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工效学 工作岗位尺寸设计原则及其数值
人体工效学国家标准汇总

标准名称 Standard Title 几何定向及运动方向 坐姿人体模板功能设计要求 人类工效学照明术语 人类工效学 与心理负荷相关的术语 人体模板设计和使用要求 多媒体用户界面的软件人类 工效学 第1部分:设计原则和框架 多媒体用户界面的软件人类 工效学 第3部分:媒体选择与组合 使用基于平板视觉显示器工 作的人类工效学要求 第1部分:概述 采光测量方法 照明测量方法 室内热环境条件
更新信息 Update info -
GB/T 23699-2009
GB/T 23700-2009
GB/T 23701-2009
GB/T 14774-1993 GB/T 14775-1993 GB/T 14776-1993
本标准给出了成年男性头型三维尺寸,包括成年男性的标准头型及头型尺寸分布。 本标准适用于头部装置的设计及应用。 三维扫描人体测量方法的一 本标准修改采用ISO20685:2005《应用于国际兼容人体测量数据库的三维扫描方法 般要求 》(英文版)。 本标准规定了利用三维表面扫描系统采集人体体形数据的规则,以及利用三维表面 扫描系统测量GB/T 5703中定义的能从三维扫描图像中提取的人体尺寸项目的规则。本标准不适用于测 量标记点位置和(或)运动的设备。 本标准主要适用于人体全身扫描仪,但也同样适用于体段扫描仪(如头部扫描仪, 手部扫描仪和足部扫描仪)。 工业产品及设计中人体测量 本标准规定了被试组的组成方法,在人体测量学特性方面被试组应能代表待测对象 学特性测试的被试选用原则 的目标用户群。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产品及设计的人体测量学特性测试,这些产品及设计或与人体直 接接触,或与人 体尺寸相关,例如:机器、工作设备、个体防护装备、消费品、工作空间、建筑或 运输设备等。 本标准也适用于与人体尺寸相关的产品在安全方面的测试。 本标准不涉及任务的其他方面和其他要求,如信息的感知(观察对象的几何布置除 外)和控制器的使用(它们的几何布置除外)。 本标准是从人体测量学的角度来选择被试,但类似的一般原则也可用于其他变量的 测试,如生物力学方面的测试。 人-系统交互人类工效学 本标准规定了GB/T 以人为中心的生命周期过程 18976-2003《以人为中心的交互系统设计过程》中描述的以人为中心过程的规范模 描述 型。此模型宜用于系统开发和运行时对以人为中心的过程进行规格说明、评估和改 进。 人-系统交互人类工效学 本标准提供了人 系统模型(HS),该模型可用于ISO/IEC 人-系统事宜的过程评估规范 15504的一致性评估,用以评估组织的成熟度,以便组织在实施这些过程中能确保 系统可用、健康、安全。本标准详细说明了针对人 系统事宜的过程和这些过程的 结果,并详细描述了达到每一过程结果的具体操作方法和产生的工作产出。 工作座椅一般人类工效学要 求, 操纵器一般人类工效学要求 本标准规定了操纵器的选用、设计原则和一般人类工效学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工作 系统中用手控或脚控的操纵器的设计和选用。 人类工效学 本标准规定了在生产区域内工作岗位尺寸的人类工效学设计原则及其数值。本标准 工作岗位尺寸设计原则及其 适用于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坐姿、立姿和坐立姿势交替工作岗位的设计。 数值
工作系统设计的人类工效学原则

工作系统设计的人类工效学原则GB/T 16251—1996国家技术监督局1996—03—26批准1996—10—01实施前言本标准在技术内容上与ISO 6385《工作系统设计的工效学原则》1981版等效。
本标准规定了与人的生活质量、安全和健康有关的工作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提倡设计工作系统时应根据实际经验,应用人类工效学知识来满足上述要求;同时指出,技术的、经济的、组织的和人的因素作为工作系统的一部分会影响到人的工作行为和身体健康。
本标准可作为指导各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人类工效学标准的依据。
本标准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人类工效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负责起草,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广东省劳动保护研究所参加,共同完成。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滑东红、徐联仓、肖惠、高晶、陈森尧。
