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2012年专业科目中、高级职称学员作业
中医高级职称资格

中医学临床专业中、高级专业技术评职称资格总则第一条为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中医学临床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与水平,鼓励多出成果、多出人才,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中医临床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实现卫生工作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目标,特制定本评审条件。
第二条中医学临床各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名称为主治医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名称为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
第三条按照本评审条件通过评审或考试获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者,表明其具有相应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可以被聘任为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
第四条本评审条件的适用对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具有合法行医权的中医师。
第五条中医学临床专业为:全科医学、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眼科、皮肤、骨伤、针灸、肛肠、耳鼻咽喉、按摩推拿等专业。
第六条申报人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能正常从事医疗工作。
第七条有下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任务的专业,申报人应当按有关规定完成下基层的医疗工作任务。
第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报:医疗事故责任者在事故确定为一二级医疗事故三年内;医疗事故责任者在事故确定为三级医疗事故两年内;受到行政处分者在处分期内。
第九条申报人应当符合下列学历和资历的要求:(一)主治医师1、中医学大专毕业,从事医师工作时间累计不少于六年;2、中医学本科毕业,从事医师工作时间累计不少于五年;3、中医学本科毕业并取得与医学有关的第二学士学位,从事医师工作时间累计不少于四年;4、中医学非临床专业研究生毕业取得硕士学位,从事医师工作时间累计不少于三年;5、中医学临床专业研究生毕业取得硕士学位,从事医师工作时间累计不少于二年。
6、不具备上述规定的学历和资历要求,从事医师工作时间累计不少于七年。
临床医学2012年专业科目中、高级职称学员作业

临床医学2012年专业科目中、高级职称学员作业姓名:学号:工作单位:哈尔滨阿城区人民医院1. 简要概述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遵循的四项基本原则。
答: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遵循的基本原则:(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三)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四)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2. 临床医师如何开抗菌药物处方?答:临床医师可根据诊断和患者病情开具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患者需要应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经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患者病情需要应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经抗感染或有关专家会诊同意,处方需经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签名。
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1天用量。
3. 第一代头孢菌素的适应症?答:注射剂主要适用于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所致的上、下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尿路感染、败血症、心内膜炎等;亦可用于流感嗜血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敏感株所致的尿路感染以及肺炎等。
头孢唑林常用于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
头孢拉定、头孢氨苄等口服剂的抗菌作用较头孢唑林为差,主要适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的轻症病例4. 如何进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病原治疗?答:(1)可能由肺炎支原体或百日咳博德特菌引起者,可采用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
