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九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9加几的练习课]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9加几的练习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20d02716fc700abb68fc45.png)
9加几的练习课课题:9加几的练习课教学目标:1、在体验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理解“凑十法”,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用“凑十法”口算9加几的思维过程。
2、在交流活动中,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和倾听能力得到提高。
3、在练习中,渗透集合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在体验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凑十法”教学难点:体验“凑十法”的优越性教具:课件、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体验算法1、冬冬去早餐店吃早餐,他选了一种9元钱的面为主食,他还想买一瓶饮料,下面有这么几种饮料供他选择:可乐牛奶苹果汁西瓜汁奶茶4元 3元 8元 5元 2元请你算一算他有几种搭配方法?每种各要多少元?⑴学生列式计算⑵反馈,师板书:9+29+49+39+59+8⑶交流算法:说说9+8=17你是怎么算的?⑷比较: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得出“凑十法”比较方便)⑸观察这两组题,你发现了什么?(初步体会一个数不变,另一个数变化时,得数也随着变化)2、请你帮他们找找,他们的菜单各是哪一张?元元⑴生独立完成⑵交流:你是怎样连的?为什么有一个小朋友找不到菜单呢?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出示P99T1⑴出示左边一幅图,让学生看一眼。
,①生猜:感觉有多少只小绵羊?②生数⑵再出示右边一幅图,让学生看一眼。
①生猜②生数⑶看图生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小绵羊?⑷生独立解决问题2、出示P99T3(1)出示第一幅图①学生看图编一个数学小故事。
(师:蚂蚁虽小,它们团结合作,就能战胜大青虫)②生独立列式计算③交流算法(2)出示第二幅图①看图说图意②生独立列式计算③交流算法3、出示P100T4①学生看图说图意,提出数学问题②解决这个问题时需要知道什么?③列式计算后校对4、出示P100T5①你能从图上发现数学问题吗?(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提出数学问题)②自己给自己提一个数学问题,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解决问题)③同桌交流④全班交流6、出示卡片口算P100T7(可适当补充题目)①开火车口算②抢答三、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练习九(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练习九(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九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九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九的加法运算:9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2. 九的减法运算:9-1、9-2、9-3、9-4、9-5、9-6、9-7、9-8、9-93. 九的运算应用题:根据实际情况,运用九的运算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九的加法和减法运算,以及运用九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九的减法运算,以及灵活运用九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九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表、九的运算应用题示例、多媒体课件。
2. 学具:九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练习册、九的运算应用题练习册、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九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表,引导学生回顾九的运算知识。
2. 讲解与示范:讲解九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的规则,并通过示例进行示范。
3. 练习:让学生进行九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的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4. 应用题讲解与示范:讲解九的运算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并通过示例进行示范。
5. 应用题练习:让学生进行九的运算应用题的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九的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彼此的经验。
7.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九的运算的知识点,并进行自我反思。
六、板书设计1. 九的加法运算表2. 九的减法运算表3. 九的运算应用题示例七、作业设计1. 完成九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练习册的相关练习。
2. 完成九的运算应用题练习册的相关练习。
3. 结合实际情况,运用九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并写一篇小作文。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九的减法运算上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个别指导。
2.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 教师应引导学生将九的运算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练习九教案

课题:练习九教学目标:1、熟练计算10的加减法算式,加深认识加减法间的联系。
初步体会计算方法多样化,并能正确计算。
2、在实际操作和有趣的课堂活动中体验数学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逐步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等。
