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学生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陈常好

合集下载

批评孩子,注意“五个一”

批评孩子,注意“五个一”

批评孩子,注意“五个一”批判孩子,留意“五个一”胡乱把孩子训斥一顿哪个老师都会,可要批判得好、批判得有效果就是一种艺术了,批判艺术的凹凸往往直接准备批判的效果。

怎样批判同学才能收到较佳效果呢?可以接受“五个一”艺术。

1、问一问“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尤其是孩子,更简洁犯错误。

作为老师,当同学犯了错误时,不要急于批判,先要问一问缘由,可能孩子另有苦衷呢?在人格上孩子与老师是公正的,孩子的自尊心也是极其敏感的,假如不分青红皂白就对孩子批判一通,很可能会使自尊心受到损害。

所以,批判孩子时确定要分清是非,先问清原委。

2、放一放孩子所犯的错误,有时的确让老师特别生气,恨不得痛骂他一顿。

但是,人在气头上,很难把握批判的尺度,这种批判就可能对孩子的身心造成损害。

这种时候,老师最好把问题放一放,让自己心气平和下来,再对孩子进行批判、教育,这样做孩子易于接受,并乐于改正错误。

3、选一选孩子犯了错误,老师如能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进行批判、教育,会更简洁达到预期目的,收到较好效果。

如:放学后单独与孩子谈谈,在与孩子一块回家的路上聊聊,批电话与孩子说说等。

假如不分时间、地点、场合地训斥、指责,只会挫伤孩子自尊,引起他的反感,甚至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4、导一导有阅历的老师,对犯了错误的同学不会一味简洁地批判、训斥、指责,而是像知心的好友和有阅历的顾问一样,坐在他身旁,急躁地启发、引导孩子,关怀孩子自己弄清错误所在,自愿表示在今后如何改正、不再重犯。

这样,比直截了当的批判更简洁使孩子接受,也更能提高孩子解决自身问题的力气。

5、激一激依据孩子好胜心强的特点,老师和孩子谈话时,有时可用“激将法”,用言辞激励孩子努力进取。

独生子女在家中缺少竞争压力,作为老师,在学校要激发孩子的竞争意识,促使他去接受挑战,使其潜在的乐观性得到充分发挥。

没有孩子宠爱挨批,也没有老师宠爱批判。

批判只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教育手段。

既然是手段,就要有效果。

批评孩子要有技巧

批评孩子要有技巧

批评孩子要有技巧摘要:一、引言:批评孩子的常见问题二、批评孩子的正确方法1.指出具体错误2.以鼓励为主,批评为辅3.保持冷静,避免情绪化4.适时引导,帮助孩子改正错误5.尊重孩子,倾听他们的想法三、注意事项1.避免过度批评2.不要Comparison3.避免在公共场合批评孩子4.不要使用负面语言四、总结:善用批评技巧,促进孩子成长正文:作为一名家长,批评孩子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如何批评孩子却是一门学问。

许多家长在批评孩子时,容易陷入一些误区,如过度批评、情绪化、Comparison 等。

为了让批评更有效,我们需掌握一些技巧。

首先,我们要指出孩子具体的错误。

仅仅批评孩子“你错了”或“你不好”是无效的,这样的批评只会让孩子感到沮丧。

相反,我们应该明确告诉孩子,他们在哪里做得不好,应该如何改正。

这样,孩子才能明白自己的问题所在,进而努力改进。

其次,我们要以鼓励为主,批评为辅。

在批评孩子的同时,也要肯定他们做得好的地方。

这样,孩子在感受到关爱和鼓励的同时,也会更容易接受批评。

而且,经常给予孩子正面评价,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再者,批评孩子时要保持冷静,避免情绪化。

有些家长在批评孩子时,容易情绪失控,对孩子大声责骂。

这种行为不仅会让孩子感到害怕,还会影响亲子关系。

因此,在批评孩子时,我们要尽量保持冷静,用平和的语气与他们沟通。

此外,我们要适时引导孩子,帮助他们改正错误。

在孩子犯错时,及时给予指导,让他们知道如何正确处理问题。

同时,也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倾听他们的意见,以便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

在批评孩子时,还有一些注意事项。

比如,要避免过度批评,不要让孩子觉得总是在犯错。

此外,不要Comparison,以免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还有,避免在公共场合批评孩子,以免损害他们的自尊心。

