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学学习资料 (2)

合集下载

海洋科学导论-第二章3

海洋科学导论-第二章3

(2)潮坪的分类
潮上坪
高潮坪 潮间坪 中潮坪
低潮坪 潮下带
3、砂坝-潟湖沉积体系
砂坝又称障壁岛、堤岛、宝岛等,泛指近海与 海岸线延伸方向平行分布的一系列砂坝和砂岛。
被砂坝从毗邻海域隔离出来,仍与海洋沟通或 有限沟通的浅水域称为潟湖。
砂坝、潟湖相互依存,构成砂坝-潟湖沉积体系
4、河口湾沉积
河口湾是与开阔海洋自由沟通的半封闭沿岸水体, 与河流相接并被径流所淡化
海滩发育受波浪控制 河流自流域内搬运来的风化产物
沉积物来源: 海岸侵蚀 海滩物质的最直接来源 内陆架向岸搬运的沉积物
粒度变化大,以砂、砾为主
2、潮坪沉积 是以潮汐作用为主要动力,坡度及其平缓,由
细碎屑物质组成的近岸带。 (1)发育潮坪的条件
地形 平缓,开阔海的边缘规模大 潮差 宽度主要取决于潮差 有丰富的细粒沉积物 波浪作用微弱
(3)分类 扇形或弧形 尖头状 岛屿三角洲
(二)大陆架沉积
主要作用力为:潮汐、风暴及风海流
(三)大陆坡-陆隆沉积
沉积物以陆源沉积物为主
(四)大洋沉积
远洋粘土
按其成因分为:
钙质生物 硅质生物 陆源碎屑 火山碎屑沉积
第六节:海底矿物资源
❖ 滨海砂矿 ❖ 海底石油和天然气 ❖ 磷钙石和海绿石 ❖ 锰结核和富钴壳 ❖ 海底热液硫化物 ❖ 天然气水合物
1、大陆漂移学说 2、海底扩张学说 3、板块构造物残骸等无机 物质和有机物质的统称。
一、海洋沉积物的成分
陆源物质 海洋沉积物的主要组成部分
生物残骸 火山物质 宇宙物质 化学沉淀物
深海中沉积的主要来源 深海沉积物中特有产物
二、沉积物的粒度
砾 砂 粉砂 粘土
三、沉积环境

