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原理课件.ppt
合集下载
[课件]第一章 环境工程概论PPT
![[课件]第一章 环境工程概论PPT](https://img.taocdn.com/s3/m/2031d24548d7c1c708a1457d.png)
前就开始采用明矾净水,英国在19世纪初开始用砂滤法净化自来水,在19
世纪末采用漂白粉消毒。 在污水处理方面,英国在19世纪中叶开始建立污水处理厂,20世纪初开 始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此后,卫生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等逐渐发展 起来,形成一门技术学科。
在大气污染控制方面,为消除工业生产造成的粉尘污染,美国在
且还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和对控制环境污染的措施进行综合的技术经济分析,
以防止在采取局部措施时与整体发生矛盾而影响清除污染的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环境系统工程和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研究工作迅速发展起
来。随后.陆续出现了环境工程学的专门著作,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
迄今为止,人们对环境工程学这门学科还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有人认 为,环境工程学是研究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的原理和方法的学科,主要是研 究对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噪声,以及对造成污染的放射性物质、热、 电磁波等的防治技术;有人则认为环境工程学除研究污染防治技术外还应 包括环境系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工程经济和环境监测技术等方面 的研究。
体健康产生影响并发生病理变化的环境因素,称为环境致病因素。人
类的疾病是由生物的、化学的和物理的致病因素引起的,如由大气污 染产生的有毒气体、化肥、农药、重金属及其他有机或无机化合物称
为化学的致病因素;虫卵、细菌、病毒等为生物的致病因索;噪声、
振动、放射性和热污染等为物理的致病因素。 所谓疾病就是机体在致病因素作用下,功能、代谢和形态发生病理 变化的过程。这些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才能使机体表现出疾病的特殊 临床症状和体症。
理变化加快,逐渐表现出各种疾病所特有的临床症状和体症。
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可分为潜伏期(无临床表现)、前驱期(有轻微不 适)、临床症状明显期(出现疾病的典型症状)、转归期(恢复健康或恶化死 亡)。
新版环境工程原理总复习.课件.ppt

• 能够用吸收法净化的气态污染物主要有:SO2,H2S, HF 和NOx等。
• 其他应用:曝气充氧
精选
30
第一节 吸收的基本概念
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的特点
• 处理气体量大,成份复杂,同时含有多种气态污染物; • 吸收组分浓度低; • 吸收效率和吸收速率要求高; • 多采用化学吸收——如碱液吸收燃烧烟气中低浓度的SO2; • 多数情况吸收过程仅是将污染物由气相转入液相,还需对 吸收液进一步处理,以免造成二次污染。
活性炭吸附 水中有机物
去除水中重 金属
制作纯水
截留某些组分
精选
20
第二节 质量传递的基本原理
分离过程中的主要传质过程:吸收、萃取、吸附、 离子交换、膜分离
根据传质机理的不同,质量传递主要有两种方式: 分子扩散、涡流扩散
精选
21
第四节 对流传质
传质边界层的范围如何确定?传质边界层与流动边界层的关系
物理性污染控制技术: 隔离、屏蔽、吸收、消减技术等。
精选
6
第二章 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
精选
7
第二节 质量衡算
【例题2.2.3】一个湖泊的容积为10.0×106m3。有一流量为 5.0m3/s、污染物浓度为10.0mg/L的受污染支流流入该湖泊.同时, 还有一污水排放口将污水排入湖泊,污水流量为0.5m3/s,质量 浓度为100mg/L。污染物的降解速率常数为0.20 d-1。假设污染 物质在湖泊中完全混合,且湖水不因蒸发等原因增加或者减少。 求稳态情况下流出水中污染物的质量浓度。
精选
10
第三章 流体流动
精选
11
第二节 流体流动的内摩擦力
对于圆管内的流动: Re<2000 时,流动总是层流型态,称为层流区; Re>4000时,一般出现湍流型态,称为湍流区; 2000<Re<4000 时,有时层流,有时湍流,处于不稳定状态, 称为过渡区;取决于外界干扰条件。
环境工程原理第八章吸附ppt课件

第二节 吸附剂
(2)降低压力
压力高,吸附进行得快,
脱附进行得慢。当压力降低时,脱附现象开始显著。所以操作压力
