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依拉变奏曲
浅谈《玛依拉变奏曲》的民族风格特点及美声演唱技巧

浅谈《玛依拉变奏曲》的民族风格特点及美声演唱技巧作者:余沁怡来源:《北方音乐》2020年第22期【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出现了许多由我国传统民歌改编而成的创作歌曲,《玛依拉变奏曲》是2008年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上新创作的一首歌曲,它是由我国哈萨克族民歌《玛依拉》改编而成,本文主要从《玛依拉变奏曲》的民族风格特点和美声演唱技巧两方面展开,对新疆哈萨克族民歌的风格及特点和《玛依拉变奏曲》的来源及风格特点进行研究。
【关键词】《玛依拉变奏曲》;民族风格;美声技巧【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22-0019-03【本文著录格式】余沁怡.浅谈《玛依拉变奏曲》的民族风格特点及美声演唱技巧[J].北方音乐,2020,11(22):19-21.引言本文主要研究《玛依拉变奏曲》的民族风格特点及美声演唱技巧,近些年来,我国出现了许多由我国传统民歌改编而成的创作歌曲,都被人们广为传唱。
而《玛依拉变奏曲》是在2008年青歌赛上由胡廷江老师改编,常思思首唱的一首新创作的歌曲,它是由我国哈萨克族民歌《玛依拉》改编而成,主要描述歌手玛依拉长得美丽又善于歌唱,表现了她开朗活泼、惹人喜爱的性格,旋律优美轻快,脍炙人口,并带有许多美声花腔的演唱技巧,对作品的难度方面有了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我国人民根据自身的审美习惯,根据汉语言的发音吐字,在戏曲唱腔,民歌自然唱法的基础上,吸收西洋美声唱法的优点,形成了当今的民族唱法。
《玛依拉变奏曲》正是集成了这些优点,使得它成为如今人们用于比赛和音乐会的必备曲目。
我经过了四年的美声学习,打下了较为坚实的美声基础,硕士期间开始学习民族唱法,《玛依拉变奏曲》是我学习民族唱法后所唱的曲目,我想通过这个命题的研究来让我对民族声乐技巧有更深的了解;对在研究我国由传统民歌改编的创作歌曲的风格和演唱技巧方面做出一点贡献;为其他爱好声乐的人们在以后演唱《玛依拉变奏曲》的时候提供好的借鉴;对我自己以后的声乐学习做出更好的铺垫。
吴碧霞与常思思之玛依拉变奏曲比较

吴碧霞与常思思演唱的《玛依拉变奏曲》两者间的区别我认为要想鉴赏者两位杰出的演唱家在处理这首《玛依拉变奏曲》的话,跟要去演唱这首歌一样,一定要先去了解这首歌的背景。
《玛依拉变奏曲》是有哈萨克民歌《玛依拉》改编而来,所以歌曲要表达的意思和原曲是一致的,新疆哈萨克族以放牧为主,它的民歌高亢嘹亮,富有草原风味。
而作曲家胡延江据《玛依拉》改编成的《玛依拉变奏曲》,运用了变奏手法,使得这首民歌在结构、调式、情绪都呈现出新的艺术高度和新的艺术特点然后我要介绍下吴碧霞与常思思两人的经历。
吴碧霞先后师从邹文琴、金铁霖和郭淑珍教授,获硕士学位。
2006年吴碧霞作为国家访问学者赴美国朱丽亚音乐学院和马里兰大学师从马莲娜.马拉斯和卡门教授。
通过多年系统的声乐训练和对大量声乐作品的学习与探索,并以她过人的天赋和持之以恒的勤奋刻苦,使她同时掌握了演唱中国声乐作品与外国声乐作品两种不同风格的声乐演唱方法,吴碧霞也是中国首位在中国民族唱法和西洋美声唱法集于一身并获得最高国际奖项的歌唱家。
她的演唱给人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是她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清澈、纯净、甜美的极佳音色和高超的演唱技巧,并在中外两类声乐作品演唱中做到游刃有余,被誉为“中西合璧的夜莺”。
常思思,海政文工团青年独唱演员,北京市音乐家协会会员,北京市青联委员。
