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的设计原则和性能等级

合集下载

2023年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2023年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2023年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原创实用版】目录1.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的背景和重要性2.2023 年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3.钢筋机械连接技术的发展趋势4.2023 年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的对施工行业的影响5.结论正文一、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的背景和重要性钢筋机械连接技术是现代建筑行业中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它能够有效地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在不断发展和壮大,钢筋机械连接技术在其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为了保证钢筋机械连接技术的安全、可靠和有效,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技术规程和标准,其中《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项。

二、2023 年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2023 年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是对之前规程的修订和完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接头的设计原则和性能等级:规程明确了接头的设计原则,提出了性能等级的要求,以确保接头的质量和可靠性。

2.接头的应用:规程中列举了接头在不同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情况,包括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

3.接头的型式检验:规程中明确了接头的型式检验要求,包括拉伸试验、压缩试验、弯曲试验等,以确保接头的力学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4.接头的施工现场检验与验收:规程中详细阐述了接头在施工现场的检验和验收要求,包括接头的加工与安装、接头的质量检查等。

三、钢筋机械连接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钢筋机械连接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接头形式的多样化:随着施工技术的提高和新型材料的应用,接头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以满足不同工程结构的需求。

2.接头性能的提高:随着新型材料的应用和制造工艺的改进,接头的性能也在不断提高,以满足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

3.施工技术的智能化: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钢筋机械连接施工也将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的设计原则和性能等级word精品

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的设计原则和性能等级word精品

1接头的设计应满足强度及变形性能的要求。

2接头连接件的屈服承载力和抗拉承载力的标准值应不小于被连接钢筋的屈服
承载力和抗拉承载力标准值的1.10倍。

3接头应根据其等级和应用场合,对单向拉伸性能、高应力反复拉压、大变形反复拉压、抗疲劳、耐低温等各项性能确定相应的检验项目。

4根据抗拉强度以及高应力和大变形条件下反复拉压性能的差异,接头应分为下列三个等级:
I级:接头抗拉强度不小于被连接钢筋实际抗拉强度或 1.10倍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并具有高延性及反复拉压性能。

U级:接头抗拉强度不小于被连接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并具有高延性及反复拉压性能。

川级:接头抗拉强度不小于被连接钢筋屈服强度标准值的1.35倍,并具有一定的延性及反复拉压性能。

5I级、U级、川级接头的抗拉强度应符合表 3.0.5的规定。

6I级、U级、川级接头应能经受规定的高应力和大变形反复拉压循环,且在经历拉压循环后,其抗拉强度仍应符合本规程表 3.0.5的规定。

a 5
7I级、U级、川级接头的变形变形性能应符合表 3.0.7的规定
8对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接头应满足设计要求的抗疲劳性能。

当无专门要求时,对连接HRB335级钢筋的接头,其疲劳性能应能经受应力幅为
100N/'MM A2',最大应力为180N/'MM A2'的200万次循环加载。

对连接HRB400 级钢筋的接头,其疲劳性能应能经受应力幅为100N/'MMA2',最大应力为
190N/'MMA2'的200万次循环加载。

9当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接头部位的温度低于-10 C时,应进行专门的试验。

钢筋机械连接工艺要求

钢筋机械连接工艺要求

钢筋机械连接工艺要求钢筋机械连接是指通过连接件的机械咬合作用或钢筋端面的承压作用,将一根钢筋中的力传递至另一根钢筋的连接方法。

这类连接方法是我国近10年来陆续发展起来的,它具有以下优点:接头质量稳定可靠,不受钢筋化学成分的影响,人为因素的影响也小;操作简便,施工速度快,且不受气候条件影响;无污染、无火灾隐患,施工安全等。

在粗直径钢筋连接中,钢筋机械连接方法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一般规定钢筋机械连接方法分类及适用范围,见表9-56。

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的设计、应用与验收应符合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96)和各种机械连接接头技术规程的规定。

