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机与眼睛视力的矫正公开课

照相机与眼睛视力的矫正公开课
照相机与眼睛视力的矫正公开课

公开课

开课课题:照相机与眼睛视力的矫正

开课地点:黄塍中心初中

开课时间:2006.11.23

开课人:丁筠

开课类型:创建省示范初中公开课

听课人:省领导和全镇物理教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照相机、眼睛的成像原理。

2、知道近视眼、远视眼(老光眼)的成像特点和产生原因。

3、知道用凸透镜或凹透镜对近视眼、远视眼的矫正原理。

4、设置学习情境,加强对透镜成像规律的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5、通过对本节知识的探究性学习,培养个人用眼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眼睛的构造及其成像原理,投影仪的制成原理

难点:近视眼和远视眼产生原理及矫正方法

三、教学资源

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蜡烛、照相机

四、教学设计、

(一)、[引课]

方法⑴:教师站在讲台前,用投影仪发出的光照亮自己。

方法⑵:让学生把凸透镜对着窗户外面,用一张白纸做光屏,体验照相过程。

方法⑶:故意拿一台没有开盖的照相机,给学生拍照。再让一位同学闭上眼睛找另一位同学。照相机镜头盖打开后,它能把它看到的景物成像到底片上,保存下来,这就叫拍照。而我们的眼睛似乎也有相同的功能。出示眼睛模型,让学生进行比较。

二、[照相机与眼睛的成像原理]

①发放照相机和眼睛的成像原理知识卡。

三、

人的眼睛和照相机的成像原理一样,都是在一定条件下(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但人的感觉靠神经的传递又把看到的倒立的像“再倒过来”。

三、[视力缺陷及矫正方法]:

⑴近视:看不清远处的景物,是因为经过调节晶状体的厚薄后,远处物体的像仍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如图:

注:近视: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

矫正方法:配带一副合适的凹透镜(即近视眼镜)

其作用: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后移,从而使清晰的像落在视网膜上,如图:

⑵远视:看不清近处的景物,是因为经过调节晶状体的厚薄后,近处物体的像仍落在视网膜的后面,如图:

注:近视: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

矫正方法:配带一副合适的凸透镜(即远视眼镜)

其作用: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前移,从而使清晰的像落在视网膜上,如图:

四、[实验探究与验证]:

1、桌子上有凸透镜,它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或眼球的晶状体,桌上还有光屏,它相当于照相机的胶片或眼球的视网膜,现在我们用实验来体验照相机和眼睛的成像过程,谁能把烛焰成出倒立缩小的实像。

2、保持烛焰与凸透镜的距离不变,前后移动光屏,体味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像原理。

3、用所给器材分别进行矫正。

五、【典型例题】

【例1】照相机拍完2寸照片后改拍1寸照片,若被照人位置不动,则照相机应该()A.向人移动,同时缩小暗箱长度 B.远离人移动,同时缩小暗箱长度

C.向人移动,同时增大暗箱长度

D.远离移动,同时增大暗箱长度

【例2】小明同学在学习“眼球成像”时,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图,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表示玻璃体,则图中表示的眼球模型和应该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

A.远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B. B.近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C.远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D.近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六、【巩固训练】

1.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它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

___________相当于成像的光屏

2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一个缩小的实像,若烛焰离透镜15cm,则烛焰经过透镜在光屏上()

A.一定成缩小的实像

B.一定成等大的实像

C.可能成放大的实像

D.可能成虚像

3.在图中填上合适的透镜,使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上

七、[课堂回顾与小结]

八、【课后练习】

1.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作照相机的镜头,镜头到被照物体的距离至少为_________________

2.照相机和人眼为了获得物体清晰的像,分别调节()

A.像距、物距

B.焦距、像距

C.都是焦距

D.都是像距

3.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的焦度(就是眼镜的度数),用D表示,即D=1/f×100(f 单位为米),凸透镜的度数为正数,凹透镜的度数为负数。一个凹透镜的度数为-400度,则它的焦度是_____________,焦距是________________。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