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课堂练习环节,教师设计以下题目:
1.列举英国、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原因和过程。
2.解释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3.论述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间的内在联系。
4.结合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以下重点:
3.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历史剧表演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4.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音频等,丰富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历史、尊重历史、敬畏历史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种进步,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矛盾。
4.分组进行课题研究,选择以下课题之一,深入探究并撰写研究报告:
a.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经济发展与阶级斗争
b.资产阶级革命与民主政治的确立
c.资产阶级革命对思想文化的推动作用
5.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异同,撰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论文,要求观点正确、论述严谨。
6.观看与资产阶级革命相关的历史纪录片,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并撰写观后感,要求不少于500字。
1.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梳理英国、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原因、过程和影响,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要求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2.针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撰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
3.选择一位与资产阶级革命相关的重要历史人物,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其生平事迹、贡献和影响,撰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人物传记。
1.列举英国、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原因和过程。
2.解释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3.论述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间的内在联系。
4.结合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以下重点:
3.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历史剧表演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4.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音频等,丰富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历史、尊重历史、敬畏历史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种进步,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矛盾。
4.分组进行课题研究,选择以下课题之一,深入探究并撰写研究报告:
a.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经济发展与阶级斗争
b.资产阶级革命与民主政治的确立
c.资产阶级革命对思想文化的推动作用
5.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异同,撰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论文,要求观点正确、论述严谨。
6.观看与资产阶级革命相关的历史纪录片,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并撰写观后感,要求不少于500字。
1.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梳理英国、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原因、过程和影响,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要求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2.针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撰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
3.选择一位与资产阶级革命相关的重要历史人物,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其生平事迹、贡献和影响,撰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人物传记。
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4.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内在联系。
5.提高史料阅读、分析、综合能力,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过程与方法:
1.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
4.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历史时,较多地依赖记忆和背诵,对史料阅读、分析、综合等方法的掌握不够熟练,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资产阶级革命的概念、背景、过程及对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影响;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内在联系。
2.难点:
(1)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内在联系,尤其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分析方法。
(2)学生对史料阅读、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1.提问:请学生回顾已学的重大历史事件,如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思考这些事件对欧洲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2.引入: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出,这些事件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3.情境创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英国工业革命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当时社会的巨大变革,激发他们对新课的兴趣。
5.提高史料阅读、分析、综合能力,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过程与方法:
1.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
4.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历史时,较多地依赖记忆和背诵,对史料阅读、分析、综合等方法的掌握不够熟练,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资产阶级革命的概念、背景、过程及对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影响;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内在联系。
2.难点:
(1)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内在联系,尤其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分析方法。
(2)学生对史料阅读、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1.提问:请学生回顾已学的重大历史事件,如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思考这些事件对欧洲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2.引入: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出,这些事件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3.情境创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英国工业革命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当时社会的巨大变革,激发他们对新课的兴趣。
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说课稿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具备以下前置知识或技能:对英国、美国、法国等国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但对资产阶级革命的具体过程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可能认识不足;在技能方面,学生可能具备一定的史料分析、历史事件评价能力,但在深入剖析历史现象背后的原因和影响方面可能存在困难。
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有:
(3)学会从历史角度看待现实问题,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历史进步的认识;
(2)培养民主、自由、平等、法治等价值观,提高对现代国家制度的认识;
(3)通过学习,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深入理解历史事件;
4.结合时事热点,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问题联系起来,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5.对学生的优秀表现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其学习信心和动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以下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案例分析法。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如下:
2.故事式导入:讲述与资产阶级革命相关的历史故事,如英国的“光荣革命”、法国的“大革命”等,通过故事情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新闻时事导入:结合当前国际新闻时事,如某国的政治变革、经济危机等,让学生了解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讲授法: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系统地传授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具备以下前置知识或技能:对英国、美国、法国等国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但对资产阶级革命的具体过程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可能认识不足;在技能方面,学生可能具备一定的史料分析、历史事件评价能力,但在深入剖析历史现象背后的原因和影响方面可能存在困难。
