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湖南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点评
200年高考湖南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点评

2010年高考湖南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点评【题目】请以“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考题解读】此题平实却出人意料,立意空间较广,容易入题,但拓展方面需见功夫。
从答题效果来看,本题平均得分41.76分。
佳作比去年多,偏题作文比前几年明显减少;记叙文或叙事散文明显增加,偏于议论的写作现象得以缓解。
与现实的关联度有所增加, “平实地向现实延伸”是一个很好的、值得关注的导向。
什么是“早”,“早”的内涵是什么?考生很容易想到“早”的第一个含义是“太阳出来的时候”,稍难想到的是“时间靠前,在一个时间之前”。
这个题目属“单词型”题目,含义丰富、外延广,要想选择恰当的切入点,需采用短语法和造句法把题目的外延缩小。
如:短语类型,“早晨”“早上的阳光”“早晚的事”“早间新闻”“趁早”“早安”“赶早”等等;句子类型,“出名要趁早”“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上做什么晚上做什么”“做任何事情都要早一点”“早一点是一种生活态度”“早一点做好准备”“道一声:早”“早一点长大”等等,这样不管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中心思想就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根据自身掌握的素材和自己最想说的话确定下来。
【标杆作文一】(一类文上)内容25 表达25发展10 总分60早湖南一考生谁不期待喷薄欲出的朝阳?谁不渴盼“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春?谁不想消除“草色烟光残照里”的哀怨?这一切,都源自对早的向往。
有了早,就能欣赏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孤寂美;有了早,就能领略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的奇异;有了早,就能抒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宏愿。
于是懂得,早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抹亮丽色彩,是实现人生精彩的动力。
用早鼓舞自己,不会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悔恨,不会有“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无奈。
有了早的激励,才有了比尔·盖茨微软帝国的不朽传奇;有了早的激励,才有了张瑞敏“全球唱响海尔”的凯歌;有了早的激励,才有了俞敏洪新东方英语学校的繁花似锦。
2023年高考作文湖南卷全解析

“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
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
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
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
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
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今年新高考I卷的作文命题通过几个围棋术语的辨析,努力构建了丰富的潜在情感和思维的表意空间,进而召唤出学生书面表达所需的丰沛情思。
同时,以简明易懂的“厚积薄发”一理为题,也是在重视学生写作素养和写作能力提升、写作策略掌握的基础上,着力使写作突破个体狭隘的表达范畴,使学生展现出时代青年应有的思辨力,使写作获得表达的底气、朝气和锐气。
“本手”与“妙手”之辩的根砥在于厚积薄发、抱朴而守拙,也在于博观约取、思变而求新。
在人生的道路上,这是一人一家兴旺繁荣的情理;在文明的尺度上,这也是一国一族绵延至今的守则,在大历史文化背景下,高考作文的表达更为深邃、厚重和立体,这些饱含着优秀历史文化的材料使高考作文试题与历史文化搭建了内在的血脉关联,丰富了高考作文的教育价值。
