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的防冰系统与除冰解析
航空器防冰和除冰讲解

在结冰条件下的运行规定:
• 当机长或飞行签派员认为,在航路或机场上,预料到的或已 遇到的结冰状况会严重影响飞行安全时,任何人不得签派放 行飞机、继续在这些航路上飞行或者在这些机场着陆;
• 在大风雪、冰雹、中到大的冻雨恶劣条件下,严禁放行飞机 起飞; • 在有条件进行飞机地面除冰/防冰操作的机场运行,当有霜 、雪或冰附着在飞机机翼,操纵面,发动机进气口或其他飞 机制造厂家手册中规定的重要表面上,或者当有理由认为霜 、雪或冰将会附着在飞机上时,如果没有按照公司地面除冰 /防冰程序完成飞机除冰/防冰工作,严禁任何人员放行或允 许其起飞;
5、在有水气、雪水或雪的停机坪、滑行道和跑道上运作;
6、由地面风或其它飞机的吹雪;以及地面辅助防冰设备不断把雪吹、刮起来。
结冰对飞行的影响:
污染效应: 冰、霜、雪的污染会改变飞机的空气动力性 能,而且总是向坏的方向转化,受污染影响 的飞机部件一般有以下几类:
1、增升装置; 2、操纵面; 3、发动机整流罩及导向叶片; 4、起落架; 5、传感器,以及其他部分; 6、机翼部分。
除防冰方法:
1、一步除冰/防冰 使用加热的除冰液完成,液体被用来除去飞机上的冰并保留在飞机表 明以防止结冰。 2、二步除冰/防冰 第一步,使用热除冰液完成除冰工作。 第二步,使用防冰液完成防冰工作。
除冰/防冰液预计保持时间从最后一步使用除冰/防冰液 的开始时刻开始计算。
实施飞机地面除冰/防冰的时机:
话,飞行仪表、发动机仪表或其他仪表,以及自动系统会收到错
民航客机防冰与除冰图文

民航客机防冰与除冰图文民航客机防冰与除冰是飞行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可以确保飞机在极端天气条件下的飞行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民航客机防冰与除冰的目的、原理、手段以及要求。
目的在寒冷的冬季,飞机表面经常受到冰雪的覆盖,这会对飞行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随着飞机速度的增加,冰雪的效应会增大,对飞机的飞行性能有很大影响,如降低飞机爬升率、加速距离和性能等。
寒冷天气中,民航客机的机翼在飞行过程中很容易结冰,这会使机翼的升力大大减少,进而造成飞机坠毁事故的发生。
原理飞机表面防冰的原理是防止水在飞机表面凝结,在气温低于0摄氏度的情况下,飞机表面水滴凝结后会形成冰层。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民航客机通过防冰系统,将温暖的空气通入机翼内部,防止机翼结冰。
此外,飞机表面除冰的原理则是通过技术手段将飞机表面的结冰覆盖物等清除,保证飞机表面的光滑和清洁,使飞机在起飞和降落时能够有更好的抓地力。
手段在寒冷天气条件下,民航客机需要依靠各种手段来预防和处理防冰与除冰问题,具体手段如下:1.液压除冰:使用高压水或空气喷射器对飞机表面进行除冰。
2.机翼防冰:通过向机翼注入温暖的空气,防止机翼结冰。
3.喷雾除冰:使用喷雾器向飞机表面喷射特殊液体进行除冰,该液体可以在飞行速度较高时不会被带走。
4.电加热除冰:通过在飞机表面电加热薄膜,将冰雪溶化掉。
5.橡胶除冰:飞机起飞时,需要在起落架和轮胎附近使用冲水设备,在飞机滑行过程中清除冰雪。
要求航空公司需要对其所属飞机防冰与除冰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并安排专业的维护人员进行维护和保养。
在寒冷天气下,航空公司需要在安排航班时仔细考虑防冰措施,确保每一架飞机都是处于安全的飞行状态下起飞和降落。
