
HU NI I S S I NC ) MA T E C E E

概念整合理论视阈下英语复合名词意义的建构

概念整合理论视阈下英语复合名词意义的建构

概念整合理论视阈下英语复合名词意义的建构发表时间:2011-11-15T10:15:24.780Z 来源:《高教探索》2011年5期作者:许丽芹周艳[导读] 概念整合理论是心理空间理论的新发展,可以揭示自然语言意义建构的认知过程。

许丽芹周艳摘要:概念整合理论是心理空间理论的新发展,可以揭示自然语言意义建构的认知过程。

复合名词之所以会产生新的意义,是因为在环境信息和背景知识的共同影响下,它所构成的两个输入心理空间经过投射形成了一个具有层创结构的整合空间。

本文试图运用概念整合理论的认知策略,结合具体实例,研究概念整合网络的四个子网络(简单网络、镜像网络、单域网络和双域网络)中的英语复合名词意义的建构,以证明概念整合理论对英语复合名词意义建构的强大的阐释功能。

关键词:概念整合理论;认知;英语复合名词;意义的建构;整合网络收稿日期:2011-05-25作者简介:许丽芹(1966.5—),女,江西金溪人。

南昌航空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文学与跨文化交际学;周艳(1982.2—),女,江西永新人,南昌航空大学外国语学院2009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

(江西南昌/330063)1、引言复合名词(compound noun) 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由词素按一定的规律和顺序组合构成并表示名词概念的词汇结构[1]。

复合名词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多种多样,其表层形式不一定是概念结构的直接反映,其词义也不能简单地通过组成词素的语义来理解,所以词义的分析和提取问题较难掌握。

Fauconniers[2](182)提出语言是概念整合的结果,概念整合理论为探究人们如何建构意义开辟了新视野。

英语复合名词正是整合了组合词汇中原有的词素语义义项,以此实现复合词的语义建构。

过去对英语复合名词的研究多从其结构和形式的角度出发,从认知角度对其语义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不多见,并且忽略了语言使用者的认知因素在意义建构过程中的作用。

概念隐喻和/或概念转喻在英汉N+N复合中的作用

概念隐喻和/或概念转喻在英汉N+N复合中的作用
试图从句法角度把复合名词深层的语义关系以规则形式表示 出来, 但都无法穷尽所有的类型和规则 【 1 ] 。认知 语言学的兴起使 N N复合名词的研究成果斐然 , + 刘正光教授 [ 国外较有代表性 的四种理论作了介绍和评 2 1 对 析: upy M rh 的图式修改理论 s e a m d ct nt o )G g ̄ Soe 等人的关系竞争理论( e o pti c m — oi ao er , an& hbn h i f i h y t m et n hc io a n ltn o ia ter) si si mogr ai si nmnl o , ne k 等人 的二 元处 理理 论 ( a poes er)C s l e o n y Wi w h d l rcs t o , otl C s l u y h e o和 otl eo&
K a e的限制理论 。 ece en B n zs Cet eC m o n i nl h一 书 中提 出了新 的观点 , 认为所 有 N+ ra v o p udn i E gi i gn s 他 N复
合词 的创建都 可 以界定 为概念 隐喻 和成 概念转 喻 N N的复合 。 +
N N复合词 在英汉 语言 中非 常普遍 , + 国内外 的学者对 这一语 言现 象 也做 了很多 的研究 。从 语义 学角度
研究的有: 描写语言学派( 代表人物有 Jse e,a hr ahn ,dm ,o n g试图将所有的 N N复合名 epr n t eM cad a s w i ) s H c , A D n + 词的所属范畴和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分类并描述出来 ; 生成语言学派( 代表人物有 Le,aeLvSl r) es ur i e i B , , kk e
世界及其抽象概念的基础。语言是人类基于身体经验 的认知结果 , 其创造与使用更离不开人体器官 翻 。这些 人体部位成了人们描摹其他物体的参照物 。除了人体外 ,还有人们生活中熟悉的动植物也起到了同样的作 用, 如英语的 cll e pp y oe早恋 , a v 或 u p v( fo l 雏恋 )s g a y 子聚会) e a y女子 聚会 ) , a r t pt , npt ( h t 。其修饰成分的 汉语意思分别是 : 小牛 、 小狗 、 雄性动物、 母鸡。另外 , 如汉语的鸭舌 帽、 斑马线、 鸡冠花、 猫耳洞、 植物人 、 蜗牛 邮件 等 。