在现代化、后现代化进程中,时代文化呈现出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个人与时代、个人与他人的博弈、融汇、交迸和共生。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秉持多元、差异、境遇、动态的视角来重新看待世界、社会、文化和知识,“反整体性”“不确定”等术语都体现着社会、文化多元化的趋势。
而今年的作文题目正是通过“基础”、“创造”、“深刻理解”、“全局”等要素产生了多元文化的合理张力。
无论是辽远的历史文化,还是广阔的时代文化,高考语文作文的落脚点应关注“人的存在”。
湖南省高考优秀作文点评

湖南省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作者:刘奇志来源:《读写月报(高中版)》2020年第09期(一)鲍叔不朽清流长——读书会上的发言稿湖南一考生各位同学:大家好!春秋时期,兵燹不绝。
刀光剑影中,英豪杰士在历史长河中定格。
大家既颂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齐桓公,又景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管仲。
洇染着历史的气息,泅渡年岁的长河,鲍叔,这位牵连着霸王伟业和相国雄才的智者忠士,更令我咏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韩愈尝喟然慨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管仲若是一日千里、追风逐云的骏马,那有知人之才的鲍叔便是慧眼通透的伯乐。
《老子》云:知人者智。
鲍叔是智者,在茫茫人海中识出有经天纬地之才的管仲,使得人尽其才,国得其才。
正如刘备三顾草庐,“鱼到南阳方得水”,诸葛孔明横空出世,弄花香满衣,由是,“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而鲍叔之智又不仅如伯乐之慧眼,他更有一颗慧心。
管鲍曾是高山流水鸣琴知意般的知己,后来分别辅弼两君,又存在两相竞争的关系。
虽然鲍叔得胜,但他既未以知己之交来宽释,也未如敌仇相见分外眼红来中伤他。
鲍叔以超然平和的慧心化开一切,有如祁奚“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只将管仲定位为人才而推举,其他不问。
鲍叔知人又岂单是智?更有心底无私天地宽阔的伟岸。
刘邦用汉初三杰而定天下,欧阳修避苏轼而让他出人头地,而这尚不是鲍叔最高尚处。
鲍叔不仅举荐管仲,还自甘其下。
不以伯乐的身份来桎梏良驹,不以引荐为由来安插自我势力,鲍叔推举管仲只为国家,不似廉颇一时负气的狭小。
他为英才开启了湛湛穹宇,更不会囿困鹏鸟一展万里。
同学们,鲍叔的慧眼慧心让我们敬慕,更应引发我们的反思。
现在不乏谬掌权柄者,他们任人唯亲,目无贤明,动辄大言炎炎,抑或推诿搪塞。
更有甚者,嫉妒在心,褫夺人才,嚣扰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
时代激蕩,惊心动魄。
在时代的风口浪尖弄潮,虽有狂飙巨澜,却更见英雄本色。
乱象虽不乏市场,而正义的平台总有空间。
湖南高考优秀作文范文及点评

湖南高考优秀作文范文及点评天地合而万物生。
大自然厚德截物,却从不以造物主自居。
雨水润物无声,海水包容百川,水以天下之至柔驰聘天下之至坚,却从不居功。
清风徐来,带来阵阵花香,你甚至感觉不到空气的存在。
这些自然万物无处不在,却温顺敦厚,不事张扬。
而在自然中生长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骄傲呢?因此人要学会将自己“边缘化”,即不以自我为中心。
只有当你不把自己当作世界的中心的时候,你才能正确认识自己。
自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只有跳出自我,才能认识自我。
“天朝上国,物产丰盈,本不必与外夷互通有无”,正是清朝几进年来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锁国,没有认识到自身各种弊病,从而日益于世界。
后人再看历史,无不扼腕吧息,因为此时的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东西方差距,没有妄自尊大。
故跳出自我并审视自我,才能认识自我,并完善自我。
不以自我为中心是一种谦卑的姿态,是一种优雅的风度。
在三月份的日本九级特大地震中,日本民众充分展示出了这种姿态和风度。
几千遇灾民众正等待救援物资,可以想象当时他们心中的恐惧,领取物资时也没有一个人插队,最后整个场地没有任何垃圾,他们没有一个人以自我为中心,每个人的生命、需求都是平等的。
而在中国,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别人集体的例子比比皆是。
