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的分型及诊疗
胆囊结石最佳治疗方案

胆囊结石最佳治疗方案胆囊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它通常是由于胆汁中的胆固醇或胆红素过多而导致胆囊内结晶形成。
这些结晶可以逐渐增大并形成固体结石,导致胆囊疼痛、消化不良和其他消化系统问题。
对于胆囊结石患者来说,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胆囊结石的最佳治疗方案。
1. 保守治疗对于某些患有胆囊结石的患者来说,保守治疗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选择。
这种治疗方法适用于那些症状轻微或没有症状的患者。
保守治疗包括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
患者被建议避免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食物,增加摄入纤维和水的量,以促进胆固醇的溶解并减少结石的形成。
药物治疗可以使用草本药物、胆汁酸或利用胆囊收缩剂来帮助胆固醇结石溶解或防止结石进一步增大。
2. 胆囊切除术胆囊切除术是最常见的胆囊结石治疗方法。
这种手术可以通过传统开放手术或腹腔镜手术来进行。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腹部几个小切口来进行。
相比传统手术,腹腔镜手术具有更小的伤口和恢复时间短的优势。
手术期间,医生会切除整个胆囊,并清除其中的结石。
胆囊切除术是最有效、最彻底的治疗胆囊结石的方式。
3. 经口胆囊镜取石术(ERCP)对于一些患有胆总管结石的患者来说,经口胆囊镜取石术(ERCP)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这种手术通常在内镜下进行,通过将内镜插入口腔和食管,然后进入胃和十二指肠,最后进入胆总管。
医生可以通过内镜在胆总管中定位和摘取结石,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这种治疗方法对于患有结石并有胆道梗阻或胆管炎的患者非常有效。
4. 药物溶石疗法药物溶石疗法是一种通过注射药物来溶解胆囊结石的治疗方法。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用于那些不能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包括老年患者、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等。
通过静脉注射药物,可以溶解胆囊结石,使之变为胆固醇或胆红素,然后通过排泄系统排出体外。
药物溶石疗法是一种较为缓慢的治疗过程,需要患者反复注射药物,治疗周期可能较长。
在选择胆囊结石治疗方案时,医生将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身体状况和个人偏好等因素。
胆囊结石诊疗指南

胆囊结石诊疗指南
一、定义
胆囊结石(cholecystolithiasis)在我国胆石病中发病率最高,临床上可表现为无症状型、伴发急性胆囊炎或慢性胆囊炎三种类型,(后两类型的诊治参阅“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
二、诊断
1.临床表现
1)症状:多数无症状,常在体检时经B超发现。
2)体征:多数无阳性体征。
2.辅助检查B超是最可靠的检查方法。
三、治疗
胆囊切除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
对于无症状的胆囊结石,一般不需立即行胆囊切除。
下列情况宜采用手术治疗:1.胆囊结石逐渐增大至2cm以上者。
2.胆囊结石多发且直径小于0.5cm,部分小颗粒结石易滑入胆总管,引起胆管炎或胰腺炎;
3.胆囊壁钙化或胆囊壁明显增厚。
4.伴发胆管炎或胰腺炎,或转为症状性胆囊结石且症状明明者。
5.结石充溢胆囊,胆囊已无功能。
胆囊结石知识点

胆囊结石知识点
胆囊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患者通常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
以下是关于胆囊结石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1. 胆囊结石的形成:胆囊结石是由胆囊内胆汁中的胆固醇、胆盐和胆红素等物质沉积形成的。
长期吃高脂、高蛋白、高糖食物是胆囊结石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2. 胆囊结石的分类:根据成分和形状,胆囊结石可分为胆固醇结石、黑色素结石、钙结石等。