海洋科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海洋科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海洋科学基础知识点整理1:啥导致了地球的大地水准面?地球旋转离心力带来了地球的椭球面,别规则的海底地形导致了重力的局地变化,大地水准面与海表面别同,因为海洋别是静止的,海表面与大地水准面之间的偏差被定义为海表面地形2:怎么样测量海洋表面和底部地形?由于地球重力(形状)空间变化,地球的大地水准面有别规则性,大地水准面能够反映海底地形特征,我们普通用测深绳,回声测深仪以及雷达高度计来测量海底以及海表面的地形,并且也能够基于重力场的别规则性(重力与海底地形的关系)来计算海底地形3:海洋地形为何这样的重要?海洋地形妨碍海流路径、妨碍全球热量的输送、妨碍潮汐的能量混合和消散、妨碍自然灾难的发生,比如海啸等,在实际中会妨碍石油与天然气的开采、地质研究4:海平面变化的缘故:大洋洋盆形状的改变:板块构造学讲(海洋地壳以及海底沉积物的变化,陆地地壳分布的变化)、泛大陆的形成(陆地海洋面积比例减小,海平面落低),大陆裂解,洋中脊扩张效应;海洋中水体总量的变化:水循环导致的海平面变化,热力所致的海平面变化海平面变化地质代表:有孔虫的氧同位素珊瑚能够用于古海平面的重建从短时刻尺度上来讲,海平面变化的要紧缘故是海洋的增暖和热力膨胀,以及陆地冰的融化格陵兰冰盖平均厚度达1500米,南极冰盖厚度达2000到2500米5:海水的性质水深,海水压强,海水温度(计算时通常用K做单位),海表面温度,盐度(每千克海水溶解物质的克数,平均一千克海水中35克盐,盐度的计算?)如今普通用电导率来计算盐度,电导率要紧与温度有关,对盐度的依靠稍弱,要紧消除温度关于电导率的妨碍我们就能够得到盐度6:跃层:垂直方向上物理性质快速变化的深度区间温跃层:位势温度:水团从初始状态绝热可逆的挪移到标准压强(海表面)时的温度位温小于实际温度位势密度:在别改变盐度的事情下,将某层海水微团绝热抬升到海洋表面时的密度位势密度无法用来比较深水区的水体密度(西大西洋在3000米以下明显有一段密度倒转的结构,随着深度的增加密度减少),于是将水团移到4000米处作比较深层水普通温度低密度大温盐结构示意图?水团:具有相同的温盐结构的水体(源地和形成机制相近)且与身边环境的温盐结构有着较大的差不从印度洋北部的红海通过一具较深的海峡流出来的水普通高温高盐,从南极洲沿岸流进深海大洋的水一般低盐低温7:流体静力平衡:假如密度大的水体在密度小的水体之上,上层水体就会下沉,反之就不可能,也算是静力平衡静态稳定度:在流体满脚静态平衡的条件下用来衡量微团在垂直方向上离开初始位置之后能否回到原有平衡位置的标准,与密度随深度的变化有关静力稳定发生于海洋层化状态维萨拉频率,层化的程度越高振荡的频率越大 8:海洋中的光:三个区域:透光层(200米以内),半透光层(200-1000),别透光层(大于1000米)光的损失:介质的汲取、散射(统称为光束衰减所致的损失)别同颜群的光穿透海水的深度别同,开阔大洋穿透的深度比沿岸海域穿透的大水XXX遥感水唯一能够穿透海水一定的深度的卫星海洋遥感技术比尔-朗伯汲取定律:当一束平行单群光垂直经过某一均匀非散射的吸光物质时,吸光度与吸光物质的浓度与汲取层的厚度成正比,与透光度成反比吸光系数随波长变化妨碍太阳辐射的因素:太阳的高度与接收太阳辐射的面积辐射衰减的妨碍表面反照率其中太阳高度角与云占主导地位妨碍净红外辐射(向下减向上其中向下方向为正)的因素:水温、海冰和雪、云、大气水汽含量其中在思考红外辐射的净损失的时候,水汽和云的妨碍比温度重要妨碍潜热通量(水分蒸发所携带的热量)因素:风速与湿度妨碍感热通量(热传导)的因素:风速与温度8:驱动大气环流的因素是地球表面受热别均与地球自转受热别均:太阳辐射别均地轴倾歪之类的对其产生妨碍然而并且还有反照率的妨碍气体从高压向低压加速流淌地球自转:离心力与科里奥利力偏转方向是北右南左极点处科氏力最大,在赤道为零哈德莱环流局限于低纬度地区,主导低纬的大气环流中纬度气旋(受热别均匀与旋转所致的流淌):强旋转作用会产生湍流运动,高低压配合,锋面会将温暖的热带空气和严寒的极地空气分开地转流地转平衡:流体沿着等压线运动:压强梯度力科里奥利力以及离心力达到平衡欧拉观点:视角固定于某一空间位置点,看水团怎么通过ADCP测量海流速度卫星遥感器观测、船载CTD 拉格朗日观点:视角固定在某一个体的水质点上,观看水质点的运动轨迹以及状态Argo浮标有限重力:重力加离心力海洋运动方程:9:海洋中的要紧洋流10:风经过摩擦力驱动海流,风应力,湍流(涡旋粘度)风生流理论:当科氏力和湍流剪切应力平衡时,海流趋于稳定的状态埃克曼层:受风驱动表层海水运动妨碍的垂直海洋层净输送理想状态下:北半球右偏九十度,南半球左偏九十度,然而实际上是表面右偏小于四十五度,净输送偏移七十度在低纬深度比高纬度深流涡中的埃克曼输送以及埃克曼理论能够解释海洋中的垂直运动北半球气旋会导致海表辐散,反气旋导致海表辐合北半球逆时针气旋,南北半球基本上反气旋海水辐合堆积,气旋海水辐散高压对应反气旋,低压对应气旋海洋流涡:地转环流----大气高压对应反气旋风应力埃克曼输送向中心辐合-----高的海表面动力高度压强梯度力-----地转流涡环流?(啥叫流涡?为啥是压强梯度力导致的) 11:为啥存在西向强化?(科里奥利力随纬度变化)能够用涡度解释,涡度分为行星涡度(受地球自转驱动)与相对涡度(由流场中的剪切驱动)北半球逆时针为正涡度,顺时针为负涡度而位势涡度守恒北半球行星涡度基本上正的,南半球基本上负的,赤道行星涡度为零,绝对值向两极递增行星涡度增加是,相对涡度就必须减小海流剪切对应的时摩擦力带来的也是涡度变化,并且风应力提供的是负涡度边界流南极绕极流没有西向强化,因为没有明显的边界12:涡旋(流环):相对较小,拥有小块从海流主体上脱离下来的挪移水体,这些水体的挪移路径与母体别同并且分为暖心流环与冷心流环暖流环会脱降到冷的环境中,而冷流环会进入暖水当中涡旋是温暖赤道水挪移到湾流北部的唯一方式,也是冷的高营养盐陆架水挪移到湾流以南的唯一方式湾流是温度高的水流冷流环对应的是上升流,暖流环对应的是下落流涡旋为何重要:物理角度:带来了海洋上层混合和能量的输送,化学角度:冷核涡旋可以给表面带来高营养水生物角度:冷涡旋使上层海水营养化,促进浮游植物的爆发,并且暖涡旋携带和输送各种生物13:两个环流系统:风生环流与密度环流密度环流包括:深海环流、热盐环流、全球输送带、经向翻转环流经向翻转环流:是啥?=形成缘故:重要性:维持海洋层化、与表层的输送量相当、气候调节器、冷水对而氧化碳的汲取更高效,调节热量输送北大西洋深层水的形成机制:首先是墨西哥湾流,然后是北大西洋流向北输送更暖的,盐分更高的海水。