本标准1996年3月首次发布。
ISO前言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是一个由各个国家标准研究机构(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范围内的技术团体。
国际标准的起草工作由ISO技术委员会完成。
对已获准成立的技术委员会的课题感兴趣的每个成员团体都有权参加该委员会。
各国际组织,政府的、非政府的,均可与ISO保持联络,也可参加其工作。
在ISO理事会作为国际标准接受前,须由技术委员会将要采纳的国际标准草案发送到各成员团体认可。
国际标准ISO 6385是由ISO/TC 159人类工效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起草的,并于1978年10月发送到各成员团体。
下列成员团体赞成此标准的发布: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加拿大捷克法国德国匈牙利意大利韩国墨西哥荷兰新西兰波兰罗马尼亚南非西班牙瑞士英国下列成员团体不赞成此标准的发布:保加利亚美国本国际标准于1981年6月首次发布。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作系统设计的人类工效学的基本原则。
用于对人的生活质量、安全和健康的最佳工作条件的设计,同时也考虑到技术和经济上的效果。
注1 本标准应结合其他有关的标准、规则或协定来使用。
掌握人体工程学的设计尺寸

“民以食为天”,进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人口密集、住房紧 张的大城市,住宅空间相对 较小,如何在有限的居住面积中设计出合 理的就餐空间,是室内设计师应重点考虑的设计问题 之一。
掌握人体工程学的设计尺寸
二 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餐厅中的尺度
(1)餐桌的尺寸 正方形餐桌常用尺寸为1000 mm×1000 mm,长方形餐桌常用尺 寸为2430 mm×1360 mm。 1060 mm的餐桌宽度是标准尺寸,至少 也不能小于910 mm,否则对座时会因餐桌太窄而互相碰脚。餐桌 高度一般为710 mm,配415 mm高度的坐椅。圆形餐桌常用的尺寸 为直径900 mm,1200 mm和1500 mm,分别坐4人、6人和10人。
掌握人体工程学的设计尺寸
二 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客厅中的尺度
客厅的家具应根据功能要求来布置,其中最基本的要求是设计包 括茶几在内的一组沙发和视 听设备。其他要求要根据客厅的面积大 小来确定,如空间较大,可以设置多功能组合家具,既能存放各种 物品,又能美化环境。
客厅的家具布置形式很多,一般以长沙发为主,排成“一”字 形、“L”形和“U”形等,同时应考虑多座位与单座位相结合,以 适合不同情况下人们的心理需要和个性要求。客厅家具的布 置要以 利于彼此谈话方便为原则,一般采取谈话者双方正对坐或侧对坐为 宜,座位之间距离保持在2 m左右,这样的距离才能使谈话双方不 费力。为了避免对谈话区的各种干扰,室内交通路线不应穿越谈话 区。谈话区尽量设置在室内一角或尽端,以便有足够实墙面布置家 具,形成一个相 对完整的独立空间区域。
沙发宜软硬适中,太硬或太软的沙发都会使人腰酸背痛。茶几 的尺寸一般是1070 mm× 600 mm,高度是400 mm。中大型茶几的尺 寸为1200 mm×1200 mm,此时其高度会降低至250~300 mm。茶几 与沙发的距离为420 mm左右。
人体工程学办公室设计尺寸

人体工程学办公室设计尺寸人体工程学(Ergonomics)是研究人与工作环境的适应性关系,旨在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条件的科学。
在办公室设计中,合理的人体工程学尺寸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减轻工作压力、降低身体疲劳和损伤的风险。
下面将从办公桌、椅子、电脑显示器和键盘等方面介绍人体工程学办公室设计尺寸。
1. 办公桌办公桌的高度应适中,一般为75-80厘米。
这样可以保证员工在坐姿时,手臂自然下垂,手肘与桌面形成90度角。
桌面面积应足够宽敞,以容纳电脑显示器、键盘、文件和其他办公用品。
桌面的材质应平整、光滑,以便员工使用鼠标和键盘。
2. 椅子办公室椅子的高度应可调节,以适应不同员工的身高。
座椅的高度应使双脚完全着地,膝盖呈90度角。
座椅的宽度和深度应适中,使员工能够舒适地坐下,背部得到支撑。