2003山东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学院在读研究生。
师从于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霖教授及刘畅老师,2008年3月被海政文工团特招为独唱演员。
《玛依拉变奏曲》本身就是为常思思参加青歌赛而创作的曲目,此曲由常思思演唱可以说是没有任何的不合适,她的音色能轻巧灵动又能辉煌高亢,参加青歌赛时演唱的《玛依拉变奏曲》可以说是把她全部的优点都展现出来。
但是常思思演唱这首曲的时候感觉她想放开有放不开,对于要表现玛依拉这位姑娘的活泼可爱形象来说,常思思演唱得可以说有些笨重,然后表情也没有那么多变。
而吴碧霞老师演唱《玛依拉变奏曲》时也是把她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清澈、纯净、甜美的极佳音色和高超的演唱技巧展现出来,她展示的已经不是仅仅局限于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而是声音的自然之美。
传统民歌改编的成功范例——《玛依拉变奏曲》

点 。 由于 这 一 段 的 曲调 、 节 拍 和 主 题 A 一模 一 样 , 跟 音 乐 的 开 头
形 成 了前 后 呼应 关 系 . 其 实从 音 乐 的 感 受 上 此 部 分 的 间 奏 是 A’
族 人 民最 喜 爱 的 艺术 形式 , 虽音量不大 , 但 音 色却 很 优 美 。 演 奏
“ 谁 的歌 声 来 和 我 比一 下 ” 之后 “ 哈” 的一部 分. 这 样 一 来 就 对 演
唱 者 对 音 准 的要 求 较 高 。
经 过 九 小节 的 间 奏 . 旋 律 的走 向 没 有 发 生 变 化 . 此 间奏 由 两
个 乐句 组 成 。 第 一 乐句 是 作 品 的 主 题 句 . 速 度 依 然 轻 盈 活泼 。 第
以 玛 依 拉 这 个 美 丽 的姑 娘 折 射 出 哈 萨 克 民族 的 能歌 善 舞 . 自信 以及对生活的乐观 、 热情、 积 极 向 上 的 态 度 。 变换 只 是 在 此 基 础 上 丰满 了 玛 依 拉 这 个 人 物 形 象 用 变 奏 曲 式进 行 了 3次 变奏 。 极
经 过 5小节 的主 题 音 调 的间 奏 .调 性 从 A 宫 回 到 了原 调 七 声 清 乐 E宫 . 速 度 由慢 板 转 为 小 快板 。 歌 曲 的 感 情 基 调 由沉 稳 、
传 统 民歌 改编 的成 功 范例
— —
《 玛 依 拉 变 奏 曲》
■周劲飚 邵 阳 学 院
■ 危 阳 湖 南 师 范 大 学 音 乐 学 院
歌 曲《 玛 依 拉 变 奏 曲》 是 中 国 音 乐学 院 青年 教 师 胡 廷 江 以 哈 萨 克 民 歌 改 编 创 作 的叙 事抒 情 歌 曲 , 以 原 版 民歌 为 基 础 , 加 上 变
《玛依拉变奏曲》演唱分析

《玛依拉变奏曲》演唱分析1. 引言1.1 《玛依拉变奏曲》是一首什么样的歌曲?《玛依拉变奏曲》是一首充满东方神秘风情的歌曲,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旋律。
这首曲目取材于维吾尔族文化,融合了传统的乐器和节奏,展现出深厚的历史底蕴和鲜明的地域特色。
歌曲整体氛围温暖而悠扬,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草原或热情的民俗节日之中。
通过优美动听的旋律和富有情感的歌词,《玛依拉变奏曲》传达出一种温暖、感人的情感,带领听众领略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多样美感。
这首歌曲不仅展示了维吾尔族音乐的魅力,也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魅力。
歌曲旋律优美动听,激起听众的共鸣,让人感受到浓厚的文化历史底蕴和独特的音乐表达方式。