民航客机防冰与除冰是飞行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是确保飞机在冰雪天气下安全飞行的重要措施。
航空公司需要更加重视防冰与除冰工作,并不断对其技术手段进行更新和改进,确保民航客机在复杂的天气条件下持续、安全的运营。
大型飞机短舱进气道防冰系统概述

大型飞机短舱进气道防冰系统概述大型飞机的短舱进气道防冰系统是飞机上重要的防冰系统之一,它能够有效地防止在高空飞行时因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冰而影响飞机的安全飞行。
本文将对大型飞机短舱进气道防冰系统进行详细的概述,包括其工作原理、结构特点以及在飞行中的作用等方面。
一、短舱进气道防冰系统的工作原理短舱进气道防冰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热空气对进气道表面进行加热,以防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冰。
具体来说,当飞机在高空飞行时,由于飞行高度的升高,空气温度急剧下降,同时空气中的水汽会凝结成冰,这就会造成短舱进气道表面出现结冰的情况。
而短舱进气道防冰系统通过向进气道表面喷射热空气,使得进气道表面始终保持在适当的温度,从而防止冰的形成。
短舱进气道防冰系统一般由进气口、进气道、热空气喷射装置和控制系统等几个主要部分组成。
首先是进气口,它是短舱进气道防冰系统中的重要部分,进气口通常位于飞机机身的前部,用于引导空气进入到短舱进气道中。
进气口的设计要考虑到在高速飞行和各种恶劣气象条件下都能够正常工作,并且能够保证进气道内的气流稳定。
其次是进气道,进气道是短舱进气道防冰系统中起到通风导流和加热作用的部分,其结构设计要考虑到能够充分利用热空气对进气道表面进行加热,并且要能够确保进气道表面平整光滑,以及对进气口的保护。
再者是热空气喷射装置,热空气喷射装置是短舱进气道防冰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它能够向进气道表面喷射高温的空气,从而有效地防止冰的形成。
喷射装置一般由热空气管道和喷嘴组成,其设计要考虑到能够充分利用发动机产生的热空气,同时要确保喷射的空气能够均匀地覆盖整个进气道表面。
最后是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短舱进气道防冰系统的核心部分,它能够对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并根据进气道表面的温度变化来控制热空气的喷射。
控制系统的设计要考虑到能够精确地对热空气进行控制,并且要能够对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以确保系统能够正常工作。
短舱进气道防冰系统在飞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有效地防止进气道表面的冰的形成,从而保证飞机在高空飞行时能够保持良好的飞行性能。
飞机除防冰原理

飞机除防冰原理
飞机除冰是指在飞行中或起降过程中,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防止或去除飞机表面结冰的现象。
以下是几种主要的飞机除冰原理:
1. 热空气除冰:使用给飞机表面供应预热的空气来融化和去除结冰。
通过引入高温压缩空气,将其送到飞机表面上,使冰雪融化并快速蒸发。
2. 化学物质除冰:使用特殊的化学液体,如除冰液或防冰液,喷洒在飞机表面,以融化或防止冰雪形成。
这些化学液体可以改变冰的物理性质,使其融化或防止进一步结冰。