降低后,被吸附的物质就会脱离吸附剂表面返回气相。有时为了脱
附彻底,甚至采用抽真空的办法。
这种改变压力的再生操作,在变压吸附中广为应用。如吸附
分离高纯度氢,先是在 1.37~4.12 MPa压力下吸附,然后在常压
一、吸附分离操作的分类
• 按作用力性质分类:分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 物理吸附:吸附质分子与吸附剂表面分子间存在的范德华力
所引起的,也称为范德华吸附。 • 吸附热较小(放热过程,吸附热在数值上与冷凝热相当),
可在低温下进行; • 过程是可逆的,易解吸; • 相对没有选择性,可吸附多种吸附质; • 分子量越大,分子引力越大,吸附量越大; • 可形成单分子吸附层或多分子吸附层 。
下脱附,从而可得到高纯度氢,吸附剂也得到再生。
变压吸附 ——根据系统操作压力变化不同,变压吸附循环可
以是常压吸附、真空解吸,加压吸附、常压解吸,加压吸附、真空
解吸等几种方法。
第二节 吸附剂
(3) 通气吹扫 通入吸附剂床层,进行吹扫,以降低吸附剂上的吸附质分 压,从而达到脱附。当吹扫气的量一定时,脱附物质的量 取决于该操作温度和总压下的平衡关系。
第二节 吸附剂
四、吸附剂选择的影响因素
如何选择适宜的吸附剂? ——需要根据被分离对象、分离条件和吸附剂本身的特点 确定 ——需要进行试验研究
第二节 吸附剂
(1)将超细活性炭微粒加入增稠剂后与纤维混纺制成单丝, 或用热熔法将活性炭粘附于有机纤维或玻璃纤维上,也可 以与纸浆混粘制成活性炭纸。
(2)以人造丝或合成纤维为原料,与制备活性炭一样经过炭 化和活化两个阶段,加工成具有一定比表面积和一定孔分 布结构的活性炭纤维。
环境工程ppt课件

危害
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气候变 化等方面造成严重影响
大气污染物扩散与传
气象条件、地形地貌、污 染源排放特性等
水平传输、垂直传
分子扩散、湍流扩散
扩散方式
传输方式
影响因素
典型大气治理技术及应用
除尘技术
机械除尘、电除尘、湿式除尘等
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技术
烟气脱硫脱硝技术、VOCs治理技术等
气态污染物治理技术
应用实例,如城市交通干道隔声 屏障、工厂车间吸声处理、空调
机组消声器安装等。
06
CATALOGUE
环境影响评价与规划管理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程序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介绍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原则 、目的和意义,以及环境影响评价制 度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详细阐述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流程, 包括前期准备、现状调查、影响预测 、评价结论和后续跟踪等各个阶段的 主要任务和要求。
环境工程ppt课 件
contents
目录
• 环境工程概述 • 水污染控制工程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工程 • 噪声污染控制工程 • 环境影响评价与规划管理
01
CATALOGUE
环境工程概述
环境工程定义与分类
定义
环境工程是研究和从事防治环境污染和提高环境质量的科学技术,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门跨学科 的综合性科学。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及方法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分析规划实施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包括生态、水、气、声、固废等各个方面,以及环境风险和环境容量的评 估。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介绍常用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如矩阵法、网络法、叠图法、专家咨询法等,以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 范围。
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气候变 化等方面造成严重影响
大气污染物扩散与传
气象条件、地形地貌、污 染源排放特性等
水平传输、垂直传
分子扩散、湍流扩散
扩散方式
传输方式
影响因素
典型大气治理技术及应用
除尘技术
机械除尘、电除尘、湿式除尘等
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技术
烟气脱硫脱硝技术、VOCs治理技术等
气态污染物治理技术
应用实例,如城市交通干道隔声 屏障、工厂车间吸声处理、空调
机组消声器安装等。
06
CATALOGUE