浅析英语复合词的认知语义构建

浅析英语复合词的认知语义构建

浅析英语复合词的认知语义构建英语复合词的认知语义构建是英语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和复杂的研究问题,它的研究旨在了解复合词在表达意义时的变异性,从而推导出它们所展现的语义构建过程。

本文通过深入探讨英语复合词的认知语义构建,来分析其在意义表示方面的多样性、完整性和有用性。

首先,关于英语复合词的认知语义构建概念的研究表明,它是一种有意义的构建过程,从而使语义更加准确和细致。

它构建的复合词的意义是由其成分(现有的语义片段)的传承和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某种关系来构造的。

本文将介绍这些构建过程中涉及的几个基本问题,包括:复合词中有多少元素?元素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吗?复合词中有哪些类型的元素?他们如何作为复合词的元素?其次,英语复合词的认知语义构建的中心理论,即概念连接理论,假设复合词的构建是一种有意义的行为,可以丰富和扩展人们的意义系统。

它是通过产生和接受概念链接,即为原有概念内涵添加新的理解,来构成复合词的意义的。

本文将详细描述概念连接理论的主要原则,包括:概念连接的分类、传承特性和联合效应,及其在构建复合词意义时的应用。

此外,本文将探讨英语复合词的泛用性,它不仅可以表达固有意义,也可以用来表达更加抽象的意义,而且具有比单词更强的表达能力。

除此之外,英语复合词的多变性和灵活性也是它的一个重要特点,复合词可以在一定的上下文环境中发挥不同的作用,构建出不同的意义。

最后,本文将探究英语复合词意义的差异性和变异性,通过分析它们表达的各种意义,可以更好地理解相关语义结构的多样性,从而把握复合词丰富多彩的特性。

本文将介绍语义系统理论,它是一种分析复合词意义结构的框架,它可以实现语义信息的传输和表达,并用来分析复合词意义的变化和差异。

本文研究英语复合词的认知语义构建,总结了其形成的原因、构建的过程、具有的特性以及表达的差异性和变异性。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复合词的形成和结构,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的英语复合词研究

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的英语复合词研究

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的英语复合词研究【摘要】在我们看来,英语中的复合词,形势很简单,但是它的意义建构是复杂的,并不是词义的简单的“物理叠加”,而是复杂的心智相整合的过程。

又因为心智整合的过程中有“文化框架”插入,所以英语的复合词通过整合所得到的“浮现意义”与他的字面意义差别很大。

感念理论于1994年由著名语言学家提出,这一理论很好地阐明了心智整合过程的本质。

本文将以概念整合理论为视角,尝试展现英语的复合词“非常规”意义建构的动态过程。

【关键词】概念整合理论;英语复合词;非常规;意义建构0.引言复合词的形式很简单,如“blue helmet”,但它的语义并不简单。

吴为善指出,由复合构词法构成的词义往往是不透明的。

我们能知道“甘”和“苦”的意思,但我们不一定能知道“甘苦”的意思。

“甘苦”作为一个整体,意义并不能完全靠组成成分推导出来[1]271。

“blue helmet”经过简单的意义相加,不难得出这一意义——“蓝色的头盔”。

但是,《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七版)》给出的解释是:“blue helmet”常被用来指“联合国维和人员”不是“蓝色头盔”。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传统的额“意义组合”不能非常好地诠释出复合词的“非常规”意义建构。

张祝祥通过原形理论,隐喻和转喻理论对“black”和“white”相关的具有“非常规”意义的复合词进行了认知语义的分析[2],但没能清晰地展示出英语的复合词的“非常规”意义建构过程。

本文拟在前辈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概念整合理论为视角,通过分析“Blue X”、“White X”这两类英语复合词,尝试展现英语的复合词的“非常规”意义建构过程。

1.概念整合理论语言学家Fauconnier 在1994年提出概念整合理论。

1985年,Fauconnier 提出了Mental Space(心理空间)这一概念,将其描述成“小概念包”,并认为要理解语言的意义,就要研究人们长期交谈或是听话时所形成的认知域[1]249。

N+N概念合成名词的认知语义分析

N+N概念合成名词的认知语义分析

N+N概念合成名词的认知语义分析20世纪90年代,Fauconnier 和Turner 创建了概念合成理论,揭示了自然语言中的意义实时构建和连接各心理空间的映射过程。

