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调查与制图》复习资料.doc

合集下载

《土壤调查与制图》复习提纲(-12-20-2)

《土壤调查与制图》复习提纲(-12-20-2)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复习提纲1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是土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壤学、地学、遥感与制图学、资源评价等相结合的一门学科,是利用遥感技术和制图学原理,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并对土壤资源作出评价来研究土壤的一门科学。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明显地具有四方面特点:①对象宏观性②实践应用性③技术技能性④专业综合性。

2名词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

自然湿地>沿海型:滨海盐土、潮滩潮土、酸性硫酸盐土(红树林)内陆型:沼泽土、泥炭土、表潜土、沼泽盐土、潜育草甸土人工湿地水稻土土类:是高级分类单元,它是一定的综合自然条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强调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和土壤属性的统一和综合。

山地:地面起伏大,海拔高度在500m以上,相对高度在100m以上。

主要形态要素有山顶、山坡和山谷。

…自然剖面:是因修路、开矿、兴修水利等工程建设,在施工挖方地段裸露的土壤垂直断面,并被长期保留下来,成为土壤调查中可以利用的现存剖面。

人工剖面:是根据土壤调查的要求,临时开挖出来的土壤垂直切面,一般挖成阶梯状的斜坑,故又称土坑。

按其用途和特点可细分为主要剖面、检查剖面和定界剖面三种。

古土壤:是指在过去环境条下形成的土壤,它们可以是因为环境条件的改变而终止了原来的土壤形成过程,成为现在土壤发育的一种母质;它们也可以是因为地壳新构造运动的升降或地面的变迁,使原来的土壤发育受到埋藏而终止。

类型有:埋藏土、残余土、化石土和裸露土等径流系数:是指某时段的径流深度与形成该时段径流的降水深度比值。

一般以百分数表示,其数值取决于自然地理条件,有一定的地区分布规律。

3 路线调查:技术要点::1)、在调查区选择一条或数条典型路线(以路线最短及所能观察到的内容最全面为原则)2)在可能出现土壤类型变异的地方挖掘土壤剖面,确定类型并取回比样标本。

《土壤调查与制图》总复习

《土壤调查与制图》总复习
土壤 调查与 评价
总复习
考试题型
一、名词(7个14分) 二、填空(20个20分) 三、是非题(12个12分) 四、单项选择题(10个10分) 五、简答题(4个28分) 六、论述题(1个16分)
第一章 复习思考题
• 1、论述土壤调查与制图的意义。 • 2、自然成土因素的资料包括哪些内容?
第二章 复习思考题
• 第五章 (遥感)复习思考题
• 1、遥感技术中常用的电磁波波段名称。 • 2、几个遥感定律和散射方式及其特点。 • 3、航片的直接判读标志有哪些? 。 • 4、熟悉TM图像和MSS图像所使用的波段。 • 5、简述火山、岩溶地形、黄土地形、 洪积母质、针叶林、阔叶林、竹林和草 本植被的最主要影像特征。
• 1、为什么要进行成土因素调查和研究 • 2、简述气候因素对土壤发生发展的影响。 • 3、什么叫指示植物?茶树、侧柏、盐嵩、 泽泻分别指示何类土壤? • 4、农业生产活动对土壤形成有哪些影响, 举例说明。
第三章 复习思考题
• • • • 1、简述土壤剖面性态研究的重要性。 2、土壤剖面的概念及种类。 3、土壤发生层的概念及基本发生层次。 4、请描述潴育型水稻土和潜育型水稻土 的特点。 • 5、举例说明土体构型的地理观点和作物 观点。 • 6、土壤颜色的三原色及其来源。
祝你取得
•优异成绩!
• 6、黑体、白体、灰体及选择、野外所取土壤样本包括哪几种? • 2、土壤肥力鉴定要分析哪些内容? • 3、怎样写调查报告?
第七章 复习思考题
名词:土地分类、复种指数、森林覆盖率 、平差 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原则。 2、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大类名称和一 级类型名称。 3、 面积量算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4、土地资源评价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土壤资源调查与制图:第04章 土壤分类及土壤野外制图

