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建筑史(参考内容)
世界现代建筑史第一章第一讲

3、结构特点:拱券结构。 4、发展了古希腊柱式的构图,使之更有适应性。
古罗马万神庙
罗马斗兽场
白宫
欧洲的古典复兴风格:德国建筑家朗汉设计的复古主义的勃兰登 堡城门( 1789-1793)
1、法国以古典主义为中心的建筑复古运动
18世纪法国开始了启蒙运动,从意识形态上明 确倾向于借用古典罗马时期的政治理想主义和 影响注意。考古还发现了罗马时期建筑的伟大 面貌,从而给法国的建筑古典主义复兴提供了 物质的参考基础
法国——古典主义复古; 英国一一浪漫主义复古(中世纪或者新
哥特主义 复古); 美国一折衷主义复古。
古典主义运动的原因:通过考古加深了对于罗 马以前风格的认识,是当时的建筑家能够得到 新的构思和灵感的重要资源;资产阶级看到罗 马以前的一个近乎于理想国的社会形态,于他 们希望强调的自由、民主、博爱立场具有千丝 万缕的联系,通过复古体现资产阶级的新政治 立场
开国的革命者希望能够通过体现美国的 民主精神,他们主张以罗马风格为主, 兼容各种欧洲风格,形成古典折衷主义 的建筑面貌。
19世纪是两种类型的建筑交织发展的阶 段:古典复兴主义的盛行和新建筑的涌 现。
பைடு நூலகம்
托马斯•杰弗逊
美国弗吉尼亚州的议会大厦 大厦的正立面呈现出典型 的古罗马神庙特征
白宫---鲁姆斯•霍班设计
现代建筑和现代主义建筑的区别
“现代建筑”是一个具有强烈时间阶段特指含 义的概念,指现代的所有建筑 活动,特别是 指建筑脱离了古典主义和文艺复兴建筑 影响 以来的整个建筑的发展阶段,时间是指从大约 1 9 世纪中叶到目前的整个阶段。
“现代主义建筑”则是一种建筑风格的特指术 语,是指2 0世纪初期在德国、前苏联、荷兰 等国家由一小批具有民主思想、左倾趋向的知 识分子精英所探索和奠立的建筑方式和建筑思 维方式,具体体 现在建筑应该具有其明确的 服务对象——为广大的穷 困大众设计上。
世界现代建筑史.ppt

表人物是弗兰克.赖特、古斯塔夫.斯提格利和格林兄弟。
三、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和实践的迅速发展 1 工业化城市出现以前的城市规划和建设 2 工业城市的产生和存在的问题 3 世纪之交期间的建筑业的结构变化和建筑形式面临的问题 建筑业逐渐被认为具有解决就业问题和吸收大量在资本主义发展
第三章 现代建筑的开端
一、20世纪初期的世界局势和政治状况 19世纪20世纪初,是欧洲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时代。1871年的普
法战争之后,欧洲进入一长达半个世纪的和平阶段,而这时期的 西方政治基本上是由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这样的一些大国 操纵着。
二、西方现代艺术的产生及其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文学艺术上的现代主义进步是非常令人瞩目的,其中以视觉艺术
第一章 现代建筑思想的形成
2、英国以浪漫主义为中心的建筑复古运动 浪漫主义建筑复古运动出现的原因:资产阶级在英国的权利和影
响日益增大,煤矿和钢铁工业发展迅速,为他们急剧积累巨额的 财富,在战后英国成为欧洲重要的大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工 业革命造成的工业城市急剧扩大,住房问题日趋严重。 英国复古主义的最特殊特点是新哥特主义的出现。
理论Biblioteka 筑家和建筑设计集团第九章 后现代主义和现代主 第九章 当代建筑---现状
义之后的建筑类型
和发展
第一章 现代建筑思想的形成
现代建筑和现代主义建筑的区别 “现代建筑”是一个具有强烈时间阶段特制含义的概念,指现代
的所有建筑活动,时间是从十九世纪中叶到现在。 “现代主义建筑”则是一种建筑风格的特指术语,主要是指二十
世界现代建筑史第二章

