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全国卷热考题型大突破(四)

合集下载

高考化学(热点+题型全突破)专题2 模块4 热点题型三 环境污染与环保的考查(含解析)

高考化学(热点+题型全突破)专题2 模块4 热点题型三 环境污染与环保的考查(含解析)

专题2 模块4 热点题型三环境污染与环保的考查(一)【研究规律】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人们越来越关心环境问题。

我们在享受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带来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因一次次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受到大自然的一次次报复。

如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死鱼事件、沙尘暴等。

人们逐渐意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

作为关系到千家万户的高考已经把环境问题列为一个重要考点。

1.常见的环境污染2.工业尾气的主要成分及其治理(1)硫酸厂尾气:SO2、O2、N2等,一般用氨水吸收。

(2)硝酸厂尾气:NO、NO2、N2、O2等,一般用NaOH溶液吸收。

(3)高炉煤气:CO、CO2、N2等,一般回收利用。

(4)炼钢烟气:Fe2O3烟尘、CO等,一般回收利用。

(5)焦炉气:H2、CH4、CO、C2H4等,可用作燃料。

(6)氯碱工业:Cl2,一般用NaOH溶液吸收。

3.二氧化硫的污染及治理二氧化硫是空气中有害气体的罪魁祸首。

当空气中SO2的含量达到百万分之零点一到百万分之一时,植物、建筑物的结构材料就会严重受损;若达到百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十时,会引起呼吸道痉挛、流泪、咳嗽甚至死亡;若达到万分之一时,一切生命都无法存在。

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减少SO2和NO2的人为排放量。

火力发电厂是SO2主要的污染源之一。

目前全世界的火力发电厂通常利用石灰石泥浆吸收尾气中的SO2生产石膏,较先进的方法是采取烟气脱硫、重油脱硫等方法。

生产硫酸的工厂也是主要的污染源,硫酸工业通常采用氨吸收法。

4.化学中的环保(1)环保措施:控制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如硫酸厂尾气在排放前的回收处理、城市机动车的排气限制等。

(2)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

(3)粉尘:指煤、矿石、SiO2等固体物料在运输、筛选、粉碎、卸料等机械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或是由风扬起的灰尘等。

(4)破坏臭氧层的物质:SO2、NO、NO2、CF2Cl2(氟利昂)等。

(5)氰化物:CN-有剧毒(电镀液中常含有),含CN-的污水、废气会严重污染环境。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化学试题(新高考新教材) 大题突破练 含答案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化学试题(新高考新教材) 大题突破练 含答案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化学试题(新高考新教材)大题突破练(一)化学工艺流程题1.(2023·辽宁锦州一模)锌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金属,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湿法”工艺冶炼锌,以某硫化锌精矿(主要成分是ZnS ,还含有少量FeS 等其他成分)为原料冶炼锌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在该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Zn 和H 2SO 4,基态S 原子占据最高能级的原子轨道的形状为,S O 42-的空间结构为。

(2)“焙烧”过程在氧气气氛的沸腾炉中进行,“焙砂”中铁元素主要以Fe 3O 4形式存在,写出“焙烧”过程中FeS 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含尘烟气”中的SO 2可用氨水吸收,经循环利用后制取硫酸,用氨水吸收SO 2至溶液的pH=5时,所得溶液中的c (SO 32-)c (HSO 3-)=。

[已知:K a 1(H 2SO 3)=1.4×10-2;Ka 2(H 2SO 3)=6.0×10-8](3)浸出液“净化”过程中加入的主要物质为锌粉(过量),所得“滤渣”的成分为(填化学式),分离“滤液”与“滤渣”的操作名称为。

(4)改进的锌冶炼工艺,采用了“氧压酸(稀硫酸)浸”的全湿法流程,既省略了易导致空气污染的焙烧过程,又可获得一种有工业价值的非金属单质。

①下列设想的加快浸取反应速率的措施中不合理的是(填字母)。

A.将稀硫酸更换为98%的浓硫酸 B.将硫化锌精矿粉碎 C.适当升高温度②硫化锌精矿的主要成分ZnS 遇到硫酸铜溶液可慢慢地转化为铜蓝(CuS):ZnS(s)+Cu 2+(aq)CuS(s)+Zn 2+(aq),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