土壤资源调查与制图:第04章 土壤分类及土壤野外制图

第四章土壤分类及土壤野外制图引言本章的注意任务是运用土壤分类理论和野外调查技术,认识调查地区不同土壤类型的特征特性,找出它们的分布规律,确定相应的分类系统。

在此基础上,应用所学的野外测绘技术和制图原理,通过完成调查地区的各种制图任务,熟悉并掌握各类土壤草图和有关基础图件的测制过程及其编图技术,为调查地区的土壤利用改良规划等提供科学资料。

第一节几种主要土壤分类体系简述引言土壤分类与土壤制图是紧密相连的两个学科分支,一方面土壤分类是土壤野外制图的基础,一幅土壤图本身就是该区土壤分类单元的平面分布规律的体现;另一方面,土壤野外制图也是发展土壤分类的基础。

因此,在土壤调查中对土壤分类给予较高重视。

土壤是由无数个体(单个土体)组成的复杂的群体系统,土壤个体之间存在着许多共性,同时,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

土壤分类就是选择土壤的某些性质作为区分标准,按照它们反映出来的特性及彼此之间的相似和分异性,将土壤群体中的个体进行分类或归类,归纳整理出一个系统,使其能够比较客观地揭示土壤发生发展的规律性。

然而,由于各学派土壤科学工作者对土壤认识的观点不同,虽然是对同一个土壤客体,但归纳综合的原则、方法、方案也就不同。

目前还没有世界统一的土壤分类系统。

当前国际上土壤分类主要有:俄罗斯的土壤发生学分类、美国土壤系统分类(ST)联合国世界土壤图图例单元(FAO/UNESCO)、以及国际土壤分类参比基础(IRB)和由这一组织发展为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

其中美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影响越来越大。

无论是哪一种土壤分类制度,共同的识别方法程序都是通过野外景观记载分析,对单个土体剖面形态描述,室内比土评土,再经过样品化验等程序来完成的。

一、美国土壤诊断分类体系1951年,美国农业部土壤保持局以G.D.史密斯为首的土壤科学家着手建立新的定量化的土壤分类系统。

这个分类系统经过一系列的草案,在广泛征求国际同行意见,反复试用修改后,于1975年正式出版了《土壤系统分类》(Soil Taxonomy)一书。

土壤资源调查与制图:第04章 土壤分类及土壤野外制图

土壤资源调查与制图:第04章 土壤分类及土壤野外制图

第四章土壤分类及土壤野外制图引言本章的注意任务是运用土壤分类理论和野外调查技术,认识调查地区不同土壤类型的特征特性,找出它们的分布规律,确定相应的分类系统。

在此基础上,应用所学的野外测绘技术和制图原理,通过完成调查地区的各种制图任务,熟悉并掌握各类土壤草图和有关基础图件的测制过程及其编图技术,为调查地区的土壤利用改良规划等提供科学资料。

第一节几种主要土壤分类体系简述引言土壤分类与土壤制图是紧密相连的两个学科分支,一方面土壤分类是土壤野外制图的基础,一幅土壤图本身就是该区土壤分类单元的平面分布规律的体现;另一方面,土壤野外制图也是发展土壤分类的基础。

因此,在土壤调查中对土壤分类给予较高重视。

土壤是由无数个体(单个土体)组成的复杂的群体系统,土壤个体之间存在着许多共性,同时,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

土壤分类就是选择土壤的某些性质作为区分标准,按照它们反映出来的特性及彼此之间的相似和分异性,将土壤群体中的个体进行分类或归类,归纳整理出一个系统,使其能够比较客观地揭示土壤发生发展的规律性。

然而,由于各学派土壤科学工作者对土壤认识的观点不同,虽然是对同一个土壤客体,但归纳综合的原则、方法、方案也就不同。

目前还没有世界统一的土壤分类系统。

当前国际上土壤分类主要有:俄罗斯的土壤发生学分类、美国土壤系统分类(ST)联合国世界土壤图图例单元(FAO/UNESCO)、以及国际土壤分类参比基础(IRB)和由这一组织发展为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

