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基本战略
美国全球战略的本质特征

美国全球战略的首要目标是称霸全世界:美国全球扩张时期的"遏制"战略和"和平"战略从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的经济、军事力量称霸于整个世界,其全球战略具有鲜明的扩展性、进攻性、侵略性。
杜鲁门政府制定了以反苏、反共为中心的"遏制"战略;艾森豪威尔政府力图用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对付社会主义国家,提出了"解放战略"、"和平取胜"战略,在军事上提出了"大规模报复战略"和"战争边缘政策",针对东南亚和中东局势,先后提出了多米诺骨牌理论和艾森豪威尔主义;肯尼迪政府确立了"一手拿箭,一手拿橄榄枝"的"和平"战略,把对抗和缓和两手结合起来,在军事上,以"灵活反应战略"取代"大规模报复战略",并针对苏联和中国提出了"两个半战争战略",对亚非拉国家,一方面通过带有附加条件的援助进行控制,另一方面,又对古巴大搞武装颠覆,在巴拿马、多米尼加进行军事干涉,在越南发动了"特种战争";约翰逊政府进一步扩大了越南战争,把"特种战争"发展为"局部战争"。
美国全球战略调整时期的尼克松主义20世纪70年代,美国政府对全球战略作出重大调整,突出表现为尼克松主义的出台。
1970年2月,尼克松在向国会提出的长篇咨文中,提出以"伙伴关系"为核心、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作为美国全球外交三原则,从而形成了"尼克松主义";福特政府基本延续了尼克松的对外政策;卡特时期,美国试图通过宣扬人权、自由等观念,恢复美国对第三世界的政治号召力,以便改善美国的处境。
但1979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美国认为苏联严重地损害了其战略利益,以致卡特政府的对苏政策趋于强硬。
电大《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形成性考核性作业答案(全)

电大【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作业1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行为体:指能够独立地参与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事务,具有影响世界经济政治能力的经济政治实体。
2、综合国力:也称国力、国家力量,它是衡量国家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全方面发展的主要指标,对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价值。
综合力由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力量构成。
3、欧盟:即欧洲联盟(EU)。
它是目前最为完备、最有成效的区域化集团。
1993年1月1日,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启动,实施商品、劳务、人员和资本“四大自由流通”,成为经济集团化的最高层次。
1995年1月1日欧盟扩大到15国,对外贸易总额占全球贸易总额的48%,是美国的2.4倍,日本的4.3倍。
1995年12月,欧盟马德里首脑会议决定,欧盟从1999年起实行单一市场,即“欧元”(Euro),并制定了实施的具体时间表。
1999年1月1日欧元如期启动。
20XX年至今欧盟成员扩大至25国,这必将对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产生深刻影响。
4、新经济:是与传统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概念,是由信息技术和当代其他高科技驱动,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加工、分配和使用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经济形态。
“新经济”也被称为“知识经济”。
5、雅尔塔体制:指1943年11月、1945年2月和1945年7月,美国、苏联、英国三国首脑先后在伊朗首都德黑兰、苏联雅尔塔、德国波茨坦等举行的国际会议上,达成的关于彻底击败法西斯国家,安排战后世界秩序以及划分三大国在战后世界中权力的谅解、协议、协定的总称。
雅尔塔体制的实质是美、苏、英依据实力划分势力范围,对世界秩序重新作出安排。
6、恐怖主义:指为了达到某种政治或社会目的,通过制造恐怖气氛来引起社会注意,以威胁有关政府或社会,无论弱者或者强者都可以采用的,针对非战斗目标特别是无辜平民的各种形式的违法或者刑事犯罪性质的暴力破坏行为。
战后发达国家的政治经济与对外关系

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 第一阶段从战后初期至60年代,以美国为中心 的政治军事同盟关系 ;第二阶段从60年代至80 年代,出现控制与反控制斗争,但联美抗苏仍 是其关系的主流 ;第三阶段从90年代至今,伙 伴与对手、竞争与合作关系并存。
2.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 战略 :冷战遏制和“和平演变”战略 3.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冷战期间,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是美国和苏联争 夺的对象,在美苏两国的外交战略中,地位较 高。冷战结束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 国家的关系改为有重点、多层次化进行发展, 从政治利用向经济利用转移。因此,对富有经 济活力的发展中国家,如亚洲、拉美地区,成 为合作关系的重点。
二、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第一阶段,从战后初期到60年代末, 全球扩张 战略(杜鲁门、肯尼迪、约翰逊 ) 杜鲁门“遏制”战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马 歇尔计划 ;支持蒋介石政权打内战 ;在亚非 拉广大地区 《西半球防务条约》 、“美洲国 家组织” 、第四点计划 。 冷战时期的美苏对峙冷战史: 柏林墙古巴导弹 危机 /v_show/id_XNjY2MzA3O DQ=.html
第二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的战 略调整阶段。 尼克松 “收缩”战略:“尼克松主义” 三原 则——以“伙伴关系”为核心、以实力为后盾、 以谈判为手段 ;“一个半战争 ”
