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民俗文化图册
陕西渭南婚礼习俗

陕西渭南婚礼习俗
陕西渭南的婚礼习俗有:
1. 婚宴:在新郎新娘的家中举办婚宴,举办当地的传统美食,当地的饮料,提供宴会礼品。
2. 婚礼彩排:新人及家庭成员参加彩排,安排婚礼流程,演奏彩拜和宣誓仪式,以及新娘出嫁时的歌舞表演。
3. 新房装修:新婚夫妇要进行新房的装修,以及交换床品,冰箱等必需品的准备。
4. 结婚礼物:新郎新娘的家人为他们准备礼物,如红包、戒指、衣服等,以示祝福。
5. 拜堂:新郎新娘要同时出席家长面前的拜堂仪式,互相进行宣誓,并从新人家长处接受赠礼。
渭南民俗文化图册

八宝辣子又称什锦辣子、酱辣子, 是陕西省渭南地区的汉族特色小吃, 也是当地宴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相传是祖籍朝邑的清朝阁老阎丹初 从宫廷中带回后传入市肆的。它以 多种原料佐以地方特产秦椒煸炒而 成,故称“八宝肉辣子” 。
制作此饼时需三翻三卷,故得名。 具有层次分明、外形美观、质地酥 松、味沁甜、酥美又耐久贮,虽存 放月余,随时取食,而色香味不变 之特点而远近闻名。
01 渭南特色小吃
澄城油轮 大荔带把肘子
···
大荔炉齿面
澄城县传统食品,以面粉、红糖、 碱面、苏打粉为原料,经和面、制 油轮坯、油炸等工序制作而成。色 泽红亮,香甜松软,适口不腻,热 食冷食均宜。
带把肘子是陕西大荔经典的汉族名 菜,属于秦菜系蒸菜类。作酒菜、 饭菜均可。以香味突出,色、香、 味、形俱佳著称。色泽枣红,如把 柄,故称“带把肘子”。肘子带骨 带蹄,成菜如丘,造形别致、丰满, 堪称“盘中一王。
富平美原酥饺,选料精严,造型美 观别致,色泽黄亮,花棱清晰,入 口酥脆、香沁、甜而不腻,独特之 处就是陷子要隔年过夏方可启用。
富平太后饼是陕西省富平县特产的 汉族传统饼类小吃,具有外皮焦黄 酥脆,内质层次分明,柔软可口, 油香不腻的特点,早已脍炙人口, 为群众所喜爱。近年来,成为西安 一些宾馆、酒楼、饭店接待国际友 人的名点。
···
03 渭南民间工艺
合阳民间技艺– 提线木偶
合阳提线木偶戏(又称“合阳线 胡”)合阳,隶属于陕西渭南地区,与山 西临猗、万荣隔河相望。合阳线戏,民间 俗称“线戏”“线猴”“线胡”或“小 戏”,是中国提线木偶戏剧种中的活化石。 明末清初,“关中八高士”之一的合阳举 人李灌(向若)对线戏的唱腔、音乐、剧 目及木偶制作等方面作了较大改革,使其 更趋于完整化、戏曲化。线戏渊源,十分 久远,现在一般认为“起于汉而兴于唐, 盛于明清”。 解放后,一些剧目被移植改编为舞 台剧目,在省内外享有声誉。合阳提线木 偶戏剧目丰富,老艺人传说有五百余本, 1961年陕西剧目工作室收集到的二百余 本现在保存在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该剧种 目前人才匮乏,市场萧条,直接影响了它 的进一步发展。如何保护这一传统剧种, 是当前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陕西渭南老人去世后的风俗

陕西渭南老人去世后的风俗
陕西渭南老人去世后的风俗是当地人的一种传统习俗,它代表着对逝
者的尊重和缅怀。
在这个敬老的地区,老人去世后有几个常见的风俗,如下:
1.丧葬仪式:老人去世后,家人们需要进行相应的丧葬仪式。
仪式的具体形式包括吊唁、告别仪式、火化等。
在这个过程中,家人会请一些
道士或者僧侣来进行祈祷或开光仪式,以为逝者超度。
这也是传统陋
习之一。
2.丧事期间:家人在老人去世后要守节三到五天的时间。
这期间,家人必须穿上黑色的衣服,头戴白色的帽子,系上白花,严格遵循丧事期
间的规矩和风俗。
3.白事酒席:白事酒席是老人去世后必须举办的仪式之一。
家人要在丧期结束后举行酒席,以此感谢亲朋好友的来访和慰问。
与普通餐宴不
同的是,白事酒席必须要准备好一品红,几种蒸饭和面食,以及一些
酒水给来宾供应。
4.纪念碑:在老人去世后,家人会建造一个纪念碑。
通常是在墓地上砌一个石碑,上面刻有逝者的名字和生卒年月等信息。
这是为了让后人
能够看到并记住逝者的名字和遗迹。
有些人会选择立碑。
5.祭祀:祭祀是陕西渭南地区老人去世后的一种传统习俗。
祭祀的形式可能不同,通常是逝者家庭成员燃香道祷,祭告其亲人的灵魂,或者按照逝者生前的喜好在特定日期举行祭祀,以纪念逝者。
以上就是陕西渭南老人去世后的风俗。
这些传统习俗代表了渭南地区对逝者最后的缅怀和怀念,也是家人表达悼念之情的方式。
同时,也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代代相传的方式带给后人一份文化传承和财富。
大荔葬礼风俗

大荔葬礼风俗大荔县是陕西省渭南市下辖的一个县,境内人口众多,民风淳朴,传统葬礼风俗独具特色。
本文将介绍大荔县的葬礼风俗。
一、制作神主在大荔县,神主是葬礼中不可缺少的物品,它代表着家属对逝者的思念和怀念之情。