教学重难点:熟练计算10以内加减法算式教具准备:课件,三角形一、创设情景同学们喜欢什么小动物?学生自由发言。
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新朋友,猜一猜是谁?(出示松鼠)今天我们就到松鼠家里去做客吧。
课件出示小松鼠[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小动物,因此在此设计小松鼠,他们应该非常感兴趣,积极性很快就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也很快活跃,对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合作练习1、课件出示松鼠吃松子,松鼠妈妈可好客了,请大家吃松子。
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能解决这些问题?松鼠妈妈有6个松子小松鼠有4个松子[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你们可真聪明,小松鼠们要出门去采果子了,他们要动脑才能拿到自己的篮子,小松鼠手上的数用10去减,得到的结果就是篮子上的数。
你们能帮助它们找到自己的篮子吗?[设计意图]在帮助小松鼠找篮子过程中,巩固练习10的加减法,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计算。
3、小松鼠提着篮子高高兴兴地出门去,在路上遇到了美丽的孔雀姐姐,孔雀姐姐正在整理自己的羽毛。
课件出示P68孔雀图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算算孔雀身上的羽毛是多少?[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在游戏中锻炼计算能力。
4、松鼠妈妈和小松鼠比赛捡松子,捡完了他们摆在地上比谁捡的多。
课件出示主题图,独立看图并填空,。
小松鼠 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松鼠妈妈 小松鼠比松鼠妈妈少[设计意图]把课本中的三角和圆形换成了松子,学生对松鼠一家很感兴趣,在看它们谁捡得多的过程中,让学生建立一一对应关系,比出大小。
5、师:你能说出图中的图意吗?学生说明图意后独立列式计算[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8和9》解决问题练习课设计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8和9》解决问题练习课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8和9》解决问题练习课设计通过现实的问题情景,使学生能够看懂数学问题,能够找到问题与条件之间的联系,明确“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并能利用10以内加减法正确解答。
(二)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从问题的角度寻找相关条件和从条件的角度找问题的审题方法,同时进行数学问题结构的渗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现实情境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发现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并能够提出数学问题,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目标分析本课教学目标是学生首先能看懂数学问题,能够找到问题与条件之间的联系的基础上,逐步深入分析题目,从而提出不同的问题,以培养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看懂数学问题并找到问题与条件之间的联系,明确“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使其正确解答。
教学难点:学会从问题的角度寻找与问题有关的条件和从条件的角度提出问题的分析方法、渗透数学问题结构,体会两个相关信息和一个问题构成一个数学问题。
四、教学准备课件、信封、写有条件的纸条等。
五、教学过程(一)在读懂题意后,找准和问题相关的信息1.出示图,引导学生观察图。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找到几个条件?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怎样解答?学生列式6+3=9(个)教师要追问如下问题:解答正确吗?6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9表示什么?为什么用加法?2.出示图:(1)看图读懂题意,独立解答。
(2)交流讨论:学生列出算式:8-4=4,10-4=6之后,教师要追问。
师:你觉得哪个算式正确?为什么?图上确实有10只鸡,你为什么要用8去减?做种让学生发现:两只大鸡和要解决的问题没有关系,是多余条件。
(3)小结反思: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根据问题去选择那些和问题有关的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两道不同层次的练习,引导学生从图中提取信息,通过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分析数量关系并解答;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解决问题必须要找准有用的信息,深化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第九课时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第九课时教案教学内容;书P66,练习九第4、5题教学目标:明确有关10的加减法的算理,能正确、地计算有关10的加减法;能利用有关10的加减法,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点子图、学具、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引入:复习10的组成,再编算式二、活动展开:看点子图,编算式(1)出示9+1的点子图,你能用算式表示图上的意思吗?9+1=101+9=1010-1=910-9=1说说你是怎么想的?(2)根据书上的点子图编写算式(3)想一想:5+5=10-5=三、归纳小结:一图4式;练习九第4题。
四、巩固提高:(1)找朋友:师3和7是朋友,你还能找出哪两人是好朋友,连线。
(2)练习第2题。
](3)学具操作:那出0到10这些卡片,象聪明的大象一样同桌说一说,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得10。
五:课后小记: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九P67教学目标:、能正确、熟练地计算有关10的加减法;能利用有关10的加减法,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教具准备:图片、学具盒教学过程:1、口算:孔雀开屏第6题。