(2)肺炎衣原体感染可用四环素或多西环素,或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
临床医学2012年专业科目中、高级职称学员学习体会撰写要求见下页临床医学2012年专业科目中、高级职称学员学习体会姓名:学号:工作单位:一、学习本年度专业科目的主要收获。
通过学习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四院吴玉波教授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讲座,对于临床抗菌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有了深刻理解。
2010临床医学专业科目高级职称学员作业及心得体会

临床医学第一年专业科目高级职称学员作业及学习体会一、作业题目1、甲型H1N1流感临床表现?答:通常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咽痛、流涕、鼻塞、咳嗽、咯痰、头痛、全身酸痛、乏力。
部分病例出现呕吐和/或腹泻。
少数病例仅有轻微的上呼吸道症状,无发热。
体征主要包括咽部充血和扁桃体肿大。
可发生肺炎等并发症。
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出现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
可诱发原有基础疾病的加重,呈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病情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
2、简述医患沟通的基本原则?答:1、以人为本2、诚信原则3、平等原则4、整体原则5、同情原则6、保密原则7、反馈原则8、共同参与原则3、医疗事故赔偿时应考虑哪几个主要因素?答:医疗事故赔偿应当考虑下列因素,确定具体赔偿数额:①医疗事故等级。
②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
③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与患者原有疾病状况之间的关系。
4、医患沟通过程中应克服哪些障碍?答:1、表达能力2、有限的诊疗时间3、文化差异4、医生人文修养的缺失临床医学第一年专业科目高级职称学员学习体会一、从事现职工作的基本情况(300-500字)答:本科学历中共党员普通内科主任医师,1990年毕业一直从事内科的临床工作。
参加工作以来,我从一点一滴做起,虚心请教,认真专研,不断积累经验,对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可以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撰写的论文被国家级医学刊物评为优秀论文。
在工作中不断加强业务学习,通过书籍、网络、培训了解最新医学动态,先后被派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使我的理论水平实际操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对于呼吸、循环、消化、泌尿及神经内科等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均能熟练掌握,其中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和心律失常的诊疗方面表现较为突出。
掌握现代医学对内科专业疾病的诊断、治疗指南和相关法律、法规。
紧跟治疗中的最新进展,引进最先进的技术和药品,临床疗效十分显著,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减少住院频率。
2012年同等学力临床医学真题及答案

36. GU-AG 规则用于 A. 真核基因转录 B. 原核基因转录 C. 真核 mRNA 前体剪接 D. 原核 mRNA 前体剪接 E. RNA 编辑
答案:C
37. 不属于细胞病理学检查的送检物是 A. 胸水 B. 痰液 C. 切除的淋巴结 D. 组织切片
第 7 页 共 28 页
E. 宫颈脱落细胞 答案:C
44. Barrett 食管易恶变为 A. 鳞癌 B. 基底细胞癌 C. 黑色素瘤 D. 腺癌 E. 小细胞癌
答案:D
45. 有助于滤泡性淋巴瘤诊断的分子标志物是 A. ALK B. BCL-2 C. CD2 D. CD3 E. CD5
答案:B
46. 肾盂肾炎的病因和病理变化是 A. 病毒感染引起的肾盂和肾小球慢慢炎症 B. 抗原-抗体复合物引起的肾盂慢性炎症 C. 药物引起的肾盂急性炎症 D. 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和肾间质炎症 E. 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肾间质炎症
答案:B
28. 受体酪氨基酸激酶包括 A. 嗅神经元受体 B. 视杄细胞受体 C. 促甲状腺素受体 D. 胰高血糖素受体 E. 胰岛素受体
答案:E
29. 符号“U”代表的核酸分子的碱基组分是 A. 胞嘧啶 B. 鸟嘌呤 C. 腺嘌呤 D. 尿嘧啶 E. 胸腺嘧啶
答案:D
30. 以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基本组成单位的是 A. DNA B. 脂肪酸 C. 核糖核酸 D. RNA E. 多糖