其中美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影响越来越大。

无论是哪一种土壤分类制度,共同的识别方法程序都是通过野外景观记载分析,对单个土体剖面形态描述,室内比土评土,再经过样品化验等程序来完成的。

一、美国土壤诊断分类体系1951年,美国农业部土壤保持局以G.D.史密斯为首的土壤科学家着手建立新的定量化的土壤分类系统。

这个分类系统经过一系列的草案,在广泛征求国际同行意见,反复试用修改后,于1975年正式出版了《土壤系统分类》(Soil Taxonomy)一书。

土壤资源调查与制图:第04章 土壤分类及土壤野外制图

土壤资源调查与制图:第04章 土壤分类及土壤野外制图
性特征进一步划分为土质初育土和石质初育土 亚纲。
• 土类:是高级分类的基本单元。它是在一定的 自然或人为条件下产生独特的成土过程及其相 适应的土壤属性的一群土壤。同一土类的土壤, 成土条件、主导成土过程和主要土壤属性相同。 每一个土类均要求:①具有一定的特征土层 或其组合,如黑钙土它不仅具有腐殖质表层, 而且具有CaCO3积累的心土层。②具有一定的 生态条件和地理分布区域。③具有一定的成 土过程和物质迁移的地球化学规律。④具有 一定的理化属性和肥力特征及改良利用方向。
第一节 我国现行的土壤分类系统
•引 言

土壤分类与土壤制图是紧密相连的两个学
科分支,一方面土壤分类是土壤野外制图的基
础,一幅土壤图本身就是该区土壤分类单元的 平面分布规律的体现;另一方面,土壤野外制
图也是发展土壤分类的基础。因此,在土壤调 查中对土壤分类给予较高重视。
土壤分析,对单个土体剖面形态描述,室内 比土评土,再经过样品化验等程序来完成的。
• 我国近代土壤分类研究工作至20世纪30年代才 开始。当时,在美国土壤学家梭颇(J·Thorp) 的帮助下开展了土壤调查,引进了当时美国土 壤分类——C.F.Marbut分类,建立了2000多个 土系,并出版了《中国之土壤》,对我国近代 土壤分类有启蒙作用。
• 2.分类系统:《中国土壤分类系统》分类单 元从上至下采用土纲、亚纲、土类、亚类、 土属、土种、变种七级分类单元,其中土 纲、亚纲、土类、亚类属高级分类单元, 土属为中级分类单元,土种为基层分类的 基本单元,以土类、土种最为重要。现将 各级分类单元的划分依据分述如下:
• 土纲:为最高级土壤分类级别,是土壤重 大属性的差异和土类属性共性的归纳和概 括,反映了土壤不同发育阶段中,土壤物 质移动累积所引起的重大属性的差异。如 铁铝土纲,是在湿热条件下,在脱硅富铁 铝化过程中产生的粘土矿物以1:1型高岭 石和三二氧化物为主的一类土壤。把具有 这一特性的土壤(砖红壤、赤红壤、红壤 和黄壤等)归结在一起成为一个土纲。我 国共分12个土纲。

《土壤调查与制图》复习资料.doc

《土壤调查与制图》复习资料.doc

一、名词解释★土壤:土壤是指覆盖在地球表面上具有一定肥力并能生长植物的疏松层★土壤调查:其旬括有土壤特征的描述、土壤分类、土壤解译和土壤制图等,也是研究土壤资源,以便充分、合理、持续利用土壤资源的最必要、最为基本手段。