海洋学知识点资料

海洋学知识点资料

海洋学知识点资料1、海洋学研究内容既有海水的运动规律、海洋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地质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基础理论,也包括海洋资源开辟、利用以及有关海洋军事活动所迫切需要的应用研究。

1、地球自转偏向力—科氏力的特点?只改变物体运动方向别改变物体运动速度,北半球偏向力向右,南半球偏向力向左除赤道外的运动物体受到该力作用。

2、地球的圈层结构?地核、地幔、地壳、岩石圈、生物圈、水圈、大气圈【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3、海洋固有的形态特性?广漠而有垠,连通又阻隔,深又浅4、海和洋的划分及特征?洋:远离陆地,受陆地妨碍小,面积大,水深(2-3km),有独立潮波系统,底质为软泥,红黏土。

海(54):靠近陆地,受陆地妨碍大,面积小,水浅,无独立潮波系统,底质为陆屑。

5、构造学讲的三个时期?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12)构造6、现代海岸带包含几部分——潮上下间带?潮上带,潮间带,潮下带【海岸,海滩,水下岸坡】7、海底地形包括哪些部分——架坡基?大陆边缘,大洋中脊,洋盆,稳定型大陆边缘【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1、海水组成:热胀冷缩性质水,无机盐,有机物,悬浮物【纯水】4℃以上满脚热胀冷缩性质,4℃以下别满脚。

低于4℃有利于水分子缔合2、海水盐度(35‰)定义:进展历程(1)1000g水中所包含的溶质总质量(2)测定海水的氯度(电导率)与标准海水的比值(3)样品与KCI的电导率之比3、海水的热力性质:比热,位温,位密等(1)海水比热>空气(2)位温:某一温度海水绝热上升到海面时的温度(3)位密:位温下的密度4、海水状态方程描述海水密度与温、盐、压等理化特征参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5、海冰的分类新冰,尼罗冰,初期冰,一年冰,多年冰。

6、海冰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在结冰的过程中,气温越低,结冰速度越快,冰层厚度进展越厚,被包围在其中的卤水越多,海冰的盐分越高;冻结前海水的盐度越高,海冰的盐度也许也高。

在南极大陆附近海域测得的海冰盐度高达22~23。

海洋科学与技术培训资料

海洋科学与技术培训资料
特点。
海浪能
由风力作用在海面上产生的波 浪所蕴含的能量。具有分布广 泛、能量密度高、开发潜力大 等特点。
海温能
利用海洋表层与深层之间的温 差所产生的能量。具有能量稳 定、可再生、环保等特点。
海流能
由海流(潮流、洋流等)运动 所蕴含的能量。具有连续性、 稳定性好、可预测性高等特点

