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追踪算法及其仿真

合集下载

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仿真

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仿真

Marco Dorigo 在 1992 年提出了蚁群算法 [10]。信息素反 馈和均匀计算方法由于其本身的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交 通、通信和无人机等领域。
蚁群算法顾名思义是利用蚂蚁蚁群进行的一项算法研 究,其原理是蚂蚁蚁群在出去寻找食物之前,对食物位置 的感知是未知的,根据觅食路上的踪迹可以避免觅食路径 的重复。蚂蚁觅食的过程中是没有信息素存在的,这也就 是说在演算法开始的时候,路径上的信息基本为零,当所 有寻找食物的蚂蚁个体在不同的路径上移动,并在每条路 径上留下相应地信息时,信息的浓度就会随时间而持续下 降。同时,当其他蚂蚁重新开始觅食时,会在之前蚂蚁觅 食的路径上重复留下信息素,间接提高了信息素的浓度, 从而可以通知其他蚂蚁,寻找到最佳的觅食路径。该算法 的原理同上,当算法得到优化时,蚂蚁觅食的最优路径就 是现实问题优化后的最优解,而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光伏 为蚂蚁,在寻找最大功率的路径上留下信息素,从而进行 跟踪仿真研究,也就是所谓的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的跟踪仿 真,我们常见的蚁群算法有以下 3 类。1)蚁量算法 Ant-
1.1 传统方法
所谓传统的算法即 MPPT 控制算法 [6]。该算法主要 包括恒压方法、短路电流方法等,此算法根据规范规定 的参数信息对参数进行设计,通过计算获得相似的速度, 对获得的相似速度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得出结论。同时, 此控制算法可以快速稳定光伏系统的最大功率点,整个 稳定过程简单便捷且十分实用,可以有效跟踪光伏发电 的最大功率值,但是,该方法受到温度等外界因素的影 响较大,温度等外界因素会导致跟踪的精度变差,直接 导致追踪的最大功率点误差较大,因此,该方法在实际 工作中很少使用 [7]。另一种方法对于光伏电池的参数的 要求较小,该算法称为自寻优算法。主要包括微扰观测 法和电导增量法 2 种方法 [8]。一些研究者改进了恒定电 压法和电导增量法。赫廷、张超等学者将短路电流法与 扰动观察法相结合,形成了传统的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 率点跟踪方法 [9]。

光伏系统中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的研究

光伏系统中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的研究

光伏系统中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的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也越来越注重能源的可持续性和环境保护。

其中,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在太阳能的应用过程中,光伏发电系统是其中最为普及和广泛应用的形式之一。

在光伏发电系统中,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的研究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课题。

1. 光伏发电系统中的最大功率点光伏发电系统是利用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转化为直流电能的装置。

其中,一块太阳能电池板是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部件。

通过将多块太阳能电池板串联或并联,组成光伏阵列,可以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和效率。

当光伏阵列接收到太阳辐射时,太阳光的能量会被太阳能电池板吸收转化成电能。

在太阳光照强度固定的情况下,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电流和输出电压之间会存在一个特定的关系,使得其输出功率最大。

这个特定的点被称为最大功率点。

一般情况下,太阳能电池板的最大功率点随着温度、光照强度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2. 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的意义在光伏发电系统中,能够准确跟踪到最大功率点,对于提高光伏系统的发电效率,延长光伏系统的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研究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是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效率和功率输出的关键。

在现有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中,常用的算法有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模型预测控制、扰动观测器控制、外部特征提取控制等。

3.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算法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算法是一种常用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

该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将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点控制问题转化为一个自适应控制问题。

该算法通过建立光伏发电系统的数学模型,对系统进行建模与仿真,实现对最大功率点的快速跟踪。

与其他算法相比,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算法具有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的优点。

4. 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另一种常用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是模型预测控制算法。

该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利用光伏发电系统的历史数据,建立预测模型,并通过该模型进行预测最大功率点的变化趋势,从而进行最大功率点的快速跟踪。