钢筋机械连接方法分类及适用范围表9-56机械连接方法适用范围钢筋级别钢筋直径(mm)钢筋套筒挤压连接HRB335、HRB400RRB40016~40 16~40钢筋锥螺纹套筒连接HRB335、HRB400RRB40016~40 16~40钢筋徽粗直螺纹套筒连接HRB335、HRB40016~40钢筋滚压直螺纹套筒连接直接滚压HRB335、HRB40016~40挤肋滚压16~40剥肋滚压16~50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应根据静力单向拉伸性能以及高应力和大变形条件下反复拉、压性能的差异,分为下列三个性能等级。

A级:接头抗拉强度达到或超过母材抗拉强度标准值,并具有高延性及反复拉压性能。

B级:接头抗拉强度达到或超过母材屈服强度标准值的1.35倍,具有一定的延性及反复拉压性能。

C级:接头仅承受压力。

A、B、C级的接头性能,应符合表9-57的规定。

钢筋机械接头性能检验指标表9-57钢筋机械连接(JGJ107-96)的符号意义如下:对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其接头应满足设计要求的抗疲劳性能。

当无专门要求时,对连接HRB335(HRB400)级钢筋的接头,其疲劳性能应能经受应力幅为100N/mm2,上限应力为180(190)N/mm2的200万次循环加载。

1998年对JGJ107-96规程进行局部修订。

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是一个行业标准,编号为JGJ
107-2010,自2010年10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3.0.5、7.0.7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技术规程》
JGJ108-96和《钢筋锥螺纹接头技术规程》JGJ109-96同时废止。

该规程适用于房屋建筑与一般构筑物中各类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的(以下简称接头)的设计、应用与验收。

接头的设计原则和性能等级、施工现场接头的加工与安装以及接头的检验与验收等方面都应有明确规定。

同时,钢筋机械连接应满足强度及变形性能的要求,接头的设计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第部分热压带肋钢筋》GB 1499.2的规定。

此外,接头试件按本规程附录A加载制度经高应力反复拉压20次后的残余变形、接头试件的最大力下总伸长率以及接头试件在规定标距内所测得的变形等参数都有相应的规定和要求。

钢筋接头机械连接实施细则

钢筋接头机械连接实施细则

钢筋接头机械连接实施细则1. 总则1.1本细则主要用于工程建设中的各类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的检验。

1.2本细则依据JGJ107-2010编制。

2.仪器设备2.1 WE-600液压式万能材料试验机、WI-100油压式万能材料试验机、游标卡尺(0~300)mm。

3.接头的性能等级要求3.1接头连接件的屈服承载力和受拉承载力的标准值不应小于被连接钢筋的屈服承载力和受拉承载力标准值的1.10倍。

3.2接头应根据抗拉强度、残余变形以及高应力和大变形条件下反复拉压性能的差异,分为下列三个性能等级:Ⅰ级接头抗拉强度等于被连接钢筋的实际拉断强度或不小于1.10倍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

Ⅱ级接头抗拉强度不小于被连接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

Ⅲ级接头抗拉强度不小于被连接钢筋屈服强度标准值的1.25倍。

3.3Ⅰ级、Ⅱ级、Ⅲ级接头的抗拉强度必须符合下表的规定。

接头的抗拉强度4.4.1对每种型式、级别、规格、材料、工艺的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型式检验试件不应少于9个:单向拉伸事件不应小于3个,同时应另取3根钢筋试件作抗拉强度试验。

全部试件均应在同一根钢筋上截取。

5.钢筋接头试件的试验方法5.1型式检验试件的仪表布置和变形测量标距应符合下列规定:5.1.1单向拉伸和反复拉压试验时的变形测量仪表应在钢筋两侧对称布置(图一),取钢筋两侧仪表读数的平均值计算残余变形值。

