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学案设计-金属晶体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教案-3.3 金属晶体 第二课时1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教案-3.3 金属晶体 第二课时1

第三节金属晶体(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晶体内原子的几种常见排列方式2.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重点】金属晶体内原子的空间排列方式【教学难点】金属晶体内原子的空间排列方式【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实验法.【教学具备】铁架台、烧杯、铁圈、分液漏斗(球形、锥形)、试管、试管架、胶头滴管;四氯化碳、碘水、油水混合物【教学过程】关金属原子的空间排列问题.情景设计利用16个大小相同的玻璃小球,有序地排列在水平桌面上(二维平面上),要求小球之间紧密接触。

可能有几种排列方式分小组动手排列,同组内交流讨论。

小组代表发言。

培养动手动脑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巡视对学生交流进行适当的点拨。

归纳总结多媒体展示小球二维排列的两种方式,观看,思考,交流学会对比、总结和分析。

激疑两种排列方式小球的配位数分别是多少?哪一种排列方式空间利用率更高?思考、交流、回答。

培养分析和交流问题的能力板书二维排列的两种方式:记录培养归纳总结总结非密置层,配位数4密置层,配位数6的能力设疑如果将小球在三维空间排列情况又如何?讨论、合作、交流,代表发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展示课件观看、思考、讨论:这种堆积小球的空间利用率高低如何?培养观察分析问题能力。

总结板书(一)简单立方堆积1相邻非密置层原子在一条直线上2这种堆积方式空间利用率最低,只有金属钋采取这种堆积方式归纳记录学会归纳.设疑如果是非密置层上层金属原子填入下层的金属原子形成的凹穴中,每层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照此堆积,结果将会是如何呢?课件展示观察思考交流。

培养观察分析问题能力。

总结板书(二)钾型(体心立方)这种堆积方式的空间利用率显然比简单立方堆积的高多了,许多金属是这种堆积方式,如碱金属,简称为钾型.归纳记录学会归纳总结本节课通过探究讨论,学习了金属在二维空间排列的总共两种方式及三维空间堆积的两种方式,分别是简单立倾听、记录。

归纳总结。

高二化学教案:选修3 3.3.2 金属晶体

高二化学教案:选修3 3.3.2 金属晶体

《金属晶体》教学设计文本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拼出简单的非密置层之后,在平面上方堆积出第二排,第三排小球。

思考问题:有几种堆积方式?请同学来汇报活动结果引导学生分别了解两种堆积方式,以及所提取的晶胞的结构特点,并分析出其相应的晶胞参数和小球半径的计量关系、晶胞的空间利用率已经常见的金属代表。

介绍体心立方堆积时,要求学生思考:如果直接进行插空堆积,是否可形成立方体结构的晶胞。

通过课件动画,介绍体心立方堆积中,同一非密置层原子和原子之间并非紧密相邻。

第3环节:粘一粘在刚才的探究基础之上,进一步研究密置层的空间排列方式。

给每个组的同学发两个用7个小球粘成的密置层,并要求学生利用双面胶,在密置层的基础上,进行三维排列。

在粘贴小球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思考一下问题:垂直于密置层的方向,能看到几个空隙?在刚才平面排列的基础上,学生不难发现,有两种堆积方式。

预设:学生分别介绍一种直接对齐的排列方式和另外一种插空堆积的排列方式。

预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简单立方堆积和体心立方堆积的结构特点。

预设:学生开始思考,并通过实物模型,观察到12条棱长并不完全相同。

预设:完成学案,并了解两种非密置层的三维堆积方式。

预设:领取密置层和双面胶,对密置层进行观察。

通过观察和摆放小球,可以得出相关问题的答案。

密置层的垂直方向存在6个空隙,但由于空间因素的限制只能摆放下3个小球。

本节课的第一个难点,对比简单立方堆积和体心立方堆积的区别。

并通过课件动画,理解体心立方堆积的特点。

通过空间利用率的计算,进一步了解金属堆积方式的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亮点:既要求学生能够在实物操作的过程中,认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求组内同学进行分工合作,完成探究任务。