乔治· 布什 “超越遏制”战略:以经济援助为 诱饵加大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 战略的实施和推行,最终使苏联国内政治“多 元化”。 “新大西洋主义”,把北约、欧共体和欧安 会三大机制作为建立欧洲新格局的基础;对中 国则既维持美中关系基本框架,又诱压中国进 行“和平变革;加强对付第三世界威胁的打击 能力。海湾战争期间 “世界新秩序”
当今世界的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

当今世界的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当代世界政治格局不断变化,但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却始终是人们谈论的话题,也是新闻媒体评论的焦点。
何谓霸权主义?霸权主义是指一国凭借政治、军事和经济的优势,在全世界或个别地区破坏、控制他国主权,谋求统治地位的政策。
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实行“第四点计划”,与许多国家签订了一系列军事同盟条约,建立海外军事基地。
50年代发动侵朝战争,60年代参加越南战争,80年代则出兵入侵格林纳达和巴拿马等谋求全球利益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主旨。
苏联作为曾经的超级大国也对外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出兵捷克斯洛伐克、入侵阿富汗、向第三世界扩张、攫取战略要地;在中国边境集结重兵、制造事端;支持越南侵略柬埔寨等。
在全球范围内,前苏联打破由美国独霸世界的局面,在军事、政治、经济、科技等各个领域同美国展开激烈的争夺。
这些都是霸权主义的体现。
判别某个国家是否为霸权主义,不能以其领土面积大小、人口的多少、兵力的强弱而论,主要看其对外政策。
大国不一定都搞霸权主义,小国也不一定不搞霸权主义。
今日之霸权主义是一个全球性的跨洋跨国家系统。
再说强权政治,强权政治是指资本主义列强在处理国际关系中所遵循的“强权即是公理”的霸权主义政治原则。
1862年9月,普鲁士宰相俾斯麦在国会的一次讲话中首次明确提出这一原则。
国际关系中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弱肉强食的外交政策,均基于强权政治的原则。
其实质是对其他国家主权和尊严的粗暴践踏和侵犯。
例如,1814~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和19年的巴黎和会都体现这一原则。
在当代国际关系中,超级大国奉行的“实力政策”、对他国的武装干涉和侵略,都是强权政治原则的表现。
4月15日,中新网报道,美国、英国与法国等三国领导人在14日出版的三国主要报纸媒体上发表联名文章称,在利比亚将来的政局中,领导人卡扎菲继续执政是“不可想象的”,这意味着对世界其他地区“不公平的背叛”。
美国总统奥巴马、英国首相卡梅伦与法国总统萨科齐在《华盛顿邮报》、《伦敦时报》与法国《费加罗报》发表联名文章称,“在联合国决议得到贯彻以前,我们不会止步。
全球化下的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参考书目5则范文

全球化下的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参考书目5则范文第一篇:全球化下的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参考书目本尼迪克特:《菊与刀》摩根索:《国家间政治》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亨利•基辛格:《大外交》,海南出版社。
罗伯特•基欧汉:《霸权之后》,上海人民出版社。
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的悲剧》基欧汉约瑟夫•奈著:《权力相互依赖——转变中的世界政治》阅读书目2:1、谢俊美:《政治制度与近代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阿尔蒙德:《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东方出版社2007。
3、王沪宁:《比较政治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4、洛克:《政府论》,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5、林尚立:《国内政府间关系》,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8年版。
6、胡康大:《欧盟主要国家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版。
7、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商务印书馆1991年。
8、罗威尔:《英国政府》,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年。
9、李道揆:《美国政府与美国政治》,中国社会出版社1990年。
10、罗素:《中国问题》,商务印书馆1996版。
11、李路曲:《东亚模式与价值重构:比较政治分析》,人民出版社。
12、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三联书店2005年版。
13、马基雅维里:《君主论》,上海三联书店 2006版。
14、柏拉图:《理想国》,上海三联书店 2009版。
15、常士訚:《现代国家及其政治制度:东亚与西方》,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16、吕芳:《制度选择与国家的衰落》,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版。
17、弗朗索比·基佐:《欧洲代议制政府的历史起源》,复旦大学2008。
18、谭索:《叶利钦的西化改革与俄罗斯的社会灾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2009年版。
一、平时成绩20%,包括课堂发言情况,是否迟到早退等。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特征和本质 在国际舞台上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特征和本质在国际舞台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又称为西方国家。
