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我的家风家训故事

合集下载

家风家训故事优秀8篇

家风家训故事优秀8篇

家风家训故事优秀8篇我们的家风家训的故事篇一很多名人都有家风家训,我的家庭不是名人家庭,如果要说也有什么家风家训,那一定是爸爸经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百孝顺为先。

从小父母就教我要有孝心,要尊老爱幼,他们自己也在身体力行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

我的家庭是个大家庭,外公外婆和小阿姨一家与我们合住,十多年来一直其乐融融,在小区里传为佳话。

爸爸是山东人,不喜欢甜食,但对外婆做的菜从来不挑剔,总是装作很爱吃的样子。

妈妈现在还经常讲起外婆给爸爸吃桂圆肉的故事,那是爸爸第一次见丈母娘,外婆按绍兴习俗给爸爸做了一大碗桂圆肉,放了很多糖,爸爸咬着牙吃下,外婆以为爸爸喜欢吃,以后经常给他做,一吃就是两年多,直吃得爸爸哭笑不得。

每次家里有重大事项需要讨论,开始大家叽叽喳喳发表意见,实在不能统一,最后大多是听外公外婆的,用爸爸的话说,这就叫百孝顺为先。

外公外婆年纪大了,有时会因为小事争吵起来,父母总是耐心劝说,从不顶撞他们,即使有时外公外婆看上去很没有道理,父母也没有丝毫责怪他们的意思。

爸爸总是说,孝顺孝敬,没有顺没有敬,哪来孝?对长辈首先是顺从,要让他们顺心,感觉到被人尊重,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大问题,尽可以由着他们来。

爸爸还常说,孝敬无底线,就是说对大人尽孝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终点,只有起点。

"百孝顺为先","孝敬无底线",我要牢牢记住这几句话,把它作为我们的家风家训,从小做一个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

我还要把这几句话告诉其他小朋友,让他们和我一样,大家共同做新时期的优秀少年。

我们的家风家训的故事篇二在我小时候,我不懂得什么叫做家风、家规、家训,后来我才慢慢的懂得……从我懂事起,妈妈就要求我要勤奋,要上进,起初我不太理解,埋怨妈妈对我要求太苛刻。

上学后,我努力学习,争取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争取在各个方面达到更好,这才理解所谓的上进和积极,是要靠汗水和努力才能达到的,只有这样才能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在我上二年级时,有一次因为我偏要买一个玩具,而奶奶没有给我买,我就和奶奶大吵大闹,还说出让奶奶走、不是我亲奶奶之类的话,让奶奶很伤心。