座椅的背部应有足够的支撑,以保持自然的脊柱曲线。
另外,座椅上应配备可调节的扶手,以减轻手臂和肩部的压力。
3. 电脑显示器电脑显示器的高度应使员工的眼睛与屏幕平齐,眼睛能够自然地注视屏幕。
显示器距离员工的距离应在50-70厘米之间,保持适当的视距。
此外,显示器的亮度和对比度应适中,以避免眼睛疲劳和不适。
4. 键盘键盘的高度应与桌面平齐,使员工的手腕保持自然状态,避免过度弯曲或过度伸展。
键盘的倾斜度应可调节,以适应员工的需求。
键盘的大小和布局应合适,使员工能够轻松地操作键盘,减少手部疲劳和不适。
5. 办公椅和桌子之间的空间办公椅和桌子之间应有足够的空间,以便员工能够自由地调整姿势和移动腿部。
这样可以减轻身体的压力,提高员工的舒适度和工作效率。
6. 环境光照和噪音办公室设计中,环境光照应适中,既不会造成眩光,也不会造成阴影。
光照的方向应使员工能够清晰地看到屏幕和文件,避免眼睛疲劳。
此外,办公室应避免过大的噪音,以减少员工的干扰和压力。
总结起来,人体工程学办公室设计尺寸是为了提供一个舒适、安全和高效的工作环境。
人类工效学 工作岗位尺寸设计原则及其数值

人类工效学工作岗位尺寸设计原则及其数值GB/T 14776—93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12—24批准1994—07—01实施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在生产区域内工作岗位尺寸的人类工效学设计原则及其数值。
本标准适用于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坐姿、立姿和坐立姿势交替工作岗位的设计。
2 引用标准GB 3975 人体测量术语GB 10000 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GB/T 12985 在产品设计中应用人体尺寸百分位数通则3 术语和符号3.1 水平基准面P XY在工作岗位,人站立的或座椅放置的平面(见图1至图3)。
3.2垂直基准面P YZ与人体冠状面平行,与水平基准面相垂直,并且通过工作岗位上限制人体向前的点所在的平面[见图1(a)至图3]。
3.3座位面高度S座位设计平面与水平基准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a)和图3]。
3.4 坐姿工作岗位的相对高度H1坐姿时手操作平面与座位设计平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a)和图3]。
图1 坐姿工作岗位尺寸图示图2 立姿工作岗位尺寸图示(B和D尺寸同图1b)图3 坐立姿工作岗位尺寸图示(B和D尺寸同图1b)3.5 立姿工作岗位的工作高度H2立姿时手操作平面和水平基准面之间的距离(见图2和图3)。
3.6工作平面高度 A安放作业对象或工装夹具的平面和水平基准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a)至图3]。
3.7 作业面高度 C手作业平面和工作平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a)至图3]。
3.8 工作台面厚度K工作平面与限制大腿向上动作界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a)至图3]。
3.9 脚支撑高度 F脚支撑面的几何中心与水平基准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a)和图3]。
3.10 小腿空间高度U座位设计平面与脚支撑几何中心之间的距离[见图1(a)和图3]。
3.11 大腿空间高度Z限制大腿向上动作界面与座位平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a)和图3]。
3.12 坐姿工作岗位的腿空间高度G限制大腿向上动作界面与脚空间上方界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a)和图3]。
人体工程学尺寸大全

人体工程学尺寸大全人体工程学尺寸大全什么叫人体工程学?人体工程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又被称为工效学、人类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体工学等。
按照国际工效学会所下的定义,人体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科学” 。
人体工程学是由6 门分支学科组成,即:人体测量学、生物力学、劳动生理学、环境生理学、工程心理学、时间与工作研究。
