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材料学-淀粉的应用与合成

合集下载

合成淀粉实验报告

合成淀粉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淀粉的合成原理和过程;2. 掌握淀粉的合成方法;3. 熟悉实验操作步骤,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淀粉是一种天然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

淀粉的合成主要是指淀粉酶将植物中的葡萄糖转化为淀粉的过程。

本实验采用淀粉酶催化法,通过将葡萄糖溶液与淀粉酶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合成淀粉。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葡萄糖溶液- 淀粉酶- 碘液- 硫酸铜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蒸馏水- 试管- 烧杯- 热水浴- 滴管- 移液管2. 实验仪器:- 热水浴- 恒温水浴箱- 移液器- 烧杯- 试管- 滴管- 移液管- 滤纸- 漏斗四、实验步骤1. 准备葡萄糖溶液:将葡萄糖溶解于蒸馏水中,配制成10%的葡萄糖溶液。

2. 准备淀粉酶溶液:将淀粉酶溶解于蒸馏水中,配制成0.1%的淀粉酶溶液。

3. 合成淀粉:取一支试管,加入2mL葡萄糖溶液,再加入2mL淀粉酶溶液,置于恒温水浴箱中,维持50℃水浴反应1小时。

4. 检测淀粉生成:取一支试管,加入1mL反应后的溶液,再加入1mL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5. 调查淀粉生成量:取一支试管,加入1mL反应后的溶液,加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6. 结束实验:将反应后的溶液过滤,滤液用于后续实验。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检测淀粉生成:观察实验结果,反应后的溶液加入碘液后,颜色变蓝,证明淀粉生成。

2. 调查淀粉生成量:观察实验结果,反应后的溶液加入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后,颜色变蓝,证明淀粉生成量较多。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成功合成了淀粉,结果表明,在淀粉酶催化下,葡萄糖可以转化为淀粉。

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颜色变化,可以判断淀粉的生成情况。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控制水浴温度,确保反应顺利进行。

2. 在加入碘液检测淀粉生成时,观察颜色变化要迅速,以免颜色消退。

3. 实验结束后,妥善处理实验废弃物,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淀粉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与研究

淀粉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与研究

淀粉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与研究淀粉作为一种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是植物储存能量的主要形式。

在纺织工业中,淀粉以其优异的成膜性、粘结性和生物降解性,被广泛应用于上浆、整理、增稠等过程。

本文将详细探讨淀粉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淀粉的基本性质淀粉是由大量葡萄糖单元组成的高分子聚合物,根据聚合度不同,淀粉可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

直链淀粉分子为线性结构,而支链淀粉分子则具有分支结构。

淀粉分子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并在部分葡萄糖单元上以α-1,6-糖苷键形成支链。

淀粉的物理性质包括良好的成膜性、粘结性和增稠性,使其在纺织工业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此外,淀粉还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对环境友好,是可持续发展的材料。

淀粉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上浆是纺织品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淀粉在上浆过程中起到增加纤维间的粘结力、提高织物强度和耐磨性的作用。

淀粉浆料通过浸渍、喷涂或浇铸的方式施加在纤维上,然后通过热处理使淀粉凝胶化,形成坚韧的薄膜。

淀粉在纺织品整理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淀粉整理剂可提高纺织品的防水、防皱和防污性能。

通过在纺织品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淀粉膜,减少水分、油脂和污渍的渗透,达到防水、防皱和防污的效果。

淀粉在纺织品印染过程中用作增稠剂,可提高染料的利用率、染色均匀性和染色速度。

淀粉通过与染料形成复合物,提高染料在溶液中的浓度,从而加快染料的上色速度。

此外,淀粉还具有遮盖纤维表面缺陷的作用,使纺织品表面更加光滑。

研究进展随着科技的发展,淀粉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研究不断深入。

研究者通过改性淀粉分子结构,引入功能性基团,提高淀粉的性能,拓宽其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范围。

例如,酯化淀粉、醚化淀粉和接枝淀粉等改性淀粉,具有更好的粘结性、成膜性和生物降解性。

此外,研究者还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淀粉,提高淀粉的性能。

发酵法生产的淀粉具有更高的纯度、更好的溶解性和更低的粘度,有利于其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