最后,不要使用负面语言,以免给孩子带来心理负担。

总之,批评孩子要有技巧。

通过善用批评技巧,我们既能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能促使他们积极改正。

批评学生六忌

批评学生六忌

批评学生六忌批评是教师经常使用的思想教育手段。

它能使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受到谴责,能协助学生消除思想作风上的污垢。

但批评不当,也往往产生不良后果。

下面谈谈教师批评学生六忌。

一忌盛气凌人。

有的教师一见学生犯了错误,马上叫过来大声斥责。

被批评的学生慑于教师的骄横,嘴上不敢申辩,心理不服气。

这样的批评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批评学生要注意师生的身份,要使学生产生新切感、信任感,愿意同你交流。

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思想深处理解错误、改正错误。

二忌不分场合学生犯了错误,有的教师不分场合,便在全班公开点名批评。

结果,被批评的学生中,有的学生再也抬不起头来,有的干脆破罐子破摔。

批评的场合恰当与否,关系到批评效果的好坏。

教师应根据学生犯错误的性质、水准、影响和学生的性格、脾气选择适当的场合展开批评,给学生创造理解和改正错误的良好环境。

有的教师对自己喜欢的学生,尤其是班干部不愿批评,就是批评也总轻描淡写,而对待一般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则不能一碗水端平。

不管是先进还是后进,不管是班干部还是一般学生,有了缺点错误都应受到批评。

如果该批的不批,不该批的狠批,那就会使学生产生反感,降低教师的威信,造成班级的不团结。

四忌出言刻薄有的教师常用挖苦的、刻薄的、极易损伤学生自尊心的话批评学生。

这样,被批评的学生就会产生仇视的思想和自卑的心理,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所以,批评学生时要尊重学生,不要讽刺挖苦,更不要恶语伤人。

五忌小题大做。

有的教师批评学生,把偶然的失误总成是一贯的,把个别学生吵架说成是破坏班级团结。

这种小题大做,扣大帽子的批评方式,不能使犯错误码率的学生心悦诚服,也不会得到多数同学的支持。

所以,批评时必须实事求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要任意夸大。

六忌片面武断。

这种批评,表面上声色俱厉,实际上不可能有积极效果。

教师既要看到他所犯的错误,又要看到他的一贯表现;既要看到主观原因,又要看到客观原因;既要看到犯错误的现实,又要看到改正的可能性。

批评学生时应注意几点禁忌

批评学生时应注意几点禁忌

批评学生时应注意几点禁忌:1.就事论事, 对事不对人, 不作人身攻击, 不夹杂一些与主题无关的内容.2.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 不要反复唠叨, 也不要没话找话, 更不要在嘴里发出一些“咝咝”,“呃呀”“唉呀”一类令人生厌的声音. 总来说之, 教师在批评学生时, 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语言权威的维护.3.如果你的某次批评收到了理想的效果,那么你就当这次批评从未发生过,既不要在日后再次唠叨出来, 也不要把它当作笑料, 将批评的内容讲给其他老师和其他同学听;如果你的某次批评未收到理想的效果,。

那么你就需要考虑换种批评方式, 从头开始做起. 永远不要幻想通过大喊大叫的方式就能够增加自己的语言权威.4.严禁采用当众挖苦、嘲笑、戏弄某名学生的方式来批评其, 引得全班同学对其哄堂大笑. 这会产生二种害处: 一来令其颜面扫地, 使其在主观情绪上难以接受你的批评,二来还会在班级中滋生一种起哄、看热闹、幸灾乐祸的庸俗风气.七、校园暴力问题造成现代中国校园暴力问题日愈恶化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 但在这其中, 以往的那种师生之情, 同学之情在现代社会灰飞烟灭, 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原因.“同学”, 这个词在现代人心中已经激不起多少亲切感和人情味了. 如何找回离我们渐行渐远的同学之情, 这是每一个教育上的有识之士所必须思考的问题. 但是, 同学之情的消亡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 同样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找回的.八、一种准确而有效的惩罚包含四种要素:1.揭露: 你这么做是错误的.2.复原: 你要将一切还原成或基本还原你未犯错时的样子.3.抵消: 你要比他人实行更多的准确的行为.4.警示: 大家要以你为戒, 或你日后要以今天的自己为戒。

