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策略的研究

合集下载

《建设银行X市支行信用卡分期购车业务风险及对策研究》范文

《建设银行X市支行信用卡分期购车业务风险及对策研究》范文

《建设银行X市支行信用卡分期购车业务风险及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信用卡分期购车业务已经成为汽车消费领域的一种重要融资方式。

作为建设银行在X市的主要分支机构,其信用卡分期购车业务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便捷的购车金融服务,同时也为银行带来了可观的业务增长。

然而,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风险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分析建设银行X 市支行信用卡分期购车业务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建设银行X市支行信用卡分期购车业务概述(一)业务背景及发展历程建设银行X市支行作为当地主要金融机构之一,近年来大力推进信用卡分期购车业务,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汽车消费需求。

该业务通过信用卡分期付款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灵活的购车金融服务。

(二)业务模式及特点该业务模式主要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消费者可以通过银行官网或合作汽车销售商进行申请。

其特点包括灵活的分期期限、较低的利率以及便捷的申请流程等。

三、信用卡分期购车业务风险分析(一)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信用卡分期购车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

由于消费者通过信用卡进行分期付款,如果消费者在还款期间出现违约情况,将会给银行带来损失。

此外,由于汽车市场波动,消费者在还款期间可能面临车辆贬值等风险。

(二)市场风险市场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和竞争风险。

由于信用卡分期购车的利率受到市场利率波动的影响,如果市场利率上升,将增加银行的贷款成本和风险。

同时,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其他金融机构也纷纷推出类似业务,竞争压力增大。

(三)操作风险操作风险主要来自于内部管理和系统运行等方面。

由于业务涉及多个环节和部门,如果内部管理不善或系统运行出现故障,可能导致业务风险增加。

此外,欺诈风险也是操作风险的重要方面。

四、对策建议(一)加强信用风险管理银行应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对申请人的信用状况进行全面评估。

同时,应加强与汽车销售商的合作,共同做好客户管理和风险控制工作。

此外,还应建立完善的催收机制,对违约客户进行及时催收。

中国建设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策略探析

中国建设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策略探析

中国建设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策略探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信用卡在中国的使用逐渐普及。

作为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中国建设银行(下称建行)在信用卡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保证信用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建行采取了一系列的风险管理策略,以应对潜在的风险因素。

本文将对中国建设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策略进行探析。

首先,建行采取了严格的发卡审核制度。

在发卡之前,建行对申请人进行详细的背景调查和信用评估。

审核过程中,建行会查核申请人的收入、个人征信记录以及职业稳定性等因素,以确定其还款能力和信用等级。

这种审核制度可以有效地降低信用卡逾期还款率和违约率,确保建行的资金安全。

其次,建行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监测系统,实时监控信用卡的使用情况。

该系统可以对每笔交易的金额、地点、频次等进行实时监控,并与持卡人的消费习惯进行对比。

一旦发现异常交易,系统会自动触发警报,通知持卡人并暂停相关交易,以防止信用卡诈骗等风险事件发生。

这种风险监测系统能够及时发现潜在风险,保障持卡人的权益。

此外,建行还注重提高持卡人的风险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建行定期开展风险管理培训,传达给持卡人有关信用卡的法律责任、风险预警和防范措施等方面的知识。

持卡人通过参加这些培训,能够更好地了解信用卡的使用规则和安全操作要求,从而提高风险意识,并主动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可能的风险。

除了上述三点,建行还通过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一方面,建行为持卡人提供24小时全天候的客户服务,及时解答问题并处理持卡人的投诉。

这种及时响应能够帮助持卡人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提高持卡人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另一方面,建行建立了完善的紧急情况处理机制,并与其他金融机构和执法机关进行合作,共享相关信息,以追查信用卡诈骗等风险事件。

这种合作机制能够更加高效地应对风险事件,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

然而,虽然建行采取了一系列的风险管理策略,但仍然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

首先,信用卡诈骗事件时有发生,造成持卡人的经济损失和信用受损。

建设银行非系统性金融风险研究

建设银行非系统性金融风险研究

建设银行非系统性金融风险研究摘要:在我国的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有着重要地位,对金融体系起到主导作用。