3. 机械除冰:使用机械装置,如刮板、刷子或旋转刀片,来物理地刮除或清除飞机表面的冰雪。
这些装置通常安装在飞机的关键部位,如机翼、尾翼和进气口。
4. 防冰系统:飞机上一些关键部位,如发动机进气道和传感器,会安装防冰系统。
这些系统使用热空气或电加热元件来保持这些部件的温度,以防止冰雪形成或去除已经结冰的物质。
需要注意的是,飞机除冰只是暂时的措施,目的是确保飞机表面没有结冰影响其飞行性能和安全。
除冰操作通常在起飞前或着陆前进行,以确保飞机起飞和降落时的安全性。
1/ 1。
民航小知识184:冬季飞机防除冰原理及方法除冰飞机民航

民航小知识184:冬季飞机防除冰原理及方法除冰飞机民航为了保证航班的飞行安全,除冰/防冰成为了航空公司冬季运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什么是除冰/防冰?顾名思义,除冰是将冰、雪、半融雪或霜从飞机表面除去的过程;防冰是一种预防性措施,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为清洁的飞机表面提供保护,防止冰和霜的形成以及雪和半融雪的积聚。
而除冰/防冰就是将除冰过程和防冰过程结合在一起的程序,可以通过一步或两步完成。
何时需要进行除冰/防冰?实施除冰/防冰主要参考以下几个方面:一、天气条件(一)如果出现霜冻或降雪,必须考虑使用防冰;(二)任何时候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资料,外界大气温度在5℃以下,已形成可见的潮气,例如:伴随能见度低于1.5公里的雾、雨、雪、雨夹雪、冰晶,或在跑道上出现水流、雪水、冰或雪的条件。
或者外界大气温度在10℃以下,外界温度达到或接近露点的气象条件。
同时飞机机体和各操纵面出现或可能出现霜、雪或结冰;(三)冻雨和毛毛雨:外界温度在0°C以下时的降水,雨滴保持在过冷状态,与飞机机体接触形成结冰;(四)冻结的降水、冰晶:如发生下雪、雨加雪或冰雹,外界大气温度在-4°C到1°C之间,温度和露点温度相互之间相差通常在1°C以内,已经出现湿雪落在飞机的表面上;(五)外界温度大约在-8°C以下,温度和露点温度相互之间相差5°C 以上,雨雪落在飞机的表面上;二、地面条件冰的积聚也可能来自于地面运作的影响或地面条件。
即使天气条件不具备结冰、下雪的气温条件,在已经结冰的现场仍有可能造成机件表面的冰、雪附着现象。
如:飞机在有水气、雪水或雪的停机坪、滑行道或跑道上运作;地面风、其它飞机的运作以及地面辅助防冰设备不断吹刮起雪。
除冰/防冰的四种主要方法压缩空气除冰法是一种使用历史较长的操作方法。
它可以快速地清除机身外表没有冻结的积雪,绿色环保。
但是对于飞机的活动部件,尤其是活动部件的连杆、转轴等有外层护板和遮挡的部分,效果则不好。
飞机防冰排雨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飞机防冰排雨系统的分析与研究摘要:如今飞机已经是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飞行因为阻力小、省油等原因飞机的巡航高度在八千到一万两千米之间,而每上升一千米的高度空气温度下降6摄氏度,所以飞机航行所在高空温度极易产生结冰现象。
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飞行在结冰的气象条件下,飞机迎风的一面会出现一定的结冰现象。
在飞机飞行结冰的情况下这样不仅仅会破坏飞机整体的气动布局,而且还会增加飞机的整体重量和增加很多的阻力,飞机的操纵性能会降低,飞机也会因为传感器的结冰而指示失常和失真。
所以说飞机的排雨防冰系统是飞机上必不能缺少的系统。