它以人-机关系为研究的对象,以实测、统计、分析为基本的研究方法。
从室内设计的角度来说,人体工程学的主要功用在于通过对于生理和心理的正确认识,使室内环境因素适应人类生活活动的需要,进而达到提高室内环境质量的目标。
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为确定空间范围提供依据2、为设计家具提供依据3、为确定感觉器官的适应能力提供依据。
人体工程学是以人——机关系为研究对象,以实测、统计、分析为基本研究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具体到产品上来,也就是在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方面完全按照人体的生理解剖功能量身定做,更加有益于人体的身心健康。
人体尺度,即人体在室内完成各种动作时的活动范围。
设计人员要根据人体尺度来确定门的高宽度、踏步的高宽度、窗台阳台的高度、家具的尺寸及间距、楼梯平台、家内净高等室内心尺寸。
常用的室内尺寸如下:在工地标准红砖23*11*6 ;标准入户门洞0.9 米*2 米,房间门洞0.9 米*2 米,厨房门洞0.8 米*2 米,卫生间门洞0.7 米*2 米,标准水泥50kg/ 袋。
在厨房1. 吊柜和操作台之间的距离应该是多少?60 厘米。
从操作台到吊柜的底部,您应该确保这个距离。
这样,在您可以方便烹饪的同时,还可以在吊柜里放一些小型家用电器。
2. 在厨房两面相对的墙边都摆放各种家具和电器的情况下,中间应该留多大的距离才不会影响在厨房里做家务?120 厘米。
人类工效学证规则

人类工效学证规则人类工效学证规则是一项旨在确保工作场所符合人类工效学原则和标准的规则。
人类工效学是一门研究如何使工作更适合人类特性的科学,包括人体测量学、生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
该规则的制定旨在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职业伤害和提高员工满意度。
一、人体测量学原则人体测量学是研究人体尺寸和形态的学科,其目的是为了使工作场所的设计和设备的尺寸更适合人类的体型和力量。
人体测量学原则包括:1.人体尺寸测量:根据不同性别、年龄和职业群体进行人体尺寸测量,以确定适合大多数人的人体尺寸范围。
2.工作场所设计:根据人体尺寸测量结果,设计适合不同体型和力量水平的工作场所,包括座椅、工作台、工具和设备等。
3.工具和设备设计:根据人体尺寸测量结果,设计和改进工具和设备的尺寸和形状,以使其更适合人类的操作和使用。
二、生理学原则生理学原则关注人类身体的生理特点和需求,包括肌肉力量、骨骼结构、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等。
生理学原则包括:1.肌肉力量:在工作场所的设计和设备的选择上,应尽量减少员工的肌肉力量负担,避免过度使用某些肌肉群或姿势不良导致肌肉疲劳或损伤。
2.骨骼结构:工作场所的设计和设备的选择应尽量减少对员工骨骼结构的压力,避免长时间重复性动作或不良姿势导致骨骼损伤或变形。
3.神经系统:工作场所的设计和设备的选择应尽量减少对员工神经系统的刺激和压力,避免过度紧张和疲劳导致神经衰弱或心理问题。
4.呼吸系统:工作场所的设计和设备的选择应保证员工能够呼吸到新鲜空气,避免空气污染和不良工作环境对呼吸系统的损害。
三、心理学原则心理学原则关注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特点和需求,包括认知负荷、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度和人际关系等。
心理学原则包括:1.认知负荷:工作场所的设计和任务分配应尽量减少员工的认知负荷,避免任务过于复杂或时间压力过大导致员工焦虑或错误。
2.工作压力:工作场所的设计和任务分配应尽量减少员工的工作压力,避免过度追求产量或目标导致员工心理压力过大。
ICS国际标准分类目录之 13.180人类工效学

GB 1251.3-1996 GB 1251.2-1996 GB/T 12330-1990 GB/T 13378-1992 GB/T 13379-1992 GB/T 13547-1992 GB/T 14774-1993 GB/T 14775-1993 GB/T 14776-1993 GB/T 14777-1993 GB/T 14779-1993 GB/T 15241-1994 GB/T 15241.2-1999 GB/T 15619-1995 GB/T 15759-1995 GB/T 16251-1996 GB/T 16252-1996 GB/T 17244-1998 GB/T 17245-2004 GB/T 18048-2000 GB/T 18049-2000 