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源光网络(PON)的线路工程设计规范
无源光网络(pon)技术

无源光网络(PON)技术1. PON技术的概述无源光网络(PON)技术是最新发展的点到多点的光纤接入技术。
无源光网络由光线路终端(OLT)、光网络单元(ONU)和光分配网络(ODN)组成。
一般其下行采用TDM广播方式、上行采用TDMA(时分多址接入)方式,而且可以灵活地组成树型、星型、总线型等拓扑结构(典型结构为树形结构),PON的本质特征就是ODN全部由无源光器件组成,不包含任何有源电子器件。
这样避免了外部设备的电磁干扰和雷电影响,减少了线路和外部设备的故障率,简化了供电配置和网管复杂度,提高了系统可靠性,同时节省了维护成本,是电信维护部门长期期待的技术,越来越受到业界的关注和重视,发展非常迅猛。
与点到点的有源光网络相比,PON技术的主要特点在于维护简单,成本较低(节省光纤和光接口)和较高的传输带宽,其高性能价格比的特点会使其在很长时间内保持竞争优势,PON一直视被为接入网未来的发展方向。
PON网络由于其简洁、廉价、可靠的网络拓扑结构被普遍认为是宽带接入网的最终解决方案,支持光纤到户FTTH。
与核心网不同的是,FTTH对成本更加敏感。
成本的突破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条件的成熟。
剖析FTTH成本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设备采购成本,二是运营成本。
根据NTT公布的数据,FTTH的这两项成本已经与高速ADSL基本接近。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ADSL设备的价格下降潜力已经不大,但是FTTH的成本随着规模增长有望继续下降。
从整体上看,在接入网领域光通信酝酿着新一轮的发展。
所以FTTH技术目前已被证实不仅技术上是成熟的,而且经济上是可行的。
继1998年ITU-T通过了基于ATM的G.983系列建议,2001年开始,两大通信标准化组织IEEE和ITU-T开始研究制订新一代PON技术标准,以满足未来宽带接入网的要求。
PON作为FTTH唯一的实现方式,它的三个同胞兄弟APON、EPON和GPON似乎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要在竞争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PON网络规划设计总体技术要求

PON网络规划设计总体技术要求(2013版)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2013年7月目录第1章概述................................................................................................................................. - 1 -1.1 背景介绍 ....................................................................................................................... - 1 -1.2 定义内容 ....................................................................................................................... - 1 -1.3 编制依据 ....................................................................................................................... - 1 -第2章PON系统网络架构 ....................................................................................................... - 2 -2.1 PON系统位置与定界................................................................................................... - 2 -2.2 PON系统配置模型....................................................................................................... - 2 -2.3 PON系统承载业务分类............................................................................................... - 3 -第3章PON系统设计要求 ....................................................................................................... - 4 -3.1 PON系统承载业务方案............................................................................................... - 4 -3.1.1 集团客户业务......................................................................................................... - 4 -3.1.2 家庭宽带业务....................................................................................................... - 12 -3.1.3 营业厅接入业务................................................................................................... - 13 -3.1.4 WLAN热点业务...................................................................................................... - 14 -3.2 PON系统网元部署..................................................................................................... - 15 -3.3 PON系统传输距离测算............................................................................................. - 17 -3.4 PON系统内容量测算................................................................................................. - 17 -3.5 PON系统上联带宽测算............................................................................................. - 19 -3.6 