海洋能源开发技术
潮汐能开发技术
国内法规
我国也制定了相应的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 国海洋环境保护法》、《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 洋环境管理条例》等,为海洋环境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
海洋环境治理技术与措施
污染治理技术
针对不同类型的海洋污染,已经发展出了多种治理技术,如生物修复技术、化学 氧化技术、物理分离技术等。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海洋污 染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海洋污染的危害
海洋污染不仅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还会通过食物链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此外,污染还会影响海洋的自净能力,加剧全球气候变化。
海洋环境保护政策法规
国际法规
国际社会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法规,如《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防止船舶污染国际公约》等,旨在 保护海洋环境,防止和减少污染。
生物。
养殖技术
包括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工厂 化养殖等,通过人工控制环境条 件和饲养管理,实现海洋生物的
快速生长和繁殖。
生物技术
利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 工程等生物技术手段,培育优良 品种、提高养殖效率、开发新产
品等。
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现状与前景
利用现状
目前,海洋生物资源主要用于食品、医药、工业原料等领域。其中,海洋渔业是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的主要方式, 为全球提供了大量的优质蛋白质。

海洋科学导论-海洋学基础-重点知识

海洋科学导论-海洋学基础-重点知识

海洋科学导论重点知识第一章1.海洋科学:研究地球上海洋的自然现象、性质以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和开发与利用海洋有关的知识体系。

研究对象:海洋---海水、海水的组成、海洋生物以及海洋的边界(海洋沉积、海底岩石圈,河口、海岸带,海面上的大气等)。

研究内容:海水的运动规律、海洋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和地质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基础理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军事活动应用研究等。

2. 海洋科学研究的特点是什么?1)明显地依赖于直接的观测。

2)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方法在海洋科学研究中越来越显示其作用。

3)学科分支细化与相互交叉、渗透并重,而综合与整体化研究的趋势日趋明显。

相似问题:海洋科学研究对象的特点?①海洋科学研究对象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②海洋中水---汽---冰的转化时刻都在进行;③海洋作为一个自然体系,具有多层次耦合的特点。

3. 海洋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主要类型?·分布特点:深海锰结核以锰和铁的氧化物及氢氧化物为主要组分,富含锰、铜、镍、钴等多种元素。

主要分布于太平洋,其次是大西洋和印度洋水深超过3000米的深海底部。

以太平洋中部北纬6°30′~20°、西经110°~180°海区最为富集。

世界96%的锆石和90%的金红石产自海滨砂矿。

复合型砂矿多分布于澳大利亚、印度、斯里兰卡、巴西及美国沿岸。

金刚石砂矿主要产于非洲南部纳米比亚、南非和安哥拉沿岸;砂锡矿主要分布于缅甸经泰国、马来西亚至印度尼西亚的沿岸海域。

中国近海水深小于200米的大陆架面积有100多万公里,某中含油气远景的沉积盆地有7个:渤海、南黄海、东海、台湾、珠江口、莺歌海及北部湾盆地,总面积约70万公里,并相继在渤海、北部湾、莺歌海和珠江口等获得工业油流。

在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广东和台湾沿岸有丰富的海滨砂矿,主要有金、钛铁矿、磁铁矿、锆石、独居石和金红石等。

·主要类型:滨海砂矿、海底石油、磷钙石和海绿石、锰结核和富钴结壳、海底热液硫化物、天然气水合物等4. 海的主要特点1)深度较浅,一般在2000m以内;2)海洋水文要素受大陆影响,有明显的季节变化;3)水色低,透明度小,无独立的潮汐和洋流系统,潮汐由大洋传入,潮差显著;4)有自己的海流环流形式。

海洋科学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向

海洋科学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向

海洋科学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向海洋科学是研究地球海洋的自然现象、性质、结构、分布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

它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海洋科学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向的概述:1.海洋的基本概念:–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包括海水、海底及其上空的空间。

–海洋覆盖地球表面的约70%,对地球的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2.海洋的物理特性:–海水的温度、盐度、密度、透明度等参数及其变化规律。

–海流、潮汐、波浪等海洋动力学现象及其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3.海洋的化学成分:–海水中溶解的盐类、气体、有机物质等化学成分及其分布规律。

–海洋生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如碳循环、氮循环等。

4.海洋生物与生态:–海洋生物的分类、生理、行为、繁殖等基本特征。

–海洋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如珊瑚礁、深海生物群落等。

–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5.海洋地质与地形:–海底地形的分类,如大陆架、大陆坡、海山、海沟等。

–海洋地质构造,如板块构造理论在海洋中的应用。

–海底资源的分布与开发。

6.海洋环境与气候变化:–海洋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如海洋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和释放。

–海洋环境问题,如海洋污染、过度捕捞、海洋酸化等。

–海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7.海洋科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海洋观测技术,如卫星遥感、深海潜器、海洋浮标等。

