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学 上册总复习

合集下载

电工复习资料-

电工复习资料-

电工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1、电路的概念、作用及组成2、电源的三种工作状态(包括负载大小、电源的外特性、电源与负载的判断、额定值与实际值)3、电位的概念4、欧姆定律及基尔霍夫定律(包括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的推广应用)5、会计算电位第二章电路的分析方法1、理解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电压源与电流源的外特性,理解二者之间等效关系2、理解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的特点3、掌握支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解题方法和过程。

能够回答下述问题:1、有些同学常常把理想电流源两端的电压认作零,其理由是:理想电流源内部不含电阻,则根据欧姆定律,U=RI=0×I=0。

这种看法错在哪里?2、凡是与理想电压源并联的理想电流源其电压是一定的,因而后者在电路中不起作用;凡是与理想电流源串联的理想电压源其电流是一定的,因而后者在电路中也不起作用。

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计算:1、电路如图所示,已知 E =10V,I S=1A ,R1=10Ω,R2= R3= 5Ω,试求流过R2的电流I2和理想电流源两端Us。

2、求解图中所示电路中各支路电流。

已知V U S 301=,V U S 242=, A I S 1=,Ω=61R ,Ω==1232R R 。

3、电路如图所示。

试求流过Ω6的电流。

4、用戴维南定理计算电路中电流I 。

5、用戴维南定理计算电路中Ω1电阻中电流I 。

6、电路如图所示。

试求电流I ,并计算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的功率(说明是取用的还是发出的功率)。

7、用戴维南定理求电流I 。

8、图示电路中,已知5=S U V ,1=S I A ,Ω===5321R R R 。

求各支路电流。

第三章一阶电路暂态分析1、理解电阻、电容和电感元件的特点2、电路产生暂态过程的原因是什么?换路定则。

3、理解换路中产生的过电压和过电流4、会用三要素法分析一阶电路能够回答下述问题:1、如果换路前电容 C 处于零状态,则 t = 0时,u c (0) = 0;而 t →∞ 时, i c (∞)=0,是否可以认为 t = 0时,电容相当于短路,电容相当于开路?如果换路前电容C 不是处于零状态,上述结论是否成立?2、如果换路前 L 处于零状态,则 t = 0 时, i L (0) = 0 ,而t →∞时, u L (∞) =0 ,因此是否可以认为 t = 0时,电感相当于开路, t →∞ 时,电感相当于短路?如果换路前 L 不是处于零状态,上述结论是否成立?为什么?3、在 RC 电路中,如果串联了电流表,换路前最好将电流表短路,这是为什么?4、如果在线圈两端并联了电压表,开关断开前最好将其去掉,这是为什么? 计算:1、电路如图所示,试用三要素法求0≥t 时的1i 、2i 及L i 。

电工学复习题上册(1)

电工学复习题上册(1)

1.用支路电流法求图1.10中各支路电流。

图1.10解:列方程:112212S S I R I R U I I I +=⎧⎨+=⎩解得: 121223105I I I I +=⎧⎨+=⎩1214I A I A=-⎧⎨=⎩ 2. 用叠加原理求上图1.10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 1和 I 2 。

I 23 Ω解:恒流源单独作用时:211212123532325223S S R I I A R R R I I A R R '==⨯=++'==⨯=++恒压源单独作用时: 121210223S U I I A R R ''''====++恒流源与恒压源共同作用时: 11221124I I I A I I I A '''=-+=-'''=+= 3. 用戴维宁定理求上图1.10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 2.。

解:1012021010220220423S S Ues U I R V R R Ues I AR R =+=+⨯===Ω===++4. 用诺顿定理求上图1.10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 2。

解:10102021051022210423S eS S eS U I I A R R R R I I AR R =+=+===Ω==⨯=++5.S 闭合前电路已处于稳态,试确定 S 闭合后电压 u C 和电流 i C 、i 1、i 2 的初始值和稳态值。

解:(1) 求初始值1S 1122S 12(0)(4 1.5) V 6 V (0)6(0) A 1.5 A 4(0)6(0) A 3 A 2(0)(0)(0)(1.5 1.53) A 3 AC C C C u R I u i R u i R i I i i ==⨯========--=--=-(2) 求稳态值21S 122S 111()0 A 2()( 1.5) A 0.5 A 42()()()(1.50.50) A 1 A ()()(40.5) V 2 VC C C i R i I R R i I i i u R i ∞=∞==⨯=++∞=-∞-∞=--=∞=∞=⨯=6. 在下图所示电路中,开关 S 闭合前电路已处于稳态,试确定 S 闭合后电压 u L 和电流 i L 、i 1、i 2 的初始值和稳态值。