光伏系统中最大功率跟踪算法仿真研究

光伏系统中最大功率跟踪算法仿真研究
o un lg ta e fs ih nd tmpe au e i lo sm u ae S c n l rt r sas i ltd. e o d y,fro e c mi gt e d s d a tg fta to a lo t ms,a o v r o n h ia v n a e o rdi n la g r h i i v ra e se rc n e h lg s ito c d n t f c s as h c e y smu ain. aibl t p ta kig t c noo y i n rdu e a d isef ti lo c e k d b i lto e K EYW O RDS : oo o i ra Ma i u po rpon r c Va a l tp Ph tv hac ar y; xm m we i tta k; r b e se i
1 引 言
太 阳 能作 为一 种 清 洁 、 全 、 之 不 尽 的 可 再 生 能 源 对 安 取 于 解 决 世 界 面 临 的 能 源 短 缺 和 环 境 污 染 问 题 起 着 重 要 的 作
2 光伏 电池特 性分析
2 1 光 伏 电池 的 等效 电路 模 型 .
根据 电子学理论 , 太阳能电池单体 的等效电路可 以用一
as ua o d l s ul b sd o h tvh i A r rj t o e a d i c ncl aa tr, n eif e c i l i mo e i b i ae n P o o a r ypoe d l n s e h i r es a dt l n e m tn t o c a cm tt a p me h nu
进行跟踪控制。首先根据光伏组件 的工程模型结合组件技术参数 , 利用 Maa/ il k平 台建立 了光伏 组件的计算机仿真 t b Smi l n 模型, 并分析了光照 、 温度等因素对组件输出特性的影 响, 然后为了消除不 利的影 响和克服传统 定步长功率跟 踪算 法的缺

光伏系统两种最大功率跟踪方法比较及并网仿真

光伏系统两种最大功率跟踪方法比较及并网仿真

光伏系统两种最大功率跟踪方法比较及并网仿真秦文萍;张炜;孟繁华【期刊名称】《太原理工大学学报》【年(卷),期】2013(044)002【摘要】针对目前光伏系统元件仿真存在的稳定性问题,通过对光伏电池输入输出特性及等效电路进行分析,使用传递函数建立了两级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数学模型,其中包括电流输入型光伏电池、直流升压电路和逆变电路,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了仿真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模拟任意光照强度和温度下光伏电池的输入输出特性.对电流扰动法和电导增量法两种最大功率跟踪(MPPT)方法进行了仿真对比,总结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场合.使用该模型实现了光伏电池逆变并网仿真.%There are stability problems in photovoltaic system components simulation usually. After analyzing the photovoltaic cells' input-output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equivalent circuit, this paper established a simulation model for bipolar grid-connected photovoltaic system with booster circuit and inverter circuit on the basis of the transfer function in MATLAB/Simulink. The photovoltaic cells' output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illumination intensity were simulated using this model. Two different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MPPT) methods, the perturbation observation and conductance increment methods,were compared through simulations. The advantages/disadvantages of the two methods and their respective applicable occasions were analyzed andsummarized. Finally, the photovoltaic cells connected to the grid were simulated using this model.【总页数】5页(P237-241)【作者】秦文萍;张炜;孟繁华【作者单位】太原理工大学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太原0300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4;TM6;TM91【相关文献】1.光伏电池工作特性仿真研究及最大功率跟踪方法比较 [J], 袁韬;易斌;毛龙波;米红菊2.基于防突变负载的光伏并网发电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与实验研究 [J], 方小坤;安毓英3.光伏发电系统并网输出最大功率点跟踪仿真 [J], 罗小青;胡荣;何尚平4.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与仿真参数优化 [J], 吕二争;吴锋5.光伏系统最大功率跟踪方法的研究及其仿真 [J], 周佳林;郭前岗;周西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光伏发电最大功率点追踪算法

光伏发电最大功率点追踪算法

光伏发电最大功率点追踪算法光伏发电是一种利用太阳能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技术。