[已知:K sp (ZnS)=1.6×10-24,K sp (CuS)=6.4×10-36] 2.(2023·河北名校联盟联考)某软锰矿含锰50%,是重要的锰矿石。

其主要成分如表:软锰矿主要成分杂质MnO2MgO、FeO、Fe2O3、Al2O3、SiO2等杂质某科研团队设计制备高纯度MnCO3。

【全国】2018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热考题型大突破(四)

【全国】2018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热考题型大突破(四)
全国卷热考题型大突破(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元素“位、构、性”关系的相互推断
元素“位、构、性”关系是新课标全国卷的必考点, 常见题型是选择题,题目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 素周期表等为题干,集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及元素化合 物知识于一身,具有综合性强、思维容量大的特点。侧 重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知识迁 移应用的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S 的氧化物有 SO2 和 SO3,SO2 的水化物是 H2SO3, 属于中强酸,SO3 的水化物是 H2SO4,属于强酸,故 C 错 误;氮的氧化物对环境有污染,如 NO2 造成光化学烟雾 或酸雨,故 D 错误。 答案:A
4.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W 原子序数依次增 r(Z) 大,其中 (r 表示原子半径)的值在短周期主族元素 r(X) 中最大。而 W 的核外电子总数是同族元素 Y 的 2 倍。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中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 径小,则离子半径大小:Z>W>X>Y,故 D 错误。 答案:D
2.X、Y、Z、R、W 是 5 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 依次增大;它们可组成离子化合物 Z2Y 和共价化合物 RY3、XW4;已知 Y、R 同主族,Z、R、W 同周期。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Y、Z、W 一定同周期 B.简单氢化物稳定性:X>Z C.X、Y 组成的化合物具有两性 D.离子半径大小:Z>W>Y>X
解析:由题述分析可知,X 为 O,Y 为 Al,Z 为 S, W 为 Cl;Y、Z、W 均在第三周期,为同周期元素,故 A 正确;非金属性 X>Z,则简单氢化物稳定性:X>Z,故 B 正确;X、Y 组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与酸和强碱均反应 生成盐和水,具有两性,故 C 正确;电子层越多,离子 半径越大,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第2部分新高考五大题型突破题型突破3化学实验综合题突破点4实验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第2部分新高考五大题型突破题型突破3化学实验综合题突破点4实验

突破点4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命题角度1 物质制备型实验设计与评价1.(命题角度:无机物制备) (2022·重庆选考)研究小组以无水甲苯为溶剂,PCl5(易水解)和NaN3为反应物制备纳米球状红磷。

该红磷可提高钠离子电池的性能。

(1)甲苯干燥和收集的回流装置如图1所示(夹持及加热装置略)。

以二苯甲酮为指示剂,无水时体系呈蓝色。

①存贮时,Na应保存在_煤油__中。

②冷凝水的进口是_b__(填“a”或“b”)。

③用Na干燥甲苯的原理是 2Na+2H2O===2NaOH+H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④回流过程中,除水时打开的活塞是_K1、K3__;体系变蓝后,改变开关状态收集甲苯。

(2)纳米球状红磷的制备装置如图2所示(搅拌和加热装置略)。

①在Ar气保护下,反应物在A装置中混匀后转入B装置,于280 ℃加热12小时,反应物完全反应。

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PCl5+10NaN3===2P+15N2↑+10NaCl 。

用Ar气赶走空气的目的是防止PCl5遇空气中的水蒸气而发生水解。

②经冷却、离心分离和洗涤得到产品,洗涤时先后使用乙醇和水,依次洗去的物质是_甲苯__和_NaCl__。

③所得纳米球状红磷的平均半径R与B装置中气体产物的压强p的关系如图3所示。

欲控制合成R=125 nm的红磷,气体产物的压强为_104__kPa,需NaN3的物质的量为_0.027__mol(保留3位小数)。

已知:p =a ×n ,其中a =2.5×105kPa·mol -1,n 为气体产物的物质的量。

【解析】 本实验要用无水甲苯作溶剂,故需要先制备无水甲苯,图1装置中Na 与水反应除去水,生成的H 2从K 2排出,待水反应完后,打开K 1收集无水甲苯;图2中将甲苯和NaN 3加入三颈瓶中,然后通入Ar 排出装置中的空气,再滴入PCl 5和甲苯,混合均匀后,转移到反应釜中制备纳米球状红磷。

