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乡变化看改革开放40周年

合集下载

浅谈改革开放40年家乡的变化

浅谈改革开放40年家乡的变化

浅谈改革开放40年家乡的变化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四十年前的家乡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小村庄,经济贫困,人民生活拮据。

但如今的家乡变得繁荣富裕,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这些变化让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激动。

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四十年前,我的家乡土地贫瘠,农业生产水平低下,村民们生活在温饱线以下。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家乡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引进了各种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农民种植的作物增产高效,家乡的农业产值大幅增长,农民们的收入也随之增加。

家乡的工业、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得到了大力发展,使得家乡成为了一个繁荣兴旺的地方。

四十年来,全村的人均收入增长了数十倍,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巨大跨越。

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四十年前,我的家乡因为工业生产和农业耕作造成了环境的破坏。

河流被污染,树木被砍伐,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工业气味。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环保意识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各项环保政策得到了贯彻执行,家乡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河水清澈见底,周围的山峦也绿意盎然,空气清新,鸟语花香,这些变化让老百姓喜出望外。

家乡的风景也因此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成为了一个风景旖旎的旅游胜地。

文化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四十年前,我的家乡的文化教育事业水平很低,村里连个小学都没有,很多村民都是文盲。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修建了许多学校和图书馆,培养了大批的教育工作者。

如今,全村的孩子都能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村民们的文化素质大大提高,这为家乡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持。

乡村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四十年前,我的家乡是一个落后的小村庄,没有有效的治理机制和规范。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家乡在村级干部的带领下,完善了村民自治的各项制度,成立了各种协会和组织,村里治理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村里的事务也变得规范、有序。

村干部负责任,廉洁奉公,为村民排忧解难,全村的风气和社会治安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从家乡的变化看改革开放四十年[模版]

从家乡的变化看改革开放四十年[模版]

从家乡的变化看改革开放四十年[模版]第一篇:从家乡的变化看改革开放四十年[模版]征文从家乡的变化看改革开放四十年“1979年,那是一年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转眼间时间的车轮已转到2018年,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四十个春秋,作为一名80后,我虽未能见证改革开放大幕的拉开,但却真切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给家乡带来的可喜变化,越来越多的新事物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对现在的孩子来说,电视机早已不是什么新奇的事物,电脑、ipad也早已习以为常,而对于童年时代的我来说,经历了煤油灯那昏暗、恍惚的时代,能在白炽灯下看书已是一种幸福的事了;能坐在黑白电视机旁看《西游记》更是一种奢侈。

孩提时,夏天没有电风扇,一到傍晚我和姐姐把凉床、椅子搬到院子里乘凉。

爸爸妈妈忙了一天的农活,这时也闲下来,用小小的蒲扇来回摆动,帮我们驱赶暑热和蚊虫,即使这样,我们还是经常满胳膊、大腿蚊虫叮咬的红包。

冬天寒冷,我裹的跟球似得,还是满手冻疮。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村里人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夏有电风扇、空调;冬有空调、取暖器,人们再也不用害怕严寒和酷暑了。

话说“富不富,要看路”,我们小时候的交通工具基本是腿,孩子们最怕的是雨雪天气,每逢下雨雪本就凹凸不平的小路更加的泥泞难走。

再看看现在,水泥马路就像蜘蛛网似得纵横交错在乡间,铺到家家户户的门口。

家家都有电瓶车、摩托车,小汽车也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属。

人们在空闲时还能坐上动车,全国各地的旅游,生活好不惬意。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四十年风雨征程,中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

新时代的“四大发明”:支付宝、高铁、共享单车、网购,都为我们能够走得更远,走得更广提供了支持,家乡的人们也可以足不出户就能买到自己需要的、心仪的物品,再也不需要为了买一台电视而花一天的时间到市里去了。

大家都笑称:“在互联网上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东西“。

作为一名教师,我感觉改革开放带来的最大变化还是教育。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范文(12篇)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范文400字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范文(12篇)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范文400字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范文(12篇)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范文400字(篇一)改革开放带来农村生活巨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飞速发展,普通百姓的生活如芝麻开花,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今天,当我们站在时代前沿,回头看那奋斗历程,不禁感慨万千。