在光伏发电系统中,为了提高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需要对光伏电池阵列进行最大功率点追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简称MPPT)。

光伏发电最大功率点追踪算法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电池阵列工作时能够输出最大功率的电压和电流组合。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光伏发电最大功率点追踪算法的原理、常见的算法类型以及算法的应用。

通过了解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光伏发电系统的优化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MPPT算法。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光伏发电最大功率点追踪算法的原理。

光伏电池的输出特性曲线显示了在不同电压和电流下的功率输出情况。

该曲线通常呈现出一个“倒U”型,即存在一个最大功率点。

光伏发电最大功率点追踪算法的目标就是寻找到这个最大功率点,并调整系统工作点使得光伏电池能够输出最大功率。

常见的光伏发电最大功率点追踪算法可以分为模拟算法和数字算法两种类型。

模拟算法包括传统的开环算法和闭环算法。

开环算法根据光强和温度等环境因素预先设定一个工作点,以此来调整电压和电流。

闭环算法则是根据实时的光强和电压进行反馈调节,以追踪最大功率点。

常见的闭环算法有Perturb and Observe算法和Incremental Conductance算法。

这些算法通过不断调整工作点,使得系统能够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实现最优的能量转换效率。

除了模拟算法,数字算法也被广泛应用于光伏发电最大功率点追踪。

数字算法通过使用微控制器或数字信号处理器等设备,根据电池阵列当前的电压和电流等参数计算出最大功率点,并调整系统的工作点。

常见的数字算法有P&O算法、IC算法、Hill-Climbing算法等。

这些算法通过快速的运算和调整能够更精确地实现最大功率点追踪。

光伏发电最大功率点追踪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采用合适的算法,光伏发电系统可以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实现高效的能量转换。

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追踪算法及其仿真概要

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追踪算法及其仿真概要

・建筑节能・低压电器(2009№4)现代建筑电气篇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追踪算法及其仿真安伟,赵剑峰(东南大学,江苏南京210010)摘要:针对普通的最大功率算法在最大功率点振荡、追踪速度不高等缺点,提出了一种新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直线近似法结合变步长扰动观察法的最大功率追踪方法。

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消除传统方法在最大功率点处的功率振荡。

关键词: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追踪;直线近似法;变步长扰动观察法中图分类号:TK5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25531(2009)0420053204安伟(1982—),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MaximumPowerPointTrackerAlgorithmandSimulink ofPhotovoltaicPowerSystemANWei,ZHAOJ(SoutheastUniversity,)Abstract:Aimingat thenor(MPPT)algorithm’ssomedeficienciesinlow tracingrateandmaxiupoint,anewMPPTmethods—beelineapproximationmethodcombinedwithandonmethodwithchangingperturbationstep waspresented.SimulinkresultindicatedthattheMmethodcouldeliminatethepoweroscillatio natmaximumpowerpoint.Keywords:photovoltaicpowersystem;maximumpowerpointtracker(MPPT);beelineappro xima2tionmethod;perturbationandobservationmethodwithchangingperturbationstep0引言最大功率跟踪器(MaximumPowerPointTracker,MPPT)是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中的重要部件。

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及仿真研究引言在光伏发电系统

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及仿真研究引言在光伏发电系统

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及仿真研究引言:在光伏发电系统中,为了在外部条件变化时光伏电池阵列也能输出最多的能量,理论和实践上对设计人员提出了光伏阵列输出能量最大化控制的要求。

目前,光伏发电系统的转换效率偏低(10%- 30%),因此在光伏发电系统中,要提高系统发电的整体效率,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实时调整光伏阵列的工作点,使之始终工作在最大功率点附近,这一过程就称之为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