★土壤分类:是根据土壤成土因素、成土过程及土壤自身的属性和肥力特征等方面的异同,按一定的原则和系统,对土壤进行划分归类。

★降水:是指地面从大气获得的水汽凝结物的统称。

表示方法:降水量、降水强度和降水变率等★山地:地面起伏大,海拔高度在500m以前,相对高度在100m 以上。

主要形态要素有山顶、山坡和山谷。

★丘陵:山地与平原的过渡类型。

切割破碎,构造线模糊,地形起伏缓和,绝对高度在500m以内,相对高度在200m以内。

有高、中、低三丘之分。

★平原:指地面平坦而稍有起伏的广阔地,绝对高度在200m以内,相对高度在10m以内。

★河漫滩:高出于中水位以上,又能为洪水淹没的平垣谷地。

★自然堤:由于下流河面宽广,流速减缓,河水携带的泥沙便在河床两侧沉积下来,逐渐形成的堤坝。

★喀斯特:岩溶作用及其所产生的水和地貌现象的总称,也叫岩溶。

★风蚀地形:雅丹地形、风蚀洼地、风蚀蘑菇、风蚀谷、风蚀丘、风蚀带和摇摆石等。

★地表水:存在于河流和湖泊中的水资源,大部分可供土壤灌溉利用的淡水。

★地下水:地面以下各种状态的水分,分自由地下水和压力地下水。

★泉水:从地下自然流向地面的水分。

★升泉:地下水因静压力而上升到地面。

★降泉:地下水因重力作用而流向地面。

★径流总量:指某段时间通过河流某一出品断面的总水量为该段时间的径流总量★平均径流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径流总量★径流模数:又称径流率,是指流域内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的径流量。

★径流变率或模比系数:指各年的径流模数和历年平均径流模数的比值★径流深度:指某时段流域的径流总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的水层厚度。

径流深度=径流总量/1000F e(F表示受水面积)★径流系数:指某时段与形成该时段径流的降水深度比值。

土壤调查与制图复习.doc

土壤调查与制图复习.doc

土壤调查与制图复习绪论1、土壤是指覆盖在地球表面上具有一定肥力并能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土壤调查与制图是把某地区的土壤作为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其各种土壤类型发生、发育程度、演变规律、地理上的分布状况及规律和区域性特征特性、理化性状与生产性能,以及与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关系,测绘出土壤类型图和相关图件,并在此基础上对土壤资源进行评价,编制评价等级图,制定合理的开发利用改良实施方案。

2、土壤调查与制图的程序第一、准备工作(1)确定调查对象、目的与范围(2)制定技术规程(3)收集、分析有关资料(4)组织专业调查队伍第二、外业调查(1)自然条件(2)社会经济条件第三、资料和基础图件的整理(1)基础资料的整理(2)基础成果图件的编制第四、提交成果(1)成果图件(2)调查报告第一章土壤调查制图的准备工作1、调查物质的准备:图件的准备;遥感资料的准备(包括航片比例尺的选择、航片的准备、卫星影像的准备);调查工具的准备(取土工具、调查的一般工具、野外土壤草图测制仪器、野外测定土壤理化性质仪器等)2、底图的精度及要求(1)详细比例尺:1:200-1:5000, 土壤制图单位要求到变种或更细。

多用于小型试验地、各种苗圃、土壤改良试验区、村(社区)和农场的分场等类型的土壤利用改良设计。

(2)大比例尺:1:1万-1:2.5万,土壤制图单位要求到土种或变种。

多用于乡(镇)和大型农场的农业生产规划,土壤利用改良区划和指导农业生产。

(3)中比例尺:1:5万-1:20万,土壤制图单位土属、土种。

多用于县(市、区、旗)或中、小河流流域的农业区划和土壤利用改良区划,以及森林和草原的开发利用调查。

(4)小比例尺:<1:20万,土壤制图单位要求到亚类、土属。

多用于全国、大区或大的河流流域土壤资源开发,国际土壤图幅的测绘和编制。

(5)复合比例尺:在同一幅图中有两种比例尺。

3、概查与详查概查概念:对大的河流流域或省以上范围内的农业区划或土壤改良区划所做的中比例尺的土壤调查。

第六章以卫片为基础的土壤调查与制图3-4

第六章以卫片为基础的土壤调查与制图3-4
松花江流域、华 北平原、柴达木 南部、河套地区、 成都平原
松花江下游、黑 龙江下游沼泽地、 海南岛西部
很不明显, 极困难 华南和西北山区、
或明显而零
宁夏平原西部