2012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水平统一考试临床医学试卷a卷a1型题答题说明170题每一道考题下面都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2012 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
学科综合水平统一考试
临床医学试卷(A 卷)
临床医学2014年专业科目中、高级职称学员作业及学习体会

姓名:工作单位:思考题:1.肿瘤常见的转移途径有哪几种?答:良性肿瘤不转移,只有恶性肿瘤才转移,常见的转移途径有以下几种:(1)淋巴道转移。
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多经淋巴道转移。
(2)血道转移。
各种恶性肿瘤均可发生,尤多见于肉癌、肾癌、肝癌、甲状腺滤泡性癌及绒毛膜癌。
(3)种植性转移。
常见于腹腔器官的癌瘤。
2.肿瘤的形状有哪些?答:肿瘤的形状多种多样,有息肉状(外生性生长)、乳头状(外生性生长)、结节状(膨胀性生长)、分叶状(膨胀性生长)、囊状(膨胀性生长)、浸润性包块状(浸润性生长)、弥漫性肥厚状(外生伴浸润性生长)、溃疡状伴浸润性生长。
形状上的差异与其发生部位、组织来源、生长方式和肿瘤的良恶性密切相关。
3.如何对恶性肿瘤进行分级?答:目前临床上肿瘤的分级与分期一般只用于恶性肿瘤分级:I级为分化良好,属低度恶性;II级为分化中等,属中度恶性;III级为分化很差,属高度恶性。
4.肿瘤患者饮食治疗需要注意哪些?答:肿瘤患者饮食治疗需要注意一下几方面:(1)要保持乐观的情绪,树立战胜癌症的坚强信心。
(2)适当的运动可使气血流畅,增强机体抵抗力。
避免受风寒,"百病从寒起",身体受风寒剌激时,抵抗力下降,易诱发疾病。
据可续研究最新发现,运动对于危害生命的大敌——癌症,有明显的预防效果。
当然,这里说的运动是负离子运动,即通过身体的活动,增加氧气的吸入,达到保健强身的目的。
美国的医学研究发现,人体吸氧量增多,呼吸频率加快,可以更多的吸入负氧离子,人体得到负氧离子后,由于负氧离子带负电荷,有多余的电子,可提供细胞缺失的电子,消除自由基,从而阻断恶性循环,癌细胞就可防止或被抑制。
另外,通过气体交换,可将一些致癌物质排出体外,降低癌症的发病率。
(3)饮食应以清淡而富有营养为主。
多吃蔬菜、(如卷心菜和菜花等)及萝卜、酸梅、黄豆、蘑菇、芦笋、薏苡仁等、食物中含有抗癌物质,水果等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蛋白质和易消化的滋补食品。
护理学2013年专业科目中、高级职称学员作业及学习体会文档 (7)

护理学2013年专业科目中、高级职称学员作业及学习体会姓名:工作单位:思考题:1.简述护理风险的特点。
1.风险的多样性。
2.风险的累积性3.风险的情感性4.风险的难以归因性2.简述护理操作前的评估。
(1)一般风险:所有操作都将面临的风险(无菌技术、查对制度等)。
(2)具体操作的风险:全面评估操作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熟练应急预案。
(3)针对具体患者的特殊风险:是否准确预测取决于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及对患者的健康状况掌握程度。
3.简述风险管理效果评价。
风险管理效果评价就是对风险管理手段的效益性和适用性进行分析、检查、评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并为下一个周期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好的决策。
(二)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方法评价风险管理效益的高低,主要看其是否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安全保障,效益比值等于因釆取某项风险处理方案而减少的风险损失除以因采取某项风险处理方案所支付的各种费用,如果效益比值小于1,则该种风险处理方案不可取;如果效益比值大于1,则该种风险处理方案可取[34]。
4.简述护士风险防范意识。
1.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护理核心制度》、《护理差错标准及处理方法》、及《各种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等与护理安全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
2.及时通报其它医院有关安全的信息。
3.学习护理缺陷(差错)类别。
4.组织护理纠纷的个案分析会,从法律法规层面进行分析学习。
学习体会:一、学习本年度专业科目的主要收获。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病人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分为直接风险和间接风险两大类。
我国医院的风险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护理风险管理更是薄弱环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及配套法律法规的实行、风险管理在医疗、护理管理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彰显,因此,作为护理管理者应加强护理风险管理。
建立护理风险识别、评估、处理及效果评价的风险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安全,规避护理风险有着重要意义。
2012版医学高级职称骨外科 仿真试题1

仿真试题一(1-7题共用题干)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21岁,半年前因腰腿痛在当地医院行后入路L /S 椎间盘切除,病理结果不详,术后6个月腰腿痛伴左下肢麻木症状加重,腰部出现一包块,有压痛,无红热感。