简述淀粉的性质及应用

简述淀粉的性质及应用

简述淀粉的性质及应用淀粉是一种常见的多糖类有机化合物,由大量由α-D-葡萄糖分子组成的聚合物构成。

它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胞中,是植物主要的能量储存物质。

淀粉通常可分为两类:线性的淀粉和分支的淀粉。

线性淀粉由链状聚合而成,而分支淀粉则由链状聚合物通过支链连接而成。

淀粉的性质与结构密切相关,对于不同的淀粉种类及提取方法,其性质和应用也存在差异。

淀粉的主要性质包括可溶性、胶化性、粘度、吸水和保水性、酶解性及蓝色反应等。

首先,淀粉具有可溶性。

淀粉的可溶性取决于其结构及处理方法。

淀粉在热水中能够被溶解,形成一种淀粉胶状物质。

淀粉胶的可溶性决定了淀粉在工业上的可应用性,如制备各种淀粉制品和添加剂。

其次,淀粉具有胶化性。

当淀粉悬浮于热水中时,经加热处理,淀粉分子会发生一系列结构变化,形成一种胶化状态,即淀粉胶。

淀粉胶的形成可以增加食品的黏稠度和粘性,用于增加食品的质地和口感。

第三,淀粉的粘度是由淀粉溶液的浓度、温度和PH值等因素决定的。

一般来说,淀粉的粘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淀粉的粘度可用于调节食物的黏稠度和流动性。

第四,淀粉具有很强的吸水和保水性。

淀粉分子中的α-D-葡萄糖单位能够与水分子形成氢键相互作用,使淀粉具有较大的吸水和保水性。

这种特性使得淀粉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药物配方中,用于增加食物的保湿性和口感。

第五,淀粉在酶的作用下可发生酶解反应。

淀粉酶是一种能够降解淀粉为糊精、麦芽糖和葡萄糖的酶。

淀粉的酶解性能使其成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可用于酿造、发酵和制糖等生产过程。

最后,淀粉在蓝色反应中表现出特殊的性质。

碘对淀粉溶液有着很强的亲和力,当淀粉溶液中存在碘时,会产生一种暗蓝色的复合物。

这种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淀粉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淀粉在食品、纺织、制药、造纸、化妆品和生物技术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在食品工业中,淀粉作为一种重要的食品添加剂使用。

淀粉可用于制备各种食品,如面条、饼干、面包、饺子皮、米粉等。

第八讲 淀粉及其衍生物

第八讲  淀粉及其衍生物
第四章 药用天然高分子材料
本章内容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五节
淀粉及其衍生物
纤维素 纤维素衍生物 药用纤维素衍生物各论 其他天然药用高分子材料
第一节 淀粉及其衍生物
• 淀粉
• 糊精和麦芽糖糊精
• 预胶化淀粉
• 羧甲淀粉钠
• 羟丙淀粉
本节要求
• 掌握淀粉、糊精、预胶化淀粉的性质及其
粉75%以上,马铃薯、甘薯和许多豆类中淀粉含量也
很多。
如:大米约80%;小麦约70%;马铃薯约20%
薏米淀粉颗粒结构
大米淀粉颗粒结构
来源 糙米
淀粉含量 品种 73% 豌豆
淀粉含量 58 %
高梁
70 %
蚕豆
49 %
燕麦面 67 % 小麦 66 %
荞麦面 40 % 甘薯 19 %
大麦
谷子
60 %
60 %
淀粉的生产主要是物理过程,其工艺过程 有以下几部分: (1)原料预处理:将玉米筛选,风力除尘,水 洗,磁力吸铁,除去机械性杂质。 (2)浸泡:用0.25%-0.30%的亚硫酸,于4850℃将玉米浸泡2天以上,使玉米软化并除去 可溶性杂质。 (3)粗破碎:将脱胚机使玉米破碎成10-12瓣, 但不能损坏胚芽,用分离器分离去胚芽。 (4)细研磨:将玉蜀黍稀浆用锤式粉碎机及金 刚砂磨进行细研磨,用曲筛、转筒等设备过筛, 得粗淀粉乳。 (5)分离、脱水、干燥:将粗淀粉乳经细斜槽 和真空吸滤器分离去蛋白质,于低压低温干燥 1-1.5h,经粉碎过筛可得水分在13%的淀粉。
末状,这主要是淀粉中的葡萄糖单元存在的众多
醇羟基与水分子相互作用形成氢键的缘故。
③氢键
不同淀粉的含水量存在差异,这是由于淀粉 分之中羟基自行缔合及与水缔合程度不同所致, 例如:玉米淀粉分子中的羟基比马铃薯淀粉

阳离子淀粉醚的制备与应用

阳离子淀粉醚的制备与应用

阳离子淀粉醚的制备与应用一、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分子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其中,淀粉作为一种天然高分子,因其来源广泛、可再生、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