立足于非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相关理论,本文主要研究建行以下两种非系统性金融风险,分别为信贷风险、财务风险。

最后总结建行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以提高防范力度。

关键词:非系统性金融风险;信贷风险;风险管理一、引言银行业具有较强的风险性,风险的防范、管理和化解是银行业发展的永恒主题。

金融风险分为系统性金融风险和非系统性金融风险。

所谓系统性风险是资产的收益率变动中归因于某一共同因素的部分也称不可分散风险,它是由于受政治、经济及社会心理等因素影响,一个或多个银行出乎意料倒闭,导致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式坍塌的危险;而非系统风险则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资本风险、财务风险、结算风险、竞争风险及其它风险等,非系统性金融风险可以分散。

本文对建设银行面临的非系统性金融风险中的信贷风险、财务风险进行研究,以期丰富改行风险管理体系。

二、建设银行非系统性金融风险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商业银行非系统性金融风险包括信用风险以及财务风险,非系统性金融风险是特定的风险,每个银行的非系统性风险不尽相同,对银行也有其重要意义。

本章对建设银行的非系统性金融风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阐述建设银行非系统性的风险形成原因以及显著特点,以期促进银行对自身经营的不断改进,以期提升其经营管理能力。

(一)信贷风险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1.信贷风险现状(1)个人贷款中不良贷款占比有所上升年份个人消费贷款总额占有率个人消费不良贷款占有率20142884120.36%401.51 1.09%20153466822.12%535.00 1.14%20164338321.65%828.90 1.50%20175193922.58%752.70 1.49%20185839824.15%1067.34 1.46%20196477425.12%1128.24 1.56%20207233926.13%1245.34 1.61%表2-1 中国建设银行个人消费贷款情况(单位:亿元)数据来源:中国建设银行2014-2020年报整理得出。

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研究——以中国建设银行j省分行为例

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研究——以中国建设银行j省分行为例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消费理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习惯使用信用卡这种新型的消费方式,可以说信用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对消费市场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不仅如此,信用卡业务还给商业银行带了巨大的中间业务收入,但也同时给商业银行的资金安全带来了风险隐患。

从近几年这些数据的变化情况来看,信用卡逾期未还情况日益严重,商业银行的资金风险正在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

通过简单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主要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方面由于业务发展初期各商业银行为了尽快抢占市场份额,扩大客户群体,多采取跑马圈地这种粗放式经营模式,导致信用卡客户准入门槛太低,持卡客户质量良莠不齐;另一方面由于发卡银行和持卡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银行对持卡人财务状况无法及时掌握,持卡人很可能因为自身财务状况发生恶化等情况导致恶意拖欠银行资金。

因此,分析和识别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可能产生的各类风险状况,并就这些状况进行监控和管理就是非常重要且必须的,这将直接与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产生的业务收入和保持信用卡业务正常发展的维系成本挂钩,尤其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带给国内商业银行的风险警示,也值得我国银行业借鉴和深思。

所以,重视与强调对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管理工作,不仅能有效降低商业银行发行和维护信用卡的成本,减少商业银行的资金损失,还能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用卡环境,维护信用卡持卡人的利益,降低信用卡的用卡风险。

本文以中国建设银行J省分行为例,通过归纳其信用卡业务的现状和剖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风险管理角度出发,采用文献索引法、实证分析法、案例分析法,通过专著及相关论著的阅读,在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商业银行成功控制信用卡及其业务风险的经验基础上,再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完善中国建设银行J省分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的建议和措施,最大限度地达到控制该分行信用卡呆账坏账数量,减少持卡客户恶意欠款的效果。

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

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

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摘要本文以中国建设银行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

首先,本文分析了利率市场化的背景和推动因素,以及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随后,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利率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方法和工具,包括应根据风险敞口和期限匹配原则对存贷款进行分类、使用利率衍生品进行风险对冲、设立利率风险管理委员会等。

最后,本文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分析了其利率风险管理的具体实践情况,包括风险管理策略、机构设置、内部控制等方面。

