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产量测定
作物田间测产估产方法

• 每亩实际穴(窝)数= 666.67平方米 /[平均行距×平均穴(窝)距]
• (2)调查每穴(窝)有效穗数:在 每个取样点上,连续调查30-50穴 (窝),调查每穴(窝)有效穗数, 统计出各点及全田的平均每穴(窝) 有效穗数。
33.9 37.29
29.73 39.29
30.31 33.80
千粒重 (克)
54.69
60.10
59.25
二类田的产量构成
田块号
1 2 3 4 5
有效穗 穗粒数 (万/亩) (粒)
31.6 29.93
25.29 38.06 26.20 39.60 25.10 37.5
25.70 38.10
千粒重 (克)
✓ 吐絮率40%-60%,折算系数用0.75;
✓ 吐絮率低于40%,折算系数用0.7;
✓ 若烂铃率超过10%,则铃重折算系数应 减0.05,每递增10%,折算系数递减0.05。
5、衣分确定:
根据本品种常年平均衣分,考虑 当时的长势和气候确定。
(六)马铃薯产量测定方法
每亩产量=每亩穴(窝)数×每穴 (窝)薯块重(克)/1000
每穴(窝)薯块重=每穴(窝)大薯 块数×大薯块平均单个重(克) /1000+每穴(窝)中薯块数×中薯块 平均单个重(克)+每穴(窝)小薯 块数×小薯块平均单个重(克)
大薯块一般指单个鲜重50克以上的薯 块;中薯块一般指单个鲜重30-50克 的薯块;小薯块一般指单个鲜重低于 30克的薯块。
实验作业
48.20 48.30 47.80 48.20 48.00
水稻测产方法

水稻测产方法
理论测产:
(一)取样方法:
十亩高产攻关田:按照对角线取样法取5个样点;
百亩高产示范方:以20亩为一个测产单元,共分成5个单元,每个单元按3点取样,共15点;
万亩高产示范片:以500亩为一个测产单元,共20个单元,每单元随机取3点,共60点。
每点量取21行,测量行距;量取21株,测定株距,计算每平方米穴数;顺序选取20穴,计算每穴穗数,推算亩有效穗数。
取2~3穴调查穗粒数、结实率。
千粒重按该品种前3年平均值或区试千粒重计算。
(二)产量计算:
理论产量(公斤)=亩有效穗(穗)×穗粒数(粒)×结实率(%)×千粒重(克)×10-6×85%
实收测产:
(一)取样方法:在理论测产的单元中随机选取3亩以上地块进行实收称重。
如果用水稻联合收割机收获,收割前由专家组对联合收割机进行清仓检查;田间落粒不计算重量。
(二)测产含水率和空瘪率:随机抽取实收数量的1/10
左右进行称重、去杂,测定杂质率(%);取去杂后的稻谷1公斤测定水分和空瘪率,烘干到含水量20%以下,剔出空瘪粒,测定空瘪率(%);用谷物水分速测仪测定含水率,重复10次取平均值(%)。
(三)计算公式:
实收产量(公斤)=亩鲜稻谷重(公斤)×(1-杂质率)×(1-空瘪率)×(1-含水率)÷(1-14.5%)。
水稻测产的工作简报

水稻测产的工作简报水稻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全国各地都有广泛的种植。
水稻的测产工作对于评估产量、制定播种计划以及科学用水等方面都非常重要。
以下是对水稻测产工作的简报:一、水稻测产的方法:1. 场地测产法:在成熟期后,随机选择一定数量的稻穗进行样本的采集,然后在实验田等有代表性的地块中进行取样处理,最终得出产量数据。
2. 样方法:在水稻成熟期前,随机选取若干个标准大小的田块,统计在较大田面积的这些样方内的水稻数量,以此推算出全面积的产量。
3. 遥感测量法:通过卫星等遥感技术,对于水稻生长情况进行图像分析,得出作物的生长情况,最终推算出产量等数据。
二、水稻测产的注意事项:1. 测产过程中,应尽量做到设备科学合理,人员熟练技能。
2. 采集样本时,应注意样品的随机性,避免样品集中,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度。
3. 测量时,应注意不要损坏后期的收成。
三、水稻测产的指导意义:1. 通过测定产量,能够对于肥料使用以及水资资源的合理分配进行更科学的制定和调整。
2. 为农民朋友提供了一个指导性的数据依据,更好地规划自身的农业生产,也可以促进精准扶贫等方面的工作开展。
四、水稻测产的未来展望:1. 今后的水稻测产工作中,随着技术的日益发展,应该加强扩大测量样本容量,不断提升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 创新性地将先进技术和水稻技术集成,发挥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优势,使得水稻测产工作更高效、更科学和人性化。
