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选修一 专题六 基础知识+当堂检测
高中生物选修一(人教版):专题测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生物选修一〔人教版〕:专题测试卷〔四〕一、选择题1.在淀粉溶液中参与淀粉酶,保温一段时间后,再参与蛋白酶并连续保温,酶解产物包括( )A.多肽B. 蔗糖C. 葡萄糖D. 核苷酸2.在原材料有限的状况下,以下曲线中能正确表示一样时间内果胶酶的用量对果汁产量影响的曲线是( )A. B. C. D.3.以下关于纤维素酶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包括三种B.葡萄糖苷酶可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C.纤维素酶可用于去掉植物的细胞壁D.纤维素酶可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4.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影响的试验中,得到如下试验结果。
据此分析不正确的选项是( )温度/℃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果汁量/mL 3.5 4.6 8.6 10.9 12.3 11.7 10.1 5.4 3.9 4.8 5.6A.试验过程中应先将苹果泥和果胶酶分别调整到对应温度后再混合B.为了试验结果的科学性,各组混合处理时间和过滤果汁时间均应一样C.应在 50~55 ℃之间设置更细温度梯度进展试验探究果胶酶的最适温度D.该试验结果说明高温能使果胶酶失活,但高温也可能促进果胶分解5.生物体内的酶很简洁降解、失活,洗衣粉中的酶却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活性,缘由是( )A.洗衣粉中的酶活性不受温度影响B.洗衣粉中的酶外层有特别的化学物质层层包裹C.生物体内的酶是蛋白质,洗衣粉中的酶是无机物D.参与的酶种类很多,总有一局部保持活性6.有关加酶洗衣粉使用留意事项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①蛋白质类织物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来洗涤②加酶洗衣粉使用的水温一般在 50 ℃以下③加酶洗衣粉不宜存放太久,加酶洗衣粉有保质期④碱性蛋白酶洗衣粉会分解人体皮肤外表蛋白质,从而损伤人体皮肤,因此应避开与这类洗衣粉长时间地接触A. ①②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7.在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试验中,以下有关变量把握方法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试验材料的污染程度属于本争论的无关变量,试验过程中不必考虑B.假设承受手洗法进展去污操作,需尽可能保证各组的洗涤用力程度、时间等根本一样C.水温属于本试验的变量,试验过程中必需保证各组试验温度一样且恒定D.水的用量和布料的大小是成正比的,试验用的布料越大、水量越多试验效果越好8.蒸熟的苹果具有很好的止泻作用,这是由于苹果中果胶的“立场”不太坚决,未经加热的生果胶可软化大便,与膳食纤维共同起着通便的作用,而煮过的果胶则摇身一变,不仅具有吸取细菌和毒素的作用,而且还有收敛、止泻的成效。
(共6套)高中人教版生物选修1(全册)章节检测题配套练习附答案

(共6套)高中人教版生物选修1 (全册)章节检测题配套练习附答案章末检测(6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1.以下有关生物技术实践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制作果酒时瓶口密闭,而制作果醋时中断通氧可能会引起醋酸菌死亡B.制作腐乳时,加盐腌制可使豆腐块变硬且能抑制杂菌生长C.制作果酒和果醋时都应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对发酵瓶消毒D.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菌种不同,但代谢类型相同【解析】果酒是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得到的,果醋是利用醋酸菌的有氧呼吸得到的,并且醋酸菌是好氧型生物,没有氧气便死亡,故A正确.制作腐乳时,加盐腌制使水分析出可使豆腐块变硬且能抑制杂菌生长,故B正确 .为了得到品质好的发酵产物,制作果酒和果醋时都应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对发酵瓶消毒,故C正确.制作果酒的酵母菌是异养兼性厌氧型,醋酸菌是异养需氧型,故D错误.【答案】 D2.以下关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发酵过程的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A.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菌种不同,但代谢类型相同B.制作果酒和果醋时都应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对发酵瓶消毒C.变酸果酒的外表观察到的菌膜可能是醋酸菌的菌落D.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可用同一装置,但需控制不同发酵条件【解析】A、果酒的发酵菌种是酵母菌,其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醋的发酵菌种是醋酸菌,其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A错误;B、制作果酒和果醋时都应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对发酵瓶消毒,B正确;C、变酸的酒的外表观察到的菌膜就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C正确;D、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可用同一装置,但需控制不同发酵条件,如果酒制作需要无氧环境,适宜温度为18~25℃,而果醋制作需要有氧环境,适宜温度为30~35℃ ,D正确 .【答案】 A3.(2021·吉林实验中学期中)以下有关于发酵技术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在氧气充足、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B.长期放置的酒外表会出现一层膜,这层膜是醋酸菌在液体外表繁殖形成的C.泡菜腌制过程中,泡菜坛外表会长出一层白膜,这层白膜是产膜酵母大量增殖形成的D.腐乳最|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这层皮就是由毛霉的直立菌丝构成的【解析】在氧气充足、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A 正确;长期放置的酒外表会出现一层膜,这层膜是醋酸菌在液体外表繁殖形成的,B正确;泡菜腌制过程中,泡菜坛外表会长出一层白膜,这层白膜是产膜酵母大量增殖形成的,C正确;腐乳最|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这层皮就是由毛霉的气生菌丝构成的,D错误.【答案】 D4.以下有关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参与果酒发酵和果醋发酵的微生物都含有线粒体B.果酒制成后只需将装置转移至|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即可制作果醋C.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必须有能生产蛋白酶的微生物参与D.在腐乳装瓶时自下而上随层数的增加逐渐减少盐量【解析】参与果酒发酵的微生物是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含有线粒体;参与果醋发酵的微生物是醋酸菌,是原核生物不含线粒体,A错误;果酒制成后将装置转移至|温度较高的环境中接入醋酸菌并保持通气条件可制作果醋,B错误;腐乳制作过程中利用的酶主要是脂肪酶和蛋白酶等,C正确;在腐乳装瓶时自下而上随层数的增加逐渐增加盐量,D错误.