查体:T36.7℃,P112次/分;下腰部可触及大小为3×3×3cm包块,有触痛,左下肢小腿外侧皮肤感觉减退,左下肢直腿抬高试验(+),其余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ESR 32mm/h,ASO 6.6IU/C,WBC 6.6×10 /L,C反应蛋白23.1mg/L。
1.根据以上资料,该患者有可能是下列哪些疾病:A.腰椎肿瘤B.腰椎结核C.腰椎间盘突出复发D.腰椎椎间隙感染E.腰椎转移瘤F.腰椎滑脱G.腰椎椎管狭窄症2.为了明确诊断,还需要进行哪些检查?A.腰椎正侧位、过伸过屈位X线片B.腰椎CTC.腰椎MRID.腰椎B超E.腰椎穿刺活检F.脊髓诱发电位G.抽血查AKP、ACPH.腹部B超I.胸片J.肛门指诊3.患者半年前当地医院手术病理报告“L /S 椎间盘结核”,出院后一直口服抗结核药,MRI 提示L /S 水平硬膜囊有受压,L 椎体下缘、S 椎体上缘有破坏、有死骨形成,B超示腰部有脓肿,以下诊断哪项最有可能?A.L /S 椎间盘结核复发B.L /S 椎间隙感染C.L /S 椎体肿瘤D.L /S 椎体转移瘤E.腰椎滑脱4.关于脊柱结核,以下叙述哪些是错的?A.脊柱结核是全身骨与关节中发病率最高的B.在脊柱结核中,椎弓结核占绝大多数,约99%,椎体结核仅占1%C.椎体结核按病灶部位可分为中心型和边缘型两种,以边缘型多见D.中心型多见于儿童,边缘型多见于10岁以上的儿童5.根据以上资料,该患者下一步的治疗应怎样?A.立即进行手术治疗B.保守治疗C.先保守治疗,看无效再行手术治疗6.该患者拟采取何种手术方式较可行有效?A.前入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B.后入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C.后路病灶清除+前入路椎间植骨D.后入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后路椎弓根钉支架内固定7.关于腰椎结核手术并发症有哪些?A.截瘫B.损伤输尿管C.损伤大血管引起大出血D.引起结核全身播散E.局部结核病灶复发F.椎体后凸畸形G.植骨块滑脱、不融合引起脊柱失稳正确答案:1.BD;2.ABCDIJ;3.A;4.B;5.A;6.D;7.ABCDEFG(8-11题共用题干)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25岁,因车祸致伤右肘部肿痛入院。
2012级临床专业成人专科试卷

NO:医学院2012~2013学年第2期《外科学》总考考试试卷(A卷) 年级 11级专业临床专科班级_ 学号_ 姓名注:1、考试时间共120分钟,成绩总分100分。
2、此试卷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专科)专业。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A 型题一、选择题:(每题分,共分)1、C2、B3、A4、E5、E6、C7、D8、D9、D 10、A11、B 12、C 13、C 14、E 15、C16、C 17、B 18、B 19、B 20、E21、B 22、D 23、E 24、D 25、E26、A 27、A 28、B 29、E 30、C31、A 32、E 33、E 34、C 35、A1、用物理方法杀灭细菌称()。
A、消毒法B、抗菌术C、灭菌术D、无菌术E、隔离术2、手术区皮肤消毒范围要包括手术切口周围()。
A、10cm的区域B、15cm的区域C、20cm的区域D、25cm的区域E、30cm的区域3、手术人员在手术前正确的操作是()。
A、用口罩遮住口唇,鼻外露B、刷手后冲洗时手指朝下C、从手指向上刷到平肘关节处D、刷手后无菌毛巾要来回擦拭手臂E、感染手术后必须重新刷手才能进行下一台手术4、女,50岁,HbsAg阳性病人,手术后其手术台处理()。
A、乳酸熏蒸B、0.1%苯扎溴铵直接擦拭C、40%甲醛加高锰酸钾熏蒸D、70%乙醇作用30分钟后擦拭E、0.1%次氯酸钠作用30分钟后擦拭5、代谢性酸中毒最突出的表现是()。
A、感觉迟钝B、心率加快C、血压下降D、头痛、头晕、嗜睡E、呼吸深快,呼气有酮味6、低钾血症的病因中,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
A、禁食或长期进食不足B、大量呕吐C、运用螺内脂D、肠瘘E、静脉营养液中钾盐补充不足7、输血的功用并不包括( )。
A、提高血浆蛋白B、纠正贫血C、改善凝血功能D、杀灭细菌抗感染E、对出血病人补充血容量8、关于休克的叙述,下列哪些是错误的( )。
A、休克抑制期微循环的病理改变是毛细血管容积增大B、休克代偿期时冠状动脉收缩不明显C、休克时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D、休克的本质是血压下降E、休克时机体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9、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医学2012年专业科目中、高级职称学员作业
姓名:王洪杰学号:405112010141工作单位:大庆市油田总医院集团龙南医院泌尿外科
1. 简要概述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遵循的四项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遵循的基本原则:(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三)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四)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2. 临床医师如何开抗菌药物处方?
