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价值与价值观公开课教案

最新价值与价值观公开课教案
最新价值与价值观公开课教案

价值与价值观(教案设计)

一、教材内容及分析

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第四册《生活与哲学》教材,本框属于第四单元第十二课第一框题。

内容主要分两目,第一目主要介绍价值的基本含义、人是社会一切财富的创造者、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和对社会的贡献。以及对一个人的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等内容。第二目主要介绍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内容包括价值观的基本含义、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以及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二、学生分析

高二学生具备一定的哲学常识知识,具备学习相关知识基础;高二学生拥有一定生活体验,具备一定的信息收集和筛选能力、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具备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对问题的一定的探究能力,伙伴合作能力;学生已经有了思考的需要和希望得到解惑的需要,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社会环境及舆论的导向对他们影响巨大,因此学习本框题有它特有的意义。

三、教案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识记价值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哲学原理,加深对人的价值的理解评论分析为什么对一个人的评价要看他的贡献,而不是索取了多少;理论联系实际,能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运用“昭通803地震”之主线贯穿本课的教案,贯穿以“生命”为线索,整合案例,引起学生的共鸣;运用课堂讨论等形式,深化对人生价值的理解,树立奉献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树立起在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人生价值观,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自觉为社会创造价值,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四、教案重难点:

1.教案重点: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教案难点:理解物的价值与人的价值不同之处;联系实际说明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五、教案过程:

导入语:

(图片)昭通,一个我们多么熟悉的名字。是这个地方,养育了我们,我们爱着她,但我们也心疼着

她,因为近几年来,它是如此的多灾多难:地震,滑坡,特大暴雨。犹记得同学们刚入民中那一年8月3日,在鲁甸龙头山发生了6.5级大地震,史称“803地震”。如今,地震过去整整2年了,人们好像也学会了淡忘,但其中闪现的人性光辉却值得我们珍藏,遇难家属的悲痛还需要我们抚慰,事故背后折射出来的问题更值得我们去反思。让重新回忆那一刻:

第一篇灾难与生命(灰黑色的标题)

图片(事故现场、抢救援助、遇难家属痛苦表情)+音乐(约1分钟)

灾难突发而至,家园一片狼藉,只剩下求救和哭泣的声音。人们眼中含着泪水,是多么的无助。

思考:

事故发生时,对于受灾的人民来说,他们可能需要我们提供哪些帮助?

水、面包、帐篷、救护车、急救药品等。

水、面包、药品能满足人们生存的需要;帐篷能满足人们有休息住所的需要;救护车送到医院或安全地方,能满足人们交通的需要。不同的东西,能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但这里列举的不同东西,却有一个共性,是什么?(具有满足人们需要的属性和功能)在哲学上,我们就把事物所具有的能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概括为“价值”。

副板书:物人

1.价值的含义

山上的花开了,有价值吗?要给人看到才有价值。

附近的居民可以为他们提供这些帮助。不在现场附近的市民,我们能不能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可以通过微博发出求救信息;可以开车去现场救援伤患;可以到安置点做联络后勤;可以到血库中心献血。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种支持。

开水面包固然对人有积极意义,外人的帮助对受伤乘客的意义也显得更为重要。这就说明普通的物品具有价值,那么人呢?

2.人的价值

副板书:人人

在这里,你愿意自己成为哪个人?

副板书:别人自己

这是一种怎样的人?(自私自利)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总是要依靠社会创造的财富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但假如每个人都是等靠要别人去创造财富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这个社会能发展吗?个人与社会是统一的,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但社会发展能脱离每个个人的发展吗?

副板书:自己别人

那是这样吗?世界上有没有这样的人?通过不断付出自己的劳动去满足别人的需要。

第二篇温情与救援(绿色的标题)

803地震发生之后,鲁甸成为人人牵挂的中心,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党和政府积极展开全民救援,社会公民也志愿奔赴前线,处处体现人间大爱。

视频:《鲁甸地震第二段》

分享:

记录他们,感动我们。在这支救援大军中,哪些身影让你印象深刻?他(她)们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学生列举,或武警或村民或医护人员。

武警战士、村民、医护人员创造了价值,营救了部分伤员,他自己就一无所获吗?他的付出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和尊重,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满足。所以,人的价值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板书)

副板书:人人

可见,人生价值就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创造价值和享受价值既对立又统一。但每个人的价值大小会一样吗?如何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大小呢?