阳离子淀粉醚作为淀粉的一种重要衍生物,不仅保留了淀粉的基本性质,还赋予了其新的功能特性,因此在许多领域都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

二、阳离子淀粉醚的制备2.1 原料与试剂制备阳离子淀粉醚的主要原料为淀粉和醚化剂。

常用的醚化剂有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等。

此外,还需要氢氧化钠、乙醇、丙酮等辅助试剂。

2.2 制备过程制备阳离子淀粉醚的过程主要包括淀粉的碱化、醚化、中和、洗涤和干燥等步骤。

具体过程如下:(1)将淀粉与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搅拌均匀,使淀粉充分碱化。

(2)将碱化后的淀粉与醚化剂混合,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一定时间,使淀粉分子上的羟基与醚化剂发生取代反应,生成阳离子淀粉醚。

(3)反应结束后,加入适量的盐酸或硫酸溶液进行中和,使反应体系呈中性。

(4)将中和后的产物用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洗涤,去除未反应的醚化剂和生成的盐类。

(5)将洗涤后的产物进行干燥,得到阳离子淀粉醚。

三、阳离子淀粉醚的性质3.1 物理性质阳离子淀粉醚呈白色或略带浅黄色的无定形粉末,具有吸湿性。

其溶解性随取代度的增加而降低,一般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但在碱性溶液中溶解度较大。

3.2 化学性质阳离子淀粉醚分子中含有大量的季铵盐基团,使其具有阳离子性。

同时,由于淀粉分子的多糖结构,阳离子淀粉醚还具有一定的亲水性和生物相容性。

这些性质使得阳离子淀粉醚在许多领域都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四、阳离子淀粉醚的应用4.1 造纸工业在造纸工业中,阳离子淀粉醚可以作为纸张增强剂、助留助滤剂和表面施胶剂等使用。

它可以提高纸张的强度、耐水性和印刷性能,改善纸张的外观和质量。

4.2 纺织工业在纺织工业中,阳离子淀粉醚可以作为织物整理剂、染色助剂和印花浆料等使用。

高中化学第五章合成高分子2高分子材料学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高中化学第五章合成高分子2高分子材料学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二节高分子材料,课程目标,1.了解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的结构、性能和用途。

2.依据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认识物质结构对性能的影响。

3.知道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分类,了解其在生产生活及科学领域的应用。

,功能高分子材料通用高分子材料图说考点,基础知识[新知预习]一、通用高分子材料1.塑料(1)分类:①______塑料,如聚乙烯等制成的塑料制品,可以反复加热熔融加工;②______塑料,如用酚醛树脂等制成的塑料制品,不能加热熔融,只能一次成型。

(2)常见的塑料①聚乙烯a .概念:酚醛树脂是用____与____在酸或碱催化下相互缩合而形成的高分子。

b .形成:在酸催化下,等物质的量的甲醛和苯酚反应形成____结构高分子。

其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碱催化下,等物质的量的甲醛与苯酚或过量的甲醛与苯酚反应,生成____结构的酚醛树脂。

2.纤维 (1)纤维的分类纤维⎩⎨⎧纤维:如 、 、 和 等纤维⎩⎪⎨⎪⎧人造纤维:如人造丝、人造棉等合成纤维:如“六大纶”(2)合成纤维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在______、______等方面不如天然纤维。

合成纤维中,____具有较好的吸湿性,被称为“人造棉花”。

3.合成橡胶 (1)橡胶的分类(2)合成橡胶①原料:以____、______为原料,以二烯烃和烯烃等为单体,聚合而成。

②性能:______、______、耐燃性、耐油性、______和________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二、功能高分子材料1.高吸水性树脂——亲水性高聚物 (1)合成方法对________等天然吸水材料进行改性,在它们的主链上再接入带有________的支链,以提高它们的吸水能力。

淀粉在选矿工艺中的应用

淀粉在选矿工艺中的应用

淀粉在选矿工艺中的应用一、引言选矿技术是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矿产资源回收率、减少环境污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淀粉作为一种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无毒、环保、可生物降解等特点,近年来在选矿工艺中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对淀粉在矿物浮选和环保领域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选矿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淀粉在矿物浮选中的应用1.淀粉作为浮选剂淀粉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吸附性和生物降解性,可作为一种高效的浮选剂。

在矿物浮选过程中,淀粉通过吸附矿物颗粒表面,改变颗粒的表面性质,从而提高矿物浮选效果。

淀粉作为浮选剂具有以下优点:(1)可生物降解,降低环境污染风险;(2)可替代部分化学药剂,降低生产成本;(3)具有较好的浮选选择性,可提高优质矿石的回收率。

2.淀粉改性浮选剂为提高淀粉在矿物浮选中的应用效果,可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对淀粉进行改性,制备出具有更优异性能的改性淀粉浮选剂。