综上所述,水稻测产工作是我国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对于作物生长、播种计划、生产调配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应该更加认真对待,不断创新和完善。
水稻测产办法 水稻测产方法

水稻测产办法水稻测产方法水稻测产办法一、测产要求 1、团根据兵团农作物测产技术规程(水稻)制定团水稻测产方法。
2、每个承包户(40亩)按对角线5点取样法进行测产。
3、测产产量数据力求准确,与实际收获产量相符,要求单位总产误差在5%以内。
4、测产范围:全团所有水稻地。
二、测产办法 1、核实面积:条田实际面积、失产面积、有苗面积。
2、测定行距:有行距株栽培的,行距测定采用地头数51行(即50个行距)之间总长,除以50即得行距(_1)。
平均行距(m)=51行总宽度÷50 3、测定株距:株距测定采用全田5点测定,每点量31穴长度(除30即为株距,_2)。
平均行距(m)=31行总长度÷30 4、亩穴数:根据行株距算出亩穴数(_)。
亩穴数=667 ÷(平均行距×平均株距) 5、测亩穗数:每穴穗数测产采取对角线5点取样法,即在田块四角和中央各随机取一个点,每个样点离田边5米以上。
每点数代表性50穴的穗数,计算平均每穴穗数。
每亩穗数即每亩穴数与每穴穗数的乘积。
(注:水稻抛栽秧、直播可用制作规范、面积为1平方米的正方形铅丝框在样点上圈围,调查每亩有效穗数。
)亩穗数=亩穴数×穴穗数 6、测点穗粒数:在测产每穴穗数的5点内,各取生长正常且代表性强的4穴植株,按穗型大小排队,逢双取样,并分别数出每穗总粒数,计算平均每穗总粒数。
7、结实率:腊熟及腊熟期前测产的,结实率按常年计算,黄熟期测产的,在每穗总粒数计算基础上,测定每穗结实粒数,以结实粒数除以总粒数得结实率。
8、千粒重:按该品种常年千粒重计算。
田丰208以26克计算。
9、产量计算:①测点水稻产量(理论产量)=亩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10-6 ②测产亩产量=测点水稻产量×有苗面积(即得出预产总产)÷条田实际面积×85%(测产系数)八团农业科20__年9月5日。
水稻测产方法

理论测产:
(一)取样方法:
十亩高产攻关田:按照对角线取样法取 5 个样点;
百亩高产示范方:以 20 亩为一个测产单元,共分成 5 个单元,每个单元按 3 点取样,共 15 点;
万亩高产示范片:以 500 亩为一个测产单元,共 20 个单元,每单元随机取 3 点,共 60 点。
每点量取 21 行,测量行距;量取 21 株,测定株距,计算每平方米穴数;顺序选取20 穴,计算每穴穗数,推算亩有效穗数。
取 2~3 穴调查穗粒数、结实率。
千粒重按该品种前 3 年平均值或区试千粒重计算。
(二)产量计算:
理论产量(公斤)=亩有效穗(穗)×穗粒数(粒)×结实率(%)×千粒重(克)×10-6 ×85%
实收测产:
(一)取样方法:在理论测产的单元中随机选取 3 亩以上地块进行实收称重。
如果用水稻联合收割机收获,收割前由专家组对联合收割机进行清仓检查;田间落粒不计算重量。
(二)测产含水率和空瘪率:随机抽取实收数量的 1/10 左右进行称重、去杂,测定杂质率( %);取去杂后的稻谷 1 公斤测定水分和空瘪率,烘干到含水量 20% 以下,剔出空瘪粒,测定空瘪率( %);用谷物水分速测仪测定含水率,重复 10 次取平均值 ( % )。
(三)计算公式:
实收产量(公斤)=亩鲜稻谷重(公斤)×(1-杂质率)×(1-空瘪率)×(1-含水率)÷( 1-14.5% )。
农业农村部水稻测产验收方法

农业农村部水稻测产验收方法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应当对水稻测产验收方法进行简要介绍,介绍该方法在水稻生产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并提出该方法的目的和意义。
水稻作为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水稻的产量是衡量水稻种植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准确测产并进行验收对于评估水稻产量的多少至关重要。
农业农村部积极推行和研究水稻测产验收方法,旨在通过科学的手段准确评估水稻的实际产量,为农民提供科学种植技术的指导,以及为政府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本文将围绕农业农村部水稻测产验收方法展开探讨,详细解读该方法的具体流程和技术要点。
同时,还将对该方法在实际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并对未来该方法的发展进行展望。