【答案】 C5.(2021·正定中学月考)关于发酵过程产物检验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果汁发酵是否产生酒精,可用NaOH来检验B.检验醋酸产生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品尝或用pH试纸鉴定C.泡菜制作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不能测定D.测定果酒、果醋的产生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均可用品尝法【解析】果汁发酵是否产生了酒精可以使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来检测,故A错误;醋酸无毒,可以用品尝的方法检测,也可以用pH试纸鉴定,故B正确;泡菜制作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的含量可以用对氨基苯磺酸和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检验,亚硝酸盐的含量的检测可以用比色法进行测量,而不能用品尝法,故C错误,D错误.【答案】 B6.以下有关传统发酵技术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制作果酒必需先制果醋B.酿制果醋的醋酸菌只能在无氧环境中生存C.制作腐乳需利用毛霉产生的酶分解豆腐中的蛋白质等物质D.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过程所需的温度条件相同【解析】果酒可以作为制作果醋的原料,故A错误;酿制果醋的醋酸杆菌属于好氧型细菌,不能在无氧条件下生存,故B错误;制作腐乳时,使用的微生物为毛霉,毛霉代谢过程中可以产生蛋白酶,将豆腐中的蛋白质等物质分解,故C正确;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过程中使用的微生物不同,所需要的最|适温度也不同,故D错误.【答案】 C7.(2021·湖北四校期中联考)以下关于发酵技术的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A.果酒制作的菌种属于真核生物,而果醋制作的菌种属于原核生物B.果醋制作需要的温度比果酒制作温度高C.醋酸菌在糖源充足和缺少糖源但有乙醇时都能产生醋酸D.为了保证腐乳的风味应在加盐腌制时在每层均匀地参加盐分【解析】果酒制作的菌种是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而果醋制作的菌种是醋酸菌,属于原核生物,A正确;果醋制作需要的温度为30-35℃,比果酒制作温度18-20℃高,B正确;醋酸菌在糖源充足和缺少糖源但有乙醇时都能产生醋酸,C正确;为了保证腐乳的风味应在加盐腌制时在每层均参加盐分,但距离瓶口越近,参加的盐应该越多,D错误.【答案】 D8.(2021·唐山一中期中)人们利用某些微生物制作食品时,需要分析微生物的特点,控制微生物的发酵条件.以下与此有关的各项内容不正确的选项是()序号①②③④食品果酒果醋腐乳泡菜主要微酵母菌醋酸菌毛霉乳酸菌生物制作装置或操作步骤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解析】制作果酒是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不需要插入温度计,①错误;制作果醋是利用醋酸菌的有氧发酵,②正确;制作腐乳时应先让毛霉生长,然后再加盐腌制成形,③错误;制作泡菜时利用乳酸菌无氧呼吸,④正确;所以选A .【答案】 A9.(2021·吉林一中质检)以下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相关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使用的菌种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和RNAB.腐乳制作所需的适宜温度最|高C.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杆菌、乳酸菌D.发酵过程都包括无氧发酵和有氧发酵【解析】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所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单细胞真菌)、醋酸杆菌(属于需氧型细菌)和毛霉(多细胞真菌) ,它们均有细胞结构,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和RNA;故A正确.果酒需要的温度在18-25℃ ,果醋制备的温度是30-35℃ ,腐乳制作需要的适宜温度是15-18℃;故B错误.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和毛霉;故C错误.果酒发酵为无氧发酵,参与果醋制作的醋酸菌是嗜氧菌,因此果醋发酵过程都是有氧发酵,D错误.【答案】 A10.在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中,都要防止微生物污染,以下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果醋发酵阶段应封闭充气口,防止杂菌进入B.腌制腐乳的卤汤应含有适当浓度的酒精以抑制细菌的增殖C.用自然菌种发酵酿酒时,需将封有葡萄汁的发酵瓶高压灭菌D.将长满毛霉的豆腐放在瓶中加盐时,接近瓶口局部的盐要铺薄【解析】醋酸菌是嗜氧菌,制作果醋时要适时通气,假设中断通氧可能会引起醋酸菌死亡,故A错误.腐乳制作时,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假设酒的含量过低,缺乏以杀菌,假设腐乳的含量过高,那么会延长腐乳成熟的时间,故B正确.将装有葡萄汁的发酵瓶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时,会杀|死其中的自然菌种(野生酵母菌) ,使发酵不能进行,故C错误.将长满毛霉的豆腐放在瓶中,并逐层加盐,接近瓶口局部的盐要铺厚一些,因为越接近瓶口,被杂菌污染的时机越大,故D错误.【答案】 B11.(2021·大兴区期末)果酒、果醋和泡菜制作过程中,发酵液最|终都呈酸性,以下原因解释不正确的选项是()A.制作果酒初期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B.制作果酒后期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C.制作果醋时醋酸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醋酸D.制作泡菜时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解析】制作果酒初期,酵母菌先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故A正确;制作果酒后期,发酵罐中没有氧气,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故B正确;制作果醋时,醋酸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醋酸,故C错误;制作泡菜时,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故D正确.【答案】 C12.(2021·东城区期末)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三种传统发酵食品的共同点是()A.菌种均可来自于自然环境B.均需在相同温度下进行发酵C.保证在无氧环境下发酵D.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种群密度不断增加【解析】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时,所用菌种均来自自然环境,都不需要接种菌种,A项正确;由于不同菌种生长所需的适宜温度范围不同,因此,进行发酵时的温度条件不同,B项错误;制作果醋时的发酵是在有氧环境下,C项错误;果酒发酵过程中,营养物质消耗,酵母菌种群密度会减小,D项错误.【答案】 A13.