某某年前,人们所行走的道路大多是羊肠小道,好一点的能铺上石子砂石就很不错了,记得小时候,家住某某农村,那是一片山区,人们出行是很不方便的,出门办事或到镇上赶集,都要翻越一座座大山。

而所谓的路,也就是那一条条羊肠小道。

路蜿蜒曲折,盘旋而上,有的地方就靠近岩石边上,不小心就可能滑落,其难度可想而知。

而为了及时办好事就必须得赶时间,人们很早就得起床,趁得月色匆匆而行,再匆忙而回,一般来回都要花费一天时间。

如果是买卖东西,还必须得肩挑背扛才行。

因为不方便和不能远行,记得年幼时只能逢年过节才能和父亲去集市上热闹一回,大多时候只能呆在家里想着外面的天空。

到我上小学和中学时,已是改革开放初期了。

那时对于路,已经有了变化,人们也有了一些认识,知道要发展经济必须先修好路,路通才能发展,路好才能提高效率。

因此,在不是农忙的时节,村里会有组织地安排劳动力进行修路,将一些小路拓宽,将弯路拉直,有条件地铺上石子砂石等,这样在雨天出行也不用深一脚浅一脚的,出行就方便多了。

而直接的变化就是我们小孩子可以随时和家人去赶集,到集市上看看逛逛,不用掐指盼日到年关。

再后来,有些路慢慢铺上了沥青、三合土等,路也平整了不少。

(二)车的更替在以前,人们出门办事主要是靠徒步,跋山涉水,顶风烈日,辛苦可想而知。

记得开放最初几年,有一辆自行车是很多人的梦想。

那时,看到别人买回一辆自行车,都要好奇地看个够,摸个透,真是羡煞不已。

而现在,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经济有了长足进步。

很多农村家庭大多有摩托车已是很普遍的现象了,有的还买了农用车跑起了运输,用机械做农活等。

相信再过时日,家家户户包括农村有轿车也不是什么稀罕的事了,毕竟时代不同,改革开放带给人们的成果会进一步得以体现。

浅谈改革开放40年家乡的变化

浅谈改革开放40年家乡的变化

浅谈改革开放40年家乡的变化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所生长的家乡也是如此。

下面,我将简要谈谈我家乡的变化。

经济发展是家乡最明显的变化之一。

改革开放初期,家乡一直以农业为主导产业,人们的生活水平都较低。

随着改革的深入,家乡加大了对外开放的力度,引进了大量的外资和技术,并逐渐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导,农业和服务业协调发展的产业结构。

现如今,家乡已经建立起了一些规模较大的工业园区和科技园,并吸引了许多国内外企业的投资和设立分支机构。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人们的收入增加,生活质量也显著提高。

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也是家乡的一大变化。

改革开放以前,家乡的道路狭窄,交通不便,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多困扰。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家乡加大了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修建了许多高速公路和铁路。

现在,家乡的交通运输十分方便,人们可以迅速到达其他城市,贸易和旅游业也得以快速发展。

教育水平的提高也是家乡的一大亮点。

改革开放以前,家乡的教育资源十分有限,许多孩子只能接受基础的教育。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家乡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建设了许多新的学校和教育机构。

现如今,家乡的教育水平显著提高,不仅有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还培养了一批才华横溢的人才。

环境保护成为了家乡的重要议题。

改革开放之前,家乡的环境状况较差,污水处理不善,空气质量低下。

在改革开放的40年中,家乡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不断增强,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改善环境状况。

如今,家乡的环境明显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40年的改革开放给我家乡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经济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环境保护的进步,都让家乡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信在改革开放的未来,家乡还将继续取得更大的发展,为人民的幸福生活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谈改革开放40年家乡的变化

浅谈改革开放40年家乡的变化

浅谈改革开放40年家乡的变化改革开放40年来,我家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农村到小城市的转变,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变得更加幸福。

农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过去,乡村经济主要依靠农业,农民靠种地和养殖为生。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农村在农田合作社的带领下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种植的作物,并且采取市场化的方式销售。

这使得农民的收入大幅增加,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农村的基础设施也得到了极大改善,道路、桥梁、供电等设施覆盖到了每个角落,农民出行和生活更加便利。