无论个人还是民族,都需要学会尊重别人,不以自我为中心,保持自身的风度与姿态。
不以自我为中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以不同的目光对待世界,而不单从自身出发。
或许你以为自己是万众瞩目的大明星,是舞台的焦点,可是在一个农民眼里,你只是个行为怪异的年轻人,远不及他的庄稼重要。
或许你正逼着自己的孩子去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殊不知在他们眼里,蓝天、白云、草地、游戏才能构成最美的童年。
所以在别人眼中你不一定耀眼,你要用别人的目光看到自己的卑微。
在孩子眼中你奉为金科玉律的东西可能一定耀眼,你要用别人的目光看到自己的卑微。
在孩子眼中你奉为金科玉律的东西可能一文不值,所以你要以孩子的目光去找回自己的童真和快乐。
湖南高考高分作文(三篇)选登、计分、评析

湖南高考高分作文(三篇)选登、计分、评析◆湖南高考作文题现在在中国,家长和孩子的地位是公平的,但是,中国现代的家庭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
请以家庭教育为话题,从各个角度进行论述。
写一篇自命题作文,体裁不限(1000字左右)。
1 琵琶行之父母有情[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孩子是父母爱的结晶,是由爱情转为亲情的结点。
于是,我的爸妈便将我视作上帝赐予他们的天使。
在母亲的肚子宫殿里,我开头了家庭教育的第一课。
听轻音乐,做有氧体操,嘿嘿,都是我的必修课。
在暖和亲切的环境下,我欢乐地成长着。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爱女成凤。
严父慈母在我的童年是两个互补的角色。
厉声训斥我的父亲在教育我的时候,总有母亲和声细语的劝慰。
这便是胜利所在。
童年,我学的东西扎实牢回,这是父亲的功劳,我的心灵和善而不娇气,这便是妈妈的疼爱有加了。
绝不作温室花朵,也绝不堕落消极。
[间关莺语花底滑]上学后,爸妈便对我松了一点,不再成天限制我的活动。
为了缓解学习的压力,爸妈喜爱在周末带我到郊外春游。
那段日子始终印在我的脑海,由于美妙,由于不再重演。
记得,花儿总是开着的,草儿总是绿油油的,风儿总是和煦的,鸟儿总是愉快的,像我的心情。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当叛逆之神降落时,我不再乖巧地讨父母欢心。
总是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不再需要陈词滥调的吩咐和唠叨。
喜爱上奇装异服,喜爱上顶嘴,家里的气氛有些凝重。
回想起来,我好像要走上一条错咱了。
要多谢我的父亲。
那副严峻的面孔突然换成了和气和急躁。
他一步步地引导我,以不揭我的短,也不重复说教,黑色的日子就在无声中过去了。
[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最终把我拉扯大了。
即将离开父母的我有些悲壮的感觉。
爸妈老了,我发觉他们鬓上的白丝;爸妈笑了,当我发觉他们满意的欣慰的目光。
我突然哭了,爸妈的爱和他们的言传身教早已铭刻我心。
最终,爸爸说:“孩子,以后的路只能自己去走了,自己好好把握啊!”[座上泣下谁最多,掌上明珠双眸湿]我要感谢父亲母亲的教育,他们是最一般的父母,却是我永久仰慕的明星。
湖南省高考语文优秀作文及点评

高考语文优秀作文及点评那手,那人,那心初中时和同学去一家特殊学校看望孩子们,刚走入教室,一个七八岁的盲人小男孩便很严肃地叫住我,让我把手伸给他。
我伸出手,他把小手放在我的手上,摸了摸,然后绽开了笑容,说:“姐姐,你是好人。
”我不解地问:“为什么摸了摸手,你就知道我是好人呢?”小男孩骄傲地抬起头,宣布他的理论:“因为好人的手都是暖暖的呀!”是啊!好人的手是暖暖的。
这句让我永远无法忘却的话在那么多双手,那么多个人,那么多颗心中流淌着。
暖暖的手,伸出的是慰藉,是依靠,是将心比心。
特蕾莎修女在获诺贝尔和平奖时曾说:“我在做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事,给贫穷,困苦的人一双温暖的手。
”她一次从下水道中捡起一个奄奄一息的流浪者,那人不断咒骂着命运给予他的苦难与不公。
特蕾莎修女将他带回修道院,亲自给他擦身、喂粥,为他换上干净衣服,然后守在他身边,紧紧握着他的手。
几小时之后,流浪者死去了,可他的最后一句话不再是咒骂,而是一句微笑的“谢谢”。
这是何等的力量!一双暖暖的手也许不能治愈身体上的疾病,却可以带来心灵上的慰藉,融化心灵的坚冰!一双温暖的手更是一种依靠。
《中国时报》的记者张平宜第一次来到四川凉山的大营盘村时,孩子们便抓着她的手不肯放。
他们依靠着她,向她诉说这个麻风病村的孤寂。