制作神主的过程也很严谨,需要选取特定的材料,如柏木、柘木等,还要进行严格的净化和祭拜,方才能够使用。
二、吊唁在大荔县,亲友、邻居和同事在得知逝者去世后,都会前来吊唁。
家属会在灵堂外摆放一个供品桌,供品桌上放置着鲜花、烛台、花圈和香烛等物品,外人可以在供品桌前鞠躬祭拜,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慰问之意。
三、入殓仪式入殓仪式是大荔县葬礼中最为庄重的环节之一。
在葬礼仪式前,逝者的遗体需要进行清洗、包扎和装箱等处理,家属会请专业的殡仪服务公司或者乡村医生执行。
清洗、包扎和装箱完毕后,遗体会被放置在灵堂内,接受亲友和外人的追思。
四、守灵仪式在大荔县,守灵仪式被视为葬礼中最为重要的仪式,家属在灵堂中守灵,通常会持续3-5天。
在这期间,亲友和外人可以前来慰问,祭拜和缅怀逝者。
家属会在灵堂中放置烛台、香案、祭坛和心咒等祭品,为逝者超度,同时还会邀请道士或佛教僧侣进行超度仪式。
在守灵仪式结束后,家属会举行抬灵仪式。
抬灵仪式的目的是将逝者的灵柩抬出灵堂,准备进行火化。
抬灵时,家属和亲友需戴孝服,家属通常会拦住灵柩,表示不舍离去的情感。
六、火化仪式在大荔县,火化仪式被认为是让逝者彻底摆脱尘世的过程。
家属和亲友需要在火化场及时到场,参加火化仪式。
火化场会进行固定的规定,火化时要放置香烟、烛台和花朵等祭品,同时还要向佛祖或宗祖进行祈祷和超度。
七、骨灰安葬仪式骨灰安葬仪式是大荔县葬礼中最后一个环节,家属会寻找适宜的墓葬地,为逝者安葬。
在安放骨灰的时候,需要进行一些祈祷和超度的仪式,例如烧烛、拦道和敬酒等,用以表达家属对逝者的亲情和思念之情。
总之,大荔县的葬礼风俗独具特色,重视祭祀和超度的宗教传统,体现了农村地区淳朴的习俗与文化。
渭南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批名录

渭南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批名录渭南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批名录导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的文化记忆,是一座城市文化的灵魂。
渭南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了渭南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批名录。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全方位地评估渭南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批名录,并探讨其在保护、传承和发展中的价值。
一、渭南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览1. 渭南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批名录内容在第四批名录中,渭南市涵盖了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括传统音乐、传统技艺、传统戏曲和传统节庆等多个方面的遗产。
这些项目代表了渭南市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和发展历程。
2. 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性渭南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性,既有与陕西省甚至中国其他地区不同的特色,也有与世界其他地方的文化有所关联。
这种独特性体现了渭南市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和吸引力。
二、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1. 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尽管渭南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和保护,但在实际保护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传统技艺面临着流传逐渐失传的困境,需要更多的保护和传承措施。
2. 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为了有效传承渭南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政府机构的努力外,社区和家庭也需要参与其中。