九、布置作业应遵循几点原则:1.与当日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摒弃离题千里,华而不实的东西.2.说明作业的作用.3.不要把作业做为惩罚违纪学生的方式.4.我个人不主张给全班学生布置统一的作业,而是将学生按进度和效率的不同,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根据小组的具体情况布置不同的作业.最大限度地让每名学生得到适合自己的作业.5.不要幻想繁重的作业就能够提高学生的成绩.繁重的作业会产生二种害处:其一,令学生当天晚上消耗过多的精力,影响明日上课,行成一种积累性疲劳;其二,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会给自己带来痛苦”的心理,滋生厌学的心理.十、在职业规划方面,父母应该为孩子准备二套方案:第一方案中,为孩子设定一个多数人就能够得到的普通工作,这是必备和预备方案;第二方案中,为孩子设定一个少数人才能够得到的高档工作,这是努力争取但不宜强求的方案。

批评学生时候应注意这些方面

批评学生时候应注意这些方面

批评学生时候应注意这些方面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即便是往哲先贤也会犯错误,处于人生发展阶段的学生们正是对外界充满好奇的时候,同时他们会不断的尝试陌生的领域,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正是这种尝试才显示出他们在学习、在成长。

所以对待学生的错误不可一概而论,要区别对待,这样才能显示教育的魅力。

处在人生特定成长阶段的中小学生,由于年龄尚小,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认识上会存在一些偏差,从而导致他们不自觉地犯错误,这是在所难免的。

因此,批评也成为了教师教育学生的一种必用的常用手段。

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要想使批评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以我们的体会而言,教师应该讲究批评的艺术,做到“四应”与“四忌”。

1、应尊重学生人格,忌高高在上。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尊重。

尊重学生的人格是批评学生的前提。

高明的批评应建立在尊重和热爱学生的基础之上,让批评成为一种重要的激励学生的方式,成为一种积极的沟通信号。

批评的目的应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而不是“揭短”、“亮伤疤”、“翻旧账”、“抓小辫子”、“解心中十5i''。

俗话说:“箭伤身体,话伤灵魂”。

那种话中带刺、语言尖刻、冷嘲热讽、讥讽挖苦、出言不逊、含沙射影、辱骂训斥等侮辱学生人格的批评只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产生对立、逆反甚至“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使师生关系变得紧张起来,因而教师要切忌。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好的教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表现对学生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时,他也时刻记着: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而应‘充满情和爱’。

”这话讲得好。

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师生平等的教育理念,以一颗挚爱之心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懂得“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道理;教师切忌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对学生进行人格侮辱、人身攻击。

批评学生十忌

批评学生十忌

批评学生十忌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有责任对学生不正确的思想和言行进行否定,这种手段叫做批评。

批评是学校德育工作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门艺术。

运用得好,就像医生救治病人那样,使人康复。

若出现了偏差,就会伤人,甚至酿成悲剧。

所以,批评学生要做到十忌:一、忌算总账,翻老账。

学生犯了错误,不是及时地进行批评教育,而是记在本子上待后算总账,往往使学生积重难返。

或者动不动就把陈谷子、烂芝麻给翻出来,使学生认为老师对他有成见,心理畸形发展,不利于教育。

二、忌武断、偏见。

批评是一件严肃的事情,教师应重调查研究,把事情弄清弄准,不能道听途说,更不能捕风捉影。

对优生不能一俊遮百丑,对后进生不能带有偏见,吹毛求疵。

否则,不利于学生的思想转化,也影响了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三、忌孤立冷落学生。

某个学生犯了错误,教师让大家“不要理他”,学生找其承认错误时,又说:“我不是你的老师,爱找谁去找谁去。

”学生失去了集体的温暖,极易自暴自弃。

有的产生报复心理,有的离家出走。

四、忌株连其他学生。

个别学生犯了错误,有的老师一批评一个班,一训一堂,或者不给学生上课。

这种举措,易造成学生之间的对立和引起其他学生的反感。

五、忌不宜公开的公开。

学生犯了错误,一般应进行个别谈话教育。

必须公开批评时,事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偷盗”、“恋爱”等问题不宜当众公开,否则,学生抬不起头来,或者破罐子破摔。