张平宜也没有辜负这种依靠,她辞去百万年薪的工作,用十年时间为麻风村盖起了学校,让孩子们过上正常的生活,她向这个在迷雾中彷徨的村子伸出了温暖的手,为它提供依靠,引领它走向了明亮、开阔的世界。
一双温暖的手更需将心比心。
一位旅行者来到云南一所山村学校,提出为学生免费支教时,校长竟果断地拒绝了他。
而校长的解释更发人深省:“我们发现许多支教者离开之后,孩子们竟不愿再相信他们唯一的老师。
那些支教者告诉学生他们的老师教的东西是错的。
他们只把支教当作自己的人生体验,却忽视了孩子们以后的日子……”在向他人伸出手时,我们是否真的明白他们要的是什么?只有将心比心,手的温暖才能真正被感知,予人慰藉与依靠。
湖南高考作文同题写作与点评

2024年湖南高考作文同题写作及点评一、原题回放七、写作〔6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60分〕某位知名歌唱演员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谈到本身的变化:过去她出场面对不雅众说的第一句话是“大师好,我来了!〞而此刻她说的是“谢谢大师,你们来了!〞也许类似的变化曾经发生在你的身上或身边,也许你对此有本身的感受和思考。
请自拟标题问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二、【真题解读】2024年湖南高考作文题属于新材料作文的形式呈现,可谓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湖南从2024年的“踮起脚尖〞到2024年的“早〞,命题形式都属于命题作文。
按理说本年必考命题作文:此乃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是因为此题可以说是对2024年湖南省高考作文题“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按照“材料〞〔诗意〕写作文的回归。
2024年材料作文后,老师们对这种形式都应该做过比较详细的指导,考生也比较熟悉这种命题形式,做起来应该轻车熟路。
再者,命题形式的变化突出了湖南人命题力求每年创新的宗旨,凸显了敢为人先的精神。
从命题方式上来看,摄取某歌手的出场话语的变化引导学生走出版斋,存眷生活,存眷身边社会现象,不仅具有现实性和直不雅性,更具有深刻性和影响性。
此题为“新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两个局部组成。
材料通俗而又深刻,既具有导向性,又有启发性:某歌手第一句话由“大师好,我来了〞变为“谢谢大师,你们来了〞,以此为意自拟标题问题写一篇作文。
这句话再简朴不外,却蕴含深意:“大师好,我来了〞变为“谢谢大师,你们来了〞,不仅仅是话语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不雅念、态度的变化,我们应该赋予其积极的意义:歌手由以自我为中心变为以他报酬中心,由趾高气扬变为俯下身子,由人报酬我变为我为人人,由高高在上变为谦逊感恩,推而广之,可联想到我国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农民种田有纳税变为有奖赏……这是当今社会的呼唤:如果人人都换位思考,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我们应该材料进行理性的思考,并联系生活的实际予以表达。
2022年高考作文湖南卷全解析

2022年高考作文湖南卷全解析伸出你的手,奇迹就能产生-2022年高考作文湖南卷全解析供稿/罗小军(全国高考试题研究中心研究员)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伸出是温暖的服务,摊开是放飞的想象,张开是创造的力量,捧起是收获的希望……根据上述图文,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试题解析自主命题九年之后,湖南考生终于迎来了高考作文的春天。
与往年比较,大家再也不必为“跑的体验”而痛苦,不必为“踮起脚尖”而紧张,更不用为“你来了”而茫然失措。
要知道,无论是手掌传递出的温暖还是放飞的想象,无论是手掌创造的力量还是收获的希望,均可成为写作方向。
正因如此,这双带着温暖的手受到了广大师生及无数网友的追捧。
下面,力求从三个角度全面呈现湖南命题及评卷现场的一些情况。
命题特点细细品味,2022年湖南高考作文题有三大突出特点:一、题型稳中出新。
所谓“稳”,是指湖南一直以材料作文与命题作文为主导。
近五年内出现了“踮起脚尖”与“早”两个命题作文,“草色遥看近却无”“从‘我来了’到‘你来了’”及今年的“手”三个材料作文,题型相对稳定。
所谓“新”,是出题形式大有突破:考题有图画,却不同于一般的图画作文,后面出现了四句提示语;有材料,却不同于一般的材料作文,四个短语明确提示了四种角度。
可以说,它具有图画作文的外表,材料作文的形式,话题作文的特点。