以美国为首的主要西方国家对外关系的基本特征是:(1)谋求霸权,推行强权政治;(2)政治和意识形态在对外关系中长期占主导地位;(3)维护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以此来维护它们的主导地位和既得利益。
维护西方特殊利益是对外关系的重要目标。
(4)美国全球战略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战略的基础西方国家对外关系的本质是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这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属性即经济扩张性所决定的,具体表现为:(1)国家与垄断资本相结合,在对外活动中主要维护垄断集团的利益;(2)垄断资本国际化的不断发展迫切需要开拓世界市场,包括借助于军事、政治、文化等多种手段;(3)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互依存关系的加强,使得这些国家内部矛盾有所缓和,因而加强了对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干涉或控制。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思考题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 世界经济:世界经济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与国家集团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共同运动的经济有机整体,也是在世界市场与国际分工的基础上形成的世界范围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及与其相适应的国际交换关系的总和。
世界经济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而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
2. 世界经济格局:世界经济格局,是指一定历史时期活跃于世界经济领域并充当主角的国家以及世界经济组织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结构和状态。
世界经济格局是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发展变化的必然结果,一定的世界经济格局总是与一定历史时期的世界经济关系相联系,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特别是随着世界经济力量对比关系的变化而发展变化。
4.经济全球化: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阻碍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通的各种壁垒正在不断削减的历史过程。
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相互交织、相互融合、相互依赖、相互渗透,以致使世界经济发展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5.综合国力: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和潜力及其在国际社会中所起的影响力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它是当代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尺度,它反映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内里以及在国际社会中发挥影响力的外力的总能力。
在综合国力的各要素中,经济是基础,科技是先导。
6. 马歇尔计划: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复兴欧洲计划”,后来被人们称为“马歇尔计划”。
到1952年6月,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共向西欧拨款131.5亿美元,其中贷款约十分之一,其余部分为赠与。
马歇尔计划促进了战后西欧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同时也加强了美国对欧洲盟国的控制。
7.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世界历史中出现的第一个全球性国际货币体系。
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有44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以美国“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议》和以美国提出的“联合国复兴开发银行计划”为基础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议》,即“布雷顿森林协议”。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模拟题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网络教育学院课程考试《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模拟题一、单项选择题1.克莱因公式中,PP=(C+E+M)×(S+W),C代表的是:(C)。
A.经济能力B.战略意图C.人口和领土构成的基本实体D.军事能力2.战后初期美国全球战略中针对第三世界的战略措施是:(C)。
A.马歇尔计划B.北约建立C.第四点计划D.杜鲁门主义3.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是在第(B)次科技革命推动下完成的。
A.一B.三C.二D.四4.美国1945年倡导建立的国际贸易机制是:(A)。
A.关贸总协定B.世界贸易组织C.世界银行D.马歇尔计划5.(C)是当今世界时代的主题。
A.和平B.发展C.和平与发展D.和平与合作6.为纪念人类对生态的关注,每年的(A)被定为全球环境日。
A.6月5日B.7月3日C.5月6日D.5月16日7.美国最初从英国统治下宣布独立的时候共有(B)个州。
A.15 B.13 C.17 D.168.(C)的发表,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的成立。