电工学(上册)总结

电工学(上册)总结

《电工学》上册总结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教学目的](1)理解电路模型及理想电路元件的特点(2)理解电压、电流参考方向的意义(3)理解基尔霍夫定律,并能正确应用(4)了解电功率和功率平衡的概念,了解额定值的意义(5)会计算电路中的电位[教学重点与难点] 参考方向;基尔霍夫定律;电路中电位,功率的计算第2章电路的分析方法[教学目的](1)理解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2)掌握用支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叠加原理和戴维宁定理分析电路的方法(3)了解非线性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及静态电阻、动态电阻的概念,了解简单非线性电阻的图解分析法[教学重点与难点]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的特点;支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叠加原理;戴维宁定理。

第3章电路的暂态分析[教学目的](1)理解电路的暂态和稳态、掌握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及在阶跃激励下的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的分析方法(2)理解时间常数的物理意义[教学重点与难点] 换路定则与电压和电流初始值的确定;三要素法第4章正弦交流电路[教学目的](1)理解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相位差、有效值和相量表示法(2)理解电路基本定律的相量形式、复阻抗和相量图,掌握用相量法计算简单正弦交流电路的方法(3)了解正弦交流电路瞬时功率的概念,理解和掌握有功功率、功率因数的概念和计算,了解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概念,了解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及其经济意义(4)了解串联和并联谐振的条件和特征(5)了解非正弦周期信号线性电路的基本概念[教学重点与难点]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交流电路中基本定律的相量形式;阻抗的串联与并联;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计算,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及意义。

第5章三相电路[教学目的](1)掌握对称三相交流电路电压、电流和功率的计算方法(2)掌握三相四线制电路中单相及三相负载的正确联接,了解中线的作用[教学重点与难点]对称三相电压线值和相值的关系;对称三相负载电压和电流线值和相值的关系;对称三相电路中电压、电流和功率的计算。

电工学复习要点

电工学复习要点

电学复习要点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主要内容:1、 电路的组成、作用。

2、 电路的模型:(1) 电源:电压源(U S 串R O ),电流源(I S 并联R O )。

(恒压源的电流由外电路决定,恒流源的电压由外电路决定)(2) 负载:电阻,电感,电容。

3、 电压、电流的实际方向,参考方向,以及这二者的关系。

4、 欧姆定律:U = + I R(U 与I 参考方向相同),U = - I R(U 与I 参考方向相反)。

5、 电路的工作状态:(1) 开路状态:R L = ∞,I=0,U 0=U S 或E ,P=Ps=0。

(2) 短路状态:R L = 0,Is=E/,U=0,P=0,Ps=I S 2Ro 。

(3) 负载状态:0< R L < ∞,I=E/(Ro+R L ),U=IR L =E -IRo ,Ps=EI ,P L =UI=I 2R L6、 电源与负载的判别方法。

(含恒压源、恒流源的电源与负载的判别方法)7、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及其推广,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及其推广。

8、 电路中电位的计算,参考点的概念。

(注意用电位的方法描述的电源)第二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1、 电阻串联及其等效,分压关系;电阻并联及其等效,分流关系。

2、 电压源与电流源及两种电源的等效互换。

(会用电源变换的方法解题)3、 支路电流法(标注支路电流及其参考方向、选取独立回路标定绕行方向、根据KCL 和KVL 列写方程)。

4、 结点电压法(仅两个节点的(尼尔曼定律))。

(会用尼尔曼定律计算,以及求出节点电压后,其他电量的求取)。

5、 叠加定理。

6、 戴维南定理及诺顿定理(主要会用戴维南定理解决问题)。

(注意U 0 Is E Ro 的关系)7、 非线性电路的求解方法。

(主要是概念)第三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主要内容:1、 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的伏安关系:dt du C i dt di L u R u i ±=±=±=,,(其中正负号由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决定)。