本节课的第二个难点:学生通过对密置层的观结束语在密置层的上层,选择空隙去排列小球,能容纳几个?在密置层的下层,再次选择空隙去排列小球,有几种排列方法?请学生展示粘贴成果,并结合着课件中的球棍模型进行介绍。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教案-3.3金属晶体第三课时1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教案-3.3金属晶体第三课时1
倾听、回顾、思考、交流
代表发言
温故知新
情景
设计
非密置层堆积有简单立方和钾型两种,思考密置层的原子按钾型堆积方式堆积,又会得到几种基本堆积方式?
自己动手把密置层的小球粘合在一起,再一层一层地堆积起来,使上层球填入下层球的空隙中。仔细比较两种类型的不同。
交流讨论。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整理记录
归纳总结能力培养
投影总结
堆积模型
采用这种堆积的典型代表
空间利用率
配位数
晶胞
简单立方
Po
52℅
6
钾型
Na K Fe
68℅
8
镁型
Mg Zn Ti
12
铜型
Cu Ag Au
74℅
12
记录整理
分析归纳能力的培养。
阅读讨论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762.混合晶体。
强调堆积方式和成键类型,注意与其它类型晶体的比较
阅读讨论
培养阅读理解的能力
提问
石墨晶体有啥特点,和其它晶体有什么不同?
代表发言。
培养交流能力。
教师总结
二、混合晶体
石墨不同于金刚石,这的碳原子不像金刚石的碳原子那样呈sp3杂化.而是呈sp2杂化,形成平面六元并环结构,因此石墨晶体是层状结构的,层内的碳原子的核间距为142pm层间距离为335pm,说明层间没有化学键相连,是靠范德华力维系的;石墨的二维结构内,每一个碳原子的配位数为3,有一个末参与杂化的2p电子,它的原子轨道垂直于碳原子平面。石墨晶体中,既有共价键,又有金属键,还有范德华力,不能简单地归属于其中任何一种晶体,是一种混合晶体。
第三节金属晶体(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选修3高中化学第三节 金属晶体学案(第三课时)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选修3高中化学第三节 金属晶体学案(第三课时)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三节金属晶体(第三课时)【习目标】1能列举金属晶体的基本堆积模型2了解金属晶体性质的一般特点3解金属晶体的类型与性质的关系【习过程】二、金属晶体的原子堆积模型归纳:1 金属晶体原子堆积模型相邻原子间通过硬度石墨不同于金刚石,它的碳原子不像金刚石的碳原子那样呈p3杂而是呈杂,形成平面六元并环结构,因此石墨晶体是层状结构的,每一层内部碳原子间是靠相维系,层内的碳原子的核间距为142p层间距离为335p,说明层间没有键相连,是靠维系的;石墨的二维结构内,每一个碳原子的配位为3,有一个末参与杂的2p电子,它的原子轨道垂直于碳原子平面。

石墨晶体中,既有共价键,又有金属键,还有范德华力,不能简单地归属于其中任何一种晶体,是一种混合晶体。

【典题解悟】例关于金属晶体的六方最密堆积的结构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晶胞是六棱柱B晶胞是六面体每个晶胞中含4个原子D每个晶胞中含17个原子【当堂检测】1.金属钾晶体为体心立方结构,则在单位晶胞中钾原子的个是A.4 B.3 .2 D.12.金属晶体的中金属原子的堆积基本模式有A.1 B.2 .3D.43.仔细观察右图这种堆积方式是A.钾型B.简单立方.镁型D.铜型4.下列排列方式是镁型堆积方式的是A.ABABAB B.ABABAB.ABBAABBA D.ABBAABBA5.下列金属晶体采取的堆积方式是铜型的是A.Ag B.F .D.P6.金属晶体的基本堆积方式中空间利用律最高的是A.简单立方B.钾型.镁型D.铜型7.从严格意义上讲石墨属于A.分子晶体B.原子晶体.混合晶体D.金属晶体8.下列有关金属晶体的判断正确的是A.简单立方、配位6、空间利用律68% B.钾型、配位6、空间利用律68%.镁型、配位8、空间利用律74% D.铜型、配位12、空间利用律74% 9.下列有关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金属晶体含有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B.原子晶体一定是单质.分子晶体一定是合物D.金属晶体的硬度>原子晶体的硬度>分子晶体的硬度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晶体是具有一定几何外观的,所以汞不属于金属晶体B.金属一般具有较高的硬度,而钠可以用小刀切,但钠属于金属晶体.塑料具有一定延展性,所以属于金属晶体D .金属晶体一般具有较高的硬度,所以金刚石属于金属晶体11.家发现的钇钡铜氧合物在90具有超导性,若该合物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则该合物的式可能是A .YB 23O 4 B .YB 22O 5 .YB 23O 5 D .YB 4O 412 金属原子在二维平面里有两种方式为非密置层和密置层,其配位分别为______和________;金属晶体可看成金属原子在_________________里堆积而成金属原子堆积有4种基本模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金属晶体的最密堆积是___________________,配位是__________。