PON系统保护............................................................................................................. - 20 -3.7 PON系统网管设计要求............................................................................................. - 25 -3.8 光分路器设计要求 ..................................................................................................... - 27 -3.8.1 总体原则............................................................................................................... - 27 -3.8.2 分光方案对比....................................................................................................... - 27 -3.8.3 分光器的部署原则............................................................................................... - 28 -3.9 光缆线路设计要求 ..................................................................................................... - 29 -3.9.1 光缆芯数的配置原则........................................................................................... - 29 -3.9.2 光缆线路路由的选择........................................................................................... - 30 -3.9.3 共建共享模式下资源界面................................................................................... - 30 -第4章网络配置要求...............................................................................................................- 30 -4.1 QoS实现方式.............................................................................................................. - 30 -4.2 VLAN划分原则............................................................................................................ - 31 -4.3 IP地址规划原则........................................................................................................ - 32 -4.4 安全和用户认证方式................................................................................................. - 33 -附录.............................................................................................................................................- 33 -附录1:名词解释及相关符号.......................................................................................... - 33 -附录1.1 名词解释 .......................................................................................................... - 33 -附录1.2 相关符号 .......................................................................................................... - 34 -附录2:.............................................................................................................................. - 36 -附录2.1、PON系统传输距离测算............................................................................... - 36 -附录2.2、PON系统内带宽测算................................................................................... - 37 -附录2.3、PON系统上联带宽测算............................................................................... - 38 -附录2.4、光纤链路传输指标 ........................................................................................ - 39 -附录2.5、光纤光缆选用配置要求 ................................................................................ - 40 -第1章概述1.1 背景介绍中国移动在2005年即开始开展基于PON技术的光纤接入工程现场试验,经过近几年的商用网络建设,PON网络已具备一定规模。
PON产品工程指导

GPON(Gigabi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基于ATM 和GEM协议的PON技术,支持
多种业务类型和更高的带宽。
10G-EPON和XG-PON:随着 技术的发展,支持更高带宽的 PON技术不断涌现,如10G-
EPON和XG-PON等。
PON产品应用场景
开发实现
编写代码和实现功能
根据方案设计的结果,编写代码并实现产品的 各项功能。
进行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
在代码编写过程中,进行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 确保各个模块能够正常工作并协同工作。
修复问题和优化性能
在测试过程中,修复发现的问题并进行性能优化,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性能。
测试验证
1 2
进行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