这种命题风格,既降低了写作难度,又避免了题型单一。
二、内容举重若轻。
作为重视传播与发展湖湘文化的大省,历来反对拟制难题和怪题,考题总是以简洁鲜活的材料为外衣,将思想内涵巧注其中。
无论是“跑的体验”还是“踮起脚尖”,均紧紧扣住了生活这根主线。
当其他考区的命题以一种虚幻与抽象的形式呈现之时,湖南卷总能从寻常生活切入,去探寻生命的哲理与人生的感悟。
此题表面上讲到的是手,反映的却是关爱他人、放飞想象、勇于创造之类的情感与思想内涵。
这种传统文化的厚重与时代湖湘的灵动,正是命题之妙处,也符合高考作文“让多数考生都有话可说”的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高考湖南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点评
【题目】
请以“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考题解读】
此题平实却出人意料,立意空间较广,容易入题,但拓展方面需见功夫。
从答题效果来看,本题平均得分分。
佳作比去年多,偏题作文比前几年明显减少;记叙文或叙事散文明显增加,偏于议论的写作现象得以缓解。
与现实的关联度有所增加, “平实地向现实延伸”是一个很好的、值得关注的导向。
什么是“早”,“早”的内涵是什么?考生很容易想到“早”的第一个含义是“太阳出来的时候”,稍难想到的是“时间靠前,在一个时间之前”。
这个题目属“单词型”题目,含义丰富、外延广,要想选择恰当的切入点,需采用短语法和造句法把题目的外延缩小。
如:短语类型,“早晨”“早上的阳光”“早晚的事”“早间新闻”“趁早”“早安”“赶早”等等;句子类型,“出名要趁早”“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上做什么晚上做什么”“做任何事
情都要早一点”“早一点是一种生活态度”“早一点做好准备”“道一声:早”“早一点长大”等等,这样不管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中心思想就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根据自身掌握的素材和自己最想说的话确定下来。
【标杆作文一】(一类文上)
内容25 表达25
发展10 总分60
早
湖南一考生
谁不期待喷薄欲出的朝阳?
谁不渴盼“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春?
谁不想消除“草色烟光残照里”的哀怨?
这一切,都源自对早的向往。
有了早,就能欣赏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孤寂美;有了早,就能领略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的奇异;有了早,就能抒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
宏愿。
于是懂得,早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抹亮丽色彩,是实现人生精彩的动力。
用早鼓舞自己,不会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悔恨,不会有“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无奈。
有了早的激励,才有了比尔·盖茨微软帝国的不朽传奇;有了早的激励,才有了张瑞敏“全球唱响海尔”的凯歌;有了早的激励,才有了俞敏洪新东方英语学校的繁花似锦。
而失去了早出发、早行动、早成功,很多人只能搭乘人生的末班车,只能任灰暗成为生命的主色调,不能书写人生的华章。
毕竟,“笑看庭前花开花落, 漫观天边云卷云舒”只是一种超然,辉煌是人生最壮美的云霞,何不用“早” 来激励自我,磨砺一方月明云开的壮阔苍?
此亦似人,此亦如国。
早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条件,是一个社会繁荣昌盛的保证。
有了早的激励,才有了荷兰“海上马车夫”的美誉;有了早的激励,才有了大不列颠“日不落帝国”的胜景。
试想,若没有当年邓小平的高瞻远瞩,做出改革开放的英明决策,只怕中国只能在“文革”的阴影下踟蹰不前,哪里会有当前的恢宏气势?
同样,一个国家没有早的眼光,只能落后于世界潮流。
失去了早,就如同明清时期中华文明无奈的式微;失去了早,就如同戈尔巴乔夫领导下的苏联的土崩瓦解。
早是心中不落的太阳,早是心中不倒的信仰。
有了早的激励,又何必再发“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的悲音?有了早的激励,又何必再唱“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哀曲?