《玛依拉变奏曲》是一首让人难以忘怀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展示了音乐的魅力,更是一次对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1.2 演唱者是谁?《玛依拉变奏曲》的演唱者是著名女歌手玛依拉。
玛依拉是一位具有多才多艺的歌手,不仅在流行音乐领域有着出色的表现,同时也擅长演唱古典音乐和民间音乐。
她的音乐才华和舞台魅力使她成为了众多歌迷心目中的偶像。
玛依拉在演唱《玛依拉变奏曲》时,以她独特的嗓音和情感表达将这首曲目演绎得淋漓尽致,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喜爱。
作为当代音乐界的领军人物,玛依拉的演唱非常具有感染力,她不仅在音乐上有着出色的发展,同时也在舞台表现和表达情感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
玛依拉作为《玛依拉变奏曲》的演唱者,带给了观众们一场视听盛宴,让人们在音乐的海洋中尽情享受。
她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给这首曲目注入了新的生命和灵魂,使得这首歌曲在她的演绎下更加动人心弦。
1.3 该曲目的背景《玛依拉变奏曲》是一首充满美丽旋律和深情的歌曲。
这首曲目最初由蒙古族民歌改编而来,经过改编和重新演绎,成为了一首备受欢迎的歌曲。
《玛依拉变奏曲》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现代流行音乐元素的结合,让人耳目一新。
演唱者是著名音乐家李明,他在演绎这首歌曲时,将自己独特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融入赋予了这首歌曲更加深刻的内涵。
玛依拉变奏曲(伴奏

管弦乐伴奏
管弦乐的丰富音色和强大表现力能够为玛依拉变奏曲增添 更多的层次感和立体感,让音乐更加气势磅礴。
在不同场合的演奏
01
音乐会演奏
在大型音乐会上,玛依拉变奏曲的伴奏需要更加注重音乐的表现力和感
04 玛依拉变奏曲的伴奏风格
民族风格
使用传统乐器
如二胡、琵琶、笛子等,营造出浓郁的民族风情 。
民族调式运用
采用民族调式进行伴奏,如五声调式等,增强乐 曲的民族特色。
节奏韵律
运用民族舞蹈的节奏韵律,使伴奏更加生动有力 。
现代风格
现代和声技巧
运用现代和声理论,创造出丰富多变的和声效果。
流行元素融入
03
玛依拉变奏曲被誉为中国民族音乐的瑰宝之一,对于推动中国
民族音乐的发展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02 伴奏在玛依拉变奏曲中的 地位
伴奏与主旋律的关系
1 2 3
伴奏与主旋律相互依存
在玛依拉变奏曲中,伴奏和主旋律是相互依存的 两个部分,共同构成了完整的音乐作品。
伴奏对主旋律的衬托
伴奏通过不同的和声、音色和演奏技巧,对主旋 律进行衬托和补充,使得主旋律更加突出和动人 。
。
丰富情感层次
通过巧妙的伴奏安排,可以在音 乐作品中营造出丰富的情感层次
,使得作品更加立体和生动。
伴奏对节奏和速度的掌控
保持节奏稳定
伴奏在玛依拉变奏曲中扮演着保 持节奏稳定的角色,通过与主旋 律的协调配合,确保整个作品的
节奏感和稳定性。
调节速度变化
伴奏可以根据作品的需要,灵活地 调节演奏速度,从而使得作品在速 度上呈现出丰富的变化和层次感。
关于《玛依拉变奏曲》的演唱分析

关于《玛依拉变奏曲》的演唱分析摘要: 论文主要分析由新疆哈萨克族经典歌曲《玛依拉》改编而成的《玛依拉变奏曲》歌曲主要特征。
本文先介绍了《玛依拉》歌曲的基本特征,用对比方法对《玛依拉变奏曲》歌曲特征,唱腔特点进行描述、及如何把握演唱情感,创新学习,发扬我国传统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关键词: 《玛依拉》《玛依拉变奏曲》曲式花腔作为声乐演员在拿到一首完整的新声乐作品时,首先要做的案头工作是了解分析作品,演唱者想要淋漓尽致的表达出创作者所想要表达出来的情感,就要从歌曲的创作背景、曲式、唱腔特点等三各个方面进行认真严谨的作品分析。