威廉.莫里斯: 他出生于一个富有的家族,受过高等教育,在以设计哥特 式风格闻名的斯特里德建筑设计事务所从事过建筑设计, 后来加入拉斐尔前派的行列,准备从事绘画。由于建立画 室和以后的新婚居室,使他又一次改变了想法转而从事起 建筑及产品设计来。 1859年,他与菲利普· 韦珀 (Phillip Webb,1831-1915) 合作设计建造了“红屋”,内部的家具、壁毯、地毯、窗帘织 物等,均由莫里斯自己设计。它们实用、合理的结构,以 及追求自然的装饰体现了浓郁的田园特色和乡村别墅的风 格。从此,他开设了十几个工厂并于1861年成立了独立的 设计事务所,把包括建筑、家具、灯具、室内织物、器皿、 园林、雕塑等等构成居住环境的所有项目纳入业务之中, 并以典雅的色调,精美自然的图案备受青睐。 莫里斯的理论与实践在英国产生了很大影响,一些年轻的 艺术家和建筑师纷纷效仿,进行设计的革新,从而在 1880—1910年间形成了一个设计革命的高潮,这就是所谓 的“工艺美术运动”。这个运动以英国为中心,波及到了不少 欧美国家,并对后世的现代设计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格林兄弟 -------洛杉矶根宝住宅
三.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和实践的迅速发展
(1)工业化城市出现以前的城市规划和改造
古埃及底比斯城址
(2)工业城市的产生和存在的问题
(3)建筑业的结构变化和建筑形式面临的问题
北京紫禁城
四.新艺术运动与建筑的发展
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是19世 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产生并发 展的一次影响面相当大的“装饰艺术”的 运动,是一次内容广泛的、设计上的形 式主义运动,涉及十多个国家,从建筑、 家具、产品、首饰、服装、平面设计、 书籍插画一直到雕塑和绘画艺术都受到 影响,延续长达十余年,是设计史上一 次非常重要的形式主义运动。 这场运动实质上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在欧洲大陆的延续与传播,在思想理论 上并没有超越“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 运动主张艺术家从事产品设计,以此实 现技术与艺术的统一。
世界现代建筑史读书笔记(二)

世界现代建筑史读书笔记(二)与政治息息相关的建筑发展史1.17世纪和18世纪路易十四建造了极尽奢华的凡尔赛宫,工整的几何图形构图,广阔的的园林是法兰西帝国权力的象征,是法国君主奢华生活和需求,炫耀自己财富和集大成之作,因为这种视觉需要和象征意义而发展起来的洛可可风格的代表作,还有沙皇在圣彼得堡为自己居住建的冬宫(Winter Palace)也是洛可可风格。
2. 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上半叶,欧洲几个国家都相继出现了建筑设计上的复古主义的现象,譬如法国的古典主义复兴,英国的新哥特主义复兴(亦称为“浪漫主义”)以及美国的折衷主义古典复兴。
然而这三者的产生都与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首先我们了解一下政治,政治是牵动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并支配其行为和社会力量,不论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统治者集团往往最具有人力、物力、号召力与压迫力,因为是他是建造者,统治者的意志往往通过建筑来表达,他们通过建筑来使被统治者产生自我渺小感,古代时候有埃及金字塔,天坛,希腊神庙等,近代有希特勒这位建筑学院落榜生,他狂傲地宣称宏伟的建筑是消除德意志自卑感的一剂良药,比如帝国大厦,这座第三帝国最高权力机关的象征。
现代有北京的央视大裤衩,集中体现了统治者对“新奇”以及“地标性”建筑狂热的追求,政治与建筑实在是密不可分!(图为央视新大楼设计师Rem·Koolhaas 所著杂志之封面,与本文作者没有关系,侵删。
)3. Ⅰ法国以古典主义为中心的建筑复古运动大革命后,拿破仑上位,旧封建贵族被迫下台,新兴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作为一个强势的君主,拿破仑在位十多年间,在法国建立了一系列大型公共建筑,为了避免采用任何与波旁王朝的建筑风格,特别是巴洛克、洛可可风格,他们借鉴了古罗马风格,并由此形成新的风格——帝国风格。
比如巴黎证券交易所,统一采用柯林斯柱式,摒弃了巴洛克风格那些繁琐的装饰,显得简洁朴素而庄严。
、Ⅱ 英国浪漫主义为中心的建筑复古运动18世纪英国已完成了资本主义的准备,待到19世纪,英国通过滑铁卢之战与法国签订著名的亚眠条约,结束了欧洲的战乱,为了纪念战争的胜利,英国建造了布莱顿皇宫(Brighton Royal Pavilion),这个巨大的宫殿建筑群采用了东方各种风格,特别是印度和中国的传统风格,突出地表达了这个资本主义殖民国家和口味和象征需要。
