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近现代中国社会基本性质
第4讲+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840~1894年)课件--2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三、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
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受 原因 外商企业的刺激与洋务派创办企业的诱导,中国一些官僚、
地主、商人投资创办近代企业
表现
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兴起;著名的有上海发昌机 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2.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中国的重要转折点 (1)列强侵华方式:列强经济侵略开始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 输出为主。 (2)民族危机程度: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 中国的狂潮。 (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民族资产 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领导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4)学习内容:由学习西方器物转向学习西方制度。 (5)革命力量:中华民族觉醒,更多阶级、阶层投入救亡图存行列。
第四讲 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840~1894年)
【阶段特征】 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1840~1894年),伴随着西方列强 的侵略,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自然经济开 始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社会生活变迁,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 代化迈进。
【时空定位】
【整体感知】 1.政治上: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反映出中国人民
政策 制,再到鼓励的演变
2.近代中国出现的外资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类别 外资企业 洋务企业 民族企业
性质 外国资本 洋务资本 民族资本
出现时间 19世纪四五十年代 19世纪六十年代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分布地点 通商口岸 沿海、沿江地区 沿海地区
论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与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是: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可以从几个方面考虑: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自给经济,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这种小农经济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
中国封建政府还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在社会内部,缺乏促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经济发展的迟滞。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和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保守性日益增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入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统治。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是社会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政治经济危机。
18世纪的中国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危机四伏,而且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而工业革命使许多西方国家迅速强大,因此中国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
近代中国社会因此而落伍了。
关于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学课本中是这样表述的:“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可以说这是对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高度概括。
然而,如果我们仅仅拘泥于课本的表述,就无法解决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还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
关于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我觉得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把握。
首先,关于对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的理解。
这一矛盾包括哪些方面?它与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是怎样的关系?在近代中国,封建的生产关系始终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土地制度来看,地主土地私有制始终占统治地位,农民依然受着地主的压迫与剥削,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始终存在着,而且有时还很突出。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什么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什么?如何理解这种社会性质?在此种社会性质制约下,社会的主要矛盾又是什么?应该通过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些矛盾?解析:中国近代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涵义1、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国家。
其表现是:在政治上,国家主权遭到破坏,是一个已经丧失国家主权又没有完全丧失主权的国家,或者说是部分丧失国家独立自主权;在经济上,社会经济丧失独立地位,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在文化上,近代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意识传入并有所发展,即“西学东渐”。
2、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经逐渐近代化,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因素产生并日益发展壮大,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产生和发展了资本主义的国家。