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有:
(3)学会从历史角度看待现实问题,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历史进步的认识;
(2)培养民主、自由、平等、法治等价值观,提高对现代国家制度的认识;
(3)通过学习,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深入理解历史事件;
4.结合时事热点,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问题联系起来,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5.对学生的优秀表现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其学习信心和动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以下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案例分析法。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如下:
2.故事式导入:讲述与资产阶级革命相关的历史故事,如英国的“光荣革命”、法国的“大革命”等,通过故事情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新闻时事导入:结合当前国际新闻时事,如某国的政治变革、经济危机等,让学生了解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讲授法: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系统地传授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优秀教学案例高一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设计教学环节,确保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适中。通过设置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此外,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发生背景、过程及影响。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组织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结合历史事件,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4.通过设置层次分明的问题,使学生在思考中逐步深入理解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关系。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资产阶级革命事件进行深入研究。
2.掌握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认识资产阶级革命对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重要意义。
3.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资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理解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4.学会通过查阅资料、分析史料、绘制时间轴等方式,全面了解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探讨英国、美国、法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产阶级革命的异同,提高他们的历史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3.引导学生尊重历史、正视历史,树立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观念。
4.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事件,培养学生敢于斗争、敢于创新的精神,鼓励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勇于担当、积极进取。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播放历史纪录片、音频资料等方式,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针对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展开探讨,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发生背景、过程及影响。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组织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结合历史事件,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4.通过设置层次分明的问题,使学生在思考中逐步深入理解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关系。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资产阶级革命事件进行深入研究。
2.掌握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认识资产阶级革命对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重要意义。
3.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资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理解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4.学会通过查阅资料、分析史料、绘制时间轴等方式,全面了解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探讨英国、美国、法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产阶级革命的异同,提高他们的历史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3.引导学生尊重历史、正视历史,树立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观念。
4.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事件,培养学生敢于斗争、敢于创新的精神,鼓励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勇于担当、积极进取。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播放历史纪录片、音频资料等方式,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针对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展开探讨,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精神。
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立法权 征税权 军事权
议会必须定期召开;
集会权
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
选举权
权力中心: 国王
议会
统治方式:人治
法治
第一次转移: 立法权由国王转向议会
(注意:此时国王还保留行政权)
1701年《王位继承法》
凡按照本法的限制规定可以继承王位者,若同罗 马教廷或者教会和好,或者保持交往,或者信奉罗马 天主教,或者与罗马天主教徒结婚,都应按照前举法 令所规定和确认的情形,丧失继承的资格。
11、718799年1年3月124月日1生5日效的信美仰国、联出邦版宪、法集,会、是示世威界自上由最早的成文宪法,由序言和7条正文组成。 2序、1言79:1年以1谋2月求1“5日正义携”带“武国器内的安自宁由”“共同防务”“公共福利”和“自由”,说明了制宪的目的。 4第、17条91规年定12了月联15邦日国会免两于不院合议理员的的搜产查生与,扣国押会的职权以及对国会和州的权力的限制。 6第、127条91规年定12了月总15统日、副刑总事案统件的接产受生陪,审总团统审的判职的权权利范围,7、以17及91对年总12统月、15日副民总事统案和件其接他受文陪职审官团审员判的的弹权劾利。 9第、137条91规年定12联月邦15法日院的宪组法未织列、明职的权权和利有同关样叛受国保护罪的审理。
三个等级
封建专制传统浓厚; 启蒙思想得到传播。
探究一:“破”与“立”——从资产阶级革命到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思考2:各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共同原因?
1.背景
1640年,查理一世为 筹措军费重新召开议 会,资产阶级革命爆 发,议会成为反对封 建王党的中心。
1773年,北美殖民地爆发 反对英国的《茶税法》的 波士顿倾茶事件,以维护 无代表不纳税的权利。英 国镇压殖民地引发独立战 争。
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识阶段,我会系统地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分析封建制度的束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与发展、以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思想解放运动对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2.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详细介绍英国、美国、法国等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突出其历史意义和影响。
3.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讲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以及这些制度是如何在革命中逐步确立的。
五、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期末考试:设置相关考试题目,全面评估学生对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过程。
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背景,掌握资产阶级革命的定义及其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学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理解资本主义制度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表现。
3.掌握英国、美国、法国等典型国家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过程,分析其异同。
3.结合教材内容,设计相关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历史剧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4.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学会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持有正确的认识,认识到这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备以下特点:首先,经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然而,在具体到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这一部分内容时,学生可能对革命过程及其背景的理解较为模糊,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影响认识不够深入。