外国近现代建造史

赖特的草原式住宅※赖特,美国著名现代派建筑大师,创造了融合浪漫主义想象力并富于田园诗意的“草原式住宅”。
他后来提出的“有机建筑”便是这一概念的发展。
草原式住宅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期,特点:在造型上力求新颖,彻底摆脱折衷主义的常套;在布局上与大自然结合,使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草原”用以表示他的住宅设计与美国中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结合之意。
代表作:威利茨住宅、罗伯茨住宅、罗比住宅等。
赖特的草原式住宅当时在芝加哥城郊颇受欢迎,但未受美国的普遍重视,但其名声传至欧洲,并引起德国、荷兰的极大兴趣。
草原式住宅是为了满足资产阶级对现代生活的需要与对建筑艺术猎奇的结果。
赖特力图摆脱折衷主义的框框下,走上体型组合的道路,创造了新的建筑构图手法,为美国现代建筑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探索作用。
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从1640—166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760—1842年英国工业革,到 1789—1794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欧洲封建制度瓦解和灭亡的时期,是自由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特别是在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已从轻工业(如纺织)扩至重工业,铁产量的大增为建筑的新功能、新技术与新形式准备了条件。
因此,在建筑创作方面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反映当时社会上层阶级观点的复古思潮;另一种则是探求建筑中的新功能、新技术与新形式。
有机建筑论他以提倡“有机建筑论”而闻名于世,属于现代建筑中的一个派别,基本观点是:(1)有机建筑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建筑,它的目的是整体性。
(2)有机建筑是一种“自然的建筑”,结合自然,使自然成为建筑的一部分。
(3)空间是建筑的本质,空间和形式相互作用,达到一种整体目标。
(4)建筑是用结构表达观点的科学之艺术,建筑的结构、材料以及建筑的方法融为一体,合成一个为人类服务的有机整体。
(5)强调建筑的人性化,更多地考虑人的心理。
(6)对待材料,主张既要从工程的角度,又要从艺术角度理解各种材料不同的天性,发挥每种材料的长处,避开它的短处。
建筑史(课件)——现代主义

现
代
建
这座建筑不大,是一座覆盖着圆 顶的塔。最大特点也是大量使用 曲线曲面,造成一种流动的、可 塑的效果。就这一点而言,它和 米拉公寓倒很相近。它给人的感 觉与其说是一座建筑,不如说更 象是一座纪念碑,与爱因斯坦广 义相对论难以捉摸的深奥理论倒 是十分合拍。
水晶宫
建造者:约瑟夫•帕克斯顿、查尔斯•福克斯。 它是一个完全钢框架结构的建筑,所有的墙面和屋 顶都用玻璃 。
一、伦敦的水晶宫——现代建筑的萌芽 新材料的大胆应用、造价和时间的 节省、新奇简洁的造型,水晶宫的 这些特点后来都变成了现代建筑的 核心。 另一个可能会被忽视的技术上的进 展也对现代建筑起了不小的推动, 这就是升降机的发明(在1853年的 世博会上与公众见面)。没有升降 机,高层建筑将永远不可能造出来, 就算造出来也没有人愿意使用啊。 三种新结构方法――钢结构、钢和 玻璃的结合以及钢筋混凝土,可以 说是材料上推动现代建筑的动力。 钢筋混凝土的强度较大、自重较轻 的特点使得它一出现就被建筑师认 为是长久以来就在寻找的理想材料。 混凝土在罗马万神庙时已经出现, 但中世纪之后混凝土的制造方法已 失传,19世纪末才重新发现。
玛德琳教堂
巴黎歌剧院(查· 加尼叶)
繁琐折中主义倾向
英国以浪漫主义为核心的建筑复古运动
一、背景 1、经济方面:新工业层出不穷,煤矿、钢铁工业迅速发 展,为建筑的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 2、政治因素:结束了与法国的军事纠纷,取得和平。 3、工业革命造成了工业城市的急剧扩张,住房问题日趋 严重。 二、代表作品 • 哥特式复兴建筑:英国国会——奥古斯都· 普金