PON产品工程指导
目录
• PON产品概述 • PON产品设计 • PON产品开发流程 • PON产品优化建议 • PON产品发展趋势
01
PON产品概述
PON技术简介
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技术是一种基于无源光网络的光纤接入技术, 通过光信号在光纤网络中的传输实现高速、大容量的数据传输。
性能优化
优化PON产品的传输性能
通过改进硬件设计和算法,提高PON产品的传输速率、降低传输 时延,提升产品的整体性能。
提升PON产品的稳定性
加强产品的可靠性设计,提高产品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确保产 品在各种环境下都能稳定运行。
优化PON产品的扩展性
设计易于扩展的架构,支持未来新功能的快速集成,满足不断增长 的业务需求。
方案设计
设计产品架构和模
块
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产品 的整体架构和各个模块,确保产 品能够实现预定的功能和性能指 标。
中国电信PON光纤接入工程设计施工规范

3.1.4 根据接入用户类型的不同,ONU可分为SFU型、HGU型、SBU型、 MDU型和MTU型。 1 SFU(单住户单元)型ONU主要用于单独家庭用户,当商业客户不需要 TDM业务时,SFU也可以用于商业客户。SFU仅支持宽带接入终端功能, 具有1或4个以太网接口,提供以太网/IP业务,可以支持VoIP业务(内置 IAD)或CATV业务,可配合家庭网关使用。SFU型ONU的具体形态见 表 3.1.4-1。
英文缩写 英文名称 MAC Media Access Control MODF Main Optical Fiber Distribution Frame NT Network Terminator ODF Optical Fiber Distribution Frame ODN 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OLT Optical Line Terminal ONT Optical Network Termination ONU Optical Network Unit PON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POTS Plain Old Telephone Service PPPoE Point to Point Protocal over Ethernet QoS Quality of Service RF Radio Frequency SBU Single Bussiness Unit SDH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SESR Severely Errored Second Ratio
安装于用户内的综合配线箱体,也称为家居信息箱或用户综 合信息箱,用于安装通信设备、入户光缆端接设施、各种信 息业务的配线模块及家庭智能化系统模块等设备,是户内布 线系统的汇聚点。 2.0.7 光纤插座盒(Optical Fiber Socket-box) 光纤插座盒是 户内或楼道内用于光缆成端固定的设备,由面板、底座、光 纤接头保护件、适配器等组成。它可以与普通网络信息面板 功能混合,组成混合型光纤插座盒。 2.0.8 光纤现场连接器(Field-mountable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一种用于在施工现场用机械方式在单模光纤或 光缆的护套上直接组装而成的单模光纤活动连续器,一般采 用预埋光纤式。 2.0.9 互联网电视(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IPTV) 互联网电视(IPTV)是在IP网络上开展的互动业务。IPTV 业务主要包括点播(VoD)、广播(BTV)、游戏、信息服 务、广播节目预订、通信服务、远程教育、音乐/卡拉OK、 互动广告、机顶盒上网浏览等。
无源光网络(PON)技术概述

无源光网络(PON)技术概述作者:管一飞来源:《科技资讯》 2012年第28期管一飞(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1206)摘要:简单介绍无源光网络(PON)技术,包括它们的组成、分类和性能特点,实际应用中的组网方式和光功率计算等。
关键词:无源光网络 EPON GPON FTTx中图分类号:TN91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a)-0019-02我国目前的主流有线宽带接入技术主要包括ADSL、FTTB+LAN、FTTx等,其中光纤接入(FTTx)技术是今后一定时期内的发展方向,它主要通过无源光网络(PON)技术实现。
1 光纤传输的优势光纤传输具有带宽高、线路直径小且重量轻、传输质量高和成本低等优势。
如今光纤的带宽理论上已经超过10GHz,每公里衰减小于0.3db,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10~100Gb/s的传输也将成为可能;光纤即便包裹着保护套,也比同等的铜线尺寸小重量轻;更为突出的是,光纤传输抗干扰能力强,几乎可以忽略附近各种电子噪声源的干扰;此外,传输途中的低损耗可以增加中继器间的距离,因此减少了外部设备的成本,降低了维护运行费用。
2 无源光网络(PON)的组成与分类无源光网络(PON)系统由局端设备(OLT)、用户端设备(ONU/ONT)和光分配网(ODN)组成。
所谓“无源”,是指ODN全部由无源光分路器和光纤等无源器件组成,不包括任何有源器件。
PON技术采用点到多点的拓扑结构,下行和上行分别采用时分复用(TDM)的广播方式和时分多址(TDMA)方式传输数据。
PON技术可以细分为很多种,目前常见的有APON(ATM PON)、EPON(Ethernet PON)和GPON(Gigabit PON),它们的主要区别体现在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不同。
其中,APON以ATM 作为数据链路层;EPON使用以太网作为数据链路层,并扩充以太网使之具有点到多点的通信能力;GPON则结合了APON和EPON的优点,使用ATM/GEM作为数据链路层,能够对多种业务提供良好支持,同时引入了更多的来自电信业的网络管理和运行维护思想。
pon工程接入案例介绍及注意事项

PON工程接入的市场前景
宽带升级需求
随着家庭宽带需求的不断增长,PON工程接入的市场前 景广阔,将迎来更多的商业机会。
01
5G网络建设
5G网络建设将带动PON工程接入市场 的快速发展,为相关企业带来巨大的商 业价值。
02
03
融合业务趋势
PON工程接入将与云计算、物联网等 新兴技术融合,形成更多创新业务模 式。
设备实现网络接入。
效果
为企业提供高带宽、低延迟 的网络服务,支持多种业务 ,如高速上网、视频会议、 企业内网互联等。
案例三:某大型工厂的PON工程接入
01
接入方案
02
实施过程
采用FTTB(光纤到楼宇)方式,将光 缆接入工厂内的每个生产车间和办公 楼,满足生产控制和办公自动化的需 求。
在工厂内部署光缆配线架,将光缆接 入每个生产车间和办公楼,再通过楼 内管道将光缆引入每个房间或设备, 安装ONU设备实现网络接入。
节约成本
PON网络采用无源光分路器,降低了网络建设和维护 成本。
易扩展
PON网络采用树状拓扑结构,方便网络的扩展和升级 。
PON工程接入的应用场景
居民区
01
商业区
02
03
校园网
PON技术适用于居民区的宽带接 入,提供高速、稳定的网络服务 。
PON技术也可用于商业区的宽带 接入,满足企业、商铺等对高带 宽、低延迟的需求。
问题二:如何提升PON网络的带宽?