1.临床选用抗菌药物应遵循本《指导原则》,根据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点、药物价格等因素加以综合分析考虑,参照“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一般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
2.临床医师可根据诊断和患者病情开具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患者需要应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经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患者病情需要应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经抗感染或有关专家会诊同意,处方需经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签名。
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1天用量。
3. 第一代头孢菌素的适应症?
注射剂主要适用于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所致的上、下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尿路感染、败血症、心内膜炎等;亦可用于流感嗜血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敏感株所致的尿路感染以及肺炎等。
头孢唑林常用于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
头孢拉定、头孢氨苄等口服剂的抗菌作用较头孢唑林为差,主要适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的轻症病例。
4. 如何进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病原治疗?
以病毒感染多见,多数病例为自限性。
(1)可能由肺炎支原体或百日咳博德特菌引起者,可采用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
(2)肺炎衣原体感染可用四环素或多西环素,或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
临床医学2012年专业科目中、高级职称学员学习体会撰写要求见下页
临床医学2012年专业科目中、高级职称学员学习体会
姓名:王洪杰学号:405112010141工作单位:大庆市油田总医院集团龙南医院泌尿外科
一、学习本年度专业科目的主要收获。
感染性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疾病,也是临床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故抗菌药物的应用对控制感染与细菌性疾病,降低病死率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目前我国临床治疗中滥用抗菌药物现象十分严重。
如在无指征或指征不明情况下,甚至对抗菌药物治疗无效的疾病(如病毒感染)也应用抗菌药物;盲目首选昂贵的新的广谱抗菌药物,如第三代头抱菌素、碳烯青霉素类,剂量过大,疗程过长,多种联合应用,预防用药过多,抗生素滥用,带来种种不利影响,不仅造成经济上浪费,而且使不良反应和耐药菌增加。
通过本年度专业科目的学习,系统学习掌握了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临床常见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
通过学习吴玉波教授的讲座内容,系统掌握了抗菌药物的治疗性、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以及在特殊生理病理情况下的应用原则;以及为了降低抗菌药的耐药率,应对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加强管理,在临床工作中,医生要了解并遵守的相关管理规定,通过遵守及执行相关管理规定,减少抗生素的滥用,提高抗感染治疗的效果;讲座中系统介绍了常用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及其抗菌作用特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常用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通过学习,提高及加深了对抗生素的认识,避免治疗中出现对患者的损害,从而提高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讲座中还介绍了临床常见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抗菌药物的选择原则,其中包括经验治疗和病原治疗,在掌握了抗菌药物作用特点的基础上,规范并优化抗菌药物的治疗方案,使临床抗感染药物治疗趋于规范、合理;达到安全、有效。
通过对“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与管理”讲座的学习,强化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管理,使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率降低,临床医师能按照规定选择抗菌药物
从而保证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二、请您谈谈对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与管理的体会与认识。
目前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中使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其使用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康复和医院医疗质量。