圣家族教堂(Sagrada Familia,1883年——) 混合了各种建筑风格,以植物和抽象图案作为 装饰,整体给人一种迷幻感。
世界现代建筑史AHISTORYOFMODERNARCHITECTURE王受之

维也纳在改造中成为中欧最美丽的城市,而德国在普鲁士时期和俾斯麦时期成为了欧洲最强大的国家。
在城市改造中很有特点的还有法国的巴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
2维多利亚风格
古典主义运动的原因:1通过考古加深了对于罗马以前风格的认识,是当时的建筑家能够得到新的构思和灵感的重要资源;
2资产阶级看到罗马以前的一个近乎于理想国的社会形态,于他们希望强调的自由、民主、博爱立场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复古体现资产阶级的新政治立场
文艺复兴文化与古典文化所不同
古典复兴运动的风格主要是采用希腊风格、和托斯卡纳风格。
三、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和实践的迅速发展
1工业化城市出现以前的城市规划和建设
1莫利斯的跟随者---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开展
具有影响意义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设计集团包括:“世纪行会”、“艺术工作者行会”、“手工艺行会”。
2沃赛和其他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建筑家的设计探索
3美国的“工艺美术”运动
美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建筑设计具有强烈的日本倾向。主要代表人物是弗兰克.赖特、古斯塔夫.斯提格利和格林兄弟。
三、现代建筑思想的萌芽
1、产生现代建筑思想的三个基本思想因素
A、对于传统的否定态度
B、认为建筑应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设计师的思维)
C、建筑服务对象的思维方式的改变
2、新技术和新材料的突破为现代建筑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1671年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建筑学院------法兰西皇家建筑学院。(新古典主义下的建筑事件)
英国复古主义的最特殊特点是新哥特主义的出现。
世界现代建筑史第一章

世界现代建筑史第一章世界现代建筑史—教学纲要第一,课程的教学目的:现代建筑史是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它不仅展现了建筑设计理论、设计风格发展的历史,而且涉及与建筑密切相关的各类艺术运动和工业生产的发展。
通过本课程学习,了解建筑史的基本发展脉络,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设计与社会生活、设计与文艺、设计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联,训练学生形成科学的设计理念、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
第二,课程的主体内容:1、建筑革命前夜的各国建筑状况。
总体上来说,在19世界中叶以前,西方建筑仍然沿着传统的路子前进,流行着体现为罗马复兴和希腊复兴的新古典主义和以哥特复兴为特征的浪漫主义,以及融合各种传统式样于一身的折衷主义等。
人们也在积极探索新的建筑材料、设备、结构方式及施工方法,但在总体上较传统没有质的突破。
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折衷主义在英国、法国、德国、俄国、美国等国的发展情况。
2、现代建筑的主要流派、基本建筑理念及其在各国的发展状况。
(二战之前)在20世纪上半叶的几十年时间里,西方建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芝加哥学派、理性主义建筑思潮、包豪斯学校的建筑理念以及格罗庇乌斯、柯布西耶、密斯、莱特等一大批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的出现,奠定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基本格局。