例如:《玛依拉变奏曲》,这首歌曲经女高音常思思首演后,得到广大声乐演唱员们的喜爱,也迅速地将这首优秀作品向基层广大观众推广开,得到了广大观众和许多学院的学生们的喜爱,从而使全国更多声乐演员和听众通过这首创新作品再次对哈萨克民族音乐有所认知。
当我拿到作品后,首先我是从该曲创作背景、曲式调式、唱腔特点来入手分析。
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加真实的演唱好作品,从而在听众们中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
一、了解《玛依拉变奏曲》创造背景首先哈萨克民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这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而《玛依拉》是一首哈萨克族非常喜爱的歌谣,这首歌曲主要向观众展现一位能歌善舞,体态健美,热情火辣的哈萨克族年轻姑娘对待爱情憧憬以及对待美好生活的向往。
歌曲《玛依拉变奏曲》则是根据《玛依拉》改编成的现代声乐艺术歌曲。
作曲者在《玛依拉》原有主题的基础上,大胆尝试采用了西方作曲方法,增添了华丽的花腔,同时又把原本分节歌的形式改编成了富有时代感和时尚感的变奏曲形式,改编后的作品具有了新的生命,具有了时代潮流感,提升了歌曲的审美性和艺术性。
[1]二、《玛依拉变奏曲》的结构。
《玛依拉变奏曲》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四句,形成了一个乐段的规模,主旋律活泼明快。
第一个乐句和第二句的音阶相差四度,两个乐句的尾音都是三度的下滑音,表达出“玛依拉”性格开朗由有些调皮的性格特征,歌曲使用的是3/4拍进行了2次变奏,但依然保留了原来旋律、节奏、歌词。
玛依拉变奏曲伴奏

玛依拉变奏曲伴奏引言:玛依拉变奏曲是一首享有盛誉的古典音乐作品,由著名作曲家雅克·德尔尼创作于19世纪末。
这首曲子结构复杂、旋律优美,以其华丽的变奏技巧和令人难以忘怀的旋律,成为了古典音乐领域的经典之作。
而在演奏这首曲子时,伴奏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本文将会侧重解析玛依拉变奏曲的伴奏,包括其特点、技巧和演奏要点。
第一部分:玛依拉变奏曲1.1 曲目简介玛依拉变奏曲是一首以玛依拉为主题的变奏曲,全曲分为主题部分和多个变奏部分。
主题部分以简洁、悦耳的旋律引入,之后每个变奏部分则对主题进行不同的音乐变化和发展。
整首曲子既有热情奔放的片段,也有静谧悠扬的旋律,给人强烈的艺术享受。
1.2 伴奏的作用伴奏在玛依拉变奏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既能为主旋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使之更加鲜活、生动,又能在变奏的过程中为演奏者创造更多的发挥空间。
良好的伴奏能够增强曲子的层次感和表现力,使演奏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第二部分:玛依拉变奏曲伴奏的特点2.1 和声的丰富性玛依拉变奏曲的伴奏以其和声的丰富性而著称。
伴奏部分采用了多种和声手法,如和弦的转位、层叠和声和交替和声,使得伴奏在音乐旋律中扮演着完美的角色。
这种丰富的和声可以为曲子增添更多的层次感和情感表达。
2.2 节奏的变化伴奏在玛依拉变奏曲中的节奏变化非常多样化。
有时伴奏以快速、有力的音符开启曲子,有时则以缓慢、轻柔的音符作为主导。
伴奏的节奏变化使得整首曲子更加富有动感和生动性。
2.3 动态的变化玛依拉变奏曲的伴奏部分在动态上也有丰富的变化。