环境影响评价与规划管理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程序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介绍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原则 、目的和意义,以及环境影响评价制 度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详细阐述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流程, 包括前期准备、现状调查、影响预测 、评价结论和后续跟踪等各个阶段的 主要任务和要求。
环境工程ppt课 件
contents
目录
• 环境工程概述 • 水污染控制工程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工程 • 噪声污染控制工程 • 环境影响评价与规划管理
01
CATALOGUE
环境工程概述
环境工程定义与分类
定义
环境工程是研究和从事防治环境污染和提高环境质量的科学技术,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门跨学科 的综合性科学。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及方法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分析规划实施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包括生态、水、气、声、固废等各个方面,以及环境风险和环境容量的评 估。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介绍常用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如矩阵法、网络法、叠图法、专家咨询法等,以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 范围。
环境工程原理PPT第10章 其他分离过程.ppt

离子交换速度实际上是由液膜扩散或者孔道扩散步骤控制。
第一节 离子交换
判断离子交换过程是由液膜扩散还是颗粒内扩散控制,可采用 Helfferich准数(He)或Vermeulen准数(Ve)进行确定。
1.Helfferich准数(He)
根据液膜扩散控制与颗粒内扩散控制两种模型得到的半交换 周期,即交换率达到一半时所需要的时间之比,得到:
第一节 离子交换
(2)强酸或弱碱的中和反应
RCOOH NaOH
RCOONa H2O
(10.1.12)
R NH2OH NH4Cl
R NH2Cl NH4OH (10.1.13)
(3)复分解反应
R(COONa)2 CaCl2 R NH2Cl NaNO3
R(COO)2Ca 2NaCl (10.1.14) R NH2NO3 NaCl (10.1.15)
E R
MR 或 E ME M
MR RE
……杠杆规则
(10.2.1)
式中,E、R、M—混合液E、R及 M的质量,E+R=M。
M:点E和R的“和点”;E(或R):点M与R(或E)的“差点” 由其中的任意二点求得第三点。 表示了混合物M和两个相E和R之间的质量与组成间的关系。
第二节 萃取
萃取过程在三角相图中的表示
则:xB=cB/c0,yB=qB/q0
第一节 离子交换
式(10.1.17)变为
K B A
yB (1 xB ) xB (1 yB )
(10.1.18)
如果
K B A
1,则B+优先交换到树脂相,并且随
K
B A
的增加,
yB增加显著。反之,如果
K B A
1 ,则A+优先交换到树脂相。
第一节 离子交换
判断离子交换过程是由液膜扩散还是颗粒内扩散控制,可采用 Helfferich准数(He)或Vermeulen准数(Ve)进行确定。
1.Helfferich准数(He)
根据液膜扩散控制与颗粒内扩散控制两种模型得到的半交换 周期,即交换率达到一半时所需要的时间之比,得到:
第一节 离子交换
(2)强酸或弱碱的中和反应
RCOOH NaOH
RCOONa H2O
(10.1.12)
R NH2OH NH4Cl
R NH2Cl NH4OH (10.1.13)
(3)复分解反应
R(COONa)2 CaCl2 R NH2Cl NaNO3
R(COO)2Ca 2NaCl (10.1.14) R NH2NO3 NaCl (10.1.15)
E R
MR 或 E ME M
MR RE
……杠杆规则
(10.2.1)
式中,E、R、M—混合液E、R及 M的质量,E+R=M。
M:点E和R的“和点”;E(或R):点M与R(或E)的“差点” 由其中的任意二点求得第三点。 表示了混合物M和两个相E和R之间的质量与组成间的关系。
第二节 萃取
萃取过程在三角相图中的表示
则:xB=cB/c0,yB=qB/q0
第一节 离子交换
式(10.1.17)变为
K B A
yB (1 xB ) xB (1 yB )
(10.1.18)
如果
K B A
1,则B+优先交换到树脂相,并且随
K
B A
的增加,
yB增加显著。反之,如果
K B A
1 ,则A+优先交换到树脂相。
环境工程原理课件(陈孟林)(2024)

噪声控制技术原理
声学原理
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和 接收的基本原理,以及声 波的反射、折射、衍射等 现象。