通过该研究,我们旨在提高水稻产量评估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为水稻种植提供更可靠、更科学的技术支持,推动我国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来叙述农业农村部水稻测产验收方法。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对本文的概述进行介绍,并简要说明文章的结构。
接着,在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要点进行讨论。
第一要点将详细介绍水稻测产方法的原理和实施步骤,包括采样方法、测产装备等内容。
第二要点将重点探讨水稻测产验收方法的应用范围和操作技巧,以及与传统测产方法的对比分析。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展望农业农村部水稻测产验收方法的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全面了解农业农村部水稻测产验收方法的核心原理和实施步骤,以及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与挑战。
文章1.3 目的部分的内容可以编写如下: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介绍农业农村部水稻测产验收方法,旨在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有效的工具和方法。
通过对水稻产量的准确测算和验收,可以评估农田生产的效果,为农民提供科学种植决策和管理建议,提高水稻生产的效益和稳定性。
具体而言,本文主要以农业农村部提出的水稻测产验收方法为核心,通过介绍其技术原理、操作方法和应用示例,旨在帮助农业从业人员全面了解和掌握这一方法,提高水稻产量测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水稻实验报告

水稻实验报告水稻实验报告一、引言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许多农业科研机构和农民都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
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农民提供科学的种植指导。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本实验选取了同一品种的水稻种子,土壤,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
2. 方法:(1) 土壤处理:将土壤分为四组,分别标记为A、B、C、D组。
(2) 施肥处理:A组不施肥,作为对照组;B组施用有机肥料;C组施用无机肥料;D组同时施用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
(3) 播种:在每组土壤中均匀撒播水稻种子。
(4) 管理:对每组水稻进行相同的灌溉、除草和病虫害防治措施。
(5) 数据采集:记录每组水稻的生长情况,包括植株高度、叶片数量和株粒数。
(6) 产量测定:收获成熟水稻后,对每组的产量进行测定。
三、结果与讨论1. 生长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B组和D组的水稻生长状况较好,植株高度较高,叶片数量较多,而A组和C组的生长情况相对较差。
2. 产量测定:收获后,对每组水稻的产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B组和D组的产量明显高于A组和C组。
这表明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的混合施用对水稻的产量有积极的影响。
3. 结果分析:有机肥料富含有机质和营养元素,可以提供水稻所需的养分,促进其生长和发育。
无机肥料则能够迅速为水稻提供养分,增加其吸收效率。
因此,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的混合施用可以综合发挥两者的优势,促进水稻的生长和产量提高。