传承方式可以包括传统工艺的学习、文化节庆的举办以及传统音乐和戏曲的演出等形式。
三、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与创新1. 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业中的应用渭南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旅游资源,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吸引力。
通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相结合,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也可以增加旅游业的收益。
2. 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可以在旅游业中发挥作用,还可以在其他经济领域中发展。
一些传统工艺可以成为经济的支柱产业,提供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
四、个人观点与理解作为渭南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批名录,这些项目代表了渭南市丰富的文化传统和发展历程。
渭南文昌阁简介

渭南文昌阁简介
渭南文昌阁,位于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城南街文化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地方,该建筑主体高10米,由砖木结构组合而成,形似古代城楼,内部有多层阁楼,供奉神像,旁边还有文昌塔。
这个文昌阁建于明代,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先辈们崇拜神明及修身养性的重要地方,是一处既具有文化、历史、艺术又独特的风情的景点。
除了供奉文昌帝君外,也曾经是学子们受到启发和学习的场所,文昌阁也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
如今,文昌阁成为了游客观光的热门景点。
陕西渭南过年风俗

陕西渭南过年风俗线戏是合阳县独有的民间艺术,据传“始于汉而兴于唐,盛于明清”,历史悠久;它有自己专用的声腔—“合腔”(一度曾称“线腔”);它的偶人面部丰满,酷似唐俑;唱腔苍凉悲壮、慷慨激昂,展现了渭北人民粗犷豪放的性格特点。
线戏剧目丰富,据传有五百本之多,且有大量艺人们即兴创作的“捎戏”,诙谐幽默,语言生动,富有生活气息。
合阳提线木偶艺术团是专业艺术团体,此外还有三家民间班社,坚持经常演出。
八十年代以来多次赴省晋京,并到巴西作友好演出。
1999年制作了光盘和一套唱腔录音带。
火烙花为渭南制作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工艺品,起源于西汉末期。
早期只在竹木器具上烙制简单图案,作装点之用,后逐渐演变发展为今天的火烙画。
制作火烙画的工具为特制铁笔,加热后在木质或较厚纸质上用手工烙制而成。
完成一幅(件)烙画制品要经过选材、构思、描绘草图、烙画、上漆(装裱)装框等多道程序。
“背花锣” ,还有一个凄美的传说呢。
相传元代某年百日大旱,土地龟裂,寸草不生。
时任同州刺史的亚哥为民请命,在九龙村“太皇庙”内设坛祈雨,以女许神。
此举后,天降甘霖,其女亚媛气绝身亡,乡民将亚媛安葬在九龙村“太皇庙”附近。
感戴亚哥父女泽被四方,遂筑起娘娘庙塑有娘娘像,娘娘庙里同时还敬奉有药王孙思邈,每年二月二,村民去耀县药王山背药水,又去娘娘庙内接药水,传说喝过药王爷的药水后能除百病。
于是,“背花锣”成为村民在祈雨和接药水中,用舞蹈与神灵沟通的一种形式,伴随九龙村九龙庙的创建与发展变迁,距今已有上千年。
每副背花锣上装饰20多件刺绣,高1.5米、宽1.2米、竹子绑扎成架子,再罩上黄布,嵌上装饰。
大荔县官池镇西里村背花锣代表性传承人员贠平选18岁开始从师习艺,他背过的背花约重20斤,每副背花上装饰有精致刺绣作品20多件,连同花苫鼓、差伞装饰的刺绣作品一组共计50多件。
背花分正背两面,正面缀有十带裙、肚兜以及小孩子使用的围涎、裹肚等刺绣。
背面多为围涎、肚兜等,围涎中间缀有小铜镜,用于反射光线和避邪,再下面有个小神龛,神龛中多为药王、财神等神像,上面插5面5色小旗。
渭南市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