高中化学 第三章 第三节 金属晶体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新人教版高二选修3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 第三章 第三节 金属晶体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新人教版高二选修3化学教案

第三节金属晶体[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辨识常见的金属晶体,能从微观角度分析金属晶体中的构成微粒及微粒间的相互作用。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利用金属晶体的通性推导晶体类型,从而理解金属晶体中各微粒之间的作用,理解金属晶体的堆积模型,并能用均摊法分析其晶胞结构。

一、金属键和金属晶体1.金属键(1)概念: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2)实质:金属原子脱落下来的价电子形成遍布整块晶体的“电子气〞,被所有原子所共用,从而把所有的金属原子维系在一起,形成一种“巨分子〞。

(3)特征:金属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2.金属晶体(1)金属晶体通过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较强作用形成的晶体,叫做金属晶体。

(2)用电子气理论解释金属的性质(1)金属单质和合金都属于金属晶体。

(2)金属晶体中含有金属阳离子,但没有阴离子。

(3)金属导电的微粒是自由电子,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微粒是自由移动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前者导电过程中不生成新物质,为物理变化,后者导电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

因而,二者导电的本质不同。

例1以下关于金属键的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金属键是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这两种带异性电荷的微粒间的强烈相互作用,其实质与离子键类似,也是一种电性作用B.金属键可以看作是许多原子共用许多电子所形成的强烈的相互作用,所以与共价键类似,也有方向性和饱和性C.金属键是带异性电荷的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故金属键无饱和性和方向性D.构成金属键的自由电子在整个金属内部的三维空间中做自由运动[考点] 金属键和金属晶体[题点] 金属键的理解答案 B解析从基本构成微粒的性质看,金属键与离子键的实质类似,都属于电性作用,特征都是无方向性和饱和性;自由电子是由金属原子提供的,并且在整个金属内部的三维空间内运动,为整个金属的所有阳离子所共有,从这个角度看,金属键与共价键有类似之处,但两者又有明显的不同,如金属键无方向性和饱和性。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教案-3.3金属晶体第二课时1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教案-3.3金属晶体第二课时1

第三节金属晶体(第二课时)【教课目的】1.认识金属晶体内原子的几种常有摆列方式2.训练学生的着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课要点】金属晶体内原子的空间摆列方式【教课难点】金属晶体内原子的空间摆列方式【教课方法】讲解法、研究法、实验法。

【教课具备】铁架台、烧杯、铁圈、分液漏斗(球形、锥形)、试管、试管架、胶头滴管;四氯化碳、碘水、油水混淆物【教课过程】师生双边活动详目流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目程标分子晶体中,分子间的范德华力使分子有序排创建问列;原子晶体中,原子之聆听、察看、思虑题情境,引间的共价键使原子有序激发学习入摆列;金属晶体中,金属兴趣。

键使金属原子有序摆列。

今日,我们一同议论相关金属原子的空间摆列问题。

利用 16 个大小同样的情玻璃小球,有序地摆列在分小组着手摆列,同景水平桌面上(二维平面组内沟通议论。

培育着手设上),要求小球之间密切小组代表讲话。

动脑和合计接触。

可能有几种摆列方作沟通的式能力巡对学生沟通进行适合的视点拨。

归多媒体展现小球二维排学会对纳列的两种方式,观看,思虑,沟通比、总结总和剖析。

结两种摆列方式小球的配培育剖析激位数分别是多少?思虑、沟通、回答。

和沟通问疑哪一种摆列方式空间利题的能力用率更高?板二维摆列的两种方式:培育概括书记录非密置层,配位数 4总结的能总密置层,配位数 6力结设假如将小球在三维空间摆列状况又怎样?议论、合作、沟通,代培养发散思维疑表讲话能力展示课件观看、思虑、议论:这种聚积小球的空间利用率高低怎样?培育察看剖析问题能力。