我的家风家训故事5篇

我的家风家训故事5篇

我的家风家训故事5篇篇一】家训不是警句,而是嘱托,一代代流传下来,烙在心里就是信念,靠着这信念就能做有意义的事。

题记很小的时候,听祖母说过一个故事:一个小孩站在树上撒尿。

XXX从树下路过,回头笑了笑。

XXX从树下路过,抓住小孩收拾了一顿。

祖母总结后嘱托我:凡事莫任性,任性逞强必遭灾,凡事须忍让,恶人自有天来收。

从史实角度看,这个故事站不住脚,但很有教育意义。

祖母没有文化,但心底的那份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此,一个信念印在我的心里。

那就是:做人得管住自己,不能由着性子来;遇事不能发火,总有办法来解决。

读书的时候,自己是个孤僻内敛的人,但能秉持这个信念,与朋友相处能把握分寸,不说过头话,不做过头事,遇事总能放一放,捋一捋。

岁月洗礼,善良的朋友们伴我度过美好的时光,自己也因为他们而接触到一个个缤纷世界,他们的性格和见识也深深地影响着我,帮助我一天天成熟起来。

父亲的话也影响着我。

他是个普通农民,但很有见识,在生产队管过事,不贪不占,记录结算都很认真,谁有事他都会热忱帮忙。

他也教我遇事不要由着性子,与人相处要懂得忍让,处处要为别人着想。

前多年父亲卖菜时,买菜的人还不怎么挑拣,他倒可着劲儿挑出大的好的给大家,也不怕剩下小的不好的难卖。

时间久了,邻村都知道我家菜好,我家卖菜人是个好人,我家的菜也因此卖的快。

父亲的嘱托和祖母的嘱托有相似之处,我记着他们的话,按他们的话去做人,尽管自己不爱说话,也不富有,但还是交了不少重情义的好朋友。

在我做事的原则中,有一条深受父亲影响,那就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语:对同伙要虔诚,对国家更要虔诚。

父亲爱看戏,对忠臣良将的故事尤其喜爱,常把报效国家当做XXX的事,也把希望依靠在儿女身上。

大学快毕业时,经过深思熟虑,我自动找到辅导员,申请援助西藏教育,也和家里达成了同等,希望以此作为理论的开始。

当时,学校里没有援藏的工程,也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辅导员也不知如何申报,后来这件事情就没有办成。

家风家训的优秀小故事(精选45篇)

家风家训的优秀小故事(精选45篇)

家风家训的优秀小故事(精选45篇)家风家训的优秀小故事1说起家训,我也不知道我们家的家训是什么,但我总听妈妈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句话,或许它就是我们家的家训吧!有一次,学校在每个班里选择几名美术作业画的好的人去画一副主题是“防止环境污染”的画,还让用4k的素描纸画,我当时就傻了眼,心里默念着:没有我,没有我,没有我。

可是老师偏偏把我选上了,当时我真是又傲慢又发愁,心里想着:哎呀,这幅画该怎么画呀?多会儿才能画完呢?我中午回到家,脸上露出不兴奋的表情,妈妈似乎一眼就可以看穿我的心思,就问:“怎么啦?谁又惹我们家珍宝生气了呀?”我把这件事情告知了妈妈,妈妈就说:“没事儿!一点一点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嘛!”幸亏离交稿的时间还有一个星期,我就先起了一个稿子,后来我每天画一点,休息日多画一点,不知不觉就到了交稿的日期,我一鼓作气把画儿画完了。

原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只要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就肯定会取得胜利的。

在我刚上三年级的时候,英语我学的一塌糊涂,那些单词我都不会念,怎么背都不会,直到把二十六个字母都学完,我却只背会几个单词,直到考试,模模糊糊的进了考场,结果考试成果一塌糊涂,分数让我特别失落。

心想这成果回家肯定会被重重的责骂,但却只听到妈妈这样一句话:“我们给你报一个英语班吧!这样,你就可以多学英语语法,提高英语成果。

”之后我每天回到家里听录音,课间背单词,一点一点,课文里的单词我都认得了,后来我的英语成果就一点一点的提高了,最终我不仅驾驭了课上的内容,还学了不少课外的单词短语。

后来我考得很好,真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呀!我特别感谢我们家的家训,是它让我在前进的道路上克服困难;是它让我在失落的时候振作起来;是它让我的学习成果名列前茅。

我特别感谢我们家的家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家风家训的优秀小故事2从小就听爸爸妈妈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则不成方圆,每个家庭都有家风、家训。

有关家训家规家风的名篇小故事(精选13篇)

有关家训家规家风的名篇小故事(精选13篇)

有关家训家规家风的名篇小故事有关家训家规家风的名篇小故事有关家训家规家风的名篇小故事(精选13篇)文学体裁的一种,属于口头文学,侧重于事件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训家规家风的名篇小故事(精选13篇)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家训家规家风的名篇小故事1钱基博对儿子管教极严钱基博乃是一代国学大师,是学者、作家钱钟书的父亲。