伴奏通过不同的演奏力度和强弱程度,增强了曲子的表达力。
有时伴奏轻盈如水,有时则澎湃如潮,为主旋律提供了恰如其分的低音衬托和高音衬托。
第三部分:玛依拉变奏曲伴奏的技巧3.1 手指技巧在演奏玛依拉变奏曲的伴奏时,手指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演奏者需要具备准确而流畅的琴键转换和手指动作,以保证伴奏的精准性和连贯性。
3.2 和声技巧玛依拉变奏曲的伴奏中经常涉及复杂的和声结构。
《玛依拉变奏曲》演唱分析

《玛依拉变奏曲》演唱分析
《玛依拉变奏曲》是一首充满激情和活力的著名歌曲,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经典之作。
这首歌曲以其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深受听众的喜爱。
下面我们就来对《玛依拉变奏曲》的演唱进行一些分析。
我们需要了解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意境。
《玛依拉变奏曲》是源自于新疆维吾尔族的民间音乐,其旋律简洁明快,节奏感强烈,表现出伊犁地区特有的欢快和轻快。
从歌曲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它是以玛依拉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为主题的变奏曲。
这首歌曲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因此在演唱时需要表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和情感。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玛依拉变奏曲》的演唱技巧。
在演唱这首歌曲时,需要注重表达歌曲的情感和意境,使歌曲更加动人和感染力。
演唱者需要具备良好的发声技巧和音乐基础,能够清晰地吐字、发音准确。
还需要注重情感的抒发,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和情感的起伏,表现出玛依拉这个传奇女性的悲欢离合和坚韧不拔。
演唱者还需要注意歌曲的节奏感和旋律的处理。
《玛依拉变奏曲》的旋律简洁明快,节奏感强烈,要求演唱者能够准确地把握音乐的节奏和力度,使歌曲更加动感和生动。
演唱者还需要对歌曲的旋律进行处理,注重音乐的连贯性和和谐性,使歌曲更加优美动人。
演唱者还需要注重舞台表现和形象塑造。
在演唱《玛依拉变奏曲》时,演唱者需要注意形象的搭配和舞台的表现,通过自身的气质和魅力,为歌曲注入更多的生动和感染力。
还需要注重舞台的表现和动作的处理,使观众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玛依拉变奏曲》
摘要:《玛依拉变奏曲》是由中国音乐学院教师胡廷江根据脍炙人口的哈萨克族民歌《玛依拉》改编而成,作者运用了丰富音乐语言、新颖的音乐发展的手段,进行创作改编,具体体现在曲式结构、旋律、节奏、速度等方面。
通过改编,既提高了歌曲的艺术高度,又增强了歌曲的艺术感染力。
本文将从作曲技法分析这首变奏曲的手法,以利于我们了解学习旋律的发展手法,加深对歌曲改编的深层理解。
关键词:玛依拉变奏曲改编曲式结构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人们的观念、思维和生活节奏都在发生变化,美的追求和欣赏习惯给民族声乐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论从创作和演唱上都要具有鲜明的时代感,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时代性作为民族声乐发展的一个重要元素,是当代作曲家进行艺术创作时必须充分考虑的内容,如何赋予改变民歌以新的时代精神,成为一批新兴作曲家的历史使命。