2、比较大小:(1)比较第8题中▲和○的多少,说说你是怎么比较的?一一对应的方法。
得出7○1010○710-7=3(2)直接出示:练习九的第9题:3+6○910-4○8……你能直接比较出左边算式和右边数的大小吗?如果不能,该怎么办?(3)分组讨论,尝试比较上面的两题。
(4)小组汇报,比比谁的方法好。
生:先算出左边的得数,再用得数和右边的数进行比较。
(5)用这个好方法比较其他几题。
选择其中的两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如:师,2+4○7是2和7比较吗?是4吗?生是2+4的得数和7比较。
3、看图编算式:(1)第7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先说图上有……要求的是……)(2)第10题:▲有(6)个,△有(4)个让学生列式,说说你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6+4=104+6=1010-6=410-4=64、根据算式,编应用题练习第11题。
《10的认识》教案(优秀3篇)

[1-10的认识教案]《10的认识》教案(优秀3篇)《10的认识》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4――65页及练习题九1――3题。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10的物体个数,会读、会写数字10。
(3)使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掌握10的分成。
(4)让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认识10、掌握10的分成。
教学过程:一、引入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聪明的大脑,还有一双灵巧的双手,我们一起来数数,我们有几个手指好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0”。
(板书)二、探究新知1、观察主题图。
师:仔细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2、出示算珠。
师:横梁上有几颗算珠呢?请大家数一数?(演示添1颗算珠)添上1颗是10颗。
(板书:9添上1是10)3、出示尺子。
这是尺子的前面一节,有一个数字娃娃被小熊挡住了,你知道它是谁吗?总结:尺子上有10,生活中哪些地方有10呢?4、看点子图,比大小。
师:左边有9个点子,右边有几个点子呢?你是怎么知道的?(9添上1是10。
)师:9和10比大小,你会比吗?请你做做手势?师:这是什么符号?谁会读这个式子?师:如果10个在左边,9个在右边,该填什么符号?请大家做做手势?师:10除了可以和9比大小,还可以与哪些数比大小呢?5、分组摆学具。
请同学们拿出10根小棒。
10根小棒,分做两堆,你能有顺序的分一分吗?请同学们两人合作,一个人摆,一个人把分的结果记录在纸上。
6、教学儿歌小朋友,你们喜欢儿歌吗?下面我们一起来轻松轻松。
(师生一起舞蹈)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
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
7、写10。
师:先写1,再写0。
在写的时候两个数字不能相隔太远,在田字格里写10,先在田字格左半格写1,右半格写0,下面我们跟着电脑一起写一次,请同学们在书上64页田字格里写10。
人教版一上数学第9课时 练习课公开课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第8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9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二十三第2、3、4、7题【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力目标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量,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量,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7+5 4+8 10-3 4+75+6 9-5 3+9 7+6二、指导练习1.练习二十三第2、4、7题。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看谁算的又快又对。
2.完成练习二十三第3题【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小结】:下课啦,咱们来听个小故事吧:活动目的: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珍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其珍贵的,每个人都要保护它,做到节约每一滴水,造福子孙万代。
活动过程:1.主持人上场,神奇地说:“我让大家猜个谜语,你们愿意吗?”大家回答:“愿意!”主持人口述谜语:“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主持人问:“谁知道这是什么?”生答:“水!”一辈子戴上水的头饰上场说:“我就是同学们猜到的水。
听大家说,我的用处可大了,是真的吗?”主持人:我宣布:“水”是万物之源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水说:“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有多重要吗?”齐答:“知道。
”甲:如果没有水,我们人类就无法生存。
小熊说:我们动物可喜欢你了,没有水我们会死掉的。
花说:我们花草树木更喜欢和你做朋友,没有水,我们早就枯死了,就不能为美化环境做贡献了。
主持人:下面请听快板《水的用处真叫大》竹板一敲来说话,水的用处真叫大;洗衣服,洗碗筷,洗脸洗手又洗脚,煮饭洗菜又沏茶,生活处处离不开它。
栽小树,种庄稼,农民伯伯把它夸;鱼儿河马大对虾,日日夜夜不离它;采煤发电要靠它,京城美化更要它。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练习课》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练习课》教学设计,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巩固练习9+几的计算,进一步深化对“凑十法”的认识,同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会运用规律进行计算以提高计算的速度。
(二)过程与方法在学生经历、探索9+几的计算规律中,发现和随着一个加数的变化而变化,在认识这个变化过程中,理解和的个位上的数比加数(非9)少1,的道理。
同时感受利用规律进行计算的简捷与正确性高的益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帮助小动物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助人的快乐。
二、目标分析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基础上的。
