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常见的鸟

合集下载

古诗词中的鸟类

古诗词中的鸟类

古诗词中的鸟类
嘿,朋友!你可曾想过,古诗词里的那些鸟类,就像是一幅幅生动
的画卷,在历史的长河中翩翩飞舞?
比如说“两个黄鹂鸣翠柳”,那两只黄鹂鸟欢快地歌唱,难道不像咱
们在春天里听到鸟儿欢叫时,那种心都要被融化的感觉吗?它们的歌
声仿佛是大自然奏响的美妙乐章。

再看看“一行白鹭上青天”,那排成一行的白鹭,向着蓝天飞去,这
不就好比一群勇敢的探险家,朝着未知的远方勇敢前行吗?它们的身
姿是那么优雅,那么令人向往。

还有“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在寂静的月夜,鸟儿被月光惊动,不时地鸣叫。

这难道不像我们在静谧的夜晚,突然被一阵细微的声响
打破宁静,心里泛起一丝惊喜的感觉吗?
古诗词中的鸟类,有的象征着自由,有的寄托着思念,有的展现着
生机。

它们就像是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诗词的浩瀚星空里。

你说,咱们从这些古诗词里感受到的,不正是古人对大自然和生命
的热爱与敬畏吗?这难道不值得咱们好好去品味、去珍藏吗?
我觉得啊,古诗词中的鸟类,是古人留给咱们的珍贵礼物,让咱们
能在文字中领略到那些灵动的美好!。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理解与赏析(动物类)有大量的诗词实例和详解0精编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理解与赏析(动物类)有大量的诗词实例和详解0精编

典型意象的理解与赏析——动物类一、鸿雁——引发思乡怀亲之情与羁旅感伤书信来往——壮士、游子、怀人。

•大雁、青鸟——古代诗歌中是传书的信使。

•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又一词云:“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大雁在这里是传书的信使。

)•青鸟,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先被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欣赏人归落雁后,思发在画前。

——隋薛道衡《人日思归》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

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时,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青鸟在此已成为传书的信使。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唐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

宋戴复古《月夜舟中》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南唐中主李璟鸿雁指代书信。

鸿雁传书的典故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

练习:七.(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关河令周邦彦①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

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秋天天气反复无常,时阴时晴,天色开始变得昏暗,满庭院一片冷清。

我一个人呆呆地立在秋风中,静静地听着带有凉爽的秋声。

云色暗下来,却没有大雁来来往往的身影,只能听到一声一声凄凉声音。

夜半深更,人们都已散去,天地间悄无声息。

屋子里,只有一盏孤灯照着空荡荡的屋子。

我的酒意已经清醒,伴着这忽明忽暗的孤灯,一个人怎样能度过,这漫漫的长夜熬到天亮的时候?)(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答:【答案】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

古诗中关于鸟的意象

古诗中关于鸟的意象

黄鹂:黄鹂声脆,易使人喜。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诗人欢愉开朗的胸怀闻黄鹂声便知。
晏殊:“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树枝 掩映下的黄鹂偶尔歌唱两声。白昼越来越长,随 处可见柳絮飘飞。 农家春游之乐跃然纸上。
陆游:“病起兼旬疏把酒,山深四月始闻莺。” 大病初愈难得喝一口酒,算起来已有二十多天; 住在这深山野寺,四月里才听见黄莺的叫声。 刚 刚恢复健康本身就有一种喜悦之情,而听到黄莺 的歌唱声使其喜悦之情倍增。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燕子依旧,物是人非, 更易使人产生时事变迁、昔盛今衰的感叹。
最让人伤感的,莫过于像燕无家可归一样, 成了无根之人。南唐后主、亡国之君李煜,眼 看燕子归来,和泪写下了“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千古名句。
鸿雁:是大型的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
蝉:又名知了,以善鸣而闻名。秋日来临,是蝉
的末日将到,鸣声便显得凄切。古诗词中寒蝉 (即秋蝉)鸣叫声大多带有凄凉、悲伤的色彩。
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 客思侵。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诗人以蝉 之高洁自况,也以蝉鸣的悲凉来衬托自己身陷囹 圄的忧伤入情。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蝉鸣长一声短一声,声 声牵动离人心。
猿:是哺乳动物,据说与人类同宗,它的啼叫
声更多地被赋予情感色彩。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 白鸟飞回。”写猿声之哀,衬托出悲秋作客、 失意潦倒的困境。
白居易《琵琶行》:“住近湓江地低湿,黄 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 哀鸣。”以杜鹃和猿的啼声渲染悲苦的气氛, 反映环境的恶劣,表达心中的愤懑。
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余,深山闻 鹧鸪。”对着江边的暮色诗人无限惆怅,深山 里又传来鹧鸪鸟悲苦的叫声。此一暮色苍茫之 意境,实为诗人沉郁苦闷之孤怀写照。