渭南市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Folk Customs in WeinanIn my hometown of Weinan City, there are many unique customs and traditions that enrich our lives and inherit profound culture.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every family will paste couplets, set off fireworks, symbolizing bidding farewell to the old and welcoming the new, praying for peace and good luck in the new year. During the Lantern Festival, people will eat sweet dumplings, symbolizing family reunion and happiness. During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we will eat zongzi and race dragon boats to commemorate the ancient great poet Qu Yuan. During the Mid-Autumn Festival, families will gather together to admire the moon and eat mooncakes, sharing the joy of reunion.In addition to festival customs, Weinan also has many local characteristic customs. For example, when getting married, the groom must personally go to the bride's home to marry her, while the bride wears a red wedding dress, symbolizing joy and good luck. At the funeral, people will perform a series of rituals to show respect and nostalgia for the deceased.These customs and traditions are not only the cultural heritage of our Weinan people, but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our lives. They make us more aware of our cultural roots and make us cherish and inherit these precious traditions.I hope that in the future, we can continue to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se customs and traditions, making them shine more brilliantly in our lives.渭南家乡的风俗在我的家乡渭南市,有许多独特的风俗和传统,它们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传承了深厚的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 09月28号
目录 Contents
美食
民间艺术
手工艺
美食
1
01 渭南特色小吃
Biangbiang面 八宝辣子
···
澄城三翻饼
Biangbiang面是陕西关中汉族传统 风味面食,又名裤带面,特指关中 麦子磨成的面粉,通常手工拉成长 宽厚的面条。由上等面粉精制而成, 用酱油、醋、味精、花椒等佐料调 入面汤,捞入面条,淋上烧热的植 物油即成。
椽头馍是陕西省蒲城县著名汉族小 吃,以其形如“椽头”而得名。据 史料记载清代名相王鼎曾以此相赠 林则徐,光绪二十六年慈禧太后来 西安指名要吃“椽头馍”后被列为 清廷贡品。蒲城椽头蒸馍,凡是吃 过的人,无不拍手称绝。
三池削面与山西削面不同,它是陕 西省汉族特色面食,原料选用荞面 而不是麦面;削面的刀用平刀,削 出的面条长、薄厚均匀,而不是那 种中间大、两头尖的面鱼鱼;盛面 不用碗而用平盘。
01 渭南特色小吃
澄城油轮 大荔带把肘子
···
大荔炉齿面
澄城县传统食品,以面粉、红糖、 碱面、苏打粉为原料,经和面、制 油轮坯、油炸等工序制作而成。色 泽红亮,香甜松软,适口不腻,热 食冷食均宜。
带把肘子是陕西大荔经典的汉族名 菜,属于秦菜系蒸菜类。作酒菜、 饭菜均可。以香味突出,色、香、 味、形俱佳著称。色泽枣红,如把 柄,故称“带把肘子”。肘子带骨 带蹄,成菜如丘,造形别致、丰满, 堪称“盘中一王。
