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美洲教案3

合集下载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6章第3节美洲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6章第3节美洲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6章第3节美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第6章第3节美洲教学设计以美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为内容。

教材从地形、气候、资源、人口、经济、城市等角度全面阐述美洲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

本节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美洲的基本情况,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世界地理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美洲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点较为复杂,需要学生对美洲的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美洲的特点,提高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洲的自然地理特点,如地形、气候、资源等;掌握美洲的人文地理特点,如人口、经济、城市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资料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洲的自然美景和人文特色的热爱,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美洲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人文地理特点。

2.原因:美洲的自然地理特点(如地形、气候、资源等)和人文地理特点(如人口、经济、城市等)较为复杂,需要学生深入分析。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让学生通过地图了解美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点。

2.资料分析:提供相关资料,让学生分析美洲的人口、经济、城市等人文地理特点。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美洲的自然美景和人文特色,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美洲国家和地区,让学生深入了解其地理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湘教版七下地理第6章第3节美洲相关内容。

2.地图:美洲地图、各国地图。

3.资料:美洲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相关资料。

4.课件:制作精美课件,展示美洲的自然美景和人文特色。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美洲的自然美景和人文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美洲》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美洲》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美洲》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的第三节《美洲》,主要介绍美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以及主要国家和地理景观等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美洲的基本情况,培养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探索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美洲的地理位置和边界;b. 掌握美洲的地形特点和气候特点;c. 了解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理景观。

2. 能力目标:a. 能够运用地图等工具获取地理信息;b. 能够描述美洲的地理特点和主要国家。

3. 情感目标:a. 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b.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和地理景观的尊重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 教学重点:a. 美洲的地理位置和边界;b. 美洲的地形特点和气候特点;c. 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理景观。

2. 教学难点:a. 学生对地理位置和边界的抽象概念理解;b. 学生对地形特点和气候特点的整合和归纳能力。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了解程度有限,对美洲的认识可能比较模糊。

他们对地理位置和地理景观的概念理解可能较弱,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图片等教具进行辅助教学。

同时,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较高,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互动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a. 老师展示一张地图,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复习南美洲的地理特点。

例如,让学生指出南美洲的位置和一些著名的地理景观,如亚马逊雨林和安第斯山脉。

b.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对美洲的兴趣。

例如,老师可以问学生:“你们知道美洲有哪些有趣的地方吗?有没有听说过美国、巴西或者墨西哥?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美洲的地理情况。

”第二环节:呈现基础知识a. 老师利用地图或图片,向学生介绍美洲的地理位置和边界。

例如,指出美洲位于北半球和西半球,北临北冰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

b. 讲解美洲的地形特点和气候特点,并与其他大洲进行对比。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美洲》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美洲》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美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美洲》主要介绍了美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内容包括北美洲、南美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经济发展、城市以及主要国家等。

本节内容是对美洲的整体概述,为学生后续学习美洲各国地理特点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对大洲的概念有所了解。

但美洲相对于其他大洲来说,距离较远,学生对其认知程度较低。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等方面去认识和了解美洲。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美洲的地理位置,能够正确绘制美洲地图。

2.使学生掌握美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如地形、气候、河流等。

3.让学生了解美洲的人文环境,包括经济发展、城市分布、主要国家等。

4.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美洲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美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如地形、气候、河流等。

3.美洲的人文环境,包括经济发展、城市分布、主要国家等。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美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美洲的典型国家,使学生了解美洲的人文环境。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美洲的认识和了解。

4.图片展示法: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美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美洲地图、地形图、气候分布图等教学图片。

2.收集美洲的典型国家案例资料,如美国、巴西等。

3.准备与美洲相关的视频资料。

4.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美洲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美洲地图,引导学生了解美洲的地理位置。

讲解美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美洲的认识和了解。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美洲地理特点的掌握程度。

七年级地理下册 6_3 美洲教案3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6_3 美洲教案3 湘教版