电工学复习重点

电工学复习重点
t
对图a:
对图b:
注:(1)基尔霍夫两定律具有普遍性,适用于各种不同元件所构成的电路,也适用于
任一瞬间对任何变化的电流和电压。
(2)列式时不论是应用基尔霍夫定律还是欧姆定律,首先要在电路图上标出电流、电压或电动势的参考方向
第二章电路的分析方法
一、电阻串并联的等效变换:
1、电阻的串联:
如图示:
两个串联的电阻R1和R2可用一个等效电阻R来代替。等效的条件是:在同一电压U的作用下,电流I保持不变。从而有:
例:如图示,计算通过电阻R3的电流。
等效电路及计算等效电动势和内阻的电路如下所示:
由于:
(二)、若顿定理:
任何一个有源二端网络都可以等效成为一个电流为Is的理想电流源与一个内阻R0并联的电源。等效电源的电流Is就是有源二端网络短路时的短路电的短路电流,等效电源的内阻R0等于有源二端网络中所有电源除去(将理想电压源短路,将理想电流源开路)后所得到的无源二端网络两端点之间的等效电阻。这就是若顿定理。如图示:
在电流的参考方向选定后,凡实际电流(电压)的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时,为正值;凡实际电流(电压)的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时,为负值
(2)电压的实际方向:规定由高电位(“+”极)端指向低电位(“-”极)端,即为电位降低的方向。
电源电动势的实际方向:规定在电源内部由低电位端指向高电位端,即电位升高的方向。
注:电路图上所标的电流、电压、电动势的方向,一般都是参考方向。电流的参考方向通常用箭头表示;电压的参考方向除用“+”、“—”表示外,还常用双下标表示。例:
(3)电源与负载的判断:端电压U与I的实际方向相反,电流从“+”流出,发出功率的是电源;端电压U与I的实际方向相同,电流从“+”流入,取用功率的是负载。如图示E1是电源,E2是负载。

电工学(第六版)上册电工技术部分第1-3章(直流电路部分)复习总结

电工学(第六版)上册电工技术部分第1-3章(直流电路部分)复习总结
1.定律 在任一瞬间,流向任一结点的电流等于流出该结 点的电流。 即: ∑I入= ∑I出 I1 I2 a 或: ∑I= 0 R2 + R1 对结点 a I1+I2 = I3 a: + I3 R E2 E1 3 或 I1+I2–I3= 0 − − 实质: 电流连续性的体现。 b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反映了电路中任一结 点处各支路电流间相互制约的关系。
a
2. 4 结点电压法
+
E1 I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E2 R1 I2
+
E3 R2 I3 b
I4 R3 R4
+
U




设:V 设:Vb = 0 V 结点电压为 U,参 考方向从 a 指向 b。
利用基尔霍夫定律: 整理得 即结点电压公式 E1 E2 E3 + + E R1 R2 R3 ∑ U= 1 1 1 1 U= R + + + 1 注意: R1 R2 R3 R4 ∑ R (1) 上式仅适用于两个结点的电路。
2.推广 电流定律可以推广应用于包围部分电路的任一 假设的闭合面。 例:
IA ICA IC C IB B IBC A IAB
广义结点 I 5Ω + 6V _ 1Ω I=0 2Ω +12V _ 1Ω 5Ω
IA + IB + IC = 0
1.4.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定律)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定律)
3.结论 3.结论 (1)电位值是相对的,参考点选取的不同,电路中 (1)电位值是相对的,参考点选取的不同,电路中 各点的电位也将随之改变; (2) 电路中两点间的电压值是固定的,不会因参考 点的不同而变, 即与零电位参考点的选取无关。 借助电位的概念可以简化电路作图 c E1 140V − 20Ω 6Ω b a 5Ω 6A + 10A − d E2 90V c 20Ω 5Ω 6Ω d +90V

电工基础大一上知识点总结

电工基础大一上知识点总结

电工基础大一上知识点总结大一上学期,作为电工专业的学生,我们学习了许多电工基础知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电路基础知识1. 电流和电压电流是指电荷在导体中的流动,我们用安培(A)表示。

而电压则是电力单位,用伏特(V)表示。

电流和电压是电路中两个基本的物理量,它们之间存在着欧姆定律的关系:电流等于电压除以电阻,即I=V/R。

2. 电阻和电功率电阻是电流流经导体时的阻碍力,用欧姆(Ω)表示。

电功率则是电流通过电阻时消耗的能量,用瓦特(W)表示。

电功率的计算公式为P=VI,其中V是电压,I是电流。

3. 串联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是指将多个电器依次连接在同一电路中,而并联电路是指将多个电器并排连接在同一电路中。