(一)简单立方聚积总1 相邻非密置层原子结在一条直线上概括记录学会归2 这类聚积方式空间板纳。

利用率最低,只有金书属钋采纳这类聚积方式假如是非密置层上层金设属原子填入基层的金属议论沟通培育学生疑原子形成的凹穴中,每层发散思想均照此聚积,结果将会是能力怎样呢?课件察看思虑沟通。

培育察看展示剖析问题能力。

(二)钾型(体心立方)这类聚积方式的空间利总用率明显比简单立方堆概括记录结积的高多了,很多金属是学会概括板这类聚积方式,如碱金书属,简称为钾型。

新人教版选修3高中化学金属晶体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高中化学金属晶体教案

金属晶体教学目标:1.形成正确的金属晶体概念,并了解金属晶体的晶体模型及金属的共同性质、特点。

2.理解金属晶体的晶体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3.通过对金属单质的物理性质异同点的比较与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4.通过对金属晶体结构的学习与研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像能力等。

5.通过对金属晶体学习与认识,激发学生探索认识微观世界的兴趣;6.通过对金属单质物理性质的学习,进一步坚定“结构决定性质”这一研究物质性质的科学理念,形成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与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金属晶体的概念、晶体类型与性质的关系。

教学难点:晶体类型与性质的关系教学方法:对比、诱导、分析、观察、推理、归纳相结合。

教学过程:投影:填表复习上节课学的三种晶体展示图片:低碳钢丝;4D铝镁合金拉丝机材质:低碳钢丝,铝镁合金。

编织:编织焊接用途:用于公路,铁路,飞机场,住宅小区,港口码头,花园,饲养,畜牧等的围栏防护。

整体浸塑处理,防盗螺栓连接产品优点 1. 美观实用,方便运输和安装 2. 地形适应性强,与立柱连接位随地面起伏可上下调整; 3. 横向四道折弯加强筋,在整体成本增加不多的同时,使网面强度和美感显著增加,是目前国内外最受欢迎的隔离网之一。

引入第四种晶体:金属晶体展示金属实物:金属导线(铜或铝)、铁丝、镀铜金属片等,并将铁丝随意弯曲,引导观察铜的金属光泽。

教师诱导:从上述金属的应用来看,金属有哪些共同的物理性质呢?学生分组讨论:请一位同学归纳,其他同学补充。

板书:一、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容易导电、导热、有延展性、有金属光泽等。

教师诱导: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有着不同的物理性质特点,且分别由它们的晶体结构所决定,那么金属的这些共同性质是否也金属的结构所决定呢?展示:金属晶体的结构模型图片并播放晶体铝的结构视频学生讨论:金属中由于金属原子的外层电子比较少,金属原子容易失去外层电子变成金属离子,在金属内部结构中,实际上按一定规律紧密堆积的是带正电荷的金属阳离子。

高中化学 3.3.1《金属晶体》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化学 3.3.1《金属晶体》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化学 3.3.1《金属晶体》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晶体类型分子晶体原子晶体构成晶体粒子粒子间的作用力硬度熔沸点溶解性导电性我们已经了解了原子晶体,分子晶体的相关知识,请同学们共同完成以下内容。

多数原子晶体和分子晶体都不导电,那么是否存在一种晶体,在固态和熔融状态下都能够导电呢?积极回忆并回答联想到金属投影这节课,我们将共同研究容易导电的一类晶体。

第三节金属晶体质疑金属除了容易导电之外,还具有哪些物理通性呢?积极思考,分组讨论并归纳金属的物理通性。

投影容易导电、导热、有延展性、有金属光泽等。

构建平台1.金属导电与电解质溶液导电有何不同?2.金属晶体中自由电子是如何产生的?3.金属晶体中粒子是如何维系在一起?积极讨论诱导金属原子容易失去外层电子变成金属离子,在金属的内部结构中,堆积的并非中性原子,而应是带正电的金属阳离子。