以下关于亚硝酸盐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亚硝酸盐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B.亚硝酸盐的分布广泛,其中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约为4 mg/kgC.咸菜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在7 mg/kg以上,所以尽量少吃咸菜D.亚硝酸盐不会危害人体健康,并且还具有防腐作用,所以在食品中应多加些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解析】A、亚硝酸盐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A正确;B、亚硝酸盐的分布广泛,其中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约为4 mg/kg ,B正确;C、咸菜亚硝酸盐较高,平均含量在7 mg/kg以上,由于亚硝酸盐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尽量少吃咸菜,C正确;D、亚硝酸盐有一定的毒性,当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总量到达0.3~0.5g时,会引起中毒,到达3g时会引起人死亡,D错误.【答案】 D14.关于亚硝酸盐含量测定原理的正确描述是()A.重氮化→酸化→显色→比色B.重氮化→酸化→比色→显色C.酸化→重氮化→显色→比色D.酸化→重氮化→比色→显色【解析】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原理是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响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形成玫瑰红色染料.【答案】 C15.腐乳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的一种经微生物发酵的大豆食品,以下相关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青霉、酵母、曲霉和毛霉等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但主要是毛霉的作用B.腐乳制作过程中可将蛋白质、脂肪水解为多肽和氨基酸C.现代工厂化生产腐乳的菌种需专门接种D.卤汤中一般参加12%的酒,作用很关键【解析】蛋白质可水解为多肽和氨基酸,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所以B错误.【答案】 B16.以下有关发酵食品加工的操作,正确的选项是()A.制作果酒时应对葡萄进行反复冲洗以防止杂质的影响B.制作果醋时应防止通入空气以保证有关菌种正常代谢C.制作腐乳时应适量加盐以防止豆腐变质、变软D.制作酸奶时应保证有氧环境以防止变质【解析】A、发酵技术制葡萄酒所需的酵母菌菌种来自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不能进行反复冲洗,A错误;B、制作果醋时,用的是醋酸菌,是好氧细菌,应通入空气以保证有关菌种正常代谢,B 错误;C、制作腐乳时应适量加盐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在后期制作过程中不会过早酥烂,C正确;D、制作酸奶时是利用乳酸菌在无氧的环境下大量繁殖,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D错误.【答案】 C17.以下有关传统发酵技术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制作果酒最|快捷的途径是先制果醋,再制果酒B.酿制果酒、果醋所需酵母菌和醋酸菌的发酵底物、条件完全相同C.制作腐乳需利用毛霉产生的酶分解豆腐中的蛋白质等物质D.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过程都应杜绝|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解析】制作果醋最|快捷的途径是先制果酒,再制果醋,A错误;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过程所需的温度、氧气条件是不相同的,发酵底物也可以不同,B错误;毛霉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等物质分解,C正确;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过程都必须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只有产生足够的菌种才能保证发酵成功,D错误.【答案】 C18.以下有关传统果酒、果醋发酵和腐乳制作的比拟正确的选项是......(双选)() A.果酒、腐乳发酵的主要微生物属于真核生物,果醋发酵菌种属于原核生物B.果酒制成后只需将装置转移至|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即可制作果醋C.果酒发酵在无氧环境下进行,果醋和腐乳发酵在有氧条件下进行D.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过程利用的都是微生物胞内酶【解析】果酒发酵的微生物是酵母菌,为真核生物,腐乳发酵的微生物是毛霉,为真核生物,果醋发酵的微生物为醋酸菌,为原核生物,故A正确;果酒制成后转移至|较高温度的环境中,还需要通入氧气,才可以制作果醋,故B错误;果酒发酵在无氧条件下进行,而果醋和腐乳都需要有氧条件,故C正确;制作果酒果醋利用的是微生物的胞内酶,腐乳利用的是微生物的胞外酶(主要是毛霉分泌的蛋白酶) ,故D错误.【答案】AC19.以下关于实验室果酒、果醋制作的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A.果酒制作的菌种属于真核生物,而果醋制作的菌种属于原核生物B.果酒制作需要的温度比果醋制作温度高C.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相应菌种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D.醋酸菌在糖源充足和缺少糖源时都能产生醋酸【解析】果酒制作所用菌种主要是酵母菌,为真核生物,而果醋制作的有关微生物为醋酸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故A正确;果酒发酵温度为18~25 ℃,而果醋发酵温度为30~35 ℃ ,因此果醋制作需要温度较高,B错误;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相应的菌种数量都是先增加后根本不变,即呈S型,C正确;醋酸菌在糖源充足或缺少时,都能产生醋酸,故D正确.【答案】 B20.某同学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发酵装置,以下有关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该装置可阻止空气进入,用于果酒发酵B.该装置便于果酒发酵中产生的气体排出C.去除弯管中的水,该装置可满足果醋发酵时底层发酵液中大量醋酸菌的呼吸D.去除弯管中的水后,该装置与巴斯德的鹅颈瓶作用相似【解析】果酒制作是厌氧发酵,该装置水可阻止空气进入;果酒发酵产生的气体是CO2,该装置便于CO2的排出;该装置弯管为了排出发酵产生的气体,不能保证果醋发酵需要的O2;去除弯管中的水后,与巴斯德的鹅颈瓶作用相似,排出气体,防止杂菌污染.【答案】 C二、非选择题(共50分)21.(10分)(2021·兰州一中期末)葡萄糖经酒精发酵可以产生葡萄酒,进一步经醋酸发酵可以产生葡萄醋,请利用相关的知识答复以下问题:(1)从将葡萄汁装入发酵瓶到酒精发酵完毕的过程中,酵母菌进行的细胞呼吸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位同学将葡萄榨成汁后分别装入相应的发酵瓶中,在温度等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如以下图所示.①在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找出图中实验操作的错误:甲图中的错误是________ ,乙图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以用________来检测是否有酒精产生,结果是酒精与之反响成________色.