新词的概念合成主要包括:N+N合成、Adj.+N组合以及一个单词的合成。

其中,N+N合成是最主要的形式,其语义关系可归结为五类:联合型、关系型、特征映射型、混合型和合成型。

本文以这五种语义关系为切入点,以概念合成理论为支撑,以汉语新词为例,对N+N概念合成名词进行认知上的解读。

标签:概念合成新词语义分析一、引言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的汉语新词涌现出来。

新词的概念合成主要包括:N+N 合成、Adj.+N组合和一个单词的合成。

其中,N+N合成是构成新词的最主要的形式。

以往研究大都将概念合成名词的语义关系概括为四类:联合型、关系型、特征映射型、混合型。

刘正光(2004)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合成型的语义关系。

过往对新词的研究多聚焦于其构成方式和意义来源。

本文基于概念合成理论来探讨新词意义的认知机制。

概念合成理论是由Fauconnier 和Turner (2002)创建的。

该理论的主旨就是揭示自然语言中的意义在线构建及连接各心理空间的映射过程(王文斌,2004:7)。

Fauconnier(1994)认为意义的构建过程就是概念的复合过程,认知者通过概念在各心理空间中的相互映射和投射来建立各心理空间中的网络关系,最后在复合空间中通过概念合成而产生派生结构。

本文以五种语义关系为基点,从概念合成的角度阐释新词的语义认知机制。

二、N+N概念合成名词的语义关系新词大多数以组合方式构成,以合成词、缩略语、外来词等为主(王文斌,2011:233)。

N1+N2概念合成是构成新词最主要的形式,表面上看似简单,实则其内部意义的建构过程极其复杂。

概念合成名词的语义关系主要分为五类:联合型、关系型、特征映射型、混合型以及合成型。

(一)联合型联合型语义关系是指N1和N2两个成分合并到一起,产生新的概念。

新词意义构建的概念合成理论阐释

新词意义构建的概念合成理论阐释

新词意义构建的概念合成理论阐释孔莹(石家庄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摘要:随着社会发展.新词不断涌入人们的生活。

本文以Fauconr der提出的概念合成理论框架为指导。

分析了名词+名词组合,形容词+名词组合以夏拼缀词意义构建机制,并且讨论了合成组合后新词的语艾关系及其特征。

关键词:新词;意义构建;概念合成1.引盲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新词新语层出不穷、比比皆是。

作为语言现象中的。

新责”,新词频频出现在广告、影视、文字作品及日常生话中。

因其创新、鲜活、意味深长、时代气息浓厚。

一直以来倍受语言学家、年轻人以及一些追求时尚人士的青睐。

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新词。

尤其是占绝大多数的名词+名词组合和形容词+名词组合的新词是一种语言活力的标签。

没有新词的诞生,该语言也即将会完成她的历史使命.成为死亡语(dead l anguage)。

然而,对于新词意义的构建过程.国内外学者还没有在认知语义框架中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合理解释。

曾经有人尝试用概念隐喻解释。

但由于概念隐喻是一种源域向目标域的单向映射.关心的是确定概念关系及对他们做出的阐释.较少关注即时语境下的自然语言认知机制。

所以阐释力较弱。

新词的意义构建过程需要的是一种理论.能够“对隐藏于隐喻幕后的在线心理认知机制作出更为深入的揭示。

”(王文斌。

2004)Fauconni er提出的概念合成理论(C oncept ual B l endi ng皿∞r y)恰恰满足了这一要求。

2.概念合成理论上世纪末.由Faucon ni er为首的一批美国学者在空间理论的基础上大胆提出了概念合成理论。

该理论中的。

概念合成”是指心里空间的合成.而心理空同是指人们进行交谈和思考使为了达到局部理解与行动的目的而构建的概念集(C onc eput ua l Packet)(F auconni er&Tur ner1996:113)o最基本的概念整合网络模式是由4个空间构成的:两个输入空间(I nput I,InputⅡ),一个合成空间(B l endi I|g S pa ce),以及一个类属空I司(Gene ri c Space)。