常见的改性方法包括:(1)接枝共聚:通过接枝共聚方法,将具有浮选活性的高分子化合物与淀粉分子结合,提高淀粉浮选剂的活性;(2)交联:通过交联剂使淀粉分子形成三维网络结构,提高其稳定性和浮选效果;(3)降解:通过控制淀粉的降解程度,调整其分子量和溶解度,提高其在浮选过程中的性能。

三、淀粉在环保领域的应用1.废水处理淀粉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可应用于废水处理。

淀粉及其衍生物可通过吸附、絮凝、降解等作用,有效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物和悬浮物。

此外,淀粉还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可转化为无害物质,降低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和生化需氧量(BOD)。

2.土壤修复淀粉作为一种生物降解材料,可用于污染土壤的修复。

淀粉降解产物可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提高土壤肥力。

同时,淀粉可吸附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降低土壤污染风险。

四、结论淀粉在选矿工艺中的应用具有广泛的前景,其在矿物浮选和环保领域的优势已逐渐显现。

为进一步提高淀粉在选矿领域的应用效果,可通过研究淀粉的改性方法,优化浮选工艺。

淀粉基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

淀粉基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

淀粉基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日益重视,淀粉基高分子材料作为一种天然可降解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淀粉基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全面概述其制备技术、性能优化以及应用领域的最新发展。

我们将从淀粉基高分子材料的定义和特性出发,概述其作为环保材料的优势,分析其在塑料工业、包装材料、生物医学以及农业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本文还将关注淀粉基高分子材料面临的挑战,如如何提高其机械性能、热稳定性等,以期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二、淀粉基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质淀粉基高分子材料,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其独特的结构与性质使其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淀粉是一种天然多糖,由α-D-葡萄糖单元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其分子链上含有大量的羟基,为化学改性提供了丰富的反应位点。

淀粉基高分子材料的结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分子链的多样性和可修饰性。

通过化学改性,可以引入不同的官能团,如羧基、氨基、酯基等,从而调控其溶解性、热稳定性、机械性能等。

淀粉分子中的结晶区和无定形区的存在也对其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结晶区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而无定形区则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和加工性能。

在性质方面,淀粉基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这使其在医用材料、包装材料等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

同时,其独特的流变性能使其在粘合剂、增稠剂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改性,淀粉基高分子材料还可以具备优异的热稳定性、阻燃性、导电性等特性,从而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然而,淀粉基高分子材料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耐水性差、机械性能不足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们通过共混、交联、纳米增强等手段对淀粉基高分子材料进行改性,以提高其综合性能。