钱基博对儿子的管教极严,钱钟书十六岁时,还痛打一顿。

1926年秋至次年夏天,钱基博悲伤清华任教,寒假没回无锡。

此时的钱钟书正在读中学,没有温习课本,而是一头扎进了小说的世界。

等到父亲回来考问功课,钱钟书过不了关,于是挨了打。

1929年,钱钟书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后,钱基博还时常写信给他。

一封信中说:“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

”随后一封信则表示:“现在外间物论,谓汝文章胜我,文学过我,我固心喜;然不如人称汝笃实过我,力行过我,我尤心慰。

”希望钱钟书能“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我望汝为诸葛公、陶渊明;不喜汝为胡适之、徐志摩”。

钱基博对当时的新文化运动保持距离,埋首国学,他这样告诫权重书,不过出于一个儒者的文化立场。

家训家规家风的名篇小故事2胡适倡导“独立、合群、重学”胡适和妻子江冬秀育有三个子女,女儿五岁夭折,长子胡祖望、小儿子胡思社围绕在江冬秀身边,胡适忙于共舞,无暇顾及。

江冬秀虽然出身官宦之家,但仅读了几年私塾,又酷爱打牌,对于孩子的管教,少投入精力,多有责怪,不甚得法。

在家庭教育中,胡适虽然倡导“独立、合群、重学”,但自身也有不懂的如何爱孩子的嫌疑。

1929年,胡适给胡祖望写信,希望锻炼他过独立、合群、用功读书的生活,其中说:“功课及格,那算什么?在一班要赶上一班最高一排,在一校要赶上一校最高一排。

功课要考最优等,品行要列最优等,做人要做最上等的人,这才是有志气的孩子。

“这时,胡祖望十岁,离开父母,独自在外上学,父亲如此高的期望,恐怕只会感到”压力山大“。

[家风家训小故事]家风小故事6篇

[家风家训小故事]家风小故事6篇

[家风家训小故事]家风小故事6篇家风小故事篇1:家风小故事"一戒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

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

""这是我家的四戒四宜的家规,每一条都必须铭记心中。

有一次,老师宣布单元考试就在三天后进行,同学们都眉头紧锁地埋头复习当然,我也不例外。

三天后,老师把试卷发下来了。

我打开试卷稍微看了一下,想:哟,大简单了!对我来说真是张飞吃豆芽一一小菜一碟呀!可我也顾不上多想,马上拿起笔,做着试卷。

顿时,教室里变得鸦雀无声,静得连一根针掉下去都能听见。

除此之外就是同学们写字的""沙沙沙""的声音。

同学们有的托着下巴,认真思考着,有的拱着背,有的测着脑袋,同学们都紧皱眉头在努力地想着。

而我不同,我正心不在焉地做着试卷。

不一会儿,我就把试卷全部做好了。

我抬起头,发现同学们都愁眉苦脸的,心想:这么简单的题目需要这样吗哼!"时间到!收卷!""老师大声地说。

我们依次把试卷交给老师。

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同学们有的高兴地走出去,有的慢吞吞地站起来,眼睛还盯着试卷,还有的趁老师还没到就急忙添上几笔。

第二天,试卷发下来了,可上面的分数却让我大吃一惊,我想:这道题目这么简单,我怎么可能做成这样。

我像丢了魂似的,呆呆地坐在那里。

"丁零零""突然下课铃响了,是它救了我,不然我会更尴尬。

回家之后,我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爸爸,爸爸意味深长地说:"胜不骄,败不馁。

你就是忘记了自己的缺点,才会有骄傲,以后不能再骄傲了!"""我知道了。

""我惭愧地低下头说。

家风就是一个家族的面貌,我要好好牢记长辈传给我们的好家风。

家风小故事篇2:家风作文700字家风小故事家风作文700字家风小故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家风家训小故事精选5篇

家风家训小故事精选5篇

家风家训小故事精选5篇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气,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