名词的构成:合成名词、复合名词、派生名词等

名词的构成:合成名词、复合名词、派生名词等

名词的构成:合成名词、复合名词、派生名词等名词是语言中用来表示事物或概念的词语。

名词的构成可以通过合成、复合和派生等方式实现。

本文将简要介绍这些名词构成形式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合成名词合成名词是由两个或更多个词组合而成的新词。

这些词可以是名词、形容词、动词等。

合成名词可以通过直接拼接两个词(如:"黑板"由"黑"和"板"组成)或者使用连接词(如:"国际"和"组织"组合成"国际组织")来创建。

合成名词的构成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在语义上有意义的词汇上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名词。

合成名词的特点是可以创建具有特定含义的新词汇,并且这些词汇在语法上可以与其他词汇进行类似的用法和组合。

复合名词复合名词是由两个或更多个单词组合而成的新词。

复合名词与合成名词相似,但是复合名词的组成部分通常保留其原有的词性。

复合名词可以通过名词与名词、形容词与名词、动词与名词等方式进行组合。

复合名词的构成方式相对灵活,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组合方式创建新词。

与合成名词相比,复合名词更注重保留原词的词性和原意,并且这些词在语法上可以与其他词汇进行同等的用法和组合。

派生名词派生名词是通过改变词的词性、时态或形态等方式构成的新词。

派生名词通常是通过在原词的前缀或后缀上添加特定的词缀来创建的。

这些词缀可以改变词的词性或赋予新的意义。

派生名词的构成方式相对简单,可以通过在原词上进行简单的词形变换来构建新词。

派生名词的特点是可以根据需要改变词的词性和意义,从而丰富语言的表达能力。

总结名词的构成可以通过合成、复合和派生等方式实现。

合成名词是由两个或更多个词直接组合而成的新词,复合名词是由两个或更多个单词组合而成的新词,而派生名词是通过改变词的词性、时态或形态等方式构成的新词。

这些名词构成形式的灵活运用,可以丰富语言的表达能力,并为我们提供更多准确、简洁的词汇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概念合成对英语复合名词语义构建的
作用
" 论文关键词:复合名词意义构建层创结构概念合成
论文摘要:复合名词的意义构建离不开概念合成。

它是一种认知过程,在复合名词的意义构建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离心构式复名合词的产生就是概念合成的结果,向心构式复合名词也是概念合成的结果,并且概念合成理论对复合名词的语义构建与解读也起着重要作用。

但它在语义构建上仍存在一定不足,须进一步改进。

1.引言
2.理论背景
传统语法把复合名词的意义看作是复合名词各个组成部分名词的意义相加之和,这显然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复合名词的语义构建问题一直都是语言学界的一个棘手问题。

吕淑湘先生在《语文常谈》(1980:65)里指出:“语言的表达意义,一部分是显示,一部分是暗示,有点像打仗,占据一点,控制一片。

”语言的这种“以点控面”的现象,在复合名词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下面笔者就复合名词语义构建的主要理论作一些简单介绍。

2.1生成派转换理论
Levi(1978)主张复合词的表层结构是由其深层结构转换而来的,其深层结构是一个关系从句。

例如,“toy factory”是由其深层结构“toy that produced by the factory”这个关系从句转换而来的。

这种理论虽然比传统语法解释更胜一筹,但它仍然有极大的局限性。

首先它不可能仅用几个谓词就能穷尽复合名词各组成部分名词之间的所有意义关系。

例如“rain forest”的意义就不能套用谓词而把它理解为“a forest that has rain”,因为有雨无雨并不是雨林区别于其它森林的根本原因。

其次,它不能解释具有歧义的复合名词的意义,例如“dog collar”可以理解为“a collar used by a dog”,也可以理解为“a collar that a dog has”,它的意义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才能理解。

再次,这些谓词的含义太宽泛了,谓词本身的意义也具有模糊性,如“mountain town”和“mountain river”涉及“be”这个谓词,但实际上“town”有可能是“small town”,而“river”则可能是“large river”。

这样谓词就失去了它的解释力。

最后,转换理论没有考虑到语言意义构建的动态性。

语言使用者在构建复合名词的意义过程中,往往会依赖社会知识、文化语境等外部因素,使这意义构建过程具体化。

2.2概念合成理论
Fauconnier Turner(1998)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 Integration Theory),发展了Langacker的认知理论。

Langacker 认为复合概念结构(Composite Concept Structure)是由其成分概念结构(Component Concept Structure)整合而来的,在整合过程中成分概念必须调整其概念结构以形成复合概念结构。