制图上的误差
直线允许误差,即根据土壤界线明显程度 确定的允许距离误差范围。
面积允许误差,它是根据土壤界线明显程 度和比例尺大小,允许在一定面积范围以 内,不必作为制图单位而单独测绘的面积。
直接判定法 对比分析法 逻辑推理法
直接判定法
是根据遥感影像目视判读直接标志,直接确 定目标地物属性与范围的一种方法。
对比分析法
指用不同波段、不同时相的卫片以及地面 的已知资料进行对比。
TM432-RGB合成
TM543-RGB合成
逻辑推理法
指借助各种地物和自然现象之间的内在联 系,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揭示出更多的有 用信息,从而间接判读出来某一地物的属 性。如植被类型→分布推断土壤类型。
三、卫片判读的步骤
(三)土壤解译 风沙土、盐碱土、部分水稻土等物理性质 差异大的土壤类型可以直接解译,多数需 综合判译。
第四节 卫片土壤测图与编图
一、测、编土壤草图精度和详度的要求
(一)精度要求 土壤边界的过渡存在着三种情况:
变化明显 比较明显 很不明显
表6-8 土壤图上边界线与面积允许误差
(一)直接解译标志—图型
(一)直接解译标志—组合
(一)直接解译标志—位置
(一)直接解译标志—相关体
(二)间接解译标志
运用地学、气象、水文、农学等专业知识, 推断出影像上确实存在的地物,为间接解 译标志。
二、卫片解译方法
(一)目视解译方法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方法是指根据遥感影像 目视解译标志和解译经验,识别目标地物 的办法与技巧。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指标分析法:土体风化方式与气候的相关性;土壤分布与湿 润条件的相关性;气候条件与土壤次生粘土矿物形成的相关性。
11
(1)研究内容:地形的高度、坡度、坡向及其组合的形态特征
地形类型:按形态特征划分为山地、丘陵和平原(平原包括河谷 阶地、河漫滩和自然堤);按成因划分为流水地形、波浪作用地形、 重力作用地形、岩溶作用地形、风沙地形与黄土地形、冰川地形(包 括冰蚀地形和冰磧地形)
风蚀带和摇摆石等。
★地表水:存在于河流和湖泊中的水资源,大部分可供土壤灌溉 利用的淡水。
★地下水:地面以下各种状态的水分,分自由地下水:地下水因静压力而上升到地面。
★降泉:地下水因重力作用而流向地面。
★径流总量:指某段时间通过河流某一出品断面的总水量为该段 时间的径流总量
3
(1)
摸清全国的土壤/土地资源数量、质量及其分布;
(2)
为做好各种规划、区划服务;
(3)
为科学种田和土壤/耕地保护服务;
(4)
为土地开发整理,合理地扩大耕地面积服务;
(5)
为防治土壤/土地质量退化、土壤/土地污染服务;
(6)为土壤/土地科学研究服务。
4、我国土壤资源调查与制图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问题:1)投入与重视不够;2)人才与技术研究不够;3)调查 资料缺乏。
★RS:从广义上说是泛指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或事物的技术。 通常遥感是指空对地的遥感,即从远离地面的不同工作平台上(如高 塔、气球、飞机、火箭、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通 过传感器,对地球表面的电磁波(辐射)信息进行探测,并经信息的 传输、处理和判读分析,对地球的资源与环境进行探测和监测的综合 性技术。
★遥感技术:从高空到地面各种对地球观测的综合性技术系统总 称。它由遥感平台、探测传感器以及信息接受、处理与分析应用等组 成,周期性地提供监测对象数据和动态情报。
★GIS: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 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 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二.基础知识
1、什么是土壤资源与制图?