就是通过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找到光伏电池扳的功率峰值,并维持在峰值输出。

1、MPPT的原理光伏电池的输出特性决定了MPPT的工作原理。

所以,先介绍下光伏电池的输出特性。

如图1即为光伏电池输出的I-V 特性曲线,从图上可看出光伏电池一种非线性直流源,其输出电流在大部分工作电压范围内近似恒定,在接近开路电压时,电流下降率很大。

曲线上任何一点都可以作为工作点,工作点对应的横坐标为工作电压纵坐标为工作电流,工作的功率即电池的输出功率为工作电压与工作电流的乘积。

图1 光伏电池输出特性图日照强度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光伏电池的输出电流。

图2中(a)表示了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P-I 关系曲线,由图2(a)可知,光照增强后大大地增大了短路电流,系统输出的功率会随着光照的增强而变大。

图2 (a) 不同光照强度和结点温度下的P-I关系曲线图如图2(b)所示,为四种不同结点温度下的P-I关系曲线,可见,光伏电池结点的工作温度上升会使短路电流略微增大,但总体效果会造成光伏电池的输出功率下降。

图2 (b) 不同光照强度和结点温度下的P-I关系曲线图通过上述可知,光伏阵列输出特性具有非线性特征,并且其输出受光照强度、结点温度等影响。

在一定的光照强度和结点温度下,光伏阵列可以工作在不同的输出电流(电压),但是只有在某一输出电流(电压)值时,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才能达到最大值。

这时光伏阵列的工作点就达到了输出功率电压(电流)曲线的最高点,称之为最大功率点(MaximumPower Point, MPP)。

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的研究与仿真

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的研究与仿真

• 159•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的研究与仿真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 邓孟华【摘要】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MPPT )策略对于光伏发电系统的功率损耗有着重要的影响,针对当下光伏发电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研究了光伏输出特性,对比了三种最为成熟和广泛的控制算法,并且运用电量增导法进行建模和仿真,仿真结果在0.04s 时功率达到稳定,说明了电量增导算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光伏发电;最大功率跟踪技术;电导增量法;仿真建模Research and Simulation of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Technol-ogy for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SystemDeng Meng Hua(Guangxi University Xingjian College of Science and Liberal Arts,Nan Ning, GuangXi province, China 519050)Abstract :The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technology (MPPT) strategy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power loss of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systems. In view of the hot issues of current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research,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hotovoltaic output characteristics and com-pares the three most mature and extensive control algorithms. The power generation method is used for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stable at 0.04s, which shows the correctness and practicability of the power conduction algorithm. It has certain research significance.keywords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technology ;Conductance increment method ;Simulation modeling0 引言由于太阳能的特性,作为一种绿色可以再生的能源,光伏发电逐渐成为了能源研究的一个重要热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 伟(1982—),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追踪算法及其仿真安 伟, 赵剑峰(东南大学,江苏南京 210010)摘 要:针对普通的最大功率算法在最大功率点振荡、追踪速度不高等缺点,提出了一种新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直线近似法结合变步长扰动观察法的最大功率追踪方法。

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消除传统方法在最大功率点处的功率振荡。

关键词: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追踪;直线近似法;变步长扰动观察法中图分类号:TK5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5531(2009)0420053204M ax i m u m Power Po i n t Tracker A lgor ith m and S i m uli n kof Photovolt a i c Power Syste mAN W ei, ZHAO J ianfeng(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 210010,China ) Abstract:A i m ing at the nor mal maxi m u m power point tracker (MPPT )algorith m ’s s ome deficiencies in l owtracing rate and concussi on near the maxi m u m power point,a new MPPT methods —beeline app r oxi m ati on method combined with perturbati on and observati on method with changing perturbati on step was p resented .Si m ulink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M PPT method could eli m inate the power oscillati on at maxi m u m power point .Key words:photovolt a i c power syste m;max i m u m power po i n t tracker(M PPT);beeli n e approx i m a 2ti on m ethod;perturba ti on and observa ti on m ethod w ith chang i n g perturba ti on step赵剑峰(1972—),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电能质量监测、分析及其治理方案,电力节能技术及设备的研制。

0 引 言最大功率跟踪器(Maxi m um Power Point Tracker,MPPT )是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中的重要部件。