总之,本文认为,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对利率风险的管理和控制,确保稳健经营和风险可控。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风险敞口,利率衍生品,中国建设银行Abstract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nterest rate risk management of commercial bank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taking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as an example. First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and driving factors of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as well as the importance of interest rate risk management for commercial banks. Secondly,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s the related concepts, methods and tools of interest rate risk management, including the classification of deposits and loans based on risk exposure and matching principle of term, risk hedging using interest rate derivatives, establishment of interest rate risk management committee, etc. Finall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pecific practice of interest rate risk management of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including risk management strategy,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internal control, etc. In summary, this paper argues tha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commercial banks need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interest rate risk, ensure stable operation and risk control.Keywords: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commercial bank, interest rate risk management, risk exposure, interest rate derivatives, China Construction Bank第一部分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一、利率市场化的背景和推动因素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具有大胆和深远的意义,这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浅析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以建行个人信贷为例

浅析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以建行个人信贷为例
反 应在 如 下 几个 方 面 : 贷 款 前 的 调 查 。许 多 建 设 银 行 的 客 户 经 理 为 了达 到 销 售 业
预警信号 ,这是在风险识别体系上是非常重要的。
2 . 个人 信 贷 的 风 险 防 范 的 分 析 的 建 立 。 在 贷 前 中 的 个 人 信
绩 ,往 往 放 松 对 客户 的贷 款 前 的调 查 ,其 具体 表 现 为 :一 是 贷 款 贷 的风 险 防 范 的措 施 中 ,是 建 设 银 行 的风 险 分析 的 中心 。 建设 银 用 户所 提 供 的财 产信 息 失 真 , 目前 ,许 多个 体 户 以 及 自由职 业 者 行对 于 风 险分 析 的 具体 措施 有 财 务上 的分 析 与非 财 务 上 的分 析 。
贷 业 务 中的 发展 还 是 存 在不 少 问题 的 。 首先 是 个 人信 贷 的 规 模低 , 我 的构 想 如下 :
只 占到 建 设 银 行 总贷 款 额 的 2 6 %,其 次 是风 险 管理 的 防范 的 矛 盾
1 . 注 重早 期 的预 警 信 号 。 运 用 早期 的风 险预 警 信 号 的识 别 ,
种 因素 ,引 发商 业 银 行 的损 失 ,同时 个 人 信贷 业 务 的 风 险具 有 不

建设银行个人信贷业务的所存在的问题
无可否认 的是 中国建设银行 的个人 信贷业务走在 各大 国有 可预 测性 、扩散性 ,它所造成的损失也是多种 多样的 ,会重创银
商业银行的前列 ,其市场 占有率 ,发展前景 以及品牌忠诚度 ,都 行业 的健康发展 、运行 。对此,商业银行建立健全个人信贷业务 位居 国内商业银 行第一 ,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建设银行在个人信 的风险管理 的预警机制 , 对于预防风险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建设银行信用贷款引发的风险问题与对策

建设银行信用贷款引发的风险问题与对策

建设银行信用贷款引发的风险问题与对策摘要:随着金融社会的日益成熟,快速增长的信贷需求对我国建设银行信用管理系统提出挑战,作为建设银行的主要业务,信用贷款的转型是否成功,直接关系到银行未来的发展。

我国建设银行信用管理在当前已经具有一定效果,深入分析建设银行信用管理中存在的不足,由此可以提出促进信用管理转型的措施,对我国建设银行的自身发展非常有益,从而助推我国经济发展。

给出有针对性的技术、能力、理念方面的转型建议,助推我国建设银行信用管理渐进式转型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建设银行、信用、贷款风险引言:建设银行在金融市场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它们已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核心,也是金融市场的核心,能够平稳运营对维护经济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以来,建设银行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通过向其他金融机构提供金融融资和结算服务,为中国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促进了社会资源和资金的运行。

这一过程激活了市场活力,从而可以实现价值创造功能。

在这样的背景下,由于经济水平提高,信贷的需求量增加,我国建设银行信贷业务量上涨,目前信贷业务的发展是处于上升趋势中,建设银行需要一直创新,采用大数据技术来管理业务,来增大规模,利用技术层面的强有力优势。