由丁善德编曲的民歌《玛依拉》就是哈萨克民歌的经典之作。
它具有哈萨克民歌的典型特征。
“玛依拉”是一个哈萨克民族姑娘的名字,传说她长得美丽动人、善于唱歌,牧民们常到她的帐篷周围听她的美妙歌声。
在音乐风格上它属于歌舞性民歌,节拍规整、节奏鲜明、富有舞蹈性、旋律优美、音域宽广、用固定的节奏贯穿始终气氛热烈欢快。
歌曲一开始“人们都叫我玛依拉,歌手玛依拉”曲调开头以纯四度上行做衬腔,带有呼唤音调,表现了人们对这位姑娘的敬仰。
接下来用二、三度构成整句旋律,旋律进行平稳,音符跨度不大,曲调轻盈明快,歌声高亢嘹亮,在冬不拉的伴奏下,草原风味浓厚,抒情性强,充分体现了这位姑娘开朗活泼、惹人喜爱的性格。
在调式上运用了中国的民族七声音阶和自然大调相结合的方式,以E为主音,使人听起来觉得亲切悦耳。
歌曲的最后用一个短小的副歌结尾,全曲由一主歌性的四个乐句的乐段加一个帯副歌性的衬词句构成的分节歌式的民歌。
《玛依拉变奏曲》是由胡延江老师在哈萨克民歌《玛依拉》的基础之上改编而成。
作品大量的保留了原始民歌的音乐元素,使得原本简单分节歌式形式改编成具有起承转合结构特征的大型变奏曲,在演唱技法、曲式结构、调性色彩、速度变化、情绪表现力上都呈现新的艺术高度和艺术特点。
1.曲式结构的创新
哈萨克民歌《玛依拉》是一首加副歌的单二部曲式,运用我国七声清乐E 宫调式,3/4拍的节奏贯穿始终,其曲式结构如图:
A B
┏┓┏┓
a a1
b b1
七声清乐E宫七声清乐E宫
《玛依拉变奏曲》是原始民歌《玛依拉》的扩充版.改编后的《玛依拉》由原来的三段体的分节歌发展为有带有再现的复三部性质的大型变奏曲。
它沿用最具舞蹈性的3 /4 拍节拍,调性色彩较原民歌更为丰富,从开始部分的E宫清乐调式发展到A 宫清乐调式,最后在第四部分回到E 宫清乐调式。
在调性上的变化使得歌曲对比性更为强烈,整体结构和调性的布置,也体现出歌曲带有再现的复
三部的性质从音乐的发展来看,在第三乐段引入新的音乐材料,符合起承转合的结构布局,使音乐形象特征更鲜明,音乐主题更突出。
《玛依拉变奏曲》作者通过结合传统民歌和西洋的作曲技法,把改编后的歌曲创作为变奏曲式,不仅丰富了歌曲的内涵,而且还增加了歌曲的艺术表现力。
变奏曲式,是一个建立在原始民歌的艺术构思框架下的主题的初次呈示和它的若干次不同程度的的变奏陈述完美结合。
2.伴奏的发展
由胡延江老师编配的《玛依拉变奏曲》的伴奏,引子部分的钢琴前奏部分为整首乐曲的感情基调奠定了重要作用,也为歌曲的的导入做了铺垫。
这是A部分的b乐句的伴奏就,这段变奏保持了八分音符的连续进行,却改变为2/4拍的节奏韵律,使歌曲的3/4拍与伴奏的2/4拍形成复合节奏(三对二),增加了歌曲的趣味性和可听性。
这是A1部分的伴奏,采用了清爽跳跃的柱式和弦伴奏音型,生动的刻画了哈萨克民族的奔放乐观开朗活泼的性格特征,与歌曲浑然一体,而且尤其注意运用了钢琴不同音域的音色差异,使单一的节奏产生十分生动的活力。
由于A2部分的变奏速度由之前的150降到96,新的的伴奏音型也随之出现,音型主要是采用琶音加音阶式的音型的伴奏形态,充分的刻画了哈萨克族姑娘玛依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想起自己心仪的对象,缓缓的唱起情歌的情境。
3.主题材料的变奏
《玛依拉变奏曲》的A1部分开始出现新的对比材料,但是只是在原材料的每个乐句之后加入华彩的像间奏式的花腔唱词。
变奏的主题主题与原材料既有联系,又有对比,完美的体现了变奏曲不仅保留原材料,而且还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形成新的东西。
50-63小节是原民歌a的变奏,变奏手法是在原旋律的基础上,在每个乐句长尾音处加入音阶式的华彩花腔唱词。
而是第一个乐句的音阶与第二个乐句音阶相差四度,并且两句的落音都是三度的滑音下行,完美的表现了“玛依拉”活泼开朗调皮的性格特点。
4.音域与旋律变奏