胆囊结石的形状也有圆形、椭圆形、多角形等不同。
3. 胆囊结石的症状:胆囊结石患者通常会出现上腹痛、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
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寒战等症状。
4. 胆囊结石的诊断:胆囊结石的诊断通常通过超声检查、CT检查等影像学检查手段进行。
患者还需要进行血液、尿液等检查。
5. 胆囊结石的治疗:胆囊结石的治疗通常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
对于较小的胆囊结石,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以上是关于胆囊结石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控制饮食,减少高脂、高蛋白、高糖食物的摄入,以预防胆囊结石的发生。
同时,也要注意定期体检和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 1 -。
中医优势病种单病种—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中医优势病种(单病种)诊疗方案一、概述胆石症是指胆囊、胆管有结石形成。
有右上腹疼痛并可向兼备不放射,可伴有黄疸、发热,上腹的压痛和消化道症状等临床表现。
本病相当于中医的“胁痛”范畴。
胁痛是以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肝胆病证。
胁,指侧胸部,为腋以下至第十二肋骨部位的统称。
二、诊断【西医诊断】1.以胁肋部疼痛为主要特征。
2.疼痛性质可表现为胀痛、窜痛、刺痛、隐痛,多为拒按,间有喜按者。
3.反复发作的病史。
4.辅助检查:血常规、肝功能、B超、CT等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诊断。
【中医辨证分型】该病责之于肝胆。
因肝位居于胁下,其经脉循行两胁,胆附于肝,与肝呈表里关系,其脉亦循于两胁。
肝为刚脏,主疏泄,性喜条达;主藏血,体阴而用阳。
若情志不舒,饮食不节,久病耗伤,劳倦过度,或外感湿热等病因,累及于肝胆,导致气滞、血瘀、湿热蕴结,肝胆疏泄不利,或肝阴不足,络脉失养,即可引起胁痛而发本病。
1.肝郁气滞临床表现: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甚则连及胸肩背,且情志不舒则痛增,胸闷,善太息,得嗳气则舒,饮食减少,脘腹胀满,舌苔薄白,脉弦;辩证分析:多因情志不舒,或抑郁,或暴怒气逆,均可导致肝脉不畅,肝气郁结,气机阻滞,不通则痛,发为胁痛。
2.肝胆湿热临床表现:胁肋胀痛,触痛明显而拒按,或引及肩背,伴有脘闷纳呆,恶心呕吐,厌食油腻,口干口苦,腹胀尿少,或有黄疸,舌苔黄腻,脉弦滑。
辩证分析:因外感湿热之邪,侵袭肝胆,或嗜食肥甘醇酒辛辣,损伤脾胃,脾失健运,生湿蕴热,内外之湿热,均可蕴结于肝胆,导致肝胆疏泄不利,气机阻滞,不通则痛,而成胁痛。
三、治疗方案1.中医中药辨证诊治(1)肝郁气滞治法:疏肝解郁,利胆排石;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常用药:陈皮、柴胡、川芎、枳壳、白芍、甘草、香附、郁金、金钱草、大黄;加减:胁痛重者,酌加郁金、川楝子、延胡索、青皮;气郁化火者,酌加栀子、黄芩、龙胆草;肠鸣,腹泻者,酌加白术、茯苓、泽泻、薏苡仁;恶心呕吐者,酌加半夏、藿香、生姜;(2)肝胆湿热治法:清热利湿,理气通络;方药:龙胆泻肝汤和茵陈蒿烫加减,常用药:龙胆草、黄芩、山栀子、泽、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生甘草、金钱草、茵陈、生大黄6g;加减:便秘,腹胀满者,可加芒硝;胁痛较甚,可加青皮、川楝子,元胡;热势较重者可加银花、蒲公英、连翘、大青叶;湿重者,可加苍术、藿香、佩兰。
胆囊结石最佳治疗方法

胆囊结石最佳治疗方法
胆囊结石是由胆囊内胆汁的胆固醇、钙盐、胆色素等物质沉积形成的固体结晶。
对于轻度和中度症状的患者,保守治疗是一个可行的选项。
保守治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药物治疗:可以使用溶解胆囊结石的药物,如乌鸡白凤丸、山楂类药物等。
这些药物能够促进胆囊排空,溶解结石。
然而,药物治疗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定期的复查,对结石的治疗效果较慢。
2. 饮食调整:合理的饮食调整对于胆囊结石的患者十分重要。
建议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摄入,增加高纤维、低脂的饮食,如多吃蔬菜、水果,避免过度饮酒。
3. 保持适当体重:肥胖是导致胆囊结石的重要因素之一。
保持适当的体重可以降低胆囊结石的发生率,同时也有助于减轻症状。