(4)为了提高果酒的品质,更好地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常常参加________ .(5)假设果汁中混杂有醋酸菌,在果酒发酵旺盛时,醋酸菌________(能/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形成醋酸,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利用葡萄汁制作葡萄酒,装入发酵瓶后,一开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迅速增加其数量,随着氧气的消耗,有氧呼吸逐渐减弱,无氧呼吸逐渐增强,直至|完全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2)①为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发酵瓶,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②甲图中未夹住发酵瓶的进气管,这样酵母菌会一直进行有氧呼吸,无酒精产生;乙图显示,发酵瓶中的发酵液过多,淹没了排气管在瓶内的管口,导致气体不能排出,随着发酵时间的递增,有可能通过排气管排出发酵液.(3)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响,变成灰绿色,因此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 .(4)为了提高果酒的品质,更好地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常常参加人工培养的酵母菌.(5)醋酸菌进行有氧呼吸,假设果汁中混杂有醋酸菌,在果酒发酵旺盛时的缺氧环境能抑制醋酸菌生长,同时果酒发酵的最|适温度也低于醋酸菌生长的最|适温度,所以醋酸菌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形成醋酸.【答案】(1)有氧呼吸、无氧呼吸(2)①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发酵瓶②甲:未夹住发酵瓶的进气管乙:瓶中发酵液过多,淹没了排气管在瓶内的管口(3)重铬酸钾灰绿色(4)人工培养的酵母菌(5)不能果酒发酵时的缺氧环境能抑制醋酸菌生长22.(2021·山西四校联考)(10分)近年来,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引发全民关注美食的热潮,其中屡次讲述了利用不同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制作的美味食品.请分析答复以下问题:(1)在果醋制作时,运用醋酸菌在供给________和糖源充足时,将糖分解成醋酸;在糖源不充足时,也可以利用酒精生成醋酸,请写出该过程的化学反响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腐乳制作的流程是: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用盐腌制时,应注意控制________;配制卤汤时,要使卤汤中酒的含量控制在________%左右.(3)制作泡菜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蔬菜在腌制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在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________________反响后,与N -1 -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________色染料.【解析】(1)在果醋制作时,运用醋酸菌在供给氧气和糖源充足时,将糖分解成醋酸;在糖源不充足时,也可以利用酒精生成醋酸,反响式为C2H5OH+O2―→CH3COOH+H2O .(2)腐乳制作的流程是: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用盐腌制时,应注意控制盐的用量,配制卤汤时,要使卤汤中酒的含量控制在12%左右.(3)制作泡菜的原理是乳酸菌在无氧的环境下大量繁殖,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蔬菜在腌制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响后,与N -1 -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答案】(1)氧气C2H5OH+O2―→CH3COOH+H2O(2)盐的用量12(3)乳酸菌在无氧的环境下大量繁殖,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4)盐酸酸化重氮化玫瑰红23.(10分)下面是有关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请答复:(1)食醋可用大米为原料经三步发酵来制作:第|一步:大米经蒸熟、冷却后参加淀粉酶,将原料中的淀粉分解成糊精,然后进一步分解成葡萄糖.第二步:用酵母菌将葡萄糖转化成乙醇,这一发酵过程中,玻璃发酵瓶不应完全密闭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用________________菌将乙醇转化成乙酸,这一过程________________(填 "需要消耗〞或 "不需要消耗〞)氧气.(2)腐乳是豆腐经微生物发酵后制成的食品.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该发酵过程,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____ ,其产生的________可将豆腐中的蛋白质水解为________________和氨基酸;其产生的脂肪酶能将豆腐中的脂肪水解为甘油和________________ .(3)泡菜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多种酸,其中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 ,还有少量的亚硝酸.对亚硝酸盐的定量测定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法,因为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的反响产物能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成__________________色化合物 .【解析】(1)在果酒发酵过程中同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如果密闭完全会使瓶内压力升高可能引起爆裂,所以不能完全密闭.要将乙醇转化为乙酸,需要用醋酸菌,醋酸菌是好氧生物,必须需要氧气.(2)腐乳制作主要利用的是毛霉,其可以产生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多肽和氨基酸,产生的脂肪酶将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3)泡菜制作主要利用的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对亚硝酸盐的测定可以用比色法,因为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的反响产物能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成玫瑰红色化合物,可以根据颜色比对来大致确定.【答案】(1)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CO2 ,使瓶内压力升高而可能引起爆裂醋酸杆需要消耗(2)毛霉蛋白酶肽脂肪酸(3)乳酸(或有机酸)(光电)比色玫瑰红24.(10分)生活中有许多微生物技术的应用,请分析答复:(1)在腐乳的制作过程中,有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______ .红色因参加了____________________而呈深红色,味厚醇香.