其表现是:在政治上,封建势力与外国资本主义相勾结,维持反动统治;在经济上,以地主经济为代表的封建生产关系继续存在,同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在文化上,“西学东渐”。
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原因1、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根本原因。
政治上,外国资本主义侵犯中国主权,破坏中国独立,扶植中国封建势力和买办势力作为它们统治中国的支柱;经济上,外国资本主义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思想文化上,外国资本主义在思想上、精神上对中国人民进行奴役。
2、本国封建主义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重要原因。
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的过程中,清政府以及后来的封建军阀、国民党反动集团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帮凶和走狗。
中国封建主义与专制主义紧密结合,代表中国最落后、最反动的生产关系。
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注:第十四、十五章内容)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力量在当代中国,一切赞成、支持和参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阶级、阶层和社会力量,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
(1)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这是由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工人阶级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决定的。
第一,我国是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决定了工人阶级在国家的领导地位。
第二,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现代工业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
第三,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是队伍迅速壮大。
二是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三是岗位流动加快。
以上这三点变化,没有改变中国工人阶级作为国家主人的地位。
工人阶级仍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建设者、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仍然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领导阶级。
(2)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广大农民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人数最多、最基本的依靠力量。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广大农民群众,这是由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3)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在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一部分,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发展教育文化事业的基本力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阶层,主要有: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他们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中国近现代史讲义

中国近代史第一讲晚清史(1840-1894年)总体特征:清朝封建制度日益腐败;英法美等主要西方国家相继完成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列强炮舰打开晚清国门,对华商品输出,中国日益卷入世界市场;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传统中国,晚清开始社会转型;经济结构开始变动;先进分子开始探索自强之路;中国近(现)代化的艰难起步。
一、政治:1、社会性质、政局:鸦片战争(1840-1842),中国开始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开启;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深,中外反动力量暂时和好,联合绞杀太平天国;清朝政局变动,汉族官僚地位有所上升;2、人民反侵略反封建斗争:①禁烟运动②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③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3、军事:八旗、绿营兵腐败,地方地主武装崛起,湘淮楚军成为剿灭太平天国的主要力量,一批汉族将领担任地方督抚;洋务运动诞生近代新式海军和军事工业;军事、国防近代化起步。
李鸿章在与左宗棠得海防陆防之争中取得优势,海军现代化率先起步。
4、外交:闭关锁国的局面逐渐被打破,中国被迫日益对外开放。
订南、附、黄、望、天、北、瑷等不平等条约,丧失大量国家主权,逐步半殖民地化;成立总理衙门,中央机构半殖民地化,同时外交也开始近代化二、经济结构变动: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家庭手工业破产、农产品产品化提高等);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外商企业在通商口岸建立;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民用机器工业,开启中国工业现代化;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三、思想、教育:天朝上国、华夷之辨思想受到一定冲击。
新思潮萌发,林则徐、魏源、洪仁玕向西方学习: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但没有引起知识分子共鸣,仅停留在器物层面;《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早期维新思想诞生;洋务派中体西用。
农民革命思想达到顶峰,《天朝田亩制度》的革命性、空想性、落后性。
洋务派创办京师同文馆等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教育开始近代化。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28. 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领域里实行的方 针是( )
A.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 古为中用,洋为中用 C.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D.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9.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 根本保证是( )