在教师的启发下,积极思考、交流。

同样的,带正电的金属阳离子之间本应相互排斥,为何还可以紧密的堆积在一起呢?脱落的电子到哪里去了?讲述“电子气理论”,这让学生了解金属晶体的内部结构教师补充这些脱落的价电子在晶体内部的运动好像气体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我们形象的将其称之为“电子气。

”理解“电子气”理论讲述并投影一、金属键:1.定义:在金属单质晶体中,使金属原子相互结合的强烈作用(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叫金属键2.金属晶体: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通过金属键结合而形成的晶体强化金属晶体的构成微粒: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作用力:金属键理解并积极回答介绍由于作用力较强,所以金属晶体的溶沸点较高过渡我们知道晶体的结构决定其性质,那么金属的导热、导电、延展等通性是否可以用金属键理论加以解释呢?思考与交流 1. 如何利用金属键解释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积极讨论并解释投影列表比较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的原因思考与交流2.哪些因素会影响金属键的强弱呢?如何影响?3.已知碱金属元素的熔沸点随原子序数递增而降低,如何从金属键的角度给予合理的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金属晶体[学习目标] 1.知道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理论即“电子气”理论解释金属的物理性质,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

2.通过模型理解金属晶体的基本堆积模型。

3.了解金属晶体性质的一般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体会金属晶体类型与性质的关系。

一、金属键与金属晶体1.金属键(1)概念:金属原子脱落下来的价电子形成遍布整块晶体的“电子气”,被所有原子共用,从而把所有金属原子维系在一起。

(2)成键微粒是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

2.金属晶体(1)概念:金属原子通过金属键形成的晶体。

(2)构成微粒:金属阳离子、自由电子。

(3)金属阳离子:由于金属原子的价电子较少,容易失去电子而成为金属阳离子。

(4)自由电子:从金属原子上脱落下来的价电子在整个金属晶体中自由运动,所以称为自由电子。

(5)微粒间的相互作用:金属键。

(6)物理性质上的共性:①常温下绝大多数是固体。

②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③硬度差别比较大。

④熔、沸点差别比较大。

有些熔点较低,如汞常温时是液态;有些熔点很高,如钨的熔点可达三千多度。

⑤金属间能“互溶”,易形成合金。

3.金属晶体的基本堆积模型(1)几个概念①紧密堆积:微粒之间的作用力,使微粒间尽可能地相互接近,使它们占有最小的空间。

②空间利用率:空间被晶格质点占据的百分数。

用来表示紧密堆积的程度。

③配位数:在晶体中,一个原子或离子周围最邻近的原子或离子的数目。

(2)二维空间模型①非密置层:配位数为4,如图(左)所示:②密置层:配位数为6,如图(右)所示:(3)三维空间模型①非密置层在三维空间堆积a.简单立方堆积相邻非密置层原子的原子核在同一直线上的堆积,空间利用率太低,只有金属Po采用这种堆积方式。

b.体心立方堆积——钾型将上层金属原子填入下层的金属原子形成的凹穴中,并使非密置层的原子稍稍分离。

这种堆积方式所得的晶胞是一个含有两个原子的立方体,一个原子在立方体的顶角,另一个原子在立方体的中心,其空间的利用率比简单立方堆积高,碱金属属于这种堆积方式。

②密置层在三维空间堆积a.六方最密堆积——镁型如图所示,按ABABABAB……的方式堆积。

b.面心立方最密堆积——铜型如图所示,按ABCABCABC……的方式堆积。

二、石墨——混合晶体1.结构特点——层状结构(1)同层内,碳原子采用sp2杂化,以共价键相结合形成正六边形平面网状结构。

所有碳原子的2p轨道平行且相互重叠,p电子可在整个平面中运动。

(2)层与层之间以范德华力相结合。

2.晶体类型石墨晶体中,既有共价键,又有金属键和范德华力,属于混合晶体。

知识点一金属键和金属晶体的性质1.金属键(1)金属键的定义: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叫金属键。