教师提供典型的题目,学生完全能够在教师引导下一步步发现规律,并能够在讨论的基础上把规律和计算有机结合,从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的速度。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9加几”习题所蕴含的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发现规律并理解产生规律的原因。
四、教学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课件出示:1.请学生分别计算9+4、9+2和9+8。
教师随着学生汇报计算过程和结果进行板书。
教师追问其中一题是怎样算的。
(复习凑十的过程)2.小结方法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同学们都能正确进行计算,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9加几。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对9加几的计算,自然地复习了“凑十法”,并为后面的找规律做好孕伏。
(二)仔细观察算式,发现和的变化规律课件出示1.仔细观察,发现规律。
(1)教师有节奏地读题,学生自主观察。
(2)学生汇报交流。
①以上算式有什么相同点?(预设:都是9加几,得数都是十几。
)②以上算式有什么不同点?(预设:9加的数不同,得数个位上的数也不同。
)③仔细观察9加的数和得数个位上的数,你又有什么新发现?(预设:得数个位上的数总比加的数少“1”。
)2.探寻原因,感悟算理。
教师提问:个位上少的“1”哪儿去了?(学生讨论)学生交流:(预设:和9去凑10了)【设计意图】观察时从相同点和不同点入手,引导学生一步步发现规律,有助于学生对规律的整体感知,对规律背后所隐含原因的探索,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力求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不仅深化了对规律的认识,也深化了学生对“凑十法”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九》教学设计
钱清镇中心小学朱国娣
一、设计思想
练习课要注重方式,要创设情景,激发学习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要把学生的需要、发展放在第一位,努力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中,允许学生自由发言,提出与老师不一样的方法,允许学生进行自由讨论,把课堂作为心灵交汇、知识碰撞的场所。
让学生在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主动学习、自觉学习,让他们在合作中成功,在讨论中明理,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练习九”是学生学习了10的初步认识和10的加减法之后的练习课,主要是巩固前面所学知识。
第一题让学生在数轴上填数,这是第一次出现数轴,它比写在直尺上更抽象,其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10以内数的顺序。
第二题反映的是火箭发射前倒计时数数的情景,本题联系实际,一方面帮助学生巩固倒着数10以内数的数法;另一方面反映了数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现了数学与现代化建设的联系,同时还可以起到对学生进行爱科学的教育的作用。
第三题是一组专门巩固10的组成的填空题,练习时注意,让学生说出自己想的过程,以此为后面的学习填未知加数做基础。
第五题是一道有多种选择的开放题,练习时让学生自己作出选择,允许学生有不同的选择。
第八题是一组比多少的问题。
第九题是一道填写“<”、“>”、“=”的填空题,这是第一次出现算式和数比较大小的练习题。
第十题是一道体现统计思想的填空题,练习时一要注意让学生先准确地数出两种不同颜色三角形的个数,再填数,以此让学生经历统计数据的过程;二是注意统计表下面的算式有四种不同的填法,练习时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多种填法。
第十一题是一道让学生对照图在实际情景中找“7+3=10”的原型的练习题,通过练习可以进一步密切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三、学情分析
“练习九”对于学生来说,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在学习时较容易掌握。
但练习课经常给人枯燥乏味的感觉,所以在设计时,应尽量采用形象的情景,丰富的练习形式,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关10的加减法,会熟练地计算。
数学思考:在丰富的练习形式中,培养学生的数感、计算能力,发展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解决问题: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及合作能力。
情感和态度:通过创设情境解决问题,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增强对数学的好奇性与求知欲,使学生学得扎实又轻松,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五、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掌握10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难点:根据图意,选择正确的解题思路。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这是一节计算内容的练习课,可采用比赛等多种形式反复练习,而不是枯燥、单一的操练,应体现趣味性、针对性、综合性,要对学生具有吸引力,符合学生的心理活动。
既重视计算方法的正确、熟练,又注重运用计算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七、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好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作业情况)、每人一份有关练习用的作业纸。
八、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我们这几天学了有关得数是10的加减法,大家学得很不错,特别是班中出现了好几位计算大王,每次作业都得满分,真是不容易,他们有自己的秘诀,你们猜猜看,这秘诀到底是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抓重点
认真计算;
2、看清数字和运算符号;
3、有检查的好习惯:查数字是否抄错,查运算符号是否看错。
对呀,这些就是他们的秘诀,现在就送给我们中的每一位同学,只要拥有了它,你也一定行。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深深感到学习态度的重要性,既达到了育人的目的,又从课始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基本练习
我的反应最快!(拍手游戏)
同学们,今天我们看看哪位小朋友10的组成和分解掌握得最好,我们来
做个拍手游戏好吗?