这一部分我们将集中介绍芝加哥学派、“现代主义”建筑、包豪斯学校的建筑理念以及几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的代表作品和现代主义建筑国际化的整体状况3、二战之后的建筑思潮及建筑实践。
20世纪五十年代以后,随着人们对现代主义建筑的“国际式”模式缺乏人情味和艺术情调的不满,现代建筑又迎来了以“后现代主义”为标志的大发展。
后现代主义并不是简单地对现代主义的否定,而是对它的继续发展,它以突出情感为标志,营造了各式各样的“先锋派”建筑,继续推动当代建筑前进的步伐。
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20世纪五十年代以后西方各国的建筑发展状况。
第三,学习本课程的主要方法:对于本门课程的学习,我们将采用史论结合的方式进行,即把对现代建筑史脉络的梳理与个案分析结合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世界现代建筑史》有感
近日刚刚开始阅读王受之先生的著作《世界现代建筑史》,心里面很有感触,感觉的确是一本能让自己彻底理清世界近现代建筑史的理论性著作,是一本值得一辈子阅读的好书,对于这样的一本著作需要漫长的耐心去品味。
所以想在阅读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一些感受和设计实践,抒发自己的一些观点,在今后的设计生涯中也能不时的回顾一下自己的思想历程。
因此在那个阶段出现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复古风潮。
这也因此联想到目前中国建筑的现状:多种风格、思想并存,大家都在探索、研究究竟什么是适合中国文化的现代建筑。
争论不休,莫衷一是。
回想一下我们国家的建筑发展状况再比较一下西方国家的建筑发展史。
我只能粗略的说说自己的感觉。
因此建筑的发展也必然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发展阶段,建筑的形式是在不断否
定、探索,结合新技术、新科技的发展而逐步完善成熟,并形成当前现代建筑的形式。
而反观中国的建筑史,自从晚清以后出现了众所周知的断代,列强文化强行进入中国,并改变着人们的意识形态,建筑的发展自然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并逐步的失去了自己的文化脉络。
这种无序状态一直延续到建国以后,即使在建国初期因为国力和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我们也没有充分的去总结、探索研究属于自己文化的建筑,并且幼稚的依赖着前苏联的模式,从教育到实践,直至被人甩掉,新中国的建筑研究也是到了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有所意识,但那时因为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意识的影响刺激着建筑的发展出现了还没有学会走路就要跑步的局面,很多设计院、建筑师在还没有弄清自己国家的文化的时候就被逼上了市场经济的舞台,大量莫名其妙、不伦不类的建筑形态如雨后春笋般不断的在全国各地涌现。
建筑物外观是建筑师最注重的方面之
一,这一点是公认的。
但是,是否应将“审美诉求”这一主观概念作为评判建筑的决定性特征却一直存在争议,因为这是建立在建筑的受众是统一层次的,且对建筑的审美反应在某种意义上是始终一致的假设基础之上。
而实际上,人们对建筑的反应往往是多种多样的。
一个生动的例子就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英国野兽派建筑,人们对此的审美反应大相径庭,至今争论不休。
尽管如此,野兽派作为一种独特建筑风格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
此外,佩夫斯纳提出的建筑物和建筑的区别在实际应用中过于刻板。
佩夫斯纳认为,建筑物只注重功能性,所用形式和建材都仅由其预期功能决定。
即使设计师声称完全遵循了功能主义原则的建筑物—浓缩成一句话,即“形式追随功能”—也是经过设计才能通过其外观实现预期的建筑功能。
不管建筑物的设计目的是不是为了唤起“审美诉求”,所有建筑样式都能够传达建筑师的观点和情感。
因此,我认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