写鸽子的古诗各三首

写鸽子的古诗各三首

写鸽子的古诗各三首鸽子是一种常见的鸟类,它们拥有美丽的羽毛和优雅的姿态,被人们视为和平、纯洁、爱情的象征。

在中国的古诗词中,鸽子也是一个重要的意象,经常被用来描绘爱情、离别、思念等情感。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三首古诗,它们都以鸽子为主题,描绘了不同的情感和意象。

其一:“鸽”(唐代杜甫)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这首诗并没有直接描绘鸽子,但其中的“更上一层楼”却是一个著名的典故。

传说唐代诗人杜甫曾经在一次游览中看到了一对鸽子在互相追逐,他觉得这一幕非常美丽,于是就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诗的主题是追求卓越,鸽子的形象则象征着诗人对自己的追求。

在中国文化中,鸽子是一种寓意吉祥、美好的动物,它们的形象往往被用来表现美好的愿望和追求。

其二:“蜀道難”(唐代李白)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蚕絲轉盤空自縣,人面桃花相映紅。

衣潤見難,肌纔可寒。

而今迴檐卻傷心,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輾南山,大漠積煙,俱懷逐臣千裡目,豈能盡忘,胡驕虞慢,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这首诗以蜀道为主题,描绘了唐代时期西南地区的交通困境。