六、忌讽刺挖苦。

学生虽说犯了错误,但在人格上和教师是完全平等的。

教师不能采取封建家长式的态度训斥学生,或讽刺挖苦甚至粗俗的谩骂。

不然极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一旦超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也会发生不改发生的事情。

七、忌矛盾上交。

有的老师发现学生有违纪行为时,不是自己及时有效的开展耐心细致地批评教育工作,而是把学生拉到政教处或校长室,以刹学生的“威风”。

这样的结果,学生并不服气,以后往往还会在这个老师面前故意“表现”自己。

批评学生六“不要”

批评学生六“不要”

批评学生六“不要”摘要:批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有效方法,它具有激励人、指导人、鞭策人的积极作用。

对学生进行正确有效的批评,会使学生发现错误,改正错误,从而健康成长。

教育者一定要审时度势,恰如其分地开展批评教育。

关键词:批评;学生;教师笔者为师从教三十多年,自己常常批评学生,也看到、听到同事们批评教育学生,日久天长便在思想中形成了“不要这样批评学生”的理念,简要阐述如下:一、不要简单粗暴的批评学生简单粗暴的批评学生就是面对学生的过错,不问它的前因后果,大发雷霆,当面训斥、语言粗俗,急风暴雨式的处理问题。

如:“我就知道你不是好东西,你还能干出好事;混蛋,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又是你,妈的;闭嘴,不想听你解释”等,在学习生活中,学生犯错都是有一定原因的,这种不问青红皂白,不加分析而劈头盖脸的批评学生,会使学生满怀希望老师谅解的心理完全失望,会招致学生“破罐子破摔”的心态,十有八九达不到教育效果,表面上看起来学生顺从了,内心却不纳服,反正犯了错,就是挨骂、训斥,时间长了,师生之间的共同语言少了,隔阂会越来越大,甚至会产生“你批评是你批评,我做是我做”的我行我素的思想。

我们的教育者,应该细心体察学生的一举一动,学生犯错误了,首先要弄清原因,冷静分析,然后再对症下药,说服教育,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学生的缺点或错误,一旦发现,切记简单粗暴地立即加以指责,更不能视而不见,任其发展,待问题积多了在泛泛地指点现象,草草了事。

前者易产生逆反心理,时间长了,学生就会产生对抗情绪。

后者容易给学生一种敷衍的印象,他会认为教师很宽容,却认识不到自身错误的危害性。

为避免这两种现象地发生,我们不妨在发现学生错误的时候去接近他,跟他个别交谈,用实实在在的话去打动他。

让他自己去意识到错误的危害;或利用适当的时间,找几个同学以聊天的方式指出学生的错误,于有意无意间让学生的内心里承认自己的错误。

二、不要用讽刺、挖苦的语言批评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已经成为历史。

表扬和批评学生应当注意的问题

表扬和批评学生应当注意的问题

表扬和批评学生应当注意的问题龙源期刊网 /doc/5f3938306.html,表扬和批评学生应当注意的问题作者:郎燕来源:《求知导刊》2013年第11期表扬和批评学生是教师日常工作中难以避免的两种行为,这两种行为都存在着极大的危险性。

批评的危险和危害往往成为我们的共识,而赞扬的危险却常常被我们所忽视。

事实上,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教师应该尽可能地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意表扬的方式在教育孩子或学生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对一个孩子或学生说“你是一个好孩子(好学生)”“你做得很棒”这样的话语,这都属于评价式赞扬。

赞扬是有一个过程的,并包括了具有因果关系和先后顺序的两部分。

一部分是我们对孩子说的夸奖他的话,另一部分是孩子或学生听了我们的话以后在心里对自己说的话。

评价式赞扬暗含着对地位的霸占,赞扬者变成了评价者。

它占据了审判席,宣称自己有特别的能力。

一旦赞扬没有说中学生当时的感受或者他自己对自己的定位,那就会带来一系列的麻烦。

不但你失去了公信力,学生对老师所表现出的真诚也产生了怀疑。

评价式赞扬会造成学生的焦虑,学生会有一定的压力。

你认为我是好学生,可我自己不这么认为;你认为我很棒,可我自己不这么认为,我离你所说的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他就会产生焦虑和压力。