美洲课题美洲主备主核使用补充使用者初一地理组课型新授课使用日期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说明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使学生了解部分美洲国家的主要经济部门。

2、使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美洲的居民组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美洲国家的经济教学方法: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媒体:地图册、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阅读课文P31“美洲居民”(1)美洲印第安人属于什么人种?(2)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居民在种族构成上各有什么区别?(3)为什么说美国和加拿大都是是移民国家?二、美洲的经济1.(1)世界的国家按经济发展水平可分为哪两种类型?(2)你知道美洲国家中有哪几个国家属发达国家吗?原住地的居民:印第安人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完后识记北美洲的居民:欧洲等大洲的移民南美洲的居民:“世界人种大熔炉”2、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少数发达国家:美国和加拿大多发展中国家:拉丁美洲国家3、美国:当代实力最为雄厚的资本主义国家4、墨西哥:石油工业、玉米、白银、墨西哥城5、巴西:南美洲工农业最发达的国家6、阿根廷:小麦、牛肉、羊毛、布谊诺斯艾利斯巴西:咖啡、香蕉、蔗糖可可:科特迪瓦、巴西石油:委内瑞拉、墨西哥铜矿:智利、秘鲁铁矿:巴西铝土:圭亚那课后小结:大洲项目北美洲南美洲面积2400万平方千米1800万平方千米五带中的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大部分位于热带最长的山脉落基山安第斯山脉最长的河流密西西比河亚马孙河主要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主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教师提问加以巩固学生读图填表面积最大的国家加拿大巴西主要人种以移民为主以混血人种为主国家类型美国、加拿大是发达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作业:填充图册随堂随练板书设计一、美洲的居民二、美洲的经济课后追记:通过引导学生进入神秘的世界美洲,学生对地理有了浓厚的兴趣,与此同时,用学生自己提问题自己回答兴趣很高,这样学习效果很好.。

最新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节《美洲》教案

最新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节《美洲》教案

最新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节《美洲》教案第三节最新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节《美洲》教案⼀.教学⽬标1.运⽤地图说明美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分析巴拿马运河的交通地位。

掌握拉丁美洲的概念及这⾥的居民的组成和语⾔与北美洲的美国、加拿⼤的差异。

2.利⽤南北美洲地形图和⽓候图,分别了解两⼤洲在地形和⽓候⽅⾯的特征,使学⽣逐步掌握对⽐分析地理事物的异同,并能分析北美洲地形对其⽓候的影响。

3.通过实例说明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平是不平衡的。

4.进⼀步理解国际⽇期变更线的概念学会计算两侧的⽇期,培养学⽣的地理换算能⼒。

5.组织学⽣通过阅读了解美洲的居民组成,进⼀步培养学⽣的⾃学能⼒。

过程与⽅法本节内容的教学,要充分利⽤学⽣已有的知识、能⼒,多媒体课件引导学⽣充分利⽤地图、多媒体课件及课前收集的资料,丰富学⽣的学习资源。

采取对⽐、探究、讨论、交流资料等参与性强的学习形式完成教学,达到掌握知识和学习⽅法并形成能⼒的⽬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提⾼学⽣对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认识培养辩证思维的观点。

2.是学⽣学会对知识的迁移应⽤。

⼆.教学重难点重点北美洲和南美洲的⾃然环境特征。

难点北美洲地形对⽓候的影响和计算⽇界线两侧的⽇期。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展⽰课件,图⽚、资料分组讨论、课堂讨论。

四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教学设计流程第⼀课时时1.导⼊新课。

今天我想要带领同学们去西半球领略⼀下哪⾥的地理风情,请⼤家想⼀想:⼏乎全部在西半球上的⼤洲有那⼏个?(板书:第三节美洲)问:美洲的全称叫什么?为什么把他成为“新⼤陆”?(板书:⼀、“新⼤陆”)发现新⼤陆。