概念整合理论中的“概念合成”是指心理空间的合成,而心理空间是指人们进行交谈和思考时为了达到局部理解与行动的目的而构建的概念集
(Conceptual Packet)(Fauconnier Turner,1996:113),被投射的心理空间称为源域(Source Domain),接受投射的心理空间称为目的域(Target Domain)。

所谓概念合成理论,就是对言语交际过程中各心理空间相互映射并产生互动作用的系统性阐述。

概念合成理论是对在概念隐喻理论(Conceptual Metaphor)的基础上而形成的心理空间理论的延续和发展,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概念合成是一种认知过程,它在复合名词的意义构建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3.复合名词的概念合成
概念合成就是指心理空间的合成。

概念合成理论认为,最基本的概念合成网络模式是由四个空间构成的网络:两个输入空间、一个合成空间和一个类指空间。

两个输入空间(Input Mental Space)的共有结构及其共有的抽象信息投射到第三个空间即类属空间(The Generic Space)里;同时,在这两个输入心理空间的基础上,通过跨空间的部分映现、匹配并有选择地投射到第四个空间——合成空间(The Blended Mental Space)。

合成空间从两个输入空间中提取部分结构形成新显结构(The Emergent Structure)。

这样,这四个空间通过投射链彼此连接起来,就构成了一个概念整合网络(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

4.概念合成理论对复合名词的语义构建的作用
概念合成是一种认知过程,它在复合名词的意义构建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本文认为,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离心构式复合名词的产生就是概念合成的结果,因为离心构
式复合名词往往与隐喻和转喻有关(王文斌,2005),尽管“转喻投射具有认知域内部的特征,而隐喻投射则具有认知域外部的特征”(张辉,2003:49),可这两种手段都是将源域的某一凸显特征投射到目的域的某一对应特征上来,将两者整合起来。

例如egg之所以能与head结合成一个复合名词,就是因为源域egg具有“光秃秃的”这一凸显特征,将之投射到目的域head的对应特征上,在经过与“知识分子”在认知域内部凸显特征的对应,遂组合成egghead,意指“知识分子”。

其次,向心构式复合名词也是概念合成的结果,不同的是,有时会涉及隐喻和转喻,有时则不会,如bubble economy一词,bubble和economy属于不同的心理空间,bubble为具体概念,而economy为抽象概念,从组合的角度来看,属于反常搭配,人们之所以将bubble 与economy组合成一个复合名词,就是因为人们舍弃了原句法结构中各自的次要成分,凸显了“经济”和“泡沫”之间的内在特征,所以才将二者结合成一个整体,表示“虚假繁荣的经济”。

此类的复合名词在英语词汇中并不少见,如mushroom cloud(蘑菇云),cold war (冷战),black market(黑市),sunrise industry(朝阳企业),junk food(垃圾食品)等。

还有大量的复合词并不含隐喻和转喻模式,但也是概念合成的结果,如sunrise这一复合词,sun和rise 属于不同的心理空间,sun为实体概念,rise为空间概念,两个的心理空间结合在一起表示“日出”。

5.结语
复合名词意义的建构离不开概念合成理论。

它的四空间模型是以相
似性为基础表现层创结构在合成空间中得以产生的过程,它既强调输
入空间相关成分的映射和向复合空间的投射,也强调语言理解者应从
复合空间里寻求各种可能性,构建与语言理解所必须的相关输入空间,为语言理解提供必要的指称参考背景,使语言理解成为可能。

概念合
成是人们进行思维活动,尤其是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时的一种认知过程,它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为我们正确理解言语
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认知视角。

但它“并不是唯一需要证伪的理论,而
是一个基本框架”,“自身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王文斌,2007),有些问题它也无从解决,如概念合成的理据、语义条件的限制等。


些问题或现象今后尚须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Fauconnier,G. Turner M.Blending as a Central Process of Grammar[A]. In Adele Goldberg(ed.).Conceptual Structure,Discourse and Language[C]. Stanford:CSLT Publications,1996:113.
[2]Fauconnier,G.Mappings in Thought and Language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149-151. [3]Fauconnier,G. M.Turner.The Way We Think[M].New York:Basic Books,2002.
[4]Jackson,H. Amvela,E. Words,Meaning and Vocabulary [M]. London:Cassell,2000: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