其中的“人面桃花相映红”一句则是用来描绘鸽子的。

鸽子在这首诗中象征着美好、自由的生活,也象征着诗人对家园和亲人的思念。

这首诗的主题是疾苦和生命的无常,鸽子的形象则为诗歌注入了一种温情和感人的气息。

其三:“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离别的场景,诗人送别了一个远行的朋友。

其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一句则是用来描绘鸽子的。

鸽子在这首诗中象征着友情、思念和离别,它们的形象为诗歌注入了一种感人的情感。

这首诗的主题是离别和思念,鸽子的形象则为诗歌注入了一种温情和感人的气息。

总结:以上三首古诗都以鸽子为主题,描绘了不同的情感和意象。

鸽子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重要的意象,它们的形象常常被用来表达美好的愿望和追求、友情和思念、自由和温情。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句古诗中的“白鹭”一词指的是一种水鸟,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句古诗中的“白鹭”一词指的是一种水鸟,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句古诗中的“白鹭”一词指的是一种水鸟,请问这“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句古诗中的“白鹭”一词指的是一种水鸟,请问:这解答:白鹭属共有13种鸟类,其中有大白鹭、中白鹭、白鹭(小白鹭)和雪鹭四种体羽皆是全白,世通称白鹭.大白鹭体型大,既无羽冠,也无胸饰羽,中白鹭体型中等,无羽冠但有胸饰羽;白鹭和雪鹭体型小,羽冠及胸的羽全有.白鹭在繁殖期所生的冠羽和蓑羽可作装饰用,俗称白鹭丝毛,常远销欧美和世界各地.描述:中等体型(60厘米)的白色鹭.与牛背鹭的区别在体型较大而纤瘦,嘴及腿黑色,趾黄色,繁殖羽纯白,颈背具细长饰羽,背及胸具蓑状羽. 虹膜-黄色;脸部裸露皮肤黄绿,于繁殖期为淡粉色;嘴-黑色;腿及脚-黑色,趾黄色. 叫声:于繁殖巢群中发出呱呱叫声,其余时候寂静无声. 分布范围:非洲、欧洲、亚洲及大洋洲.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为常见留鸟及候鸟,分布在中国南方、台湾及海南岛.迷鸟有时至北京.部分鸟冬季到热带区越冬. 习性:喜稻田、河岸、沙滩、泥滩及沿海小溪流.成散群进食,常与其他种类混群.有时飞越沿海浅水追捕猎物.夜晚飞回栖处时呈"V"字队形.与其他水鸟一道集群营巢. 俗名:白鹤白鹭鸶白鸟舂锄极小白鹭鹭鸶丝琴小白鹭雪客一杯鹭直译:两只黄鹂鸟在柳梢鸣叫,一行白鹭飞上蓝天.鉴赏:丢掉了柳树的颜色:翠.本句颜色丰富:黄、绿、白、蓝;禽鸟形态:一动一静;禽鸟的位置:一高一低;禽鸟的数量:一多一少;禽鸟的声音:一鸣叫一无声;禽鸟的神态:闲适与忙碌.总之,有着丰富的内涵供你体味、感受.对偶句.对偶句.数字与数字相对,颜色与颜色相对.两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鸣对上;翠柳对青天.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注释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译文两只黄鹂在空中鸣叫, 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口停泊着从万里东吴开来对偶.肯定的.两个和一行对,黄鹂和白鹭对,鸣和上对,翠柳和青天对.古代许多杰出的诗歌是画卷,是号角,是情怀."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是一副( 悠然自得,兴趣盎然)的画卷;"(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是一支多么激动人心,鼓舞斗志的号角;"(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一种(纵有千种风情,不知与何人说 )的情怀.鸣上黄鹂相向而鸣,翠柳丛中烘托出两点娇黄,鸟鸣动听,色彩艳丽,有声且有色.辽阔碧天,点缀几只白鹭,极其醒目,天更显其大,鹭更显其小,白鹭的“上”,使蓝天划过一条白线,静中有动. 特写近景是翠柳藏黄鹂,衬底远景是碧天横白鹭.黄鹂鸣啭是栖止而有声,群鹭直上是飞动而无声.下栖者鸣声和谐,上飞者成行有序.画出一幅上下、大小、远A Heptasyllabic Quatrain Du Fu两个黄鹂鸣翠柳,Two yellow orioles sing in the green willows;一行白鹭上青天.A flock of white egrets surge up the blue sky.窗含西岭千秋雪,In my window is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皑皑)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天真可爱)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流连忘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出类拔萃)内容仅供参考。

关于犀鸟的古文古诗词

关于犀鸟的古文古诗词

关于犀鸟的古文古诗词
在古代文献中,关于犀鸟的记载并不多见。

这是因为犀鸟主要分布在非洲和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地区,古代中国与这些地区的交通往来并不频繁。

然而,在一些古代的典籍和文学作品中,可以找到与犀鸟相关的描述和象征意义。

在《山海经》中,有一段描述:“有鸟焉,其状如雄鸡而人面,名曰凫�鷩,食之有得黆焉。

”这段文字描述了一种名叫凫鷩的鸟,其形状像雄鸡,但面部像人,据说吃了这种鸟的肉可以治愈痔疮。

虽然这里并没有明确提到犀鸟,但其中描述的“人面”特征可能暗示着这种鸟与犀鸟有一定的相似性。

此外,在一些古代诗词中,犀鸟被赋予了吉祥、美好的象征意义。

比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五古·感事》中写道:“闻说凉州好,为传铃阁名。

前年诏使至,正遇犀牛迎。

”这里将犀牛与铃阁联系起来,暗示着犀牛是凉州地区的吉祥物。

总的来说,古代中国对犀鸟的认识有限,但在一些典籍和文学作品中仍然可以找到与犀鸟相关的描述和象征意义。

古诗词中的杜鹃鸟意象

古诗词中的杜鹃鸟意象

古诗词中的杜鹃鸟意象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古诗词中的杜鹃鸟意象“杜鹃”意象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子鹃、杜宇、望帝、蜀鸟、蜀魄、蜀魂、催归等,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

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思归之情。

高中课文中多次提及这个意象,如“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望帝啼鹃”(关汉卿《窦娥冤》)等。

一、烘托伤春、惜春之情苏轼《浣溪沙》:“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松林间沙路洁净得不沾泥土,潇潇的暮雨声和布谷鸟的啼叫声在回荡。

作者虽贬官黄州,但他从自然景物中汲取生活的乐趣,杜鹃鸟在这里烘托了作者伤春、惜春之情。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苏轼《西江月》)、“生怕子规声到耳,苦羞双燕语穿帘。

”(朱淑真《伤春》)、“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曹雪芹《红楼梦·桃花行》)、“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曹雪芹《红楼梦·葬花吟》),都是借杜鹃鸟来烘托伤春惜春之情。

二、抒发乡愁、思念之情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历来都是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的重大主题。