A.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地位的确立 B. 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在全国范围的建立 C.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地位的确立 D. 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的壮大
26. 在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上,毛泽东首 倡的方针是( )
A. 加强团结,共同发展
B.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C. 和平共处,同舟共济 D.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27. 解决我国民族之间矛盾应实行的基本 方针是( )
A. 民族平等,团结互助 B. 民族融合 C. 反对大汉族主义 D. 反对地方民族主义
A. 一切经过统一战线 B. 一切服从统一战线 C. 互谅互让 D. 独立自主
14.中国革命统一战线最根本的问题是(
A.政策和策略问题
)
B. 工农联盟问题
C. 分清敌友问题 D. 领导权问题
15. 民 族 资 产 阶 级 的 两 面 性 是 (
A.革命性与反动性 B.革命性与妥协性 C.进步性与落后性 D.民主性与独裁性
2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 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最高国务院会议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联席会议
22.民主集中制的基础是(
A. 集体领导 B. 分工负责 C. 调查研究 D. 群众路线
)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已 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 )
)
B.人民民主专政 C.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认识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

1、认识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就是认识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鸦片战争之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的根本性的变化: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2、中国为什么会变成半殖民地?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通过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等,并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
3、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
4、台湾人民与总兵刘永福所率领的黑旗军共同抗击日本侵略。
5、1884年8月,法舰进犯台湾基隆,10月又进军淡水,都被督办台湾事务大臣刘铭传指挥守军击退。
3月,在中越边境镇南关(今友谊关),年近70的老将冯子材率兵,打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
6、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一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而前者则是更根本的原因。
因为正是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长期的不到改变。
7、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在1843年1月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抵御外国侵犯。
郑观应在所著的《盛世危言》中提出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
严复写了《救亡决论》一文,喊出“救亡”口号,翻译了《天演论》。
8、《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它实际上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9、《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
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比较系统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10、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问题:一、要不要变法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三。
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1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第二、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第三、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12、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话题。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外国的入侵与侵略、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并对其进行分析。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的特点之一是多元性。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受到了不同社会阶级、民族和地区的影响。
在近代中国,存在着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工人阶级、资产阶级等不同社会阶级。
这些不同的社会阶级在社会发展和政治变革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此外,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也受到了民族和地区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之间有着不同的文化、语言和习俗。
不同的地区也有着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结构。
这些因素使得中国的社会性质变得更加多元化。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还受到了外国的入侵与侵略的影响。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近代中国,中国面临着列强的入侵和侵略,这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外国的侵略使得中国社会动荡不安,国家的独立和统一受到了威胁。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社会性质处于剧烈的变革之中。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的变革也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密不可分。