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家风家训小〔故事〕精选5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故事相关内容推荐↓↓↓经典的二岁儿童睡前故事有趣的三岁儿童睡前故事七岁儿童睡前故事经典的宝宝睡前故事家风家训小故事1七月的普洱,炎炎夏日中附带着丝丝的细雨,而我却沉浸在历代名人家风家训的故事一书中,看着书中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在读书时代早已认识,却仅仅认识其本人及其优秀〔事迹〕,但对各位名人的成长经历及其对后代的〔教育〕也知之甚少,但通过阅读历代名人家风家训的故事一书,我从中看到了司马去的大孝之道在立身,看到了苏洵三兄弟的团结共患难,看到了司马光告诫子孙贪婪多欲身必败,看到了曾老的居官不以钱为本等等,其中包含了为人之道、做官之道、求学之道及处世之道四个大道理,但其中我受到的启发不仅仅于其中,生活中先做人后做事,作为一名基层工程管理员,需要协调各方参建单位工作,对内对外都必须合理安排,提前筹划,为人、为管理员、处事必须学会,必须严于律己,善于学习。

首先,为人之道,作为一名基层工程管理员,在工程的日常管理中,必须学会为人。

“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矣〞这段话出自颜氏家训,大意是古来圣贤书,教人老实孝顺,谨言,经常检讨自己的行为,立足于养成良好的家风,修身齐家。

在日常的工程管理中,细小琐碎的事情繁杂,这就要求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经常反省自己的行为,而且工程管理必须严格执行公司的〔规章制度〕,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在对外交流中要慎言,把握好语言的尺度。

在苏洵的:兄弟团结共患难一文中,更是要我们学会团结,工程参建单位众多,配合难度颇高,因此需要我们紧密团结,各方配合才能完成工程的建设工作,尤其是室外施工,土建管道,绿化、智能化及市政配套,并不是单独一个单位就能完成的,如果不能通力合作,每一家单位各做各的,那最后将会造成无休止的返工,费时费力,这就表达了合作团结的重要性,而我们甲方现场管理员,正是作为合作团结的桥梁出现的,链接各单位完成此工程工程,可想而知,我们首先要明白团结的重要性,才能做好工程的管理工作。

家风家训以及背后的故事(精选20篇)

家风家训以及背后的故事(精选20篇)

家风家训以及背后的故事(精选20篇)家风家训以及背后的故事家风家训以及背后的故事(精选20篇)每个家都有属于自己家的家风、家规、家训,以及关于家风家训的故事。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家风家训以及背后的故事(精选2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风家训以及背后的故事1“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中华民族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向来重视家教,经过一代一代相传,家训就演变成了“家风”。

家风培养出了一个人的性格,一个人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家风的好坏。

自古以来,先人们就极重视家风家训,诸葛亮的《诫子书》,朱熹写给他儿子的家书,让他好好读书,还有《傅雷家书》等等。

我家的家风家训是:孝敬长辈;勤奋努力;尊师重道;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记得有一次放学回家,妈妈做好了香喷喷的饭菜,我便自己盛好一碗开始吃。

只听妈妈说,“可以这样吗?”我恍然大悟,拍拍脑袋,把大家的饭盛好,等长辈上座了才开始吃。

老爸看见了,便夸我说“对嘛,这才是懂礼貌、孝顺的孩子。

”我笑了笑。

还有一次,家里的水管坏了,我们打电话让人来修,可是等第二天,我们都忘记了这件事,到外婆家去了。

走到半路,我忽然想到今天不是有人来家里修水管吗?我立即告诉了妈妈,妈妈一拍脑袋说道:“呀,我怎么忘记了,快回家吧。

”妈妈立刻往家赶,我追上妈妈说:“都走这么远了,还要回去吗?叫他下次再来吧。

”“当然要回去了,跟人家约好,就不能失信于人,别让人家等着了。

”等我们刚到家,修水管的师傅就来了,热情地把家里的水管修好了。

这些就是我家的家训,孝敬长辈不仅仅是我们的家风家训,更应该是我们一生的责任。

家风家训以及背后的故事2“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每个幸福的家庭里肯定都有自己的家风和家训。