(2)在腐乳制作时,要加盐腌制,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制作出色香味俱全的腐乳,关键在于________的配制.(3)泡菜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多种酸,其中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 ,还有少量的亚硝酸.对亚硝酸盐的定量测定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法,因为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的反响产物能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成________________色化合物.样品测定时,还要取等量水进行同样的测定,目的是________ .(4)在果酒、果醋的制作过程中葡萄糖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出大约______________的空间.制作过程需严格控制温度,其中果醋制作的温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食醋可用大米为原料经三步发酵来制作:第|一步:大米经蒸熟、冷却后参加淀粉酶,将原料中的淀粉分解成葡萄糖.第二步:用________________菌将葡萄糖转化成乙醇,可以通过____________(试剂)检测,发酵过程中,发酵瓶不应完全密闭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用____________________菌将乙醇转化成乙酸,这一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气.醋酸菌将乙醇变为醋酸的反响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腐乳制作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毛霉,它具有兴旺的白色菌丝.其中有时出现红色是因为参加了红曲的缘故.(2)在腐乳制作时,加盐的目的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同时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防止豆腐块腐败变质.(3)泡菜制作是利用乳酸菌的发酵,在发酵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乳酸和少量的亚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反响的生成物再与萘基N-1-乙二胺反响生成紫红色物质,然后通过比色,可大致估算出亚硝酸盐的含量.为了实验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要用蒸馏水做对照试验.(4)果酒制作是利用了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的原理,由于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在鲜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1/3的空间.果醋制作是利用了醋酸菌的有氧呼吸,其适宜生存的温度为30~35℃ .(5)大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在淀粉酶催化作用下,分解成糊精(主要含麦芽糖等) ,这一过程可用碘液(或KI -I2溶液)来检测反响的情况.酵母菌将葡萄糖转化成乙醇的过程中产生CO2,随反响的进行发酵瓶中CO2逐渐增多,瓶内压力升高,可能引起爆裂,所以不要完全密闭.醋酸菌是好氧细菌,在将乙醇转化成乙酸的过程中消耗氧气.泡菜发酵过程离不开乳酸菌,能产生乳酸和少量的亚硝酸,亚硝酸盐总量到达0.3~0.5 g时就会引起人中毒,必须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进行测定.其测定方法可用比色法,为提高可信度、准确度应设置对照实验.【答案】(1)毛霉红曲(2)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同时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防止豆腐块腐败变质卤汤(3)乳酸比色玫瑰红作为对照(4)1/330~35℃(5)酵母重铬酸钾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CO2 ,使瓶内压力升高而可能引起爆裂醋酸杆菌需要消耗反响式:C2H5OH+O2―→CH3COOH+H2O25.(10分)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与泡制时间有关.为了测定不同泡制天数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实验材料、试剂及用具包括:刻度移液管、比色管、不同浓度的亚硝酸钠标准溶液、亚硝酸盐的显色剂、不同泡制天数的泡菜滤液等.答复相关问题:(1)请完善以下实验步骤.①标准管的制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显色剂制成颜色深浅不同的系列标准管.②样品管的制备:用刻度移液管分别吸取一定量的________________ ,加到不同的比色管中,然后在各个比色管中参加等量的显色剂进行显色,得到样品管.③将每个__________________分别与系列标准管进行比拟,找出与样品管颜色深浅________的标准管,该管中亚硝酸钠含量即代表样品管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记录各样品管亚硝酸盐的含量.(2)以下图表示的是泡菜中________趋势.(3)泡菜制作过程中产酸的细菌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填 "醋酸杆菌〞或 "乳酸菌〞) .【解析】(1)在亚硝酸盐的含量测定中,用不同浓度亚硝酸钠标准溶液和显色剂制成颜。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全册课时作业及各专题测验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全册课时作业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基础巩固1.以下反应在果酒和果醋发酵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C6H12O6+6O26CO2+6H2OB.C6H12O62C2H5OH+2CO2C.CO2+H2O(CH2O)+O2D.C2H5OH+O2CH3COOH+H2O解析:A项是果酒发酵初期的反应式;B项是果酒发酵产酒阶段的反应式;C项是光合作用的反应式;D项是果醋发酵过程的反应式。
答案:C2.下列关于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酵母菌是异养型的真菌B.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即一种酵母菌能进行有氧呼吸,另一种进行无氧呼吸C.酵母菌在有氧气存在时,能将葡萄糖分解成CO2和H2OD.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解析: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微生物,是指酵母菌在有氧时可以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时可以进行无氧呼吸。
答案:B3.下列有关果酒自然发酵流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应将选择好的葡萄进行反复冲洗,防止杂菌污染B.应将选择好的葡萄只冲洗1~2遍,防止菌种流失C.应去梗再冲洗,防止冲洗时梗刺破葡萄皮造成污染D.应对榨取的葡萄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防止杂菌污染解析:在果酒的自然发酵中,冲洗这一步的主要目的是除去浮尘,不能冲洗得过于干净,也不能进行去皮处理,因为自然发酵的菌种来自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去梗的操作应在冲洗之后,否则会因去梗造成葡萄汁流出或造成杂菌污染;高压蒸汽灭菌会使各种微生物均被消灭,无法产生果酒。