对于严重症状或并发症的患者,外科手术是必要的治疗方法。
常见的外科手术包括胆囊切除术和胆囊镜取石术。
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常规的手术方法,通过切除胆囊来彻底治愈胆囊结石。
胆囊镜取石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腹部小孔插入胆囊镜,使用工具将结石取出。
总之,治疗胆囊结石的最佳方法取决于病情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
保守治疗适用于轻度和中度症状的患者,而手术治疗适用
于严重症状或并发症的患者。
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避免病情恶化。
胆结石大小分类标准

胆结石大小分类标准
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大小分类标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结石直径
根据结石的直径大小,胆结石可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三种类型。
小型结石的直径通常小于2厘米,中型结石的直径在2-3厘米之间,而大型结石的直径则大于3厘米。
结石的直径越大,越有可能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
二、结石数量
胆结石的数量也可作为分类的标准之一。
通常,少量结石是指结石数量少于3个,中等数量结石为3-5个,而大量结石则是指结石数量超过5个。
结石数量越多,越有可能引起胆囊功能的异常。
三、结石形态
根据结石的形态,可分为规则型结石和不规则型结石。
规则型结石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而不规则型结石则形态各异,可能涉及多个小结石融合在一起的情况。
不规则型结石通常较难通过非手术治疗方式排出。
四、结石位置
胆结石的位置也是分类标准之一。
根据结石所在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
胆囊结石是指位于胆囊内的结石,而胆总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则分别位于胆总管和肝内胆管内。
不同类型的结石在治疗方案上可能存在差异。
综上所述,胆结石的大小分类标准涉及结石直径、数量、形态和位置等多个方面。
这些因素在评估病情和治疗方案时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胆囊结石的最佳治疗方法

胆囊结石的最佳治疗方法
胆囊结石是胆囊内形成的固体结晶物质,可以导致胆囊炎症和疼痛。
针对胆囊结石的最佳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药物治疗:一些药物可以帮助溶解较小的结石或减轻疼痛症状。
常用的药物包括乌骨藤、金钱草和生肖片等中药,以及醋酸钾和乔达酸等西药。
然而,药物治疗对于较大的结石效果较差,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起效。
2. 胆囊造影与溶石治疗(MGD):胆囊造影与溶石治疗是一
种非手术治疗方法。
在该方法中,医生通过导管将药物直接注入胆囊内,帮助溶解结石。
这种治疗方法适用于小而软的结石,对于较大或较硬的结石效果有限。
3. 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ERCP是一种通过消化
道进入胆管系统的检查和治疗方法。
在该方法中,医生可以通过内窥镜放置导管,将药物注入胆管,溶解胆囊结石。
此方法通常用于有胆管结石的患者。
4. 胆囊切除术:胆囊切除术是目前最常见也是最彻底的治疗方法。
通过腹腔镜或开放手术,医生将胆囊完全切除,从而消除结石的来源。
胆囊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但需要术后一段时间的康复。
总体而言,胆囊结石的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对于不同类型和大小的结石,医生会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建
议患者在遇到结石相关症状时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指导和治疗。
胆囊结石的分型及诊疗

胆囊结石的分型及诊疗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凌晓锋一、胆囊结石的概况胆囊结石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疾病,成分是糖蛋白基质将大量的胆固醇结晶微粒和很少量的胆红素钙微粒团聚在一起组成的高聚物。