在确定的外部条件下,随着负载的变化,太阳能电池阵列输出功率也会变化,但是存在一个最大功率点P m 以及与最大功率点相对应的电压U M P 和电流I M D 。

当工作环境变化时,特别是日光照度和环境温度变化时,太阳能电池阵列的输出特性曲线也随之变化,与之相对应的最大功率点也随之改变。

通常而言,太阳能电池输出特性曲线的变化与日光照度的变化是成比例的。

但在实际应用中,日光照度的变化再加上工作温度的变化,使得太阳能电池输出特性的变化很复杂。

太阳能电池的最大功率点追踪法大致上可归类为恒电压跟踪(CVT )、功率反馈法、扰动观察法、增量电导法、直线近似法、开路电压法、短路电流法、模糊控制及神经网络控制等。

模糊控制及神经网络控制存在控制算法复杂等问题,而其他算法存在准确度不高等问题,或者在最大功率点有功率振荡。

本文针对光伏器件的特点提出一种新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直线近似法结合变步长扰动观察法的最大功率追踪方法。

系统能快速跟踪外部环境的变化,可有效消除光伏器件输出功率在最大功率点的振荡现象,从而提高系统效率。

1 太阳能电池特性在太阳能板的电气特性方面,由于太阳能板由很多的太阳能电池板组成,而每一个太阳能电池都是一个P 2N 截面的半导体,并且直接将光能—35—转换成电能输出,因此可以假设太阳能板经由光照射之后,自己产生一独立电流源供给负载。

图1所示为太阳能板的等效电路,其中电流源I ph 表示太阳能电板经由光照射所产生的电流,VD 表示P 2N 截面的二极管,R sh 和R s 分别表示材料内部的等效并联及串联电阻。

一般在分析时R sh 的值很大,而R s 的值很小,因此,为简化分析过程,可将R sh 和R s 忽略不计。

R 0表示外接电阻,I 和U 则表示太阳能板的输出电流及电压。

图1 太阳能板等效电路 根据图1所示的等效电路,并依照半导体P 2N 截面的特性,可以用式(1)~(3)来表示太阳能板输出电压与电流的关系:I a =I ph -I r exp q U c +qI a R snKT aK-1(1)I ph =1+a1000(T aK -T rK )GI sc |T rK(2)I r =I r |T rKT aK T 3/nexpqE gnK 1T rK-Q T aK(3)式中 I a ———太阳能电池输出电流I ph ———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流q ———电子电量,为1.6×10-19CU c ———太阳能电池输出电压R s ———材料内部的等效串联及并联电阻n ———太阳能电池理想因数K ———波兹曼常数,为1.38×10-23J /Ka ———太阳能电池短路电流的温度系数(mA /k )T aK ———太阳能电池表面温度(K,绝对温度)T rK ———太阳能电池参考温度(K,绝对温度)G ———太阳的日照强度(k W /m 2)I sc |T rK ———太阳能电池在参考温度下和1k W /m2日照下的短路电流E g ———材料跨越能阶所需能量 图2所示为模拟太阳能板在环境温度25°C 下,当日照强度改变时,其输出电流、输出电压及输出功率之间的关系图。

由图中可以看出,当日照强度改变时,对太阳能板的开关电压并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其所能提供的最大电流值有着相当大的变化,因此日照强度是影响太阳能板输出功率大小的重要因素。

(a )T aC =25℃,光照为0.2、0.4、0.6、0.8、1时的I 2U 关系曲线(b )T aC =25℃,光照为0.2、0.4、0.6、0.8、1时的P 2U 图(c )T aC =25℃,光照为0.2、0.4、0.6、0.8、1时的P 2I 图图2 日照强度改变时模拟太阳能板输出电流、输出电压及输出功率之间的关系图2 MPPT 最大功率点追踪软件设计 由于光电转换过程的物理方程难以在实际应用中准确获取参数,同时太阳能电池阵列的工作条件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太阳能电池阵列的输出特性方程在太阳能发电的应用中成为一个存在极大值的约束不确定方程。