5.1.2变形测量标距式中:——变形测量标距;——机械接头长度;——钢筋公称直径。

图一接头试件变形测量标距和仪表布置5.2型式检验试件最大力总伸长率的测量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5.2.1试件加载前,应在其套筒两侧的钢筋表面(图二)分别用细划线A、B和C、D标出测量标距为的标记线,不应小于100mm,标距长度应用最小刻度值不大于0.1mm的量具测量。

图二总伸长率的测点布置1—夹持区;2—测量区5.2.2试件应按表一单向拉伸加载制度加载并卸载,再次测量A、B和C、D间标距长度并应按下式计算试件最大力总伸长率:式中:、——分别是试件达到最大力时的钢筋应力和钢筋理论弹性模量;——加载前A、B或C、D间的实测长度;——卸载前A、B或C、D间的实测长度;应用上式计算时,当试件颈缩发生在套筒一侧的钢筋母材时,和应取另一侧标记间加载前和卸载后的长度。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规范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规范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J257-200 collected by supnow1 总 则1.0.1 为在混凝土结构中使用钢筋机械连接,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房屋与一般构筑物中受力钢筋机械连接接头(以下简称接头)的设计、应用与验收。

各类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均应遵守本规程的规定。

1.0.3 用于机械连接的钢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及《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GB 13014的规定。

执行本规程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 语2.1.1 钢筋机械连接 rebar mechanical splicing通过钢筋与连接件的机械咬合作用或钢筋端面的承压作用,将一根钢筋中的力传递至另一根钢筋的连接方法。

2.1.2 接头抗拉强度 tensile strength of splicing接头试件在拉伸试验过程中所达到的最大拉应力值。

2.1.3 接头残余变形 residual deformation of splicing接头试件按规定的加载制度加载并卸载后,在规定标距内所测得的变形。

2.1.4 接头试件总伸长率 elongation rate of splicing sample接头试件在最大力下在规定标距内测得的总伸长率。

2.1.5 接头非弹性变形 Inelastic deformaiion of splicing接头试件按规定加载制度第3次加载至0.6倍钢筋屈服强度标准值时,在规定标距内测得的伸长值减去同标距内钢筋理论弹性伸长值的变形值。

2.1.6 接头长度 length of splicing接头连接件长度加连接件两端钢筋横截面变化区段的长度。

2.2 符 号yk f ——钢筋屈服强度标准值。

collected by supnow ——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与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中的钢筋抗拉强度值相当。

公路桥涵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的设计原则与性能等级

公路桥涵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的设计原则与性能等级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附录 B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的设计原则与性能等级B.0.1 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的设计应满足强度及变形性能的要求。

B.0.2 钢筋的连接套筒应符合现行《钢筋机械连接用套筒》(JG/T 163)的有关规定。

B.0.3 接头性能应包括单向拉伸、高应力反复拉压、大变形反复拉压和疲劳性能,应根据接头的性能等级和应用场合选择相应的检验项目。

B.0.4 接头性能应符合表 B.0.4 的规定。

表 B.0.4钢筋接头的性能接头等级Ⅰ级Ⅱ级极限抗拉强度 f mst 0≥ f stk钢筋拉断0fstk或f mst0≥1.10 f stk连接件破坏fmst≥残余变形d≤ 32u0≤0.10u0≤0.14单向拉伸( mm )d> 32u0≤0.14u0≤0.16最大力下总伸长率(%)Asgt≥6.0高应力反复拉压残余变形( mm )u20≤0.3大变形反复拉压残余变形( mm )u4≤0.3且u8≤0.6注:f mst0——接头试件实测极限抗拉强度;f stk——钢筋极限抗拉强度标准值;d——钢筋公称直径;u0——接头试件加载至0.6 f yk并卸载后在规定标距内的残余变形;A sgt——接头试件的最大力下总伸长率;u4——接头试件经大变形反复拉压 4 次后的残余变形;u8——接头试件经大变形反复拉压8 次后的残余变形;u20——接头试件经高应力大变形反复拉压20 次后的残余变形。