GB/T 18976-2003 GB/T 18977-2003 GB/T 18978.1-2003 GB/T 18978.2-2004 GB/T 2428-1998 GB 5697-1985GB/T 5703-1999 GB 5704.1-1985 GB 5704.2-1985 GB 5704.3-1985 GB 5704.4-1985 GB/T 8416-2003 GB/T 8417-2003 GB 10000-1988GB/T 18978.11-2004 GB/T 18978.10-2004 GB/T 8417-1987GB/T 17245-1998 GB/T 8416-1987GB/T 20527.1-2006 GB/T 1251.2-2006 GB/T 20528.1-2006 GB/T 20527.3-2006 GB/T 21051-2007ICS国际标准分类目录之13.180人类工效学址: 电话:400-7255 888 QQ:569872709 MSN/Email:csres@人类工效学 险情和非险情声光信号体系人类工效学 险情视觉信号 一般要求 设计和检验体力搬运重量限值睛天采光测量方法视觉工效学原则 室内工作系统照明工作空间人体尺寸工作座椅一般人类工效学要求操纵器一般人类工效学要求人类工效学 工作岗位尺寸设计原则及其数值几何定向及运动方向坐姿人体模板功能设计要求人类工效学 与心理负荷相关的术语与心理负荷相关的工效学原则 第2部分:设计原则人体机械振动与冲击术语人体模板设计和使用要求工作系统设计的人类工效学原则成年人手部号型热环境 根据WBGT指数(湿球黑球温度)对作业人员热负荷的评价成年人人体惯性参数人类工效学 代谢产热量的测定中等热环境 PMV和PPD指数的测定及热舒适条件的规定以人为中心的交互系统设计过程热环境人类工效学 使用主观判定量表评价热环境的影响使用视觉显示终端(VDTs)办公的人类工效学要求 第1部分:概述使用视觉显示终端(VDTs)办公的人类工效学要求 第2部分:任务要求指南成年人头面部尺寸人类工效学照明术语用于技术设计的人体测量基础项目人体测量仪器 人体测高仪人体测量仪器 人体测量用直脚规人体测量仪器 人体测量用弯脚规人体测量仪器 人体测量用三脚平行规视觉信号表面色灯光信号颜色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使用视觉显示终端(VDTs)办公的人类工效学要求 第11部分:可用性指南使用视觉显示终端(VTDs)办公的人类工效学要求 第10部分:对话原则灯光信号颜色成年人人体质心视觉信号表面色多媒体用户界面的软件人类工效学 第1部分:设计原则和框架人类工效学 险情视觉信号 一般要求、设计和检验使用基于平板视觉显示器工作的人类工效学要求 第1部分:概述多媒体用户界面的软件人类工效学第3部分:媒体选择与组合人-系统交互工效学 支持以人为中心设计的可用性方法1996-10-1 1996-10-1 1991-1-1 1992-1-2 1992-1-2 1993-4-1 1994-7-1 1994-7-1 1994-7-1 1994-7-1 1994-7-1 1995-6-1 1999-10-1 1996-5-1 1996-6-1 1996-10-1 1996-10-1 1998-10-1 2004-12-1 2000-1-2 2000-12-1 2003-8-1 2003-8-1 2003-8-1 2004-12-1 1999-4-1 1986-9-1 1999-10-1 1986-9-1 1986-9-1 1986-9-1 1986-9-1 2003-6-1 2003-6-1 1989-7-12004-12-1 2004-12-1 1988-10-1 1998-10-1 1988-10-1 2007-3-1 2007-3-1 2007-3-1 2007-3-1 2007-1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工效学工作岗位尺寸设计原则及其数值GB/T 14776—93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12—24批准1994—07—01实施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在生产区域内工作岗位尺寸的人类工效学设计原则及其数值。
本标准适用于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坐姿、立姿和坐立姿势交替工作岗位的设计。
2 引用标准GB 3975 人体测量术语GB 10000 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GB/T 12985 在产品设计中应用人体尺寸百分位数通则3 术语和符号3.1 水平基准面P XY在工作岗位,人站立的或座椅放置的平面(见图1至图3)。