–海洋数据收集与处理方法。

–海洋模型模拟与数值分析。

8.海洋科学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深海未知生物的研究。

–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海洋新能源的探索与开发。

–海洋灾害的预测与防范。

9.海洋科学在国家战略中的应用:–海洋权益与海洋法。

–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海洋科技人才的培养与交流。

海洋科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涉及众多领域的研究。

通过对海洋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海洋的奥秘,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习题及方法:1.习题:海洋覆盖地球表面的百分比是多少?解答:海洋覆盖地球表面的约70%。

海洋科学复习要点

海洋科学复习要点

第二章地球系统与海底科学大地水准面(P14)地球的形状一般是指全球静止海面的形状,即一个等位势面的形状.全球静止海面是既不考虑地表海陆差异、也不考虑陆、海地势起伏时的海面,在海洋中不考虑波浪、潮汐和海流的存在,海水完全静止时的海面;它在大陆上是静止海面向大陆之下延伸的假想“海面”,两者统称大地水准面。

海和洋的区别(P22-24)洋:1、面积广阔,占海洋总面积90.3%;2、远离陆地,海洋要素如盐度、温度等不受陆地影响,且年变化小;3、水较深(平均2—3千米);4、有独立的环流和潮波系统;5、底质为软泥、红粘土。

海:1、面积小,占总面积9.7%;2、靠近陆地,受陆地影响大,被陆地、岛弧分割的许多形态各异的小水体。

3、深度较浅水色低,透明度小,4、无独立的潮波系统;5、底质为陆屑。

大陆边缘的类型(P27)稳定型大陆边缘:大西洋型大陆边缘;由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组成活动型大陆边缘:太平洋型大陆边缘,可分为岛弧亚型和安第斯亚型洋中脊的概念(P30)大洋中脊又称中央海岭,是指贯穿世界四大洋,成因相同、特征相似的海底山脉系列,是世界上规模最巨大的环球山系。

沙坝、潟湖的概念和发育过程(P42)沙坝又称障壁岛,堤岛,堡岛等,泛指近海与海岸线延伸方向平行分布的一系列沙坝和沙岛。

潟湖是指被沙坝从毗邻海域隔离出来,仍与海洋沟通或有限沟通的浅海水域。

发育过程:海湾潟湖——半封闭潟湖——封闭潟湖——埋藏潟湖大洋沉积物按成因分的五种类型(P46)1、远洋粘土2、钙质生物3、硅质生物4、陆源碎屑5、火山碎屑第三章海水的物理特性和世界大洋的层化结构水分子的缔合(P56)各水分子之间因极性又互相结合,形成比较复杂的水分子,但水的化学性质并未改变,这种现象成为水分子的缔合。

等温压缩(P61)若海水微团在被压缩时,因和周围海水有热量交换而得以维持其水温不变,则称为等温压缩。

绝热变化(P62)绝热提升时,压力减小,体积膨胀,对外做功,消耗内能导致温度降低;绝热下沉时,压力增加,体积减小,对力对海水微团做功,增加其内能使温度增加。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提纲汇总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提纲汇总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海洋科学研究内容全球海洋总面积约3.6亿平方公里,平均深度约3800米,最大深度11034米。

全球海洋的容积约为13.7亿立方公里,占地球总水量的97%以上。

如果地球的地壳是一个平坦光滑的球面,那么就会是一个表面被2600多米深的海水所覆盖的“水球”。

地球科学体系是一个独特的、复杂的、交叉科学体系。

它包括地理学、地质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水文科学、固体地球物理学。

其相关学科有环境科学和测绘科学。

海洋科学是地球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人们根据研究对象不同,通常把它分为: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海洋地质等四大学科。

(一)、研究内容海洋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的海洋,以及溶解或悬浮于海水中的物质,生存于海洋中的生物、海洋底边界、侧边界和上边界。

是研究发生在海洋中各种的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貌等各种现象和过程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规律及它们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科学。

特点:1、特殊性与复杂性;2、作为一个物理系统,海洋中的三态变化无时不刻不在进行,是其他星球上未发现的。

3、海洋作为一个自然系统,具有多层耦合的特点。

研究特点:1、明显依赖于直接观测;2、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方法在研究中越来越显示其作用;3、学科分支细化与相互交叉渗透并重,而综合与整体化研究的趋势日益明显。

物理海洋学:以物理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研究发生于海洋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主要包括物理海洋学、海洋气象学、海洋声学、海洋光学、海洋电磁学、河口海岸带动力学等。