-392-附录 B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的设计原则与性能等级B.0.5 对直接承受重复荷载的结构或构件,其接头应满足设计要求的抗疲劳性能要求;当设计无专门要求时,接头的疲劳应力幅限值应不小于普通钢筋疲劳应力幅限值的 80%。

-393-。

钢筋机械连接工程

钢筋机械连接工程

一、钢筋机械连接工程(一)接头的设计原则和性能等级< 1>接头的设计应满足强度及变形性能的要求。

< 2>接头连接件的屈服承载力和受拉承载力的标准值应不小于被连接钢筋的屈服承载力和受拉承载力标准值的1.10倍。

< 3>接头应根据其等级和应用场合,对单向拉伸性能、高应力反复拉压、大变形反复拉压、抗疲劳、耐低温等各项性能确定相应的检验项目。

< 4>接头应根据抗拉强度、残余变形以及高应力和大变形条件下反复拉压性能的差异,分为下列三个等级:< 4.1>I级:接头抗拉强度等于被连接钢筋实际抗拉强度或不小于1.10倍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残余变形小并具有高延性及反复拉压性能。

< 4.2>∏级:接头抗拉强度不小于被连接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残余变形较小并具有高延性及反复拉压性能。

< 4.3>IΠ级:接头抗拉强度不小于被连接钢筋屈服强度标准值的1.25倍,残余变形较小并具有延性及反复拉压性能。

< 5>I级、II级、HI级接头应能经受规定的高应力和大变形反复拉压循环,且在经历拉压循环后。

<6>对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设计应根据钢筋应力变化幅度提出接头的抗疲劳性能要求。

(二)接头的应用<>结构设计图纸中应列出设计选用的钢筋接头等级和应用部位。

接头等级的选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1>混凝土结构中要求充分发挥钢筋强度或对延性要求高的部位,应优先选用II级接头;当在同一连接区段内必须实施100%钢筋接头的连接时,应采用I级接头。

<1.2>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应力较高但对接头延性要求不高的部位,可采用In级接头。

< 2>钢筋连接件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规定,且不得少于15mm。

连接件之间的横向净距不宜小于25m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的设计原则和性能等级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1接头的设计应满足强度及变形性能的要求。

2?接头连接件的屈服承载力和抗拉承载力的标准值应不小于被连接钢筋的屈服承载力和抗拉承载力标准值的倍。

3接头应根据其等级和应用场合,对单向拉伸性能、高应力反复拉压、大变形反复拉压、抗疲劳、耐低温等各项性能确定相应的检验项目。

4根据抗拉强度以及高应力和大变形条件下反复拉压性能的差异,接头应分为下列三个等级:
Ⅰ级:接头抗拉强度不小于被连接钢筋实际抗拉强度或倍钢筋抗拉,并具有高延性及反复拉压性能。

Ⅱ级:接头抗拉强度不小于被连接钢筋抗拉,并具有高延性及反复拉压性能。

Ⅲ级:接头抗拉强度不小于被连接钢筋屈服的倍,并具有一定的延性及反复拉压性能。

5?Ⅰ级、Ⅱ级、Ⅲ级接头的抗拉强度应符合表3.0.5的规定。

6?Ⅰ级、Ⅱ级、Ⅲ级接头应能经受规定的高应力和大变形反复拉压循环,且在经历拉压循环后,其抗拉强度仍应符合本规程表3.0.5的规定。

7?Ⅰ级、Ⅱ级、Ⅲ级接头的变形变形性能应符合表的规定。

8?对直接承受动力的结构构件,接头应满足设计要求的抗疲劳性能。

当无专门要求时,对连接HRB335级钢筋的接头,其疲劳性能应能经受应力幅为
100N/`MM^2`,最大应力为180N/`MM^2`的200万次循环加载。

对连接
HRB400级钢筋的接头,其疲劳性能应能经受应力幅为100N/`MM^2`,最大应力为190N/`MM^2`的200万次循环加载。

9?当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接头部位的温度低于-10℃时,应进行专门的试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