MPPT 的跟踪策略为:(1)启动测量开路电压,调节电压为80%U oc ,作为变步长电压扰动法的起点。

—45—(2)运行变步长电压扰动法,当扰动小于特定值时,停止扰动,记录此时的k=P/I和电压值,作为下一步直线近似法的起点。

(3)如果光照发生变化,则运行直线近似法。

当扰动小于特定值时,停止扰动,记录此时的电压值,作为下一步变步长电压扰动法的起点。

(4)重复步骤(1)、(2)、(3)。

首先,在启动或重启的时候采用开路电压法进行全局寻优,找到当前最大功率点的近似范围,根据开路电压法得出功率最大点电压约为开路电压的80%,在系统开始启动时,D=0,测量出此时的开路电压,调节D,使太阳能板输出电压U= 80%U oc;然后,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采用变步长电压扰动法跟踪最大功率点,当步长小于特定值时,停止扰动。

基本思想是每一次搜索都改变步长,若第k次搜索中沿某一方向搜索成功,则阵列输出功率增大,则第k+1次仍沿这一方向搜索,并扩大步长;若第k次搜索失败,则第k+1次应沿反方向搜索,并缩小步长,缩小的步长大于扩大的步长。

变步长电压扰动法跟踪最大功率点由于当步长小于特定值时,认为当前点即为最大功率点,保持稳定,因此相对于电压扰动法,变步长电压扰动法减少了最大功率点由于继续扰动造成的功率损耗。

当变步长电压扰动法追踪最大功率点达到稳定时,重新建立直线P=kI,根据直线近似法原理,在一定的温度下,当光照变化时,最大功率点沿着一条近似直线变化,因此k为近似定值。

调整D值,使I发生变化,根据I值算出P值,再与太阳能板实际的输出功率P0相比较,当P<P时,继续增大I,当首次出现P≥P时,停止调整,此时的D值作为下一个电压扰动法追踪的起点。

3 仿真结果为验证MPPT的工作过程,采用MAT LAB软件仿真。

首先对TaC=25℃,G=1k W/m2时,变步长电压扰动法最大功率点追踪过程的U2P图像进行仿真。

仿真条件为温度TaC=25℃,光照强度G= 1k W/m2。

仿真对象为变步长电压扰动法U2P图像。

仿真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TaC=25℃,G=1k W/m2时,变步长电压扰动法最大功率点追踪过程的U2P图像 由图3可知,在温度稳定、光照一定的情况下,变步长电压扰动法能有效地追踪到最大功率点,且不会在最大功率点发生振荡问题。

其次,对T aC=25℃,光照强度G=0.2k W/m2突变到0.4k W/m2直线近似法I2P图像进行仿真。

仿真条件为温度TaC=25℃,光照强度G=0.2k W/m2突变到0.4k W/m2。

仿真对象为直线近似法I2P 图像。

仿真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TaC=25℃,光照强度G=0.2k W/m2突变到0.4k W/m2直线近似法I2P图像 由图4可知,在温度稳定、光照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直线近似法能有效追踪到近似最大功率点,且不会在最大功率点发生振荡问题。

在光照稳定下来后,系统稳定在近似最大功率点上。

最后,采用MAT LAB软件仿真分析TaC=25℃,G=1k W/m2时,变步长电压扰动法最大功率点追踪过程。

仿真条件为温度TaC=25℃,光照强度从G=0.2k W/m2变化到0.4k W/m2。

仿真对象为变步长电压扰动法和直线近似法I2P图像和U2P图像。

仿真结果如图5所示。

—55—(a )I 2P图像(b )U 2P 图像图5 T aC =25℃,G =1k W /m 2时,变步长电压扰动法最大功率点追踪过程 由图5可知,在温度稳定、光照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变步长电压扰动法结合直线近似法能有效地追踪到最大功率点,且不会在最大功率点发生振荡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