主要研究海水的各类运动(如海流、潮汐、波浪、紊流和海水层的微结构等),海洋中温、盐、密和声、光、电的现象和过程,以及有关海洋观测的各种物理学方法。

海洋化学:研究海洋各部分的化学组成、物质分布,化学性质和化学过程的学科。

海洋生物学:研究海洋中一切生命现象和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海洋地质学:研究海洋的形成和演变,海底地壳构造和形态特征,海底沉积物的形成过程和有关海洋的起源及演化以及海洋地热、地磁场和重力场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级海洋科学专业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为国家培养具备海洋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及研究和实际应用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满足国家海洋战略以及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对海洋科学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目标 1】;学习物理海洋、海洋地质、海洋生物、海洋化学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物理海洋、海洋遥感、海洋天然产物、海洋生物及海洋地球化学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海洋科学的专业实践和综合应用能力【目标 2】;能够胜任海洋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目标 3】和应用研究【目标 4】;了解海洋科学研究所需要的海洋技术基础【目标 5】;自学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目标 6】。

毕业要求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海洋科学尤其是物理海洋、海洋生物学、海洋化学、海洋地质及海洋地球化学领域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具有从事海洋调查和研究的基本能力,具有初步评价海洋科学问题解决方案对环境、社会、法律、文化领域影响的能力。

3.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4.了解国际海洋科学研究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动态;了解海洋技术、海洋遥感、海洋环境科学、海洋生态学等专业的原理和知识;了解海洋环境监测、评估、保护和修复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5.了解海洋科学和海洋技术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具有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的能力;了解国家海洋科学技术政策、知识产权、安全条例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6.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素养,能够在海洋科学专业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专业主干课程物理海洋学 海水分析化学 海洋化学分析 海洋化学及实验 海洋环境化学 海洋科学概论 海洋生态学及实验 海洋生态学及实验 海洋生物学与实验 海洋天然产物化学及实验 海洋微生物学及实验 海洋遥感技术与应用 流体力学物理海洋实验与观测 细胞生物学及实验方法 有机地球化学推荐学制 4年 最低毕业学分 150+6+8 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学科专业类别 海洋科学类交叉学习:辅修:完成带*的课程(三个方向的专业必修课程至少完成其中之一)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1.通识课程 69.0+6学分(1)思政类 14+2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371E0010形势与政策Ⅰ+1.00.0-2.0一(秋冬)+一(春夏) 551E0010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0 2.0-2.0一(秋冬)551E002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0 3.0-0.0一(秋冬)551E00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0 3.0-0.0二(秋冬)551E0040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5.0 4.0-2.0二(春夏)371E0020形势与政策Ⅱ+1.00.0-2.0四(春夏)(2)军体类 5.5+3学分体育Ⅰ、Ⅱ、Ⅲ、Ⅳ为必修课程,每门课程1学分,要求在前2年内修读。

学生每年的体质测试原则上低年级随课程进行,成绩不另记录;高年级独立进行测试,达标者按+0.5学分记,三、四年级合计+1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03110021军训+2.0+2一(秋)031E0020体育Ⅰ 1.00.0-2.0一(秋冬)031E0030体育Ⅱ 1.00.0-2.0一(春夏)031E0010军事理论 1.5 1.0-1.0二(秋冬)/二(春夏) 031E0040体育Ⅲ 1.00.0-2.0二(秋冬)031E0050体育Ⅳ 1.00.0-2.0二(春夏)03110080体质测试Ⅰ+0.50.0-1.0三(秋冬)/三(春夏) 03110090体质测试Ⅱ+0.50.0-1.0四(秋冬)/四(春夏)(3)外语类 6+1学分外语类课程最低修读要求为6+1学分,其中6学分为外语类课程选修学分,+1为“英语水平测试”或小语种水平测试必修学分。

学校建议一年级学生的课程修读计划是“大学英语Ⅲ”和“大学英语Ⅳ”,并根据新生入学分级考试或高考英语成绩预置相应级别的“大学英语”课程,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修读其他外语类课程(课程号带“F”的课程);二年级起学生可申请学校“英语水平测试”或小语种水平测试。

详细修读办法参见《浙江大学本科生“外语类”课程修读管理办法》(2018 年4 月修订)(浙大本发〔2018〕14 号)。

1)必修课程 +1.0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051F0600英语水平测试+1.00.0-2.02)选修课程 6学分或其他外语类课程(课程号带“F”的课程)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051F0020大学英语Ⅲ 3.0 2.0-2.0一(秋冬)051F0030大学英语Ⅳ 3.0 2.0-2.0一(秋冬)/一(春夏)(4)计算机类 5学分学校对计算机类通识课程实施分层教学。