答案:B4.下列关于果醋制作的说法,正确的是()A.醋酸菌是好氧菌,在制作过程中要一直打开发酵瓶B.在制作果醋时,温度应严格控制在18~25 ℃C.当糖源不足时,醋酸菌先将乙醇转变成乙醛,再将乙醛转变为醋酸D.醋酸菌在糖源和氧气充足时,能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CO2解析:果醋制作过程中醋酸菌是必不可少的,醋酸菌是好氧菌,在制作过程中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而不是一直打开发酵瓶。
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提分教程 专题6 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课题1 含答案

课题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学习目标] 1.知道植物芳香油的来源与提取方法。
2.了解提取玫瑰精油和橘皮精油的实验流程。
知识点一植物芳香油的来源和提取方法知识梳理1.植物芳香油的来源(1)天然香料的主要来源是□01动物和□02植物,微生物中的□03真菌。
①动物香料主要来源于□04麝、□05灵猫、海狸和抹香鲸等;②植物香料可以从大约50多个科的植物中提取,如玫瑰花用于提取玫瑰油,樟树树干用于提取□06樟油。
(2)特点:具有较强的挥发性,易溶于有机溶剂。
(3)组成:主要包括□07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2.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有□01蒸馏、□02压榨和□03萃取等。
(1)水蒸气蒸馏法①原理:利用□04水蒸气将挥发性□05较强的植物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06油水混合物,冷却后,混合物又会重新分出□07油层和□08水层。
②分类:根据蒸馏过程中原料放置的位置,可将水蒸气蒸馏法划分为□09水中蒸馏、□10水上蒸馏和□11水气蒸馏。
③步骤:水蒸气蒸馏→分离油层→除水过滤。
④适用:适用于□12玫瑰油、□13薄荷油等挥发性较强的芳香油。
⑤缺点:水中蒸馏会导致某些原料□14焦糊和有效成分□15水解等问题。
(2)萃取法①概念:萃取法是将□16粉碎、□17干燥的植物原料用□18有机溶剂浸泡,使芳香油溶解在□19有机溶剂中的方法。
②原理:植物芳香油不仅挥发性□20强,而且易溶于□21有机溶剂。
③方法:芳香油溶解于□22有机溶剂后,只需蒸发出□23有机溶剂,就可以获得纯净的植物芳香油了。
④步骤:粉碎、干燥→萃取、过滤→浓缩。
⑤适用范围:适用范围广,要求原料颗粒尽可能□24小,能充分浸泡在有机溶剂中,如茉莉油的提取等。
⑥缺点:用于萃取的有机溶剂必须事先□25精制,除去□26杂质,否则会影响芳香油的质量。
(3)压榨法:主要为冷压榨。
①原理:通过机械加压,压榨出果皮中的芳香油。
②步骤:□27石灰水浸泡漂洗→压榨过滤、□28静置→再次过滤。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课本基础知识填空及参考答案(人教版)

《高中生物》课本基础知识通关(选修1)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 果酒和果醋和制作一、果酒制作1.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
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的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 → 6CO2+12H2O;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如下:C6H12O6 → 2C2H5OH+2CO2 。
2.20 ℃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
二、果醋制作1.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
醋酸生成反应式是C2H5OH+O2 → CH3COOH+H2O。
2.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
3.默写:制作果酒和果醋实验流程示意图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醋酸发酵↓↓果酒果醋4.为防止发酵液被污染,发酵瓶要清洗干净,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
5.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重铬酸钾来检验。
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
课题2 腐乳的制作1.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2. 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可以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以将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3.将豆腐块平放在笼屉内,将笼屉中的温度控制在15~18C。
4.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将优良毛霉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其他菌种的污染,保证产品的质量。
5.默写腐乳制作的实验流程示意图让豆腐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6.卤汤中的酒可以选用料酒、黄酒、米酒、高粱酒等,含量一般控制在6.12%左右。
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1.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
乳酸菌是厌氧细菌。
常见的乳酸菌有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
乳酸杆菌常用于生产酸奶。
2.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玖瑰红色染料。
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亚硝酸盐的含量。
高中生物选修一综合检测含答案:专题6课题1同步练习

[学生用书P58~P59]1.柑橘、柠檬芳香油的制备通常不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是因为()①水中蒸馏会导致原料焦糊②柑橘、柠檬芳香油易溶于水③会使芳香油的有效成分水解④所需实验装置复杂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②④解析:选C。
水中蒸馏的方法对于有些原料不适用,如柑橘和柠檬,这是因为水中蒸馏会导致原料焦糊和有效成分水解等问题。
2.对用萃取法来提取芳香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用萃取法来提取芳香油,要求原料尽可能细小B.用萃取法提取的芳香油要易溶于有机溶剂C.在浸泡植物材料时,要选用低沸点的有机溶剂D.芳香油充分溶解于有机溶剂后,再把芳香油蒸发出来,剩余有机溶剂,从而使芳香油和有机溶剂分离解析:选D。
萃取法是使植物芳香油溶解在有机溶剂中,蒸发出溶剂即可获得提取物,此方法要求原料尽可能细小,而且有机溶剂的沸点要低于芳香油的沸点。
3.在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取玫瑰乳浊液提纯过程中,先后使用NaCl、无水Na2SO4,其作用分别是()A.分层、吸水B.溶解、吸水C.吸水、分层D.分层、萃取解析:选A。
向乳浊液中加入NaCl,增加了盐的浓度使水层密度增加,就会出现明显的分层。
分离的油层还含有一定的水分,一般加入一些无水Na2SO4吸水。