(一)胆囊结石的成因:人体内有成石因素和防石因素,成石因素包括胆汁中胆固醇超饱和、胆红素钙微粒以及糖蛋白;防石因素是胆汁酸盐和磷脂,当成石和防石因素发生了失衡时,即成石的因素多余防石因素时,就会形成胆囊结石。
此外前列腺素直接参与胆囊结石的形成,因为它可促使糖蛋白的合成增加,故临床上可利用阿司匹林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防石。
(二)病理生理多数胆囊结石致病是通过胆囊管梗阻,如胆囊结石在胆囊收缩时或者病人在夜间平卧位时移行到胆囊管,造成胆囊管的梗阻,胆囊内部的压力升高,进一步形成了胆囊的扩张和水肿。
胆囊的扩张和水肿可造成胆囊壁的静脉和淋巴回流的障碍,加上炎症细胞的浸润,就形成了胆囊炎。
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胆囊壁的张力进一步增高,可促使动脉闭塞,从而导致胆囊壁的缺血、坏死,甚至是穿孔。
若在梗阻的基础上发生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或者肠球菌,或者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则会进一步加重炎症的产生。
此外,胰液返流入胆囊,或者是胃液或者是浓缩的胆汁都可刺激引起胆囊炎。
(三)病理胆囊炎有单纯性的胆囊炎、化脓性胆囊炎和坏疽性的胆囊炎三种。
若炎症波及到胆囊周围,则形成胆囊周围炎,如Mirizzi综合症,它是由于结石梗阻在胆囊管,进一步压迫肝总管形成梗阻性黄疸或者胆管炎。
胆囊的结石通过胆囊管掉至胆总管里可引起胆管炎、急性胆管炎和梗阻性黄疸。
化脓的胆囊穿孔破溃到附近的肝组织则形成肝脓肿。
此外,它还可以造成对消化道的侵蚀,形成胃窦、十二指肠和结肠的内瘘。
胆囊的结石移行到胆总管后若进一步移行到胆道下段,则可引起胆源性胰腺炎。
有的胆囊结石长期存在,尤其是结石>2cm 的胆囊炎容易诱发胆囊癌。
在临床上如果病人同时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或者是心肺疾病,如心衰、糖尿病、心梗等,则这些病人处理起来相对比较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囊结石的分型及诊疗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凌晓锋一、胆囊结石的概况胆囊结石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疾病,成分是糖蛋白基质将大量的胆固醇结晶微粒和很少量的胆红素钙微粒团聚在一起组成的高聚物。
(一)胆囊结石的成因:人体内有成石因素和防石因素,成石因素包括胆汁中胆固醇超饱和、胆红素钙微粒以及糖蛋白;防石因素是胆汁酸盐和磷脂,当成石和防石因素发生了失衡时,即成石的因素多余防石因素时,就会形成胆囊结石。
此外前列腺素直接参与胆囊结石的形成,因为它可促使糖蛋白的合成增加,故临床上可利用阿司匹林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防石。
(二)病理生理多数胆囊结石致病是通过胆囊管梗阻,如胆囊结石在胆囊收缩时或者病人在夜间平卧位时移行到胆囊管,造成胆囊管的梗阻,胆囊内部的压力升高,进一步形成了胆囊的扩张和水肿。
胆囊的扩张和水肿可造成胆囊壁的静脉和淋巴回流的障碍,加上炎症细胞的浸润,就形成了胆囊炎。
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胆囊壁的张力进一步增高,可促使动脉闭塞,从而导致胆囊壁的缺血、坏死,甚至是穿孔。
若在梗阻的基础上发生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或者肠球菌,或者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则会进一步加重炎症的产生。
此外,胰液返流入胆囊,或者是胃液或者是浓缩的胆汁都可刺激引起胆囊炎。
(三)病理胆囊炎有单纯性的胆囊炎、化脓性胆囊炎和坏疽性的胆囊炎三种。
若炎症波及到胆囊周围,则形成胆囊周围炎,如Mirizzi综合症,它是由于结石梗阻在胆囊管,进一步压迫肝总管形成梗阻性黄疸或者胆管炎。
胆囊的结石通过胆囊管掉至胆总管里可引起胆管炎、急性胆管炎和梗阻性黄疸。
化脓的胆囊穿孔破溃到附近的肝组织则形成肝脓肿。
此外,它还可以造成对消化道的侵蚀,形成胃窦、十二指肠和结肠的内瘘。
胆囊的结石移行到胆总管后若进一步移行到胆道下段,则可引起胆源性胰腺炎。
有的胆囊结石长期存在,尤其是结石>2cm 的胆囊炎容易诱发胆囊癌。
在临床上如果病人同时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或者是心肺疾病,如心衰、糖尿病、心梗等,则这些病人处理起来相对比较困难。