总结词
采用更高速率的光模块
详细描述
采用更高速率的光模块,如10Gbps 或更高速率的模块,以提高PON网 络的带宽。
总结词
采用多波长技术
详细描述
采用多波长技术,在同一根光纤上传 输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实现带宽的倍 增。
通信线路工程(第2版)第7章PON网络

EPON采用了时分复用、波分复用、动态带宽分配等关键技术,实现了高速、高效的数据传输。同时 ,EPON还支持多种业务类型,如语音、视频和数据等。
GPON协议栈及关键技术
GPON协议栈
GPON(吉比特无源光网络)协议栈 与EPON类似,也包括物理层、数据 链路层和网络层。但GPON在协议设 计和功能实现上更加灵活和高效。
光分路器
用于将OLT发出的下行光信号分配到 多个ONU/ONT中,同时将多个 ONU/ONT发出的上行光信号汇聚到 OLT中。
光衰减器
用于调节光信号的功率水平,确保光 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3 PON网络工作原理与协议
PON网络工作原理
OLT与ONU之间 的通信
上下行数据传输
光信号传输
OLT设备特点
具备高性能处理能力,支持大量ONU/ONT的接入;提供丰 富的业务接口,满足不同类型业务的需求;具备高可靠性和 稳定性,确保网络的稳定运行。
ONU/ONT设备功能与特点
ONU/ONT设备功能
作为PON网络的用户侧设备,ONU/ONT提供用户侧业务接口,将用户业务流量 汇聚到ODN中,并通过OLT与核心网进行通信。
PON网络优化策略及实施步骤
优化策略制定
根据PON网络性能监测和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优化策略,包括 设备升级、参数调整、拓扑优化等。
优化方案实施
按照优化策略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逐步推进优化方案的实施工作。
优化效果评估
在优化方案实施完成后,对PON网络的性能进行再次评估,验证 优化效果并持续改进。
THANKS FOR WATCHING
设备安装
安装OLT、ONU等PON网络 设备,并进行初步配置。
PON技术及其组网原则

PON技术及其组网原则摘要:本文在简述PON技术的概念、工作原理与特点的基础上,讨论了PON技术分类以及在FTTX中的应用特点,着重说明PON技术网络规划中需要遵守的组网原则。
关键词:PON;OLT;ONU;ODN;EPON;GPON1PON网络定位接入网作为连接电信网和用户网络的部分,主要提供将电信网络的多种业务传送到用户的接入手段。
接入网是整个电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电信网的“最后一公里”,是整个电信网中技术种类最多、最为复杂的部分。
电信业务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各种业务的综合接入能力,接入网也必须向着宽带化、数字化、智能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由于传统语音业务逐渐被移动、VOIP蚕食,宽带业务成为给固网运营商带来收入的主攻方向,运营商希望通过提供丰富多彩的业务体验来吸引用户。
业务的发展尤其是视频类业务的逐渐推广,使用户对网络带宽和稳定性要求越来越高。
随着光纤成本的下降,网络的光纤化成为发展趋势,原来主要用于长途网和城域网的光纤也开始逐步引入到接入网馈线段、配线段和引入线,向最终用户不断推进。
1.1PON网络架构一个典型的PON系统由OLT、ONU、ODN组成。
OLT放在中心机房,ONU 为用户端设备。
ODN是光配线网,主要由一个或数个分光器来连接OLT和ONU,它的功能是分发下行数据并集中上行数据。
OLT既是一个交换机或路由器,又是一个多业务提供平台,提供面向无源光纤网络的光纤接口。
OLT除了提供网络集中和接入的功能外,还可以针对用户的QoS/SLA的不同要求进行带宽分配、网络安全和管理配置。
分光器是一个简单设备,它不需要电源,可以置于全天候的环境中,一般一个分光器的分线率为2、4、8、16和32,并可以多级连接。
PON的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PON中的ONU采用了技术成熟而又经济的以太网络协议,在中带宽和高带宽的ONU中实现了成本低廉的以太网第二层或第三层交换功能。
对于光纤到家(FITH)的接入方式,ONU可以不需要交换功能,从而能在极低的成本下为终端用户分配所需的带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ternet
机房
Splitter
。 。
1 Gbps
。
家庭网络
D/H系列
ONU ONU ONU ONU ONU ONU ONU ONU
1 Gbps
CATV/IPTV
0~20KM