知识迁移:副板书画图矛盾的两个方面

事务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哪个方面决定的?(主要方面)创造价值和享受价值,哪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呢?我们同学列举的这些身影凭什么得到社会的尊重?(因为他们通过创造价值,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为赠人玫瑰,手才能留有余香。由此可见,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人的贡献体现在多方面的,可以是物质方面,也可以是精神方面,可以是对某个人或某个集团的价值,也可以是对人类和社会的价值。

结论:最根本的是看他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也就是说,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和责任。

事故发生了,周边的居民趟着烂泥去救人;一些老板开着宝马奔驰宝马运送伤员;血库没有血了,市民通宵排队去献血;伤员进医院了,院长说救人是最主要的,不谈钱;他们的这种行为是受什么观念的支配呢?

3.价值观

在前两个环节当中,我们分别探讨了事物的价值,人的价值,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对事物或人的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价值观。

1)价值观的含义

知识迁移:从唯物论的角度来说,价值观实质上是一种观念,属于什么的范畴?(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因此,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价值观对人的行为具有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刚才我们提到了很多的无名英雄,现在我们来讲一个身边的志愿者的故事。

第三篇生命与价值(红色的标题)

他叫孔杰,就是我高中时候的同桌,就是鲁甸的。地震发生之后,因为刚好是暑假回家,他做了一名医院的志愿者,后来得知殡仪馆缺人手,他主动报了名。这是他平生第一次走进殡仪馆,这一天他写下了这篇空间日志。

孔杰的网络日志

和我一起站在冷冻室门口的一名特警问我怕不怕?我告诉他不怕。

有一名小孩遇难了,他的妈妈撕心裂肺地哭着,我走到她旁边递上纸巾。她哭诉着,我没吭声,只是拍着她的背安抚她。从太平间出来,一名家属瘫倒在地,我忍不住蹲在她面前,一边默默流泪一边帮她擦拭泪水……

意外地看到了小学老师,才知道他是来确认他父亲的身份的。他表情很平静,却让人看了想哭。如果他和别人一样发泄出来或许会好点吧……

读了这篇网络日志后,相信同学们和我一样,心情非常沉重,也一定有话想说。如果要让你回复的话,你会写下什么呢?

探讨:

请结合这篇日志,谈谈你对“生命及价值”的理解。

生命非常宝贵,对任何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它是那么脆弱,脆弱得如此不堪一击,在灾难面前,个体的生命永远是那么渺小微弱。珍惜生命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亲人、对社会负责。

讲到这里,我不由地想到一个数据,每年中国有28万人死于自杀,每两分钟自杀一个,自杀同时也成为青少年的第一大死因。这是多么不负责人的行为啊!

尊重生命,包括尊重自己的生命,也要尊重他人的生命。

“小悦悦事件”,两岁女童小悦悦在广东佛山五金城被汽车两车碾压,7分钟内18路人经过却视而不见,漠然而去。

自杀也好、冷漠也好,都是对生命的无视,这是一种怎样的价值观?(无视生命至上的价值观念,是错误的价值观。)在错误价值观指导下,他们选择了或被自己抛弃或被社会抛弃的人生道路。相对比之下,类似我同学这样的志愿者或团体,他们秉承的是怎样的价值观?奉献自我,点亮社会,是用爱帮助和鼓舞

着别人,这是多么崇高的价值观啊!在这种价值观的驱动下,他们选择了自己特立独行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可见,一个人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都是在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选择了不同的价值观就选择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如果有正确的价值观,那么人生是美好的,光明的;相反,有错误的价值观,自私自利,消极悲观,就容易与庸俗与苟且为伍。

因此,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个人的发展需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要尊重生命,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是否也如此呢?

事故发生后,李克强总理来到鲁甸,他指出:政府的最大责任是保护生命。鲁甸地震一方面是天灾无情,但是灾区其实还有很多违规建筑,甚至有些工程是一些偷工减料工程。所以当地震来时,加剧了人民的受害程度。为此,总理强调:一定严厉查处部分不法分子的腐败行为,并要求要在第一时间做好灾后重建工作,务必让灾民从灾难的阴影中慢慢走出来。

合作探究:

1.运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谈谈你对总理谈话的认识。

学法指导:

是什么:对待居住房屋的建设认识由不完善到逐渐完善。

为什么:价值观的转变,不仅要民主,还要专政打击。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灾后的相关调整,意味着我们更加重视民生问题,以“人民的生命安全”作为最高的价值取向。这也反映了价值观对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以前,我们总是觉得经济GDP上去了,中国经济就发展了,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就越高,实际上这是片面的价值观,因为它忽视了一个个别的民生差距问题。价值观选择正确,我们就会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选择错误,会遭到失败。