四、结论通过本实验的研究,我们发现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的混合施用对水稻的生长和产量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因此,建议农民在种植水稻时,可以采用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的混合施肥方式,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五、实验的局限性与展望本实验只研究了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的混合施用对水稻的影响,未对不同种类和比例的肥料进行比较。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究不同肥料类型和施用比例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农民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指导。
水稻理论产量测定方法

水稻理论产量测定方法一、叶面积法叶面积法是通过测量单位面积的叶片面积来估算水稻产量的方法。
它的基本原理是水稻产量与其叶片面积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操作步骤:1.在稻田中选取一个代表性样地,面积为1m²,并记录下所选样地的大小。
2.随机选择几株水稻植株,将其叶片剪下,并将其展平。
3.使用叶面积仪或图像处理软件测量叶片的面积,并记录下每片叶片的面积值。
4.将每片叶片的面积值相加得到总叶面积。
5.计算单位面积叶面积的平均值,根据单位面积叶面积与水稻产量之间的关系,可以估算出水稻的理论产量。
常用工具:1.叶面积仪:用于测量叶片的面积,有手持式和台式两种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仪器。
注意事项:1.选取样地时要注意代表性,尽可能选择生长较为均匀的区域。
2.在剪取叶片时要避免对植株造成损伤,尽量选择中下部叶片进行测量。
3.测量叶片时要确保叶片展平,尽量避免叶片的翘曲、折叠等现象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二、株数法株数法是通过株间距和株的分蘖数来估算水稻产量的方法。
它的基本原理是水稻产量与其单位面积内的株数和分蘖数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操作步骤:1.在稻田中选取一个代表性样地,面积为1m²,并记录下所选样地的大小。
2.随机选择几个水稻植株,用直尺或测量带测量株间距,并记录下每个样地内的株数。
3.随机选择几个水稻植株,用小镰刀割取株部,并将其展开以进行分蘖数的统计。
4.根据株间距和株的分蘖数计算每单位面积的株数和分蘖数的平均值,根据单位面积株数和分蘖数与水稻产量之间的关系,可以估算出水稻的理论产量。
常用工具:1.直尺或测量带:用于测量株间距。
2.小镰刀:用于割取株部进行分蘖数的统计。
注意事项:1.选取样地时要注意代表性,尽可能选择生长较为均匀的区域。
2.在测量株间距和分蘖数时要注意测量的准确性,尽量避免误差。
3.分蘖数的统计要尽可能全面,不漏统计任何一个分蘖。
三、穗数法穗数法是通过测量单位面积内的穗数来估算水稻产量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理论测产与小区实收结合
许多教学、科研或重要试验中,试验要求较高,既要考察水稻产 量构成因素,又要得到较为准确的产量,故采用理论测产与小区实收 相结合的方法。即在理论测产的基础上,同时采用小区割方实测,一 般每亩实测5个小区,每小区2-3m2。
三、理论产量测定的具体方法:
单位面积产量
单位面积穗数
2)充分硒干。
水稻收获时含水率较高,一般在15-25%左右,甚至更高。这种水分不利于安全贮藏。
故必须充分硒干。一般小谷类作物,如稻、麦等,均可以小区为单位,先脱粒后晒干。对于一些
体积庞大,难以全部晒干的收获物 (如茎秆或山芋块根)可考虑以小区为单位抽样硒干秤重,再折算。 抽样份数一般应占新鲜收获物总量的10%左右,不应小于5%。
×
每穗粒数
×
结实率
×
千粒重
(一)取样方法与抽样单位形式: 选好测产田块后,根据田块大小、田间生长状况、取样精度确定取样点、每点 如何取样及取样数量。取样点力求有代表性和均匀分布。 1、取样方法 常用取样的方法机械取样法。机械抽样,又称顺序抽样。即按某种既定的顺序 抽取一定数量的抽样单位构成样本。在小区表现相当一致时。
饱粒晒干后,随机数3个1000粒,称重,以相对误差小于5%的两个样本平 均。(最后换算成标准湿度下千粒重)
千粒重(g)=饱粒重÷饱粒数×1000 大面积生产上测定时一般根据往年该品种的千粒重以及气候条件来估算, 如两年的气候条件相差不大,即用去年的千粒重;如今年的气候条件更有利于 水稻的籽粒灌浆,千粒重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1-2g,反之则减1-2g.