我家的家风和家训可以概括为“孝、俭、勤”三个字,虽然简单普通,但是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是孝,在我的眼里,父母都很孝顺,虽然他们平常工作很繁忙,但只要有时间,他们就会回家看看老人,陪着聊天、散步、购物。

有关好家风好家训故事5篇

有关好家风好家训故事5篇

有关好家风好家训故事5篇每个家庭都有其独特的家风、家训。

好的家风、家训可以让人立德、修身、齐家、安天下、成就事业,可以说,传承至今的家风、家训,都是饱含着岁月的沧桑、家庭历史的沉淀。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有关好家风好家训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有关好家风好家训故事1:司马光教子有方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官至宰相。

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

他写了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

他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俭以立名,侈以自败"。

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

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

有关好家风好家训故事2:吉鸿昌不忘父训吉鸿昌,字世五,河南扶沟人。

察绥抗日同盟军领导人之一。

早年在冯玉祥部队当兵,以英勇善战升为营长、师长,后任国民党军长和宁夏省政府主席。

1920年,25岁的吉鸿昌,当时任营长,父亲吉筠亭病重。

他对前来探视的吉鸿昌说:"当官要清白谦正,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就不许发财。

否则,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

"吉鸿昌含泪答应。

吉鸿昌父亲病逝后,他把"做官不许发财"六字写在瓷碗上,要陶瓷厂仿照成批烧制,把瓷碗分发给所有官兵。

在分发瓷碗大会上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决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父亲教诲,做官不为发财,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

"吉鸿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谦正,处处为民众。

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反对蒋介石的投降政策,奋起抗日。

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牺牲时年仅39岁。

有关好家风好家训故事3:总统教子自立曾任过美国总统的里根,不仅有名望而且富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我说我的家风家训故事
潍坊渤海实验学校四年级一班王圣杰
家风是一家的风气。

我们家的家风就是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呀,自己穿衣服呀,自己系鞋带呀,自己背书包呀......”,这是我在幼儿园小班学会的歌曲,从那时开始,妈妈就教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慢慢地我长大了,除了做好自己的事情外,还会帮妈妈做些简单的家务,扫地、擦桌子、叠衣服。

上小学的第一天,我们的课程表发下来了。

晚上,妈妈对我说,“你现在是小学生了,要养成自己整理书包的好习惯。

在前一天晚上,对着课表按照上课顺序将第二天所需要的书本放到书包里。

铅笔盒里的铅笔如果有不够尖的,用卷笔刀削一下。

书本、练习本分门别类的放在不同的夹层里。

然后,检查一遍有没有漏带的东西。

”在妈妈的指导下,我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整理书包。

感觉不太难,和整理玩具差不多。

看着整理好的书包,特有成就感!我嘴里哼着自己改的歌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呀,自己削铅笔呀,自己理书包呀,自己叠被子呀......”
直到现在我仍然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爸爸妈妈也很放心。

除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外,我还会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因为我知道父母为了我们太辛苦了。

今年冬天格外暖和一些,春天也来得早了些。

寒假还没结束,人们就纷纷给小麦施肥。

父母要上班,还要抽时间给地里的小麦施肥,很是辛苦。

于是,他们施肥那天,我也主动要求去帮助他们。

虽然这是我第一次施肥,但爸爸和我说了说施肥的步骤我就明白了。

于是,妈妈在后面扶着耧,我就在前面使劲的拉。

一开始还比较轻松,很快就拉了一半。

但渐渐的我的体力就不行了。

剩下的只能交给爸爸了。

第二天,我的肩膀有点隐隐作痛,掀开衣服一看,已经红红的一片了。

我知道父母每天都在干比这还要辛苦的工作。

但我从来没从他们嘴里听到过一句哭和累。

我发誓以后更要好好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要尽我所能帮助我的父母。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 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