A.《费城宣言》B.《大陆军宣言》C.《独立宣言》D.《关于解放黑人奴隶的宣言》9.美国为首的盟军占领日本后宣布其改革的目的是:(A )。
A.非军事化和民主化B.非军事化和平民化C.非独裁化和民主化D.非独裁化和平民化10.苏联对抗美国称霸世界的手段的主要经济工具是:(B)。
A.共产党情报局B.经济互助委员会C.华沙条约组织D.莫洛托夫计划11.美国总统中提出要:“扩军抗苏.重振国威”和“战略防御计划”的总统为:(D)。
A.杜鲁门B.艾森豪威尔C.卡特D.里根12.战后的国际货币领域内的机制是:(C)。
A.世界银行B.联合国贸发会议C.布雷顿森林体系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3.发展中国家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最具影响也最为成功的事件是:(D)。
A.77国集团建立B.亚非会议召开C.中国加入联合国D.石油危机14.(C)为现代战争的根源。
A.两种制度的矛盾B.私有制C.霸权主义D.一些国家的落后15.“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是由(C)提出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尼克松主义
70年代初,美国处于守势,苏联处于攻势,尼克松提出要以实力为后盾,以伙伴关系为核心,以谈判为主要手段的对外政策原则,人们一般将其称为“尼克松主义”。
2.布雷顿森林体系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金融体系安排,因1944年在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和签订条约而得名。
其主要内容是各个国家的货币汇率实行固定汇率,并同美元挂钩,而美元同黄金挂钩,美元可以直接兑换成黄金。
布雷顿森林体系于1971年解体之后被牙买加体系所取代。
3.非洲统一组织
非洲统一组织是非洲各个发展中国家于1963年5月成立的一个全非性国际组织。
现在的成员国约有50个。
非洲统一组织(非统)为非洲大陆以及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以及和平与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4.南南合作
指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
由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位于南半球,国际上通常将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60年代初,不结盟运动的形成和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标志着南南合作的开始。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南南合作为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以及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5.东南亚国家联盟
简称“东盟”,是由东南亚地区的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的五国外交部长于1967年8月在泰国曼谷开会并决定成立的,以后文莱、新加坡以及越南等国加入。
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总理周恩来最先于50年代提出的一套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基本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及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世界各国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框架范例,并成为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基础。
7.新东方政策
“新东方政策”是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于1969年提出的对苏联东欧国家实行“缓和”的政策。
主要内容是:承认战后欧洲边界及领土状况,改善同苏联东欧各国的关系,放弃武力,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承认两个德国分治的局面,尊重民主德国的独立自主权利。
新东方政策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两个德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为以后的两德统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8.欧洲经济共同体
又称西欧共同市场,是根据1957年3月的《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而成立的。
成员国最初有6个,后来增加到12个。
欧洲经济共同体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共同市场的建立及各国经济政策的协调来促进欧洲经济的平衡、持续和谐发展。
四、简答题
1.西欧进行联合自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①二战的爆发使得西欧国家深感要复
兴欧洲文明和维护欧洲的长期和平,防止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再起,必须依赖彼此间的联合。
②冷战的开始导致了西欧国家对共同行动更具紧迫感,以对内防御共产主义,对外抵御苏联威胁。
③美国为控制西欧,对付苏联,大力推动西欧联合,并以此作为援助西欧的条件。
2.戈尔巴乔夫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主要有哪些思想内容?
答:①宣扬社会主义异化论,要克服异化现象,必须从上层建筑开始改革。
②倡导社会主义多元化,主张政治多元,政治多党,经济多元化,非国有化,私有化,思想多元化。
③提出全面民主化纲领。
④鼓吹人道主义观。
⑤主张全人类利益高于一切。
3.研究世界格局的重要方法中,系统论一般被认为同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统一的。
请问系统论的原则主要有哪些?