噪声测量
了解噪声测量仪器和测量 方法,包括声级计、频谱 分析仪等的使用。
噪声控制方法
通过源头控制、传播途径 控制和接收者保护等措施 ,实现噪声的有效控制。
噪声控制案例分析
城市交通噪声控制
工业噪声控制
脱硝技术
通过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或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等方法,将烟气中的氮氧化物转化为氮气和水。 SCR技术利用催化剂降低反应活化能,使反应在较低温度下进行;SNCR技术则通过向高温烟气中喷入还原剂, 使氮氧化物被还原为氮气。
04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工程原理
固体废弃物分类与特点
固体废弃物的分类
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及标准
03
介绍与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及评价标准。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及方法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阐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任务和内容,包括规划分析、环境现状调查、环境影响识 别与预测、环境承载力分析等。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介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常用的方法和技术,如清单分析法、矩阵法、网络法、情景分 析法等。
厌氧生物处理
在无氧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甲烷、二氧化碳等 气体,同时产生污泥状残渣。该方法适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
03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原理
大气污染物来源及危害
污染源
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农业活动、生 活垃圾等。
危害
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造 成严重影响。
污染物种类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
环境工程原理清华大学PPT课件

,
当混合物为气液两相体系时,常以x表示液相中的
摩尔分数,y表示气相中的摩尔分数
组分A的质量分数与摩尔分数的关系
xA
xmA / M A
N
xmi / Mi
i 1
xmA
xAM A
N
xiMi
i 1
2019/9/12
21
3.质量比与摩尔比
(当混合物中除组分A外,其余为情性组分时)
素为管径 d、管长 L、平均速度 u、流体密度 ρ、粘度 μ 和管 壁绝对粗糙度 ε(代表壁面凸出部分的平均高度)。表示为物 理方程,即
p f (d, L,u, , , ) (2.3.4)
2019/9采/12 用幂指数形式表达这一关系,可以写成
13
p f (d, L,u, , , ) (2.3.4)
2019/9/12
10
三、因次和无因次准数
因次
用来描述物体或系统物理状态的可测量性质称为它的因次。
因次与单位的区别: 因次是可测量的性质; 单位是测量的标准,用这些标准和确定的数值可
以定量地描述因次。
可测量物理量可以分为两类:基本量和导出量。
基本因次: 质量、长度、时间、温度的因次,分别以M、L、t和T表 示,简称MLtT因次体系。
9 10 6 28 1000 10.3 mg/m3 24.44 /1000
2019/9/12
23
(二)流量
体积流量 Q V t
质量流量
s
V
t
(三)流速
u 在 x,y,z 三个轴方向上的投影分别为 u x 、 u y 、 u z
一维流动 二维流动 三维流动
2019/9/12
《环境工程原理》课件

在环境工程中,物质平衡原理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废水处理中,通过物质平衡原理可以确定废水中 污染物的去除效率,从而优化处理工艺。
物质平衡原理还可以用于预测和评估环境中的物质迁移、转化和归趋,为环境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
能量守恒原理
能量守恒原理是指能量在转换和传递过程中保持守恒 ,即能量不能凭空产生或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
新兴环境工程技术的发展
总结词
新兴环境工程技术是应对当前复杂环境问题的关键, 包括新型水处理技术、空气污染控制技术、土壤修复 技术等。
详细描述