对角线取样
五点取样法 (棋盘式抽样 )
直线取样
“之”形取样
常用
2、抽样单位形式(每点取样方法),是指用什么抽取这些单位以及单位的大小等
等问题。抽样单位形式一般随作物特性、播种方法及有关病虫害分布特点而定。 常用有三种方法:
1)、面积法(测框法):
方法:取10尺2或1米2等作为面积抽样单位。测产时做成测定框,一般为方形,如 大于1米2可用长方形。
害和棉花病虫害均以抽取若干株作为的抽样单位。
3)、行列法
方法:根据每几行或行内一定长方式为抽样单位。例如调查作物1-2行若干米的产 量、株数等。一般采用事前准备好的一定长度的木尺或卷尺作为测量用具。
适用范围:条播大株作物。调查水稻螟虫为害也可平行取样,每4丛为一平行线,4 条平均线连续为一个抽样单位。
(二)产量构成因素的测定
1、单位面积穗数的测定 单位面积穗数
密度(单位面积穴数)
×
每穴穗数
(1)、密度的测定 有序栽插水稻(机插稻、手栽稻):调查1点。 密度(穴/亩)=666.7m2/(株距m×行距m) 株距测定:用直尺测量连续21株之间的距离,除以20即可计算出平均株距; 行距测定:用直尺测量连续11行之间的距离,除以10即可计算出平均行距。 无序栽插水稻(抛秧稻、直播稻):调查5点。 测量5个1m2的穴数,取平均值,然后乘以666.7即可。
2)差产法 这是通过调查小区中缺株边际的植株产量和没有缺株影响的植株产量的差异来估计产量损失。 以上方法适用于按穴或按株种植,且个体较大的作物。
3)如果缺株对四周植株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确实并无明显的影响(例如在玉米、花生等作物的试验上,由 于田鼠等危害,使某些植株在成熟时损失,或植株仍在但收获物已失),则可以根据收获的平均每株或每 米2产量,折算该小区的损失产量。
( 2)、每穴穗数 有序栽插水稻(机插稻、手栽稻):常采取五点取样法,确定5点。 每一取样点在1-2行内连续调查15~20穴(每亩田调查75~100穴)每穴有效穗数
(有10粒以上结实谷粒的穗)。计算(各点及全田)平均每穴穗数,即可求: 每亩穗数=每亩穴数×每穴平均穗数。
无序栽插水稻(抛秧稻、直播稻):至少调查1个点中所有植株的有效穗数。
4、结实率、饱粒千粒重测定:烘干后称重(该数据种子含水率接近于0,实际计算时应换算 成标准湿度重量),分别统计饱、空秕粒,计算结实率、饱粒千粒重;
5、理论产量计算: 1)按常年结实率、饱粒千粒重估算:常年结实率、千粒重分别为90%、28.5g 2)按实际测定计算。与1进行比较。
提交实验报告,每组1份。(实验报告请附页面提供5×20穴穗数原始数据)
4、取样至称重过程中应注意事项: (1)挂牌 (2)注明有关信息 品种、田块(小区) 处理(重复) 取样点数(取样面积或取样数) 测定人员 取样日期 (3) 防止籽粒脱落、混杂 收获、运输、晾晒、贮藏过程中
5、产量计算过程中注意点
1)为计产面积上的总产量。
小区收获中,特别是要注意加上收获前取样植株的产量,有意外损失的(如缺株的), 若有合理根据,亦应估计补上。
如某小区实际收获小麦籽粒20公斤,其湿度为0.20 (即20%),则在标准湿度=0.125 时的产量为
Y=20(1-0.2)/(1-0.125)=18.3公斤
作业:扬粳9538大田理论测产
(2000年定名,迟熟中粳,株数5个,全生育期150~155d,容易脱粒)
5人1组,按学号分组
测定步骤: 1、密度测定:测定株行距,计算单位面积穴数; 2、每穴穗数测定:五点取样法,调查5个点,每点在1行或2行连续调查20穴穗数,计算平 均每穴穗数; 3、每穗粒数测定:在其中一个点上,取接近平均穗数5穴植株稻穗并统计数量,取下稻穗,
脱粒,装入纸袋中,注明班级、学号。与研究生仲军(15052504012)联系,水漂,烘干;
则每亩理论产量=每亩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
四、某一地区大面积水稻产量测定步骤
1、分品种测定 2、同一水稻品种
划分等级:因栽培方式、土壤条件、前茬作物、农用物资投入水平、 管理技术、气候因素等差异,不同地区、不同田块水稻产量差异较大,在 水稻收获前应 根据各类田块长势、长相划分等级;