《华阳国志》中有:“子规鸣声凄厉,最容易勾起人们别恨乡愁。

”杜鹃的鸣声很像人说:“不如归去。

”所以子规鸟又叫思归、催归,它很容易引起游子的乡愁和思念亲人的感情。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起句写眼前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曲折地传达出对友人的无限思念与深切同情。

再如,王维《送梓州李使君》:“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黄庭坚《醉蓬莱》:“杜宇声声,催人到晓,不如归是。

”柳永《安公子》:“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

古诗词当中的燕雀意象精选

古诗词当中的燕雀意象精选

古诗词当中的燕雀意象在古诗词中,燕和雁是经常出现的两种鸟,但是他们的生活习性并不一样,给人的感觉也不同,代表的意蕴更是往往大相径庭。

作为鸟类的燕,?现代汉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鸟类的一科,翅膀尖而长,尾巴分开像剪刀。

捕食昆虫,对农作物有益。

春天飞到北方,秋天飞到南方,是侯鸟。

常见的家燕就是燕科的鸟。

家燕有着惊人的记忆力,每年返回故居,重入旧巢的比率极高。

据动物学家统计:老燕回旧巢率为47.1%,头年幼燕回巢率为16%。

有的燕子竟然能连续四年返回旧巢。

所以,每当燕子飞回来时,人们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

晏殊?浣溪沙?云:“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花的飘零,春的归去是自然的规律,人无法阻止,但是在美好事物逝去的同时还有美好的燕子归来了,这燕子未必就一定是去年的旧燕,所以说是“似曾相识〞。

古诗词当中的燕雀意象晋傅咸?燕赋序?说:“有言燕今年巢在此,明年故复来者。

其将逝,剪爪识之。

其后果至焉。

〞由于燕子对旧居的眷恋,使得她往往成为历史的见证人。

刘禹锡说:“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东晋的王谢大族是何等繁华气派,可如今的乌衣巷却是“万户千门成野草〞,历史发生了这样沧海桑田的巨变,只有旧时的燕子是历史的见证人,这其间蕴含着诗人多少的兴亡感慨?可是燕子不能言语,她们能把这兴亡的感慨说出来么?李益?隋宫燕?:“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旋落已成尘。

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

〞目睹过隋宫盛世的燕子正在低语呢喃,仿佛是为逝去的故国之春而感伤。

物犹如此,人何以堪?“想依稀王谢邻里。

燕子不知何世,向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在美成看来,燕子是会说的,她们亲眼见证了历史,也许感慨比人还多吧?“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文天祥?金陵驿?〕破国亡家的深沉感慨以燕子的无伴轻轻写出,举重假设轻,避实就虚,自有一种深哀巨恸盘旋胸中。

辛弃疾也说:“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中常见的鸟
古代很多诗词大家,常常以鸟类为意象,来渲染离愁别绪、新怨旧恨,增强艺术的感染力。

下面举几种常见的“鸟”,大家来学习一下。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诗人重阳节登上望乡台,远眺故乡,在异乡的宴席上举起送客远游的酒杯,故愁思愈浓,甚至不禁向北来的鸿雁反问,表达了北归故乡的强烈愿望,将思乡之情推向了极致。

鸿雁作为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其文化内涵比较丰富,有思乡怀亲、羁旅愁苦、哀鸿遍野、怀远自伤、思远望归等情感。

湘江曲
[唐]张籍
湘江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

行人发,送人归,白蘋茫茫鹧鸪飞。

秋高气爽,湘江辽阔浩荡,风平浪静,月落时分,远行的人登船上路。

送客启程,我再回家,面对茫茫白蘋和飞来飞去的鹧鸪,感到无限惆怅。

在古人眼中,鹧鸪叫声哀怨凄切,因此诗人常用鹧鸪来表达离愁别绪、爱情思怨及思乡等情感。

宣城见杜鹃花
[唐]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诗人青少年时代在蜀中生活,常闻子规啼鸣,杜鹃花开,可自从二十四岁“辞亲远游”之后,一生再也未回故乡。

如今白发疏落,客居宣城,却又见到了鲜红的杜鹃花,耳旁似乎又顿时响起了杜鹃鸣叫的声音,怎能不触发诗人的乡思呢?
杜鹃,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断肠鸟等。

关于杜鹃有许多神话传说故事,古诗词也赋予了杜鹃丰富的意义,通常表达思亲念家、凄凉哀伤、忠贞不渝等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