3.2垂直基准面P YZ与人体冠状面平行,与水平基准面相垂直,并且通过工作岗位上限制人体向前的点所在的平面[见图1(a)至图3]。
3.3座位面高度S座位设计平面与水平基准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a)和图3]。
3.4 坐姿工作岗位的相对高度H1坐姿时手操作平面与座位设计平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a)和图3]。
图1 坐姿工作岗位尺寸图示图2 立姿工作岗位尺寸图示(B和D尺寸同图1b)图3 坐立姿工作岗位尺寸图示(B和D尺寸同图1b)3.5 立姿工作岗位的工作高度H2立姿时手操作平面和水平基准面之间的距离(见图2和图3)。
3.6工作平面高度 A安放作业对象或工装夹具的平面和水平基准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a)至图3]。
3.7 作业面高度 C手作业平面和工作平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a)至图3]。
3.8 工作台面厚度K工作平面与限制大腿向上动作界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a)至图3]。
3.9 脚支撑高度 F脚支撑面的几何中心与水平基准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a)和图3]。
3.10 小腿空间高度U座位设计平面与脚支撑几何中心之间的距离[见图1(a)和图3]。
3.11 大腿空间高度Z限制大腿向上动作界面与座位平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a)和图3]。
3.12 坐姿工作岗位的腿空间高度G限制大腿向上动作界面与脚空间上方界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a)和图3]。
3.13 立姿工作岗位的脚空间高度I容脚空间上方界面与水平基准面之间的距离(见图2)。
3.14 腿部空间进深T1垂直基准面和限制小腿或膝前伸界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a)至图3]。
3.15 脚空间进深T2垂直基准面与限制脚前伸界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a)至图3]。
3.16 腿部空间宽度 B限制膝或脚向外侧扩展的两界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b)]。
3.17 横向活动间距 D两相邻工作岗位上的纵向中平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b)]。
3.18 向后活动间距W垂直基准面和限制人体向后活动界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a)至图3]。
4 工作岗位的类型根据作业时人体的作业姿势,工作岗位分为三种类型:坐姿工作岗位,立姿工作岗位和坐立姿交替工作岗位。
5 工作岗位尺寸根据与作业关系的程度,工作岗位尺寸分为与作业有关的和与作业无关的两类。
5.1 与作业无关的工作岗位尺寸以作业人员有关身体部位的第5或第95百分位数值(见GB /T 12985和GB 10000)推导出与作业无关的工作岗位尺寸。
见表1。
表1 mm5.2 与作业有关的工作岗位尺寸 5.2.1 作业面高度 Ca . 通常依据作业对象、工作面上配置的尺寸确定;b . 对较大的或形状复杂的加工对象,以满足最佳加工条件来确定被加工对象的方位。
5.2.2 工作台面厚度 K对原有设备,K 值是已知的;新设计情况的K 值,应满足下式关系。
%5%5S A Z K +-= (1)%95%95S A Z K +-= (2)5.2.3 坐姿工作岗位的相对高度 H1和立姿工作岗位的工作高度 H2(见表2及图4)。
根据作业时使用视力和臂力的情况,把作业分为三个类别: Ⅰ类:使用视力为主的手工精细作业分别以GB 10000中坐姿立姿女性、男性眼高的第5和第95百分位数为参照,并考虑到姿势修正量和经验,确定坐姿工作岗位的相对高度H1和立姿工作岗位的工作高度H2。
Ⅱ类:使用臂力为主,对视力也有一般要求的作业分别以GB 10000中坐姿立姿女性、男性肘高的第5和第95百分位数为参照,结合经验,确定坐姿工作岗位的相对高度H1和立姿工作岗位的工作高度H2。
Ⅲ类:兼顾视力和臂力的作业以Ⅰ、Ⅱ两类相应的高度平均值分别确定坐姿、立姿工作岗位的女性、男性的第5和第95百分位数的相对高度H1和工作高度H2。
图4 依作业要求确定的坐姿工作岗位相对高度H1和立姿工作岗位的工作高度H2数值。