现如今金融市场的竞争比较激烈,我国建设银行既面临发展的机遇,也面临挑战,在全球化时代,建设银行的发展将关系到整个经济社会。

信用管理是建设银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利用大数据时代的技术,建立健全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加强追踪管理贷款人员借款信息,对产生的风险作出有效的管理控制,银行更能有效的管理信贷风险,规划好管理策略,从而提高信贷业务的质量,降低信贷风险因素给银行造成的损失,稳定业务的发展。

一、建设银行存在的问题建设银行信用贷款的风险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用风险:信用贷款是建立在客户信用基础上的,如果客户信用不好,可能无法按时还款,从而导致银行信用风险的增加。

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和预警体系研究——以建设银行某支行为例(下)

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和预警体系研究——以建设银行某支行为例(下)

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和预警体系研究——以建设银行某支行为例(下)胡寄望【摘要】在对现行建设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后,建立了新的适用评定信贷风险模型,并获得了理论上的成功.而模型需要进行案例实证的检验才具有可信性,在此所选建行下某支行贷款企业实际数据进行检测,实证证明模型有效.得出所建模型在案例实证的情况下有效的结论.【期刊名称】《重庆与世界(学术版)》【年(卷),期】2014(000)012【总页数】7页(P20-26)【关键词】银行信贷;信贷风险;预警体系;风险管理【作者】胡寄望【作者单位】建设银行杨家坪支行,重庆40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2.33;F832.4制造业为宏观经济的根基,制造业信贷业务在一般支行业务中占大份额,在一定程度上具备风险管理和预警体系研究的代表性。

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要求高但现状有一定程度的滞后性。

作者设计建立了新的预警体系并对模型利用实际企业案例数据进行检验,使模型设计得到了一定的肯定,证明了其有效性。

本文是根据本刊前期发表的“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和预警体系研究——以建设银行某支行为例(上)”为基础,根据所设计模型,前期所需研究数据均从制造行业14个成熟期企业样本中提取,且制造业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发展期、成熟期及衰退期企业的财务特征具备明显差异。

在研究范围的选定上,依据实证研究的审慎严谨性,根据控制变量法,将研究范围限定在制造业中具有显著代表性的三个成熟期大型工业企业进行比较,这三个样本的财务情况于模型评价中均处于临界值上下,我们选此进行分析,希望对其表现的差异性进行深入的风险防范研究。

选用制造业3个具有显著代表性的客户进行分析,通过计算其关键财务指标代入本文设计的信贷风险评价模型之中进行实证研究,对基于财务分析对于信贷风险识别与防范的实证研究进行探讨。

在本部分案例分析中,我们选取了制造业中的A摩托车制造公司、B铝业公司、C轮胎公司作为具有行业代表性的研究对象,进一步对财务分析对信贷风险识别与防范的理论进行分析及研究,并对本文研发的模型进行验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建设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策略的研究摘要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不良信贷资产高、风险隐患大的问题,严重削弱了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危及了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潜在风险很大,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强化信贷风险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降低不良贷款比率成为当前商业银行面临的紧迫而又繁重的任务。

因此,研究分析中国建设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及策略选择,不仅对中国建设银行的信贷业务发展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对促进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信贷风险及信贷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

然后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详细分析了中国建设银行信贷风险现状,并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深入研究了中国建设银行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及信贷风险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最后在借鉴西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从信贷风险管理程序的优化、先进管理技术、决策支持系统、客户信用评级和授信方案的评审体系的建立等方面就中国建设银行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的策略进行了有效的探讨,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本文以期在对中国建设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策略个体研究的基础上,能够对我国商业银行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提供借鉴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关键词:中国建设银行信贷资产信贷风险信贷风险管理决策支持系统1.1课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1绪论1.1.1课题的背景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不良信贷资产偏高,信贷风险隐患大的问题,严重削弱了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截至2005年末,中国建设银行公布的不良贷款率为3.84%,而国际上运作较好的商业银行不良率一般为1%--2%,有的甚至在1%以内,如德国商业银行,2002年末不良率仅为o.35%,1998年美联银行不良率为o.62%。

相比之下,我国商业银行普遍不良率高,信贷资产质量较差。

因此,加强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已成为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一项紧迫而又繁重的任务。