随着环境问题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传统的环境工程技术 已经难以满足需求。因此,新兴环境工程技术的发展至 关重要。例如,新型水处理技术包括高级氧化技术、膜 分离技术等,能够更高效地处理污水和废水;空气污染 控制技术则包括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处理技术、细颗粒物 去除技术等,能够有效降低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土壤 修复技术则针对土壤污染问题,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 方法修复污染的土壤,使其恢复原有功能。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环境工程是一门应用自然科学和社会 科学原理来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 响,以及如何运用技术和法律手段保 护和改善环境的工程学科。
特点
环境工程具有跨学科性、实践性和综 合性,旨在解决实际环境问题,实现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工程的重要性
环境保护
环境工程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 ,通过减少污染、改善环境质量 ,保障人类健康。
自然净化技术
利用自然界的净化能力,如森林、草 地等植物的净化作用,对空气进行净 化。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
填埋法
将固体废物填入洼地或地下,进行物理或化 学稳定化处理。
焚烧法
将固体废物在高温下燃烧,使有机物转化为 灰烬和气体。
物质平衡原理还可以用于预测和评估环境中的物质迁移、转化和归趋,为环境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
能量守恒原理
能量守恒原理是指能量在转换和传递过程中保持守恒 ,即能量不能凭空产生或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
新兴环境工程技术的发展
总结词
新兴环境工程技术是应对当前复杂环境问题的关键, 包括新型水处理技术、空气污染控制技术、土壤修复 技术等。
详细描述
随着环境问题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传统的环境工程技术 已经难以满足需求。因此,新兴环境工程技术的发展至 关重要。例如,新型水处理技术包括高级氧化技术、膜 分离技术等,能够更高效地处理污水和废水;空气污染 控制技术则包括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处理技术、细颗粒物 去除技术等,能够有效降低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土壤 修复技术则针对土壤污染问题,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 方法修复污染的土壤,使其恢复原有功能。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环境工程是一门应用自然科学和社会 科学原理来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 响,以及如何运用技术和法律手段保 护和改善环境的工程学科。
特点
环境工程具有跨学科性、实践性和综 合性,旨在解决实际环境问题,实现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工程的重要性
环境保护
环境工程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 ,通过减少污染、改善环境质量 ,保障人类健康。
自然净化技术
利用自然界的净化能力,如森林、草 地等植物的净化作用,对空气进行净 化。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
填埋法
将固体废物填入洼地或地下,进行物理或化 学稳定化处理。
焚烧法
将固体废物在高温下燃烧,使有机物转化为 灰烬和气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准数
符号
定义
雷诺数 (Reynold)
? uL
Re=
?
[Re] ?
ML? 3 Lt ? 1 L ML?1t ?1
?
M 0L0t 0
[ ρ] ? ML?3
[u] ? Lt?1
[L] ? L
[? ] ? ML?1t ?1
无因次准数既无因次,又无单位,其数值大小与所选单位制无关。只要 组合群数的各个量采用同一单位制,都可得到相同数值的无因次准数。
例1:已知1atm=1.033kgf/cm2,将其换算为N/ m2。
解:按照题意,将kgf/cm2中力的单位kgf换算为N,cm2换算为m2。查 表,N与kgf的换算因数为9.80665,因此
1kgf=9.80665N 又 1cm=0.01m 所以
1.033kgf/cm2=1.033×9.80665N/(0.01m)2=1.013×105 N/ m2
球面度
sr
按照定义式由基本单位相乘或相除求得,并且其导出单位的定义 式中的比例系数永远取1。
力的导出单位,按牛顿运动定律写出力的定义式,即
u mS
F
?
kma ?
km t
?