陕西临渭区下吉镇南七村,这个已 有千年历史的古村落,南七村原名 南寨村,清代道光年间改称为南七 里村,沿用至今。南七饸饹,也称 下吉南七饸饹,也有叫下邽(gui) 饸饹,是渭南的特色小吃,在陕西 省内和西北地区都是小有名气的。
01 渭南特色小吃
羊肉泡馍 蒲城椽头蒸馍 三池削面
···
羊肉泡馍简称羊肉泡、泡馍。古称" 羊羹",它烹制精细,料重味醇,肉 烂汤浓,肥而不腻,营养丰富,香 气四溢,诱人食欲,食后回味无穷。 因它暖胃耐饥,素为西安和西北地 区各族人民所喜爱。牛羊肉泡馍已 成为陕西名食的“总代表”。
时辰包子是陕西渭南市最有名的汉 水晶饼是陕西渭南的名点,特色是 族传统小吃。渭南时辰包子从取料 金面银帮,起皮掉酥,凉舌渗齿, 到制作都有严格的规程,一丝不苟。 甜润适口。 包子状如僧帽,小巧玲珑,周边洁 白,包底金黄,肥而不腻,香味悠 长。
01 渭南特色小吃
橡子பைடு நூலகம்皮 羊肉糊卜 月牙烧饼
···
橡子粉皮是陕西汉中地区汉族面类 名特产,将采自汉江源头森林的橡 子果加工之后得到淀粉,然后经过 瞬间加热,得到的粉皮,可晒干, 又名橡子凉粉或橡子凉皮。
大荔炉齿面是陕西大荔著名的汉族 传统风味小吃,具有面条柔韧光润, 臊子香辣味浓的特色。因其形似炉 齿而得名,选料严格,配料多样、 工艺精细、面条柔韧光润、臊子香 辣味浓,诱人食欲,誉满三秦。
01 渭南特色小吃
大荔枣肉沫糊 富平美原酥饺
···
富平太后饼
大荔枣肉沫糊,源于唐代,是以当 地"三大宝"之一的'马牙枣'为主料制 作的,另加面粉、豇豆、碱面、糖 等精制枣肉汁、制豇豆汤、制沫糊 三道工序熬制而成,其色红味甜, 滑润可口,健脾开胃,老幼皆宜。
01 渭南特色小吃
韩城羊肉臊子饸饹 合阳踅面 槐花麦饭
···
韩城羊肉臊子饸饹是陕西韩城地区 的汉族传统名吃之一。可凉吃,放 少许凉粉,再加入油辣、蒜泥、芥 茉等调味,成为凉粉餄餎,食时不 仅带有特异的香味,且对身体大有 补益。
踅面,是陕西合阳独有的汉族风味 槐花麦饭是陕西汉族小吃,把花序 小吃。香味浓郁、软糯粘甜。大枣 上的花朵摘下来、洗干净,用开水 还具有益气补血、养肾安神之功效。 烫烫, 将水分捏去,将土豆擦成扁 丝,把土豆丝和槐花放到盆子里, 倒入适量面粉搅匀,上笼蒸20分钟 左右,蒸好后,用调好的汁子拌着 吃,叫槐花洋芋“擦擦”。
八宝辣子又称什锦辣子、酱辣子, 是陕西省渭南地区的汉族特色小吃, 也是当地宴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相传是祖籍朝邑的清朝阁老阎丹初 从宫廷中带回后传入市肆的。它以 多种原料佐以地方特产秦椒煸炒而 成,故称“八宝肉辣子” 。
制作此饼时需三翻三卷,故得名。 具有层次分明、外形美观、质地酥 松、味沁甜、酥美又耐久贮,虽存 放月余,随时取食,而色香味不变 之特点而远近闻名。
01 渭南特色小吃
浆水鱼鱼 麻食泡 南七饸饹
···
浆水鱼鱼是一道著名的陕西汉族传 统小吃。浆水鱼鱼曰鱼,其实并不 似鱼,酷如蝌蚪。一般有两种:玉 米面和一般淀粉的,可热吃也可放 凉吃,味道十分鲜美。夏季特别适 宜,可缓解夏季的烦躁酸辣爽口是 夏季提升食欲的佳品。
麻食泡是陕西华阴地区特有的汉族 风味小吃,麻食做工精细,色味俱 全,碗面漂一层油泼辣子和飘香的 大油珠子,透过油层,碧玉般的豆 腐块、黄金般的粉条、银白色的葱 节、火黄色的蒜沫若隐若现,切成 块的锅盔馍埋在下边,香气扑鼻。
01 渭南特色小吃
石子馍 水盆羊肉 潼关酱菜
···
石子馍是陕西民间的一种古老的汉 族风味小吃,因其是将饼坯放在烧 热了的石子上烙制成的,故而得名。 由于它历史悠久,加工方法原始, 因而被称为我国食品中的活化石。
水盆羊肉是以羊腩肉为主要食材的 一道菜品,是陕西地区著名的汉族 传统小吃,源自陕西省渭南市大荔 县朝邑镇(原同州府治朝邑县), 以陕西省渭南市大荔、蒲城、澄城 三县的水盆羊肉最为有名,其中尤 以大荔的水盆羊肉最为地道。
潼关酱菜是渭南市潼关县的汉族传 统名菜,属于陕西省名优食品之一。 源于唐代贡品。其制作工艺精细, 色泽鲜润、红中透黄、咸度适中、 微甜脆爽。品种有八宝酱菜、萝卜 酱菜、连皮酱笋、五香花生、五香 面酱、潼关小菜等三十余种。
01 渭南特色小吃
潼关鲇鱼汤 渭南时辰包子
···
渭南水晶饼
以黄河鲜活鲶鱼为主料,佐以秘制 调料,经慢火炖、熬1小时左右方可 食用,其汤色乳白如奶,味道鲜香 醇厚,且有滋补强壮之功效。
富平美原酥饺,选料精严,造型美 观别致,色泽黄亮,花棱清晰,入 口酥脆、香沁、甜而不腻,独特之 处就是陷子要隔年过夏方可启用。
富平太后饼是陕西省富平县特产的 汉族传统饼类小吃,具有外皮焦黄 酥脆,内质层次分明,柔软可口, 油香不腻的特点,早已脍炙人口, 为群众所喜爱。近年来,成为西安 一些宾馆、酒楼、饭店接待国际友 人的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