答:系统论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5点:
(1)整体性原则;
(2)相互联系原则;
(3)有秩序原则;
(4)动态原则;
(5)定量化原则。
4.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提出有何理论依据及现实基础?
答:(1)、从理论上来说,这一论断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和时代学说的基本原则和论点,又根据形势的变化作了发展,实事求是地分析了时代的主要矛盾以及矛盾中的各种力量,从而对时代的特征及主要问题得出了科学的论断。
(2)、从现实基础来看,二战结束以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世界范围内力量对比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国际形势继续缓和。
5.日本经济奇迹的国内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1)、长期相对稳定的政治局势。
(2)、实行有力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方针,采取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战略。
(3)、重视发展科学技术,日本自明治维新之后,就有重视科学技术的传统。
(4)、重视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
此外,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还得益于日本长期实行的低消费,高积累的政策而形成的资金积累和日本企业所倡导的集体意识。
五.论述题
1.为什么大多数第三世界的国家会选择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答:从国际环境的因素来看,主要包括:
①原来的殖民地国家极力促成这些国家发展资本主义。
②社会主义遭受挫折,社会主义弊端的暴露影响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选择。
从国内环境的因素来看,主要包括:
①阶级力量的对比中资产阶级占有绝对的优势。
②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的资产阶级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意识,他们很容易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对于
第三世界国家以前的生产方式更加先进。
2.如何认识第三世界国家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斗争的重要意义?
答:国际经济旧秩序是不平等的,第三世界国家从二战结束后就开始寻求建立平等.互利.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这也是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民族解放运动从政治领域延伸到经济领域,从争取政治独立到经济独立的集中体现。
它具有以下的重要意义:
(一)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是第三世界国家摆脱贫困落后.实现经济独立,进而巩固政治独立的重要途径。
经济独立有时是政治独立的前提与保障。
(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是第三世界国家反帝.反殖.反霸斗争的重要内容,是它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也是整个世界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条件,只有第三世界国家也发展起来了,整个世界才有可能实现经济的持久繁荣与发展。
3.试述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基本战略。
答:近来美国新政府在一系列国际事务中表现出的霸权主义行径,引起世界人民的强烈反对与不满。
其实,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对外关系中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谋求霸权、推行强权政治。
西方国家在几个世纪中一直占据世界中心地位,任意驱使和左右其他国家与地区。
战后所不同的是,美国凭借它的经济、军事优势地位,成为名副其实的霸权国家。
西欧、日本由于实力衰落而沦为二流国家,失去问鼎世界霸权的能力。
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局面开始有所变化。
冷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对外关系中的霸权主义有所抬头。
它的主要表现是:在世界范围内,由个别或少数国家主导或决定世界事务。
它们把本国利益凌驾于别国利益之上,肆意干涉别国内政,将自己的价值观、意识形态和社会政治制度看作是世界最佳模式,强加于人,甚至不惜公开违背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不择手段地达到目的。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国际社会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不是偶然的,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属性,即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扩张性所决定的。
因为(1)在对外活动中,西方发达国家是代表垄断集团利益,推行符合垄断资
本利益的。
(2)垄断资本国际化迫切需要开拓国际市场,包括借用各种手段,在新的名目下推行新殖民主义。
(3)西方发达国家间的矛盾可通过协调获得暂时的缓和,因而有可能加强对其他国家的干预。
但是,霸权主义是不得人心的,它必将遭到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反对与谴责。
4.国家垄断资
本主义的发展使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再生产条件在一定时期内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从而促进了经济基础的较快增长,请问资产阶级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手段及作用主要有哪些?
答:(1)、通过财政和国有企业直接参与再生产过程,保证了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使供需矛盾暂时有所缓和并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和新兴工业部门的发展;
(2)、通过国家收入再分配,推行“福利国家”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保证社会的相对稳定;
(3)、采取各种财政金融措施以缓和并避免经济危机造成的严重冲击;
(4)、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起主要作用的美国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也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