PC
CATV PHONE
IPTV 数字家庭
• 在规划光纤暂不入户的情况下,也可将配线光缆盘留在楼道配线箱 或其他配线设施内,不做任何端接。如需开通业务时,则将引入光 缆和配线光缆通过机械连接的固定连接方式将引入光缆放入室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层或高层住宅楼线路设计
即: 皮线光缆、现场制作插座、面板、利 用高强度光跳线 用Fibrlok机械式接续取代热熔接 对于不入户的情况不要使用光纤插头
配线光缆
多余光缆盘留 在 NID外面
线路划分
基于PON的线路分为以下五部分:
1、光纤终端子系统 2、引入光缆子系统 3、配线光缆子系统 4、馈线光缆子系统 5、中心机房子系统
(四)馈线光缆子系统
• 馈线光缆子系统包括连接光分路器和中心机房的光纤缆线及其它 配件。这些配件包括将馈线光缆进行端接和分配的光缆接头盒、 光缆交接箱、配线箱、ODF。
•
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 识。20. 10.2220 .10.22 Thursday , October 22, 2020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2 0:36:35 20:36:3 520:36 10/22/2 020 8:36:35 PM
•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 10.2220 :36:352 0:36Oc t-2022- Oct-20
• 在某些别墅或独立用户接入中也可将配线光缆直接引入室内。在这种情况 下,不再区分配线光缆和引入光缆。
• 引入光缆子系统的设计与光纤终端子系统的设计在数量和位置上要相配合。 即根据近期和远期的用户要求预测,以及数量增减情况,设计引入光缆子 系统的布放时间和连接方式。
即: 使用专用入户光 缆—皮线光缆,不 采用尾纤
2、面板: 宜采用标准的 86型或者120型面板。光纤终端面板需带有光纤防尘装 置。面板或底盒内可以预留1米的光纤缆线。
3、跳线: 为适应普通个人用户的使用状况,建议采用超强抗挠、具有良好的抗 压能力的光纤跳线。
利用光纤端接插座在面板上进行端接
皮线光缆 冷接插座
即: (皮线光缆入户) 入户后端接在现场制作的光纤插座上 此光纤插座放置在墙面或门头盒内的 面板上 利用高强度光跳线
• 光分配点:光分路器所在的位置即为光分配点。在无源光网络中, 可采用集中分光和二次分光两种分光方式。无论集中分光还是二次 分光,目前最大分光比一般为32。
• 光分路器的位置:可能位于光缆接头盒、光缆交接箱、配线箱、 ODF等设施中。
• 光分配点的布放原则:光分路器的分光比和布局应综合平衡初期投 资、易于集中测试和维护、节约光缆资源、链路总衰减冗余等多项 因素,合理规划设计。无论采用集中分光还是二次分光,最终分光 比要达到32,以便充分利用设备端口。如在网络中采用两级分光, 应尽量采用统一分光比的光分路器。建议光分路器要尽量靠近用户。
无源光网络(PON)的 线路工程设计规范
线路划分
基于PON的线路分为以下五部分:
1、光纤终端子系统 2、引入光缆子系统 3、配线光缆子系统 4、馈线光缆子系统 5、中心机房子系统
线路划分
基于PON的线路分为以下五部分:
1、光纤终端子系统 2、引入光缆子系统 3、配线光缆子系统 4、馈线光缆子系统 5、中心机房子系统
• 引入(户)光缆应采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具有较强的抗拉和抗侧压性能 的光缆,以便于架空、户外管道和楼内穿管布放。引入光缆在必要时应具 有阻燃或低烟低毒等性能。鉴于小区楼内管道的复杂状况,引入光缆宜采 用小弯曲半径(15mm)光纤缆线。
• 引入光缆和配线光缆的连接可采用活动连接或者固定连接。固定连接宜采 用机械式连接。
(二)引入光缆子系统
• 引入光缆子系统应由用户光纤终端插座至楼层配线设备(对于别墅和其它 独立用户是至户外的光纤分配箱)的光缆及配件组成。
• 引入(户)光缆不能选择带有光纤插头的固定长度的缆线,而是应该根据现 场的实际情况和用户要求的安装位置现场布放相应长度的光缆,采用现场 端接的方式将引入光缆端接在光纤终端插座上。
• 馈线光缆:根据网络布局、和光分配点的数量合理规划,并适当 留有冗余。所用光纤缆线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
• 馈线光缆的连接和配线设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在光缆接头盒、 光缆交接箱、配线箱、ODF内进行光缆的连接或端接。光缆连接 可采用活动连接或者固定连接。固定连接包括熔接和机械连接。
即: 引入光缆接头盒、光缆交接箱、配线箱、ODF 光分路器可以放在其中
(一)光纤终端子系统
• 一个独立的需要设置终端设备的区域宜划分为一个光纤 终端子系统。