但随着其广泛使用,滥用现象也不断出现。
对于如何加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相关管理措施,强化临床抗菌药物管理,提高医务人员合理应用水平。
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体会,对加强合理抗菌药物管理初步总结,现报告如下。
1 医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措施
1.1 医院应成立相关管理机构,并制定及施行相关管理,建立专门的管理网络:我院设立专门的临床合理用药督查小组,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结合我院具体情况先后制定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分级分线管理制度》、《处方点评制度》等考评奖惩制度。
并建立临床药师查房制,采用“定期定点”模式实施专职药师查房制。
由督查小组筛选每个月疑似不合理门诊处方及住院医嘱,按科室和个人进行分类统计汇总成表,上交医疗专家组。
由医疗专家组定期组织点评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处方,并将点评结果反馈给临床科室,以督促各科室改进。
药剂科负责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每季度对全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对门诊和住院使用金额及数量前10位的抗菌药物进行排名,并根据每个月使用金额排名首位抗菌药物药品前10位医生进行排名,如有异常使用药品情况,启动预警机制,情况严重的交予用药督查小组,用药督查小组可按医院的相关制度作出严肃处理。
此外,药剂科还应在临床作好密切监测和药学宣传。
比如,“克林霉素针剂”门诊连续3个月排名第一,经调查因不做皮试,经验性地应用于一般外伤及急诊患者,我院启动预警机制,并督促临床合理性地针对适应证应用。
1.2 实行分线管理:根据医院《抗菌药物分级分线管理制度》要求,将我院抗菌药物分为一、二、三线,对抗菌药物实施分级分线管理。
结合HIS系统实行电子处方和电子病历管理,我院程序自行实行分级管理,即对医师使用权限进行限制,高级职称可使用所有抗菌药物,中级职称使用一、二线抗菌药物,初级职称只能使用一线抗菌药物,从药品库存和系统程序上控制。
2 加强医护人员教育,普及管理知识
为了更好的实施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将我院制定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规则及管理制度下发各科,组织医护人员定期学习执行,使全体医务人员在思想上重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在管理上做到有章可循。
在药物应用方面,结合临床ADR监测,每季度编辑一期医院《临床药讯》,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并根据临床用药情况,组织科室内对各类抗菌药物特点、选用原则、各部位常见病原菌耐药性及耐药机制的学习讨论,强化医护人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观念。
3 加强对患者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知识的宣传
部分患者因外界的宣传和传统习惯的影响,对抗菌药物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越新越好、越高级越好、越贵越好”。
药师可以通过电话、咨询窗口,就患者使用的抗菌药物给药最佳途径、时间、剂量及疗程等进行全面咨询,宣传抗菌药物个体化用药的重要性,让患者正确地配合医生治疗,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
4 逐步引入药物经济学概念,结合临床路径治疗方案研究药物经济学的概念将经
济学方法应用于评价临床治疗过程,我院采用持续质量改进(CQI)理论强化抗菌药物应用过程中的环节控制,以达到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最大限度地降低就医人群的医疗费用的目的。
并根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内涵“符合临床指征且功效明确,价格适中”,结合临床路径治疗方案研究,监测、分析、评价抗菌药物用药过程及用药后的疗效,探索优化治疗方案,使单病种中使用抗菌药物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我院2年来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持续督查,引导临床合理安全有效使用抗菌药物,使其逐步规范和合理,初步达到预期效果。
领导重视建立相关组织机构及规章制度,是做好抗菌药物合理管理工作的必要条件。
持续改进的管理措施是加强管理的重要条件,HIS系统自动化管理抗菌药物的三级使用;通过不同层面、反复的不合理处方点评及动态监测与预警机制执行,督导临床医师主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通过警示谈话、知识培训、科室通报和处罚等手段,督促临床提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水平,达到管理的目的。
总之,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是医院医疗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医院应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监督,医院各科室应结合临床路径治疗方案研究,强化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管理,积极参与、主动协调与沟通医、药、护、患关系,避免抗菌药物滥用,不断改进和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