4.在蒸馏过程中,要提高产品质量,应该采取的措施是()A.提高蒸馏温度,延长蒸馏时间B.提高蒸馏温度,缩短蒸馏时间C.降低蒸馏温度,缩短蒸馏时间D.严控蒸馏温度,延长蒸馏时间解析:选D。
用蒸馏法分离植物有效成分时,温度会影响其性质,如果温度过高则破坏其结构,温度过低则分离不出其有效成分。
如果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延长蒸馏时间,就可以得到较多的植物有效成分。
5.下列不.属于橘皮精油提取中应注意事项的是()A.橘皮在石灰水中浸泡时间为10小时以上B.橘皮要浸透,从而压榨时不会滑脱C.压榨液的黏稠度要高,从而提高出油率D.为了使橘皮油与水分离,可加入相当于橘皮质量0.25%的NaHCO3和5%的Na2SO4,并调节pH为7~8解析:选C。
高中生物 专题6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新人教版高中选修1生物试题

专题6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工业生产上,植物芳香油常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原因是()A.利用水蒸气可将挥发性强的植物芳香油携带出来B.水蒸气蒸馏法可划分为水中蒸馏、水上蒸馏和水气蒸馏C.植物芳香油挥发性强,易溶于有机溶剂D.操作最简单,成本较低,提取芳香油的原理与实验室提取的原理相同,只是在工业生产中,要考虑生产成本和操作过程等问题,在各种提取方法中,水蒸气蒸馏法因成本低、操作简单而常被工业生产所采用。
2.植物芳香油挥发性强,不易溶于水,提取时下列试剂适合用作萃取剂的是()A.石灰水B.水C.石油醚D.盐酸,因此萃取剂应选择有机溶剂,所给试剂中,只有石油醚是有机溶剂。
3.在使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玫瑰精油时,得到乳白色的乳浊液——玫瑰油与水的混合物后,要想将玫瑰油与水分开应()A.向乳浊液中加NaClB.向乳浊液中加水C.向乳浊液中加无水Na2SO4D.向乳浊液中加CaCl2能够促进油水分离,向乳浊液中加NaCl后,会使混合物出现明显的分层,便于分液处理。
无水Na2SO4的作用是在分液后除去玫瑰油中的少量水分。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植物芳香油具有的功能的是()A.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B.提高免疫力C.直接调节新陈代谢D.保健、美容等,使人身心爽快,有助于消除疲劳,恢复精力;植物芳香油还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人体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帮助人体提高免疫力,具有保健、美容、治疗的作用。
但它不是激素,不能调节生物的新陈代谢。
5.玫瑰精油可以使用有机溶剂萃取,但不足之处是()A.过程复杂且出油率不高B.提取的玫瑰精油纯度不高C.有些萃取剂不能萃取玫瑰精油D.萃取一般用于制膏状物,所以不能用萃取剂萃取玫瑰精油,因此,可以使用有机溶剂萃取,但有机溶剂要事先精制,且要经过反复萃取,所以过程复杂且出油率不高。
6.下列有关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玫瑰精油具有较强的挥发性,能随水蒸气一同蒸馏,因此可利用蒸馏法提取B.压榨法是利用机械压力榨出芳香油C.将粉碎、干燥的植物材料浸泡在有机溶剂中,然后蒸发出有机溶剂,即可获得植物芳香油,此为萃取法D.玫瑰油、薄荷油、薰衣草油等芳香油主要通过压榨法获得7.下列有关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的实验流程中,错误的是()A.鲜玫瑰花+清水→水蒸气蒸馏→油水混合物→分离油层→除水→玫瑰油B.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过滤→浓缩→胡萝卜素C.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浓缩→过滤→胡萝卜素D.柑橘皮干燥去水→石灰水浸泡→漂洗→压榨→过滤→静置→再次过滤→橘皮油8.新鲜的柑橘皮中含有大量的果蜡、果胶和水分,压榨之前,需要将柑橘皮干燥去水,并用石灰水浸泡。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六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六测试题1.柑橘、柠檬芳香油通常采用压榨法制备,原因是水蒸气蒸馏会导致原料焦糊和芳香油有效成分水解。
2.为提高橘皮中精油的出油率,需要用无水氯化钙处理。
3.在玫瑰精油提取过程中,清水溶解原料,NaCl萃取,无水Na2SO4除水。
4.正确叙述为:应该在研磨叶片后立即加入CaCO3,防止酸破坏叶绿素。
5.提取液偏黄绿色的最可能原因是一次加入过多无水乙醇。
6.正确的解释是:提取液呈绿色是由于含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较多。
7.可以顺利完成的是用斐林(本尼迪特)试剂鉴定还原糖。
8.不正确的描述是提取胡萝卜素时,用酒精代替石油醚萃取会导致胡萝卜素提取率降低。
9.判断正确的是室内植物叶片偏黄,室外植物叶片偏绿。
10.关于叶绿素提取的描述,正确的是()A。
菠菜绿叶可用作叶绿素提取的材料。
B。
加入少量CaCO3可以避免叶绿素被破坏。
C。
用乙醇提取的叶绿体色素中不含胡萝卜素。
D。
研磨时加入石英砂可以使叶片研磨更加充分。
11.柑橘、柠檬芳香油的制备通常不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因为()A。
水中蒸馏会导致原料焦糊。
B。
柑橘、柠檬芳香油不易溶于水。
C。
水蒸气蒸馏会使芳香油的有效成分水解。
D。
所需实验装置复杂。
12.提取胡萝卜素和提取玫瑰油时都需要加热,但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时,采用的是水浴加热法,而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玫瑰油时是直接加热。
其原因是()A。
前者需要保持恒温,后者不需要恒温。
B。
前者容易蒸发,后者不容易蒸发。
C。
胡萝卜素不耐高温,玫瑰油耐高温。
D。
前者烧瓶里含有有机物,易燃易爆,后者是水。
13.下列关于植物芳香油提取技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提取植物芳香油可以使用蒸馏法、萃取法和压榨法。
B。
水蒸气蒸馏是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
C。
压榨法是通过机械加压,压榨出果皮中的芳香油。
D。
萃取是使芳香油溶解在有机溶剂中,蒸发溶剂后就可获得芳香油。
14.对于蒸馏法、萃取法、压榨法来提取芳香油各自的适用范围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选修一复习专题六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第一部分:基础知识检测专题6课题21.画出提取胡萝卜素的实验流程图。
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过滤→浓缩→胡萝卜素2.胡萝卜素的理化性质有哪些?(1)橘黄色结晶,化学性质稳定;(2)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3)可氧化成两分子维生素A3.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应具有什么样的特点?(1)具有较高的沸点、能充分溶解胡萝卜素、不与水混溶。
(2)萃取效率高、对人无毒性、不易燃、易于从产品中完全除去、不影响产品质量等。
4.影响萃取的因素有哪些?萃取剂的性质使用量(主要因素),原料颗粒的大小、紧密程度、含水量,萃取的温度和时间。
5.萃取过程应该使用水浴加热,原因是有机溶剂易燃,直接使用明火加热容易引起燃烧、爆炸。
6.安装回流冷凝装置的目的是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的挥发。
7.萃取液的浓缩可直接用蒸馏装置。
在浓缩之前,还要进行过滤。
8.烘干胡萝卜时,温度太高、干燥时间太长,会导致胡萝卜素分解。
9.将提取的胡萝卜素粗品进行鉴定的方法是纸层析法。
10.总结胡萝卜素鉴定的四大步骤。
量做基线→对照点样→干燥层析→对比观察11.如何点样?点样应该快速细致、圆点细小,并保持滤纸干燥。