《玛依拉》的音域为e1—f2,所跨音域为一个八度,是一首初中级程度的歌曲。
《玛依拉变奏曲》的音域为e1—#C3。
歌曲中加入了西方作曲技法中的花腔、华彩、快速音阶等技法,通过这些作曲技法使得歌曲的旋律更加流畅又具有跳感。
音域的变化直接导致歌曲难度的变化,从变奏A1开始出现两处花腔,从e2 跳到high#C3 ,尾声部分更是用上行音阶从b1— #c3,这样由一个个音级向上级
进到#c3,并且在这个高音上停留住,形成全曲高潮,最后回到歌曲的主音e2,完满结束。
歌曲中大部分唱腔都在较高音区上进行,提升了歌曲对演唱者程度的
要求。
(如谱所示)
本歌曲的另一特色特色还在于在在旋律的变奏中加入了带有鲜明新疆地区风格的音调。
新疆位于我国的西南边陲,生活着维吾尔、汉、哈萨克、达斡尔等民族,他们大都能歌善舞,故新疆有“歌舞之乡”的美称。
各族民歌的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欢快活泼、结构方整对称、情绪热烈欢快,大多使用七声与五声调式,但b7、#1、#2、#4、#5等变化的使用使音乐语言更加丰富多彩,曲调独特鲜明,乡土气息较浓。
在上例中,经过改编后的《玛依拉变奏曲》旋律的另一个精妙之处,在A2段的变奏之中。
旋律通过加入了带有明显哈萨克族的音调:#Ⅳ,不仅丰富了旋律的听觉色彩,又体现了更浓郁的哈萨克民族的风土人情。
5.节奏与速度变奏
《玛依拉》的节奏型相对平稳,没有太多变化。
而《玛依拉变奏曲》在节奏与速度上则丰富得多。
呈示部A 与原始民歌完全相同,变化从变奏部分开始:A1 在前面两乐句后紧接着出现了多个十六分音符的小节奏型,使歌曲节奏密度加大;A2 则从之前150 的速度变为96 的速度,整体节奏型加入了大量的长音,使音乐更为舒展开阔。
在华彩部分节奏变为散板,使音乐的舒展性更强,也交给了演唱者更多表达自我感受的空间。
变奏1、2 在节奏上一紧一松的处理使歌曲形象显得更为生动:玛依拉在人前是热情活泼的,从A 部分欢快的节奏与A1 更热烈的节奏可以得到体现;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玛依拉也会有少女的心事,这就从A2 部分速度上的放慢,和华彩部的散板上,表现得十分恰当。
随后回到原速再现,突出主题。
6.在唱法上的发展
原始民族唱法音域较窄,虽然甜美但是演唱时跳跃幅度与流动性不够强。
现今的民族唱法也没有等同于美声唱法,在塑造音乐形象表达情感等方面,改编曲的唱法还是以“民族”为基础的适当改变。
花腔在民族改编曲和一些新创作的带有民族风味的歌曲中有大量的借鉴。
如《玛依拉变奏曲》变奏A1 段中就多次引入了美声中花腔的技法。
衬词“哈哈哈”是在模仿玛依拉自信和开朗的笑声,在运用断音技法时,应注意每个音应如大笑一般,使腹肌的弹跳和气息相配合,以冲击头部共鸣,使声音轻巧而灵活,流畅而带有颗粒感。
(如谱所示)
我国的音乐创作正在朝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对于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关系的讨论是一个不老的话题。
对于音乐文化的传承,既体现在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又体现在对其他民族和其他国家优秀音乐文化方面的吸纳,要采取批判性继承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现更好的创新。
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要在继承当中寻求创新。
希望广大的音乐创作者,多在生活中寻找好的素材,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为广大的音乐爱好者创作出更多更好的音乐作品,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