师:我拍3。
生:我拍7。
我们一起组成10。
师:我拍1。
生:我拍9。
我们一起组成10。
师:我拍2。
生:我拍8。
我们一起组成10。
……
速度要越来越快,让学生能够脱口而出。
【设计意图:创设游戏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复习了10的组成和分解,既达到了本课练习辅垫的目的,又从课开始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2、学生互动练习。
(两人一组,一个出题,一个说结果)
8+2= 4+6= 10-8= 10-5=
3+6= 3+7= 4+6= 10-6=
10-()=7 ()-3=7 5+()=10
3、小组对抗练习。
(比速度,比正确,看哪组得胜)
10-2= 3+7= 7+2= 10-6=
8-7= 10-9= 10+0= 10-5=
()+7=10 9-()=1 ()-9=1
【设计意图:把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生生互动和组组互动的过程中,达到熟练计算有关10的加减法,真正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发展练习
转盘游戏
用小圆内的10减大圆内的每一个数相减,很快说出答案。
(课件展示:旋转的转盘,按键后可停止)
2、看图计算。
(课件演示)
(1)看图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2)看图提出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6+4= 10-6=
4+6= 10-4=
3、插花游戏。
给每个花瓶插上两朵花,使这两朵花上的数相加的和等于花瓶上的数。
(课件演示,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课件演示。
)
使学生玩得有意义,学得有趣味,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综合练习
摆小棒:第一行摆7个三角形。
第二行摆10个圆。
(学生在桌面上摆,同桌两人说说两行的关系。
)
比少()。
比多()。
2、比大小。
3+6 9 2+4 7 7+3 9
10-4 8 9-3 5 9+0 9
练习时让学生口算出左边算式的得数,再同右边的数比较大小,要让学生明确这样比较不是直接用数和数比大小,而用算式的得数和数比较大小。
3、数图形
同桌比一比,看谁的算式多?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合作互动学习,同桌互相交流,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而不满足于填出一个算式。
】
4、综合运用
(1)图中哪些可以用7+3=10来表示。
(2)教室里或家里的哪些物品可以用( )+( )=10来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对知识综合运用,让学生养成敢想,敢说,敢问的学习习惯,学会自主思考,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培养自编应用题的能力。
】
(五)归纳小结
1、学了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觉得生活中我们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有关10的加减法?
【设计意图:把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找数学问题,渗透着数学来自于生活,学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数学的兴趣。
】
九、板书设计
10
十、作业设计
1、画一画,算一算。
9 8 7 6 5
1 2 3 4 5
2+( )=10 ( )+5=10 ( )+4=10
2、在圆圈里填上+或—。
9
1=10
6 4=2
8 2=10
7
3=4 9 1=8 5 3=8
3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0-5=
8+2=
5+3=
7-4= 6+1= 7+2=
10-2= 7+3= 2+7=
4、看图列式计算
十一、镇街交流意见
个 =
十二、教师使用体会
问题研讨:
1、如何上出练习课的精彩?
2、许多练习课常常用一个情景贯穿起来,是否有必要?
参考资料: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同步练习》浙江教育出版社29页
寿多涓主编《新课程新教学新备课小学数学》浙江大学出版社19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