展示了第5百分位数女性(5%♀)和第95百分位数男性(95%♂)情况,以及对视距和手、臂姿势的影响5.2.4 工作平面高度A 的最小限值 a . 坐姿工作岗位(见图1)S C H A +-≥1 (3)或F U C H A ++-≥1 (4)b . 立姿工作岗位(见图2)C H A -≥2 (5)5.2.5 座位面高度S 的调整范围%)95(1%)5(1%5%95H H S S -=- (6)5.2.6 脚支撑高度F 的调整范围%5%95%95%5%95%5U U S S F F -+-=- (7)或%5%95%)5(1%)95(1%95%5U U H H F F -+-=- (8)5.2.7 大腿空间高度Z 和小腿空间高度U 的最小限值大腿空间高度Z 和小腿空间高度U 的最小限值见表3。
表3 mm5.3 工作岗位尺寸的设计5.3.1 工作岗位尺寸设计的一般程序a.确定工作岗位类型;b.根据5.2.3条确定作业要求的类别,在表2中查出和作业人员性别相符的第95百分位数的相对高度H1或工作高度H2。
5.3.2 坐姿工作岗位5.3.2.1 工作面高度A被限定、不能升降时,座位面高度S、脚支撑高度F必须满足第5和第95百分位数的作业人员身材的升降调整范围。
5.3.2.2 工作面高度A可以升降时,座位面高度S必须可以升降调整,以适应第5和第95百分位数身材的作业人员。
5.3.2.3 在设计女性和男性共同使用的坐姿工作岗位时,应选取男性的相对高度H1计算工作面高度A;同时座位面高度5和脚支撑高度F必须有较大的调节范围,以适应女性作业人员。
5.3.2.4 在用公式(4)计算工作面高度A时,必须使用小腿空间高度U和脚支撑高度9的第95百分位数,保证第95百分位数的作业人员有必要的腿部空间高度G。
5.3.2.5 按公式(6)、公式(7)、公式(8)分别确定座位平面高度S和脚支撑高度9的调节范围。
5.3.2.6 根据5.2.3.2条检验第5和第95百分位数的大腿空间高度Z5%和Z95%是否大于表3中的最小限值。
如果不符合要求,可参照下述方面进行修改:a.加大工作平面高度A的尺寸;b.减小作业点高度C,如改变工件、工装夹具安置方位(见5.2.2条);c.减小工作台面厚度K值(见5.2.3条)。
经修改后的设计,应再作复核。
5.3.2.7 设计步骤举例见附录A(参考件),例1。
5.3.3 立姿工作岗位5.3.3.1 在工作面高度A被限定情况下,可使用踏脚台解决作业人员的适应性,同时必须注意:a . 踏脚台的设置对立姿工作岗位原有灵活性的限制;b . 踏脚台的设置增加意外伤害的可能性;c . 脚踏台对不同百分位数身材作业人员的适应性。
5.3.3.2 在工作面高度A 未被限定情况下可以使用工作面能升降调节的台面以适应第5和第95百分位数的作业人员。
5.3.3.3 在工作平面高度A 必须统一的情况下(如生产流水线),工作高度H2按作业人员性别异同分两种情况确定。
a . 作业人员性别一致时2/[%)95(2%)5(22H H H += (9)其中H 2(5%)和H 2(95%)分别为表2中某一类别作业的女性或男性第5和第95百分位数立姿工作岗位高度。
b . 作业人员性别不一致时,取2/[%)5.(2%)95.(22M W H H H += (10)式中:H 2(W.95%)——表2中某一类别、女性第95百分位数立姿工作岗位高度;H 2(M.5%)——表2中该类别男性第5百分位数立姿工作岗位高度。
5.3.3.4 用公式(5)确定工作平面高度A 。
同时必须注意:a . 对第95百分位数的男性(或女性)作业人员增加了视距,应检查是否影响观察和操作;b . 对第5百分数的女性(或男性)作业人员,应该检查作业点是否可及。
5.3.3.5 当作业点在垂直基准面以外150mm 以上时,必须保证站姿腿部空间进深T 1、脚空间进深T 2和脚空间高度I 符合表1中规定的数值。
5.3.4 坐、立姿交替工作岗位5.3.4.1 用5.3.3中所示的立姿工作岗位设计方法,确定工作高度片:和工作平面高度A 。
5.3.4.2 根据作业要求的类别,从表2中查出工作高度H1(5%)和H1(95%);分别按5.2.6条和5.2.7条计算座位面高度S 调整范围和脚支撑F 调整范围;核算大腿空间高度Z 是否大于表3中规定的最小限值。
5.3.小3 检查在立姿工作时第5百分位数的作业人员能否触及以坐姿为主安排的工装卡具、作业对象。
附加说明: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和浙江省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铭续、周学敏、姚海兴、吴珂、肖惠、罗秋科。
本标准参照采用德国标准DIN 33406《生产区域工作岗位尺寸术语工作岗位类型工作岗位尺寸》(198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