在讲授新知识阶段,我会系统地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分析封建制度的束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与发展、以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思想解放运动对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2.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详细介绍英国、美国、法国等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突出其历史意义和影响。
3.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讲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以及这些制度是如何在革命中逐步确立的。
五、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期末考试:设置相关考试题目,全面评估学生对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过程。
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背景,掌握资产阶级革命的定义及其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学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理解资本主义制度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表现。
3.掌握英国、美国、法国等典型国家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过程,分析其异同。
3.结合教材内容,设计相关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历史剧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4.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学会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持有正确的认识,认识到这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备以下特点:首先,经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然而,在具体到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这一部分内容时,学生可能对革命过程及其背景的理解较为模糊,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影响认识不够深入。
高中历史必修第2册教学设计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学设计【设计意图】为突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这个重点,此处使用以国王为维度的大事列表,可直观清晰的提炼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史渊源——限制王权的传统、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这个列表也用来辅助讲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
比较有效率地让学生深入清晰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以及君主立宪制的形成。
设计二:1689《权利法案》、1701年《王位继承法》内容节选【设计意图】让学生论从史出,认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以及英国从专制向民主、从人治向法治的转变,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也得到涵养。
设计三:光荣革命的历史遗产——制度变迁可以用非革命的手段完成。
【设计意图】客观评价“光荣革命”,理性认识英国革命道路的选择是根据国情和历史传统。
(二)美国资产阶级革命设计:引用杰斐逊、帕特里克·亨利的名言,摘选托马斯·潘恩《常识》、《独立宣言》内容,并设置思考题——如何理解“美国独立战争打上了启蒙运动的深深印记”?(三)法国大革命设计一:根据材料概括法国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其中引用路易十六:“是伏尔泰、卢梭灭亡了法国!”,感受作为启蒙运动中心的法国,思想解放的先导作用。
设计二:用时间轴展示1789年~1815年间的重大事件,其间重点突破的是对《人权宣言》、《法国民法典》的认识以及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的理解。
设计三:填写总结表格【设计意图】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进程中,启蒙运动的思想先导作用十分明显,特别是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中更是体现的全面而深刻,要突破“思想解放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关系”这个重点,美国和法国的资产阶级拓展阅读资料:1.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优秀教学案例

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事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自主学习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同时,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使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和价值观。
3.教师参与小组讨论,给予及时指导,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巩固记忆,提高理解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同时,注重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关心学生的成长,营造一个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
2.问题导向: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历史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4.教学策略灵活运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注重与学生的情感沟通,营造一个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多媒体展示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以及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场景,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激发学生思考。
3.以故事化、情节化的方式呈现历史事件,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使学生产生共鸣。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自主学习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同时,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使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和价值观。
3.教师参与小组讨论,给予及时指导,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巩固记忆,提高理解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同时,注重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关心学生的成长,营造一个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
2.问题导向: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历史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4.教学策略灵活运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注重与学生的情感沟通,营造一个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多媒体展示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以及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场景,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激发学生思考。
3.以故事化、情节化的方式呈现历史事件,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使学生产生共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
课题来源
□年级:高一□教材版本:
□所属章节:
设计思路
1.导入:国歌、歌词,体现出法德的民主进程的特点,带入本课。
2.对知识本身的历史理解:民主政治扩展的背景和广度、内涵和深度、影响。
3.对知识的升华形成历史认识和价值判断的理解: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4.小结
情感目标:
形成学生对革命与民主政体之间的内在关系。
学习策略目标:
1.学会利用材料突破难点,学会小组合作探究。
2.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发现问题,学会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可持续的学习能力。
教学方法及课时
多媒体演示,表格归纳法,对比分析法
2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英、美两国民主政治内容及异同。
难点:英美两国民主政治异同的原因。
(2)发展:革命期间经历两次内战、处死国王、克伦威尔独裁统治、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等重大事件。
(3)结束:标志是“光荣革命”。1688年,议会发动政变,赶走国王詹姆士二世,迎立威廉三世为新国王。1689年以来,通过权力法案等一系列法案,君主立宪政体逐步英国对北美的剥削,激起了北美人民的不满,1775年独立战争。
三.资本主义的扩展
1.俄国:
内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农奴获得自由,通过赎买得到土地.随后沙皇又进行其他改革, 刺激工业发展。
影响: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没有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
2.美国:
内容:南北矛盾,焦点是奴隶制,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5年,内战结束。
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
1.知道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制度的内容。
2.比较英国君主立宪政体和美国联邦共和政体的异同。
3.分析资本主义扩张的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扩张过程。
2.英美两国政体的异同。
能力目标:
1.运用历史知识提升学生解决历史问题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比较异同的方法提升学生的知识整合和历史理解能力。
二、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光荣革命”后,英国通过权力法案、王位继承法等法案,英国逐步形成君主立宪政体,
(2)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成为实际上的首相,并开创了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的先例,18世纪中叶,__责任内阁制_制逐渐形成并完善,内阁掌握行政权,受议会监督,对议会负责。
影响:维护了国家统一,从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为美国的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但黑人仍备受歧视.