(2)金属键的本质——电子气理论:金属原子对外围电子的束缚力不强,从金属原子脱落下来的价电子形成遍布整块晶体的“电子气”。

正是由于“自由电子”在整个金属固体中不停地运动,被所有的金属原子所共用,从而把所有金属原子维系在一起,使得体系的能量大大降低。

(3)金属键的特征: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4)金属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①金属键越强,晶体熔、沸点越高,晶体硬度越大。

②金属键的强弱不仅影响金属的物理性质,也可以影响金属的化学性质。

(5)金属键强弱的比较方法晶体的熔、沸点高低主要是由组成晶体的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大小决定的,包括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

而影响金属晶体熔、沸点的是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的作用力,金属键的大小要从离子半径和离子所带的电荷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分析。

金属原子半径越小,单位体积内自由移动的电子数目越大,金属键越强。

金属单质熔、沸点的高低,硬度的大小与金属键的强弱有关。

金属键越强,金属晶体的熔、沸点越高,硬度越大。

一般说来,金属原子半径越小,价电子数越多,则金属键越强。

例如,对Na、Mg、Al而言,由于价电子数:Al>Mg>Na,原子半径:Na>Mg>Al,故相互作用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l>Mg>Na,故熔点:Na<Mg<Al(97.81 ℃<645 ℃<660.4 ℃),硬度:Na<Mg<Al。

又如第ⅠA族中,Li、Na、K、Rb、Cs的价电子数均为1,但原子半径由Li 至Cs依次递增,故熔点依次递减(180.5 ℃>97.81 ℃>63.65 ℃>38.89 ℃>28.40 ℃)。

2.金属晶体的性质(1)导电性——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晶体中存在许多自由电子,这些自由电子的运动是没有方向性的,但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自由电子就会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所以金属容易导电。

注意:金属导电的微粒是电子,离子晶体熔融状态下或溶于水后导电的微粒是阳离子和阴离子;金属导电过程不生成新物质,属物理变化,而电解质导电的同时要在阴、阳两极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两者导电的本质是不同的。

(2)导热性——自由电子与金属原子发生碰撞后的能量变换自由电子在运动时与金属原子碰撞而引起能量的交换,从而使能量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使整块金属达到相同的温度。

(3)延展性——离子层位置改变而与电子气的作用保持大多数金属具有较好的延展性,与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的较强作用有关。

当金属受到外力时,晶体中的各离子层就会发生相对滑动,由于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没有方向性,受到外力后,相互作用没有被破坏,金属虽然发生了形变但不会导致断裂。

(4)颜色/光泽——自由电子吸收所有频率光释放一定频率光由于金属原子以最紧密堆积状态排列,内部存在自由电子,所以当光辐射到它的表面上时,自由电子可以吸收所有频率的光,然后很快释放出各种频率的光,这就使得绝大多数金属呈现银灰色以至银白色光泽,金属能反射照射到其表面的光而具有光泽。

而金属在粉末状态时,金属的晶面取向杂乱,晶格排列不规则,吸收可见光后辐射不出去,所以金属粉末常呈暗灰色或黑色。

3.金属熔沸点高低的比较(1)同周期金属单质,从左到右(如Na、Mg、Al)熔沸点升高。

(2)同主族金属单质,从上到下(如碱金属)熔沸点降低。

(3)合金的熔沸点比其各成分金属的熔沸点低。

(4)金属晶体熔点差别很大,如汞常温为液体,熔点很低(-38.9 ℃),而铁等金属熔点很高(1 535 ℃)。

(1)金属晶体在受外力作用下,各层之间发生相对滑动,但金属键并没有被破坏。

(2)金属晶体中只有金属阳离子,无阴离子。

(3)原子晶体的熔点不一定都比金属晶体的高,如金属钨的熔点就高于一般的原子晶体。

(4)分子晶体的熔点不一定都比金属晶体的低,如汞常温下是液体,熔点很低。

1.晶体中有阳离子,一定有阴离子吗?反之,晶体中有阴离子,一定有阳离子吗?【点拨】有阳离子,不一定有阴离子。

如金属晶体,只有阳离子,无阴离子。

但有阴离子则一定有阳离子。

2.具有金属光泽且能导电的晶体一定是金属晶体吗?【点拨】不一定。

如硅、石墨有金属光泽,也能导电,但前者是原子晶体,后者是混合型晶体。

【例1】物质结构理论指出:金属晶体中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叫金属键。

金属键越强,其金属的硬度越大,熔、沸点越高。

根据研究表明,一般来说,金属原子半径越小,价电子数越多,则金属键越强。

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镁的硬度大于铝B.镁的熔、沸点高于钙C.镁的硬度大于钾D.钙的熔、沸点高于钾【提示】解答本题时要注意以下两点:(1)金属晶体熔、沸点高低决定于金属键的强弱。