用早激励自我,用早装点梦想,终会迎来春暖花开的灿烂,终会领略江河源头的胜景奇观。
【点评】
本文在内容上由人生说到国家,紧扣“要有早的意识、要早行动”的观点,运用多种论证方法(举例、引用、正反等)加以申说,文气贯通。
“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皆宜”,语言尽管略显花哨,但整体而言与内容的表达相谐,瑕不掩瑜。
【标杆作文二】(一类文中)
内容23 表达23
发展10 总分56
早
湖南一考生
微风拂过,带来一阵清香,朋友,如果时间还早,我愿意用小瓶把那丝清香收集起来给你留作纪念,可惜,我们已面对分别;小鸟在枝头叽叽叫着,伙伴,如果岁月还早,我愿意与你和着那清脆声音,可惜,我们已长大;安静的考场,空白的试卷已被我填满奋斗,老师,如果毕业还早,我愿再仔细聆听您的每一句教诲,可惜,明日我将踏进另一片天空下。
“时间还早呢!”这样的语言我已无力再说起,从踏入高中起,这句话便成了我的口头禅。
开始闷热的五月丝毫给不了我压迫感,每天依旧快乐地倒数着日子,直至那一天。
“某某是我的好朋友,整个高中形影不离,她好像已成了我的空气,不能失去。
”“我不读了,你知道的,成绩不好,去读技校好了,家里决定的。
”这
个消息如同玩具松了发条一般在我脑中转不过来。
“不来上课了。
”你接着说,脸上写满了释然。
拥抱了一下,你就走了。
我知道,其实你不舍。
可是,朋友,现在我才明白,时间已不早,我们已面对离别。
如果可以,我不愿后知后觉。
岁月已不早,爬树或在小溪中打水仗的岁月已流失。
亲爱的伙伴们, 你们在哪里,是否在那棵茂密的梧桐树下聆听那时的欢声笑语,是否在澄清的小溪边寻找那些小小的脚印,是否在开满花朵的山坡上细闻残留的芬芳?那日遇到你,我已认不出,你叫出了我的名字,尴尬布满了你我的脸,却又一起大笑。
恍然明白,岁月已不早,你我已长大。
亲爱的老师,直到几天前,我才明白,毕业已在眼前,如果毕业还早,我愿再仔细聆听您的每字每句,我愿再次送上几束鲜花表达对您的敬意,我愿再认真写您布置的作业。
可惜,时间已不早,我只能这样诉说着对您的谢意。
窗外的青松随风摇曳,像是在诵读一首关于时间的诗;花香还在飘散,像是在轻唱一曲关于离别的歌,亲爱的老师、朋友,时间已不早,我己准备翱翔自由的蓝天。
【点评】
文章在“早”这一特定情境下,抒发对时光流逝、岁月蹉跎、时不我待的感叹,切合题意,中心突出。
主体部分详写三个场景,首尾呼应,结构意识强,突出了中心,情感浓郁,感染力强。
但有些表达不是很清晰。
【标杆作文三】(一类文下)
内容20 表达23
发展10 总分53
早
湖南一考生
古往今来,无论是古代圣贤还是现代教育家都推崇“早”。
“早”似乎笃定是一个褒义词。
《劝学》与三字经都劝诫我们早上学;三味书屋的书桌上刻的“早”字也在警醒着学生们早早到校。
老师们对到校早的学生赞扬有加。
但“早”真有那么好吗?我看未必。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是近年来十分流行的一句话。
很多家长开始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所以,一些牙都没长齐的小孩子叽里呱啦说出一大堆外语的现象也越来越平常了。
但是,一些专家经过科学论证对此热潮做出回应:“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教育方法并不科学。
儿童的大脑发育尚不完全,让他们接受超越年龄的教育是不符合规律的,这种不遵循客观规律的做法必定引发许多问题,孩子以后可能会早衰。
并且,这种“做什么事都要比别人高一等”的思想不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与身心发展。
退一步说,这种“赢在起跑线上”的孩子即便有很多,但“输”的孩子占大多数。
我国经济尚处于中低水平,想必很多家长承担不起这种“赢”的教育负担。
三国时,战乱频繁,战争中战略战术尤为重要。
“先发制人”“先入为主”等理念都被融入了战争中。
但在尔虞我诈的情势下, 似乎“后发制人”略高一筹。
诸葛亮就很擅长这样的计谋,什么“空城计”“草船借箭”等一系列他自编自导自演的好戏一一上演,将敌军玩弄于股掌之间。
诸葛亮本人也不青睐“早”,拿着扇子淡定地摇着,“风雨不动安如山”最能体现其状态。
想当初刘备三顾茅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他请出山,想想也是在他的预料中吧。
早,有时也反映了一个人心浮气躁的状态,“口无遮拦”是出口太早。
做事情要像打拳击一样,不能直着向前冲,有时收拳是为了更好的出击。
欲扬先抑能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枪打出头鸟”也警示我们早未必好。
所以,早未必是万能的褒义词。
【点评】
作者从“早教”的角度立论,提出“早未必好”的观点,切合题意。
但文章并未始终紧扣中心论点,第四段开始有些游离,中心还算突出。
全文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观点有启发性,很有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