3.意大利:
通过革命和反侵略战争,1861年建立意大利王国,1871年实现了国家统一,实行君主立宪制。
4.德国:
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起用俾斯麦为宰相,他决心通过 武力统一德国。1864-1871年,普鲁士击败丹麦、奥地利和法国,成立了德意志帝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第二课时
2.美国联邦制的确立
1787年颁布宪法,确立三权分立原则: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彼此制约。
3.法国共和制度的确立
19世纪,法国经历了共和制和君主制的多次反复,最后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制度。
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形成两党制或多党制,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
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形成自己的历史认知和价值判断。
教学过程
[导入]:
1.同学们知道美国、英国是什么国家吗
资本主义国家
2.知道还有其他国家吗
法国、意大利、德国、俄国
3.知道是怎么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吗
好,就开始今天的学习
讲授新课:
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
(1)开始:_1640_年,反对斯图亚特王朝统治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2.进程:1789年议会发表人权宣言,明确提出人权、自由、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1791年,议会颁布宪法,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但革命遭到了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斗争异常激烈.1799年拿破仑发动军事政变,建立独裁,1815年,在欧洲各国的联合进攻下,拿破仑帝国覆灭。
3.意义: 法国大革命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革命的原则随着拿破仑的军队传播到欧洲各地。
[小结]: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资本主义的确立是一个逐步和暴力的过程,并由于各国的国情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道路,因此国家的发展不能割裂历史,学习历史有助于更好的认识今天。
[教学反思]
2.进程: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3.意义: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它促进了欧洲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为拉丁美洲独立战争提供了先例.
3.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
1.开始:18世纪,法国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启蒙思想也对民众产生了深刻影响;1789年7月14日,法国爆发了大革命。
课题来源
□年级:高一□教材版本:
□所属章节:
设计思路
1.导入:国歌、歌词,体现出法德的民主进程的特点,带入本课。
2.对知识本身的历史理解:民主政治扩展的背景和广度、内涵和深度、影响。
3.对知识的升华形成历史认识和价值判断的理解: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4.小结
情感目标:
形成学生对革命与民主政体之间的内在关系。
学习策略目标:
1.学会利用材料突破难点,学会小组合作探究。
2.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发现问题,学会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可持续的学习能力。
教学方法及课时
多媒体演示,表格归纳法,对比分析法
2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英、美两国民主政治内容及异同。
难点:英美两国民主政治异同的原因。
(2)发展:革命期间经历两次内战、处死国王、克伦威尔独裁统治、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等重大事件。
(3)结束:标志是“光荣革命”。1688年,议会发动政变,赶走国王詹姆士二世,迎立威廉三世为新国王。1689年以来,通过权力法案等一系列法案,君主立宪政体逐步英国对北美的剥削,激起了北美人民的不满,1775年独立战争。
三.资本主义的扩展
1.俄国:
内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农奴获得自由,通过赎买得到土地.随后沙皇又进行其他改革, 刺激工业发展。
影响: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没有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
2.美国:
内容:南北矛盾,焦点是奴隶制,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5年,内战结束。
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
1.知道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制度的内容。
2.比较英国君主立宪政体和美国联邦共和政体的异同。
3.分析资本主义扩张的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扩张过程。
2.英美两国政体的异同。
能力目标:
1.运用历史知识提升学生解决历史问题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比较异同的方法提升学生的知识整合和历史理解能力。
二、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光荣革命”后,英国通过权力法案、王位继承法等法案,英国逐步形成君主立宪政体,
(2)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成为实际上的首相,并开创了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的先例,18世纪中叶,__责任内阁制_制逐渐形成并完善,内阁掌握行政权,受议会监督,对议会负责。
影响:维护了国家统一,从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为美国的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但黑人仍备受歧视.
3.意大利:
通过革命和反侵略战争,1861年建立意大利王国,1871年实现了国家统一,实行君主立宪制。
4.德国:
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起用俾斯麦为宰相,他决心通过 武力统一德国。1864-1871年,普鲁士击败丹麦、奥地利和法国,成立了德意志帝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第二课时
2.美国联邦制的确立
1787年颁布宪法,确立三权分立原则: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彼此制约。
3.法国共和制度的确立
19世纪,法国经历了共和制和君主制的多次反复,最后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制度。
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形成两党制或多党制,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
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形成自己的历史认知和价值判断。
教学过程
[导入]:
1.同学们知道美国、英国是什么国家吗
资本主义国家
2.知道还有其他国家吗
法国、意大利、德国、俄国
3.知道是怎么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吗
好,就开始今天的学习
讲授新课:
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
(1)开始:_1640_年,反对斯图亚特王朝统治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2.进程:1789年议会发表人权宣言,明确提出人权、自由、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1791年,议会颁布宪法,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但革命遭到了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斗争异常激烈.1799年拿破仑发动军事政变,建立独裁,1815年,在欧洲各国的联合进攻下,拿破仑帝国覆灭。
3.意义: 法国大革命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革命的原则随着拿破仑的军队传播到欧洲各地。
[小结]: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资本主义的确立是一个逐步和暴力的过程,并由于各国的国情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道路,因此国家的发展不能割裂历史,学习历史有助于更好的认识今天。
[教学反思]
2.进程: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3.意义: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它促进了欧洲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为拉丁美洲独立战争提供了先例.
3.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
1.开始:18世纪,法国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启蒙思想也对民众产生了深刻影响;1789年7月14日,法国爆发了大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