本专业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学生修读如下计算机类通识课程: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211G0230计算机科学基础 2.0 2.0-0.0一(秋冬)211G0280C程序设计基础 3.0 2.0-2.0一(春夏)(5)自然科学通识类 26.5学分学校对自然科学类通识课程实施分层教学。

本专业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学生修读如下自然科学类通识课程: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821T0150微积分(甲)Ⅰ 5.0 4.0-2.0一(秋冬)821T0190线性代数(甲) 3.5 3.0-1.0一(秋冬)771T0090普通化学(乙) 2.0 2.0-0.0一(春)761T0010大学物理(甲)Ⅰ 4.0 4.0-0.0一(春夏)771T0100普通化学实验(乙) 1.50.0-3.0一(春夏)821T0160微积分(甲)Ⅱ 5.0 4.0-2.0一(春夏)761T0020大学物理(甲)Ⅱ 4.0 4.0-0.0二(秋冬)761T0060大学物理实验 1.50.0-3.0二(秋冬)(6)创新创业类 1.5学分在创新创业类课程中任选一门修读。

(7)通识选修课程 10.5学分通识选修课程下设 “中华传统”“世界文明”“当代社会”“文艺审美”“科技创新”“生命探索”及 “博雅技艺”等6+1类。

每一类均包含通识核心课程和普通通识选修课程。

通识选修课程修读要求为:1)至少修读1门通识核心课程;2)至少修读1门“博雅技艺”类课程;3)理工农医学生在“中华传统”“世界文明”“当代社会”“文艺审美”四类中至少修读2门;4)在通识选修课程中自行选择修读其余学分;5)若上述1)项所修课程同时也属于上述第2)或3)项,则该课程也可同时满足第2)或3)项要求。