淀粉基高分子材料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其结构与性质的深入研究对于推动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淀粉基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将更加注重其结构与性能的调控和优化,以满足更多领域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淀粉粒形
淀粉粒径 (m)
平均粒径 (m)
玉米 多面形, 单粒 6-21
16
马铃薯 卵形,单粒
甘薯
多面形, 有复粒
小麦
大米
凸镜形,单粒 多面形,复粒
5-100
2-40
5-40
2-8
50
18
20
4
20
Natural Polymers: Starch
不同的植物储藏的淀粉颗粒有不同的形式。
21
玉米淀粉
不同品种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
淀粉来源
玉米 黏玉米 高直链淀粉玉
米 高梁 黏高梁
直链淀 粉
含量 wt %
淀粉来源
27 糯米 0 小麦 >70 马铃薯 27 木薯 0 甘薯 19
直链淀粉 含量 wt%
0 27 20 17 18
19
Natural Polymers: Starch
淀粉的颗粒结构与物理性状
• 不同的淀粉品种,呈现不同的颗粒形状和颗粒尺寸
5
木薯cassava
Natural Polymers: Starch
淀粉的结构与性质
• 淀粉的化学结构与性质(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 • 淀粉的颗粒结构 • 淀粉的物理性状
7
Natural Polymers: Starch
葡萄糖的合成反应
6CO2+6H2O
日光 叶绿素
葡萄糖的分子结构式
C6H12O6+6O2
直链淀粉的主要性质
• 聚合度为1000~4000,分子量为160,000~600,000 • 易溶于温水,水溶液黏度较小,溶液不稳定,静
置后可析出沉淀 • 遇碘变蓝
14
Natural Polymers: Starch
(2)支链淀粉amylopectin
15
Natural Polymers: Starch
Natural Polymers: Starch
淀 粉 Starch
Natural Polymers: Starch
主要内容
• 淀粉的来源 • 淀粉的结构(化学结构、颗粒结构、结晶结构) • 淀粉的糊化 • 淀粉的改性(物理改性、化学改性、淀粉的功能
化) • 全淀粉塑料 • 淀粉共混与复合材料
2
Natural Polymers: Starch
16
Natural Polymers: Starch
支链淀粉遇碘的显色反应:红紫色
直链在40个D-葡萄糖残基以上者与碘变蓝,以下 者则变红棕或黄色。糯米淀粉中支链淀粉占70~80 %,30~20%为直链淀粉,碘钻入长短不一的螺旋 卷曲管内显出不同颜色,支链淀粉遇碘变紫色正 是兰、红混合色。
17
Natural Polymers: Starch
支链淀粉是有数千个D-葡萄糖残基中一部分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成的一条长链为主链,再通过α-1,6糖苷 键与由20~25个D-葡萄糖残基构成的短链相连形成支链, 支链上每隔6~7个D-葡萄糖残基形成分支、呈树状分支结 构。主链、支链均呈螺旋状,各自均为长短不一的小直链。
直链淀粉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般为105~106,流体流体力 学半径为7~22nm。支链淀粉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7~109,但 流体力学半径仅为21~75nm,呈现高密度线团构象。
10
Natural Polse
由D-葡萄糖残基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成的一条长链。
11
直链淀粉的螺旋链结构
直链淀粉是捲曲成螺旋状的葡萄糖长链。每6个 葡萄糖单元组成螺旋的一个螺距,在螺旋内部只 有氢原子,羟基位于螺旋外侧。螺旋结构的内腔 表面呈疏水性。螺旋结构由分子内的氢键维持。 直链淀粉一般也存在微量的支化现象,分支点是 α-(1,6)-D-糖苷键连接,平均每180-320个葡 萄糖单元有一个支链,分支点α-(1,6)-D-糖苷 键占总糖苷键的0.3%-0.5%。
马铃薯淀粉
小麦淀粉
豌豆淀粉
Corn starch
Potato starch
X-射线衍射和偏光显微镜观察表明: 淀粉颗粒内部具有结晶结构。并且结晶结构占颗粒 体积的25~50%。
• 偏光显微镜: 呈现“十”字消光图样。
Potato Starch Under Polarized Light PLM Corn Starch Under Polarized Light PLM
8
Natural Polymers: Starch
形成糖苷反应
1
4
H2O α—葡萄糖
糖苷键
CC O
糖苷
麦芽糖【葡萄糖-α(1→4)葡萄糖苷】
9
Natural Polymers: Starch
淀粉的化学结构与性质
• 淀粉是由直链结构和支链结构的淀粉组成。 amylose : 直链淀粉 amylopectin : 支链淀粉
3
• 淀粉在酸作用下加热逐步水解生成糊精、麦芽糖及异 麦芽糖、葡萄糖。
(C6H10O5)n 淀粉
(C6H10O5)m 糊精
C12H22O11 麦芽糖
C6H12O6 葡萄糖
Natural Polymers: Starch
天然淀粉的来源
• 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的根、块茎、籽粒、髓、果实、 叶子等
• 我国目前所利用的淀粉中 80%:玉米淀粉 14%:木薯淀粉 6%:其他薯类(马铃薯、甘薯) 谷类淀粉(小麦、大米、高梁淀粉) 野生植物淀粉
淀粉的基本特性
• 是由许多葡萄糖分子脱水聚合而成的一种高分子碳水 化合物(carbohydrates),分子式为(C6H10O5)n。
• 广泛存在于植物的茎、块根和种子中。 • 为无色无味的颗粒,无还原性,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 • 各种淀粉的n值相差较大,其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马铃薯>甘薯>木薯>玉米>小麦>绿豆。
Natural Polymers: Starch
直链淀粉遇碘的显色反应:深蓝色
螺旋管状内径恰可允许碘分子进入。直链淀粉遇碘时, 碘分子便钻入管内呈链状排列,会吸引很多自由电子, 由于分子间作用力形成复合物改变了原来碘的颜色而 变蓝。加热至沸时淀粉的螺旋结构完全破坏,蓝色便 消失。
13
Natural Polymers: Starch
支链淀粉的主要特性
• 聚合度为1,000~3,000,000 • 支链淀粉平均聚合度高达100万以上,相对分子质
量在2亿以上,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中相对分子质 量最大的。 • 难溶于水,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溶于水,形 成粘滞糊精 • 遇碘变成红紫色
18
Natural Polymers: Starc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