关键词:防冰排雨系统,工作原理,组成与应用1.飞机结冰的影响1.1机翼结冰飞机外表面结冰,尤其是机翼的外表面结冰,严重影响了飞机飞行的安全性。
即使是来自冰、雪或霜冻的轻微污染也会损坏机翼表面,另一方面,冰的粗糙度相当于中等程度的砂纸,可以将控制质量降低到危险水平和失速范围。
机翼表面粗糙,在地面效应和自由空气两种条件下损失最大升力系数。
由此产生的升力损失很大,以至于拥有高性能超临界翼型机翼的飞机无法起飞。
实验表明,由于纸张导致机翼表面粗糙,在摇杆振动仪发出失速警报之前,平板机翼的最大升力被降低了。
飞机的大部分升力是由机翼和尾翼产生的。
机翼和尾翼结冰后,主要在机翼前缘积冰,机翼阻力升高,升力下降,恶化飞机操纵性能,降低飞机稳定性。
1.2发动机进气部件结冰飞机在结冰天气下飞行时,飞机发动机的压缩机的前缘卡环、涡轮风扇发动机的进气道的前缘、第一压缩机的前导流翼都会发生结冰现象。
飞机发动机压缩机前缘整流:气动形状破坏,吸气速度分布不均,空气局部分离,造成发动机叶片振动。
若冰层随着气流进入到了发动机压气机的内部,就会使压气机受到机械损伤。
涡喷发动机进气道前缘:减少了进入发动机内的空气流量,导致发动机功的率下降,增加燃料流量:涡轮前的气体温度上升,严重的情况下会烧毁叶片,导致引擎停止运行。
第一压缩机前导叶:动叶上的冰会脱落,造成吸入转子不平衡,导致发动机剧烈振动,甚至损坏或熄火。
飞机除雪原理

飞机除雪原理
飞机除雪第一种是采用除冰剂,在高纬度、高海拔的寒冷地区,飞机起飞前都会喷酒由加热后的乙二醇混合物组成的除冰剂,冰点低于水的乙二醇不易结冰,能防止冰霜的二次形成。
第二种是打开空气加热系统除冰,机翼前端和引擎的进气口都布有空气通道,引擎会把加热后的空气送到机体各个关键部位,保证机体上的冰霜能快速融解。
第三种是采用机械除冰,有些飞机机翼小、富余动力不足,无法安装加热系统,便在其重要部件上安装可膨胀的气动带,发生结冰时,只要启动装置,气动带就会通过形变撑开冰面实现除冰。
飞机防冰排雨系统

➢电热防冰系统
仪表探头 给排水口
空/地电门
电
源
A
第三节 飞机防冰排雨系统
➢飞机防冰排雨系统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飞机 的某些关键区域或部件结冰,并且在雨天 飞行时,保证驾驶舱风挡的干燥,使其不 会妨碍驾驶员的视线。
➢飞机防冰区域主要包括:大翼前缘(缝 翼)、发动机前缘整流罩、大气数据探头、 驾驶舱风挡、水管及排水管。
➢迎角(AOA)探测器
迎角探测器用于探测飞机的迎角,其叶片可 以随飞机的迎角变化,在气流的作用下偏转, 以获得飞机迎角的信号。在迎角探测器内有 电阻式电加温器,防止探头结冰,因此影响 大气数据的精度。
➢大气总温(TAT)探头
大气总温探头用于探测飞机所在高度的大气总温。在 大气总温探测器内有电阻式电加温器,防止探头结冰, 因此影响大气数据的精度。
➢飞机在起飞爬升过程应关闭大翼防冰系 统,以减少防冰系统的引气,保证飞机 的起飞推力。
➢大翼防冰由大翼防冰电门控制
➢ AUTO:若没有大翼防冰抑制信号,可由结 冰探测器自动控制大翼防冰系统工作;
➢ ON:若没有大翼防冰抑制信号,大翼防冰 系统开始工作。
大翼防冰
二、发动机整流罩热防冰
➢ 发动机整流罩由发动机压气机引气加温防冰, 由发动机防冰控制电门控制。
➢ ④ 浓排雨剂对飞机蒙皮有腐蚀作用,如果排雨 剂落在飞机蒙皮上,要及时用专用的清洗剂冲 洗干净。
3.永久性防水涂层
➢ 由于风挡排雨剂系统维护性能不佳,因而很多 飞机采用一种永久性防水涂层与风挡刷配合使 用,以达到有效排雨的目的。
➢ 它是在风挡最外层涂上防水涂层,当雨水落在 涂层上时,形成水滳,而不是覆盖整个风挡, 迎面高速滑流连续吹去水滴,使大片风挡保持 干燥。 所谓永久性防水涂层,并不是无限寿 命。涂层的寿命与风挡刷的使用次数及其在风 挡上的压力有关。风挡刷压力越大,涂层越易 磨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概述1.1 飞机的防冰系统与除冰方法飞机的结冰问题严重危害飞机的安全性。