城市的建设飞速发展。

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家乡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小城市。

城市规模扩大,商业繁荣起来,各种商铺、餐馆、娱乐场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这些商业设施的建设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消费选择,也带动了城市的就业增长。

人们的生活开始丰富多彩起来,每个周末都可以在市中心的购物中心或者公园里享受休闲时光。

城市的环境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城市的街道更加整洁,道路交通更加畅通。

教育和医疗条件大幅提升。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家乡的教育和医疗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学校和医院的数量不断增加,学校的教学设施得到了大幅度改善,教师队伍也不断壮大,教学质量大幅提升。

医院的设备更新换代,医疗技术也越来越先进,人们可以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这不仅促进了人们的健康,也为家乡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城乡差距缩小,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积极变化。

过去,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较大,城市人民享受着更好的教育和医疗条件,而农村人民则面临着种种困难。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这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积极的转变,更加努力地追求进步,积极投身于家乡的发展之中。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村经济由单一的农业向多元化发展,城市的建设飞速发展,教育和医疗水平大幅提高,城乡差距缩小,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6篇(家乡变化)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6篇(家乡变化)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6篇(家乡变化)(篇一)勇立潮头正腾飞我与祖国共成长**素有“淮军故里、改革首县、花木之乡、巢湖明珠”美誉。

中部有国家森林公园“庐阳第一名山”紫蓬山,东临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南部有国家5A级景区——千年水乡古镇三河,水天一色,风景秀丽。

勇立潮头鲲鹏展翅“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遥看**大地,改革发展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奋发图强的**人民继续书写着曾经“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创新精神”,1978年9月,**山南率先在小井庄推行包产到户,是全国最早实行包产到户的地区。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县委县政府顺应发展大势,解放思想,一心一意谋发展,以争创国家级桃花工业园为龙头、柏堰科技园和新港工业园两个合作园为两翼,规划建设九个乡镇聚集区,华南城、新港南区、产城融合示范区、祥源花世界加速推进。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厚积薄发,鹤啸九天。

**年,**县第一次成功跨入全国百强县榜单,位列当年全国第94位,为当年安徽省唯一入选百强县,彻底甩掉贫困县的帽子。

县域综合实力连续9年进入全国百强,**年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第64位。

国家工信部赛迪县域经济研究中心最新发布“县域经济全国100强(2018年)榜单”,**排名第55位,是安徽唯一进入百强的县。

厉害了,我的**!百舸争流千帆竞发“在全国百强方阵中,争先进位永远在路上!我们决不能有丝毫懈怠,惟有自我加压,拉高标杆,持续跨越,确保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县域主要发展指标早日晋升全国五十强,”县委书记金成俊如是说。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走进桃花工业园合肥泰禾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从事基于人工智能、控股技术、机器人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技术服务的企业,产品遍布全国及亚非、北美、欧洲、大洋洲等。

“像码垛机器人产品,能让1个工位减少2名人力,现在合肥有数十家企业,都在用我们的产品。

浅谈改革开放40年家乡的变化

浅谈改革开放40年家乡的变化

浅谈改革开放40年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40年,我家乡发生了巨大变化。

我家乡位于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是一个历史悠久、自然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的农业乡镇。

在改革开放之前,家乡的发展非常缓慢。

人们过着贫困、艰辛的生活,大多数人靠种田、捕鱼和放牧为生。

由于交通闭塞,基础设施薄弱,人们很难获得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知识信息。

同时,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效率都很低,生产力水平极度落后。

但是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家乡开始了全面的经济和社会转型。

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种植优质农产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同时,政府投资几乎在所有方面,建设了公路、桥梁、渠道和水利设施,拉近了和其他城市的联系,使得家乡跟上了现代化的步伐。

改革开放政策在家乡的成功施行也助推了一批超市在家乡设立,提高了物价,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同时,国家政策鼓励了技术创新和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为家乡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今的家乡,不再是过去的样子了。