引导学⽣发表⾃⼰的观点。

2展⽰美洲地图,组织学⽣观察,问:美洲⼤陆的轮廓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中美地下多⽕⼭、地震?为什么中美地下⼀种植热带经济作物为主?中美洲有那七个国家?经济作物为主?中美洲有那七个国家?3.中美底峡最狭窄的部位⼈们开凿的⼀条运河叫什么?两侧的国家、沟通的海洋?4.利⽤美洲地图了解美洲的地理位置。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地理七年级下湘教版第三节美洲课时教案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地理七年级下湘教版第三节美洲课时教案

第三节美洲教学内容本课内容在教材第24-32页。

具体教学内容包括“新大陆”、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移民与经济,同时使学生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完成对大洲地理特征的学习。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运用地图说明美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分析巴拿马运河的交通地位,掌握拉丁美洲的概念及这里的居民组成和语言与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的差异。

2.利用南北美洲地形图和气候图,分别了解两大洲在地形和气候方面的特征,使学生逐步掌握学会对比分析地理事物的异同,并能理解分析北美洲地形对其气候的影响。

3.通过实例说明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4.进一步理解国际日期变更线的概念,学会计算两侧的日期,培养学生的地理换算能力。

5.组织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美洲的居民组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本节内容的教学,将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地图、多媒体课件及课前搜集的资料,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分组采取对比、探究、讨论、交流资料等参与性强的学习形式完成教学,达到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并形成能力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认识,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使学生学会对知识的迁移应用。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北美洲和南美洲的自然环境特征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难点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和学会计算日界线两侧的日期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突破“新大陆”部分可结合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试验标准试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历史课本,第二课“探索者的梦想”P8—P9,及地理课本资料使学生了解人类探索自然所经历的艰难漫长过程,并从中体会被称为“新大陆”的原因。

同时充分利用美洲地图组织指导学生阅读地图掌握南北美洲的划分、拉丁美洲的概念及白令海峡、中美地峡、巴拿马运河和西印度群岛等的重要性的认识。

“学会计算日界线两侧的日期”这一难点可借助有趣的小故事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再利用简单的示意图加以说明来突破。

湘教版七下地理6.3美洲教学设计3

湘教版七下地理6.3美洲教学设计3

湘教版七下地理6.3美洲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6.3美洲教学设计3主要介绍了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美洲各国的主要经济、文化和历史。

本节内容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美洲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美洲各国的认知,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各大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美洲各国的主要经济、文化和历史的认知程度参差不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深入探讨美洲的相关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美洲各国的主要经济、文化和历史。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地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增强对美洲各国的认知,培养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美洲各国的主要经济、文化和历史。

2.难点: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美洲各国的主要经济、文化和历史的发展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美洲各国的主要经济、文化和历史。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观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美洲地理特征、人文特征以及各国经济、文化和历史的课件。

2.图片:准备相关美洲景点、地貌、人物的图片。

3.视频:准备相关美洲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的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美洲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各国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形、气候、资源等),人文地理特征(如人口、城市、农业等),以及美洲各国的主要经济、文化和历史。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3《美洲》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3《美洲》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3《美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3《美洲》是关于美洲大陆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地理分布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美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主要国家以及美洲的特色文化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地理信息,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美洲大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关于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各大洲的分布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美洲大陆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分析美洲的地理特点,提高学生对美洲大陆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美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主要国家以及美洲的特色文化等;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学生能够分析美洲的地理特点,提高学生对美洲大陆的认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洲大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美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主要国家以及美洲的特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2.学生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分析美洲的地理特点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美洲的地图、图片和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美洲国家和地区,分析其地理特点,提高学生对美洲大陆的认识;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美洲的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2.准备与美洲相关的案例分析资料;3.准备小组讨论的话题;4.准备板书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美洲的地图、图片和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美洲大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美洲》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图了解美洲大陆的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及其交通地位。