2.专业课程 74学分(1)学科基础课程 海洋化学27.5学分/海洋生物27.5学分/物理海洋22.5学分1)海洋化学 27.5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061B0010常微分方程 1.0 1.0-0.0一(春)771B0030分析化学(乙) 2.0 2.0-0.0一(夏)061B0380大学化学实验(O) 1.50.0-3.0二(秋冬)061B9010有机化学 4.0 4.0-0.0二(秋冬)061B9090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2.5 2.0-1.0二(秋冬)071B0020普通生物学及实验 4.0 3.0-2.0二(秋冬)16121032生物统计学与试验设计 3.0 3.0-0.0二(秋冬)061B0390大学化学实验(P) 1.50.0-3.0二(春夏)061B9030物理化学 4.0 4.0-0.0二(春夏)071B0070生物化学及实验(丙) 4.0 3.0-2.0二(春夏)2)海洋生物 27.5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061B0010常微分方程 1.0 1.0-0.0一(春)771B0030分析化学(乙) 2.0 2.0-0.0一(夏)061B0380大学化学实验(O) 1.50.0-3.0二(秋冬)061B9010有机化学 4.0 4.0-0.0二(秋冬)061B9090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2.5 2.0-1.0二(秋冬)071B0020普通生物学及实验 4.0 3.0-2.0二(秋冬)16121032生物统计学与试验设计 3.0 3.0-0.0二(秋冬)061B0390大学化学实验(P) 1.50.0-3.0二(春夏)061B9030物理化学 4.0 4.0-0.0二(春夏)071B0070生物化学及实验(丙) 4.0 3.0-2.0二(春夏)3)物理海洋 22.5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061B0010常微分方程 1.0 1.0-0.0一(春)771B0030分析化学(乙) 2.0 2.0-0.0一(夏)061B0020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1.5 1.0-1.0二(秋)211C0010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2.5 2.0-1.0二(秋冬)261C0062理论力学(乙) 3.0 3.0-0.0二(秋冬)061B0090偏微分方程 2.0 2.0-0.0二(冬)061B0070计算方法 2.5 2.0-1.0二(春夏)061B9090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2.5 2.0-1.0二(春夏)66190040信号与系统(乙) 3.0 2.5-1.0二(春夏)74120750软件开发技术与应用 2.5 2.0-1.0二(春夏)(2)专业必修课程 海洋化学21学分/海洋生物20.5学分/物理海洋24学分1)海洋化学 21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74120120物理海洋学基础* 1.5 1.5-0.0三(秋)74120190海洋环境化学* 2.0 2.0-0.0三(秋)69120791海水分析化学* 3.5 2.5-2.0三(秋冬) 69190140有机地球化学* 2.0 2.0-0.0三(冬)74120340海洋地质学基础* 1.5 1.5-0.0三(冬)74120360海洋生物学基础* 1.5 1.5-0.0三(冬)74120370海洋生态学及实验* 3.0 2.0-2.0三(春夏) 74120570海洋化学及实验* 4.0 3.0-2.0三(春夏) 74120580海洋化学分析* 2.0 2.0-0.0三(春夏)2)海洋生物 20.5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74120120物理海洋学基础* 1.5 1.5-0.0三(秋)74120560海洋化学基础* 1.5 1.5-0.0三(秋)74120400海洋生物学与实验* 4.0 3.0-2.0三(秋冬) 74120420海洋微生物学及实验* 3.0 2.0-2.0三(秋冬) 74120710细胞生物学及实验方法* 3.0 2.0-2.0三(秋冬) 74120340海洋地质学基础* 1.5 1.5-0.0三(冬)74120370海洋生态学及实验* 3.0 2.0-2.0三(春夏) 74120410海洋天然产物化学及实验* 3.0 2.0-2.0三(春夏)3)物理海洋 24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74120211海洋工程建模基础* 1.5 1.5-0.0三(秋)74120560海洋化学基础* 1.5 1.5-0.0三(秋)74120060流体力学* 3.0 2.5-1.0三(秋冬) 74120330 物理海洋学* 3.0 3.0-0.0三(秋冬) 74120530海洋遥感技术与应用* 2.5 2.0-1.0三(秋冬) 74120340海洋地质学基础* 1.5 1.5-0.0三(冬)74120360海洋生物学基础* 1.5 1.5-0.0三(冬)74190062海洋数值模拟* 2.0 1.5-1.0三(冬)74120670物理海洋实验与观测* 1.5 1.0-1.0三(春)74120760全球定位系统原理与应用* 1.5 1.0-1.0三(春)69121070海洋探测与调查* 3.0 2.5-1.0三(春夏) 74120480海洋数据分析方法* 1.5 1.5-0.0三(夏)(3)专业选修课程 海洋化学9.5学分/海洋生物10学分/物理海洋11.5学分1)海洋化学 9.5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74120650海洋灾害监测与预警 1.5 1.5-0.0三(冬)74120690分子生物学 1.5 1.5-0.0三(冬)74120170科技英文写作 1.5 1.5-0.0三(春)74120380海洋生物技术 1.5 1.5-0.0三(春)74120510海岛海岸环境生态学 1.5 1.5-0.0三(春)69120801海洋地球化学 3.0 2.5-1.0三(春夏) 74120550海洋环境保护 1.5 1.5-0.0四(冬)74120640海岸带环境与管理 1.5 1.5-0.0四(冬)2)海洋生物 10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74120450波谱分析 1.5 1.5-0.0三(秋)74120350海洋生态毒理学 1.5 1.5-0.0三(冬)74120690分子生物学 1.5 1.5-0.0三(冬)74120380海洋生物技术 1.5 1.5-0.0三(春)74120470遗传学 1.5 1.5-0.0三(春)74120620鱼类学 1.5 1.5-0.0三(春)74120430现代药理学研究方法 1.5 1.5-0.0三(夏)74190120海洋天然产物合成化学 1.5 1.5-0.0三(夏)74120320海洋药用资源学 1.5 1.5-0.0四(秋)74120390海洋生物修复方法 1.5 1.5-0.0四(秋)3)物理海洋 11.5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74120700数字图像处理 3.0 3.0-0.0三(秋冬) 74120650海洋灾害监测与预警 1.5 1.5-0.0三(冬)74120170科技英文写作 1.5 1.5-0.0三(春)74120590空间分析与模型 2.0 2.0-0.0三(夏)74120830海洋空间规划 1.5 1.5-0.0三(夏)74120500 计算流体力学 1.5 1.5-0.0四(秋)74120490海洋波动 1.5 1.5-0.0四(冬)(4)实践教学环节 8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74120200海洋科学概论 3.0+3一(短)74188090专业实习(海洋科学) 2.0+2二(短)74188060科研实习 3.0+3三(短)(5)毕业论文(设计) 8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69189020毕业设计(论文)8.0+12四(春夏)3.个性课程 7学分个性课程学分是学校为学生设置的自主发展学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