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而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的倒数。

二、电工工具和仪器1. 电工常用工具在电工实验和实际操作中,我们常用到的工具包括平行钳、剥线钳、螺丝刀、压线钳等。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方便地进行线路连接和维修工作。

2. 电压表和电流表电压表和电流表是电工实验中常用的仪器。

电压表用来测量电路中的电压,而电流表用来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在使用这些仪器时,我们需注意测量范围和正确连接的方法。

三、电路元件1. 电阻器电阻器是用来限制电流的元件,它的阻值可以通过颜色环进行标识。

电阻器有固定电阻值和可变电阻值两种类型,可用于不同的电路中。

2. 电容器电容器是用来存储电荷的元件,它由两个导体板和介质组成。

电容器的容量可以控制电荷的存储和释放,常用单位为法拉(F)。

电容器可以在电路中起到储能和滤波的作用。

3. 电感器电感器是由导体线圈组成的元件,可用来产生电磁感应和储存能量。

电感器的单位为亨利(H),常用于滤波电路和变压器等电路中。

四、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1. 直流电路直流电路是电流方向不变的电路。

在直流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可以通过欧姆定律来计算。

电工学上册考试重点

电工学上册考试重点

于励 磁电流 i10 u1 e1
e2
i10 产生磁通
(交变)
产生感应电动势
N1
N2
e1
N1

dt
e2
N2

dt
( e、 方向符合右手定则)
原、副边电压关系(变电压)
根据交流磁路的分析
i10
i2
可得:
E1 4.44 f N1Φm
u1
e1
e2 u20
E2 4.44 f N2Φm
i2 0 时 u2 u20
B S
B 的单位:特斯拉(Tesla)
1 Tesla = 104 高斯
单位:韦伯
二、磁导率 :表征各种材料导磁能力的物理量 真空中的磁导率( 0 )为常数
0 4 107 (亨/米)
一般材料的磁导率 和真空中的磁导率之比,
称为这种材料的相对磁导率 r
r
0
r 1 ,则称为磁性材料
r 1 ,则称为非磁性材料
i(1 被测电流)
R 使用注意事项:
N1
(匝数少)
N2
(匝数多)
i2
A 电流表
1. 副边不能开路,以 防产生高电压;
2. 铁心、低压绕组的 一端 接地,以防在 绝缘损坏时,在副 边出现过压。
被测电流=电流表读数 N2/N1
I1 N2 1 I2 N1 K
结论:原、副边电流与匝数成反比
原、副边阻抗关系(变阻抗)
u1
N1 N2
i1
i2
u2
RL
RL
U2 I2
从原边等效:
RL
U1 I1
KU 2 I2
K
U2 I2
K2
RL K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 2.4 支路电流法 2.5 结点电压法 2.6 叠加原理 2.7 戴维宁定理与诺顿定理
基本要求
1. 掌握支路电流法; 2. 建立电流源和电压源的概念,掌握电压源与电
流源等效变换的方法, 3. 掌握结点电压法; 4. 掌握叠加原理 5. 掌握戴维宁定理等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b
电流: I
箭标 aR b
电压:
正负极性 a + U –
b
双下标 Iab
双下标 Uab
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的关系
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一致,电流(或电压)值为正值;
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电流(或电压)值为负值。
例: I aR b
+U–
若 I = 5A,则电流从 a 流向 b;
若 I = –5A,则电流从 b 流向 a 。 若 U = 5V,则电压的实际方向 从 a 指向 b;
重点掌握的内容
1.支路电流法; 2.电源的等效变换法; 3.结点电压法(重点:二个结点的电路); 4.叠加定理的应用; 5.戴维宁定理的应用。
串联电阻上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
两电阻串联时的分压公式:
U1
R1 R1 + R2
U
U2
R2 R1 + R2
U
并联电阻上电流的分配与电阻成反比。
两电阻并联时的分流公式:
都可化为一个电流为 IS 和这个电阻并联的电路。
支路电流法的解题步骤: 1. 在图中标出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对选定的回路
标出回路循行方向。
2. 应用 KCL 对结点列出 ( n-1 )个独立的结点电流
方程。
3. 应用 KVL 对回路列出 b-( n-1 ) 个独立的回路 电压方程(通常可取网孔列出) 。
对电源内部则是不等效的。
例:当RL= 时,电压源的内阻 R0 中不损耗功率, 而电流源的内阻 R0 中则损耗功率。
② 等效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时,两电源的参考方向要一一对应。
+
a
E
– R0
IS
b
a–
a
E
R0
+
R0
IS
b
b
a R0
b
③ 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之间无等效关系。