评价式赞扬助长了学生的依赖性,如果没有人评价他就觉得学习和做事没有了动力。

老师会成为他寻求认可的源泉。

他会依赖别人来满足自己的渴望,并确立自己的价值,别人必须时时告诉他,他的价值何在。

一旦没有这种认可和这种告知,这样的学生就显得无所事事,漫无目的或者说学习懈怠没有了进取心。

赞扬学生的时候我们应该明确表明,对于他的努力、帮助、改变和成绩,我们有哪些喜欢和欣赏。

然后学生会从我们的话中得出相关的结论。

当我们感激而现实地描述所发生的事情和我们的感受时,学生对自己的结论就会是积极的。

对于教师而言,在赞扬学生时,需要描述具体的学习或做事的行为,而不是评价学生本人的个性品质,并且要尽量避免用形容词赞扬一个学生的个性品质,把评价留给孩子自己去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批评学生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陈常好
批评学生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文∕和平县阳明镇第二小学陈常好
批评是教师经常使用的教育手段,它能使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受到谴责,帮助学生消除思想作风的污垢。

但批评也得讲究方法,如果批评方法不当,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甚至会产生不良后果。

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批评学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意批评要分场合
学生有了缺点和错误,教师应慎重,不要轻易当众点名批评。

学生犯错的原因往往不是主观上的故意,而是由于情绪不稳、意志不坚、是判断能力不强等因素造成的。

教师要从维护学生自尊出发,根据学生所犯错误的性质、程度、影响等选择适当的场合进行批评,给学生创造认识和改正错误的良好环境。

二、注意批评的语言艺术
教师的批评语言直接作用于学生,是唤起学生对自己行为表现中存在问题的惊厥、终止不良行为的心理刺激因素,是教育学生的“常规武器”,使用恰当,能指
点迷津、启迪心智,反之,欲速不达、事倍功半。

如果教师常用挖苦的、刻薄的、极易损伤学生自尊心的语言批评学生,这样被批评的学生就会产生仇视的思想和自卑心理,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相反,如果教师能审时度势,采用学生容易接受的语言,效果会更好。

例如,在一次自习课上,有位学生把小鸟带进教室,老师平和地说:“教室是我们学习的地方,可不是鸟窝,哪位同学能把小鸟先交由老师保管呢?”话音刚落,那位同学就把小鸟交给了老师,并承认了错误。

我认为,把批评寓于幽默浅显的语言之中,使学生在微笑中明白道理,接受批评,不能不说有事半功倍之效。

三、注意及时反应,不搞事后算总账
学生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解决旧问题,同时又不断出现新问题的过程。

学生的不良现象一经产生和发现,班主任就应及时作出反应,因为学生的心理活动容易受到教师的暗示所影响。

教师反应得越及时,批评对象就越能及早地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此时开展批评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另外,对待学生的错误不能搞事后算总账。

我们都喜欢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如果等到学生的错误真正“冰冻三尺”了,再去“解冻”,恐怕就要难得多了。

四、注意全面调查,实事求是
虽然我们的教育对象年龄不大,但是,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并非简单到一目了然,有时甚至还很复杂。

所以我们在对当事人展开批评时,一定要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了解实事的真相,真正弄清批评对象的问题所在。

批评时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绝不夸大其辞,也不轻描淡写;既不故弄玄虚,也不姑息放纵。

五、注意批评尺度,点到即止
批评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自尊的。

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批评教育无度,就容易激起学生的对立情绪,诱发学生的逆反心理。

例如,在批评学生时,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批评过后,过了一会儿,觉得意犹未尽,又重复批评,这样会使学生极不耐烦,讨厌至极。

其实在第一次挨批评时,学生可能已经接受了老师正确的观点,并下决心进行改正,但在第二次挨批评时,学生就会出现厌烦心理,如果再来第三次批评,那么厌烦心理就会以几何级数递增,说不定会由此演变成反抗心理。

六、注意严肃批评与给台阶下相结合
批评学生并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克服缺点,纠正错误行为,使其更加健康愉快地成长。

因此,我们应当在帮助他们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及时给他们下台阶的机会,这样才能鼓励他们彻
底改正错误,树立信心,重塑自我。

总之,教育有法,但无定法。

批评教育学生除了要善于针对学生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方法外,还要靠教师的热情、耐心和正面、巧妙的引导。

批评时忌一针见血,宜点到为止;忌针锋相对,宜以柔克刚;忌直言不讳,宜委婉劝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