信贷风险是中国建设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经营风险之一。

中国建设银行作为我国四大商业银行之一,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关系到国民经济安全。

中国建设银行规模庞大,一旦发生支付危机,将导致连锁性信用恐慌,造成金融动荡,影响社会稳定,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危害。

同时,中国建设银行已于2005年10月在香港上市,上市后将面l临更多的竞争和挑战,尤其是国际上先进商业银行的竞争冲击。

因此,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建设银行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加强自身信贷风险管理,降低不良贷款率,不断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1.1.2课题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对中国建设银行的信贷资产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近年建设银行呈现出贷款总额持续增长、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的趋势,表明该行信贷业务正较好发展,资产质量不断优化。

同时,与工、农、中其他三大行相比,建设银行的不良率也是最低的。

但实际上,在建设银行内部不但仍然存在着明显的信贷风险,其隐藏的风险也很多,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不良信贷资产的快速降低,并非完全建立在改善银行运作机制和银行治理结构的基础上,而是通过扩大贷款总量这个分母稀释,或者是通过技术上的处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账面上的不良信贷资产数额;二是建设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银行贷款历史相对较短,且是一家以中长期贷款为主的特色银行,中长期项目贷款的比重大,从账面上反映比流动资金贷款质量要好,通过1999年不良资产剥离,1995年以前产生的中长期项目贷款基本上剥离到了资产管理公司;三是建设银行贷款投向相对集中:四是贷款大量投向重复建设项目等。

因此,防范与化解信贷风险仍是建设银行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中国建设银行在香港上市后将面临更多的竞争和挑战,尤其是国际上先进商业银行的竞争冲击。

建设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与国外先进银行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建设银行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加强自身信贷风险管理,降低不良贷款率,不断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建设银行要在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前提下,借鉴西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进一步健全信贷风险管理框架,提升信贷风险管理水平,从而达到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因此,在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及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的背景下,研究分析中国建设银行信贷风险的现状、成因及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的策略选择不仅对建设银行信贷业务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提升信贷风险管理水平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国外研究现状信贷风险管理理论的基础是上个世纪50年代的金融理论,包括:马克威茨的资产组合理论、布莱克和舒尔茨建立的期权定价理论、斯蒂格利茨提出的信息不对称理论以及顺应20世纪70年代金融衍生工具的产生而提出的var风险价值理论【ij。

基于这些理论,国外研究者运用金融工程技术建立了诸多风险模型,并对金融风险进行量化和测评。

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2)财务比率综合分析法,主要代表有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和沃尔比重评分法【l】.3)多变量信用风险判别模型。

如果发生通货膨胀,信贷资产按合约变现后的购买力会降低,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会低于其账面价值,而给银行带来损失。

一般而言,通货膨胀有利于债务人,而不利于债权人。

7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2.2信用风险信用风险,也称违约风险,是指由于债务人未能按照与银行签订的合同条款履行或约定行事,而对银行信贷资产的收益造成损失的风险1221。

授信是银行的主要业务活动。

授信要求银行对借款人的信用水平做出判断,但这些判断并不总是正确的,借款人的信用水平也会因为各种原因下降。

因此,银行面l临的一个主要风险就是授信对象无力履约的风险。

信用风险存在于依靠合约对方、签发人或借款人的行为才能完成的所有活动中。

只要银行通过实际或默许的契约协议,将其资金借出、承诺借出或以其他形式放出,不论是属于银行表内业务还是表外业务,都可能产生信用风险。

如果大规模贷款集中在单个借款人或一组相关借款人、在特定的行业、经济部门或地区,以及持有对同样的经济因素(如高杠杆交易)十分敏感的同类贷款时,信用风险由于过于集中而有可能引发银行危机。

如果控制不当,对有关借款人的信用水平的审查缺乏客观性,关联贷款会招致更大的损失。

2.2.3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于银行信贷管理系统不完善、管理失误、控制缺失、诈骗或一些人为错误而导致信贷资产的损失。

操作风险直接与商业银行的管理体制有关,一旦发生,可能引起的损失非常巨大。

2.2.4合规性风险合规性风险是指银行在授信活动过程中由于违反或没有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或行业标准而对信贷资产带来损失。