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就像建造房屋一样,既要看上去总体美观,同时也要组建房屋的每一片瓦都是牢固的牢固。而不能仅仅追求总体的美。

2.在我们追逐经济利益的过程中,是否存在类似的现象,请举例说明。

如三聚氰胺现象,部分地区为追求GDP的增长,不惜浪费资源、破坏环境。

中共十七大,“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我们在高一也学过,请问,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什么?(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什么?(全面协调可持续)。这才是我们社会发展必须要坚持的正确价值观啊!

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追述了2014年803鲁甸地震,以“生命”为主线,从“灾难的发生、生命的消失”到“生命大援救”,进而探讨“生命及其价值”。了解并学习了价值、人的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是我们正确的价值取向,“安全生产、科学发展”是社会发展要坚持的正确价值观。总而言之,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寻找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

在《如此相近》的鲁甸地震公益歌曲中结束本课教案。

板书设计:

享受者含义

价值人的价值价值观

人生道路的选择

创造者导向

作用认识和改造世界

六、备课简要说明

本课设计牢牢把握哲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学科特点,把生活逻辑与知识逻辑有机结合。生活逻辑从“灾难发生,生命消逝”到“温情涌动,生命救援”进而探讨“生命及其价值”,可谓层层递进,渐入高潮。相对应生活逻辑,知识逻辑从“价值(物的价值)”到“人的价值”再到“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二者交相辉映。风格主要体现对难点的把握和处理上,利用副板书的作用,清晰而又不失有浓厚的思辨色彩。本课设计的亮点在于非常注重对文本的解读和对知识的迁移。另一大亮点在对重点内容的处理上,从“生命价值”的高度谈论价值观,加强了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又引发了许多思考。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谈论社会发展,落实并深化了党的指导思想,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相信就是一次洗礼。

外科卷1、考题内容: 外科病

答案: 相对于内科病而言,指以感染、肿瘤、非感染性炎症、畸形及某些其它病变为主,需要用手术或手法来进行治疗的一类疾病。

2、考题内容: 外科学

答案: 外科学是研究外科疾病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一门综合性临床学科。

3、考题内容: 现代外科学不包括

考题项目: A、麻醉学 B、无菌术 C、手术学 D、解剖学E、手术解剖学

答案: D

选择类型: A

4、考题内容: 下列哪项与外科临床工作无关

考题项目: A、检查明确诊断 B、拟定治疗计划 C、实施治疗方案 D、观察治疗效

E、根据经济收决定治疗方案

答案: E

5、按病变性质,外科疾病分类有:六类。

答案: 损伤、感染、肿瘤、畸形、非感染性炎症、其它疾病

7、外科按部位或系统一般可分为:

答案: 神经外科、胸外科、骨外科、泌尿外科、普通外科和麻醉科

8、外科疾病有哪几类?

答案: 外科疾病有六大类:损伤;感染;肿瘤;非感染性炎症;畸形;其他病变

9、外科学临床接诊处理病人的基本程序有哪些?

答案: 1、先检查明确诊断

2、拟定治疗计划和实施方案

3、治疗中观察反应和调整方法

4、治疗后随诊和总结经验

10、外科临床选择辅助诊断的目的是什么?答案: 1、对初诊者,为了鉴别和确诊

2、已确诊者,则需检测病变程度和对机体的其他影响

3、仅知某些局部病变,为了查明疾病性质

4、用于疾病的亚临床阶段,以求早期发现

11、实施外科手术治疗时,负责医师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答案: 1、必要的外科基本理论知识(外科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等)

2、较为熟练的基本技能和无菌术

3、掌握所用器材用品的基本性能

1、消毒

答案: 杀灭附着在皮肤、伤口、空气和某些器械物品上的致病微生物的方法。能杀灭细菌繁殖体,但不能杀灭芽胞,以化学方法为主。

2、灭菌法

答案: 用物理的方法,杀灭将与手术切口或手术区接触物品、器械上所附着的微生物的方法,包括芽胞。

3、无菌术

答案: 是针对沾染来源所休取的预防措施,由机械除菌、灭菌法、抗菌法和一定的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组成。

4、经高压蒸汽灭菌的物品,最长保存时间一般为:考题项目: A、1周 B、2周 C、2个月 D、4周E、5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