12.层析时,层析液不能超过基线,原因是导致胡萝卜素溶解在层析液中,鉴定失败。
13.画出纸层析装置示意图、胡萝卜素的纸层析结果示意图。
其他色素和杂质专题6课题11.植物芳香油的特点是什么?主要包括哪些?具有很强的挥发性,易溶于有机溶剂;主要包括萜类化合物及衍生物。
2、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有哪些?蒸馏、压榨和萃取等。
3、水蒸气蒸馏法的原理是什么?分为哪几类?有哪些局限性?①原理: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较强的植物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混合物又会重新分出油层和水层。
②分类:根据原料放置的位置,可分为水中蒸馏、水上蒸馏和水气蒸馏。
③局限性:会导致原料焦糊和有效成分水解等问题。
4、萃取法的原理、步骤、注意事项分别是什么?①原理:植物芳香油不仅挥发性强,而且易溶于有机溶剂。
②步骤:将粉碎、干燥的植物原料用有机溶剂浸泡,使芳香油溶解于有机溶剂后,只需蒸发出有机溶剂即可达到目的。
③注意事项:用于萃取的有机溶剂必须事先精制,除去杂质,否则会影响芳香油的质量。
5、玫瑰精油的性质、提取的方法是什么?性质: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能随水蒸气一同蒸馏。
方法:水蒸气蒸馏。
6、画出玫瑰精油提取的实验流程图。
鲜玫瑰花+清水(1:4) 水蒸气蒸馏油水混合物加入NaCl分离油层加入无水Na2SO4除水过滤玫瑰油。
7、玫瑰精油提取时,对蒸馏的温度、时间的要求分别是什么?降低蒸馏温度,延长蒸馏时间8、加入NaCl和无水Na2SO4的目的分别是什么?(1)加入NaCl:增加盐的浓度,有利于油层与水层的分开。
(2)加入无水Na2SO4:吸收油层中残留的水分。
9、使用水蒸气蒸馏装置时,对温度计、冷凝管安装的要求是什么?温度计水银球的上限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下沿保持水平。
冷凝管进水口在下,出水口在上。
10、橘皮精油的性质、成分、提取的方法分别是什么?(1)性质:无色透明,具有诱人的橘香味。
(2)成分:主要为柠檬烯。
(3)提取方法:压榨法。
11、画出橘皮精油提取的实验流程图。
石灰水浸泡→漂洗→压榨→过滤→静置→再次过滤→橘皮油。
12、石灰水浸泡的目的是什么?防止压榨时滑脱,提高出油率;降低压榨液黏稠度,过滤时不堵塞筛眼。
13、压榨时还需要加入什么?目的是什么?相当于橘皮质量0.25%的NaHCO3和5%的Na2SO4:促进油和水的分离14、对压榨液进行处理时,第一次用什么过滤?过滤的是什么?离心除去什么?第二次用什么过滤?第一次过滤:普通布袋,除去固体物和残渣。
离心除去质量较小的残留固体物第二次过滤:滤纸第二部分:限时训练1.研究发现柚皮精油和乳酸菌素(小分子蛋白质)均有抑菌作用,两者的提取及应用(如图所示)。
(1)柚皮易焦糊,宜采用____________法提取柚皮精油,该过程得到的糊状液体可通过____________除去其中的固体杂质。
(2)筛选乳酸菌A时可选用平板划线法或____________________接种。
对新配制的培养基灭菌时所用的设备是____________。
实验前需对超净工作台进行________________处理。
(3)培养基中的尿素可为乳酸菌A生长提供________________。
电泳法纯化乳酸菌素时,若分离带电荷相同的蛋白质,则其分子量越大,电泳速度越慢。
(4)抑菌实验时,在长满致病菌的平板上,会出现以抑菌物质为中心的透明圈。
可通过测定透明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柚皮精油和乳酸菌素的抑菌效果。
2.胡萝卜素可用于治疗因缺乏维生素A而引起的各种疾病;还是常用的食品色素;还具有使癌变细胞恢复为正常细胞的作用。
下图是提取胡萝卜素的实验流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胡萝卜→粉碎→干燥→A→过滤→B→胡萝卜素(1)除了可以从植物中提取天然胡萝卜素外,还可以从养殖的岩藻中获得或者利用___________生产。
(2)新鲜的胡萝卜含有大量的水分,在胡萝卜素的提取过程中,要对新鲜的胡萝卜进行__________处理,但要注意控制____________和时间,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A过程表示____________,此过程用到的有机溶剂应该具有很高的________________,能够充分________胡萝卜素,并且不与水混溶。
(4)图中B过程表示________________,浓缩之前进行过滤的目的是。
3.如图为胡萝卜素的纸层析结果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该图所示的鉴定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基线一般距底边____________cm。
(3)A、B、C、D四点中,属于标准样品的样点是__________,属于提取样品的样点的是________,点样的要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图中的层析谱中,①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②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层析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必修课本中“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中层析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是以芳香油提取相关的问题,请回答:(1)玫瑰精油适合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其理由是玫瑰精油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蒸馏时收集的蒸馏液____________(是、不是)纯的玫瑰精油,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蒸馏瓶中的水和原料量一定时,蒸馏过程中,影响精油提取量的主要因素有蒸馏时间和_______。
当原料量等其他条件一定时,提取量随蒸馏时间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蒸馏过程中不进行冷却,则精油提取量会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密封不严的瓶装玫瑰精油保存时最好存放在温度________的地方,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植物花中精油的相对含量随花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提取精油时采摘花的最合适时间为________天左右。
(6)从薄荷叶中提取薄荷油时________(能、不能)采用从玫瑰花中提取玫瑰精油的方法,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某同学采用1.5 kg的玫瑰花瓣,出油为0.45 g,则出油率为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限时训练假期作业一答案1.(1)压榨过滤 (2)稀释涂布平板法高压蒸汽灭菌锅消毒(3)氮源 (4)直径(或:大小)2. (1)微生物的发酵(2)干燥温度温度太高、干燥时间太长会导致胡萝卜素分解(3)萃取沸点溶解(4)浓缩除去萃取液中的不溶物3. (1)纸层析法(2)2(3)A和D B和C点样应该快速细致,圆点细小,并保持滤纸干燥(4)β胡萝卜素其他色素和杂质(5)胡萝卜素粗品的鉴定绿叶中色素的分离4.(1)易挥发、难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不是蒸馏时玫瑰精油随水蒸气一起蒸馏出来,得到的是油水混合物(2)温度一定时间内随蒸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一定时间后提取量不再增加(3)下降部分精油会随水蒸气蒸发而散失(4)较低减少挥发(或防止挥发)(5)a(6)能薄荷油与玫瑰精油化学性质相似(7)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