飞机表面出现冰,阻碍了空气的流动,增大了摩擦力并减小升力,尤其是机翼上的冰对飞机起飞影响很大。
积聚在飞机尾翼上的冰可扰乱飞机的平衡,迫使飞机向下倾斜,这种现象称为尾翼失速。
这时,飞机的防冰系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通常,飞机上除冰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渗透机翼”液体除冰系统,一种是膨胀橡胶气囊,称为气体罩,气体罩沿着机翼安装。
但这两种方法都存在缺点,如液体除冰系统效率有限,气体罩增加了飞机重量和功耗。
在格林研究中心开展联合研究,采用可膨胀的石墨箔加热单元技术有效替代通常的除冰方法。
这种超薄石墨覆盖在飞机表面,并不会太多增加飞机重量,且能够快速融化冰。
这种安全的设备目前已向整个航空界推广。
1.2 飞机表面结冰现象、结冰形式以及影响因素高空飞行飞机的迎风表面通常会伴随三种不同形式的结冰现象,即“水滴积冰”, “干结冰”和“升华结冰” 。
在大气对流层下半部的云雾中,常常存在大量温度低于冰点而仍未冻结的液态水滴.即“过冷水滴” 。
“水滴积冰”指的是飞机部件表面的平衡温度低于冰点,过冷水滴撞击并积聚冻结于部件前缘表面而发生的积冰现象。
水滴积冰严重时常常会飞机的气动外形、危害飞机的飞行安全,因此,是飞机防冰与除冰技术的主要研究对象。
“干结冰”指的是飞机在含有大量冰晶或有雨夹雪的云中飞行时.因气动力加热或飞机防冰设备工作等原因使部件迎风表面温度高于冰点,冰晶沉积融化、然后再冻结成冰的现象。
飞机干结冰现象很少遇到,一般无危险,但发动机进气道拐弯处和进气部件表面发生的干结冰现象,积聚的冰晶进人发动机后,会损坏压气机叶片或使发动机熄火,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升华结冰”指的是飞机由冷区飞入暖区,机体表面温度低于周围气温达到结霜温度时.空气中水汽在飞机表面凝华成冰的现象。
升华结冰.只要飞机表面温度与周围气温平衡时,冰层便能很快地被融化消失,故不存在危险。
因此,“水滴积冰”成为本文讨论的主要内容。
影响水滴积冰的形成及其严重程度的因素很多,包括气象条件、飞机部件外形及飞行状态等诸多因素。
一般来说,在液态水含量较大的过冷云中飞行时,容易发生积冰;大气温度约为0〜-15C时,发生积冰的概率最大;水滴直径大于20 微米时,积冰会威胁飞行安全;飞行速度越大,由干过冷水滴撞击数增加使积冰量加大;但飞行速度超过冰极限飞行速度时,又会因气动力加热使部件表面不再发生积冰飞机表面积冰的形状则主要取决于云层中的水滴直径、大气温度及飞行速度。
高速飞行,飞经单位体积内过冷水滴多而大、过冷却程度较小的云中时,易形成如图l-1(a)所示的“双角状冰”。
“双角状冰”通常透明坚硬,增长很快,冻结牢固,不易破除,对飞机气动性能影响很大,对飞行安全具有严重的危害性。
低速飞行,飞经单位体积内过冷水滴少而小、过冷却程度较大的云中时,飞机表面的积冰形状通常呈现粒状或多孔的白色不透明冰层,称作“矛状冰”(图1 -1( c ))0该冰结构较“双角状冰”为松•飞机振动和颠簸时易脱落,对飞机气动性能和飞行安全影响较小。
介于两者之间的,多形成所谓的“中间冰”(图1-1 (b )),其危害程度和增长速度介于“双角状冰”和“矛状冰”之间。
(b)图1-1飞机高速飞行中表面冰形状(a)双角状冰1 ( b )中间冰1 ( c )矛状冰2飞机防冰与除冰技术为了防止飞机某些部位结冰,或结冰时能间断地除去冰层.保证飞机积冰时安全飞行,人们常常要采取适当的防冰与除冰技术。