④ 任何一个电动势 E 和某个电阻 R 串联的电路,
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1.1 电路的作用与组成部分 1.2 电路模型 1.3 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 1.4 欧姆定律 1.5 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 1.6 基尔霍夫定律 1.7 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及计算
基本要求
1. 理解电压与电流参考方向的意义; 2. 能正确应用电路的基本定律; 3. 了解电路的三种状态及额定值的意义; 4. 会计算电路中某点的电位。
+ R1
R2 +
或 I1 R1 +I3 R3 –E1 = 0
E1- 1 I3 R3 2 - E2 对回路2:I2 R2+I3 R3=E2
b
或 I2 R2+I3 R3 –E2 = 0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反映了电路中任一
回路中各段电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
第2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
2.1 电阻串并联联接的等效变换
2 +
3 5V–
R1 R2 R3
即结点电压方程:
E U R + IS
1 R
注意:
(1) 上式仅适用于两个结点的电路。
(2) 分母是各支路电导之和, 恒为正值;
分子中各项可以为正,也可以可负。
当E 和 IS与结点电压的参考方向相反时取正号, 相同时则取负号。而与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无关。
例: 求下列各电路的等效电源
(3) 计算各点至参考点间的电压即为各点的电位。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定律)
定律 在任一瞬间,从回路中任一点出发,沿回路循行一
周,则在这个方向上电位升之和等于电位降之和。
在任一瞬间,沿任一回路循行方向,回路中各段
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零。
即: U = 0
I1 a I2
对回路1:E1 = I1 R1 +I3 R3
+ R1
R2 +
对结点 a:I1+I2 = I3
E1-
I3 R3
- E2
或 I1+I2–I3= 0
b
实质: 电流连续性的体现。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反映了电路中任一
结点处各支路电流间相互制约的关系。
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及计算
电位的概念 电位:电路中某点至参考点的电压,记为“VX” 。
通常设参考点的电位为零。 某点电位为正,说明该点电位比参考点高; 某点电位为负,说明该点电位比参考点低。 电位的计算步骤: (1) 任选电路中某一点为参考点,设其电位为零; (2) 标出各电流参考方向并计算;
2. 根据 U、I 的参考方向判别
U、I 参考方向相同,P =UI 0,负载;
P = UI 0,电源。
U、I 参考方向不同,P = UI 0,电源; P = UI 0,负载。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定律)
定律
在任一瞬间,流向任一结点的电流等于流出该结
点的电流。 I1 a I2
即: I入= I出 或: I= 0
重点掌握的内容
1.电压与电流参考方向的意义; 2.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的关系; 3.了解电路的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状态,
理解电功率和额定值的意义; 4.基尔霍夫定律; 5.电位的计算。
电路基本物理量的参考方向
(1) 参考方向
在分析与计算电路时,对 +
电量任意假定的方向。
E _
Ia +
RU _
(2) 参考方向的表示方法
I1
R2 R1 + R2
I
I2
R1 R1 + R2
I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I
+
E
+
– R0
U
RL

I
U+ IS R0 R0 U RL

电压源
电流源
由图a: U = E- IR0
等效变换条件:
E = ISR0
IS
E R0
由图b: U = ISR0 – IR0
注意事项:
① 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等效关系只对外电路而言,
aR 注意:
b 若 U= –5V,则电压的实际方向 从 b 指向 a 。
在参考方向选定后,电流 ( 或电压 ) 值才有正负 之分。
电源与负载的判别
1. 根据 U、I 的实际方向判别
电源: U、I 实际方向相反,即电流从“+”端流出,
负载:
(发出功率);
U、I 实际方向相同,即电流从“-”端流出。 (吸收功率)。
4. 联立求解 b 个方程,求出各支路电流。
例1 : I1 a I2
+
R1
R2
E1 -
1 I3 R3 2
对结点 a: I1+I2–I3=0
+ 对网孔1:
-
E2
I1 R1 +I3 对网孔2:
R3=E1
I2 R2+I3 R3=E2 b
2个结点的结点电压方程:
U
E1 R1
+
E2 R2
+
IS
1+ 1 +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