(四)胆囊结石的治疗对策胆囊结石主要是以手术治疗为主,非手术治疗是手术治疗的术前准备,如禁食、禁食、使用抗生素、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解痉止痛药物等对症处理。
对于部分无症状的胆囊结石,可试用溶石治疗或严密观察病情。
二、急性结石性胆囊炎(Acute Calculous Cholecystitis)(一)种类有急性单纯性胆囊炎、化脓性胆囊炎和坏疽性的胆囊炎三种。
急性单纯性胆囊炎局限于粘膜的充血水肿和淋巴细胞及急性炎症细胞的浸润,其他各层结构完好。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胆囊的各层都是蜂窝组织炎,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胆囊的各层都是蜂窝组织炎,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
(二)临床表现女性病人多见,患者既往多有发作史,诱因是饱餐或者是进食油腻食物以后,多为夜间发作。
腹痛的特点是突发的右上腹阵发性的疼痛,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疼痛可放射到右肩、背部和肩胛,继而疼痛由由阵发性疼痛转变成持续性疼痛伴阵发性加剧,此时要高度怀疑病人有穿孔的可能性。
(三)体格检查在体格检查上,病人可有腹部压痛、反跳痛,若病人有化脓性或者坏疽性的表现,波及到腹膜,可有腹肌紧张。
Murphy征可为阳性。
若合并Mirizzi综合症或者胆管炎,可有梗阻性黄疸。
如果病人出现弥漫性的腹膜炎则要高度怀疑有胆囊穿孔。
(四)实验室检查可有白细胞升高,转氨酶升高,约有1/3的病人可合并淀粉酶的升高。
一半的病人可有胆红素水平、碱性磷酸酶的升高。
若有上述肝功能的异常,要高度怀疑病人有胆总管内结石、Mirizzi综合症、胆源性胰腺炎。
(五)影像学检查胆囊结石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是B超检查。
(六)鉴别诊断有很多疾病需要与胆囊结石相鉴别,如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阑尾炎、急性心梗或者心绞痛、大叶性肺炎、泌尿系结石等。
1.消化性溃疡穿孔病人往往既往有溃疡病史或者穿孔以前数日症状突然加重,特点为疼痛突然加重,剑下和上腹部剧烈的疼痛,呈撕裂样、刀割样,病人疼痛难忍,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呕吐,疼痛迅速波及全腹,全腹有一种紧缩感。
查体的特征为肝浊音界消失、肠鸣音消失、板状腹。
辅助检查上可看到膈下游离气体,但没有膈下游离气体也不能除外消化道穿孔的存在。
2.急性阑尾炎临床上一般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伴恶心呕吐、发热;查体有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化验检查有白细胞的升高。
高位阑尾表现为右上腹痛,需要和胆囊结石进行鉴别。
3.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往往都有既往冠心病史,临床表现为心前区压榨样疼痛,硝酸甘油治疗无效,疼痛向左侧肩膀和肩背部放射,持续时间长,可大于30分钟。
心电图有动态变化。
心肌酶即CK、CK-MB、LDH、cTNI异常。
金指标是冠脉造影。
有些病人临床上表现为心前区或剑下不适,伴有心肌酶的升高,甚至伴有心电图的变化,但冠脉造影示冠状动脉正常,B超有胆囊结石,病情发作时胆囊亦有增大,这称为胆心综合征。
4.肺炎大叶性肺炎主要的症状是咳嗽、咳痰、呼吸困难,伴有发热,听诊可闻及干湿罗音和管状呼吸音。
典型大叶性肺炎:右侧肺叶实性变、胸腔积液5.泌尿系结石右侧泌尿系结石表现为活动后中腹部或者腰部剧烈的疼痛,疼痛为阵发性,患者辗转不安、大汗淋漓,伴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疼痛向会阴部、大腿内侧放射。
辅助检查可见肉眼或者镜下血尿,这是和胆囊结石一个很明显的差别。
有些病人合并膀胱炎,有尿路刺激症,并可伴发热。
(七)治疗1.非手术治疗措施:用于手术前准备以及拒绝手术的病人。
主要措施有:①禁食;②抗感染治疗,主要针对杆菌和厌氧菌,可用头孢2代或者3代、甲硝唑等药物;③补液,防治水电酸碱平衡失调;④解痉止痛,可用654-2、Vit K1;⑤利胆,常用50%的硫酸镁;⑥密切观察患者病情,若有病情加重则随时做好手术的准备。
2.手术治疗:目前大多数采用胆囊切除术,包括传统的开腹手术或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
在某些情况下,如胆囊的炎症较重,病人的心肺功能差,还可采用胆囊造瘘术。
(八)病例分析1.病例一:患者女性,24岁,主因“右上腹痛2天伴发热”入院。