常见的需要采取防冰与除冰技术的飞机部位主要有风挡、空速管、螺旋桨、直升机旋翼,机瑟、尾冀、发动机进气道前缘及进气部件。
飞机防冰与除冰技术按工作方式可分为机械除冰技术、液体防冰技术和热力防冰技术等如图 2 -1飞机防冰、除冰技术所示。
其中,机械除冰技术又可分为气动带除冰和电脉冲除冰技术;热力防冰技术分别按热源和加热方式又分别分为电热防冰、气热防冰技术,以及连续防冰和间断除冰技术。
气利带際冰一—啦箱瞒冰------ 吒躺腐冰作.] ------------------ 黨證斷冰访黨—L ---------- SE淀防冰间崎厂——間湖裸亦除酥I曲周期誅床图2-1飞机防冰、除冰技术采取何种具体的防冰、除冰技术种类,取决于机种、动力装里、电源功率、待保护表面大小以及防冰重要程度等因素。
一般来说•对于待保护表面积较大、防冰要求较高的机翼、发动机进气道前缘等部件•常采用气热防冰技术;对待保护表面积较小、防冰要求较低的尾翼、螺旋桨等部件,可采用电热周期除冰技术;对不允许结冰而且耗电功率不大的风挡、空速管等部件,则多采用电热防冰技术。
下面我将对图2-1中的各种防冰、除冰技术进行------- 阐述。
2.1气动带除冰技术气动带除冰技术又称“膨胀管除冰技术”。
利用飞机部件前缘表面上膨胀管的膨胀作用,使其外表面冰层破碎而脱落的机械障冰的技术。
该技术系统由空气泵•控制阀、卸压阀、翰气管及膨胀管等组成。
膨胀管常由涂胶织物制成。
用于机翼,尾翼前缘的膨胀管通常有展向、弦向两种形式。
周期地使膨胀管充气而膨胀,卸压而收缩,从而使冰层破裂,脱离管面,然后被气流吹去。
【防、除冰部位:】飞机部件前缘。
机械除冰。
2.2 电脉冲除冰技术电脉冲除冰技术由释放静电能产生高能盘的电脉冲,作用在飞机部件待防护部位的蒙皮上,在弹性变形范围内使象皮快速鼓动,从而破除该蒙皮表面上冰层的机械除冰技术。
该技术系统一般由电源、电脉冲源、功率存贮器,脉冲发生器和控制装置等组成。
除冰时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案:(1)将电磁线圈置于十分靠近篆皮的内表面处,由电容向线圈地输人大量静电能,产生高峰值电磁波,使蒙皮鼓动而破冰。
(2)将不可燃、不导电的液体填充在由部件防冰表面蒙皮制成的腔体内,由浸在液体内的电极地释放大量静电能,产生很高的液体压力.经液体传递压力使蒙皮鼓动而破冰。
【防、除冰部位:】主要用于除去飞机部件待防护部位的蒙皮表面的冰层。
机械除冰。
2.3 电液体防冰技术向部件待防护表面喷涂防冰液,与撞击在表面上的过冷水滴混合,液体凝固点低于表面温度而不结冰的飞机防冰技术。
通常采用连续喷射防冰液的防护方式。
有时也用周期性喷液方式。
该技术系统一般由贮液箱、泵、过滤器、控制装置、输液管及液体分配器等组成。
常用乙烯乙二醇,异丙醇、乙醇、甲醉等低凝固点液体作防冰液。
在泵的压力作用下,防冰液经液体分配器均匀地送至部件表面。
常用的分配方式有以下三种:(1)利用螺旋桨、直升机旋翼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将防冰液甩到桨叶、旋翼前缘表面。
(2)由雾化喷嘴将防冰液喷射到风挡、雷达罩外表面。
(3)用安置在机(尾)翼前缘驻点线附近的多孔金属条渗出(在压差作用下)防冰液.并借助气流作用将防冰液均匀分布到前缘表面。
使用液体防冰技术时.不会在部件防冰表面后形成冰瘤.而且停止供液后.还具有短时间的防冰作用。
但因防冰液消耗量较大,使系统重量增丸喷液孔易堵塞,维护麻烦,现已很少采用。
【主要用于防冰部位:】待保护表面积较小、防冰要求较低的尾翼、螺旋桨等部件。
2.4 电热防冰技术电热防冰技术又称‘电防冰技术'”。
是将电能转变为热能,加热部件防冰表面的热力防冰技术。
该技术系统一般由电源、选择开关、过热保护装置,及电加热元件等组成。