广阔的田地留给了一个拥有丰富资源和较高生产力的乡镇。

干系地道的建设使家乡的经济活力感与日俱增。

人们过着舒适、富足的生活,社会充满了活力和活力。

同时,家乡的未来发展前景也十分光明,特别是在养殖和农业产业上,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未来,家乡将会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改革开放四十年家乡变化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四十年家乡变化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四十年家乡变化调研报告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变化,无论是在经济、社会、文化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作为改革开放的重要实践地之一,我家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次报告就是对家乡变化的一次调研报告。

一、经济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家乡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特别是在过去十年里,在“乡村振兴”的政策背景下,乡村经济和农村市场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调整。

现在,我的家乡已经建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从农业生产到食品加工,再到销售和服务,供应链已经完善。

据调查,我家乡的第一产业(农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与此同时,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也在不断地壮大。

现在,我家乡已经有了多个以苹果、核桃等特色农产品为主的种植和生产基地,其中以苹果产业最为突出。

此外,工业方面也有了较大的提升,不仅有医药、建材、制衣等传统行业,也逐渐发展出了高新技术领域的企业和项目。

服务业也在蓬勃发展,旅游业、文化创意、教育培训、家政服务等行业开始进入了家乡。

二、社会变化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社会变化也非常明显。

在家乡,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等各种趋势加速着社会的转型。

随着经济的繁荣,家乡的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城镇化率逐渐升高,市区有更多楼房建了起来,我们有了自己的火车站和高速公路,所以跟外界的联系也愈加紧密。

此外,人们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

改革开放后,人们逐渐明白了教育的重要性,普及了知识。

教育普及率提高,孩子们的接受教育的门槛降低,家庭教育越来越重视,孩子们的学习条件也有了显著的改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乡的文化活动越来越多样化,音乐、电影、文学等等都有着自己的圈子。

这些改变也使得家乡的居民思想更加开放,体验更加多样,交流也更加广泛。

三、环境变化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家乡的环境也随着时间改变了。

深度开发带来的是巨大的环境压力,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日渐严重,形成的垃圾和尾气等对环境质量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家乡变化看改革开放40周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共产党用改革开放的伟大宣示把中国带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40年后的今天,XX县大地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特别是近10年,单城简直像奔向了快车道,大建设一日千里。

XX县,古称单父,隶属于山东省菏泽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苏鲁豫皖四省八县交界处。

因舜帝之师单卷居此而得名,大汉英后吕雉故里。

XX县面积1702平方公里,辖22个乡镇(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浮龙湖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502个行政村。

2014年末,XX县常住(户籍)总人口106.7万人。

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62.5亿元。

XX县地处华北平原中心地带,是中国商品粮棉、油料基地、平原绿化标准县,XX县是中国武术之乡、中国楹联之乡、中国西红柿之乡、中国青山羊之乡、中国长寿之乡。

2005年底117.78万人,人口密度为692.13人/km²。

其中非农业人口15.81万人。

男女性别比102:100。

人口出生率10.3‰,死亡率5.95‰,自然增长率4.35‰。

有少数民族22个,共3320人。

截至2012年底,XX县总人口120.9万,百岁以上老人150人,占总人口比例的10万分之12.4,全县60岁及以上老年人共有20.06万人,占总人口比例的16.59%;80岁及以上老年人共3.7万人,占全县老年人口比例的18.4%。

2013年被评为“中国长寿之乡”。

2014年末,XX县常住(户籍)总人口106.7万人。

2013年,XX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3亿元,同比增长19.7%;三次产业比调整到19.5:51:29.5,二三产业比重提高2.5个百分点。

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6.46亿元,增长26%。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8亿元,比年初增加14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72元,分别增长7.2%和16%。

2013年共落地过亿元项目48个,完成千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69.5亿元,同比增长30%;25个过亿元项目顺利投产。

在全市三次大项目观摩评比中,获得了两次第一、一次第二的成绩。

2013年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44.68亿元,比上年增长
8.5%;粮食总产58.7万吨,增长20.5%;棉花总产3.4万吨,增长0.6%;油料总产5万吨,增长12.3%;水果总产22.5万吨,增长12.1%;蔬菜总产15.37万吨,增长2.5%。