把某地区的土壤作为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其各种土壤类型发生、 发育程度、演变规律、地理上的分布状况及规律和区域性特征特性、 理化性状与生产性能,以及与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关系,以一定 比例尺的地形图或航片、卫片为底图,用颜色、符号、代号和文字显 示某区域内各种土壤类型的空间分布和组合特征的方法,测绘出土壤 类型图和相关图件,并在此基础上对土壤资源进行评价,编制评价等 级图,制定合理的开发利用改良实施方案。
2
%1对象宏观性。土壤资源和土地资源,面广量大,具有鲜明的宏
观性特点。
%1实践应用性。土壤资源调查与制图,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特点和 应用性特点。
%1技术技能性。土壤资源调查与制图,是一项技术性、技能性很 强的实践活动。
%1专业综合性。土壤资源调查与制图课程要运用多学科.多领域、 多方面的知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程。
2)古气候:主要是第四纪以来几个主要地质时期(间冰期)的 气候及沉淀物与土壤形成的关系。
(2)研究方法
1)地理景观研究法:根据地区性水、热指标,划分调查地区的生 物气候类型,作为制定土壤利用改良分区和土壤发生分类的参考
2)小区域气候观察法
3)土壤剖面形态观察和物质地球化学迁移研究法:矿物的风化和 次生矿物的形成;物质的地球化学迁移系列
(4)资料的分析(包括地区自然成土因素的特点;地区农业生 产的发展情况;地区主要土壤类型的发生、特性、分布规律;在分析 的基础上提出调查的内容)
8
1)图件的准备:带有等高线的实测或由航片转绘的地形图是土 壤调查采用的基础图件。
2)遥感资料的准备(包括航片比例尺的选择、航片的准备、多 种比例尺、多波段、多时段卫星影像的准备);
★土类:是高级分类单元,它是一定的综合自然条件或人为因素 作用下,强调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和土壤属性的统一和综合。同一土 类具有独特的成土过程,具有一定相似的发生层次(土体构型),均 有相对稳定的性态特征可资鉴别,不同土类间在性质上有质的差异。
★亚类:是土类范围内的进一步划分。根据主导的成土过程之外,
(1)调查精度,如调查比例尺的大小、制图单元确定、野外观 察和化验分析所需采样的密度等。
(2)成果要求,如完成图幅的种类和数量、调查报告的要求、 必须完成的资料汇编,化验分析数据。
(3)工作方法和步骤,包括野外试点、全面展开、室内分析安 排,工作总结等。
(4)完成工作的时间,可以时间表或甘特图的形式落实。
1)确定调查对象、目的与范围
2)制定技术规程,确定制图比例尺
3)收集、分析有关资料
4)组织专业调查队伍
5)拟定工作计划
(2)外业调查
1)自然条件
2)社会经济条件
(3)资料和基础图件的整理
1)基础资料的整理
2)基础成果图件的编制
(4)提交成果
1)成果图件报告
2)调查报告
6、土壤调查工作计划的主要内容?
★河漫滩:高出于中水位以上,又能为洪水淹没的平垣谷地。
★自然堤:由于下流河面宽广,流速减缓,河水携带的泥沙便在 河床两侧沉积下来,逐渐形成的堤坝。
★喀斯特:岩溶作用及其所产生的水和地貌现象的总称,也叫岩 溶。
★风蚀地形:雅丹地形、风蚀洼地、风蚀蘑菇、风蚀谷、风蚀丘、 风蚀带和摇摆石等。
(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研究、地图和遥感影象分析、设点剖 面观察、绘制综合断面示意图、地形素描、野外摄影和新构造运动对 地形影响的分析。
★平原:指地面平坦而稍有起伏的广阔地,绝对高度在200m以 内,相对高度在10m以内。
★河漫滩:高出于中水位以上,又能为洪水淹没的平垣谷地。
★自然堤:由于下流河面宽广,流速减缓,河水携带的泥沙便在 河床两侧沉积下来,逐渐形成的堤坝。
★喀斯特:岩溶作用及其所产生的水和地貌现象的总称,也叫岩 溶。
★风蚀地形:雅丹地形、风蚀洼地、风蚀蘑菇、风蚀谷、风蚀丘、