近代中国经历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经济发展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因素。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逐渐壮大,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种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中,传统文化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中国拥有悠久的文化传统,这些传统意识形态对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传统的思想观念、道德价值观和社会关系在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人民自诩为“天朝上国”,儒家思想和传统道德观念影响了中国的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
综上所述,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一个复杂而多元化的存在。
其中,各种社会阶级、民族和地区的差异、外国的入侵与侵略、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以及传统文化等因素都对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观应
中国资本主义与帝国主义的关系 1895-国主义控制量
10.7亿美元
所占比例
63%
铁路
9700公里
1280万吨 37000千瓦
3900公里,其余通过条约 进行掌控
510万吨 27000千瓦
近100%
40% 73%
煤矿 上海电力
上海纱锭
48.8万枚
33.9万吨
(1887—1911)
第一本中文版《圣经》编委会(1890,上海)
女传教士与中 国小女孩 1895年十位西 国妇女在上海 发起“天足 会”,反对缠 脚陋习
1844年成立于伦敦 的年基督教青年会 (Y.M.C.A)在北京 设立的分部
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1845—1919) 1890年應李鴻章邀請在天 津主辦英文《時報》 1916年,出版《留華四十 五年回憶錄》
1896
京师自来水厂
安阳广益纱厂
1908
1909
周学熙
马希援
农工商部保息,免税
内有孙家鼐股份
-
案例:早期西方传教士的活动及影响
• 地域:华南向华东、华北,进而深入内地 • 方式:医疗宣教向教育布道转换 • 角色:传教士、医生、教育家、政治家 • 评价:两面性
第一位基督教来华传教士 马礼逊( Robert Morrison) 1782—1834
东洋的卢梭——中江兆民
(1847~1901 )《三醉人经纶问答》
“落后于他邦而欲得文明之具者, 其术虽多种,要者不外乎出巨额金 钱买取。而小邦不能给其费用,必 更割取一大邦,自己成为富国。” “有一大邦,我偶忘其名。它甚博 大,甚富实,而甚劣弱。”“何不 速往割其半,割其三分之一。发一 纸昭令,尽募国中丁壮,至少可得 四五十万。倾府库之财时,至少可 买数十百舰。”“割取彼邦之半或 三分之一作为我邦,我成大邦。”
1899
1899 1900 1902 1905 1906 1907
朱志尧
张謇 周学熙 王予坊 周锡璋 熊希龄 顾思远
盛宣怀交办,可能有盛的股份
状元,立宪派 曾任直隶按察使,与袁世凯关系密切。 张之洞幕僚 工部侍郎 候选道,接受工部辅助。 与山东巡抚胡廷干关系密切,内有官股。
中 国 资 本 主 义 同 封 建 主 义 的 关 系
• 夷务→洋务→外务→外交
• 小农经济趋于瓦解:
•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相关诸问题
• 科举制度的崩溃:1905年设立学部
三、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性质
• 3、评价: • 如何看待帝国主义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双重使命论 • 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特征:在新旧、中西、传统与现代之间 • 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主题:救亡与启蒙的双重变奏
70%
1909
厂名 宁波通久源纱厂 杭州通益公纱厂 无锡业勤纱厂 上海阜丰面粉厂
设立年代 1896 1897 1897 1898
创办人 严信厚 高厚德 杨宗瀚 孙家鼐 李鸿章有股份
资本关系 李鸿章幕僚,长卢盐务,内有富绅股份。 与张之洞关系密切,通过刘坤一借款。 大学士
上海同昌油厂
南通大生纱厂 唐山启新水泥厂 汉口既济水电厂 北京纸烟厂 醴陵瓷业公司 博山玻璃厂
福泽谕吉(1834—1901)
《文明论概略》 《脱亚论》 《劝学篇》
福泽谕吉《脱亚论》
• 当西人文明如疹疫流行之际,彼二国逆天而行,杜言防川以自闭 ,实属不智。虽云“唇亡齿寒”,然彼于我无丝毫之助。非特如 此,盖因地理相连,西人或将我与彼二国等量齐观,是故鄙彼即 非我也。如彼无法可依,西人疑我亦无法也;二国无知,西人谓 我亦如此;彼等卑屈无耻,西人则视我之侠义为无物;韩人刑酷 ,西人思我亦然;凡此种种,不胜枚举。比如邻庄之人皆无法无 天,愚昧残暴,偶有一二品行端庄者,亦不免受其累也。如斯例 也,今之彼二国于我,有百碍而无一利,此乃我国之大不幸也。 唯今之计,我当决断,与其坐待彼等昌明,共兴亚洲,莫若早脱 其列,携手西洋诸国,待彼二国,则如西人即可,子不闻近墨者 黑乎?是故,我国势必拒此东方之恶邻于心念也。
三、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性质
• 1、冲击:“炮舰与棉布”——半殖民地化 • 两次鸦片战争 • 中法战争 • 日本崛起与其对华战略的制订和实施 • 八国联军的“盛宴”——《辛丑条约》
三、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性质
• 2、反应:王朝统治的变与不变——半封建化 • 从“朝贡体系”向Treaty System的转变:
北京八面槽教堂 截至1900年在华 外籍传教士有 3200多人,入教 国人80余万,教 堂遍布全国城乡。
英 国 传 教 士 强 买 土 地 的 地 契
八国联军登陆大沽口
(美)周锡瑞: 《义和团运动的起 源》,江苏人民出 版社1998年版。
顾长声:《传教 士与近代中国》,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3年版。
传教士米怜 (Dr. W. Milne) 1785—1822
传教士理雅各 (James Legge) 1815—1897
第一个华人传教士 梁发 (Mr. Leung Faat )
医疗宣教第一人、博济医 院创立者 伯驾 ( Peter Parker) 1804—1888
1828中国首例眼科手术 哥利支(T.R.Colledge)
近代日本对华战略的形成
• 岛津内杉 :“以今日形势而论,宜先出师取清之一省,置
根据于东亚大陆之上。内以增日本之势力,外以昭勇武于宇 内,则英、法虽强盛,或不敢干涉我矣”,“彼英、法远隔 重洋,尚不惮用兵之劳以取之,况日本乎?” • 吉田松阴(1830~1859):“割取易取之朝鲜、满洲和中国, 在贸易上失于俄、美者,应以土地由朝鲜和满洲补偿之”。
近代日本对华战略的形成
• 丰臣秀吉:“图朝鲜,窥视中华,此乃臣之宿志”。“吾欲假道 贵国,超越山海,直入于明,使其四百州皆如我俗”。“尊圣意 ,占领天苎印度”。 • 佐藤信渊(1769~1850):“当今于世界万国之中最易为皇国攻 取之地莫如中国之满州”,“皇国欲开拓他国,必先以吞并中国 开始”。先占黑龙江,进入关内,由北向南,“通平满清,无南 顾之患”,一旦“将中国纳入日本版图,其他如西亚、暹罗、印 度诸国必慕我之德,畏我之威,叩首匍匐,甘为臣仆”。
1796—1879
容闳 1838—1912 他日竟学,无论何业,将择 其最有益于中国者为之。纵 政府不录用,不必大遂有为, 要亦不难造一新时势,以竟 吾素志。 ——《西学东渐记》
上海同文书会 或广学会 The Society for the Diffusion of Christian and General Knowledge among the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