抽取代表性田块并测定产量,从各等级中抽取代表性的田块作为测产 对象,测定各代表性田块的产量;
适用范围:无序栽插水稻(抛栽稻、直播稻)及其它小株植物、撒播作物或
宜采用此法,调查水稻三化螟为害率可采用4纵横各4丛16丛组成方形样点。
2)、株穴法
方法:连续抽取几株、几穴作为抽样单位,例如 连续抽取棉株10株调查结铃数、 连续抽取20穴的水稻,调查茎蘖数、穗数等。
适用范围:有序栽插水稻(机插稻、手栽稻)及其它穴播或大株作物。玉米螟
特点: 测定准确,但工作量大,不清楚产量构成因素,无法对其进一步分析。
2、理论产量测定法:
在一块田或一小区,通过选择符合取样要求的若干个样点, 在每样点上取一定量的植株考种,测定产量构成因素,以此计算 理论产量的方法。
特点:取样少,工作量小,可分析产量构成因素,但与实际 产量差异较大,准确性小于实测。
3)换算成标准湿度的产量。
标准湿度,是指符合一般贮藏要求的临界含水量,即入库贮藏的收获物不能超过这 一湿度。它随作物而不同,一般标准是:豆类种子为0.14,谷类(籼稻0.135,粳稻0.14,麦 类为0.125)亚麻、向日葵、黑麦种子为0.13;花生、蓖麻种子为0.11,芝麻为0.09。
一般同期成熟(同品种)、同时收获的试验,如果晒干过程一致,晒干产量是可以用于 处理间比较的。但有一些试验(如品种比较试验),由于收获期先后不一,"晒干"的标准就 很含糊。其实际含水量往往可能差异甚大。因而,需要抽样测定实际湿度,再将晒干产 品换算为标准湿度下的产量,才能比较。
加权平均:依据各类田面积和产量进行加权平均计算该品种产量。 3、依据各品种面积、产量加权平均估算所测地区当季稻谷产量。
五、产量测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选择长势均匀、有代表性的田块或区域
2、排除边际效应的干扰,不取边行及两端植株(大田至少离田边1米以上)
3、排除缺株的影响,合理弥补缺株的产量损失
由于生长期中可能遇到种种意外原因,收获时某些小区仍可能有明显的产量损失。这些损失如何弥补呢? 如果试验小区中有缺株或断垄,一般决不能按收获的平均单株产量或平均每米2产量,简单地予以补足 (如果那样做, 则缺株、断垄愈多的小区、其产量会呈现虚假地高,因为缺穴株的周围单株由于边行效应产量有所提高)。因此必须采用 以下方法进行小区计产:
1)剔除法 由于缺株的四周植株皆成为边际株,不能代表小区中的一株植株,故可在收获时将这
些边际植株统统先行割除(其宽度等于试验中去除边际影响的宽度),不计其产量。然后,测 定割去的面积(包指缺株在内),再根据正常密度下的单位面积产量,估计出割去面积上的产 量,加到小区产量上。
这一方法适于小区较大的试验。如机械化栽培试验中,用于弥补因断垄而造成小区产 量损失。
二、测产的方法
1、实收计产法(小面积试割法) 2、理论产量测定法 3、理论测产与小区实收结合
1、实收计产法(小面积试割法): 对一块田或一块田中某一较大区域或一小区植株全部收割、脱粒、称
湿稻谷产量,测定其含水率,并换算为标准湿度产量的方法。 (含水率籼稻以13.5%,粳稻以14%)。
含水率测定的方法: 有条件的, 用干燥器或烘干称重。 无条件的,按早晚稻和收获时天气情况,按70-85%折算干谷; 或取混合均匀的鲜谷1kg晒干算出折合率。
每亩穗数=每亩穴数×每穴平均穗数。
2、每穗粒数的测定(含饱粒,空秕粒) 在上述测定有效穗数的植株中,取接近于该点平均有效穗数稻株5穴,取
下稻穗并脱粒,测定总粒数,求出每穗粒数。 3、结实率的测定
水漂法:(上述脱下的)稻粒晒干后,放入清水中(搅拌大约1分钟,沉 入水底者即为饱粒,计算结实率。
结实率=饱粒数÷总粒数×100 4、千粒重的测定
水稻产量测定
水稻产量测定
一、测产的目的 二、测产的方法 三、理论产量测定的具体方法 四、某地区大面积生产水稻产量测定的方法 五、产量测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测产的目的
1、快速准确地测定、评价评估对象的产量水平。 新品种的增产潜力 新技术(耕作制度、栽培、植保)的增产效应 大面积生产产量表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