选择开关有“手动” 、“自动”等位置。
当位于“自动”位置时,飞机结冰传感器感受结冰电讯号,自动接通或断开系统电源。
过热保护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头和继电器)用来防止防冰表面蒙皮过热而变形。
电加热元件将电源所供的电能转变为热能,对部件防冰表面加热、除冰。
电防冰技术有连续加热和间断加热两种形式。
对防冰表面不允许结冰或加热耗电功率较小的部件(如风挡,空速管等)。
常用连续加热的防冰方式;对防冰表面允许少量结冰或加热耗电功率较大的部件(如机翼、尾翼等)。
常用周期加热的除冰方式。
常用于不允许结冰而且耗电功率不大的风挡、空速管等部件。
2.5 气热防冰技术气热防冰是利用热空气加热飞机部件防冰表面的热力防冰技术。
活塞式发动机的飞机,多用汽油加温器等加热冲压空气作热气源;装喷气发动机的飞机,一般从发动机压气机内引气作热气源。
被引出的热压缩空气流过流量限制器、单向活门、防冰控制阀,输入热气表面加热器,对部件表面加热以防冰。
由于热空气加热蒙皮时热惯性大,周期加热控制较难,故很少采用周期加热的防护方式,而常用连续加热的防护方式。
连续加热方式多用于防冰表面较大的部件,如机翼、尾翼、发动机进气道前缘等。
该技术系统使用维护简单,工作可靠,但热最利用率较低。
常用于待保护表面积较大、防冰要求较高的机翼、发动机进气道前缘等部件。
2.6 蒸发防冰与流湿防冰技术蒸发防冰技术又称“干防冰”技术,是气热防冰技术方式的一种。
它是指飞机在云层中飞行时,气热防冰系统对部件防冰表面连续加热,将飞机表面收集的水份全部蒸发的防护技术。
这种技术需热量大,一般用在不允许防冰表面后部形成冰瘤的部件,如悬挂(或后机身两侧吊挂)发动机的机具群根前缘表面。
流湿防冰技术又称“湿防冰”技术。
它是指飞机在云层中飞行时,热力防冰系统对部件防冰表面连续加热不能将飞机表面所收集的水量全部蒸发的防护技术。
该技术将使部件防冰表面呈流湿状态,而在防冰表面后部常常会形成冰瘤。
用这种防护方式播热量较小,对防冰表面后允许结少量冰瘤而不影响飞行安全的部件(如机翼、尾翼,风挡等),一般都应采用这种技术。
【防、除冰部位:】待保护表面积较大、防冰要求较高的机翼、发动机进气道前缘等部件。
气动带除冰和液体防冰技术始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但因膨胀管充气时对飞机气动性能影响较大,目前已很少使用。
电脉冲除冰技术兴起于六十年代末,由于系统有重至较轻,耗电功率小,除冰效果良好等特点,许多现代飞机上依然使用该技术。
然而,当前飞机上使用最为广泛是热力防冰技术,该技术已成为现代飞机防冰与除冰技术发展的主流。
3 飞机防冰系统试验飞机防冰系统试验是飞机防冰技术的重要环节,它可以测定飞机部件防护表面的结冰情况和飞机防冰系统的工作性能.验证防冰技术系统的可靠性。
目前,主要的飞机防冰系统试验有以下四种:3.1 冰风洞试验“冰风洞”是飞机飞行时研究部件迎风表面和某些仪表机外传感器的结冰问题及其防(除)冰方法的特种风洞。
冰风洞稳定段前装有大容盘的冷却器.稳定段中设有可控制的喷雾装置,以便在试验段中模拟真实飞行时遇到的结冰云雾条件。
风洞风扇前设里防护网,防止冰块打伤风扇叶片。
冰风洞试验主要是利用结冰风洞研究飞机部件或模型的结冰情况及防(除)冰方法,测定防冰系统最小需用功率(热空气流量、防冰液消耗量或耗电功率),确定防冰系统方案的。
在风洞试验时,为了维持风洞正常运行.某些风洞部件和测试设备传感器须有防冰措施。
例如,拐角导流片常用蒸汽加热以免其表面结冰而堵塞风洞回路,试验段观察窗用电加热),以免玻璃内表面结冰而影响其透明度;总压管用电加热,以免结冰而影响试验段风速的正常测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