3)调查工具的准备(取土工具、调查的一般工具、野外土壤草
图测制仪器、野外测定土壤理化性质仪器等)
9.
亚类、土属。
复合比例尺:在同一幅图中有两种比例尺。
10.气候因素的研究?
(1)
1)近代气候:主要研究与土体分化作用、物质淋溶淀积作用以
及与生物活动有关的光(太阳能辐射)、热、水等几项气候指标。
★降水的概念:是指地面从大气获得的水汽凝结物的统称。表示 方法:降水量、降水强度和降水变率等
对策:(1)采用新技术,实现快速更新和提供现势土壤调查与 评价资料;(2)采用新方法,有针对性地补充土壤专题调查资料;
(3)采用新观念,补充当前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需的土壤调查资 料;(4)采用新手段,提高土壤调查与评价结果资料的可用性;(5)采用新机制,增强土壤调查与评价的服务意识
5
(1)准备工作
(5)各项工作阶段所必须的设备,包括野外调查装备及室内化 验设备、制图的仪器、计算机和相应的软件等。
7
(1)自然成土因素资料收集(包括气象资料、地质和地貌、地 表水和地下水、植被资料)
(2)农业生产资料的收集
(3)土壤资料的收集(包括土壤类型、分布规律、形成特点、 肥力特征、土壤问题和利用改良经验等。)
★定界剖面:是为检查和修正土壤的边界而设置的,其深度一般 低于一米或者更浅,只要能观察出主要特征就可以了。
★CAD:CAD是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 ign )的简 称,包括计算机绘图、数据提取与分析。
★块:将一些经常重复使用的对象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对象, 并按指定的名称保存起来,称为块。
★图层:AutoCAD中的图层就相当于完全重合在一起的透明纸, 用户可以任意的选择其中一个图层绘制图形,而不会受到其它层上图 形的影响。每个图层都以一个名称作为标识,并具有颜色、线型、线 宽等各种特性和开、关、冻结等不同的状态。
★线型:是点、横线和空格等按一定规律重复出现而形成的图案, 复杂线型还可以包含各种符号。如果为图形对象指定某种线型,则对 象将根据此线型的设置进行显示和打印。
几个名词
★山地:地面起伏大,海拔高度在500m以前,相对高度在100m以上。主要形态要素有山顶、山坡和山谷。
★丘陵:山地与平原的过渡类型。切割破碎,构造线模糊,地形 起伏缓和,绝对高度在500ni以内,相对高度在200ni以内。有高、中、 低三丘之分。
★平原:指地面平坦而稍有起伏的广阔地,绝对高度在200m以 内,相对高度在10m以内。
★降水:是指地面从大气获得的水汽凝结物的统称。表示方法:降水量、降水强度和降水变率等
★山地:地面起伏大,海拔高度在500m以前,相对高度在100m
以上。主要形态要素有山顶、山坡和山谷。
★丘陵:山地与平原的过渡类型。切割破碎,构造线模糊,地形 起伏缓和,绝对高度在500m以内,相对高度在200m以内。有高、中、 低三丘之分。
★径流模数:又称径流率,是指流域内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的径
流量。
★径流变率或模比系数:指各年的径流模数和历年平均径流模数
的比值
★径流深度:指某时段流域的径流总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上
所得的水层厚度。径流深度=径流总量/1 000Fo(F表示受水面积)★径流系数:指某时段与形成该时段径流的降水深度比值。
产生附加的、次要的成土过程来划分。
★土属:是土壤分类中具承上启下作用的土壤分类单元。它是亚 类的续分,又是土种共性的归纳。
★土种:是土壤基层分类的基本单元。它是发育在相同母质的基 础上,具有类似的土体构型、理化性质和熟化程度等一群比较稳定的 土壤。
★变种:是土种范围内的细分,划分依据是以典型土种为标准, 在质地、耕性、肥瘦等性状上产生的微小变异。
土瘵稠圭乌制画
名词解释
★土壤:土壤是指覆盖在地球表面上具有一定肥力并能生长植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