合规性风险还会产生于如下情况;有关银行授信活动的法律或法规出现歧异、或未经测试、或涉及授信活动的多部法律、法规的相互不一致。

合规性风险会使银行被判罚款、民事罚金,赔偿损失以及授信合约失效的结果。

2.3信贷风险的特征正确认识银行信贷风险的特征,对于建立和完善风险机制,加强信贷风险管理,s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减少损失,增加收益,有着重要意义。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具有以下几个特征:2.3.1信贷风险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信贷风险管理具有普遍性和客观存在性,它是商品经济的产物。

信贷风险是信贷活动衍生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种客观经济现象。

信贷风险不可能被消灭,只能被控制、降低和化解。

社会经济活动只要存在信贷这一范畴,信贷风险就必然存在。

2.3.2信贷风险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由于在市场竞争中,经济活动有很大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比如: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决策失误、经营不善、政策调整、市场需求变化、政局不稳、社会不安定等,都有可能给经济活动带来风险损失,所以这些风险往往是以偶然的时间、地点、形式出现,使人难以琢磨,难以准确判断。

从而造成信贷风险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嘲。

2.3.3信贷风险的可控制性信贷风险是信贷资产收益的不确定性,但这种不确定性是一种可测度的、可识别的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虽然表现为非重复事件与人们对未来拥有的不完全信息,但对于信贷风险而言,人们可以通过采取一定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对信贷风险做科学的识别和监测,并在此基础上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分散和转移,对风险损失进行控制和补偿。

2.3.4信贷风险的可交易性信贷风险的可交易性是指人们可以通过市场交易的方式来规避信贷风险。

如贷款合约中的担保、抵押等。

2.3.5信贷风险的危害性信贷风险的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

银行贷款如果发生不良,致使信贷资金周转受阻,经营性风险加剧,甚至发生经济损失,从而削弱信贷资金的供给能力,影响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9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4信贷风险管理的必要性风险管理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组织或个人用以降低风险的负面影响的决策过程,这一过程包括风险管理目标的设定、风险的识别和评价、风险管理方案的选择与实施以及对风险管理过程的监督和效果的评价。

信贷风险管理是指对导致银行贷款风险的诸多因素及其发生的频率与其可能形成损失的程度进行分析、预测、控制、疏导和防范的信贷管理活动,其目的是以最小的耗费达到分散、降低和转移风险,保障银行贷款的安全性[241。

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的主要经营风险。

信贷风险是信贷活动衍生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种客观经济现象。

社会经济活动只要存在信贷这一范畴,信贷风险就必然存在。

因此,银行在资金营运中,加强信贷风险的管理就尤为重要。

2.4.1 信贷风险管理直接影响银行的存亡在我国现行金融体系下,信贷资产在银行整个资产业务中所占的比重最大,贷款作为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信贷风险无疑成为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

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对整个银行的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一旦银行信贷资产出现问题,大量的不良贷款不仅会导致银行自身的经营困境,而且会对银行的声誉造成很大的冲击,发生挤兑风潮。

在我国这样的案例屡见不鲜,在资本市场上声名狼藉的“德隆系”、“农凯系”、“飞天系”等企业给银行带来了很大的损失,也造成了不良影响。

2.4.2信贷风险管理关系社会的稳定信贷资产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业务。

对贷款处理的失当,常常是导致银行经营不善的主要原因。

诸如泰国、韩国、日本的金融危机,起因之一是银行巨额的不良信贷资产,导致银行信誉的下降,令银行因资金周转困难而倒闭。

商业银行的经营不善,不仅对银行本身不利,同时又严重的打击银行所在本土的社会经济,对海外的社会经济亦会有不良的影响。

尤其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业的主体,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关乎国民经济命脉和经济安全。

由于国有商业银行规模巨大,一旦发生危机带来的危害将会成为巨灾,其破产倒闭将使支付体系瘫痪,造成社会信用恐慌与崩溃,多个层面的经济活动难以为继,进而影响社会的稳定,lo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造成金融动荡,使多年的经济改革和发展成果付诸东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