(1)①钠在空气中容易反应,故应保存在煤油中。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抢分必做20大热点狂练(83页,含解析)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抢分必做20大热点狂练(83页,含解析)

20大热点狂练在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中,为了学生能准确把握高考热点狂练一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4个热点问题A A .3.4 g NH 3中含有电子数为0.2n AB .标准状况下,22.4 L Cl 2参加所有化学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一定都是2n AC .标准状况下,0.5n A 个SO 3分子所占的体积约为11.2 LD .500 mL 1 mol·L -1氯化铁溶液中的Fe 3+数小于0.5n A解析 1个NH 3分子含有10个电子,3.4 g NH 3含有电子数为 3.4 g 17 g·mol -1×10n A =2n A ,A 项错误;标准状况下22.4 L Cl 2与NaOH 溶液完全反应时转移电子数为n A,B 项错误;标准状况下,SO 3为固体,0.5n A 个SO 3分子所占的体积小于11.2 L ,C 项错误;由于Fe 3+发生水解,所以500 mL 1 mol·L -1FeCl 3溶液中Fe 3+数小于0.5n A 。

答案 D解答这类题时,一要注意是否是气态物质,二要注意是否为标准状况,还要注意有无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热点狂练热点 分子、原子、离子、电子、中子、化学键等数目1.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6.2 g 白磷(分子式为P 4,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中所含P —P 键的数目为0.15N AB.常温常压下,16 g14CH4所含中子数为8N AC.117 g氯化钠固体中含有2N A个氯化钠分子D.含5N A个电子的氨气中,氢原子数目为1.5N A2.下列叙述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常温常压下,1 mol甲基(—CH3)所含的电子数为10N A②由Cu、Zn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工作时,若Cu极放出0.2 g H2,则电路中通过电子0.2N A③在标准状况下,11.2 L NO与11.2 L O2混合后的气体分子数为0.75N A④常温常压下,16 g O3所含的原子数为N A⑤1 mol C10H22分子中共价键总数为31N A⑥1 mol Cl2发生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一定是2N A⑦标准状况下,22.4 L水中含分子数为N A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⑤⑥⑦C.②④⑤ D.①②⑤热点氧化还原反应(或电化学)中的电子转移数3.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冲刺近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特色突破突破40物质制备型(含解析)(最新整理)

冲刺近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特色突破突破40物质制备型(含解析)(最新整理)

突破40 物质制备型一、【突破必备】1.解题思路:明确整个流程的原料与目的→仔细分析每步发生的反应及得到的产物→结合基础理论与实际问题思考→注意答题的模式与要点。

(1)要粗读试题,尽量弄懂流程图,但不必将每一种物质都推出。

(2)再精读试题,根据问题去精心研究某一步或某一种物质。

(3)要看清所问问题,不能答非所问,并注意语言表达的科学性。

2.得分策略(1)细心审题是关键,从题干中获得有用信息,了解制备的产品。

(2)认真分析是核心,整体浏览一下流程,基本辨别出预处理、反应、提纯、分离等阶段,知道反应物是什么,发生了什么反应,该反应造成了什么后果,对制造产品有什么作用。

(3)正确表达是保障。

①条理清晰,规范专业术语,准确使用化学语言及符合解答试题.②在回答文字类表述题时,要组织语言,言简意赅,准确定位。

③避免丢三落四、遗漏答案、讨论不完整、以偏概全等现象出现。

3.规范答题要点(1)增大原料浸出率的措施:搅拌、升高温度、延长浸出时间、增大气体的流速(浓度、压强)、增大气液或固液接触面积.(2)加热的目的:加快反应速率或促进平衡向某个方向移动。

(3)温度不高于××℃的原因:适当加快反应速率,但温度过高会造成(如浓硝酸)挥发、(如H2O2、NH4HCO3)分解、(如Na2SO3)氧化或促进(如AlCl3)水解等。