• 一个完整的光纤终端子系统应由一个或者多个光纤端接 插座、面板和连接到终端设备(ONU)的超强抗挠、抗压 的光纤跳线组成。
• 光纤终端子系统的设计要求以安全、灵活、可靠为原则, 考虑到测试和重新端接的可能。
2.1.6用户光纤终端插座:是隐装或者明装的光纤缆线基础布 线的终点。是光纤链路基础布线部分和活动缆线部分分隔的 界面。该插座固定在用户光纤终端面板上,采用活动式连接。 一个用户光纤终端插座对应一个ONU。
引入(户)光缆不能选择带有光纤插头的固定长度的缆线,而是应该根 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和用户要求的安装位置现场布放相应长度的光缆, 采用现场端接的方式将引入光缆端接在光纤终端插座上。此插座宜安 装在墙面等固定结构上。不容许光纤缆线和端接器件裸露在墙外面, 从而尽量保护基础布线,并避免光纤和光源对人伤害的可能。
从而: 施工对光缆衰减 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适合施工
抗拉伸FRP 小弯曲半径光纤 无卤阻燃PE护套
普通尾纤跳线 皮线光缆
线路划分
基于PON的线路分为以下五部分:
1、光纤终端子系统 2、引入光缆子系统 3、配线光缆子系统 4、馈线光缆子系统 5、中心机房子系统
(三)配线光缆子系统
• 配线子系统由楼道配线箱(对于别墅和其它独立用户可能是其它形式的 光纤分配设施)、连接楼道配线箱和光分配点的光缆、光分路器及光缆 连接配件组成。其它形式的光纤分配设施可以是光缆接头盒、光缆交接 箱、ODF等。
即: “停顿一下”:将固定敷设的缆线部分和变化的缆线 部分合理地分开 皮线光缆、现场制作插座、面板、利用高强度光跳线
2、多层或高层住宅楼
• 对于规划光纤入户的住宅用户,应将配线光缆布放到楼道配线箱或 其他配线设施。在楼道配线箱内可采用活动连接或固定连接方式, 将配线光缆与引入(户)光缆连接。注意光纤端接插座和面板的选用原 则。固定连接宜采用机械连接。
3.3.1根据ONU的位置、功能和配置,一个光纤终端插座可服 务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用户。
(一)光纤终端子系统的元器件要求
1、光纤端接插座: 光纤端接插座应能够直接和入户光缆相连,与标准插头相兼容。插座 的安装应在现场完成,无需注胶、加热、研磨等工艺。能够安装在标 准的86型或者120型面板内。底盒内要求能够保存至少1米的光纤缆线 冗余。
• 光分路器宜采用活动连接方式与配线光缆相连接。
Floor Distribution Unit in DongChang Bureau
Coupling between splitter and drop wire
Splitter was put in cabinet as willing, Input of splitter was pigtail, through coupling connected feeder cables. Output pigtails connected to pigtails Fibrloked with drop fiber through couplings.
别墅小区或者网吧接入线路设计
Internet VOD
机房
。 。 。
splitter
即:
皮线光缆、现场制 作插座、面板、利用 高强度光跳线 Fibrlok机械式接续 对于不入户的情况 不要使用光纤插头
线路划分
基于PON的线路分为以下五部分:
1、光纤终端子系统 2、引入光缆子系统 3、配线光缆子系统 4、馈线光缆子系统 5、中心机房子系统
网关
3、别墅和其他独立用户接入
• 将配线光缆布放到靠近用户的配线设施(可以是光缆 接头盒、光缆交接箱、配线箱、ODF等)内,再和引 入光缆通过固定或活动连接方式连接到用户室内的终 端盒中。也可将配线光缆直接引入室内。在这种情况 下,不再区分配线光缆和引入光缆。
• 固定连接宜采用机械连接。
• 进入室内的配线光缆或引入光缆不能选择带有光纤插 头的固定长度的缆线,而是应该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 和用户要求的安装位置现场布放相应长度的光缆,采 用现场端接的方式将引入光缆或者配线光缆端接在光 纤终端插座上。此插座宜安装在墙面等固定结构上。 注意光纤端接插座和面板的选用原则。
The FDU was pre-installed, fiber splicing, distribution and management in same cabinet.
Splitter 1x8
终端盒(NID)内安装的FA连接器
光缆外护套在 连接器内端接
FA连接器插头
FA连接器插座 室内光缆
从而: 提供满足需求的安放光分路器的空间
线路划分
基于PON的线路分为以下五部分:
1、光纤终端子系统 2、引入光缆子系统 3、配线光缆子系统 4、馈线光缆子系统 5、中心机房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