2、掌握拉丁美洲的概念,以及这里的居民组成和语言与美国、加拿大的差异。

3、通过实例说明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使学生了解部分美洲国家的主要经济部门。

4、在白令海峡的阅读材料中,介绍国际日期变更线的概念并学会计算两侧的日期,培养学生的地理换算能力。

4、使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美洲的居民组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计算国际日期变更线两侧的日期。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讲述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故事。

提问:美洲是新的大陆吗?阅读课本回答。

2、讲述新课
A、新大陆
(1)读图:说出美洲的海陆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2)通过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的对比,突出巴拿马运河重要的地理位置。

(3)了解“新大陆”的几个地点
a、白令海峡
b、中美地峡
c、西印度群岛
(4)国家和语言
(5)介绍印第安人
3、纬度位置:哪些重要纬线穿过北美洲;哪些重要纬线南美洲北部?
4、海陆位置:东、北、西分别和哪个大洋相邻?西北与哪个大陆接近,南端最接近哪个大洲?请在图上找出主要的海洋。

5、半球位置:位于哪个半球?(东西半球)。

展示关于美洲位置的练习:学生回答!
(1)对照地图回忆半球的划分界限,找出穿过的主要几条纬线。

(2)从图中找出周围的海洋,并标出,在空白图上填写名称,并做简单记忆。

(3)回忆所学过的亚洲与欧洲地理位置,跟美洲地区做一个对比。

小组讨论,发表意见
6、阅读北美洲地形图
川型口诀
西——落基山脉西落中原东阿巴,
中——中部大平原纵列分布成川型。

东——阿巴拉契亚山最大岛屿格陵兰,
最大岛屿——格陵兰岛密西西比贯南北。

F 型
西——安第斯山、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高原
最大平原——亚马孙平原
最大高原——巴西高原
最长山脉——安第斯山
7、对比南北美洲地形的异同
相同:西部都是科迪勒拉三系、西高东低
不同:北美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两大洲自然环境在地形方面的特征,使学生逐渐学会熟练对比法了解地理事物的异同。

2、掌握北美洲和南美洲气候的特征,突出北美洲地形对北美洲气候的影响。

教学重点
两大洲自然环境在地形方面的特征
教学难点
北美洲地形对北美洲气候的影响
教学过程
南美洲的气候特征
1、讨论:阅读P26图,从所处的温度带、主要气候类型、降水量、气温四个方面探讨南美洲的气候特征。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讲解:A、南美洲以热带气候为主,是温暖的大洲;B、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

2、比较南美洲和北美洲的气候特征有什么异同点?(相同点在于都跨寒温两带,不同点在于主要气候类型不同,北美洲的气候类型更为复杂,且北美洲的气候受地形的影响显著)
3、学生讨论分析地形对南美洲气温的影响。

讲解:安第斯山脉阻挡了太平洋气流的东西运行,南纬30°以南的西部地区比较湿润,东部地区较为干旱;安第斯山脉的气候有明显的垂直变化,从山脚的赤道多雨带直至山顶的高山冰原气候一应俱全。

4、学生自读阅读“学看气候图”,指导学生如何根据气候资料来分析一个地方的气候:
A 利用1月、7月的气温值来判断某地是处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
B 看最冷月平均气温和最高月平均气温来判断所属的大致气候类型:如果最冷月均温在15度以上,属热带气候,若最高月平均气温不超过10,则可视为寒带气候,如果最高月平均气温在0度以下,则是寒带中的冰原气候,否则则是苔原气候;
C 亚热带与温带气候的分界则以最冷月0度为界。

(过渡)学习了南、北美洲的地形及气候,那南美洲西部高大的落基山对南美洲的河流有什么影响呢?
美洲的河流
1、引导学生在“北美洲地形图”和“南美洲地形图”上找出密西西比河和亚马孙河的位置。

2、展示表格,学生讨论比较两条河流,重点在于指导学生如何根据地图来分析河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