(4)控制某反应的pH使某些金属离子以氢氧化物的形式沉淀。

调节pH所用试剂为主要元素对应的氧化物、碳酸盐、碱,以避免引入新的杂质;pH分离时的范围确定,范围过小易导致某离子沉淀不完全,范围过大易导致主要离子开始沉淀。

二、【真题示例】【真题示例1】(2018新课标Ⅱ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得和使用金属锌的国家。

一种以闪锌矿(ZnS,含有SiO2和少量FeS、CdS、PbS杂质)为原料制备金属锌的流程如图所示:相关金属离子[c0(M n+)=0。

1 mol·L-1]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焙烧过程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2024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化学题型分析课件

【高中化学】2024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化学题型分析课件

选自2021全国甲
题型一:化学与STSE——第7题
围绕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材料、环保能源、营养健康以及传统文化考查物质(有机物、无机 物)的性质、用途、名称、结构。
一:复习建议
1、熟读二轮复习材料里的化学与常见材料、资源、能源、环境、人体健康等内容。
2、汇集整理教材中出现过的物质的应用,并能从组成、结构性质等方面进行解释
关注依据方程式计算各种粒子数的题型 ——2022年新教材试题考得比较多(二轮题型训练)
题型四 电化学选择题——必须得分 必备知识
原电池
放电
判断装置
充电
电解池
电极材料
判断电极极性 分析选项
化合价变化
负极、阳极升高 正极、阴极降低
电子移动方向:原电池:负→导线→正;电解池:负→阴极 阳极→正
注:电子不下水,离子不上岸
酯基
×√ ×
×
碳碳双键、酯基 √ √ √

酯基
×√ √
×
Na2CO
3
× × × ×
× ×
√ × √ × × ×
NaHCO3
× × × ×
× × × × √ × × ×
KMnO4
× √ √ √(苯环所连碳上含氢原子 ) × √(羟基所连碳应有氢) √ √
× √ ×
题型三NA选择题——必须得分
研考法,练技巧,构建答题模板
弱酸性、取代(浓溴水)、显色、氧化(露置空气中变粉红色) 还原、催化氧化、银镜反应、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 弱酸性、酯化
水解
能水解,在碱性条件下可彻底水解(皂化反应), 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遇碘变蓝色;在稀硫酸作催化剂的条件下水解生成葡萄糖;

2020年高考化学高分攻略专题突破04 有机物的结构

2020年高考化学高分攻略专题突破04  有机物的结构

题型04有机物的结构一、解题策略1.共面共线问题(1)明确三类结构模板结构正四面体形平面形直线形模板甲烷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最多有3个原子共平面,键角为109°28′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6个)共平面,键角为120°;苯分子中所有原子(12个)共平面,键角为120°;甲醛分子是三角形结构,4个原子共平面,键角约为120°乙炔分子中所有原子(4个)共直线,键角为180°(2)对照模板定共线、共面原子数目需要结合相关的几何知识进行分析:如不共线的任意三点可确定一个平面;若一条直线与某平面有两个交点时,则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点都在该平面内;同时要注意问题中的限定性词语(如最多、至少)。

2.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方法(1)基元法如丁基有四种结构,则丁醇有四种同分异构体。

(2)换元法如二氯苯C6H4Cl2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四氯苯也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将H替代Cl、Cl替代H)。

(3)对称法(又称等效氢法)——等效氢法的判断可按下列三点进行:①同一甲基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②同一碳原子上所连甲基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③处于对称位置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

(4)定一移二法对于二元取代物的同分异构体的判定,可固定一个取代基位置,再移动另一取代基,以确定同分异构体数目。

二、题型分类【典例1】【2019·课标全国Ⅱ,13】分子式为C4H8BrCl的有机物共有(不含立体异构)() A.8种B.10种C.12种D.14种【答案】C【解析】C4H8BrCl可看成是C4H10分子中的2个H被1个Br和1个Cl取代得到的产物。

C4H10有正丁烷和异丁烷2种,被Br和Cl取代时,可先确定Br的位置,再确定Cl的位置。

正丁烷的碳骨架结构为,Br分别取代1号碳原子和2号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时,Cl均有4种位置关系,异丁烷的碳骨架结构为分别取代1号碳原子和2号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时,C1分别有3种和1种位置关系,综上可知C4H8BrCl共有12种结构,C项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