肉类总产11.21万吨,禽蛋总产5.7万吨,奶类总产0.36万吨。

水产品总产1万吨,增长7.53%。

全年人工造林面积2450公顷。

全县农机总动力189.6万千瓦,增长2.9%。

2013年,XX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4亿元、利税6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5%和31%;完成工业用电量6.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7%;完成工业技改投入41.5亿元,同比增长18%。

加快推进重点企业膨胀,尚舜化工4020、泰信纺织210台织机等一批扩改项目顺利投产,骨干企业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

2011年,全县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4家,纳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9家,其中超过8000万元的3家。

2013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1.41亿元比上年增长28.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2家,实现增加值14.68亿元,增长34.03%;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5.06亿元,增长46.88%。

实现利税4.93亿元,增长46.9%;
实现利润2.39亿元,增长42.72%。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01.93,比上年提高13.49个百分点。

2017年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2亿元,比上年增长15.2%。

城乡商品交易市场55处,同比增加2处;个体工商户销售总额45728万元,私营企业销售总额21942万元。

实现进出口总额3500万美元,其中出口3200万美元。

新批利用外资项目9个;合同外资额241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92万美元,增长77%。

旅游业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8.98万人次,增长151.54%;实现旅游总收入500
万元,其中外汇收入1万美元。

2018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2亿元,增长12.9%。

其中,城镇市场实现134.6亿元,增长12.8%;乡村市场实现7.6亿元,增长13%。

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125.9亿元,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6.3亿元,分别增长13.4%和8.8%。

年末,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达到199家,完成消费品零售额65.1亿元,增长20.5%。

全县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达到11个
我家门口的那条泥泞小路已被宽阔的舜师路覆盖。

路的两侧,新的高层建筑规划有序、拔地而起,造型新颖的街灯整齐地悬挂着,陪衬它的绿荫与鲜花,争妍斗艳,使这条路像闪光的彩带,更像珍珠落翠的长河。

整个城内再也难寻觅它当初肮脏拥挤的踪迹,代之而起的各类民生项目,如小区、商场、学校、花园及娱乐设施等一处接一处相继竣工,整个单城换了一副崭新的面貌。

环境变,人的思想也在变。

在这一过程中,我和好多XX县人一样,观念、行为都在潜移默化,慢慢地向城市人靠近。

浙江开发商动工筹建“舜师名园”小区,这也是外商在XX县建造的第一个较大规模的小区。

目睹吊车一架架竖起,觉得开发商很荒唐。

都心想:在这荒凉、偏僻的不毛之地建这么大一片房子,卖给谁?当初,我也常光顾这里,除了神经病,谁会住在荒野里!”然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县委、政府领导的大手笔,使这里的变化像动漫画,一幅幅接踵而来。

“舜师名园”小区还没竣工,就又启动了幵山公园的建设。

紧接着,东沟河的治理紧锣密鼓,一年的功夫就让清澈河水带着灵气缓缓流淌过来。

夏秀园、牡丹园、生态园、湿地公园紧紧依偎它的两侧,以美艳和宽阔的胸怀迎接四方游客。

环境的优化,使“舜师名园”的房子一下子成了香饽饽,我忘了自己当初的短见,也慌忙掏银子加入了购房的行列,并为自己成为“神经病”开心了好多日子。

现在,这一带,房地产已有十几处。

其配套设施医院、学校、饭店、商场等一应俱全。

昔日的东沙河已变成一片绿洲,是宜居的好地方。

特别是行政中心、义乌商城及鲁能超市落成之后,这里更成了繁华的闹区。

每到夜晚,到处灯火璀璨、流光溢彩、歌声舞影,一片和谐安祥景象。

然而,这仅仅是单城的一个小角落。

再去看看莱河的两岸,或北关的教育综合体,或老县委、老县政府原址上的新景,或二中东北角低洼地的新建筑,XX县的巨变怎不让人惊叹!
回眸40余年,我感慨唏嘘。

XX县的多届领导运筹帷幄,脚踏实地,为经济发展挥洒汗水,让XX县在改革的大潮里没有落伍,让XX 县的人民实实在在地分享开放的红利。

当然,我也有丰硕的收获,吃、穿、用都上了档次。

小区的新居冬有暖气,夏有空调,四季如春的日子,以前人从没敢想过的东西,现在都成为现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