腹痛的特点为持续性、进行性加重,并向背部和右肩部放射,伴恶心呕吐、发热(38.60C),无黄疸。
查体:生命体征无异常,巩膜无黄染,剑下和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和肌紧张。
Murrphy征(+),肝区叩击痛(+);辅助检查:WBC:12400/ul, Neut:86.2%, ALT:395U/L,T-Bil:19.9umol/L, ALP:112 U/L,AMY:30 U/L,尿胆红素(-);超声示胆囊进行性增大,壁欠光滑,略增厚,腔内可见多个强回声伴声影,最大的位于胆囊颈部,直径 1.9厘米,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胆总管0.6厘米。
该病人临床表现为典型胆囊炎急性发作的过程,而手术结果也证实,这一例胆囊结石的颈部嵌顿,手术后取出嵌顿的结石直径接近3cm。
2.病例二:患者男性,48岁,主因“右侧腹痛2天”入院。
患者开始为持续性上腹痛,疼痛无放射,伴恶心,未呕吐。
1天后疼痛转为右中腹痛,上腹无腹痛。
大小便正常。
38.8。
C。
查体:右侧腹平脐及脐上有压痛,麦氏点无压痛。
右上腹无压痛,Murrphy’s Sign(-),肝区无叩击痛。
辅助检查:WBC:19600/ul, N:89%;第一次B超:餐后胆囊,未见异常。
横结肠位于肝膈之间。
第二次B超:腹腔气体干扰,胆囊显示不清,右侧髂窝游离积液,右上腹局部肠壁轻度增厚。
腹平片可示横结肠位于肝膈之间。
CT、MRI均示有肝脓肿。
诊治经过:此病人为腹痛待查,首先怀疑有无高位阑尾炎可能,手术从右中腹的探查口进入,发现阑尾未见异常,用手探及右上腹有一个包块,故被迫延长切口到右上腹,可见胆囊已经坏疽穿孔,大网膜很严密地将胆囊包裹起来,故行胆囊切除术。
因合并有肝脓肿,手术要行脓肿引流。
分析:因为这个病人胆囊的位置很深、很高,距离肋弓有5-6cm,故没有Murrphy症阳性,也不没有肝区叩击痛阳性。
大网膜将胆囊紧紧包裹,故右上腹体征不多。
由此得出结论,对于疾病的诊断不能完全依赖于某一项检查,要全盘的分析病情。
此外,病人的横结肠位于肝膈之间的原因是:在急性炎症的时候,大网膜可对腹腔的炎症进行包裹,而大网膜附着在横结肠上,这就提示炎症部位应该在右上腹,故应考虑到炎症是右上腹的脏器产生。
再结合腹平片中我们可看到盲肠仍位于右髂窝内,于是可排除高位阑尾。
三、Mirrizzi 综合症1948年,阿根廷医生Mirizzi提出,胆囊结石病例因结石位于胆囊管或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外压肝总管引起黄疸,称之为Mirizzi Syndrome。
(一)病理特征病理特点是胆囊管和胆总管平行;胆囊管和胆囊颈部有胆囊结石的嵌顿;肝总管梗阻,或者是胆囊胆总管瘘;在临床上病人反复出现胆管炎和急性胆囊炎。
(二)特点 Mirizzi综合征的术前诊断往往比较困难;术中的变异是比较大,特别是容易发生胆管的损伤;Mirizzi综合征和胆囊癌密切相关,它是胆囊癌的高危因素,因为胆囊结石长期在颈部嵌顿可刺激胆囊颈部恶变,需得以警惕。
(三)Mcsherry 分型第一型:胆囊颈部的结石,胆囊管很长并和肝总管并行,没有对肝总管进行压迫;第二型:胆囊管对肝总管已经有了压迫;第三型:胆囊的结石已经突破了胆囊管,掉入肝总管。
(四)临床特点病人往往年龄较大,反反复复发作急性胆囊炎、急性胆管炎、梗阻性黄疸,腹痛不是剧痛,而是以隐痛为主。
部分病人CA199的水平可升高,但低于肿瘤的水平。
(五)影像学检查特点一般胆囊萎缩;胆囊颈部以上的肝胆管扩张;胆管偏位,偏侧性充盈缺损,但边缘光滑,和肿瘤不同。
扩张的胆管迅速变成结石,以下有正常的胆管结构。
1.B超:B超是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表现为胆囊管或胆囊颈结石嵌顿与肝总管扩张、肝内胆管扩张,可为本病的筛选提供诊断线索。
如发现胆囊管、肝总管和门静脉呈现所谓的“三管征”应考虑本综合征。
但此种情况临床上出现的概率较少。
2.CTCT也可表现为胆囊管以上胆管(包括肝总管)扩张;胆囊颈结石嵌顿;从扩张的肝总管突变至结石以下正常的胆总管。
3.胆道造影:包括ERCP ,PTCD和术中胆道造影,均可显示出Mirizzi综合征的特点。
4.MRCP:此项检查是无创检查,也可发现类似上述的结果,它也有很好的胆道成像条件。
(六)鉴别诊断注意与胆囊癌和胆管癌相鉴别。
在影像上,胆囊癌、胆管癌有狭窄的范围较长,狭窄的特点是不规则的狭窄,边缘不光滑,可行术中冰冻检查确诊。
而Mirizzi综合征肝总管狭窄,胆管偏位、偏心性充盈缺损,边缘光滑。
应注意有无Mirizzi综合征同时合并有胆囊癌、胆管癌的可能。
(七)治疗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它的治疗原则是切除胆囊、取净结石、解除梗阻,甚至要修补胆管的缺损,通畅胆道引流,避免胆道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