(2)金属阳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半径越小,金属键越强。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金属晶体的性质,如硬度和熔、沸点的比较。

比较依据:看价电子数和原子半径。

价电子数:Mg<Al,Mg=Ca,Mg>K,K<Ca;原子半径:Mg>Al,Mg<Ca,Mg<K,K>Ca,综合分析,镁的硬度小于铝;镁的熔、沸点高于钙;镁的硬度大于钾;钙的熔、沸点高于钾。

故A错误。

【答案】 A下列对各组物质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B)A.熔点:Li<Na<KB.导电性:Ag>Cu>Al>FeC.密度:Na>Mg>AlD.空间利用率:体心立方堆积<六方最密堆积<面心立方最密堆积解析:同主族的金属单质,原子序数越大,熔点越低,这是因为它们的价电子数相同,随着原子半径的增大,金属键逐渐减弱,所以A项不对;Na、Mg、Al是同周期的金属单质,密度逐渐增大,故C 项错误;不同堆积方式的金属晶体空间利用率分别是:简单立方堆积52%,体心立方堆积68%,六方最密堆积和面心立方最密堆积均为74%,因此D项错误;常用的金属导体中,导电性最好的是银,其次是铜,再次是铝,最后是铁,所以B项正确。

故选B。

知识点二金属晶体的结构1.金属晶体的原子堆积模型2.晶胞中原子的空间利用率的计算方法(1)以面心立方晶胞为例,求晶胞中原子的空间利用率图乙是面心立方晶胞的结构剖面图,晶胞的面对角线为金属原子半径的4倍。

设金属原子的半径为R ,则晶胞的面对角线为4R ,晶胞立方体的体积为(22R )3。

每个面心立方晶胞中实际含有4个金属原子,4个金属原子的体积为4×43πR 3,因此晶胞中原子的空间利用率为4×43πR 3(22R )3×100%=74%。

(2)以体心立方晶胞为例,求晶胞中原子的空间利用率设金属原子的半径为R,则晶胞的体对角线为4R,假设晶胞的边长为a,则4R=3a,得a=43R;该晶胞中实际含有的原子数为2,则空间利用率为2×4πR33a3×100%=2×4πR33⎝⎛⎭⎪⎫4R33×100%=68%。

运用同样的方法可分别计算出简单立方晶胞的空间利用率为52%。

六方晶胞的空间利用率与面心立方晶胞的空间利用率相同,均是74%,这两种的空间利用率较高,称为最密堆积。

金属晶体采用密堆积的原因是什么?【点拨】由于金属键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金属原子能从各个方向互相靠近,从而导致金属晶体最常见的结构形式是堆积密度大,原子配位数高,能充分利用空间。

【例2】(1)如图所示为二维平面晶体示意图,所表示的化学式为AX3的是________。

(2)如图是一个金属铜的晶胞,请完成以下各题。

①该晶胞“实际”拥有的铜原子是________个。

②该晶胞称为________(填序号)。

A.立方晶胞B.体心立方晶胞C.面心立方晶胞D.简单立方晶胞③此晶胞立方体的边长为a cm, Cu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4,金属铜的密度为ρ g·cm-3,则阿伏加德罗常数为________(用a、ρ表示)。

【提示】在晶体中,若A原子周围最近距离的B原子数为m,B原子周围最近距离的A原子数为n,则其化学式可表示为A n B m(有时需要简化),如:在SiO2晶体中,每个硅原子周围最近距离的氧原子为4个,每个氧原子周围最近距离的硅原子为2个,即Si2O4,其化学式可表示为SiO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