k
t2
式中F——力; m——质量; Nhomakorabea按照国际单位制规定,取k=1,则力的导出单位为
a——加速度; u——速度;
kg ?m ?s ?2
其它物理量均可以以M、L、t和T的组合形式表示其因次:
[速度]= Lt-1
【物理量】表示该物理量的因次,
[密度]= ML-3
而不是指具有确定数值的某一物理
[压力]= ML-1t-2 [粘度]= ML-1t-1 量。利用因次所建立起来的关系是
定性的而不是定量的。
无因次准数
由各种变量和参数组合而成的没有单位的群数,称为无因次准数。
参考内容:因次分析法
通过对影响某一过程和现象的各种因素(物理量)进行 因次分析,将物理量表示成为若干个无因次准数,然后借助 实验数据,建立这些无因次变量之间的关系式。
【例 1】根据对摩擦阻力的分析及相关的实验研究可知,流体
在管路中流动时由于摩擦力而产生压降,影响压降 ? p f 的因
素为管径 d、管长 L、平均速度 u、流体密度 ρ、粘度 μ 和管 壁绝对粗糙度 ε(代表壁面凸出部分的平均高度)。表示为物 理方程,即
环境工程原理
第一部分 环境工程原理基础
张 旭:zhangxu@ 62792336(o)
陆松柳:lusl@
第一部分 环境工程原理基础
给水处理、污水处理,废气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 土壤净化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
流体输送、流体中的过程 加热、冷却、设备保温等 吸收、吸附、萃取、膜分离 生物、化学反应
其他表示式例 1/s kg·m/s2 N/m2 N·m J/s A·s W/A C/V V/A A/V V·s Wb/m2 Wb/A
cd·sr lm/m2 1/s J/kg Jb/kg
二、物理量的单位换算
同一物理量用不同单位制的单位度量时,其数值比称为 换算因数 例如1m长的管用英尺度量时为3.2808ft,则英尺与米的换 算因数为3.2808。
国7际个单位基制本的基单本单位位
量的名称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7个基本单位 2个辅助单位 导出单位
长度
米
mM
质量
千克(公斤) kKgg
时间
秒
s
电流
安(培)
A
热力学温度
开(尔文)
K
物质的量
摩(尔)
mol
发光强度
坎(德拉)
cd
国2个际单辅位助制的单辅位助单位
量的名称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导出单位
平面角
弧度
rad
立体角
1kcal/(m2·h·℃)=4186.8/3600 W/(m2·K)=1.163 W/(m2·K) 1cm/s=0.01m/s
令a ?为以W/(m2·K)为单位的传热系数, u?为以m/s为单位的速度
a ? a? 1.163
u ? u? ? 100u? 0.01
将上两式带入原式中,得
a? ? 5.3 ? 0.036? (100u?) 1.163
单位名称 赫(兹) 牛(顿) 帕(斯卡) 焦(耳) 瓦(特) 库(仑) 伏(特) 法(拉) 欧(姆) 西(门子) 韦(伯) 特(斯拉) 亨(利) 摄氏度 流(明) 勒(克斯) 贝可(勒尔) 戈(瑞) 希(沃特)
单位符号 Hz N Pa J W C V F Ω S Wb T H ℃ lm lx Bq Gy Sv
【例题】设备壁面因强制对流和辐射作用向周围环境 中散失的热量可用下式表示,即
a ? 5.3 ? 0.036u
式中:
a ——对流-辐射联合传热系数,kcal/(m2·h·℃)
u ——设备周围空气流动速度,cm/s 若将 a 的单位改为W/(m2·K), u 的单位改为m/s,试
将上式加以变换。
解:根据附录,1kcal=4186.8 W·s,1h=3600s;1℃表示温差为 1℃,用K表示温度时,温差为1K。因此
t——时间; S——距离;
k——比例系数。
当采用其它单位制时,将各物理量的单位代入定义式中,得到的 k不等于1。 例如,上例中,若距离的单位为cm,则k=0.01。
国际单位制中规定了若干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
量的名称 频率 力;重力 压力,压强;应力 能量;功;热 功率;辐射通量 电荷量 电位;电压;电动势 电容 电阻 电导 磁通量 磁通量密度,磁感应强度 电感 摄氏温度 光通量 光照度 放射性活度 吸收剂量 剂量当量
整理上式,并略去上标,得
a ? 6.16 ? 4.19u W/(m2·K)
三、因次和无因次准数
因次
用来描述物体或系统物理状态的可测量性质称为它的因次。
因次与单位的区别: 因次是可测量的性质; 单位是测量的标准,用这些标准和确定的数值可
以定量地描述因次。
可测量物理量可以分为两类:基本量和导出量。
基本因次: 质量、长度、时间、温度的因次,分别以M、L、t和T表 示,简称MLtT因次体系。
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
流体流动 热量传递 质量传递
主要内容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 流体流动 热量传递 质量传递
第二章 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
第一节 常用物理量 第二节 质量衡算 第三节 能量衡算
第一节 常用物理量
一、计量单位
物理量=数值×单位
计量单位是度量物理量的标准
国际单位制,其国际符号为SI
? p f ? ? (d, L, u, ? , ? ,? )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